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3.50 KB
- 2021-11-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几何基本图形:一线三等角
1. 基本模型
注意: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证明△ACD∽△BEC
2. 模型扩展
(1)锐角
相似依据:运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寻找相等的角度,得出两个三角形相似并加以运用。
(2)钝角
注意:
(1)相似三角形中对应边要找准。
(2)熟练记忆“一线三等角”的基本模型,根据三角形相似可得:;
(3)此模型中共有三组相似三角形,一般考查△BED∽△CDF。
例题 (历城区三模)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5,BC=6,且△ABC≌△DEF,将△DEF与△ABC重合在一起,△ABC不动,△DEF运动,并满足:点E在边BC上沿B到C
19
的方向运动,且DE始终经过点A,EF与AC交于M点。
(1)若BE=2,求CM的长;
(2)探究:在△DEF运动过程中,重叠部分能否构成等腰三角形?若能,求出BE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当线段AM最短时,求重叠部分的面积。
解析:(1)由AB=AC,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B=∠C,又由△ABC△DEF与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易证得∠CEM=∠BAE,则可证得△ABE∽△ECM,就有,即可以得出答案;(2)分别从AE=AM,AE=EM与AM=EM去分析,注意利用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求得答案;(3)首先设BE=x,由△ABE∽△ECM,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易得,继而求得AM的值,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得线段AM的最小值,继而求得重叠部分的面积。
答案:(1)∵AB=AC,
∴∠B=∠C,
∵△ABC≌△DEF,
∴∠AEF=∠B,
又∵∠AEF+∠CEM=∠AEC=∠B+∠BAE,
∴∠CEM=∠BAE,
∴△ABE∽△ECM;
∴,
∴,
∴;
(2)能。
当AE=EM时,则△ABE≌△ECM,
∴CE=AB=5,
∴BE=BC﹣EC=6﹣5=1,
当AM=EM时,则∠MAE=∠MEA,
∴∠MAE+∠BAE=∠MEA+∠CEM,即∠CAB=∠CEA,
∵∠C=∠C,
∴△CAE∽△CBA,
∴,
19
∴=,
∴;
当AE=AM时,此时E点与B点重合,M点与C点重合,即BE=0。
∴BE=1或或0。
(3)设BE=x,
又∵△ABE∽△ECM,
∴,即:,
∴,
∴,
∴当x=3时,AM最短为,
又∵当时,
∴点E为BC的中点,
∴AE⊥BC,
∴,此时,EF⊥AC,
∴,。
点拨: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关键是利用“一线三等角”判断出两三角形相似。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与函数思想的应用是解此题的关键。
【方法归纳】
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常作点到坐标轴的垂线,构造“一线三直角”。把点的坐标和线段的长度建立联系,解决问题。
2. 矩形中的翻折问题发现“一线三等角”,常用方程的思想解决。
3. 动态几何中图形的存在性问题应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不重不漏。
例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张矩形纸片按图所示放置。已知,,将这张纸片折叠,使点落在边上,记作点,折痕与边(含端点)交于点,与边(含端点)或其延长线交于点。
19
请回答:
(1)如图,若点的坐标为,直接写出点的坐标;
(2)将矩形沿直线折叠,求点的坐标;
解析:(1)利用折叠的性质,可得AE=OE=4,根据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线段DA的长;(2)如图,根据,则E点的坐标为(0,n),F点的坐标为(2n,0),OE=n,OF=2n,由△AEF≌△OEF可知OE=AE=n,AF=OF=2n,得出△DEA∽△GAF所以,由FG=CB=6解得DA=3,从而求得A点的坐标。
答案:(1)点A的坐标为
(2)如图,过点F作FG⊥DC于G
∵EF的解析式为,
∴E点的坐标为(0,n),
∴OE=n
∴F点的坐标为(2n,0),
∴OF=2n
∵△AEF与△OEF全等,
∴OE=AE=n,AF=OF=2n
∵点A在DC上,且∠EAF=90°
∴∠1+∠3=90°
又∵∠3+∠2=90°
19
∴∠1=∠2
在△DEA与△GAF中,
∴△DEA∽△GAF
∴
∵FG=CB=6
∴
∴DA=3
∴A点的坐标为(3,6)。
点拨:这是一道有关折叠的问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四边形、相似形等知识,在矩形折叠问题中要善于发现“一线三等角”的模型,并利用该知识点解决问题。
(答题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
1. (济南)已知直线l1∥l2∥l3∥l4,相邻的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均为h,矩形ABCD的四个顶点分别在这四条直线上,放置方式如图所示,AB=4,BC=6,则tanα的值等于( )
A. B. C. D.
*2.(温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纸片ABCO的顶点C的坐标为(0,8),沿着直线折叠纸片,使点C落在OA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DE,则b等于 。
A. 2 B. 3 C. 4 D. 5
*3. (苏州模拟)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6,当直角三角板MPN的直角顶点P在BC边上移动时,直角边MP始终经过点A,设直角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PN与边CD相交于点Q。则CQ的最大值为( )
19
A.4 B. C. D.
**4. (道里区一模)如图,△ABC中,AB=5,BC=11,,点D在BC上,∠ADE=90°,∠DAE=∠ACB,ED=EC,AE的长为( )
A. B.6 C. D.8
二、填空题
*5. (润州区二模)如图,点A在双曲线上,点B在双曲线上,且OA⊥OB,∠A=30°,则k的值是 。
*6. (海南)直线l1∥l2∥l3,且l1与l2的距离为1,l2与l3的距离为3,把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形如图放置,顶点A,B,C恰好分别落在三条直线上,AC与直线l2交于点D,则线段BD的长度为 。
**7. 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BC=4AD=,∠B=45°。直角三角板含45°角的顶点E在边BC上移动,一直角边始终经过点A,斜边与CD交于点F。若△ABE为等腰三角形,则CF的长等于 。
19
**8.(本溪一模)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中,点P是边AB上一点,将一个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点P重合,并保证其一条直角边始终经过点C,另一条直角边与AD交于点Q,若,则 ;若,则 。
三、解答题
**9.(盐城)情境观察:
将矩形ABCD纸片沿对角线AC剪开,得到△ABC和△A′C′D,如图1所示。将△A′C′D的顶点A′与点A重合,并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点D、A(A′)、B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2所示。
观察图2可知:与BC相等的线段是 ,∠CAC′= °
问题探究:
如图3,△ABC中,AG⊥BC于点G,以A为直角顶点,分别以AB、AC为直角边,向△ABC外作等腰Rt△ABE和等腰Rt△ACF,过点E、F作射线GA的垂线,垂足分别为P、Q。试探究EP与FQ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拓展延伸:
如图4,△ABC中,AG⊥BC于点G,分别以AB、AC为一边向△ABC外作矩形ABME和矩形ACNF,射线GA交EF于点H。若AB=kAE,AC=kAF,试探究HE与H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19
**10.(相城区一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C的坐标为(0,4),A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M是线段AC的中点。把线段AM进行以A为旋转中心、向顺时针方向旋转90°的旋转变换得到AB。过B作x轴的垂线、过点C作y轴的垂线,两直线交于点D,直线DB交x轴于一点E。设A点的横坐标为t,
(1)若t=3,则点B的坐标为 ,若t=﹣3,则点B的坐标为 ;
(2)若t>0,△BCD的面积为S,则t为何值时,△BCD的面积为6?
(3)是否存在t,使得以B、C、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相似?若存在,求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1. (咸宁)阅读理解:
如图1,在四边形ABCD的边AB上任取一点E(点E不与点A、点B重合),分别连接ED,EC,可以把四边形ABCD分成三个三角形,如果其中有两个三角形相似,我们就把E叫做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相似点;如果这三个三角形都相似,我们就把E叫做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强相似点。解决问题:
(1)如图1,∠A=∠B=∠DEC=55°,试判断点E是不是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相似点,并说明理由;
(2)如图2,在矩形ABCD中,AB=5,BC=2,且A,B,C,D四点均在正方形网格(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格点(即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上,试在图2中画出矩形ABCD的边AB上的一个强相似点E;
拓展探究:
(3)如图3,将矩形ABCD沿CM折叠,使点D落在AB边上的点E处。若点E恰好是四边形ABCM的边AB上的一个强相似点,试探究AB和BC的数量关系。
19
**12. (扬州)已知矩形ABCD的一条边AD=8,将矩形ABCD折叠,使得顶点B落在CD边上的P点处。
(1)如图1,已知折痕与边BC交于点O,连结AP、OP、OA。
①求证:△OCP∽△PDA;
②若△OCP与△PDA的面积比为1:4,求边AB的长;
(2)若图1中的点P恰好是CD边的中点,求∠OAB的度数;
(3)如图2,在(1)的条件下,擦去折痕AO、线段OP,连结BP。动点M在线段AP上(点M与点P、A不重合),动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BN=PM,连结MN交PB于点F,作ME⊥BP于点E。试问当点M、N在移动过程中,线段EF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线段EF的长度。
19
1. C 解析:如图,过点C作CE⊥l4于点E,延长EC交l1于点F
在矩形ABCD中,∠BCD=90°,
∵∠α+∠BCE=90°,∠BCE+∠DCF=180°﹣90°=90°,
∴,
又∵∠BEC=∠CFD=90°,
∴△BEC∽△CFD,
∴,即,
∴。
在Rt△BCE中,
∵∠BEC=90°,
∴。
2. B 解析:作EH⊥OA于H,
如图,把x=0代入,D点坐标为(0,b),
∵C点坐标为(0,8),而四边形ABCO为矩形,
∴E点的纵坐标为8,
把y=8代入得,解得,
∴E点坐标为,
∴OD=b,,,EH=8,
∵矩形纸片ABCO沿着直线折叠,使点C落在OA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DE,
∴,,∠DFE=∠DCE=90°,
∴∠DFO+∠EFH=90°,而∠DFO+∠ODF=90°,
19
∴∠ODF=∠EFH,
∴,
∴,即,
∴OF=4,FH=2b,
∵,
∴,
∴b=3.
3. B 解析:设BP=x,CQ=y,
∵,,
∴
又∵,则;
∴,即
整理得:
∴CQ的最大值为:。
4. A 解析:作AM⊥BC,EN⊥BC,垂足分别为M,N。
又∵AB=5,BC=11,,
∴AM=4,BM=3,
∴CM=11﹣3=8,
∵∠DAE=∠ACB,
∴,
又∵∠ADE=90°,
∴△AMD∽△DNE,,
又∵ED=EC,EN⊥BC,
∴MD=DC=4,
由勾股定理得:,
∴,
5. 解析:过点B作BC⊥x轴于点C,AD⊥x轴于点D,
19
∵OA⊥OB,
∴∠1+∠2=90°,
∵∠1+∠OAD=90°,
∴∠2=∠OAD,
又∵∠BCO=∠ADO=90°,
∴△OBC∽△AOD,
∴,
∵∠A=30°,∠BOA=90°,
∴,
设,
∴,
∴,
∵ ,
∴。
6. 解析:分别过点A、B、D作,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C,
∵∠EBC+∠BCE=90°,∠BCE+∠ACF=90°,∠ACF+∠CAF=90°,
∴∠EBC=∠ACF,∠BCE=∠CAF,
在△BCE与△ACF中,
,
∴△BCE≌△ACF(ASA)
19
∴CF=BE,CE=AF,
∵与的距离为1,与的距离为3,
∴CF=BE=3,CE=AF=3+1=4,
在Rt△ACF中,
∵AF=4,CF=3,
∴,
∵,
∴△CDG∽△CAF,
∴,,解得,
在Rt△BCD中,∵,BC=5,
∴。
7.
解析:作AM⊥BC,DN⊥BC,根据已知条件可得,=
在直角三角形ABM中,∠B=45°,则AB=,
①当 时,如图2,
,
∴,
则在中,,故。
易得△FE′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
②当时,如图3
∵AB=3,∴,
∵,
∴ ,
∴,
∵ 为等腰三角形,
19
∴;
③当时,如图4
和是等腰Rt△,
∴,
∴
∴。
8.
解析:∵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90°,BC=AB。设AP=k。
(1)∵,
∴BC=AB=2k,BP=k。
在△AQP与△BPC中,
,
∴△AQP∽△BPC,
∴,
∴,
∴;
(2)∵,
∴。
在△AQP与△BPC中,
,
19
∴△AQP∽△BPC,
∴,
∴,
∴。
9. 解:①观察图形即可发现,即BC=AD,,
∴;故答案为:AD,90。
②FQ=EP,理由如下:
∵∠FAQ+∠CAG=90°,∠FAQ+∠AFQ=90°,
∴∠AFQ=∠CAG,同理∠ACG=∠FAQ,
又∵AF=AC,∴△AFQ≌△CAG,
∴FQ=AG,同理EP=AG,
∴FQ=EP。
③HE=HF。
理由:过点E作EP⊥GA,FQ⊥GA,垂足分别为P、Q。
∵四边形ABME是矩形,
∴∠BAE=90°,
∴∠BAG+∠EAP=90°,
又AG⊥BC,
∴∠BAG+∠ABG=90°,
∴∠ABG=∠EAP。
∵∠AGB=∠EPA=90°,
∴△ABG∽△EAP,
∴AG:EP=AB:EA。
同理△ACG∽△FAQ,
∴AG:FQ=AC:FA。
∵AB=k•AE,AC=k•AF,
∴AB:EA=AC:FA=k,
∴AG:EP=AG:FQ。
∴EP=FQ。
又∵∠EHP=∠FHQ,∠EPH=∠FQH,
∴Rt△EPH≌Rt△FQH(AAS)。
19
∴HE=HF。
10.(1)∵C的坐标为(0,4),t=3或﹣3,
∴由勾股定理得:AC=5,
∵△AOC∽△BEA且相似比为,AO=3,OC=4
∴AE=2,BE=1.5
∴点B的坐标为或;
(2)①当0<t<8时,如图(1)△AOC∽△BEA且相似比为,
求得点B的坐标为,
∴,解得t=2或4,
②当t>8时,如图(2)
,解得t=10或t=﹣4(舍去)
∴t=2,t=4,t=10
(3)①当0<t<8时,如图(1)
若△AOC∽△CDB
∴即:
∴t无解
若△AOC∽△BDC,同理,解得或(不合题意舍去),
②当t>8时,如图(2)
若△AOC∽△CDB,
∴即:,
解得,取t=4+8,
若△AOC∽△BDC,同理,t无解,
③当﹣2<t<0时,如图(3),
若△AOC∽△CDB,
∴即:
解得(不合题意舍去)或,
若△AOC∽△BDC,同理,t无解
④当t<﹣2时,如图(4)
若△AOC∽△CDB,
19
∴即:,则t无解,
若△AOC∽△BDC,同理,解得(不合题意舍去)或(不合题意舍去);
则,,。
11. 解:(1)点E是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相似点。
理由:∵∠A=55°,
∴∠ADE+∠DEA=125°。
∵∠DEC=55°,
∴∠BEC+∠DEA=125°。
∴∠ADE=∠BEC。
∵∠A=∠B,
∴△ADE∽△BEC。
∴点E是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相似点。
(2)作图如下:
(3)∵点E是四边形ABCM的边AB上的一个强相似点,
∴△AEM∽△BCE∽△ECM,
∴∠BCE=∠ECM=∠AEM。
由折叠可知:△ECM≌△DCM,
19
∴∠ECM=∠DCM,CE=CD,
∴,
∴。
在Rt△BCE中,,
∴,
∴
12. 解:(1)如图1,
①∵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BC,DC=AB,∠DAB=∠B=∠C=∠D=90°。
由折叠可得:AP=AB,PO=BO,∠PAO=∠BAO,∠APO=∠B。
∴∠APO=90°。
∴∠APD=90°﹣∠CPO=∠POC。
∵∠D=∠C,∠APD=∠POC。
∴△OCP∽△PDA。
②∵△OCP与△PDA的面积比为1:4,
∴。
∴PD=2OC,PA=2OP,DA=2CP。
∵AD=8,∴CP=4,BC=8。
设OP=x,则OB=x,CO=8﹣x。在Rt△PCO中,
∵∠C=90°,CP=4,OP=x,CO=8﹣x,
∴。解得:x=5。
∴AB=AP=2OP=10。
∴边AB的长为10。
(2)如图1,
∵P是CD边的中点,
∴。
∵DC=AB,AB=AP,
∴。
∵∠D=90°,
∴。
∴∠DAP=30°。
∵∠DAB=90°,∠PAO=∠BAO,∠DAP=30°,
∴∠OAB=30°。
∴∠OAB的度数为30°。
19
(3)作MQ∥AN,交PB于点Q,如图2。
∵AP=AB,MQ∥AN,
∴∠APB=∠ABP,∠ABP=∠MQP。
∴∠APB=∠MQP。
∴MP=MQ。
∵MP=MQ,ME⊥PQ,
∴。
∵BN=PM,MP=MQ,
∴BN=QM。
∵MQ∥AN,
∴∠QMF=∠BNF。
在△MFQ和△NFB中,
∴△MFQ≌△NFB。
∴QF=BF。
∴。
∴。
由(1)中的结论可得:PC=4,BC=8,∠C=90°。
∴。
∴。
∴在(1)的条件下,当点M、N在移动过程中,线段EF的长度不变,长度为。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