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98 KB
  • 2021-11-19 发布

人教新课标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人教版美术第三册教案 ‎ ‎ ‎ ‎ ‎ 全册教材分析 ‎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知识、线条的游戏、橡皮泥塑、绘画、手工制作、纸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 ‎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措施 ‎ 合作的学习方式:‎ 提倡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提高学生做小老师的兴趣及自学水平,也有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发展;学生仍然按照上学期分好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合作与探究,合作作业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欣赏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期准备,如:上网查阅有关资料,采访有经验的家长等。橡皮泥雕课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材料,进行合作练习。而造型表现课、游戏式活动方式的课业一定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集体活动获得丰富的知识与情感体验。‎ 学科实践活动(每学期2次):‎ ‎1、 ‎ 在《闪光的名字》一课学习完毕后,将设计好的自己的名字做成一个可以站立的卡片,并尝 试着用同样的手法将爸爸妈妈的名字也进行装饰,可以把全家人的名字创始在一个自制的立体小屋里面,进行展览。‎ ‎2、 ‎ 在《纸偶剧院》一课中,设计课后拓展作业为:以小组为单位,从语文书或课外阅读书中找一个简单的故事,依据书中的人物制作出与之相配的形象的纸偶,小组成员一起把这个故事用纸偶人表演出来。‎ 创造性的培养:‎ 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用美术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和切近自己生活的设计、制作能力。‎ 采取巧妙的设计提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将自己通过《花花衣》一课学到的设计知识运用到为自己家的容器“穿上花衣裳”的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成果的能力。‎ 转变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把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 ‎ 五、全册教学进度 ‎ 周次内 容 ‎ 第一周《闪光的名字》 《流动的颜色》‎ ‎ 第二周《变化无穷的线条》‎ ‎ 第三周《有趣的彩泥》‎ ‎ 第四周《喂,你好》‎ ‎ 第五周国庆节休息 ‎ 第六周《花花衣》《金钥匙》‎ ‎ 第七周《对印的花纹》‎ ‎ 第八周《蜻蜓飞飞》‎ ‎ 第九周《我也是艺术大师》‎ ‎ 第十周《用画来写信》《有趣的瓶盖》‎ ‎ 第十一周《回家的路上》‎ ‎ 第十二周《今日的菜单》‎ ‎ 第十三周《乘着大象》‎ ‎ 第十四周《风来了》 《会转的玩具》(一)‎ ‎ 第十五周《会转的玩具》(一) 《电脑美术》‎ ‎ 第十六周《指偶剧院》‎ ‎ 第十七周《形形色色的世界》‎ ‎ 第十八周期末测评 ‎ ‎ ‎ ‎ ‎ ‎ ‎ ‎ ‎ ‎ ‎ ‎ 课题:1、流动的颜色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施教时间:‎9月3日-‎‎9月5日 教材简析:‎ 红、黄、蓝三原色在幼儿园时学生就已接触过。原色互混产生间色、复色,在以前的教材中都是以调色、色谱等形式向学生介绍的。而本课教材引导学生让这三种颜色相互流动,观察色彩的变化。‎ 教学目标:‎ ‎1、 通过让红、黄、蓝三原色互相流动、混色的游戏,引导学生发现色彩的调配规律。‎ ‎2、 用搅拌、流淌、吹,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色彩规律。并根据想象将偶然得到的绘画效果进行合理添加,使之成为内容充实的一幅画。‎ ‎3、 在游戏式的互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找出色彩调配的规律。‎ ‎2、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将然得到的绘画效果进行合理添加,使之成为内容充实的一幅画。‎ ‎3、 在游戏中要遵守秩序,保持教室的卫生。‎ 教学准备:‎ 教师:玻璃皿、滴管、彩色墨水、水粉或水彩颜料、调色盘、毛笔、玻璃、光滑的卡纸、吸管、实物投影仪。‎ 学生:水粉或水彩颜料、调色盘、生宣纸、毛笔、玻璃、光滑的卡纸、吸管、抹布。‎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教师出示三个玻璃皿中装的红、黄、蓝三原色的墨水,为大家表演“变色魔术”——运用滴管将三原色在玻璃上混合,请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观察玻璃上的变化。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色彩的变化。‎ 活动二:‎ 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带来的工具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试着从以下几个试验中选以—到两个进行实验:‎ ‎1、将红黄蓝三色水粉颜料挤到调色盘里,分别用小棒充分的搅拌,看看一共能出现多少种变化。‎ ‎2将红、黄、蓝三色的墨水滴在玻璃上,晃动玻璃,让玻璃上的颜色充分的混合,然后将生宣纸覆到玻璃上,小心的揭开,看看宣纸上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 ‎3、 在一片玻璃上涂红色墨水、另两块涂黄色和蓝色,晾干后将三片玻璃两片两片的覆盖在一起,迎着光线看看有什么变化,再试着将三片玻璃摞在一起看看。‎ 各小组派代表起来说说自己组通过实验有哪些发现?大家讨论一下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即红、黄、蓝三色混在一起会有什么变化的规律。‎ 活动三:‎ 用嘴或者利用吸管等材料吹画,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添画成各种形象。‎ 鼓励大胆创新,有些画从正面看不出像什么,可以换个角度来看,激发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鼓励合作,凝聚集体的力量来进行创造。‎ 课后拓展:‎ 回家在纸壳上掏圆洞,寻找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糖纸贴到洞上,做成三张滤光片。使用这几张滤光片组合着来观察世界,体会色彩流动带来的美感。‎ 札记:‎ 美术学具盒里的彩色墨水对于本课来说很实用,但要提醒学生在剪口时要大小合适,否则用的时候容易一下子挤出好多,将作业本洇湿,而且作业不容易干;画完后墨水瓶子要把盖子盖紧,好多孩子都是这样把墨水撒了一书包的。这些虽然都是细节问题,但也是学生的习惯问题,所以一定要强调到。‎ ‎ ‎ 课题:2、变化无穷的线条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 教材简析:‎ 本课与一年级时的游戏式课业《大家都来做》紧密相关。本课着重是在游戏中引导学生体会艺术造型中“线”的魅力,了解长线、短线的不同造型规律。‎ 教学目标:‎ ‎1、尝试从生活中寻找长短不同的线装材料,做摆一摆、连一连等游戏式的造型活动,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在活动中鼓励学生摸索线状材料造型的规律。‎ ‎3、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和大胆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在造型活动中引导学生学生发现线状材料造型的规律。‎ ‎2、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和大胆创新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以线为主要材料的装置艺术欣赏图片、实物投影仪。准备大量线装材料,事先在操场的地上点一些供学生定位的点。‎ 学生:事先布置学生回去从生活中寻找线状材料。‎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9月8日-‎‎9月10日 活动一:‎ 引导学生回忆一年级时上《大家一起做》,运用点、线、面材料做造型游戏的快乐。‎ 通过实物投影仪观看当时以线状材料拼摆出的造型,用简单的语言谈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活动二:‎ 通过实物投影仪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国线描作品、铅笔速写作品、以线状材料为主的装置艺术作品。通过观察、讨论、评述来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感受。‎ 活动三:‎ 启发学生从书包里寻找现状造型材料,比比谁找到的多。‎ 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找到了哪些现状造型材料。‎ 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那些可用来做拼摆游戏的线装造型材料?‎ 课后作业:‎ 回去从家里寻找长、短不同的线装造型材料,下一节课我们到操场上去拼拼摆摆,创作出大师级的画来。‎ 第二节施教时间:‎ ‎9月10日‎-‎‎9月12日 活动一:‎ 列队来到操场上,将大家搜集来的线状材料按照小组放在一起。要分开长的材料和短的材料。‎ 分配各组的活动场地,组织好各组有秩序的排列好。‎ 活动二:‎ 大家选择长的线材,按照从里到外的顺序把自己组场地里地上画的点连起来,看看摆出来一个什么形象。‎ 再换一个顺序连接这些点,看看能拼出一个什么图案。‎ 活动三:‎ 运用长的线状材料,自己组通过讨论拼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再运用短的线状材料,自己组通过讨论拼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各组互相参观,谈一谈通过造型游戏自己体会到的长的和短的、硬的、软的线状材料在造型时分别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活动四:‎ 根据刚才总结出的不同的线状材料的造型特点,再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线状材料拼摆出一幅大的造型作品。‎ 教师辅导时以指点为主,鼓励学生放开手大胆造型,团结协作,体会“牵着线条来散步”的快乐。‎ 活动五:‎ 收拾与整理,列队回到教室。‎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利用变化无穷的线条来造型,美化我们的生活。‎ 札记:‎ 时间过了一年,孩子们今天再来拼拼摆摆时,比去年可从容多了。最令我感动的是,他们现在能很快的自由分组,最高效率的合作,而且他们能够很快的找出最适合长线或最适合短线摆的图案。唯一不足的是,因为学校操场还未完工,我是带他们在教学楼前的小平台进行的活动,孩子们玩得太高兴了,声音有些大,尽管我一再的镇压,还是有老师下来表示抗议。给这节课留下了遗憾。‎ 课题:3闪光的名字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施教时间:‎9月1日-‎‎9月3日 教材简析:‎ 名字是一个人的符号,也寄予了家长对孩子的无限祝愿。上学期学象形文字时,好多学生已经用象形文字表现了自己的名字。本节“闪光的名字”是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造型手段将自己的名字象形化。‎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多种造型手段将自己的名字象形化,最好达到形、色、意的统一。‎ ‎2、用闪光胶或其它有光泽的材料使自己的名字“闪光”。‎ ‎3、在表现自己名字的过程中体会家长在名字中寓于的对自己的期望。‎ 教学重、难点:‎ ‎1、在表现自己名字时将自己的名字象形化,最好达到形、色、意的统一。‎ ‎2、名字与底色、装饰的颜色要来开,一定要突出名字。‎ 教学准备:‎ 教师:以班里同学的名字为表现对象的范作若干。示范工具。实物投影仪。‎ 学生:美术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闪光笔、闪光中性笔等。‎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出示一幅上学期班里一位同学用象形文字表现的自己的名字供大家欣赏。‎ 请几位同学起来谈谈家长为什么为自己起这个名字,其中有什么寓意,谈谈自己对自己名字的认识。‎ 活动二:‎ 谁不想做个顶天立地的人,谁不想自己的签名富有特色,谁不想让自己的名字闪闪发光!‎ 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教师为班里几位同学设计的名字,通过比一比、说一说等,引导学生在欣赏中体会怎样根据名字的外形、笔划、意思来进行造型加工。‎ 活动三:‎ 怎样让表现好的名字闪闪发光?请学生们通过看书、讨论、试着画一画等,找寻让名字发光的多种手法。‎ 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活动四:‎ 试着用多种手法表现自己的名字,并运用闪光胶或其它材料表现自己的名字。‎ ‎“闪光的名字”作品展览。‎ 相互参观与评述。‎ 拓展:‎ 有什么方法让自己的名字“站起来”呢?试着做一下。‎ 札记:‎ 以前常常发生学生的图画本还没用完就被“擅自”换掉的情况。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开学后一次比一次画得好,再打开本子第一页,感觉画得太差了,不喜欢,就把本子换掉了。”每学期刚开学时学生们的手都还“有点生”,而且第一课的内容往往“抓不住”学生的心。所以第一课的作业效果往往是一学期中最差的。让这样的作业位于图画本的第一也确实让孩子们的心里不舒服——“这并不代表我的水平!”基于这样的前提,我把《闪光的名字》提到了第一课来上。实际授课中果然孩子们对自己的名字都很有感情,对自己名字包含的意义也能较明确、完整的表达出来。在创作时能够大胆想象、创新,做到字体饱满、色彩鲜艳,连那几个平时画画的时候总是愁眉苦脸的孩子也轻松的完成了作业。而我在批作业时,打开本子第一页,学生们那大大的、充满自信的名字就呈现在面前,感觉真是好极了。不光孩子们很喜欢,家长也很满意。有这样好的“第一页”,孩子们怎么舍得中途换掉本子呢?‎ 这件事令我想起了另一件事:1996年过晚春节刚开学时我还教过半学期的劳动课,当时课本的第一课是《做蛋羹》,第二课就是《做冰棒》。对此学生们十分不解:这么冷的天,做出来的冰棒谁吃呀?而我自己感觉虽然做冰棒是在《做蛋羹》学搅拌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学习的,但这一课放在3月初进行确实不妥。可当时我却只能按照教材的顺序去上课,因为我没有权力调整教学内容。‎ 现在新教改给了教师自由调整教学内容的权利,教师在设计教学顺序时所考虑到的不光是知识的难易程度,更多的从“人”的角度出发,照顾到孩子的心理需求,最大限度的让他们体会到“成功感”,使他们有勇气对待后面的学习而不是因为第一次的失败而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这正是此次教改体现“人文性”的所在。教师与学生的心贴近了,教师为学生考虑,学生也自然会以轻松的心情来与教师共同体会学习的乐趣。‎ ‎ ‎ 课题:4、有趣的彩泥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 彩泥在学生一年级时已经接触过,但作为一个专题来制作这才是第一次。用彩泥来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利用彩泥表现生活中的事物,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2. 强调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否图突破常规的造型与色彩、进行大胆的夸张、变形、想象与创造。‎ ‎2、能否在制作上创新。‎ 教学准备:‎ 教生共同准备垫板、尺、铅笔、剪刀、牙签、泡沫盘子、彩泥等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9月15日 活动一:‎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以前用彩泥做过哪些东西,你都会运用那些制作技法?‎ 活动二:‎ 欣赏天津“泥人张”的泥塑作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谈谈从作品中得到的审美感受。‎ 欣赏本校美术小组的同学用彩泥制作的装饰挂盘“瓢虫”、“风景”等,说说他们运用了哪些学过的制作技法,以及他们是如何进行夸张变形的。‎ 将作品发到各组,请学生近距离的欣赏,并互相谈一下自己的欣赏感受。‎ 请学生起来说说自己最欣赏哪幅作品,为什么?‎ ‎(提示:可以从夸张、变形、色彩的搭配、造型组合等方面引导学生想象;还可以适当的介绍一下运用综合材料进行制作的方法。)‎ 活动三:‎ 以书上的范作“小狮子”为例,与真实的狮子的照片相比较,看看作者对它进行了哪些夸张、变形。尤其是狮子的鬃毛和五官的制作技法。‎ 教师以小猫为例,通过夸张变形现场演示猫头的制作。‎ 活动四:‎ 引导学生独立制作一两件富有情趣的作品。教师向学生展示其它欣赏作品。‎ 教师引导学生突破常规的造型与色彩、进行大胆的夸张、变形、想象与创作。‎ 活动五:‎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并且可以通过自我介绍的方式对作品进行自我评价。‎ 收拾与整理。‎ 布置下节课带泡沫盘子。‎ 第二节 施教时间:‎9月16日-‎‎9月19日 活动一:‎ 欣赏工艺小组的同学制作的彩泥浮雕挂盘,启发学生思考要在挂盘上做彩泥浮雕,可以做什么形象的。‎ 说一说自己想做什么,怎样对创作对象进行形象的加工。‎ 针对范作《瓢虫》,说说哪里做的最高,最有立体感,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平,为什么要这样做?‎ ‎(引导学生明白:在盘子上做橡皮泥塑要有层次感)‎ 再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创作思路谈一谈准备怎样表现作品的层次感。‎ 活动二:‎ 同学们在自己带来的纸盘上用橡皮泥制作动物形象的泥浮雕,背静可以用水彩笔添画,也可以一个小组的同学制作一个系列或一个故事,如:《十二生肖》、《小蝌蚪找妈妈》。充分体现合作学习。‎ 活动三:‎ 做好后在纸盘上扎眼,穿上绳子系成挂环,按照表现对象的类别挂到美术教室的展示台上。‎ 教师带领全班同学象参观美术馆一样对每件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述,鼓励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时不要只谈技法的运用和形象表现得是否真实,对有创造性、大胆夸张变形的作品要给予充分肯定。‎ 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回去后试着利用其他材料(陶土、纸浆等)制作各种形象。‎ 札记:‎ 彩泥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朋友,所以用彩泥来造型他们感到得心应手,但这也造成了他们因急于动手制作而没有听清老师的要求,或者是不按要求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所以教学过程中还是要强调纪律,请学生专心的听讲。‎ ‎ ‎ 课题:5、喂,你好!‎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材简析:‎ 电话,现在已经是每个家庭都拥有的通讯工具了,用简单的材料来制作电话,可以让学生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以及创造的乐趣。‎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利用泥、纸盒等材料设计、制作电话机或手机,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2. 通过欣赏相关资料,启发学生用夸张、变形、重组等方法,制作与众不同的电话机。‎ ‎3. 强调丰富的想象,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 能否在制作方法上有所创新。‎ ‎2. 能否突破电话常规的造型与色彩进行大胆的想象与创造。‎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垫板、彩泥、纸盒、剪刀、胶水、牙签、彩纸、彩笔等材料。各个时期的电话模型。教师范作,各种电话的彩色招贴画。‎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9月22日——‎‎9月24日 活动一:‎ 教师带来各个时期的电话模型,引起学生兴趣。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电话的发展历史遗迹电话的一些知识,欣赏一些电话的造型。‎ 引导学生讨论:你在超市、商店、别人家里,还见过什么样子的电话?我们将来的电话会是什么样子?‎ 活动二:‎ 欣赏达利《虾形电话》《唇型沙发》及同龄人运用彩泥制作的电话作品。‎ 以“玉米形电话机”为例,师生共同探讨可以运用哪些彩泥的制作技法来表现。‎ 讨论完后,教师迅速的现场示范一个。‎ 活动三:‎ 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建筑、人物、五官、字母等常见的东西,通过夸张、变形、重组等方法运用彩泥之作出与众不同的电话机,体验造型的快乐。‎ 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活动四:‎ ‎“电话超市特卖会”,作业展示,引导学生以介绍产品的形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构思与制作。‎ 教师发给每一组几张“代币券”,组里派代表购买大家感到最满意的电话,最后评出“最受欢迎的商品”。‎ 活动五:‎ 收拾与整理。‎ 布置下一节课带纸盒子及其它制作工具、材料。‎ 第二节 施教时间:‎9月24日-‎‎9月26日 活动一:‎ 教师出示自己用纸盒制作的双屏翻盖手机装作与学生通电话步入教室,引起学生兴趣。‎ 教师将这个手机传给各组看看,请孩子们说说老师是怎样将盒子改造成手机的。‎ 活动二:‎ 教师将自己带来的各种电话、手机的彩色广告发到各组,请同学每研究一下,并将大家带来的材料堆到一起,看看最适合做哪一种电话。‎ 教师以学生们都很熟悉的“天线宝宝”形电话为例进行示范。请学生从自己组的材料中找出一个最适合做这个电话的盒子交给老师。大家一起讨论怎样将盒子改造成需要的形状。‎ 教师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对盒子进行剪、切、贴等改造。并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贴、画等造型。‎ 启发学生考虑可以怎样来制作凸起的按键。‎ 活动三:‎ 鼓励学生通过动脑与合作,运用夸张、变形、重组等方法,利用盒子、彩色纸、小扣子等材料制作出与众不同的电话。‎ 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活动四:‎ ‎“电话传情”表演,每组推选两位同学拿着自己制作的电话表演打电话,在表演过程中交流情感,分享快乐,体现电话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课后拓展:‎ 了解生活中常用的电话号码,如火警、查号台等。‎ 札记:‎ 学生们对于手机的熟悉和乐于表现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对电话的热情。他们熟悉新上市的每一种收集的样式、功能特点,对手机上的每一个按键、插口都了如指掌。这让我既兴奋又担忧:他们能很快的用彩泥或纸盒将手机表现出来,但让他们大胆的运用夸张、变形、重组等方法制作出与众不同的电话却很难。于是我让孩子们想向未来世界的通讯发展,想向未来的材料,一点点的启发,鼓励,这才使得他们放弃了对实物的“克隆”而转向了想象制作。看来孩子们对表现对象太熟悉了也不好。‎ ‎ ‎ 课题:花花衣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施教时间:‎‎9月27日 教材简析:‎ 本课实际上就是运用彩绘、粘贴等方法包饰一个废旧的容器,使其成为一件美化生活、环境的装饰品。‎ 教学目标:‎ ‎1.用彩绘、粘贴等方法包饰一个废旧的容器,使其成为一件美化生活、环境的装饰品。‎ ‎2.在设计、制作过程中能够合理选用多种媒体及方法。‎ 教学重、难点:‎ 能否根据瓶子的形状及质地选择装饰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各种废弃的容器、包装纸、彩色纸、碎布、缎带等材料,准备彩泥、颜料、胶水等工具。还可准备各种野生植物的花朵、种子、石子、贝壳、泥土等。‎ ‎2、教师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活动一:‎ ‎ 教师先出示几个装饰得非常漂亮的瓶子,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提问:这么漂亮的瓶子可以摆在什么地方?‎ 知道它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讨论:说说老师是怎样装饰这只瓶子的?‎ ‎ 在教材中介绍了几种方法?‎ ‎ 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 活动二:‎ ‎1、学生用装饰材料将容器全部掩盖起来,使它看上去好像穿了一件花衣裳 ‎2、用水粉颜料涂色,应该少加水,也可以现在瓶子上裹一张纸,干后再涂颜色。‎ ‎3、用纸片拚贴的同学,可以根据需要将纸裁(撕)的小一些,这样比较容易伏贴。还可用绳子、线绕圈捆绑的形式来使纸片固定。‎ ‎4、还可以用蜡笔画好图案,在水粉涂色,然后用它包装容器。‎ ‎5、还可以选择贝壳、石子等材料粘贴。‎ 活动三:‎ 将装饰好的容器集中在一起,看看哪些适合单独放置,哪些适合组合在一起。‎ 收拾多余的材料 课后拓展 将穿上花花衣的瓶子进行装置艺术的摆放。‎ 教学评价:‎ ‎1、能否合理学用多种媒材进行设计制作 ‎2、能否牢固的拚接、粘贴材料 ‎3、能否在作品中表现出大胆的想象 札记:在设计中有位学生发现“芬达”汽水的瓶子很像一位浑圆肩膀、细腰的妇女,她大胆的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大家。孩子们兴奋极了,他们用皱纹纸为这个瓶子做出了“可体”的“晚礼服”,还用纸条捏出了“花边”贴在衣服上,用金纸剪了好多的亮片来装饰衣服。卡纸剪的头上还贴着毛线做的卷发……这真是“为瓶子穿衣服”了!‎ ‎ ‎ 课题:金钥匙 课时:1课时 施教时间:‎10月8日—‎‎10月10日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用钥匙涂色印制花纹图案 ‎2、用印制的钥匙图案进行添画使画面完整。‎ 教学重、难点:‎ ‎1.是否能熟练的掌握印制方法。‎ ‎2.能否均衡的将钥匙印制出各种图案并添画出完整画面。‎ 课前准备 ‎(1) 教师收集各种钥匙的图片或实物若干,最好还能收集几个没有加工过的钥匙的胚子。‎ ‎(2) 学生观察家里的钥匙,带好水粉、笔、调色盘等工具材料。‎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先跟学生谈谈有关钥匙的话题:你知道有关钥匙的故事、成语,比喻吗,你能说说吗?‎ 一般人们把什么称为金钥匙?你认为这把金钥匙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把它画下来。‎ 活动二:‎ 观察老师提供的各种钥匙的图片或实物,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把钥匙,它的哪一部分最吸引你。‎ 利用图章印制图案,欣赏古代的印章,讲一讲图章的用途。‎ 欣赏北京奥运标志,了解设计意图,激发民族自豪感。‎ 活动三:‎ 欣赏教材上的作品,并讨论:你准备怎样排列你的钥匙?‎ 交流之后,请学生将这些钥匙在作业纸上印制。‎ ‎(3) 收拾与整理 印制完之后,请学生将不用的物品收起来,将桌子上擦干净。‎ ‎(4) 发展阶段(二)‎ 最后阶段是根据画面需要进行添图,添图的目的是使金钥匙显得更加显著,使画面更加完整。‎ 课后拓展 用印制的方法还可以做什么?。‎ 札记:‎ 课前我布置学生回家去搜集废旧的钥匙,没想到好多孩子竟带来了各种古旧的钥匙,包括仿古的工艺钥匙。这些花纹精美的钥匙为孩子们打开了通往想象之门的道路,使他们的创作更为自由、大胆。由此我领悟到了课前有目的的布置预习作业的重要性:它能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题的学习中,使他们有兴趣、有目的、更为自由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 ‎ 课题:对印的花纹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够说出5—10件左右对称的物体。‎ ‎2. 能够用对印的方法表现2—3幅作品。‎ ‎3. 了解对称图形带给人们的一般感受。‎ 教学重、难点:‎ ‎1. 是否能说出对称图形带给人们的一般感受.‎ ‎2. 是否能留心观察对印作品产生的肌理效果。‎ ‎3. 是否将课桌及周围收拾干净。‎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颜料、调色盘、笔、抹布、水罐等工具材料。‎ ‎(2)教师准备与学生一样的材料及范画。‎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10月13日 ‎ 活动一:‎ 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制作过程图,鼓励学生在纸上试一试,之后,可以让学生交流在诗作中遇到的困难,大家一起帮他出主意,主要谈谈,什么情况下印的很清晰,什么情况下不容易印清楚,同时教师可以举例相关学生作品。‎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那些物品适合用对印的方法来表现,除了书上的,你还能举出那些?‎ 活动二:‎ 教师示范:调色,绘画,对印。‎ 学生在正式的作业纸上练习。(由学生对颜料及水分的控制能力有差异,气候情况对作业效果的影响也很大,特别是晴朗的天气,颜料干得很快,动作稍稍慢一点就印不出来了,因此建议老师让孩子使用水粉颜料,调色过程中尽量少加水,并且,可将作业纸裁得稍小一些。)‎ 活动三:‎ 学生作业展示,请学生谈谈在作业中发现的问题及自己是怎样解决的。‎ 收拾与整理 第二节 施教时间:‎10月14日—‎‎10月17日 活动一:‎ 展示学生上节印制的作业,让学生将作业拿得远一点,“看一看,想一想,我印出来的东西象什么?”‎ 然后进行添画。构图有缺陷的,用添画来补救;形象不清楚的,用添画使它具体;色彩不丰富的,用添画来点缀。可以直接用笔画上去,添画的时候注意对称。‎ 活动二:‎ 展示作品,欣赏学生及教材上的作品、图片,让学生谈谈感受,如:平衡、完美等等,学生所说的与对称相关的都予以肯定。另外,在对印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偶然的、奇妙的效果,可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欣赏。‎ 活动三:‎ 有目的的创作一幅对印作品,再进行添画。‎ 收拾与整理:‎ 将工具洗干净,将桌子擦干净。‎ 课后拓展:‎ 将作品制成卡片送给师长或朋友。‎ 札记:‎ 上这一课要特别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卫生,另外,使用铜版纸等表面光滑的纸对印出来的效果最好,也最容易掌握,而作业本上的纸吸水性强,干得快又容易粘在一起,所以要提前布置学生准备铜版纸或运用挂历制的反面来作画。‎ ‎ ‎ ‎ ‎ ‎ ‎ 课题 蜻蜓飞飞 学习领域 : 造型、表现 ‎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有重点的观察蜻蜓,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 ‎2.创作一副以蜻蜓为主体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有重点的观察蜻蜓。‎ ‎2.能否将观察到的蜻蜓特征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3.是否能够运用与众不同的表现方法。‎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教室准备蜻蜓标本,图片,有关作品。‎ ‎(2)学生准备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10月20日 活动一:‎ 通过实物投影观察蜻蜓标本。城市里的学生对于蜻蜓的记忆往往是模糊的、概念化的,农村的孩子虽然常看到蜻蜓但仔细观察的不多。因此,通过不同的手段让学生仔细的观察显得非常重要。蜻蜓的色彩、姿态、样子,玲珑剔透的翅膀,都能引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活动二:‎ 描述蜻蜓的外形特点,说说这些特点与它的生活习性有什么关系,在交流中,了解对称对飞翔的重要性。‎ 欣赏书上绘画蜻蜓的作业,谈谈哪些画的精细、写实、哪些写意但又抓住了蜻蜓的特点。说说自己喜欢哪种画法。‎ 谈谈自己认为绘画的蜻蜓周围可以添加哪些背景。‎ 活动三:‎ 运用线条来描绘蜻蜓的身体和翅膀的细部。‎ 以组为单位将画好的蜻蜓剪下来,贴到一张大纸上,共同添画背景。‎ ‎ ‎ 第二节 施教时间:‎10月21日——‎‎10月24日 活动一:‎ 出示折纸的蜻蜓,引起学生兴趣。‎ 每一组发两只折好的蜻蜓请学生们拆拆看,自己研究一下该怎样折,同以前学过的“千纸鹤”的折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生起来交流自己研究的折法。‎ 学生随老师的演示学折蜻蜓。‎ 活动二:‎ 教师在教师的展板上布置一朵油菜卡纸画好的荷花,制作一只立体的蜻蜓停在上面。蜻蜓翅膀上花纹用彩色笔描述出来。告诉大家这只蜻蜓希望有更多的朋友来陪她玩,鼓励学生制作各种不同的蜻蜓铁道展板上。‎ 蜻蜓可以用对折剪,再装饰的方法。鼓励学生制作与众不同的样式。‎ 提醒孩子选择制作蜻蜓,需要强调它的翅膀的对称性。给学生多一点时间思考,并完成作业。‎ 活动三:‎ 用学生们的纸折蜻蜓布置展板,鼓励做得快的学生再制作莲蓬和蝌蚪,充实池塘中的景色。最后教师为展板题词:荷塘秋色。师生共同体会创造的快乐。‎ 收拾与整理 札记:‎ 上这一课时正赶上我们学校“班班创特色”艺术类二课小组成果展示。学校要求各班将成果展示在自己班的展板上。而二年级这三个班当中一个班是“折纸特色”一个班是“我爱大自然”另一个班是“诗情画意”。我充分利用了本节学的蜻蜓来布置展板:一班的折纸作品展中有各种不同质感、颜色的纸折的蜻蜓;二班直接将课堂作业展“荷塘秋色”利用了起来;三班的“诗情画意”中就有两幅画有蜻蜓的诗意图。学生高兴得说:“老师,我们这节课学的东西可真有用!”是呀,“学以致用”不正是我门这些美术教育者一直在追求的吗?‎ ‎ ‎ ‎ ‎ ‎ ‎ 课题 我也是艺术大师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造型、表现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组织学生欣赏艺术大师作品,要求学生会解读大师作品的创作特点以及富有创意的表现形式。‎ 指导学生模仿大师们的表现方法以及形式,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具体形象来塑形象。‎ 引导学生尝试用各种材料表现物体形象,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 想象力是否有新意,并大胆真实的表现自己的想法。‎ ‎2. 是否能开动脑筋,在使用新材料中有创意。‎ ‎3. 是否在画面上能采用夸张手法,表现新颖的特征。‎ 教学参考资料 米罗、克利画集欣赏。‎ 相关教学研究课题提示 小学生美术教育中非具象绘画的欣赏能力培养研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欣赏所需要的大师的作品。实物投影仪 ‎(2)师生共同准备大小不同,色彩各异的塑料袋、绳子、彩色kt板等材料。‎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10月27日 活动一:‎ 组织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欣赏大师的作品,通过对大师作品产生背景以及表现方法以及形式的介绍交流,激发学生对新颖的表现形式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大师们所用的各种材料所表现的物体形象,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想。‎ 活动二:‎ 要求学生通过边思考边模仿,根据学生的想像,表现出各种富有个性的画面来。‎ 可以运用塑料袋、图钉绳子、彩色钙塑板等等材料表现物体形象特征,还可以表现这些物体过程中运用变形、夸张等手法,表现出各种形象新颖有趣的特点。当学生完成作业后,要求学生边欣赏边评议:谁设计的作品有新意,谁的画富有想像力,谁材料运用富有创造力。‎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同学的富有新意的构思,和有个性的表现形式。‎ 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把桌面和地面的废料收拾起来,把多余的材料放入塑料袋内,以备再次使用。‎ 第二节 施教时间:‎10月28日——‎‎10月31日 活动一:‎ 针对学校刚刚开始建设“艺术长廊”,将设立一个“我和大师一起画”学生作业展栏目的情况,鼓励学生运用大师的绘画元素自由的大胆创作。‎ 活动二:‎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所喜爱的和熟悉的大师作品的创作特点及富有创意的表现形式。‎ 欣赏同龄人模仿大师的表现方法和形式创作的绘画作品,通过讨论与交流理解什么样的模仿是成功的、具有再生力的。‎ 活动三:‎ 指导学生模仿大师们的表现方法以及形式,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具体形象来塑形象。‎ 引导学生尝试用各种材料表现物体形象,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的作品。‎ 鼓励学生积极尝试,用各种材料,即变形、夸张等表现形式,像大师们一样用非具象的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丰富多彩的想象。‎ 活动四:‎ ‎“我和大师一起画”小小画展。将同学们自己创作的大师级作品在展板上进行布置,并评选出最佳作品布置到艺术长廊上。‎ 札记:‎ 学生们的潜力真是不可低估,有好些平时不言不语的孩子模仿大师的表现形式画出来的画是那么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点、线、面的运用灵活自如,构图完美的令人吃惊。看来以后要经常的欣赏大师的作品,这非常利于孩子们的成长。‎ ‎ ‎ ‎ ‎ 课题 用画来写信 ‎ 施教时间:‎‎11月3日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书信的一般格式。‎ ‎2.用图加文的形式给朋友或亲人写以封信。‎ 教学重、难点:‎ ‎1.是否知道书信得一般格式。‎ ‎2.是否能用图加文的形式写信。‎ ‎3、是否对用图加文的形式感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收集各种信封和图加文的儿童读物。‎ ‎(2)学生准备纸、水彩笔、有条件的,还可以准备一个信封。‎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教师根据以下话题进行交流:你写过信吗?收到过信吗?看到过信吗?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写信?你会写信吗?‎ 师生一起概括写信得基本格式。‎ 学生思考:你现在最想给谁写信,想告诉他什么?交流。‎ 活动二:‎ 欣赏教师提供的各种信件、信封、土加文的儿童读物及教材上的作品、文字,请学生讨论:用画写的信与单纯的用文字写成的信有什么不同,你希望收到怎样的信,为什么?然后交流。‎ 在你的信中,你打算用画来写哪些部分?用文字来写哪些部分?‎ 最后应鼓励学生将与众不同的想法用画笔表现出来。‎ 活动三:‎ 学生作业时,教师可以将书信基本格式展现在黑板上,供学生参考。‎ 作业速度较快的学生,可要求他再美化一下信封。‎ 收拾与整理:‎ 将信叠好,有信封的装进信封。‎ 课后扩展 做一个信封,美化一下,把信放在里面,送给朋友。‎ 写一封信,使用标准信封,写上准确地址以及邮政编码(可以请家长帮助核实),贴上邮票,邮寄。‎ 札记:‎ 上这一课时,正好二年级一班的班主任迟老师要参加一个省级的赛教课,前后折腾了一个月,而正常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一点都没耽误。学生对于迟老师也深怀感激,对于迟老师因为“上火”而哑了嗓子深表担忧。于是我鼓励孩子用字加话的形式写一封信给迟老师。孩子们饱蘸深情地完成了这项作业。当迟老师读完了这一封封充满了真情实意的信时,她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并对孩子们说:“这是我获得的最高的奖项!”我对这次作业的布置很满意,因为它确实达到了“以美育人”的目的。‎ ‎ ‎ 课题:有趣的瓶盖 ‎ 施教时间:‎11月4日——‎‎11月7日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够用瓶盖排列、拼贴图形。‎ ‎2. 更够将各种瓶盖组合起来做成1-3件玩具。‎ ‎3. 对用废旧材料自制的玩具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能够用瓶盖制作一件玩具。‎ ‎2. 是否觉得自制的玩具特别有意思。‎ ‎3. 在制作过程中能否安全的使用工具材料。‎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饭做和具有圆形物体的图片资料,收集瓶盖若干。‎ ‎2、学生收集各种瓶盖,各种质地的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将各人收集到的瓶盖展示在桌面上,然后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谁的瓶盖最大,谁的瓶盖最小,谁的瓶盖形状最离奇。‎ 请学生举例他们所看到过的圆(柱)型的物体及物体中的圆形部分,如:水井、风扇、太阳、月亮、灯、镜子、凳子、篮子、钮扣、各种按钮,娃娃的眼睛、眼睛、猫眼……教师在适时的时候出示一些图片。‎ 活动二:‎ 学生讨论:如何将这些东西与眼前的瓶盖联系起来?‎ 联想游戏:‎ 将两个瓶盖放在一起,像一想,它像什么,叠在一起又像什么?‎ 小组里的同学一遍完一边说,最后比一比谁想得最多。‎ 活动三:‎ 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学校新建的艺术长廊,引导学生欣赏小工艺小组的同学运用各种瓶子盖制作的工艺挂件,体会瓶盖千变万化的装饰魅力。‎ 教师就自己辅导的作品谈创作思路,演示制作过程。‎ 学生欣赏教材上的作品,阅读文字部分,按后思考并交流:我今天准备用瓶盖做什么,还要用到那些材料,怎么做。‎ 活动四:‎ 学生根据设想好的思路创作。一些金属的瓶盖有锋利的口,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以免割伤手指。‎ 制作过程中及时将一些有创意的想法、做法进行展示,以便对其他同学有所启发。‎ 收拾与整理 丢弃边角料时,提醒学生将纸张与其他无机材料分开放置。‎ 课后拓展:‎ 用瓶盖做轮子,制作一辆汽车或一列火车,并进行游戏。‎ 用瓶盖作棋子,制作一副棋。‎ 札记:‎ 在我还没有讲到的时候,就有学生把大的瓶子盖和小的瓶子盖组合到一起,进行形的重组。这是我最高兴的事,因为这等于是他们对“立体构成”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虽然在此之前我从没有对他们讲过这个问题,但大量的欣赏作品使他们对材料的运用和组合已经是轻车熟路了,这是课改以来学生思路改变的一个典型事例。‎ ‎ ‎ 课题:回家的路上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参考交通图的表达方式,绘画从学校到家的路线图。‎ ‎2. 能够画出一路上有标志性的建筑、景或物。‎ 教学重、难点:‎ ‎1. 是否喜欢这种绘画题材。‎ ‎2. 是否能将从学校到家的路线交代清楚。‎ ‎3. 绘画语言是否具有创意。‎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交通地图、旅游地图,范作。‎ ‎2. 学生准备纸、笔、胶水、剪刀,收集一些房产广告纸、建筑物、风景图片。‎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11月10日 活动一:‎ 教师出示自己准备的青岛市区大地图,问:地图是怎样给人们指路的?请学生从大地图上找一找“我们的学校在地图上的位置”。‎ 请学生描述一下学校回家的线路,把转弯的地方(特别是三岔路口、十字路口)描述的详细一些,教师要提醒大家这一路上有哪些标志性建筑或物体。如:家世界、热电厂的大烟囱。‎ 活动二:‎ 观察教材上的学生作品及交通或旅游地图,讨论:我们要表现的从学校到家的线路图与交通图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然后交流。‎ 请学生谈创作思路。教师启发学生:‎ 先画学校,再按照回家的路线一点一点延伸出去,一直画到你的家,纸不够可以拼接,作品完成后的形状可以是不规则的。‎ 活动三:‎ 学生绘画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线图。‎ 如果有的学生将路线图画在一张完整的作业纸上,那么可以建议他们先将学校与家的位置定好,然后,先用单线轻轻的画出线路,确定后再具体描绘。‎ 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活动四:‎ 作业展示,布置学生按照居住的区域分成几个小组,下节课按照小组来进行路线图的绘画。‎ 第二节 施教时间:‎11月11日——‎‎11月14日 活动一:‎ 学生按照上节课布置的分组坐好。各组派代表起来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说一说自己上学的途中所看到的标志性的建筑或物体以及交叉路口的具体的情况。‎ 活动二:‎ 分配各组的任务:教师带领住在学校旁边的几座楼上的同学画学校周边的几条小区内的路;住在从港口医院到辽阳西路区域的学生一起画这一部分的路线图;住在军休五所、三所以及伊春路的同学画这一部分的路线图;住在海城宾馆以及哈尔滨路周边的同学画这一部分的路线图;住在通榆路周边的同学画这一部分的路线图。‎ 每组发一张四开的纸,小组分路段共同来绘制这一部分的路线图,根据需要可以添加人物与景物(可以用剪贴或绘画的方式)‎ 活动三:‎ 各组将自己画的路线图以学校为中心按照实际的方向粘到一起。‎ 活动四:‎ 展览我们共同制作的“青师附小学区图”大家一起分享创作的快乐。‎ 课后拓展:画出从不同方向回家的路线,还可以画出路上看到的事情。‎ 札记:‎ 让学生按照居住的区域分成几个小组,按照小组来进行路线图的绘画,是我在备课时的突发奇想。这一招儿果然灵,学生们非常乐于和住的近的同学合作,而且大家一起回忆,画出的路线图内容非常丰富、翔实,也更有趣味性。合作拉近了同学的心,相信他们以后在一起上学、放学的路上会更加得开心。‎ ‎ ‎ 课题: 今日的菜单 ‎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 教学目的:‎ 学习胶泥塑造方法,感受排列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及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教材分析: ‎ 小朋友爱操作橡皮泥。学习中能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愿望。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制作过程的指导,而且还应引导学生玩得有趣,有意义。‎ 教学重点:抓住动物面部的主要特征,折、画能套在手指上的动物玩偶。‎ 教学难点:折、画出耳朵和面颊长短不一的动物玩偶。‎ 教具准备:教学范画数件、泥塑范品(5盘)、围裙一条、室内模拟餐厅布置等。‎ 学具准备:胶泥、白色盘子、牙签等泥塑工具。 ‎ 课时安排:2课时 ‎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11月17日——‎‎11月18日 活动一:‎ ‎1、组织学生安静坐下,用具摆放有序。‎ ‎2、创设情景,引起兴趣:‎ 教室模拟“新尚快餐”布置,将各小组编为1—5号。教师扮“厨师”,邀请学生到“新尚快餐”参加“美食节”活动。(出示“新尚快餐”标志牌) ‎ 活动二:‎ ‎1、 教师出示菜谱。(出示5幅工艺菜图片)‎ ‎2、抽生谈观察后的感受,鼓励学生为菜取名字,表扬发言好的学生。‎ 活动三:‎ 分小组制作小吃。(如:面条、大饼、汤圆、饺子)(竞赛形式,限时5分钟)‎ ‎1、要求:面条—看谁做得又细又长;大饼—看谁做得又大又薄;‎ 汤圆—看谁做得最圆;饺子—看谁做得最美观。‎ ‎2、学生通过制作小吃,领悟并小结出泥塑的几种常用方法。(学生小结教师板书方法:搓、捏、压、刻、挖)‎ 活动四:‎ ‎ 每桌推荐优秀者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简要的介绍并取出菜名。(将学生作品展示在餐桌上) ‎ 第二课时 施教时间:‎11月19日——‎‎11月21日 活动一:‎ 教室模拟“新尚快餐”布置,邀请学生参加“美食节”活动。并出示一份菜谱请学生点菜。‎ 活动二:‎ ‎1、 ‎ ‎“厨师”为每桌送菜单,请学生看看这份菜单与平时见到的有何不同,再欣赏书上的菜单。‎ ‎2、 请学生观察上节课做的菜的颜色、形状,鼓励学生想象出菜的味道并试取菜名,向大家介绍。‎ 活动三:‎ 请学生参与到“新尚餐厅”举办的“美食节”活动。要求每组参赛厨师用艺术的手法来装饰自己组的菜单。‎ 作业要求:设计一份独特、美观的菜单,向大家介绍自己组的菜。‎ 活动四:‎ 欣赏、评价交流:‎ 请各组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介绍自己组的菜单。‎ 活动五、课堂小结 ‎ ‎ 我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做出了许多漂亮的菜单。今后,还会有更多美的艺术品通过我们的劳动创造出来。通过今天这一课的学习,希望孩子们能做一个珍惜粮食、不挑吃穿、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札记 : ‎ 在引导阶段我发现班里不少的孩子曾到本市的高档饭店就过餐,他们在起来说自己见过的菜和餐单时往往得意洋洋,使得那些生活在普通家庭的孩子都不敢说话了。这使我感到担忧: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同,使学生的经历不同,在孩子们中间形成了追求享受、挑吃挑穿的坏习气。所以在临上完课时,我向学生们提出:通过今天这一课的学习,希望孩子们能做一个珍惜粮食、不挑吃穿、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 ‎ ‎ ‎ ‎ ‎ ‎ ‎ 课题:乘着大象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本课不光是让学生来画大象,还要让他们了解画面的构成,以便更好的指导学生组织画面。 ‎ 教学目标:‎ ‎1. 了解大象的造型特点。‎ ‎2.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表现自己乘着大象时的情景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1. 是否通过绘画表现了自己的愿望。‎ ‎2. 是否认同自己的作品。‎ ‎3. 是否敢于在一张画面上使用多种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水彩笔、记号笔、油画棒、图画纸、水彩工具。不同类型的同龄人的作品,有关大象的图片、录像资料。多媒体教学系统。‎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大象的资料,作研究性预习。水彩笔、记号笔、油画棒、图画纸、水彩工具。‎ 第一节:‎ 施教时间:‎11月24日——‎‎11月25日 活动一:‎ 分小组交流课前了解到的有关大象的资料,并展示图片。‎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用以前学过的绘画方法简单的来画一头大象。‎ 活动二:‎ 教师播放大象的录像资料,最后播放迪斯尼卡通片《小飞象》中老鼠乘着大象飞行的片断。‎ 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乘着大象的情景及感受。‎ 和同一组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 欣赏同龄人画的乘着大象的作品,体验绘画中表达的乘着大象时的快乐、兴奋、紧张、害怕等感觉。‎ 活动三:‎ 讨论:如何结合自己的想象与感受,画一幅非常有趣的有关于乘着大象时的作品。‎ 提示学生构图方法:‎ 以大象为主体,使画面形成中心构图的样式,可以在大象的背上、长鼻子上、大耳朵上添画一个或多个乘着大象的人物。教师简单演示乘坐大象的人物形象。‎ 学生进行绘画构图。‎ 活动四:‎ 展示构图作品,进行讲评。‎ 布置下节课带涂色工具。‎ 第二节 施教时间:11月26——‎‎11月28日 活动一:‎ 展示上节课的构图作业,表扬构图大胆、有创新的作业。‎ 教师向学生展示多幅使用不同绘画材料、不同表现方法的表现乘着大象的图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与讨论,说一说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表现手法对于画面效果的影响。‎ 活动二:‎ 教师重点向学生介绍几种表现手法并简单演示:‎ ‎1. 使用水彩笔或记号笔用线描的方法表现。‎ ‎2. 用油画棒描边,用水彩涂。‎ ‎3. 多种方法结合。‎ 活动三:‎ 学生尝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涂色。‎ 教师发现问题及时作个别指导,发现有创意的作品要及时提示交流。‎ 活动四:‎ 展示作品,互相欣赏,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绘画创作中要大胆创新。‎ 收拾与整理,整理工具、材料,养成良好的习惯。‎ 课后拓展:‎ ‎1. 建议课后可以画乘着鸟儿上天的情景。‎ ‎2. 建议课后可以用版画、拼贴画、剪贴画等形式来表现这些主题。‎ 札记:‎ 现代生活的发展,信息咨询十分发达,在课前收集的过程中,不少孩子找到了许多图片甚至是电子资料,为这节课增色不少。同时暴露出的问题是:个别学生因为家庭知识、经济环境的影响,从来收集不到相关资料。如何引导这一类的学生?这是下一步我要开始研究的问题。‎ ‎ ‎ 课题:风来了 ‎ 课时:1课时 施教时间:‎12月1日——‎‎12月2日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风是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它还能引起学生的无限遐想,与上节课画的“乘着大象”一样,它鼓励的是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春、夏、秋、冬风的不同特点。‎ ‎2.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表现风吹来时的情景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1. 是否通过绘画表现了自己的愿望。‎ ‎2. 是否认同自己的作品。‎ ‎3. 是否敢于在一张画中使用多种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彩笔、记号笔、油画棒、图画纸、水彩工具。不同类型的同龄人的作品,有关风的图片、教学录像资料。多媒体教学系统。‎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风的资料,作研究性预习。水彩笔、记号笔、油画棒、图画纸、水彩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教师放教学录像资料《风》,请学生体会四季的风的不同,黄土高原的风与海南岛上的风的不同。分组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每组派一名代表谈自己的感受。‎ 活动二:‎ 分小组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风吹来的情景的资料,并展示图片。‎ 请几位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并说一说假如在这样的风中,你会有什么感觉?‎ 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了解不同的表现方法,体验在风中的快乐、兴奋、紧张、害怕等感觉。‎ 讨论:如何结合自己的想象与感受,画一幅非常有趣的关于风来了的作品。‎ 提示:可以以自己为主题,使画面形成中心构图的样式。人物形象要注重表现在风中的感受。(暗示春、夏、秋、冬,风吹来了,人们在风中的感受是不同的,我们可以通过表情、服饰、画面色彩等因素来表现感受)‎ 欣赏同龄人的绘画作品。‎ 活动三:‎ 作业要求:描绘风吹来时的情景。‎ 教师指导过程中及时作个别指导,发现有创意的作品要及时展示交流。‎ 活动四:‎ 展示作品,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画面编一个故事,向大家作介绍。‎ 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课后可以用版画、拼贴画,剪贴画等形式来表现这一主题。‎ 札记:‎ 我发现好多学生对四季的风的不同之处没有什么概念。所以在引导学生感受时,我请所有的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我利用自己朗诵的特长,用不同的语气朗诵名著中关于四季的风的描述。念完一段,请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季节的风,你通过 老师的朗诵感受到了这个季节的风吹在身上是什么感觉。这一下子学生的诸多“感觉”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他们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将自己的感受精彩的表达了出来,在交流中又进一步深化。这个环节虽然耽误了一定的时间,但学生在之后的绘画创作中却节省了好多构思的时间,绘画的效率和质量都大幅度提高。所以这段用来创设情境的时间“耽误”的非常值得。‎ ‎ ‎ 课题:会转的玩具 学习领域:‎ ‎ 设计·应用 教材分析:‎ 上学期我们学过会滚的玩具,这学期我们学习会转的玩具,其共同点是都会动。本课学习运用废旧物品制作会转的玩具,引导学生勇于创新,锻炼想象力,能够培养学生独立的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大胆想象与积极思考。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体验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运用不同材料进行创造出会转的玩具。‎ 教学难点:‎ 积极思考,能创造出标新立异的玩具。‎ 教学准备:‎ 教具:各种废旧材料,吸管、剪刀、胶水、废旧挂历纸等。‎ 学具:废旧画报、彩笔、剪刀、胶水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 第一节 施教时间:‎12月3日——‎‎12月5日 活动一:‎ 滚动乒乓球,你发现了什么?——会滚。‎ 上学期我们学了会滚的玩具,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玩具,你看他有什么特点。‎ 出示风车,请学生观察。——会转。‎ 由此导出课题。‎ 活动二:‎ 想一想,说一说。‎ ‎1、在你身边有哪一些是会转的玩具?‎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教师出示风车,你怎样使它变成会转动的玩具?‎ 请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后回答。‎ ‎3、教师出示各种会转的玩具,展示给学生看,拓展学生思维。‎ ‎4、出示各种材料,动脑筋想一想,你怎样把这些材料组合成一个会转动的玩具?小组交流后回答,教师参与交流。‎ ‎5、你准备做一个什么会转的玩具?‎ 活动三:‎ 学生制作:‎ 根据自己手头的材料,自由组合,创造成一个会转的玩具。‎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标新立异。‎ 活动四:‎ 展评:‎ 展示学生作业,请大家共同评议。‎ 回去搜集各种材料,下一节课继续制作。‎ ‎ ‎ ‎ ‎ 第二课时 施教时间:‎12月8日——‎‎12月9日 活动一:‎ 欣赏:‎ ‎ 1、展示上节课优秀作业,互相评议优缺点,哪里需要进一步改进。‎ ‎ 2、欣赏范作,使学生了解同一物体可以做成不同会转的玩具。‎ ‎ 欣赏同时注意玩具的色彩变化与审美性。‎ 活动二:‎ 思考讨论:‎ ‎ 1、教师出示彩纸卡,我怎样使它变成一个会转的玩具?‎ 鼓励学生动脑思考。‎ 教师可予以演示,将纸卡弯成弧度粘帖,启发学生思维。‎ ‎ 2、请学生出示自己手中所带物品,请大家思考讨论,如何变成一个会转的玩具。‎ ‎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思考。‎ ‎ 3、玩具有一个什么特点?(出示两个不同玩具,引导学生思考)‎ ‎ 教师小结:好看、美丽、吸引人等等,所以我们做的会转的玩具,要有这些特点。‎ 活动三:‎ 学生制作:‎ ‎ 1、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能运用不同材料进行创作,标新立异。‎ ‎ 2、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出现的问题。‎ ‎ 注意安全及卫生,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活动四:‎ 小结:‎ ‎1、展评学生作业,评选十佳。‎ ‎2、回家利用各种材料,动脑筋制作会转的玩具送给邻居的小朋友。‎ 札记:‎ 我将《生活美劳DIY——纸玩篇》中的各种会转的玩具展示给学生们看,引起了学生们极大的兴趣。在这些作品的启发下,孩子们创造出了各种奇特的会转的玩具,虽然有的转的不太好,但我还是鼓励了他的创新,并启发他回去找出不足,改进作品。‎ ‎ ‎ 课题 电脑美术 ‎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 ‎ 上学期学过电脑美术,本学期巩固学习画板程序。运用画图板中的方和圆等工具进行绘画创作,绘制建筑物或动物,使学生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对电脑绘画产生兴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进入系统画板程序界面。‎ ‎2、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绘画游戏。‎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电脑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 感受电脑美术的乐趣。‎ 教学难点:‎ 会进行简单的画图板操作。‎ 教学思路和建议:‎ ‎ 以教师的电脑演示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概括动物的特征,使学生能运用圆和矩形等工具进行电脑绘画创作。‎ 教学准备:‎ 电脑演示操作示范作品以及电脑软硬件设备。‎ 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专用教室中的各种教学设施。‎ 课时安排:1课时 施教时间:‎12月10日——‎‎12月12日 教学活动:‎ 活动一:‎ 组织教学:‎ 作好学生进电脑教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安排好每个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 活动二:‎ 欣赏:‎ ‎1、欣赏一些电脑美术的优秀作品,产生对电脑绘画的直观印象。请学生谈感受。‎ ‎2、欣赏电脑美术作品,当场演示电脑绘画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对电脑美术的强烈兴趣。‎ 活动三:‎ 师生共同演示并操作:‎ ‎1、请学生跟着教师的演示进入WINDOWS画图程序。‎ ‎2、教师讲清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重点使学生了解复制工具的基本用途。‎ ‎3、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用圆和方来概括它的特点。一位学生到前面来操作,其他学生画在本机电脑上。‎ ‎4、运用粘贴、复制工具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活动四:‎ 学生操作:‎ 用圆和方概括特点进行操作。利用摸板中的各种工具和形状等,绘制一幅电脑画。‎ 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绘制。‎ 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个别辅导。‎ 活动五:‎ 评价:‎ 共同评价,有自己的特色或操作中能敢于大胆尝试的。‎ 札记:‎ ‎ ‎ 由于学生电脑教室中有许多电脑不好或是操作失灵,造成只好多人一机,使本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看来多媒体介入美术教学还真是最需要设备的支持,否则教师的教学设计再完美也没有用。‎ 课题:指偶剧院 ‎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 教学目的:‎ ‎ 学习手指玩偶的制作方法。通过折、画手指玩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通过纸工小舞台玩一玩,体验美感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分析: ‎ 小朋友爱操作玩偶,边讲边演,其乐融融。操作手指玩偶最能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愿望。本课教学溶折、剪、画、讲、玩为一体。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制作过程的指导,而且还应引导学生玩得有趣,有意义。‎ 教学重点:抓住动物面部的主要特征,折、画能套在手指上的动物玩偶。‎ 教学难点:折、画出耳朵和面颊长短不一的动物玩偶。‎ 教具准备:手指玩偶范例若干个、教学课件、纸工小舞台一个。课件、多媒体教学系统。 ‎ ‎ 学具准备:每人2—3张正方形纸、水彩笔或油画棒一盒、剪刀一把。 ‎ 课时安排:2课时 ‎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12月15日——‎‎12月16日 活动一:‎ 激情引趣:‎ 学生欣赏,初步感知美的形象 播放两分半钟《各种各样的动物》,学生观赏。‎ 课件显示《各种各样的动物》,学生观看。‎ 活动二:‎ 交流探讨:‎ ‎ 1、教师出示纸工小舞台,操作表演“老虎”玩偶,导入课题。‎ ‎ 2、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审美 ‎(1)出示动物玩偶纸折的步骤图,小组讨论,并讲一讲具体折法。‎ ‎(2)小组之间讨论一下,从第一步到第七步是怎么制作的。待会儿请小组的代表说一说。‎ ‎3、学生折一折。‎ ‎⑴学生回忆步骤图,比一比谁最快、最完整的折出。‎ ‎⑵学生再次观察步骤图,解决第一次折纸中出现的问题。‎ ‎4、教师引言提问:“动物玩偶折好了。猜猜看,接下来做什么呢?”‎ ‎5、教师出示动物玩偶范例,学生欣赏,并找出错误之处。‎ 活动三:‎ 欣赏、评价交流:‎ ‎1、学生欣赏范画①和范画②,小组讨论两幅范画形象不同之处。‎ ‎ 2、教师提问:“动物耳朵尖的、圆的、下垂的分别怎样制作呢?”‎ ‎3、教师演示不同动物的头部画法,学生欣赏。‎ 活动四:‎ 发展阶段:‎ ‎ ⒈学生折画动物头饰,师生相互交流。‎ 教师出示纸工小舞台。‎ 学生制作,师生共同探讨。‎ ‎⒉学生通过纸工小舞台进行表演。‎ 活动五:‎ 学生欣赏,相互评价作品 ‎⒈学生交换制作的动玩一玩,说一说。‎ ‎⒉教师以“虎大王”的身份宣布全班同学制作的小动物都被招收到森林剧团。‎ 第二节 施教时间:‎12月17日——‎‎12月19日 活动一:‎ 教师宣布动物剧团开始演出。‎ 各小组讨论自己组准备演哪一出戏并分配角色,大家一起讨论具体的场景和对话。‎ 活动二:‎ 各小组随着相应的音乐表演童话剧。‎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相应的语气、动作进行表演,观众可以给予适时评价。‎ 活动三:‎ 交流参与这次活动的感想。‎ 引导学生爱惜作品并在活动结束后妥善保存自己的作品。‎ 课后拓展:‎ ‎1. 对身边能找到的各种材料感兴趣。‎ ‎2. 把美术课上所获得的综合能力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上。‎ 札记 : ‎ ‎ 我用学生熟悉的《天线宝宝》的造型作了几个范作,找学生和我一同表演。这样的导入 ‎ 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创作欲望,在我的引导下,他们很快的分好了组,合理的分配了角色并进行制作。提高了创作的效率。所以说教师在做范作时要多动脑筋研究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一定要作出能够感动学生的范作。 ‎ ‎ ‎ ‎ ‎ 课题:20形形色色的世界 ‎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教材分析:‎ 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不论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都体现了一种美,如何引导学生去欣赏这形形色色的世界。认识其中的美,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艺术作品中比较常用的一些对比手法。‎ ‎2.知道色彩与造型给人的感受大多是源于对比。‎ ‎3.能从对比的角度,就作品的造型与色彩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能否将在欣赏教材图片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欣赏的其他内容中。‎ 教学难点:‎ 是否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教学准备:‎ 教 具 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和资料。‎ 学 具 教材,提前搜集欣赏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12月22日——‎‎12月23日 活动一:‎ 出示课件资料,和学生一起逐一浏览,然后说说“哪张图片最吸引你。”‎ 和学生谈谈为什么会特别喜欢这张图片。‎ 活动二:‎ 设计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形和色的对比。‎ 两只红色的鸟:在这张画上,你首先看到的是什么?为什么?两只鸟有什么不同?‎ 我们先看到两只鸟。因为它们的颜色,绿色是最能衬托红色的艳丽。前面的一只鸟形象比较清晰、具体,我们能够欣赏到它美丽的羽毛和长长的嘴,后面的一只较模糊,我们只能看到平面的色块,这样,使前面那只鸟的视觉效果更加突出,它是画面的主体,在绘画时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方法。‎ 现代家具:由黑白两个主色构成的家具显得简洁,橙色的靠垫让人感觉愉悦,画面中,三个靠垫没有出现在景物的最前面,但是,为什么我们会特别关注它?是因为三个靠垫的颜色是橙色的,橙色是暖色调中的一个重要颜色,虽然靠垫在黑色茶几的后面,但是由于暖色有前进的特点,所以,在我们的视觉中,还是感到靠垫比茶几醒目,你能找到与靠垫呼应的色块吗?黑色花瓶里的干花以及白色方盒里的菊花都是深浅不同的颜色,与靠垫呼应,这样,在画面中,橙色色块有大有小,显得丰富。‎ 美丽的衣服:这套衣服让我们联想起在朝霞中化成泡沫的小美人鱼,你能说说服装的哪一部分让我联想到大海了吗?是那条蓝白条纹的裙子,你能谈谈这条腰带吗?整套衣服是冷色调的,与腰带的暖色调形成对比,衣、裙的花纹,线条较纤细,与腰带的粗矿条纹形成对比,衣、裙、的宽松与腰带的合身形成对比,这三个对比,使腰带成为这套衣服的点睛之笔。‎ 鲜艳的花朵:眯起眼睛或到稍远的地方观察这张画,谁能告诉我,为什么黄色的郁金香在画面中显得突出?因为黄色最淡而被凸显出来,我们将这称为明度对比。‎ 彩色暖水瓶:这些暖水瓶的造型憨态可掬,你是否觉得他们与企鹅有些神似?设计师设计工艺品造型的灵感,往往会来自与自然界的某一样物体,这些热水瓶的亮丽色彩,很有现代气息,如果要求你根据你家的厨房或客厅的色调挑选其中的一个,你会挑选哪一个出,说说你的原因。‎ 北京故宫的角楼夜景:角楼的造型,华丽中带着庄严,霓虹使它生辉,倘若古人看到,定会以为到来仙境。你能从对比的角度解读这张画吗?背景是冷色的,灯光使建筑显出明亮的暖色,对比强烈,背景的深蓝色使橙色光照中的建筑更加流光溢彩,两者的明度对比也很明显,突出了建筑的主体地位。‎ 活动三:‎ 学生发散:‎ ‎ 和学生一起欣赏生活中的其他图片,结合生活谈形和色。‎ 第二节 施教时间:‎12月24日——‎‎12月26日 活动一:‎ 课前动员,看谁的发言多,奖励的kt猫多。‎ ‎1、出示两个三角形,问: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形状一样,色彩不一样)‎ ‎2、换一个三角形,那里一样,那里不一样?(形状大小都不一样)‎ ‎3、看看我们的桌子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今天我们就用比较的方法来看看身边丰富的世界。‎ 活动二:‎ ‎1、打开书,看看书上的图片,说说喜欢那张图片,为什么?‎ ‎2、老师带来了许多图片,看看什么地方好?(建筑、装饰、装潢、抽象艺术、日常用品、食品)请学生谈谈看到了哪些类型的图片?‎ ‎3、我们的世界这么丰富,我们应该怎样来欣赏呢?老师带来了两个好朋友,只要我们找到这两个好朋友,就可以了。看谁先找到!‎ ‎4、出示图片,问:你喜欢什么?为什么?(颜色与形状两个好朋友)‎ ‎5、形与色构成了我们这个丰富的世界,我们带着这两个好朋友去欣赏丰富的世界。‎ 活动三:‎ ‎1、出示图片:说说哪里最吸引你?(形状)‎ ‎2、食品图片:你喜欢哪张?为什么?(色彩)‎ ‎3、冰雪图片两张,讨论那里一样,哪里不一样?(颜色一样,形状不同)‎ ‎4、分别欣赏书中的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来赞美一下。‎ ‎5、在生活中你怎样赞美别人装修好的房间。‎ 活动四:‎ 练习:七巧板拼摆。不同色彩的图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活动五:‎ 用我们学到得知识来向全国或者外国友人来介绍我们厦门的滨海道。‎ 札记:‎ ‎ ‎ 七巧板的运用是本课最成功的地方,没有动手练习,学生的欣赏结果就会成为虚无缥缈的东西。只有当将从欣赏中获得的感受实施到实践当中,这次欣赏课才是成功的欣赏课,才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欣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