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2 MB
- 2021-11-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1-2012学年九年级粤教版初中化学同步练习
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 1.4物质性质的探究
一. 教学内容: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1. 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及它们的区别
2. 会简单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二. 重点、难点:
重点: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概念的建立
难点:是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 教学程序:
复习: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你观察到哪些现象?这种变化是何种类型的变化?为什么?
(观察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观察提示:观察要有目的
观察要有步骤
观察要有顺序
实验现象的记录:
实验结果的分析或结论:
目的:观察镁条燃烧的现象
步骤:变化前、中、后
顺序:下到上、左到右
现象记录: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有白烟生成,同时生成白色固体。
结论:白色物质是不同于原物质的新物质,所以该变化为化学变化。
(一)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像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可直接观察或用物理方法去测定。
5
化学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腐蚀性、可燃性、易生锈等。
化学性质则要通过化学实验去观察和确定。
[注意]描述物质的性质,通常用“易”“能”“会”“可以”等关键词。
(二)科学探究
<一>观察并提出问题:铜片上的黑色物质是什么?
<二>假设与预测:铜片上的物质是①烟灰;②铜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的生成物。
<三>实验与事实:
5
<四>解释与结论:
<五>表达与交流
铜 + 氧气 氧化铜
Cu O2 CuO
<六>拓展与迁移
用其它方法验证本实验的结论
(三)[趣味实验] 液态氧的性质
5
【典型例题】
在下列短文中的括号里用序号填上:
A. 物理变化 B. 化学变化 C. 物理性质 D. 化学性质
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 ),把块状的硫粉碎( ),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 ),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这说明硫具有可燃性( )。
解析:硫的颜色和状态属于物理性质。块状硫被粉碎的过程、硫粉受热熔化和汽化的过程,为形状和状态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硫的燃烧是化学变化,因为硫燃烧后生成了不同于硫的新物质----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显然发生了化学变化。硫具有可燃性是硫的一种属性,是在硫的燃烧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属于硫的化学性质。
答案:C A A B D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15分钟)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铁是银白色的固体 B. 酒精能挥发
C. 铜的熔点是1083℃ D. 以粮食为原料酿酒
2.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水结成冰 B. 蔗糖溶于水 C. 由铁矿石制成铁 D. 木材制成桌椅
3.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这句广告词被美国《广告时代》评为20世纪的经典广告之一,该广告词能体现的钻石性质是( )。
A. 硬度大 B. 不能导电 C. 化学性质稳定 D. 熔点低
4. 下列古诗词的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 爆炸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5
5. 6000多年前,半坡氏族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中,使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建筑房屋 B. 磨制石器 C. 用麻织布 D. 烧制陶器
6.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碱式碳酸铜是绿色固体 B. 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C. 硫酸能与铁锈反应 D. 硝酸钾易溶于水
二、非选择题:
7. 根据①颜色、②状态、③气味、④味道、⑤密度等直接鉴别下列物质,将具体用来鉴别的性质的标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氧化镁和铜绿__________(2)食盐和蔗糖__________________
8. 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例如点燃蜡烛时,石蜡熔化是_________变化,石蜡燃烧是_________变化。
9. 钛被称为“未来的金属”,用钛制造的坦克、潜水艇、军舰没有磁性,不会被磁性水雷发现,这属于____________性质(填“物理”或“化学”,以下同),钛可以代替不锈钢,抗腐蚀性强,这是钛的____________性质。镍钛合金具备“记忆”功能,变形后加热95℃以上,便可以恢复原形,科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作“形状记忆反应”,这属于___________性质。
10. 你发现了吗?吹灭蜡烛后,烛芯上部会出现缭绕的“白烟”,用点燃的火柴迅速靠近烛芯去点“白烟”,会使蜡烛重新燃烧,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C 3. C 4. C 5. D 6. C
二、非选择题
7. (1)① (2)④
8. 一定;物理;化学
9. 物理;化学;物理。
10. 石蜡的微小颗粒,因为它有可燃性,所以可以燃烧。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