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61 KB
  • 2021-11-12 发布

2012(五四制)沪教版语文九上《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说课稿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分析教材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是北京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散文单元,旨在使学生加深对散文的了解,培养初步鉴赏散文的能力。‎ 这篇课文记述了法国雕塑家罗丹专注工作的情形和对作者茨威格的启示。在一位大师对另一位大师的记叙中,让我们看到他们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才华。‎ 本篇课文准备用一课时完成。‎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1、对茨威格和罗丹两位文学艺术家有初步的了解。‎ ‎2、理解细节描写、首尾呼应的用法。‎ ‎3、锻炼初步鉴赏用形象来论理的散文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审美情趣,感受大师的艺术光辉。‎ ‎2、体会“专心”做事的态度对于人生的意义。‎ 三、重点难点 本文在词句方面不是很难,学生通过预习和自读,可以基本理解文意;所以我在知识方面只着重抓住首尾呼应这一点,强化阅读的基础知识。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艺术形式的认识和兴趣,及对于“专心”的个人领悟。而难点在于教师用什么样的方式引领学生进入艺术的情境。‎ 四、 学生情况和学法 我任教的班级是由19名肢体残疾学生组成的班级。他们普遍敏感而自卑,对于学习语文缺乏兴趣,有的甚至漠视生活中的美好。‎ 因此他们需要通过文美质优的散文带领他们看到不同于他们想象的人生价值和生活态度。在艺术的情境中,整体领会课文的含义。‎ 学生需要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阅读课文,分组查找罗丹的生平资料、搜集罗丹的雕塑作品、对茨威格有所了解等。在上课的时候把他们获取的资料和大家分享。‎ 五、设计理念和教法:‎ 重在情景的创设和关键点的点拨,而不面面俱到的分析。‎ 在教授本篇课文的时候,对于作家作品的介绍不求深入,而力求广博和发散,由教师的引导,配合多媒体,用美好的雕塑作品、大师的人格魅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希望雕塑大师全神贯注于艺术创作的精神能够感染学生,对他们学习生活的习惯有些须影响。‎ 在知识能力的培养上注重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寻找与课文有关的知识、书籍和问题,做好课后的知识、能力的拓展。‎ 借鉴、吸收“感悟教学法”和“整合教学法”,作为理论指导。‎ 六、教学程序:‎ ‎(一)导入(5分钟)‎ 用罗丹的著名雕塑“思想者”导入新课。问学生看到这座雕塑想到了什么,请学生把自己想到的简要记录,为后面的比较做铺垫。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这座雕塑作品的作者罗丹,进入新课的学习。与其说是教师在导入,不如说是学生在和大师的作品交流,创设艺术氛围从这个环节开始。希望有震撼力的艺术作品,可以开启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对新课的内容发生兴趣。‎ ‎(二)简介罗丹和茨威格(8分钟)‎ 由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罗丹的生平,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有代表性的雕塑,由学生猜测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再由学生讲解作者茨威格的介绍。在这里,教师除了强调两位艺术家的国籍、代表作等重要常识之外,对于学生的见解不给以统一的定论,鼓励学生发散地思考问题。‎ 浅显而留有余地的介绍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也激活了学生审美的情思。‎ ‎(三)学生初读课文,把握全文脉络。(5分钟)‎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作者如何见到罗丹的?作者见到罗丹几次?由于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因此由最简单的问题切入,可以使学生减少畏难情绪,并把握文章全局。第三个问题问学生对罗丹的印象是什么?从课文中暂时抽离,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阅读需要一种精神高度”,这取决于学生各自的理解力和思维方式,也就不用去比较谁回答得好,更多的是感受的分享。这样就最大程度的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会乐于这样的表达。‎ ‎(四)课文重点部分研读。(17分钟)‎ 学生齐读第11——16段,一起来看罗丹如何修改女正身像。‎ 出示如下问题,学生分组讨论。‎ ‎(1) 在“我”看来,罗丹大师已经完工的作品,他为什么还要修改呢?‎ ‎(2)他是如何发现塑像的毛病的?‎ ‎(3)在句子“还有哪里……还有哪里……”处中,你能根据上下文意思适当补充出来吗?‎ ‎(4)罗丹对于自己的作品有怎样的感情?他对雕塑工作又有怎样的感情?从何处能看出来?‎ 通过讨论,各组派出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老师写出相应的板书。‎ 这几个问题是锻炼学生发掘文章细节的问题,学生自我阅读,抓住文章的细节,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如果学生之间有不同的见解,鼓励他们进行争论。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智力和思维程度的差异必定导致他们的理解和感受有很大不同,要给不同程度的学生以表现自己的机会。‎ ‎(五)总括全文(5分钟)‎ 教师提问“这个伟大的启示”是什么?作者找到了文章开头提到的“症结”了吗?文章哪句话与之呼应?‎ 逐一解开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己得出“专心”可以成就“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的主旨。使学生由“知情”、“知美”,进而“明理”。‎ ‎(六)分享感受(5分钟)‎ 回看雕塑“思想者”,让同学们重新谈出感受,与刚上课时写下的感受做对比。作者通过罗丹的作为感悟到了全神贯注对于生活和工作的意义,同学们感悟到了什么?‎ 先是让学生对比学习课文前后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成长和收获。后者是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感悟,继续联想,就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同时发现自身的才能和创造性。‎ ‎(七)拓展和作业(5分钟)‎ ‎1、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请学生再举出几个专心致志地工作或学习的例子。并选一个最让自己感动的例子,作为本周的札记内容。希望学生把“专注”发展成自己的习惯。这对于肢体残疾学生行为习惯的正确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2、列出一些与罗丹、与茨威格有关的书籍名称。请学生分组搜集相关的资料,总结成书籍简介,补充在课件的后面,存留本班电脑共享。对于名家名作,学生能够有浅显的了解已经很好了,如果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对某些书产生兴趣,能够自发阅读,将是本课学习最好的延续。‎ 在课程的结尾强调开放性。课堂教学从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开始,经过整合与思辨,以更有价值、更有挑战价值的问题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