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00 KB
  • 2021-11-11 发布

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中考历史一模试卷(解析版)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社会动荡、王室衰微,下面能体现这一现象的是(  )‎ A.铁制农具的使用 B.外族入侵 ‎ C.诸侯争霸 D.国人暴动 ‎2.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 秦军战绩 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败北 ‎58次 ‎3次 ‎4次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奖励军功政策的推行增强了秦军战斗力 ‎ B.秦军战绩辉煌完全得力于秦始皇的文治武功 ‎ C.六国自身改革的失败导致无力抗秦 ‎ D.商鞅是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主要推动者 ‎3.某位同学以《东汉的兴亡》为题进行主题研究。下列不会入选的项目是(  )‎ A.光武中兴 B.班超经营西域 ‎ C.陈胜、吴广起义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4.季羡林先生曾说:“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这段话不能说明(  )‎ A.世界古老文化的源头在中国的新疆地区 ‎ B.丝绸之路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 C.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 D.丝绸之路是一条世界多元文化融汇的通道 ‎5.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三国两晋南北朝最主要的阶段性特征是(  )‎ ‎①大交革的时代②国家统一③政权分立④民族交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 科举制度的产生适应了封建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把选用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朝廷,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巩固,被后来历朝所沿用。”下列说法与材料内容相对应的是(  )‎ A.科举制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 B.科举制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 C.科举制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 D.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7.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以下对如图所示人物评价准确的有(  )‎ ‎①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王朝 ‎②设立军机处,强化了中央集权 ‎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造就了宋朝文治局面 ‎④釆取“重文轻武”政策,提高了士人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元朝疆域辽阔,为进行有效管辖,建立起“行省制度”。但也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对“特殊”地区进行“特殊”管理。下列不能体现这一“特殊”性的史实是(  )‎ A.山东、山西、河北直属中书省 ‎ B.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 C.宣政院立接统辖西藏各项亊务 ‎ D.行省之下,各地设路、府、州、县 ‎9.以学习主题总结各阶段历史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好办法。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为主题总结的是(  )‎ A.秦汉时期的历史 B.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 C.隋唐时期的历史 D.宋元时期的历史 ‎10.小明准备撰写关于明代手工工场生产的历史小论文。他主要查阅的著作是(  )‎ A. B. ‎ C. D.‎ ‎11.毛泽东曾评论说:康熙皇帝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清朝康熙皇帝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抗击外国侵略而采取的措施有(  )‎ ‎①平定回部大小和卓贵族叛乱 ‎②清军入藏平定分裂势力,稳定了西藏的局势 ‎③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④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⑤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2.梁启超针对明清时期的社会状况说过:“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潮流。他指的是明清时期(  )‎ A.重农抑商 B.闭关锁国 ‎ C.君主专制的加强 D.八股取士 ‎13.“1853年,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他们把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这段材料可以供我们探究下列哪一事件?(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太平天国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一千三百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的兴办(  )‎ A.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技术 ‎ B.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 C.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 D.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5.如图漫画中的英文字母为“China”。漫画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现象?(  )‎ A.五口通商 B.租界设立 C.瓜分狂潮 D.门户开放 ‎16.读图,你认为图一所示杂志与图二所示报刊相比,在舆论思想宣传上的不同之处在于(  )‎ A.深化了民主科学意识 ‎ B.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 ‎ C.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 D.有利于近代思想文化的传播 ‎17.如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B.五四运动 ‎ C.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D.一﹒二九运动 ‎18.1926年,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指出,若“论功行赏,如果完成民主革命的功绩作十分,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下面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 B.黄埔军校的创建 ‎ C.南昌起义的发动 ‎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19.美国《时代》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其粉碎了日本侵华时间表的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台儿庄大捷 D.百团大战 ‎20.“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歌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 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 ‎ C.苏联对日本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 D.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21.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发生在(  )‎ A.土地革命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22.毛泽东曾说:“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此番评论受什么事件的影响?(  )‎ A.抗日战争胜利 B.西安事变 ‎ C.重庆谈判 D.开国大典 ‎23.改革开放战略实施后,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主要得益于(  )‎ A.得天独厚的工业基础 B.经济特区的建立 ‎ C.毗邻香港 D.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24.《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期刊之一,邓小平先后在1979年和1986年两度当选其年度风云人物,并先后8次登上它的封面。他获得此殊荣的主要原因是(  )‎ A.他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B.他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 C.他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 D.他实行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25.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 ‎1955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 ‎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队 极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D ‎1990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A.A B.B C.C D.D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26.(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人口和辖郡)力量对比 ‎(1)材料一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这一问题是如何消除的?‎ 材料二:……葛氏把西晋最高人口年份定在永康元年(300)是正确的(从这一年开始,……宫廷政变演为大规模军事混战……北方人口大逃亡),但对福建而言……假设三国末全福建人口为30万,到西晋末(316)至少增长了20%,则当达到36万人以上的规模。‎ 一林校生《东吴西晋时期福建的人口规模》‎ 材料三:唐朝时期全国人口和江南户数变化 全国人口数量 时期 全国人口数量 开元十四年(726年)‎ ‎41,410,000‎ 天宝元年(742年)‎ ‎45,310,000‎ 天宝十四年(755年)‎ ‎52,910,000‎ 上元元年(760年)‎ ‎16,900,000‎ 长庆元年(821年)‎ ‎1,576,000‎ 江南地区户数 年代 ‎713年﹣714年(开元年间)‎ ‎806年﹣821年(元和年间)‎ 州名 苏州 ‎68,093‎ ‎100,808‎ 鄂州 ‎19,190‎ ‎38,618‎ 洪州 ‎55,406‎ ‎91,129‎ 泉州 ‎20,754‎ ‎35,571‎ 溪州 ‎477‎ ‎889‎ ‎(2)材料二、三中,导致西晋和唐朝全国人口下降的分别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上述历史事件对西晋和唐朝造成的影响有哪些共同点。‎ ‎(3)材料二中福建人口和材料三中江南户数的变化,对中国古代经济有着怎样深刻的影响?‎ ‎2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图。‎ ‎(1)从图一到图二,孙中山的革命指导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图二史实标志着什么?‎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来,人们“揖美追欧”,为民主不懈奋斗。1912年1月,终于“旧邦新造”‎ ‎,3月,“揖美追欧”的奋斗成果又以宪法的形式最终固定下来,从而把中国民主与法制化进程推向了一个依照宪法实施民主共和的新阶段,这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最高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选编自360个人图书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两个重要成果。‎ 材料三:孙中山先生……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毫不妥协同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各种势力进行斗争……坚定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材料三中,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同逆时代潮流”的“势力”进行了哪些斗争?结果怎样?‎ ‎28.(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并发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选编自中国网 ‎(1)为实现工业化,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三大改造的完成又使中国发生了怎样深刻的社会变革?‎ 材料二:如图。‎ ‎(2)图一、图二中,为什么把数据变化的起始时间定位于1978年?图三中,为什么从1992年开始,全国私营企业户数得到了迅速增长?‎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总揽全局,运筹帷幄,励精图治,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使党和国家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一选编自八年级下册教材 ‎(3)新时代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奋斗历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分析】本题考查春秋争霸,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春秋时期,伴随着王室衰微,诸侯实力的不断增强,分封制遭到破坏,我国历史上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争霸,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秦军全胜58次”,在所参与的交战中取得胜利的比例很高,说明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政策的推行增强了秦军战斗力。‎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3.【分析】本题考查了陈胜吴广起义。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答】某位同学以《东汉的兴亡》为题进行主题研究,不会入选的项目是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 ‎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域相关知识的掌握,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开通“丝绸之路”。‎ ‎【解答】据题干“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可知,这段话不能说明世界古老文化的源头在中国的新疆地区。丝绸之路促进了西域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人民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5.【分析】本题考查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出现了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等割据分裂政权。‎ ‎【解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出现了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等割据分裂政权,这期间还出现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政权分立、民族交融是当时的突出特点。‎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全面分析相关时代特征,确定主题。‎ ‎6.【分析】本题考查了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在隋朝创立,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解答】“科举制度的产生适应了封建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把选用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朝廷,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巩固,被后来历朝所沿用。”题目给出的相关说法与材料内容相对应的是科举制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故选:A。‎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7.【分析】本题以一幅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宋太祖的相关知识。‎ ‎【解答】仔细观察图片可知是宋太祖。宋太祖的主功绩有①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王朝,④釆取“重文轻武”政策,提高了士人地位。①④符合题意。军机处设立于清朝,注重文教,编修经籍,造就了宋朝文治局面的是宋太宗。‎ 故选:C。‎ ‎【点评】注意对图片的解读,识记宋太祖的主要贡献。‎ ‎8.【分析】本题以元朝疆域辽阔,为进行有效管辖,建立起“行省制度”为依托,考查行省制度。‎ ‎【解答】行省制度因地制宜的方式对“特殊”地区进行“特殊”管理。不能体现这一“特殊”性的史实是行省之下,各地设路、府、州、县。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在地方设行省,行省下辖路、府、州、县等。行省下辖路、府、州、县等不是对特殊地区的管理。‎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9.【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宋朝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重点识记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答】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这种方法经济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宋元,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升发明的,而指南针、火药在宋朝得到了显著发展,因此我们可判断该主题是宋代领先世界的科技历史。‎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四大发明的知识点,应把握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的发明。‎ ‎10.【分析】本题考查了明代《天工开物》的内容和地位。‎ ‎【解答】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明代《天工开物》的内容和地位。‎ ‎11.【分析】本题以毛泽东的评论为依托,考查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答】清朝康熙皇帝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抗击外国侵略而采取的措施是②清军入藏平定分裂势力,稳定了西藏的局势、③平定准噶尔部叛乱、④册封班禅额尔德尼。①⑤不是康熙的措施。‎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清朝巩固统一的相关知识。‎ ‎12.【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的对外交流。清朝时,对外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是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和科技,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解答】材料“郑和之后,再无郑和”意思是说郑和之后,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开始关闭,到清朝时,对外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是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和科技,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故选:B。‎ ‎【点评】掌握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和危害。‎ ‎13.【分析】本题以““‎ ‎1853年,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他们把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为切入点,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他们把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为此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故选:B。‎ ‎【点评】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4.【分析】本题以“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一千三百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知识点.‎ ‎【解答】依据“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一千三百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可知,材料说明洋务运动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故选:B。‎ ‎【点评】本题以“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一千三百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为线索,考查的是学生对洋务运动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并且熟记洋务运动的影响.‎ ‎15.【分析】本题以一幅历史漫画为切入点,考查列强瓜分中国的相关知识。‎ ‎【解答】观察漫画可知,图中反映的是几个列强共同瓜分中国的情景,甲午战后,列强充分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图片正是反映了这一史实。‎ 故选:C。‎ ‎【点评】注意对漫画的理解,识记列强瓜分中国的相关知识。‎ ‎1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青年》《时务报》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由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创办。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 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新青年》与《时务报》相比,在舆论思想宣传上的不同之处在于深化了民主、科学的意识。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青年》《时务报》、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 ‎1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1919年5月,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 ‎【解答】据所学知,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团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英、法、美等国操纵会议,竟在对德和约上规定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转让给日本,这一消息传入国内,引发了五四运动,根据图示中的文字可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五四运动的原因、经过、口号、结果和意义。‎ ‎1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的相关内容。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解答】1927年9月,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体现出材料中“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属理解层面的要求。掌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的重要意义。‎ ‎1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淞沪会战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及所学知识可知,其粉碎了日本侵华时间表的是淞沪会战。 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淞沪会战的相关史实。‎ ‎20.【分析】本题以“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为依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歌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场民族抗战,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集中了全民族的力量共同英勇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及意义。‎ ‎21.【分析】本题以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为依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步骤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实行“耕者有其田”土地政策,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成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内容以及意义。‎ ‎2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相关知识的掌握,‎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解答】据题干“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可知,此番评论受什么事件的影响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这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欢呼声响彻云霄。54门礼炮齐鸣28响寓意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刚好28年;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23.【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深圳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特区的建立。建设经济特区,可以增强同国外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对外开放的有关内容。‎ ‎24.【分析】本题考查了邓小平。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解答】《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期刊之一,邓小平先后在1979年和1986年两度当选其年度风云人物,并先后8次登上它的封面。他获得此殊荣的主要原因是他实行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因此说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邓小平的贡献。‎ ‎2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47年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纪念日,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又明确载入历次宪法,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队,极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1987年,台湾当局决定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受到各方面的欢迎,长达40年之久的两岸同胞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九二共识”是1992年在“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上达成的共识。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的相关史实。‎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26.【分析】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魏晋南北朝的更替、江南地区的开发、安史之乱和唐朝的衰亡,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材料一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的问题是诸侯王势力过大,威胁中央;汉武帝通过实施“推恩令”,并找借口削爵除国,消除了封国对中央的威胁。‎ ‎(2)材料二、三中,导致西晋和唐朝全国人口下降的分别是八王之乱和安史之乱;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王之乱和安史之乱对西晋和唐朝造成的影响的共同点是都对北方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都使国势走向衰落;北方的战乱,都使北方人不断南迁。。‎ ‎(3)材料二中福建人口和材料三中江南户数的变化,反映了西晋和唐朝时期的北方人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从唐朝中期开始,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故答案为:‎ ‎(1)诸侯王势力过大,威胁中央;汉武帝通过实施“推恩令”,并找借口削爵除国,消除了封国对中央的威胁。‎ ‎(2)材料二:八王之乱;材料三:安史之乱;都对北方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都使国势走向衰落,北方的战乱,都使北方人不断南迁。‎ ‎(3)西晋和唐朝时期的北方人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从唐朝中期开始,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魏晋南北朝的更替、江南地区的开发、安史之乱和唐朝的衰亡,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7.【分析】本题以孙中山相关的两幅图片、选编自360个人图书馆的内容、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孙中山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1)从图一到图二,孙中山的革命指导思想从三民主义“民族”(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民权”(创立民国)、“民生”(平均地权)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2)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3月11日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国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 ‎(3)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上台,公然复辟帝制,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了维护共和制度又进行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但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领导的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运动爆发。结果推翻了袁世凯的统治。‎ 故答案为:‎ ‎(1)从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2)成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护国战争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孙中山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 ‎28.【分析】本题以中国网的内容、三幅图片、八年级下册教材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十一届三中全、中共十四大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1)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我国实施了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政治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率先进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行动,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后来这一制度逐渐被完善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在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公有的基础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一制度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在中共十四大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都推到了1992年以来经济迅速增长。‎ ‎(3)党的十九大概括和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回首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最大的感受是: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竟是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等。‎ 故答案为:‎ ‎(1)实施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2)因为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激发了市场的活力。‎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十一届三中全、中共十四大的相关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