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94 KB
- 2021-11-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9加几”教案 作者(来源):张玲(汉阳铁一小)
[说明:张玲老师(汉阳铁一小)主讲的《9加几》一课获汉阳区小学数学一年级“四优”(优质课、优秀教案、优秀说课稿、优秀课件)竞赛一等奖。]
课 题: 9加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6~98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得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得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红绳1根,红圆片10个,绿圆片10个,答题卡1张,主题图1张。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教师用CAI出示主题图并配上运动员进行曲,学生观察后,师:你们看到什么?
学生回答后,师: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快要发完的时候,小明问:还有多少盒饮料?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小明吗?想想办法,互相说一说。汇报交流,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 数数法:1、2、3、4、……(CAI逐盒闪动)
⑵ 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盒子外的10、11、12、13。
(CAI:先9盒一起闪动,再逐一闪动外面4盒)
⑶ 接数法:箱子外有4盒,然后再接着数盒子里的5、6、7、8、……
(CAI:先盒子外4盒一起闪动,再逐一闪动盒子里9盒)
⑷ 凑十法:把外面1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CAI:显示放进箱内1盒的动作)
⑸ 推算结果:10加4等于14,9比10少1,9加4等于13;……师:这些方法都很好,你最喜欢哪一种?
……
师:刚才,有的同学通过数的方法知道还有多少盒饮料,还有的同学是通过算的方法得到的。数的方法我们以前就会了,今天我们来看看怎样算。
师: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算式? 板书:9+4
师:9加4怎样算呢?我们用圆片来摆一摆:
拿1根红绳围成有方形, 表示饮料箱,在箱里放9个红圆片,表示箱里有9盒饮料,另摆4个绿圆片表示箱子外有4盒饮料。
师进一步指导操作:箱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是10盒?这1盒是从哪拿来的?外面的4盒拿走1盒还剩几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在一起是多少盒? 板书:9+4=13
师:谁能看着板书,再来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
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几个踢毽子的?有几个跳远的?你能根据这些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生: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CAI:闪动,示意求和)
师:怎样列算式? 板书:9+6
9+6=?自己用圆片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
师:看图,你还能提出用加法算的问题吗?
……
师:嗯,真不错!提出了许多问题,老师从这些问题中选二个让同学们算一算:
⑴ 踢毽子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CAI:闪动,示意求和)
要算这个问题怎样列算式? 板书:9+3,等于几?怎样算的?
⑵ 踢毽子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
(CAI:闪动,示意求和)
要算这个问题怎样列算式? 板书9+7,等于几?怎样算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答题卡)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会算9加几的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加几的算式,师:我们会算的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板书课题:9加几。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想出了许多算9加几的办法,随着今后的进一步学习,你们会慢慢体会那种方法最好。
“9加几”说课
2003-07-10 作者(来源):张玲(汉阳铁一小)
[说明:张玲老师(汉阳铁一小)主讲的《9加几》一课获汉阳区小学数学一年级“四优”(优质课、优秀教案、优秀说课稿、优秀课件)竞赛一等奖。]
“9加几”的说课材料
9加几是20以内加法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争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新课开始,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的情境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以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数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老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算法多样化”。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时我注意了让学生有自己发现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只提问:“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不急于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劣,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各种方法,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让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方法。
3、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己提出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中选择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意识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思都得到培养和发展。
“9加几”课堂案例与反思
2003-07-10 作者(来源):张玲(汉阳铁一小)
[说明:张玲老师(汉阳铁一小)主讲的《9加几》一课获汉阳区小学数学一年级“四优”(优质课、优秀教案、优秀说课稿、优秀课件)竞赛一等奖。]
创设问题情境,鼓励算法多样化
—“9加几”课堂案例与反思
背景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对于低年级的计算教学要求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9加几”这一教学内容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学中我注意将“9加几”的计算置于学生熟悉、生动的生活背景中,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条件,重视提供多种算法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提出问题,在操作、交流等活动情节中自主探索,逐步养成从数量上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意识。
教学片断
片断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励自行探究。
新课开始,以学生亲身参与过的运动会为切入点,创设了“9加几”的问题情景—— “还有多少盒饮料?”
随着问题的提出,不少学生脸上露现出困惑的神情;经过学生间的讨论、交流,不一会儿,很多学生举起了手。
学生1:可以从箱子里往外一个一个地数1、2、3、4、……有13盒。
学生2:我也是一个一个地数,不过我是从外面往盒子里面数出有13盒。
学生3:我跟他们不同,我是接着数的,箱子里有9盒,接着数外面的10、11、12、13,也数出有13盒。
学生4:我也是接着数的,我看见箱子外有4盒,接着数箱子里的5、6、7、8、9、10、11、12、13。
学生5:我心里有个算盘,拨珠知道有13盒。
学生6:我是从箱子外拿一盒放到箱子里去,和箱子里的9盒凑成10盒,箱子外还剩3盒,一眼看出有13盒。
此时,老师微笑地鼓励学生说:你们真能干!能用这么多的方法得出共有13盒饮料,接着问道: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呢?
学生1:我喜欢数的。
学生2:我喜欢学生6的那种方法。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肯定,并说:这些方法中有数的,还有算的,数的方法我们以前就学会了,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怎么算。要算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算式?
学生1:9加4等于13。
老师板书9+4=13,并说:9+4=13是怎样算出来的呢?下面我们用教具摆一摆。
片断二: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现多种算法。
老师:请同学们继续观看运动会的比赛, 跳绳的有几人?踢毽的有几人?跳远的有几人?跑步的有几人?
学生1:跳绳有3人,踢毽有9人,跳远有7人,跑步有6人。
老师:观察真仔细。根据这些条件你们能不能提出问题呢?
课堂稍有片刻安静,学生看着屏幕沉思。
“我来提个问题”,一个学生终于大声发言了:“跳绳的和踢毽的一共有几人?”。
老师奖给他1朵红花并鼓励说:提的好,还有谁要说?
学生1:跳绳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几人?
学生2:跳绳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几人?
学生3:跑步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几人?
学生4:跑步、跳远、踢毽、跳绳的一共有几人?
学生5:跑步的跟踢毽的比,谁多呢?
学生6:跳远的跟跑步的比,谁多呢?
……
老师:同学们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老师心里可高兴啦。从中选一个问题让大家算一算!跑步的和踢毽的一共有几人?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1:9+6=15
老师板书9+6=15,并故做疑惑地问:怎么这么快就算出9+6=15,你们是怎样想的?
学生一个个急切地要说。
学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的。
学生2:我把大数9放心里,然后接着数6下,10、11、12、13、14、15,就知道9+6=15。
学生3:我是把9加1得10,再加5,最后得15。
学生4:我想10+6=16,9比10少1,9+6=15。
学生5:我是想算盘,心里算出9+6=15。
学生6:我想组成,9和1组成10,10和5组成15。
学生7:我是以前就学过,不用想就会算9+6=15。
面对多种多样、五花八门的回答,老师都笑着给予了肯定,并说:同学们真能干,想得对,说得好,并且指出:这么多算法都是对的,在后面的学习中你喜欢用那种就用那一种。
……
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数学地思维,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一个重点。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要注重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深入地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数学课堂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这些,在以上教学片断中得到了较好地体现,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时时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数学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的体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平等、开放、操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1、要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思维活动的教学,就要为这种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英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根普在其名著《数学学习心理学》中指出:“逻辑推理所展现的只不过是数学产品,而不能告诉学习者这些结果是如何一步一步被揭开、开展出来的。它只教数学技巧,而不是数学思考”。由此可见,要教会学生思考数学问题,一定要引导其经历结果是如何得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靠教师灌输学生只会被动接受,因为思维主要是靠启迪,而不是传授,越是传授的一清二楚,学习者越就不需要思维;只有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学会主动创造。在“9加几”的教学中,创设了“观看比赛及给运动员发饮料”的活动情境,这个活动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易于消除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陌生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学生在困惑、思考、探究、交流、比较、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亲身体会到数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密切相连的。
2、数学教学过程应该具有开放性和自主性的特征,才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根据这一基本理念,在“9加几”的教学过程中,我把课堂的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中去思考计算方法,领悟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我只是起到组织者、点拨者的作用。我在教学中允许并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急于评价各种计算方法的优劣,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计算方法,从而真正做到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感受。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激发了学生不断自主创新意识和开放思维观念,学生在相互影响和激励下,一次又一次地想出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他们体会了学数学的乐趣,这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可贵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