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73 KB
  • 2021-11-12 发布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导学案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9.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 过程与方法 体会本文“大中求小,以小见大”的精妙构思。 ‎ 品味本文具有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学习 重点 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 学习 难点 体会本文“大中求小,以小见大”的精妙构思。 ‎ 学法 指导 品读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环节一 新 课 导 入 如果说人的身体活动需要空间,那么,人的精神活动是不是也需要空间呢?精神活动的疆域应该怎么来分配呢?这正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文章,它将“说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一、助学资讯 作者简介:毕淑敏,女,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17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11年。历任卫生员、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主要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等。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等。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二、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积攒(zǎn) 宽宥(yòu) 游弋(yì) 困厄(è) 惊骇(hài) 濡养(rú) 麾下(huī) 灰烬(jìn) 矗立(chù) 襟怀(jīn) 广袤(mào) 驰骋(chěng) 坍塌(tān) 自惭形秽(huì) 轻觑(qù)‎ ‎2.理解词语。‎ 襟怀:胸襟;胸怀;心胸。 ‎ 广袤:开阔、广阔。从东到西的长度为广,从南到北的长度为袤。 ‎ 驰骋:①骑马奔跑;奔驰。②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漫游。 ‎ 坍塌:倒塌,崩塌。‎ 宽宥:宽恕,原谅。‎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发丝,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 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形容威武雄壮的军旅兵马,借指武职、军人,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抽丝剥茧:丝得一根一根地抽,茧得一层一层地剥。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 鸠占鹊巢: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置。‎ 李代桃僵:李树代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之间互相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相得,相互配合,映衬。彰,显著。‎ 三、整体感知 ‎1.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 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即建设“精神小屋”。 ‎ 第二部分(7~17):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 第三部分(18~19):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 ‎2.作者认为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哪些“精神小屋”? ‎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一、深层探究 ‎(一)读课文 ‎1.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写的? ‎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些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接下来用一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宽广的胸怀。‎ ‎2.第一间小屋中有爱也有恨,作者希望我们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 爱和恨  打扫   让心中充满爱(健康的小屋) ‎ ‎3.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 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 ‎4.如何才能让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 ‎ 事业 自我寻找 选择自己适合和爱好的事业(努力向上的小屋) ‎ ‎5.为什么作者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能从不同渠道接受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渐渐有的人就被这个信息社会所同化了,常常随波逐流,用他人的观点来肯定事物的价值,常常以为众人所追求的就是他们自己想要的。于是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使他们成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 ‎ ‎6.如果我们的精神小屋不住着自己,会出现什么情况? ‎ 明确: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我们的精神,将会孤独地在风雨中飘零。  ‎ ‎7.你认为在第三间精神小屋中应该怎样“安放我们自身”? ‎ 自身  思考  拥有独立的思想(庄严、真诚的小屋) ‎ ‎(二)再读课文 ‎1.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 ‎ 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 ‎2. 精神的小屋“三间”足矣,房屋的空间,虽“小”足矣。可作者在文章开头却说人“有一颗大心”“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这里的“小屋”与“大心”矛盾吗?而文章结尾又说“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就能“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这又该如何理解呢?‎ 人的情感丰富多彩,事业五色斑斓,对自身的认识也是逐渐拨云见日的,房屋虽“小”,可盛放的宝物却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作者是借几间小屋使大心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大中求小,衬托呼应,既是作者行文的机智,更是作者谦逊人格的体现。三间小屋组成了作者辽阔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毕淑敏那样建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间间累积势必会矗起一幢民族的精神大厦!‎ 二、语言赏析 ‎1.分析“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的表达效果。  ‎ 用了比喻句,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的池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屋的美好,幸福。‎ ‎2.分析“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这句话的含义。 ‎ 如果事业以外的赘生物占据了事业的位置,或者事业为其他方面所替代,家必定不会稳定安宁。‎ ‎3.小结语言特色:‎ 华丽而不失朴实,深刻而不失平淡,睿智而不失真诚。 ‎ 三、探究写法 作者是怎样把一个个抽象的精神小屋写得具体、鲜明的? ‎ A.修辞手法(找出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 B.成语、词语的运用(找出你认为好的词语及句子)  ‎ 环节四 点 拨 归 纳 环节四 点 拨 归 纳 文 章 主 旨 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华。 ‎ 教 学 板 书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 精神的三间小屋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 毕淑敏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环节五 拓 展 延 伸 你认同毕淑敏的“精神小屋”吗?你将如何建构自己的精神小屋呢? ‎ 教学反思 本文思路清晰,深入浅出,在教学中我将重点放在对作者优美语言及意境的品味上。采取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这样能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不足之处是,多媒体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对我的讲解及学生回答造成了束缚,因为我的预设答案,使得课堂师生互动不够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