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00 KB
- 2021-11-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分析形象型
形象分析框架
1.提问格式:
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题思路分析框架
2.解题思路
分析物象
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分析意象
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步骤
3.答题步骤:
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答题示例
4.答题示例: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答分析
2.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3.答题步骤:
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答题示例
4.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 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三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⑷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
解答分析
2.解答分析:
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语文月刊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答题步骤
3.答题步骤:
⑴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⑵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⑶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4.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古诗的“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则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题型例析
【例一】阅读古诗,然后答题。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解析】第1题,要从诗句描绘的景物所形成的氛围去感受,就会感觉到一种乡下小村曲径通幽、宁静安适的自然之美。第2题,说栀子花“闲”,从修辞角度看,是拟人,有“闲适自在”之意;也是反衬对比,突出了村妇们的“忙”。从描写角度看,是侧面描写,用意还是在写人。
【答案】1. 清幽美丽(或:曲径幽深 、自然惬意) 2. 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离去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例二】阅读古诗,然后答题。
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
[宋]杨万里
梅从山下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
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
1.杨万里的小诗妙用动词。结合全诗,分析第一句中“过”字的妙处。
2.杨万里的小诗巧用叠词。分析诗歌三、四句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解析】两道题都从语言运用技巧的赏析落点。选用一个“过”字,是诗人丰富想象力的体现,也给读者无限想象,运用拟人手法,把梅花写得情意绵绵,赏析要从梅花“过溪”的艺术造型上进行品味,本无情知的植物,这里却变得富有灵性、有情有味。第2题,要从叠词的艺术效果上去玩赏,从意义的表达与吟咏时的音韵感觉等角度去咀嚼体会。
【答案】1.“过”字写出了梅花茂盛的特点。诗人富有想象力,赋予梅花人的情感。表现梅花急切过溪唤“我”回去的情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2.溪水声声不停,像在热情地挽留诗人;梅花朵朵争艳,像是急切呼唤诗人。两个叠词,既突出殷切之情,又富有“音韵之美”。在诗人笔下,溪水梅花都有了人的情感,别有趣味。
【例三】阅读古诗,完成后面习题。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 ▲ 、 ▲ 。
2.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解析】第1题根据“体现环境清静”的特点要求提取意象,比较容易。第2题是句子赏析,其一,赏析不要孤立地看最后一句,要结合全诗的诗意来体会它的妙处;其二,句子赏析还要抓住关键的词语来品味,这句诗中“竟”字最值得一品,不可忽略;其三,要从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意义上进行赏析。
【答案】1.白云堆 深林
2.【示例1】樵夫无意挑蝶蝶自随,“竟”字表现出惊喜之情,隐现诗人的雅趣。【示例2】明明是挑柴,却说是挑蝶,挑柴的辛劳全无,有的是生活的悠闲,诗人借樵夫表达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例四】阅读小曲,然后答题。
满庭芳·失鸡
[明]王磐
平生淡薄,鸡儿不见,童子休焦①。
家家都有闲锅灶,任意烹炮。
煮汤的贴他三枚火烧②,穿③炒的助他一把胡椒,倒省了我开东道。
免终朝报晓,直睡到日头高。
【注释】①休焦:不要着急。②火烧:一种圆形面食。③穿:通“汆”,一种烹调的方法。
1. 对曲中的“我”而言,失鸡最大的好处是“ ▲ ”。(用原句回答)
2. 请结合作品内容,说说这首曲的语言特点。
【解析】第1题是检测诗意的理解,不难。第2题,赏析语言特点。这一首曲的语言特点是语言生活化、口语化,语言诙谐幽默,要从这类语言所创设的艺术效果上去体会,去思考。当然,诗词曲都有押韵的语言特点,赏析还可以从韵律效果上去分析。
【答案】 1. 直睡到日头高(免终朝报晓,直睡到日头高) 2. 【示例】这首曲子的语言生活化(口语化),如“煮汤的贴他三枚火烧,穿炒的助他一把胡椒”, 写得通俗易懂;失鸡之后,作者宽慰童子,嘲笑偷鸡贼,列数失鸡的好处,语言诙谐幽默;这首曲“焦”、“炮”、“道”等字押同一个韵,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例五】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习题。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家
[明]孙承宗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1.两首诗均提及“寒江钓雪”。柳诗通过“独钓寒江雪”表达了作者内心 ▲ 的感受;孙诗则表明了对“好作寒江钓雪图”的“画家” ▲ 的态度。
2.《渔家》前两句是怎样表现“渔家苦”的?请作赏析。
【解析】第1道题着眼于理解内容,要求分析概括诗人在景物中寄寓情感态度,前一首应重在“独”字上进行品味,后一首应在“不解”、“好作”等字眼中去理解。第2道题着眼于技巧的赏析,答题重点应该落在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两句诗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及其作用的分析上,落在诗句选择的意象对于意境的表达作用的研究上。
【答案】1.孤寂 批评 2.通过手指冻僵、呵气取暖的细节描写以及天寒地冻、残月在天、船上积雪斑驳的环境描写,表现渔家为生计奔波劳作的艰辛。
【例六】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①
[宋]范成大
梅 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②飞。
春暮西园
[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②蛱(jiá)蝶:蝴蝶。
1.范诗通过 “梅子金黄”“杏子肥”“ ▲ ”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 ▲ ”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解析】第1题比较简单,不必赘析。第2题已告诉我们是运用了衬托手法,作分析就是要求具体说明是怎么衬托的,指出运用衬托的手法起了什么作用,产生了什么艺术效果。
【答案】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 “花落尽” 2.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练‖习‖提‖升
【一】阅读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真定怀古
元·陈孚
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
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①西来闻雁声。
主父②故宫秋草合,尉陀③荒冢莫④烟平。
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
【注释】①滹(hū)水:滹沱河。②主父:战国时赵武灵王。他让国给其儿子惠文王,自号主父。③尉陀:即赵佗,秦朝恒山郡真定人,著名将领,南越国第一代皇帝。④莫:同“暮” 。
问题:本诗语言平淡质朴,但在平淡中蕴含深意。结合全诗,说说尾联中“犹”字的意蕴。
【二】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按要求答题。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①南斗斜。
今夜偏知②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③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②偏知:才知。③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1.《月夜》描写的是 ▲ 时节的景象,《早行》描写的是 ▲ 时节的景象。
2.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作分析。
【三】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按要求答题。
晓行望云山
[宋]杨万里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①。
却有一峰忽然去,方知不动是真山!
披仙阁上观荼䕷②二首(其一)
[宋]杨万里
仰架③遥看时见些,登楼下瞰脱然④佳:
荼䕷蝴蝶浑无辨,飞去方知不是花。
(选自《范成大杨万里诗词选译》 )
【注释】①可观:壮观。②荼䕷(tú mí):花名。③仰架:仰望花架。④脱然:舒畅喜悦的样子。
问题:两首诗题材不同而理趣相似,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知识卡片
理趣是指诗歌所蕴含的哲理与审美情趣。宋诗往往不排斥说理,但不用抽象、直露的“理语”入诗,而要用具体生动、自然和谐的美的形象来表现一定的道理。
【四】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按要求答题。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问题:李白的这首诗与他的《渡荆门送别》都借“水”抒写离情,你认为哪一首用得更好?请具体分析。
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相关文档
- 2018年人教版语文九下《我用残损的2021-11-113页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我爱这土2021-11-114页
- 2019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语文试卷(Wo2021-11-1121页
- 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怀疑2021-11-114页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附参2021-11-115页
- 人教版9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中国2021-11-114页
- 中考语文表达方式考点专题复习2021-11-1112页
- 江苏省泰州市各地2020年中考语文模2021-11-118页
- 人教版9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故乡》2021-11-114页
- 江西省上饶市2012—2013学年九年级2021-11-11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