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75 KB
- 2021-11-2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教材分析
诗的第一、第二句中的“水光潋滟”,“山色空濛”不仅和题目中的“初晴”“后雨”前呼,而且和第四句中的“淡妆”“浓抹”后应。
诗人用一个“方”字不仅暗含西湖在晴天很美,美的恰到好处,于是发出“晴方好”的感叹,而且为下句“亦”字的出现做铺垫。“亦”字则表明雨天的西湖同样具有美的价值。
西湖里湖水满溢,波光荡漾,亮丽极了。不料又洒起了霏霏细雨来,湖山的山色朦胧迷茫,若隐若现,显得无比神奇。山、湖都沐浴在细雨中,在雨幕笼罩下飘渺的山影忽明忽暗。诗人用空蒙将雨中的山色,雨中的林木,雨中的水活托了出来。远远望去,西湖附近的山形飘渺,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仙境般神奇美妙。两句诗,宛若两幅风景画,一幅是水的,一幅是淡墨,互相衬映,把西湖水光山色,晴雨变幻的美,表现得那么生动逼真,丰富多彩,空灵迷人。
在诗人眼里,无论是山是水、或晴或雨都是美好的,从他内心深处发出的“晴方好”、“雨亦奇”,是对西湖山水的高度评价,正好表现了诗人乐观、洒脱的性格和宽广的胸怀。
上两句诗写了西湖的山光水色,但从诗人对西湖的深厚情感看,他感受到的远远不只是雨和晴,山与水,西湖还有许多的景物能勾起诗人的情思。但是,他并未紧承前两句去写,而是敞开想象,写出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显然,这是才思敏捷的诗人触景生情,巧手偶得的妙喻,贴切地比出了西湖的美丽。西湖和西施都姓西,更重要的事,都具有天生丽质的自然美。于是西湖的晴天和雨天被诗人巧妙地比喻西施的浓妆和淡妆。西施不管怎样打扮,淡妆也好,浓妆也好,总是恰到好处,惹人怜爱。而西湖无论是雨天还是晴天,总是风情旖旎,令人迷醉。
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有名的美女,世人皆知其美,但又无人有幸见识其美,这就营造了一个无限的想象空间,你可以任意想象西施的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肤如凝脂···你尽可把万千好词佳句加于西施一身。总之,你眼中的西施早已不食人间烟火。西湖之美也具备了无限的想象空间。那种美不可言传,不可描摹。作者表现的意境又恰恰是非常模糊的、不确定的,西湖到底有多美,事实上是你认为有多美就有多美。可见诗境的这种模糊、朦胧和不确定性,并非是西湖的自然再现,而是诗人的艺术创造。
三、教学设想
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在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上,他们是乐意并会积极参与进来的,朗读不但是这个年龄阶段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活动,而且对于全班每一个孩子来说,这也是比较容易的。
尽量带孩子们走进这首诗,设想当时的情境,在头脑中重复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在师生对话中体会诗歌的韵律、对称及遥相呼应。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带来的意境美。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潋滟一词的含义。
2、理解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
3、体会古诗所描绘的美景及特点。
4、朗读背诵古诗。
(二)过程与方法
在读、背中初步感悟古诗的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感受这首诗的艺术魅力,领略其中蕴涵的无言之美。
六、教学准备
1、西湖十景视频
2、PPT
七、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1、走近西湖
师: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景致宜人、美不胜收。今天就让给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师:美丽的西湖不但吸引着当代游客到这里大饱眼福,也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众多诗篇。接下来请小朋友跟老师穿越回北宋时期,当时我国古代的大诗人苏轼正在杭州任官,一天,他邀约几个好友宴游西湖,才华横溢的诗人看到景致宜人、美不胜收的西湖挥笔写下了传颂天下、脍炙人口的——齐读诗题
师: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师:短短七个字的题目你们就能联想到这么多内容啊,苏轼和朋友在西湖上喝着酒,赏着美景,起初是晴的,后来下起了雨,那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走进诗中去吧!请大家读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读正确、读通顺。
2、印象西湖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
评价语:读得很温柔,真好听。特别是“潋滟”读得很标准,谁也来读读?
评价语:你读得可真投入,读诗就是要这样,不仅要读出节奏,更要读出它的味道。
师:老师也想和你们一块读,行吗?老师读一、三句,你们读二、四句,可以吗?
师:那我们换换读读好吗?你们读一、三句,我读二、四句,行吗?
师:同学们,苏轼笔下的西湖,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预设①是第三句。
师:是那“西子”,是吗?
②是山色空濛。
师:你觉得“山色空濛”很妙,是吗?
③淡妆浓抹
师:觉得这看上去就很舒服,是吗?
④水光潋滟
师:你觉得水光潋滟很美,是吗?
3、走近西子
师:你知道“西子”吗?
师:你从哪知道的。
师:恩,书上看到的。她的名字又叫
师:你们都知道了,西子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到底有多美呢?老师给你们讲个故
事,要听吗?
师: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而且是之首。传说每次西施在古越国浣纱溪边玩耍的时候,水中的鱼儿一看到她的惊艳容貌,都不好意思地沉入江底。西施美吗?太美了,西湖真得如西子那样美?那就让我们跟大诗人苏轼坐着画舫,一同去欣赏西湖吧!
4、晴雨西湖
师:一起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让我们一同来猜猜,“潋滟”两个字,它可能跟什么有关。
师:谁给大家说说“潋滟”是什么样子(水盛而波动的样子、波光闪动的样子。)
师:恩,肯定是非常漂亮的,因为有一个“艳”字。“潋滟”让我们看到了水波荡漾的样子,你在哪里见过这水波潋滟的画面。
师:那是怎样的漂亮啊!(点击课件)同学们,阳光照耀着水面,这水光潋滟的景色够美吧,让我们跟着苏轼的船来到湖面上,你还会看到哪些美景呢(鱼、荷花、堤上的柳)。这就是晴天的西湖,所以作者说——
师:王老师在读的时候,查了查字典,发现“方”在字典里有七种解释,我选择了三种,你们看看“方”是什么意思。(正好,恰恰)
师:水面那么美丽多姿,你能把这种美丽读出来吗?
(评价语:好一位深情的苏轼啊!好投入的苏轼啊!老师的眼前真的觉得阳光明媚啊!我们一起读——再深情一点。)
师:西湖真会打扮自己啊,在阳光下,她是那样婀娜多姿。正当苏轼陶醉其中时,忽然,雨雾迷蒙,眼前的西湖又变成了另外一幅景象。(课件出示: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你眼前的山是怎样的?(好浪漫啊)
师:(朦朦胧胧的)哦,那是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是吗?雨中的西湖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来看看吧。(播放课件,随着音乐!)瞧,山变了——房子变了——树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了。如果此时,你就是苏轼,喝着杯中的酒,赏着西湖的美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是啊,房子朦胧了,眼前的一切都像是披上了一层轻纱,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雨中吧,谁愿意把这种朦胧、奇妙的感觉读出来。
(评价:好诗意、好深情、好温柔、雨细细地下着,周围是这么安静,你忍心大声地去惊扰西湖吗、男生读、女生读)
师:刚才还是水光潋滟,现在却是——
师:一天之中,就让我们看到如此不同的西湖,同学们,此时老师觉得这短短14个字,仿佛汇成了一幅画,画中这位名叫西湖的女子是那么美,那么妙,愿意读一读吗?看看谁能把这情语的变化读出来!
师:感觉是那么柔柔的,要是第一句再读响亮一点,会让别人觉得阳光更加灿烂。
师:小朋友们,再让我们一同来回味下着曼妙的西湖吧!我看,水光潋滟是景——
生:我看,山色空濛也是景。
师:我看,晴是景。
生:我看,雨也是景。
师:我看,晴方好。
生:我看雨亦奇。
师:我看,水光潋滟晴方好。
生:我看,山色空濛雨亦奇。
5、西子西湖
师:晴天的西湖是那样娇媚,雨天的西湖又是那样温柔,像谁呢?
师:西子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那么美丽,西湖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那就让我们走进西湖,看看谁在为西湖化妆。柳枝儿为西湖化妆。下雨啦,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下雪啦,一片银装素裹。美吗?难怪说,欲把西湖比西子——
师:如果说,晴天的西湖是浓妆,那么——
生:雨天的西湖是淡妆
师:如果说,冬天的西湖是淡妆,那么——
生:夏天的西湖是浓抹。
师:如果说月亮为西湖化淡妆,那么——
生:太阳为西湖化浓妆。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西湖美吗?
师:能和西子去比吗?
师:难怪苏轼会写:欲把西湖比西子——
6、情系西湖
师:苏轼像我们一样,就这么看着,从早到晚,从日出到黄昏,从春到冬。在杭州任官的日子里,他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游玩西湖。身在西湖,心更在西湖。他很想为西湖做点什么,来一同看看。(出示拓展资料:苏轼曾经两次在杭州任官。其间,他带领当地人疏导了西湖,并筑堤防洪,这条修筑好的堤坝就是著名的苏堤。同时他为了保护西湖,还建造了著名的“三谭印月”——当年有很多渔民喜欢在西湖里打鱼、挖莲藕,破坏了生态,于是苏轼就想出了一举两得的办法,建造了“三潭印月”,既防止有人破坏生态,又美化西湖。)
师:看到这,你有什么想对苏轼说的吗?
师:同学们,苏轼对西湖是日久生情啊,他一遍又一遍地看着西湖、想着西湖。看,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就这样诞生了!
师:西湖多像一位女子,一位典型的江南女子,正如苏轼笔下那天生丽质的西子。因为这首诗,西湖又多了一个很美很美的别称——西子湖,名扬千古。从这可见诗之伟大,一首诗让一个地方名扬四海,这就是文化的魅力。让我们齐诵这首诗吧。
参考文献
胡岚岚:《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案例赏析,新课程研究,2009年。
李高斯:西湖真西子—《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云南教育·基础教育,2005年。
李咏梅:《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2年。
张振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
周璐:美丽的期待—《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评价与反思,2006年。
崔晨:诗中有画,诗中有情—《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及赏析,小学教育语文版,2009年。
陶文鹏:欲把西湖比西子—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文史知识,2011年。
冯琛莉:《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实录,教学月刊小学版,2010年。
王崧舟:以其昭昭,使人昭昭—评冯琛莉老师指教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育月刊小学版,2010年。
闫学: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解读与设计,小学教学语文版,2010年。
朱红:《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小学教学设计·语文,2011年。
陆青青:《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教学与管理,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