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 MB
  • 2021-11-19 发布

四年级数学《认识平行线》教案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认识平行线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56页 信息窗1第2课时 ‎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的特殊位置关系,会辨析平行现象,掌握平行线的特征。‎ ‎2.通过观察、分类、总结认识平行线,感知生活中的平行现象.‎ ‎3.体会到平行的应用和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通过各种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合作的愉快,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两根小棒、多媒体课件、正方体盒子、‎ 学生准备:彩笔、直尺、方格纸、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孙悟空有一个神奇得宝贝——金箍棒,‎ 能大能小,可以无限延长,如果用数学的眼光看它,他就像什么?‎ 学生:直线。‎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金箍棒的神奇之处,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把它看做直线,既复习了直线的特点,又为后面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奠定了基础。‎ 2. 画出金箍棒的位置关系 今天老师带来了两根金箍棒(师演示掉在桌面上)。引发学生思考:这两根金箍棒掉在桌面上后,位置关系可能是怎样的呢?‎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学生自主学习,用两条直线代替两个金箍棒,把想到的样子画在纸上。‎ ‎2.汇报分类的方法 ‎(1)作品展示 教师巡回指导,并选取几个同学的进行展示。‎ ‎ 预设结果:‎ ‎ (2)小组分类。‎ ‎ 学情预设:‎ ‎⑴分为两类:①②③⑤一类,④⑥一类。‎ 或①②一类,③④⑤⑥一类。‎ ‎⑵分为三类:①②一类,④⑥一类,③⑤一类。‎ 指导建议:小组交流时教师参与了解学情。学生汇报展示摆一摆、说一说分类理由,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出现的不同分法可以暂时不予评价。学生交流时,肯定赞成什么分类的都有,小组都不一定统一,此时教师可不必着急表态,而是让他们说说分类的理由,从而引导他们展开争论。‎ 通过讨论比较发现分类中对③和⑤看法不同。‎ 教师在学生作品上延长,共同验证③和⑤会不会相交。‎ ‎ ‎ ‎ ‎ ‎ 小结:像这样的两端宽窄不同的两条直线延长之后最终是会相交的,两条直 ‎ 线位置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 相交和不相交。‎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的作品——不同位置关系的几组直线,为学生创设了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丰富情境,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分类中感受概念奠定了基础。‎ ‎ 3.认识平行线 ‎ (1)初步认识平行线 教师介绍:像④⑥这样,延长之后也不会相交的的位置关系叫做平行,两条直线分别叫做平行线。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行线?‎ 生1:不相交的线 生2: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教师及时总结板书: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课件出示:‎ ‎ 学生独立观察后进行辨析,重点让学生说说③不是平行,因为它不是两条 不直线,⑥不是平行因为它只有一条直线 a b ‎ 教师提升:两条直线才可以叫做互相平行。(点课件出示:直线a’b)大家看,以直线a和直线b,为例。我们就可以说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还可以说直线a是直线b的平行线,或者直线b是直线a的平行线。‎ ‎ (2)平行线的再认识 ‎ ① 平面图形上的平行线 ‎ 刚才大家都能够正确的找出了平行线。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中有“平行”的踪影吗?大家看,(点课件:平面图形)这是我们以前认识的平面图形,你能找到平行吗?‎ ‎ ‎ ‎ 学生自主完成,进一步感受平行,会发现前面三个图形都是对边分别平行,而梯形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 ②立体图形中的平行 学生在学具正方体上面找一找,指一指平行。教师演示并指如图两条线,让学生判断分析是否平行。‎ ‎ 学生判断后,教师质疑:这也是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为什么不是平行呢?‎ ‎ 生1:方向不同; 生2:一条在上面,一条在左面,所以不平行。‎ ‎ 师生总结发现:判断平行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两条直线要——在同一平面内,教师完善平行的概念。(板书:在同一平面内)‎ ‎ 【设计意图】理解平行的概念,关键有两点,一是“在同一平面内”,二是“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关于“在同一平面内”的认识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若是在课的开始就进行教学,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在同一平面内”的含义。在学生初步感知“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后,用了一个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正方体模型,通过小组观察、讨论、探究,发现了问题所在:这两条直线不在同一个平面内,因此导致了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结果。这样,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初步建立了“同一平面”的表象,加深了对平行这一概念的理解。‎ ‎ (3)质疑提升:两条平行线为什么不会相交呢?平行线有什么样的特征?‎ ‎ ‎ 学生自主操作,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探究平行线不相交的原因,教师及时巡视指导学生进行验证。‎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展示:‎ ‎ 预设方法一:我们用摆小棒,在第一组用小棒不同,小棒越来越短,继续端到没有长度,两条线就相交了。第二组中用到的小棒一样长,所以不论怎样延长,始终都不会相交。‎ ‎ 预设方法二:我们用格子纸量发现第一组两条线之间的格子数越来越少,最终少到没有距离是两条直线就相交了,而平行线之间的宽度始终都是6个格子,就算延长也还是6个格子,所以不会相交。‎ ‎ 预设方法三:我们测量发现在第一组两条线之间的具体越来越短,而第二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都是3厘米,‎ ‎ 教师引导学生从使用材料、探究过程和结论来汇报,根据各小组的汇报,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质疑评价,梳理平行线线不相交的原因。‎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 教师抽象概括:好了同学们,通过以上的汇报交流,我们知道了,选用不同的方法,都找到了了平行线不会相交的真正原因,那就是这两条线之间的距离处处都相等,无论怎样延长,距离不变,所以永不相交,这也是平行线的特征。 ‎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身边的平行 ‎(1)找平行:结合生活想一想,在哪见过平行?‎ 学生举例预设:课桌的对边、黑板的对边……‎ 教师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行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 ‎ ‎ ‎ ‎ 教师质疑:桥面两边为什么设计成平行的呢?如果不这样设计会怎样?‎ ‎ (2)欣赏平行的美。课件展示春晚节目中的平行。‎ ‎ 学生通过欣赏图片感受到平行可以使舞蹈更加整齐、协调,因为有了平行,杂技才能成功,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还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欣赏春晚。‎ ‎ ‎ ‎ 2.摆一摆(课本51页第6题)‎ ‎ 可以先组织学生通过两根铅笔摆出一组平行线,然后接着摆,借助素材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已知直线的所有平行线都互相平行”这一平行线的性质,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画出几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进一步验证发现规律,加深认识。‎ ‎ 3.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在观察、分析中认识了“什么是”平行线;又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了解了平行线的特征。早在很多年前,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爱因斯坦的名言:“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其实在科学上有一定成就的人还喜欢问这样一个问题,(教师贴:一定这样吗?)今天我们知道了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那平行线真的不会相交吗?‎ 假设在我们的操场上画出一组平行线,我想没有比地面更大的纸了吧。想象这两条平行线无限延长,(点击课件)穿过了校园,继续延长穿过了我们生活的城市,跨越了山东省,越过了中国的边界,出国了,还在继续延长……这是地球的图片,这是两条平行线,怎么会会这样呢?这里还隐藏着什么奥秘呢?课下请同学们继续去研究、去发现。今天课就上到这。‎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⑴情境服务于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本节课一开始从神奇的金箍棒带领学生进入数学探究。创设了一个想像并画出位置关系的小活动,学生通过对位置关系的分类比较,初步感知了平行线。‎ ‎⑵媒体运用恰到好处。‎ 学生通过对直观教具的观察,教学课件的展示,对平行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印象,概念明确,思维清晰。如:动态延长两条直线来观察它们是否平行;还有“两条直线不相交就一定平行吗?”通过媒体动态展示,加强了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⑶质疑问题明确,难点突破顺其自然。‎ 本节课对一些不好理解的概念性问题,通过问题质疑的形式进行交流,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平行及垂直概念的理解。‎ ‎2.使用建议。多媒体只是辅助我们教学的,我们要正确合理的使用。如果没有多媒体的话,可利用身边的实物素材进行教学;总之,我们需要有变抽象为直观的教具即可。‎ ‎3.需破解的问题。‎ 本节课学生探究活动多,所以安排的常规练习比较少,在课堂上如何有序的组织好学生思考、汇报交流,如何用简练的语言适时帮助学生形成文字概念,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