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9 MB
  • 2021-11-19 发布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19课-人教部编版(共23张PPT)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二年级上册 第 19 课 内容一 曹刿论战 内容二 卖炭翁 内容一 曹刿论战 一、温故揭题 (一)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增广贤文(节选)》。 (二)师生合作吟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尝试初读 (一)初读《曹刿论战》,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音:刿、何间(jiàn)焉、徧、孚、轼、夫(fú)战、靡 (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四)师生拍手齐读。 (五)学生说读后感受。 三、分步练读 (一) 学习第一部分,从“十年春”到“战则请从”。 1. 文白对读。 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鲁国。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觐见。曹刿的同乡说:“吃肉的人谋划的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吃肉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拜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呢?”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器、丝帛,不敢虚报,一定对神灵说实话。”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不会赐福的。”庄公说:“大小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根据实情判断。”曹刿说:“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2. 素解文意。 (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链接: 齐鲁长勺之战 点拨: 这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一个层面,写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交代了曹刿请见庄公、论战的背景。作者通过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一方面揭示了鲁国当权者的孤陋寡闻、目光短浅,与后文鲁庄公在作战中的急躁冒进相呼应;另一方面显示了曹刿对国事的关心和深谋远虑。 (2)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点拨: 这是第一部分的第二个层面,写曹刿和鲁庄公关于战前准备的对话。鲁庄公依次提出了贵族支持、鬼神保佑和察狱以情三个条件,曹刿否定了前两条,肯定了后一条。在他看来,战争的胜负既不取决于贵族的支持,也不取决于神明的保佑,而是取决于民心所向。他主张在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 二)学习第二部分,从“公与之乘”到“遂逐齐师”。 1. 文白对读。 原文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译文 庄公和曹刿共坐一辆战车,齐鲁两国军队在长勺作战。庄公要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到时候。”齐军擂了三次鼓。曹刿说:“现在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庄公要驱车追击。 曹刿说:“还不行。”下车查看齐军的车印,登上车轼眺望齐军队形,说:“可以了。”于是追击齐军。 2. 素解文意。 链接: 击鼓与鸣金 点拨: 曹刿阻止了庄公急躁冒进的行动,他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展开进攻和追击。这个部分写两军交战的实况,着墨不多,但却将鲁军如何进攻、追击,齐军如何败绩、溃逃的情形描写得历历在目。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 三)学习第三部分,从“既克”到“故逐之”。 1. 文白对读。 原文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 战胜齐军后,庄公问曹刿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落了,第三次士气就耗尽了。敌方士气衰竭而我军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国是大国,难以估量,怕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轮印混乱,望到他们的军旗倒了,所以才追击他们。” 2. 素解文意。 点拨: 这部分用了补叙之法写战役之后由曹刿论证战术的选择和克敌制胜的原因。这部分实际是全文的重点,它体现出曹刿指挥作战时的智勇双全。 链接: 毛泽东对长勺之战的分析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五、本课总结 内容二 卖炭翁 一、温故揭题 背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 解诗题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宫市也。”“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夺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实际上就是一种公开掠夺。白居易写作《新乐府》 时,正 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十分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 三、正诗音 (一)初读《卖炭翁》,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伐、鬓、辗、辙、翩、两骑(jì)、敕、叱、绡 (三)标注入声字: 卖炭翁, 伐 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 色 ,两鬓苍苍 十 指 黑 。 卖炭 得 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 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 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 辙 。牛困人饥 日 已高,市南门外泥中 歇 。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 白 衫儿。手把文书口称 敕 ,回车 叱 牛牵向 北 。 一 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 惜不得 。半 匹 红绡 一 丈绫,系向牛头充炭 直 。 (四)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五)师生拍手齐读。 (六)学生说读后感受。 四、明诗意 (一)文白对读 原文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 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 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 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 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赶去。 原文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 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 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 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二)字词释义。 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 伐:砍伐。薪:柴。南山:城南之山。 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得:得到。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可怜:使人怜悯。 愿:希望。 晓:天亮。辗:同“碾”,压。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困:困倦,疲乏。 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骑:骑马的人。 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把:拿。称:说。敕: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回:调转。叱:喝斥。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驱:赶着走。将:语助词。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够。惜:舍。 半匹红绡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系:绑扎。这里是挂的意思。直:通“值”,指价格。 五、品诗味 (一)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品味: 诗歌开头交代了卖炭翁烧炭的地方,在遥远的终南山,然后形象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写出了劳动的艰辛。 (二)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品味: 诗人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心理,“可怜身上衣正单”本应希望天气暖和一些,但如果天气变暖的话,炭的价格就低了,因此,老人宁肯自己冻得瑟瑟发抖,也盼望着天气再冷一些。前一句写老人把解决温饱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之上,因此才有了这种复杂矛盾的心理,非常真实而又引人同情。 五、品诗味 (一)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品味: 诗歌开头交代了卖炭翁烧炭的地方,在遥远的终南山,然后形象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写出了劳动的艰辛。 (二)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品味: 诗人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心理,“可怜身上衣正单”本应希望天气暖和一些,但如果天气变暖的话,炭的价格就低了,因此,老人宁肯自己冻得瑟瑟发抖,也盼望着天气再冷一些。前一句写老人把解决温饱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之上,因此才有了这种复杂矛盾的心理,非常真实而又引人同情。 (三)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品味: 以上是本诗的第一部分,写卖炭翁烧炭、运炭的艰辛。诗人从外貌、心理、行动三个方面刻画卖炭翁的悲苦形象,也流露出诗人的深切同情。 (四)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品味: 这几句活画出太监和爪牙们趾高气扬的神态和蛮横无理的强盗行径。“翩翩两骑”与前面描写的卖炭翁蓬头垢面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诗人还用 “ 把 ” “称”“叱” “牵”等动词刻画了这群人嚣张跋扈,强取豪夺的恶劣行径。 (五)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品味: “半匹红绡一丈绫”,这些东西既不能充饥,又不能当衣服穿,可见宫市掠夺的残酷。卖炭翁一年的辛苦就这样付诸东流,“惜不得”可见老人面对强权的无可奈何与无力反抗。与前文老人寄希望于卖炭得钱来买衣买食,形成巨大的反差,希望突然间化为泡影是何等失落痛苦! 六、背诗句 1. 复沓式读诗。 2.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3. 镂空记忆背诵。 七、 想诗境 1. 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 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 八、悟诗情 这首诗体现了白居易《新乐府》的创作特点:形象鲜明,主题突出,语言通俗而生动,叙事简洁而完整。白居易写作这首诗歌是在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劳动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诗人在卖炭这一件小事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平,表现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透过卖炭老人的描写,我们还能看到当时其他饱受压迫和剥削的穷苦百姓。他们虽然不一定都是“两鬓苍苍十指黑”,但身上同样有着辛勤劳作留下的印记;他们虽然不会因为卖炭而受到损害,但也各自在田租或赋税的重压下尝尽辛酸。 九、本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