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00 KB
  • 2021-11-19 发布

人美小学美术二上《第3课 捏泥巴》word教案 (2)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捏 泥 巴 》教 学 设 计 一、设计理念: 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了解祖国优秀民间艺术文化。欣赏泥塑 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感受泥材,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教师可以更大限度的 发挥创造性,设计出有趣多样的教学活动,从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在活动中掌握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形成对身边世界的兴趣,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以前泥塑基础上,学会用团、搓、压、捏等简单方法进行设计制作。 在活动中通过老师引导、启发,学生玩,使其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我创造创新形式的学习 方式,开发其创造性思维,提高其审美意识。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多为八九岁,自主意识逐渐形成,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动手能力及创 造力没有机会发挥。泥塑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雕塑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活动本身就是一 项很好的、既能锻炼其动手能力又能体现其创新创造能力的活动项目。针对学生好奇心强,并有 初步的造型能力和接受新生事物较快的特点,开展一个以泥塑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 供一个认知三维世界的学习和释放空间;帮助学生,通过“玩泥巴”来了解泥土特性,体验自然世 界中存在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践的操作掌握基本的泥塑、泥条盘筑等方法制作陶艺作品。提高学生的形体塑 造能力。 2、通过泥塑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兴趣 爱好和特长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有限的时间内制作出一件自己满意 的陶艺作品。体会玩陶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在活动中让学生放飞其创造欲,提高动手能力和审美意识,让同学们在动手中找到童趣。 难点:学习、运用泥塑、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出完美的形象,在完美的基础上体现其设计思想, 真正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创造的快乐。 五、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学生泥塑作品。 2、布置学生到附近公共场所观察和了解一些雕塑设计。 3、准备雕塑泥、泥塑工具、垫板,刻画工具等。 六、教学设计: 一、课前组织: 学生按顺序进入教室,强调一下活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激趣导入: 1、创设情景:咱们看看这些小朋友在玩什么呢? (课件:人们制作泥塑的场面) 2、交流感想 : (1)、同桌说说,看了他们的制作的情景有什么感受吗?谁跟大家谈谈你的想法? (2)、适时给予评价,并有目的地进行引导——玩泥巴真有趣 3、确定主题:(课件:电子板书《捏泥巴》) 三、欣赏感受: 1、老师汇报资料: 老师通过网络搜集并整理了一些信息,请大家看一下。 (课件:泥塑图片) 2、泥塑基本技法: (1)、感受泥性,探究泥的特性。 (可塑性、结合性、收缩性、烧结性和耐高温性。) (2)、教师介绍塑造的五个基本方法: 如何运用基本的泥塑技法 (课件:板书揉、搓、压、粘、捏、刻) (3)、演示几种泥塑基本技法 (课件:盘泥条步骤图) 四、合作探究动手实践: 1、想一想,玩一玩: 泥巴可以手捏成形,还可以搓泥条盘筑。 2、明确题材范围,以组为单位分工合作。 可以自己选主题,进行创意制作。 3、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做的进度进行巡回指导。 4、在《泥娃娃》音乐的伴奏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造型表现。 五、作品展评 (1)学生互赏作品,边看边说出自己看了作品后的想法和感受。 (2)泥塑大赛 最佳设计奖 最佳超速奖 (3)拍摄作品 六、活动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实践活动,触发学生能够对手边材料去发现和认识,能够考虑到物体的特性而灵活运用、 适时造型,使这些泥团焕发新的光彩。 2.通过尝试让学生深深感受到生活处处隐藏着美的构件,激发学生从小懂得依照美的规律去创造 美,点缀生活的兴趣和欲望,形成保护动物的意识。 3.通过揉、搓、粘、接等多种方法,做一个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培养学生初步的对艺术作品的造 型表现能力,大胆创造的创新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动物不同形态,使用多种手段进行新的造型表现。 难点:对不同动物形态的联想迁移。 教学准备: 教师:泥团、纸盘、小刀、小木棒,多种小动物的图片等。 学生:泥团、纸盘、小刀、小木棒,多种小动物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 游戏 1、变魔术: 小朋友,你们看过变魔术吗? 你们想不想看老师变魔术呢? 教师边说“小泥团,手中拿,揉揉捏捏变戏法,变个动物乐开花”边拿出小泥团,用很快的速度捏 出一条鱼、一只小鸟......。 2、看谁脑子转得快: 教师将泥团横或竖地随意组合,看一看谁能马上联想到更多的小动物。 二 小组合作联想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泥团放在一起,通过大家动手揉一揉、搓一搓、粘一粘、接一接等方法共 同探讨各种造型。 三 反馈交流结果 1、小组汇报 用泥团经过怎样改造能做出什么? 为什么这样组合?你是怎样想到的? 2、点拨引导 教师把一个小泥团放在一个纸盘上问:看着它们,你想把它们变成什么呢?想把它们装饰成我们 想象中的小动物,还需要进行那些方面的改进呢?需要粘贴上什么? 四 小泥巴动物图片欣赏 看了这些图片后自己有什么想法?你觉得这些作品哪一种小动物最有趣?你最喜欢哪一种?它 是巧妙地利用了什么变形的? 五 各小组活动学习 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学生的创作活动,帮助解决学生作业中的问题。 六 展示评价 1、以小组为单位,各成员手拿各自的作品上台展示,请小组长当解说员介绍本小组制作的成果。 2、教师手拿纸话筒以记者身份进行采访活动: 1) 你们小组制作出这么多的作品,真是厉害!谈谈你们现在的心情好吗? 2) 你们是怎么想到这些方法的呢? 3) 看了他们的作品各位观众有什么话想对作者说吗? 3、小组创作的各种小动物组成一个动物乐园并起个名。 七 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2、学到这些你有什么话想告诉大家吗? 八 课后延伸 结合班会课等时间,充分利用学生们创作的作品,作为道具,设计童话情景,进行与保护动物有 关的剧情表演。 一、教材分析 《捏泥动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 13 课内容。动物是儿童 最喜爱表现的题材内容,在他们的绘画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非常有趣的动物形象。而本节 课教学是通过捏泥动物,让学生认识了解制作立体动物的方法、步骤,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二、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重视学法指导和对动物造型的认识,通过揉、捏、粘、刻的方法进行装饰表现出动物的 特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手、眼、鼻、大脑各器官的功能,体验玩泥巴的乐趣,同时养成从小保护自然生 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认识,了解动物的基本形态,培养立体造型的能力。 2、掌握捏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情感价值观: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活动,运用揉,搓,捏,粘接等多种方法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 教学重点:认识动物的基本形态,捏制动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立体造型能力 四、教学流程 1、 设置情境,作品欣赏。 提问:你们玩儿地泥巴吗?你用泥巴做过什么物品? (关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组织学生说出用泥巴做过什么物品 ,使学生感悟美术与生活间的密切联系。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记忆、想象,培养立体造型表现能力,通过各种形式来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把能力 的培养放到学习捏制的活动中。) 2、造型表现方法指导。 ⑴提问:看了这么多动物,你最喜欢哪种动物? 引出课题:这是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的,今天我们就来用捏泥的形式来表现动物。教师出示用泥巴捏 的动物,板书:捏泥动物。 (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动物的基本形态) 提问:你知道小兔的身体有什么特征吗? (通过观赏小兔图片和读儿歌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表现的欲望,感触体验,逐渐调动学生生活经 验和情感参与经验) 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⑶ 探讨捏制的基本方法。 ① 动手玩玩泥巴,看谁的方法多,先试一试再小组讨论。 ② 班级交流。展示方法:揉、捏、压、粘、刻等方法。 (体验、探究泥巴的性能与泥塑的方法。同时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⑷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捏制的步骤。 ①构思你要做的是什么动物。 ②用揉、捏、压的方法做动物的头部和身体。(师演示) ③用粘、刻的方法在动物的身上表现它的细部特征,使动物更加生动。(师演示) (学生通过记忆、想象,培养造型表现能力。通过活动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把能力的培养放到 学习捏制的活动中。) ⑸小组合作完成小小动物园。 ①每 6 人为一组,商量如何分工制作。 ②学生动手制作。 ③教师巡视指导鼓励。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 3、个人作品展示。“小小动物园”作品互评 ⑴展示个人作品 ⑵个人介绍自己的作品,谈谈制作的过程、方法、体会。 ⑶可以自评、互评、师生共同评价。 ⑷评价:评出每个作品的长处。小组交叉参观交流,互相评价小小动物园 (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4、回味体验,课外延伸。 师生总结全课,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大家都要关心自然, 爱护动物,共同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