• 87.50 KB
  • 2021-11-11 发布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课导学案(人教版)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4.《外国诗两首》‎ 学习目标 ‎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 ‎2.体会写景抒情诗表达的基本特点,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审美意识。‎ ‎3.理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爱,学会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虔( )信 颤( )抖 深邃( ) 昏晕( )‎ ‎2.自由谈一谈你从这两首诗中读出了什么样的诗情。‎ ‎ ‎ ‎ ‎ 课堂探究 ‎3.《蝈蝈和蛐蛐》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 ‎ ‎4. 读《夜》感受并形象描绘诗人笔下的夜景。‎ ‎ ‎ ‎5. 《蝈蝈与蛐蛐》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 ‎ ‎ ‎ ‎6.感情品读《夜》,体察绘景中涛人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思考:诗歌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 ‎ ‎ ‎ ‎7.阅读课文《夜》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1.你认为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一句中“轻轻地”去掉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主要运用拟人化手法,请你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首诗,你还能联想到哪些诗或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选择一个月明星稀或月黑风高的晚上,去感受一下夜的魅力,写一篇抒情短文或几行小诗。‎ ‎ ‎ 当堂检测 ‎1、同是写夜的诗歌,这首诗和郭沫若的《静夜》给人的阅读感受有什么异同?‎ 静 夜 ‎ 月光淡淡, 天河何处?‎ ‎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远远的海雾模糊。‎ ‎ 白云团团, 怕会有鲛人在岸。‎ ‎ 漏出了几点疏星。 对月流珠?‎ ‎ ‎ ‎ ‎ ‎2、根据课文填空。它争先________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________,/一旦唱得________了,/便舒适地________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又一个五月之夜 ‎[俄]费特 多美的夜色!温馨笼罩了一切!/午夜时分亲爱的家乡啊,谢谢!/挣脱冰封疆界,飞离风雪之国,/你的五月多么清新,多么纯洁!‎ 多美的夜色!繁星中的每一颗,/重新又温暖柔和地注视着心灵。/空中,尾随着夜莺那婉转的歌,/到处传播着焦灼,洋溢着爱情。‎ 白桦期待着,那半透风的叶子,/腼腆地招手,抚慰人们的目光。/白桦颤动着,像新娘面临婚礼,/既欣喜又羞于穿戴自己的盛装。‎ 啊,夜色,你无形的容颜柔和,/无论什么时节也不会使我厌倦!/情不自禁吟唱着最新谱就的歌,/我再一次信步来到你的身边。‎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第一节中的“谢谢”,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第一节和第二节均以“多美的夜色!”开头,二者的作用相同吗?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第三节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刻画白桦树?这样写可以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答案:‎ 作者简介 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自幼喜爱文学。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斩露头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年),俄罗斯诗人。出身于农民家庭,教会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莫斯科当店员和印刷厂校对员。1916年在白俄军队服役,1917年二月革命后离开军队,加入左翼社会革命党人的战斗队。早期诗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赞美宗法制农民生活,曾参加意象派文学团体,作品中流露悲观情绪。十月命后的部分诗作,试图反映新的革命生活,但仍留恋革命前农村的田园生活,钟情于乌托邦式的“农民的天堂”。他的抒情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农村大自然景色。他憧憬崇高的精神境界,但又因思想的极度矛盾,陷于痛苦而不能自拔之中,最后在精神忧郁中自杀。‎ ‎1.略 ‎2. 《蝈蝈和蛐蛐》中的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热爱生活乐观地对待生活。‎ ‎《夜》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1. (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2. 诗中的夜景静谧、美丽。‎ 诗的第一节描写夜的静谧。随着夜的降临,自然万物都归于沉寂:平静的河水仿佛悄悄进入梦乡,松林不再喧响,夜莺停止歌唱,秧鸡也不再喧嚷。‎ 第二节写在夜的寂静之中,潺潺的溪水在轻轻地歌唱,这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然后由听觉转入视觉,引人月光的意象描写夜的美丽:明月的银辉静静地洒落大地,周围的一切都沐浴在月色之中。‎ 第三节进一步描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大河,小溪,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都在月光下熠熠生辉。第四节又回到夜的静谧,并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这是以反复的吟咏造成诗 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静谧、美丽的氛围。‎ ‎1. 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正是全诗主题的揭示。‎ ‎2.略 ‎3.诗人叶赛宁是大自然的歌手,他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人自然。纯然绘景中,渗透着生命的底蕴,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 ‎ ‎1.恬静、欣喜。 2.不好。因为“夜来临,四下一片静”,静得连溪水也不好意思大声流淌,只能“轻轻地”,突出了夜的静谧,如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3.把夜莺、秧鸡、溪水、明月、大自然等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以人的动作、情感,给人以亲切自然的感觉,更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夜的诗情画意,使这首诗更富有感染力。4.示例:郭沫若的《静夜》5.略 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美丽的月色。叶赛宁的《夜》全篇描写眼前的实景,从中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郭沫若的《静夜》在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象的世界,引出诗人对神话传说的遐想。‎ ‎ 1.略 ‎ ‎2.(1)这首诗描绘了夏日五月夜晚的家乡美景。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和自己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2)“谢谢”一词,表达了诗人完全陶醉在家乡美景中时的喜悦和激动。‎ ‎(3)第一节的“多美的夜色”确定了赞美家乡夏日夜景、抒发喜悦心情的感情基调;第二节的“多美的夜色”则引起下文,引出对家乡夏夜美景的具体描写。‎ ‎(4)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白桦树在夜色下的柔美风姿,融情于景,富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