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8.75 MB
- 2021-11-2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全册单元课件
[
新教科版
]
2020
年三年级科学上册
优质课件
第一单元 水
[
新教科版
]
2020
年三年级科学上册
优质课件
1.1
水到哪里去了
教科版科学 三年级上册
新知导入
水还可能有其他的形态吗
?
聚焦
我们已经知道
水
是一种
液体
,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新知讲解
探索
1
试着解释下面的现象,你认为水到哪里去了
?
用湿布檫黑板,一会黑板就干了
湿的手变干了
跑到空气里去了
新知讲解
水变成什么物质跑到空气里去了?
在常温下,
水
会慢慢变成
水蒸气
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
蒸发
。
水蒸气
新知讲解
蒸发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
水
水蒸汽
(液体)
(气体)
蒸发
拓展提高
活动体验
请做以下这些活动,体验湿手变干的时间是否一样?
①手心向下,手背向上
②对一只手吹气
③甩动一只手
拓展提高
活动
体验
探究
手心向下,手背向上
对一只手吹气
甩动一只手
……
手背先干
吹气的手先干
甩动的手先干
手背液体温度高
液体上空气流动快
液体表面小
活动手册
拓展提高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表面积
小
结
新知讲解
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
水洼的水会变干涸
煮食物时,锅里的水越来越少
探索
2
新知讲解
晾干衣服
吹干湿发
新知讲解
用实验证明我们的解释
工具与材料
:两杯水、橡皮筋、保鲜膜、透明塑料盒、白板笔
探索
3
:模拟实验
新知讲解
实验(
1
)
⑤2-3
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①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
②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
③另一个不盖
④把它们放到
通风
和
向阳
的位置
新知讲解
注意事项
为什么要放到通风和向阳的地方?
加快蒸发速度,缩短实验时间
为什么要把其中一个杯口封住?
防止水蒸气外逃,更好地进行对照实验
新知讲解
研讨
1
现象
怎么解释
依据
封口水杯
开口水杯
水几乎没少
水少得明显
水蒸发后没有跑到空气里去
水蒸发后跑到空气里去了
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
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
?
依据是什么
?
新知讲解
实验(
2
)
③观察盒中变化
①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
②放置一段时间
新知讲解
研讨
2
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
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
小水滴
地面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
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
?
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
新知讲解
研讨
3
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
水
水蒸气
无色无味透明
看得见
摸得着
看不见
摸不着
课堂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
、水只有沸腾才能蒸发。( )
2
、水蒸气跑到空气里去了。( )
3
、湿手变干、衣服晾干的缘由是水变成水蒸气跑了。( )
4
、水蒸汽和水一样无色、无味、透明、看得见、摸得着。( )
5
、两杯温度相同的水,它们蒸发的快慢也一定相同。( )
6
、水蒸气是水的一种形态,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
√
√
√
✘
✘
✘
课堂练习
怎样让衣服干得快些?
①把衣服展开 ②放在阳光下 ③挂在通风的地方
课堂练习
干手器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加快水分蒸发?
①提高液体温度 ②加快空气流动
拓展提高
为什么游泳时刚从水里出来会感觉冷?
人吹电风扇时,为何会感到凉快?
动脑筋,想一想
蒸发的过程会
吸收热量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水蒸气是水的另一种形态,水蒸发后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里去了,同时又知道水蒸气和水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但水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在活动体验中,研讨水蒸发特点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培养了我们细致观察生活、尝试解释生活现象的科学态度。
板书设计
水到哪里去了
水
水蒸气
蒸发
吸热
(液体)
(气体)
作业布置
业余时间到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阅:怎样减少蒸发?
新疆吐鲁番: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
1.2
水沸腾了
教科版科学 三年级上册
新知导入
聚焦
同学们,大家一定见过热气腾腾的饭锅吧。如果我们不停地给里面的水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
?
新知讲解
探索
1
:怎么测量水温
说一说或画一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我的看法
水温很高
水会沸腾 热气腾腾
新知讲解
怎么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测量水温的方法
◆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
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
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
度时除外)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
测的水
新知讲解
下列测量水温的方法哪种是正确的?说明理由
A.
温度计下端碰到容器底部
B.
温度计碰到容器壁
D.
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未持平
C.
正确
√
新知讲解
探索
2
: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
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工具与材料
: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和水、漏斗、秒表、塑料袋、试管夹、火柴
模拟实验
新知讲解
实验装置
依次按照
三脚架
、
石棉网
、
酒精灯
、
烧杯
、
温度计
的顺序安装好实验装置
新知讲解
酒精灯的结构
酒精
灯帽
灯芯
灯体
常见酒精灯一般由
灯体
、
灯芯
、
灯帽
和
酒精
四大部分所组成
新知讲解
酒精灯的火焰
内焰
外焰
焰心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
外焰
、
内焰
、
焰心
三部分,其中
外焰温度最高
,所以常使用
外焰
加热物体。
新知讲解
酒精灯的使用
正常使用的酒精灯要求
◆酒精灯灯体无破损;
◆酒精灯内酒精量不少于四分
之一且不高于三分之二;
◆灯芯应浸润酒精且不宜太短,
一般高出灯体
0.3~0.5cm
。
若灯芯顶端不平或焦掉则用剪
刀剪平。
①检查酒精灯是否能正常使用
新知讲解
取下酒精灯灯帽,使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灯芯
绝对禁止用另一个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
②点燃酒精灯
新知讲解
◆因为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
所以常使用外焰进行加热。
◆用试管加热固体物质是应注
意预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
而炸裂。
◆预热方法是将试管在灯焰上
缓慢来回移动,使试管受热
均匀。
③酒精灯的加热
新知讲解
◆酒精灯使用完后用灯帽
盖住熄灭,
禁止用嘴去
吹灭
。
◆熄灭酒精灯后应再提一
下灯帽,方便下次使用
时打开。
④酒精灯的熄灭
新知讲解
仔细观察,对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哪些?为什么?
使用正确的是①③
,②错在用酒精灯点燃酒精灯,④错在用嘴吹灭酒精灯
✘
✘
新知讲解
实验操作与要求
①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火上加热
②
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新知讲解
③
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
④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观察袋子的变化
新知讲解
温馨提示
一听
:水沸腾前后的声音变化
二看
:水沸腾前后温度和气泡的变化
三记
:当水温升高到
90℃
时,每隔
1
秒记录一
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水沸腾后
3-5
秒
四画
: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此实验主要观察水沸腾前后发生的变化
新知讲解
活动手册
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
水在沸腾前
水在沸腾时
气泡
温度
声音
大
由小变大
逐渐升高
保持不变
由大变小
小
新知讲解
沸腾前
沸腾时
猜猜气泡出现时间
新知讲解
时间(秒)
0
1
2
3
4
5
6
温度(℃)
加热过程中水温变化
90
93
97
99
100
100
100
新知讲解
温度
/
℃
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时间
/min
90
95
100
0
5
15
沸腾
是在
一定温度
下才能发生的在液体
表面
和
内部
同时进行的剧烈的
汽化
现象。
新知讲解
实验结论
各种液体在沸腾时
温度不变
,这个温度叫做
沸点
。
温度计
100℃
就是以
水沸腾
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新知讲解
如果停止对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
水会停止沸腾
水的沸腾要继续吸热
新知讲解
液体沸腾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
a
、达到沸点
b
、继续吸热
二者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水在沸腾时,烧杯底部形成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新知讲解
塑料袋会膨胀起来
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塑料袋发生怎样变化
新知讲解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体积变大
新知讲解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不同点
发生部位
温度条件
剧烈程度
液温变化
都是汽化现象,都是液态变为气态
都需要吸收热量
液面
内部、液面同时
任何温度
一定温度
[
沸点
]
缓慢
剧烈
液体温度降低
液体温度不变
探索
3
:比较蒸发和沸腾异同
课堂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
、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
2
、水的沸点是
100℃
。( )
3
、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是液态变为气态,都吸热。( )
4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小。( )
5
、水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泡就是水蒸气。( )
6
、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
√
√
√
√
√
✘
当大试管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小试管中的水虽能达到沸点,却不能继续通过大试管中的水吸热,所以
不能沸腾
。
课堂练习
想一想:小试管中的水能沸腾吗
?
拓展提高
几种液体的沸点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掌握了正确测量水温的方法和怎样正确使用酒精灯,知道沸腾和蒸发一样都是水的汽化现象,了解沸腾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通过给水加热的活动体验,知道实验器材的组装和使用,比较沸腾与蒸发的异同点,培养了我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板书设计
温度计、酒精灯使用
给水加热
蒸发与沸腾异同
沸腾
沸点
水沸腾了
作业布置
魔术揭秘
我们常常在一些魔术表演或是街头巷尾的江湖艺人中看到“
油锅取物
”这个表演。锅里的油冒着热气沸腾着,这么烫的油,手不会烫伤吗
?
请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本课有关知识解释原因。
1.3
水结冰了
教科版科学 三年级上册
水,在常温下会蒸发;如果温度升高,在蒸发的同时,达到一定温度还会沸腾。那么,请大家想一想,
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
?
新知导入
聚焦问题
新知导入
水会结冰
冬天房檐下的冰
冬天水面的冰
新知讲解
探索
1
:你见过冰吗?
冰瀑
冰川
新知讲解
漂浮的冰块
枝条上的冰
新知讲解
水是怎样结成冰的?水结冰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探索
2
:活动体验
新知讲解
模拟实验
工具与材料
:橡皮筋、烧杯、试管、食盐、碎冰、温度计
新知讲解
实验操作
①在一支试管中加人约四分之一的清水,温度计固定在橡皮塞上插入试管,测出水温,并在水面处用橡皮筋做好标记
②将装有清水的试管放入盛满碎冰的容器中,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
新知讲解
③往容器里加入食盐,温度计插入水中的位置保持不变,等待试管中的水结冰
④当试管中的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水完全结冰后,在试管上标记冰柱的高度
新知讲解
注意事项
①正确使用温度计,注意轻拿轻放,
不要碰到试管壁
②及时做好实验记录,特别是观察冰
水混合物的温度
③维护课堂纪律,实验时轻声交流
一种物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成为溶液的过程称为
溶解
新知讲解
碎冰中为什么要加盐?
盐可加速冰的溶解
新知讲解
实验观察
温度
/℃
其他变化
在试管清水中
插入碎冰中
碎冰加入食盐后
试管水开始结冰
得出结论
16
5
3
0
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水在
0℃
时会结冰,是温度使水的状态发生改变
新知讲解
研讨
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
水结冰后的变化
不流动
固定形态
固体
体积变大
新知讲解
冰还是水吗
?
水的三种形态
表
形态
种类
形成
液态
固态
气态
云、雨、雾、露
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
冰、雪、霜、冰雹
水或水蒸气在
0℃
以下形成的小冰晶
水蒸气
蒸发或沸腾,水会变成水蒸气
√
新知讲解
观察并比较
水
和
冰
有哪些
相同点
与
不同点
无固定形状
会流动
液体
固定形状
不流动
固体
无色
无味
透明
冰
水
新知讲解
什么是汽化和凝固?
水
水蒸气
冰
汽化
凝固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
汽化
。
水变成冰的过程叫
凝固
。
新知讲解
人们怎么利用冰满足生活的的需求?
保存海鲜
降温
新知讲解
冰雕
冷饮
课堂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
、水结冰后体积没变,质量变大。( )
2
、冰、水蒸气都是水,只是形态不同,物质没变。( )
3
、冰可以雕刻出各种各样的艺术品。( )
4
、冰是水遇冷后形成的晶体。( )
5
、温度使水的形态发生了改变。( )
6
、水在常温下蒸发,在
0℃
结冰,在
100℃
沸腾。( )
√
√
√
√
√
✘
拓展提高
怎么制作冰花
①选择一个器皿,形状可以是多样的。在器皿中放满水,注意水可以有颜色,但不宜深色
②在水里放一些自己的装饰,但要求是浸在水中
拓展提高
③选择一条绳子,绳子是当水结冰以后冻到水里,而且绳子一定要能承担冰的重量
④放到室外,冷冻,当结冰,冻实就做好了美丽的冰花
自制冰花欣赏
拓展提高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水在
0℃
下会结冰,水结冰的过程叫凝固。通过模拟活动体验,在比较中探索水与冰的异同点,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我们体会到物态变化的神奇,培养了我们动手创新能力。
板书设计
水结冰了
水
冰
0℃
凝固
(液体)
(固体)
作业布置
回家做一块冰,再对它进行仔细观察,看看你又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1.4
冰融化了
教科版科学 三年级上册
新知导入
聚焦问题
用碎冰和加食盐的方法可以使水温下降到
0℃
,水开始结冰。想一想,反过来,
如果给冰加热
,会看到什么现象?说说你的看法。
冰融化
新知讲解
你见过冰融化的现象或景观吗?
北极冰川融化
河冰融化
新知讲解
冰柱融化
冰花融化
新知讲解
取一小块冰,用
吸管
不断地向冰块的某一部分
吹热气
,观察冰块的变化,说一说冰块融化的原因。
活动体验
新知讲解
活动观察
冰
吹热气
现象解释
我的问题
冰逐渐融化
冰的温度不断升高
还有什么办法让冰融化?
新知讲解
让冰融化的办法有哪些?
用吹风机的热风吹
用手捂热冰块
冰块放到太阳底下
新知讲解
冰在融化时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实验器材:温度计、冰块、烧杯
新知讲解
实验操作
①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②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过程中,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
③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新知讲解
时间
/
分
1
2
3
4
5
6
温度
/℃
我的发现
冰融化的温度记录表
-5
-3
0
0
1
3
冰的温度一直在升高,当温度升到
0℃
时冰就开始融化,在融化的过程中很长时间保持在
0℃
,当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开始上升。
新知讲解
(融化)
吸热,温度升高,热量增加
水(液体)
冰(固体)
冰融化过程中,从周围
吸热
,温度
升高
,热量
增加
冰为什么会融化?
热量
是使冰的形态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
新知讲解
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①取一支结冰的试管,在冰面处做上标记,把试管浸在热水里,观察冰的融化过程
②在冰完全融化后,在水面处做上标记,比较冰和水的体积
新知讲解
冰融化成水的过程变化记录
形态
体积
快慢
由固体变成液体
水的体积比冰小
温度高的地方先融化
固体冰变成液体水这一过程叫
融化。
新知讲解
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和不同
水
水蒸气
冰
同种物质
固态水,
有形状
液态水
有体积
无形状
气态水
新知讲解
用箭头表示水、水蒸气和冰的转化关系
水
水蒸气
冰
受热
遇冷
遇冷
(
0℃
以下)
受热
遇冷
(
0℃
以下)
受热
新知讲解
自然界中哪些现象能说明
水蒸气
和
冰
之间可以转化?
雪
是
水蒸气
在
0℃
以下形成的
小冰晶
。温度升高,雪会融化蒸发,产生
水蒸气
。
新知讲解
霜
是
水蒸气
在
0℃
以下在植物上或地面上形成的
小冰晶
。温度升高,霜会融化蒸发,产生
水蒸气
。
新知讲解
夏天取出一瓶冰镇啤酒,倒入茶杯,过一会儿你会发现什么?为什么?
杯子外面有水珠。因为杯壁温度很低,杯子周围的空气遇冷后
液化
成小水滴。
小牛试刀
课堂练习
1
、把一小块正在融化的冰
,
投人到一大桶
0℃
的水中
,
则
( )
A
、有少量的冰融化成水
B
、冰全部融化成水
C
、有少量水凝固成冰
D
、冰和水的质量都保持不变
2
、下列方法中,不能加快冰的融化速度的是( )
A
、用火烤
B
、用手捂
C
、放在
0 ℃
以下的地方
3
、下列温度环境中,冰块融化得最快的是( )
A
、
10 ℃ B
、
50 ℃ C
、
90 ℃
选出正确的一项,填在括号内
D
C
C
课堂练习
4
、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的过程叫( )
A.
融化
B.
凝固
C.
冷却
5
、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是因为( )
A.
受热了
B.
受冷了
C.
温度不变
6
、冰块放在实验桌上会融化的原因可能是( )
A.
室内的温度高
B.
冰块比较小
C.
桌子产生了热
B
A
A
拓展提高
熔化、凝固、汽化
(
蒸发和沸腾)、液化(凝结)、升华、凝华六种物态变化的区别
固态
液态
熔化(吸热)
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
凝固(放热)
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
熔化:固态到液态 凝固:液态到固态 汽化:液态到气态 液化:气态到液态 升华:固态到气态 凝华:气态到固态
气态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当环境温度高于
0℃
,冰的温度升至
0℃
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
0℃
,直至完全融化成水。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冰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板书设计
冰融化了
冰
水
融化
吸热
(固体)
(液体)
作业布置
在不同的条件下,冰融化的快慢不同。在相同的条件下,冰和冰激凌哪一个融化得更快一些呢
?
试一试吧!
1.5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教科版科学 三年级上册
新知导入
聚焦问题
食盐
红糖
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
还有很多物质也能在水中溶解。如果我们把它们一直不断地加入同样多的水中,它们还能继续溶解下去吗
?
新知讲解
探索与研讨
1
: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你知道哪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
小苏打
食用碱
味精
新知讲解
墨水
醋
洗衣粉
新知讲解
探索与研讨
2
:水的溶解能力
模拟实验
工具与材料
:食盐、小苏打、透明杯、小勺、搅拌棒、水
新知讲解
实验操作
②分别取大约
20
克食盐和小苏打,再把它们平均分为
8
份
①在两个透明杯中分别放入
50
毫升清水
新知讲解
③
取一小份食盐,加入一个盛水的杯子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在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食盐,继续搅拌
……
,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
④按同样的方法,将小苏打一份一份地溶解,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⑤
记录食盐和小苏打溶解在
50
毫升水中的份数
新知讲解
温馨提示
◆可以用小勺一份一份地取食盐或小苏打
◆水要一样多
◆ 要一份一份加入水中
◆须等完全溶解再加入
◆记录溶解份数
新知讲解
食盐和小苏打溶解能力的比较记录表
物质
50
毫升水溶解物质的份数
溶解能力比较
实验结论
食盐
小苏打
7
3
食盐比小苏打溶解能力强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能不一样
新知讲解
怎么计算溶解份数?
到食盐等物质再怎么搅拌也不能溶解时就达到了“
最后溶解
”。这时计算最后溶解在第几份的方法是
最后一份数减去一份数
。
新知讲解
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物质
像现在大家做好的盐水已经不能再溶解食盐了,这样的溶液叫做
饱和溶液
。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为什么不是无限的?
物质和水已经形成
饱和溶液
新知讲解
为了准确观察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小
实验时为什么一份份加入?
新知讲解
探索与研讨
3
:溶解的特点
把它们放入水中,会发生怎样的不同变化?
食盐
红糖
石子
新知讲解
食盐、红糖能溶解在水中,石子不能溶解
新知讲解
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质还有哪些?
铁钉
木炭
食用油
新知讲解
胡萝卜
塑料
玻璃
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很难溶解于水
新知讲解
仔细观察,物质溶解于水之后有什么变化?
新知讲解
①
物质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
②
静止后不会沉淀。
③
过滤后物质不能被分离。
溶解的特点
可以用
滤布
(或
滤纸
)过滤试试
课堂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
、白糖、木屑、食盐、醋、油、面粉都能溶解于水。( )
2
、物质溶解于水后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 )
3
、物质溶解于水后就消失了。( )
4
、小苏打比食盐的溶解能力强。( )
5
、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的很难溶解于水。( )
6
、当物质和水形成饱和溶液时,物质不再溶解于水。( )
✘
√
√
√
✘
✘
100
毫升
水能溶解的量即
(
饱和溶液)叫做“
溶解度
”。
拓展提高
什么是溶解度?
20℃
的环境下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36
克。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有的物质能溶解于水,有的很难溶解于水;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物质 ;物质的溶解能力有强有弱。通过科学实验活动的体验,探索研讨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能不一样,体会到溶解在生活中被广泛利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
板书设计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水
食盐
小苏打
溶解
溶解
(强)
(弱)
作业布置
搜集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看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怎样。
1.6
加快溶解
教科版科学 三年级上册
新知导入
平时父母煲汤的时候,你注意到了没有,他们什么时候往汤里加盐或味精?为什么要这要做呢?
聚焦问题
加快溶解
我的看法
新知讲解
探索
1
:加快溶解的猜测
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呢?
◆用热水
◆搅拌
◆将物体研碎
新知讲解
采用什么实验方法验证?
对比实验
对实验过程中通过
人为控制
所产生的两个类似现象之间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的实验过程,叫
对比实验
。
探索
2
:实验方法
新知讲解
控制变量实验法注意事项
要求有且
只有一个变量不同
,也就是两组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
其他条件都要相同
,这才能够判断这个不同的条件是不是影响因素。
新知讲解
探索
3
: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工具与材料
:食盐、杯子
2
个、冷水、热水
新知讲解
实验步骤
①
准备两份
相同
质量的食盐
②
分别加到
同样
多的热水和
冷水中
③
静置不动,观察并比较食
盐溶解的快慢
④
将结果记录下来
新知讲解
①相同条件
食盐质量和水量
②不同条件
一杯热水、一杯冷水
注意事项
新知讲解
实验目的
改变条件
相同条件
实验结论
观察记录
检验温度能否加快溶解
一杯热水、一杯冷水
水量相同;食盐质量相同
热水能加快溶解
新知讲解
探索
4
: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工具与材料
:食盐、杯子
2
个、水、搅拌棒
新知讲解
实验步骤
①准备两份
相同
质量的食盐
②
同时倒入两个盛有
同样
温度、
同
样
多水的烧杯中
③
搅拌
其中一个烧杯,另一个烧杯
始终
不搅拌
④
观察哪个烧杯中的食盐溶解得快
⑤
将结果记录下来。
新知讲解
①相同条件
食盐质量、水量和水温
②不同条件
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
注意事项
新知讲解
实验目的
改变条件
相同条件
实验结论
观察记录
检验搅拌能否加快溶解
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
水量相同;水温相同;食盐质量相同
搅拌能加快溶解
新知讲解
探索
5
:颗粒大小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比比看,谁能让糖块溶解得更快些?
注意:每组同学要按规则吃糖
新知讲解
糖溶解时间记录
溶解糖块方法
溶解所用时间(平均值)
第一组
含在嘴里不动
第二组
用舌头翻动搅拌
第三组
把糖块嚼碎
第四组
既嚼碎又搅拌
7
5
3
1
为了节省实验时间,可以把整块糖分成几份
新知讲解
研碎可以加快物质溶解
研碎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新知讲解
研讨
1
:影响食盐溶解快慢因素有哪些?
影响食盐溶解快慢因素
温度
是否搅拌
颗粒大小
新知讲解
研讨
2
: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快速溶解?
冲咖啡
含服金嗓子喉宝
冲服小儿感冒颗粒
课堂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
、控制变量实验法的前提是必须有变量和不变量。( )
2
、用热水、搅拌、研碎是加快溶解的三种基本方法。( )
3
、锅热的时候给菜加味精是为了加快味精溶解速度。( )
4
、用热水、搅拌和研碎三种方法不能混合应用。( )
5
、研钵是供研碎物质使用的。( )
6
、粉末比颗粒溶解速度快。( )
√
√
√
√
√
✘
拓展提高
严格地说,世界上一切物质在水中,只有溶解多少之别,而没有不溶于水的物质。
对于大部分固体物质来说,温度越高,溶解的越多,但石膏例外。
气体相反,温度越高,溶解的越少。在达到
100℃
时,大部分气体的溶解度几乎都为零。
小资料 :物质在热水中总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多吗
?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加快物质溶解的三种基本方法以及快速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在科学探究中,通过问题、猜想、实验和证实等几个环节,探索温度、搅拌和研碎等分别于溶解快慢的关系,养成细致观察、互相合作的良好习惯,认识到科学改善人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加快溶解
用热水
搅拌
研碎
作业布置
请在生活中继续寻找加快溶解的方法。
1.7
混合与分离
科教版科学 三年级上册
新知导入
聚焦问题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混合在一起的物质,比如食盐洒落在沙子里。我们把
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新知导入
你知道的混合物有哪些?说说理由。
空气
(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污染物、灰尘等)
海水
(含有盐、鱼、泥沙、污水等)
新知导入
土壤
(含有草根、石子、矿物质、水分、空气等)
饮料
(含有水、果肉、果汁、糖、色素等)
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分离出来呢?
新知导入
生活中常见的混合物还有很多,比如
自来水
、
煤
、
石油
、
天然气
、
牛奶
、
水泥
、
胶水
、
岩石
、
雨
、
雾
、
雪
、
橡胶
等。
新知讲解
探索:盐与沙的分离
观察食盐和沙的混合物,区分哪些是食盐,哪些是沙。
沙子(黄色)
混合物
食盐(白色)
用筛子筛试试
新知讲解
怎样将食盐和沙分离
食盐和沙子一起筛下来
分不开怎么办?
新知讲解
用水试试
用水分离食盐和沙
工具与材料:水杯、搅拌棒、水、滤纸
可以试着做一做
用滤布
(
或滤纸)过滤,把沙分离出来
①
将混合物放入杯中,往杯中加水,搅拌,直到食盐完全溶解
新知讲解
实验操作
新知讲解
食盐和水怎么分离
工具与材料
:蒸发皿、火柴、三脚架、酒精灯、搅拌棒
新知讲解
试着做一做
①将盐水溶液倒人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
②
边加热,边搅拌。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干
③收集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
新知讲解
注意事项
①沙子用水洗干净
②正确使用酒精灯
③要在盐水还未蒸发掉之前熄灭酒精灯
④加热后的器皿会很烫,注意安全
新知讲解
实验记录
混合物
分离方法
分离结果
沙与盐
食盐与水
加水过滤
蒸发结晶
能分离
能分离
过滤:把不溶于水的物质与水分开
结晶:物质从液态或气态形成晶体(固体)
概念解释
新知讲解
研讨
为什么要在盐水还未蒸发掉之前熄灭酒精灯?
防止在临近蒸干时,盐因局部过热发生迸溅。利用余热将水分蒸干是安全的
新知讲解
水在食盐和沙的分离中起什么作用?
溶解
新知讲解
食盐和水的分离后,水到哪里去了?
蒸发掉了
新知讲解
食盐溶解于水的过程是一个
可逆
的过程。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于水中的食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海水晒盐
新知讲解
混合物都可采用过滤、结晶进行分离吗?
绿豆和沙子
食用油和水
酒精和水
猜猜看,这些混合物怎么分离?
新知讲解
混合物
分离方法
沙和绿豆
食用油与水
酒精和水
用
筛选法
把绿豆与沙分离
用
分液法,
用分液漏斗把油和水分离
用
蒸馏法
先把酒精蒸发再冷却,把酒精和水分离
分液漏斗
课堂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
、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
2
、混合物都可以轻易进行分离。( )
3
、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有可能产生新的物质,如食盐和水。( )
4
、实验时,须在盐水还未蒸发掉之前熄灭酒精灯。( )
5
、混合物分离方法很多,常见的有过滤法、结晶法等。( )
6
、食盐溶解于水的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
√
√
√
√
✘
✘
拓展提高
不是所有的混合物都能进行分离
往小苏打里倒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瞬间会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产生新的物质
——
气体(二氧化碳)
拓展提高
实验表明
:两种物质混合后如果
没有产生
新的物质
,是能分离出来的;如果
产生
新的物质
,是不易分离的。
混合物
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能否分离
水和沙
油和水
小苏打和酒精
否
否
是
否
能
能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什么是混合物,常见的混合物有哪些,了解混合物常见的分离方法。在科学实验中,探索沙和食盐、食盐和水如何进行分离,得出实验结论是食盐溶解于水的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大大激发了我们课外探究混合物分离方法的兴趣。
板书设计
混合和分离
过滤
结晶
筛选
分液
蒸馏
作业布置
木屑和铁屑混合在一起,怎么进行分离?
1.8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科版科学 三年级上册
新知导入
聚焦问题
生活中,我们注意过图中这类变化吗
?
它们的变化与
水的形态
变化是不是相同呢
?
新知讲解
探索
1
:橡皮泥做东西
活动要求
用橡皮泥做各种东西,让橡皮泥发生变化
新知讲解
橡皮泥
是儿童喜欢的一种手工材料,它色泽鲜艳,柔软易塑
可以捏玩各种各样玩具,塑造浮雕、圆雕等作品
橡皮泥的特点与功能
新知讲解
橡皮泥制作的基本工具
彩泥
小刀
牙签
剪刀
新知讲解
①
分泥
:用目测的方法将大块的泥,按物体的比例和制作的需要,分成若干小块来准备塑造
②
团圆
:将泥放在手心中间
,
双手均匀转动
,
将手中泥团成圆球
橡皮泥制作的基本技能
新知讲解
③
搓长
:将泥放在手心,两手前后搓动,将泥搓成长条状或圆柱体
④
压扁
:用手掌或工具将搓成的长条或团成的圆球压成片状
新知讲解
⑤
抻拉
:从一整块泥中
,
按物体的结构抻拉出各细节部位(如大象鼻子、天鹅脖子等)
⑥
连接
:
◆直接粘接
——
将需要粘接的部分塑成一边凹进一边凸出,插接后压紧
◆使用连接道具(竹签或小棒)插接两端,压紧后完成
新知讲解
比比看,哪组做得最好
新知讲解
想一想,这些物品还是
橡皮泥吗?
是的,还是橡皮泥,没变!
新知讲解
我们对橡皮泥都做了什么?
团、搓、捏、压、抻、拉、接等
新知讲解
这些橡皮泥作品都发生怎样的变化?
形状
大小
颜色
新知讲解
探索
2
:用纸做东西
活动要求
用纸做各种东西,让纸发生变化
新知讲解
我们用纸可以做些什么东西?
比比看,哪组做得最好?
新知讲解
纸作品展示
新知讲解
我们对纸都做了什么?
折、叠、撕、剪、粘等
新知讲解
想一想,纸被折叠、撕扯后还是纸吗?
是的,还是纸,没变!
新知讲解
这些纸做作品都发生怎样的变化?
形状
大小
结合图片说说诗句中
水的形态
发生怎样的变化?
固态变成液态
液态变成固态
冰消雪又释
千里冰封
新知讲解
探索
3
:回顾水的形态变化
新知讲解
液态变成气态
气态变成液态
气态变成固态
霜叶红于二月花
水澹澹兮生烟
朝露待日晞
新知讲解
我们对水都做了什么?
受热、遇冷
新知讲解
想一想,水的形态发生变化后还是水吗?
是的,还是水,没变!
新知讲解
研 讨
比较上面橡皮泥和纸的变化与水的变化的相同之处
我们做了什么
它们的变化
还是原来的物质吗?
橡皮泥
纸
水
用手捏、刮刀刮等
用手折、用剪刀剪等
加热、太阳晒、放冰箱等
形状改变、大小改变等
形状改变、大小改变等
水的三态变化了
是原来的物质
是原来的物质
是原来的物质
新知讲解
生活中,你还能找出类似水这样的变化吗?
吹气球
压瘪乒乓球
新知讲解
劈柴
酒精挥发
课堂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
、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2
、用橡皮泥捏出各种玩具,其物质是一样的。( )
3
、水的三态变化的结果导致物质发生改变。( )
4
、热胀冷缩只是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物质本身没变。( )
5
、酒精挥发的结果是酒精在空气中变成其他物质。( )
√
√
√
✘
✘
拓展提高
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因为在乒乓球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把乒乓球顶回原形。
鼓起来了
热胀冷缩
拓展提高
煮熟的鸡蛋为什么放到凉水里浸一浸容易剥皮?
因为外壳先受冷,而里面的蛋白后受冷,里外受冷程度不一样,造成蛋壳与蛋白分离。
拓展提高
热胀冷缩
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
受热
以后
会膨胀
,在
受冷
的状态下
会缩小
。大多数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
买来的罐头很难打开,是因为工厂生产时放进去的是热的,气体膨胀,冷却后里面气体体积减小
拓展提高
夏天,电工在架设电线时,如果把线绷得太紧,那么到冬天,电线受冷缩短时就会断裂。所以一般夏天架设电线时电线都要略有下垂。
水泥混凝土路面每隔一定距离留有一定的空隙,为了防止热胀冷缩。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中很多物体只是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发生改变,其物质本身保持不变。大多数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热胀冷缩的结果只是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物质本身也没有发生改变。只要我们留心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板书设计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橡皮泥
纸
水
形状
大小
颜色
作业布置
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热胀冷缩现象?
第二单元 空气
[
新教科版
]
2020
年三年级科学上册
优质课件
2.1
感受
空气
教科版科学
三年级
上册
新知导入
聚焦问题
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以前学习过的内容,说说空气的特征有哪些?它有什么作用?
新知导入
聚焦问题
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下面的气泡图上
空气
空气是什么样的?
无色
无气味
很轻
摸不到
与生命的关系
人要呼吸空气
生物离不开空气
组成
氧气
二氧化碳
……
燃烧需要空气
我们的周围都是空气,那么空气真的是无处不在吗?
新知导入
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形状不固定的气体
新知导入
空气在哪里
空气只存在于地面到数千千米的高空之间。这层厚厚的空气称为大气层,大气层保护着地球,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越往地球外面,空气越稀薄。
我们怎样才能真实的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实验探索
传递游戏
实验器材:自封口塑料袋、石头、塑料杯、碗、水
实验探索
传递游戏
步骤
选择合适的容器,分别把石头、水、空气装入容
器中,然后传递给其他同学。
方法
第二种:把石头、水、空气从一个学生的容器中
传到另一个同学的容器中
第一种:连同容器一起传递给其他同学
现象
不论什么容器,石头最容易传递。水和空气则容
易泄露
实验探索
实验总结
石头、空气、水都是可以被传递的。
石头是固体,
不论什么容器,最容易传递(即使没有容器的情况下,石头也是可以被传递的)。
水和空气在传递的过程中都是可以压缩变形的,是可以流动的。
空气与石头、水有较大的区别,不易被观察、容易泄露、不太好密封等等
实验探索
感受空气
把空气转入塑料袋,拥抱一下空气袋,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空气有什么特征?
可以感受到袋子很软,说明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也容易被挤压。
实验探索
感受空气
吹哨子,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空气有什么特征?
哨子发出了声音,可以感知到空气的流动和发出声音。
实验探索
感受空气
把气球抛起来,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空气有什么特征?
可以看到气球缓慢落下,说明气球中的空气很轻。
知识汇总
讨论一下:空气有哪些特征?
占据空间
很轻、很软
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会流动
知识拓展
可以从形状和体积方面来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
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水是液体,石头和沙是固体,空气
是液体。
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
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如何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
拓展提高
你知道吸盘为什么能够被牢牢的固定在墙上吗?
吸盘挂钩在使用时,压出了吸盘里面的空气,而
吸盘外面仍然受到大气的压力,因此吸盘能够被
牢牢地压在墙上,并且能够承受一定的重量。一
旦吸盘内进入空气,内外压力平衡,吸盘就会掉
下来。吸盘的接触面越光滑(如瓷砖、玻璃等),
它的密封性就越好,空气就越不容易进入,承重
能力就越强。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并感受到了空气的特征有哪些,了解了空气的作用有哪些,了解了固体、液体、空气相同以及不同的特征。在科学实验中,探索石头、水和空气如何进行传递,得出实验结论是石头容易被传递,水和空气都可以被压缩,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空气则不易被观察、容易泄露、不太好密封等,大大激发了我们课外探究认知空气的兴趣。
板书设计
空气特征
无色、无味、很轻
占据空间、很软
有弹性、会流动
作业布置
2.2
空气
能占据空间吗?
教科版科学 三
年级
上册
我们都知道,纸遇到水会变湿。假如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然后将杯子倒扣进水里,里面的纸团会湿吗?
新知导入
聚焦问题
实验探索
探索
1
:压杯入水
②在水槽内装满水,在水面上撒一些漂浮物(如泡沫塑料),可方便观察水位变化。
①在塑料杯内的底部帖一小块双面胶,将纸揉成一个纸团,紧塞在杯底,用双面胶把纸团粘牢。
试验材料:水槽、透明塑料杯、纸、双面胶、塑料泡沫
实验探索
探索
1
:压杯入水
③把杯子慢慢的竖直倒扣在水里,要压到水槽内的水面淹没杯底为止。再
竖直提起杯子,观察纸团是否被浸湿。
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水不会进入,纸团不会湿。
新知讲解
纸团没有湿,为什么呢?
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实验探索
探索
2
:扎孔观察
在塑料杯底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竖直压入水里,
把手放在小孔上面,感受一下,
观看杯子中有什么变化?
实验探索
杯底扎小孔后,杯中的空气会从小孔中流出,水进入杯中,占据了杯中的空间,所以纸团被水浸湿
。
现象:杯子里的纸团变湿了。这是为什么呢?
实验探索
探索
3
:打气观察
用打气筒连着球针,把球针插入杯底的小孔,从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打入一些空气,
观看杯子中的现象。
现象:能够看到杯中的水位有明显的下降。
因为从小孔向杯中打气时候,空气进入杯中,挤出杯中的水。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研讨
1
在上面的实验中,杯中的水和空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当空气被密封在杯中时,水不能流进杯子。当杯底被扎了一
个小孔后,杯子里的空气从小孔向外流出,杯中的空气减
少,杯子外的水流进了杯子。当空气从小孔被打进杯子后,
杯中的空气增多,占据空间,把水挤出,杯子里的水减少。
新知讲解
研讨
2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空气占据空间。上面的实验,纸团不湿的现象说明空杯子并不是真空的。
扎孔后,水槽里的水进入了杯子,是因为杯子中的空气从小孔流出,腾出了
杯子里的空间,杯子外的水就流了进来。
从小孔打入空气后,空气占据了水杯内的空间,杯子里的水被挤了出去。
实验总结
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水
不会进入,纸团不会湿。
杯底扎小孔后,杯中的空气会
从小孔中流出,水进入杯中,占
据了杯中的空间,所以纸团被水
浸湿
。
从小孔向杯中打气时候,空气
进入杯中,挤出杯中的水。
结论: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实验总结
生活百科
怎样使羽绒服更保暖?
多轻轻拍打羽绒服可以更保暖
羽绒服蓬松时,羽绒间的空隙被空气占据着。空隙小,羽绒间的空气传热能力差,使外面冷空气不易到达里面,里面的热空气不易到达外面,保持了温度。
羽绒服压扁时,羽绒间几乎没
有空气,保暖性能就差。
实验拓展
有半瓶水、一块橡皮泥和两根吸管
在不倾斜瓶子的情况下,你能利用空气
将水从瓶中挤出来吗?
实验材料:吸管、橡皮泥、矿泉水瓶、水。
实验拓展
(
2
)用橡皮泥把瓶口封死。
(
3
)通过没有接触到水的吸管向矿泉水瓶中不断的吹气
(
1
)把两根吸管插入装有半瓶水的矿泉水瓶中。
一根吸管插入到瓶中的水里,另一根吸管插到瓶中
没有水的位置。
新知讲解
由于瓶口被橡皮泥封死,并且瓶中的空间是一定的,所以瓶中的空气完全被瓶中的水和空气占据着
。当向瓶中吹气时,就增加了瓶中空气的总量。增加的空气不能从任何地方流出,只能占据水的空间。而水又具有流动性,所以水从另一根吸管中流出。
实验现象:当不断的吹气,水从另一根吸管流出。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的。通过实验探索体验,
培养了我们动手创新能力,
得出了空气确实占用空间。联系生活,知道了空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会湿
水进入杯子
不湿 杯内有空气
2.空气能占据空间
作业布置
(
1
)将气球放在塑料瓶中,将气球口
套在塑料瓶口。
(
2
)用手握住塑料瓶的下半部,用力
吹塑料瓶里的气球
观察:气球吹大了吗?
2.3
压缩空气
教科版科学 三
年级
上册
从颜色、形状、状态上来看,空气和水有一定的相比性,空气和水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
空气和水、石块一样,都能占据空间。从物质本身属性来看,空气和石头的不同点太多。
新知导入
聚焦
新知讲解
空气和水的比较
水看得见、摸得着;空气确是透明的,看不见,摸不着。
水可以凝结成冰;空气确不能被冻住。
水比较重;空气很轻。
不同点:
相同点:
都具有流动性。
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都没有味道。
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离不开它们。
水不易被压缩;空气容易被压缩。
实验探索
探索一:预测活塞位置的变化
实验材料:两个完全相同的注射器、水
用两个相同的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
多(达到同一刻度)的水和空气,然
后堵住注射器管口,将活塞向下压,
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现象:
抽入水的注射器的活塞位置没有变化
抽入空气的注射器的活塞位置发生变化
结论:
水不能被压缩,空气能被压缩
实验探索
探索二:做压缩空气和水的实验
实验材料:两个完全相同的注射器、水
(
1
)用一个注射器抽进
10
毫升的空气,记下初
始的刻度,然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管口。
(
2
)慢慢用力向下压活塞,直到活塞压不动为止。
观察活塞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然后松手。
(
3
)用相同的方法向上拉活塞,直到活塞拉
不动为止,然后松手,观察活塞的位置是否
发生变化。
实验探索
探索二:做压缩空气和水的实验
(
4
)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抽进
10
毫升的水的注射器
的活塞在向下压和向上拉时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
5
)重复做几次上面的实验,对比水和空气占据的
空间是否相同。
(
6
)画出向下压和向上拉时,管内水和空气占据空
间的变化情况。
实验探索
实验记录
空气被压缩了
空气被扩张了
水位没有变化
新知讲解
实验结论
空气占据的空间(体积)是可以变化的
水占据的空间(体积)基本没有变化
交流讨论
研讨一:在实验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用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抽入
空气
的注射器的活塞,
活塞的位置在一定的空间内会向下或向上移动,
即
位置发生了变化
。
用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抽入
水
的注射器的活塞,
活塞的
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
交流讨论
研讨二:你怎么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空间占据空间的变化是由于组成空气的许
多微粒的
间距
发生变化引起的。
用○表示空气微粒
活塞向下压后,这些微粒之间的
间隙变小
,使得活塞可以有向下移动的空间,空气被压缩了。
空气是由许许多多的
微粒
组成的。
活塞向上拉后,腾出了更多的空间,这些微粒之间的
间隙变大
,空气就被扩张了。
拓展提高
制作空气压缩枪
实验材料:注射器、橙子皮
(
1
)用注射器吸入一些空气,将
橙子皮堵在注射器管口。
(
2
)用力压活塞,将管口内的橙
子皮发射出去。
思考:
橙子皮为什么能被射出去?
拓展讲解
实验结论
空气占据着注射器管内的空间,被压缩后
产生弹力,管口的橙子皮就被射了出去。
空气被压缩的程度
越大
,橙子皮
“
子弹
”
射
的就越远
科学百科
喷气式飞机
喷气式飞机是一种利用喷气发动机作为
推进力来源的飞机。
工作原理:通过发动机前面的空气压缩机吸入外界的
空气,并把空气逐级压缩,被压缩的空气进入燃料室,
与燃料混合燃烧,气体燃烧后会膨胀,向后喷出。燃
烧后是涡轮,燃烧后的气体通过涡轮再一次被压缩,
压力可提高上百倍,最后通过尾部喷出,产生
反作用
力
,使飞机向前飞行。
空气
燃烧室
涡轮
空气压缩机
被吸入
被压缩进入
燃烧膨胀喷入
从尾部喷出
生活应用
打气筒
原理示意图:
打气筒是人们利用了空气能压缩这个特点
制作的实用的工具。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
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通过实验和观看视频,证实了空气确实占据空间,了解了空气被压缩这个特点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压缩空气
特征
空气
可以被压缩
和扩张
水
不可被压缩
和扩张
原因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习题
2.4
空气
有质量吗
教科版科学
三年级
上册
新知导入
木头有质量,水也有质量,那么空气有没有质量呢?
聚焦问题
新知讲解
木头是固体,容易称量质量;
水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可以
把它装入容器中称量质量;
空气是无形的,我们怎样称量它的质量呢?
实验探索
探索一:制作简易天平
实验材料:一块长木片、尺子(木质)、回形针、铁钉、木制底座
操作步骤
(
1
)在长木片一端用尺子确定一个中心点,标上记号,
将另一端安放在木制底座上。
(
2
)将尺子的中心点与长木片的中心点重合,用铁钉
将他们一横一竖连接在一起,确保尺子可以自由转动。
(
3
)在尺子两侧等距离的刻度上按上图钉,挂上回形针。
点拨
简易天平是依据杠杆原理制成的,通过天平的平衡
与倾斜,可以发现质量的变化。
实验探究
探索二:用天平测量空气的质量
实验材料:自制的简易天平、塑料小桶、充好气的皮球、豆子、打气筒
操作步骤
(
1
)在天平两端等距离的位置分别挂上塑料小桶,一端的小桶放入
充好气的皮球,另一端的小桶放入若干豆子,让天平达到平衡。
(
2
)取出皮球,用打气筒打入
10
筒空气。
(
3
)把皮球再放入天平一端的小桶里,观察发生的现象。
(
4
)在装豆子的小桶里再放入若干豆子,让天平达到平衡。
(
5
)继续给皮球打入
10
筒空气,重复上面的实验。
实验结论
10
筒空气的质量
=
使天平达到平衡增加的豆子的质量
结论:空气有一定的质量
探索二:用天平测量空气的质量
实验现象:
充气前,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打入
10
筒空气后,天平向皮球一端倾斜。
实验分析:
打入
10
筒空气后,天平向皮球一端倾斜,是因为皮球的质量增加了,
说明了空气有一定的质量。
科学词汇
误差
我们在测量的时候,不同小组实验数据有差别,
甚至差别很大,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测量时,测量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值叫误差。
真实值是客观存在的,能在一定时间及空间条件下体现事物的真实数值,但很难确切表达。
测得值是测量所得的结果。
这两者之间总是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是测量误差。
科学档案
最古老的天平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天平出自埃及第三王朝,这
个天平距今已有
4500
年,如今保存在伦敦科学博物馆中。
古埃及的天平带有红色的石灰石横梁,长约
8.5
厘米,中
间和两端都有钻孔。虽然这个天平做的很粗糙,但是已
经有了现代天平的轮廓,成为现代天平的雏形。
实验探讨
研讨一:实验中发生了什么?和你猜想的结果一样吗?
实
验
结果
在实验中,给皮球打入
10
筒空气后,重新放入小桶,原本达
到平衡状态的天平向充气后的皮球一端倾斜,需要在另一端
的小桶中加入若干豆子,才能使天平恢复平衡。这与空气有
质量的结论是一致的。
实验探讨
研讨二:你怎么根据实验现象证实自己的猜想?
天平平衡时,说明充好气的皮球与豆子的质量相同。
打入
10
筒空气后,皮球一端降低,说明充入空气的皮球比豆子质量大。
增加的质量是充入的
10
筒空气的质量。
充气前和充气后,空气的
“
颗粒
”
明显增多,每个颗粒都是有质量的,所以充气
后的皮球质量比之前大。
实验拓展
如果将皮球里的空气放出一部分
后,再将皮球放入小桶中,天平
会怎样?
实验拓展
实验材料:自制的简易天平、塑料小桶、充好气的皮球、豆子、气针
操作步骤
(
1
)在天平两端等距离的位置分别挂上塑料小桶,一端的
小桶放入充好气的皮球,另一端的小桶放入若干豆子,让
天平达到平衡。
(
2
)取出皮球,用气针将皮球放出一部分空气。
(
3
)把皮球再放入天平一端的小桶里,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将皮球放出一部分空气后,重新放回小桶,天平向装豆子的
小桶一端倾斜。
新知讲解
将皮球放出一部分空气后,空气的微粒减少,空气的质量减轻,因此天平向装豆子的一端倾斜了。
空气是有质量的
通过这个实验反向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增加空气,质量加重;减少空气,质量减轻
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
,
我们知道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能够利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测量证实空气是有质量的。
板书设计
空气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
增加空气,质量加重;减少空气,质量减轻
空气有质量吗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2.5
一
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教科版科学 三
年级
上册
新知导入
用打气筒给一个袋子打入一定量的空气,估计一下,这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呢?
聚焦问题
新知导入
如果换作是这些物品作为衡量物,结果又会是怎么样呢?
聚焦问题
新知讲解
方法探讨:如何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20
筒
20
筒
20
筒
20
筒
20
筒
将
100
筒空气
平均分成
5
份
1×5=5
(枚)
20
筒
20
筒
若称出一份
20
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
1
枚回形针的质量,那
100
筒空气有多重?
实验探索
探索一:大致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实验材料:简易天平、皮球、小桶、回形针(或绿豆)、乒乓球、空心塑料块、打气筒
(
1
)使用上节课的方法,先将一个皮
球放在天平的一端,再把回形针或绿
豆放在另一端,调整使天平达到平衡。
实验探索
探索一:大致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实验材料:简易天平、皮球、小桶、回形针(或绿豆)、乒乓球、空心塑料块、打气筒
(
2
)将小桶中的皮球取出,打入
20
筒空气,
放回筒中。
(
3
)分别将回形针、乒乓球、塑料块、绿豆
加入装有绿豆的的小桶一端,使天平达到平
衡。记录下每种的物品数量。
注意:放置其他物品时尽量靠近小桶的底部,
不要从高处扔进去。
实验探索
探索一:大致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20
筒空气
20
筒空气的质量
=3
颗绿豆的质量
物品数量
数量
与
20
筒空气质量相当的物品
绿豆
3
回形针
塑料块
乒乓球
实验数据仅供参考,以实验结果为准
结论:当天平平衡时,空气的质量等于回形针或绿豆等轻质物品的质量。
实验研讨
研讨一:打入
100
筒空气,这袋空气质量多少?
+20
筒空气
20
筒空气的质量
=3
颗绿豆的质量
将
100
筒空气
平均分成
5
份
20
筒
20
筒
20
筒
20
筒
20
筒
100
筒空气的质量
=5
×20
筒空气的质量
=5×3
颗绿豆的质量
实验探索
探索二:相同质量的物品的比较
=
打入
100
筒空气的袋子的质量
=15
颗绿豆的质量
观察这袋空气和绿豆,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比较这袋空气和同它质量相当
的物品,装空气的袋子的体积比所
有
“
质量参照物
”
都要大的多。
=
科学百科
空气是有质量的,为什么没有把我们压扁?
因为我们体内的肺中也有空气,而且和外界
是相通的,气压几乎一样,相当于在一张纸
的两面一起施加同样大小的压力,对纸是不
会有什么影响的,这是空气没有把我们压扁
的原因。
实验拓展
利用生活中的测量工具,再来测一测一袋空气的质量
(1)
先用气针和打气筒给篮球打满气,然后用电子
天平称出质量。
(2)
把气针插进篮球的气孔中,
用脚将篮球踩瘪,把篮球里
面的空气尽量排净
。
(4)
观察两次称量的数据并记录
。
(3)
把踩瘪的篮球放到电子天平
上,称出其质量。
实验拓展
实验分析:用充满气的篮球质量减去踩瘪的篮球质量就等于篮球中空气的质量。
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有很多,比较常见的就是电子天平和实验室天平。电子天平可以将本节课的方法改进,直接称出具体数据,参考上面的方法,可以测出一袋空气的质量。因为用塑料带装的空气的质量很轻,所以一定要选择精确度高的电子天平(如最大精确度为
0.01
克)。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知道一定量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
,
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
一袋
空气
的
质量
,认识到空气的体积要比同它质量相当的物品大的多
。
板书设计
一袋空气的质量有多少
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
认识到空气的体积要比同它质量相当的物品大的多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2.6
我们
来做热气球
教科版科学
三年级
上册
新知导入
聚焦问题
在有些旅游景点,会提供让游客乘坐热气球到高空欣赏美景的服务。热气球是怎样升空和下降的呢?
实验探究
我们来做一个
“
热气球
”
实验材料:大塑料袋,蜡烛,纸筒,火柴,剪刀,废液缸
(
1
)在纸筒的底端剪一个
“
窗口
”
,供空气流
通。将蜡烛点燃,然后用纸筒罩住蜡烛。
(
2
)轻轻用塑料袋罩住纸筒,加热袋中的空气。
(
3
)用手贴住袋子的外壁,当感到袋子变热了,松开双手,观察接下来发生的现象。
(
4
)重复几次试验,画下你观察到的现象。用
秒表测量一下,多久以后袋子会掉下来。
实验探究
我们来做一个
“
热气球
”
实验现象
加热前,袋子没有明显变化;在加热一段时间后,袋子变热了,膨胀起来,飞到空中。而过了一段时间,空气变凉,塑料袋便落了下来。
装有热空气的袋子会上升
你怎么解释呢?
实验探讨
实验结论
热
气
球
上升
表面变热了
变的鼓起来
手要按住塑料袋
空气变热了
空气体积膨胀
热空气会上升
空气变冷了
热气球下降
空气变重,浮力消失
体积缩小
实验探讨
冷空气和热空气的物理性质截然不同。
空气变冷,体积会缩小,使得空气变重,
浮力消失,热气球下降。
空气变热,体积会膨胀,使得空气变轻,
产生浮力,热气球上升。
实验结论
知识拓展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它是怎么升到天空中的呢?
孔明灯又叫天灯,
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即诸葛亮)所发明。
知识拓展
孔明灯为什么会升上高空呢?
为什么孔明灯飞行的时间会更长?
孔明灯也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当点燃蜡烛的时候,空气被加热膨胀,使得
空气变轻了,产生了浮力,所以孔明灯会上升。
孔明灯的火源与灯一起飞行,可以持续加热。
实验探究
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实验器材:蜡烛、火柴、纸蛇
新知讲解
小实验一:点燃蜡烛
,
感觉热空气在哪里
?
热空气是向上运动的。
点燃一支蜡烛,用手分别靠近火焰的各个方向。
当手位于烛火上方时,空气是热的,有股热气往上冲;把手放在烛火下方时,空气是冷的。
方法
现象
结论
新知讲解
小实验二:把纸蛇放在火焰的上方
,
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
是上升的热空气推动纸蛇转动起来的
点燃两支蜡烛,把纸蛇挂在火焰的上方
看到纸蛇在转动
方法
现象
结论
证明热空气确实在上升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
知道了热气球和孔明灯上升的原理,了解了空气在受热和变凉后的物理性质的变化: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变轻从而上升,了解了燃放孔明灯的危险性。
板书设计
我们来做
“
热气球
”
热
气
球
上升
表面变热了
变的鼓起来
手要按住塑料袋
空气变热了
空气体积膨胀
热空气会上升
空气变冷了
热气球下降
空气变重,浮力消失
体积缩小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2.7
风
的成因
教科版科学
三年级
上册
的
成
因
风
教
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H
2
O
THE COMPOSITION OF WATER
云儿见它让路
小树见它招手
禾苗见它弯腰
花儿见它点头
猜谜语
第一部分:聚焦
聚焦
新知导入
在生活中,根据需要我们会想办法制造
“
风
”
。
你有哪些办法制造
“
风
”
。
制造风的方法
空气流动形成风,因此要制造风,需要使空气流动。如用扇
子扇用、电吹风吹、用嘴吹、拉风箱造风等。
其他制造风的方法:将充足了气的气球放开、电风扇吹风等。
实验探索
大自然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我认为与气温有关。
我认为
……
第二部分:实验探索
实验材料
实验探究
蜡烛盒、透明塑料膜、无盖的长方形纸盒、蚊香、双面胶和纸条
实验步骤
准备好一个蜡烛盒、一张透明塑料膜、一个纸盒、一段蚊香、一卷双面胶和
一束纸条。
1
做风的模拟实验
在纸盒的两个侧面各打一个圆洞。
2
点燃蜡烛后,将蜡烛放在纸盒中,然后用透明塑料膜封住纸盒,透明塑料膜最好用比较硬且平整的材料,厚度也要适中。
3
借助蚊香的烟雾和纸条观察空气的流动。
4
画图解释你观察到的现象。
5
做风的模拟实验
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做风的模拟实验
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实验记录
冷空气
热
空
气
加热的空气
实验现象
点燃的蜡烛加热了纸盒中的空气,使热空气上升,从上面的圆洞中跑出,吹动上面的纸条,纸条抖动。同时周围的冷空气从下方的圆洞补充进来,将洞口处蚊香的烟雾带进纸盒中。
实验分析
烟雾进入纸盒中,并呈上升趋势,从上
方的圆洞飘出,纸条抖动。
实验结论
纸盒中的空气冷热不均使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第三部分:实验研讨
实验研讨
研讨一:描述你观察的现象,你认为模拟实验中的
“
风
”
是如何形成的?
现象:观察到蚊香的烟雾呈线装飘出,到达顶端圆洞后,空气形成风使得纸条抖动,看到风。我认为在模拟实验中空气被加热后,往上走,盒中其他区域的冷空气遇热后,使的盒中的空气冷热不均,形成了风。
实验研讨
研讨二:你认为大自然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阳光加热地面
暖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
然后开始下降
温暖的地面加热
它上面的空气
冷空气补充到暖空气
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
风的形成: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的时候,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而上升,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
暖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即形成了风。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
知道了生活中有多种制造风的方法,认识到当热空气上升时,空出来的区域(低压区)将由附近的冷空气填补,形成我们平时感受到的风。
板书设计
风的成因
冷空气
热
空
气
加热的空气
阳光加热地面
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面的空气
冷空气补充到暖空气
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
暖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
然后开始下降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2.8
空气
和我们的生活
教科版科学 三年级上册
新知导入
聚 焦
你知道哪些星球有空气?
火星
有空气,但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二氧化碳
新知导入
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
大气层
大气层
大气层,又叫
大气圈
,其成分主要有
氮气
,
氧气
,还有少量的
二氧化碳
、
稀有气体
(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和
水蒸汽
。
新知讲解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探索: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新知讲解
从宇宙空间看地球,地球犹如悬浮在黑色大幕里的翡翠大圆盘,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蓝色的海洋与蜿蜒相接的陆地美景交辉,飘忽变幻的白云环绕其上,堪称宇宙间最美丽的天体。
新知讲解
在哪里能找到空气的踪迹?
红旗飘飘、鸟的飞翔、孔明灯的升空,表明
空中有空气
新知讲解
水中的气泡、金鱼的游动,表明
水中有空气
新知讲解
小动物能在土壤中生存,表明
地下有空气
新知讲解
空气能为我们做哪些事情?
生活中,人们利用空气帮助
燃烧
,利用空气流动来
发电
新知讲解
动物呼吸
需要空气
、
植物的光合作用
也
离不开空气
新知讲解
自然界中的
雨雪、风、云、冰雹
的形成
离不开空气
新知讲解
我们离得开空气吗?
我们的呼吸需要空气
气垫床,舒适、透气
新知讲解
轮胎打气之后,车跑得又快又稳
气垫船充气后,可以高速行驶
新知讲解
①
做饭时,利用空气帮助燃烧
②
用打气筒把空气打进自行车车
胎里,使自行车跑得又快又稳
③
把空气装进充气玩具里
④
人们利用空气流动来发电
利用空气可以做许多事情,我们写个调查记录吧
我的调查记录表
新知讲解
用
气泡图
表示空气的特征和作用
能压缩
呼吸
发电
助燃
新知讲解
用
短文
来介绍空气
空气的特点
空气见一种物质,地球生命离不开它。它无色无味可感如,沿有形状能占据空问。可低缩,可推张;有质量,但很畅;热空气,会上升;
会流动,形成风。
拓展提高
空气污染,又称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类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什么是空气污染
拓展提高
如何预防空气污染
绿化造林,使有更多植物吸收污染物,减轻大气污染程度
拓展提高
骑车步行,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禁止室内吸烟,以减少烟雾产生的室内空气污染
拓展提高
做饭时应打开抽烟机,开窗换气,降低油燃烧和烹调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
城市增设公厕,禁止随地大小便,防止环境污染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是被大气层包围着的,空中、水中和地下都能找到空气的踪迹,动物的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和人类的生活都离不开空气。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总结空气的特点和作用。空气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保护空气,防止空气污染势在必行。
板书设计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调查
总结
作业布置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怎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空气,请拟写几条宣传标语,在微信朋友圈内发表,加以广泛宣传。
第三单元 天气
[
新教科版
]
2020
年三年级科学上册
优质课件
3.1
我们
关心天气
教科版科学
三年级
上册
新课导入
云量:今天有云。
气温
:
天气有点热。
风速:有风吹,操场上的旗子在飘动。
降雨量:今天下起了小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
云量
、
降雨量
、
气温
、
风向
和
风速
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
冷暖
、
阴晴
、
雨雪
以及
风
等情况
。
新课导入
天气现象的描述
天气现象的描述
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
今天有云,会不会下雨呢
?
早上冷。
——
阴天,还有风,我看见树枝在动。旗子飘起来了。
——
凉,云遮住了太阳。
新课导入
天气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新课导入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
天气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新课导入
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可能不一样。
常见的天气现象
新课导入
晴
阴
多云
雾
小雨
中雨
大雨
雷阵雨
暴雨
小雪
中雪
大雪
暴雪
扬沙
沙尘暴
常见的天气现象的分类
新知讲解
降水现象
地面凝结和凝华现象
分类
视程障碍现象
雷电现象
其他现象
天气现象
露、霜、雾凇等
雾、霾、沙尘暴、扬沙等
雷暴、闪电等
风、晴天、多云、阴天等
雨、雪、冰雹、雨夹雪等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新知讲解
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
大气圈中
的自然现象。
大气圈又称大气层,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
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
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离地表
2000~16000
公里的高空仍有稀
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有少量
气体,它们也可认为是大气圈的组成部分。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新知讲解
天气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有时十分迅速,有时比较缓慢。
有
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损害
,我们称之为
气象灾害
。
科学百科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台风造成的危害:
台风过境时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台风登陆后带来的风暴增水可能摧毁庄家、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暴雨造成的危害:
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特别是对一些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会造成更多的地址灾害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新知讲解
风、霜、雨、雪对人体会产生各种影响,容易引起各种疾病,如中暑、冻伤、感冒等。留心天气变化可以减少生活中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还可以保证身体健康。由此可见,天气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新知讲解
温湿度表
红外辐射仪
风杯风速传感器
了解天气的变化太重要了,科学家们利用工具观测天气、发
现规律,告诉我们天气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认识天气日历
新知讲解
天气日历
是记录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制作天气日历
新知讲解
在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
日期
、
时间
和
天气现象
。
天气现象最好从
云量
、
降水
量
、
气温
和
风
四个方面进行。
记录的形式可以用简单的文
字,也可以用符号。
设计符号尽量简洁、直观、
形象。并用文字注明符号意义。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
知道了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段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天气现象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天气总是不断变化,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能动手在天气日历中记录各种天气。
板书设计
我们关心天气
天气现象:冷暖、阴晴、雨雪、风等
天气影响我们的生活
制作天气日历
天气复杂性和多样性
常见的天气现象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3.2
认识
气温计
教科版科学
三年级
上册
新课导入
聚焦
太阳可以使地球变热。温度是观察和记录天气的重要内容。
天气是冷还是热,每个人的感受常常不一样。用什么工具
去测量气温呢?
__________
温度是观察和记录天气的重要内容,测量温度需要使用相应的工具。
新课讲解
认识温度计
体温计
气温计
水温计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它的底部有液泡,不同
的温度计里面分别装有酒精、煤油、水银等液体,遇热膨胀便会沿
着玻璃管中的毛细管上升。
新课讲解
认识气温计
气温计一般由液泡、液柱、刻度、测量单位等部分组成,气温的常用单位是
“℃”
,读作
“
摄氏度
”
。
我们用气温计测量周围的温度,可以知道我们所在区域内的温度。
1 、
使用前要注意观察气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
2 、测量时,要把气温计放在测量环境内 2 - 3 分钟。
3 、气温计的液柱稳定时再读数。
4 、读数时,视线要与气温计的液柱平行。
使用气温计的注意事项:
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读数
新知讲解
气温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
5
个或
10
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
2
摄氏度或
1
摄氏度。
零上温度是自
0℃
向上的数,表示温度
越来越高。以
0℃
为标准点,红色液柱
向上多了几格就是几摄氏度。读数时,
“
零上
”
可以省略不读。如:红色液
柱向上多了
38
格,读作三十八摄氏度,
写作
38℃
。
红色液柱停在
0
刻度,
读作零摄氏度,
写作
0℃
。
红色液柱向下少了几个就是零下几摄氏
度。读数时,
“
零下
”
必须读出来。如红
色液柱向下少了
5
格,读作零下五摄氏
度,写作
-5℃
。
新知讲解
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读数
观察其他温度计
新知讲解
交流研讨
研讨一:
我们在读气温计时遇到了什么问题?需要注意什么?
1 、使用前要注意观察气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 、测量时,要把气温计放在测量环境内 2 - 3 分钟。
3 、气温计的液柱稳定时再读数。
4 、读数时,视线要与气温计的液柱平行。
交流研讨
研讨二:利用气温计测量温度对于我们描述天气有什么帮助
?
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就可以知道当地的气温变化情况。人们用摄氏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要准确地知道温度,就要使用气温计来测量。
气温计、体温计和水温计的相同与不同
知识拓展
相同点
(
1
)都是依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用于测量温度的仪器。
(
2
)都具有一定的量程。
气温计、体温计和水温计的相同与不同
知识拓展
不同点
(
1
)刻度:气温计的最小刻度每一小格通常是
1℃
;体温计的每一小格是
0.1℃
;水温计每一小格是
1℃
。
(
2
)量程:气温计的刻度范围一般是从
-30℃
到
5
0℃
;体温计是从
35℃
到
42℃
;水温计的刻度范围通常是
-10℃
到
110℃.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
知道了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
℃
表示
。能用气温计模型练习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了解了气温计、水温计和体温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板书设计
认识气温计
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
使用气温计注意事项
气温计、体温计和水温计的相同与不同
气温计一般由液泡、液柱、刻度、测量单位等部分组成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
℃
表示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3.3
测量
气温
教科版科学
三年级
上册
新课导入
聚焦
今天的气温是多少?一天中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
利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新课讲解
学习气温计的使用方法
(
1
)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通畅的地方。
(
2
)悬挂在空气中。
(
3
)保持干燥。
(
4
)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
(
5
)示数稳定后再读取。
实验探究
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实验材料:百叶箱、气温计、记录表
(
1
)选择一天中的五个时间点,用同一支气温计测
量室外阳光下同一地点背阴处的气温。
(
2
)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
3
)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柱形图。
实验探究
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实验记录
实验分析
时间
8
点
10
点
12
点
14
点
16
点
气温
7℃
9℃
12℃
15℃
11℃
通过测量数据可以看出在一天中不同的
时间点的气温是有差异的。
实验结论:从图标中我们能发现,每天气温的变化特点是先升高,后降低;
一天中的五个时间点,清晨(
8
点)的气温最低,下午(
14
点)的气温最高。
新知讲解
一天内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气象预报通常会报一天(
24
小时)内的最高
气温和最低气温
。
最高气温是指在一天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
出现在下午
2
到
3
时。
最低气温是指在一天内气温的最低值,一般
出现在清晨日出前
。
新知讲解
在天气日历上坚持记录每天的气温
坚持每天记录气温,填写天气日历,有助于总结当月或当周的气温
状况,计算月或周平均气温,有助于分析当地气温的变化趋势。
交流研讨
研讨一:为什么要严格按照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测量气温
?
测量是很关键的一步。如果测量方法不对,那么测量结果肯定是错误的。比如气温计放置的位置或者时间不对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交流研讨
研讨二: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相同吗
?描述一下气温的变化。
不考虑寒潮或者暖流的影响,气温的变化主要受日照的影响。
9
点以后温度上升较快,如果是多云或者阴天,则气温上升较慢。但一般都在下午
14:00
左右达到最高,然后缓慢下降,到凌晨
5:00
左右达到最低,然后开始缓缓上升。
从图中我们能发现每天教室外气温的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清晨和傍晚的气温较低,中午和下午的气温较高。
交流研讨
研讨三:使用柱状图描述气温有什么优点?
(
1
)能够使人们较容易看出各个时间温度的高低。
(
2
)易于比较各时间点之间的温度差。
(
3
)能清楚的表示出一天中的五个时间点的气温变化特点。
气象站测量气温
知识拓展
气象站的气温计是放在
百叶箱
中的。
气象站用来测量近地面空气温度的主
要仪器是装有水银或酒精的玻璃管气
温计。
因为气温计本身吸收太阳热
量的能力比空气强,在太阳
光直接暴晒下指示的读数往
往高于它周围空气的实际温
度,而百叶箱可以给气温计
提供阴凉、通风的测量环境。
百叶箱是由一块块的木片斜放着组成的,它的内外都漆成白色,各
种仪器放在百叶箱里,既能防止日晒雨淋,又能通风。通常情况下
百叶箱内的气温比外界气温低。
世界各地的百叶箱安放的位置和记录的时间是一样的,这是因为不同高度、向阳处或背阴处、通风处或不通风处等因素对气温都有影响,并且一天内同一位置不同时间的气温略有差异。为了统一规范,气象站都在离地
1.5
米高的百叶箱里做气温测量,并且每天定时记录,这样才有相对统一的数据。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
学习了气温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绘制成柱状统计图,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了解了气象站的工作者是如何测量气温的。
板书设计
测量气温
测量气温(室外通风、阴凉的地方)
时间
8点
10点
12点
14点
16点
气温
7 ℃
9℃
12℃
13℃
11℃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3.4
测量
降水量
教科版科学 三
年级
上册
新课导入
聚焦
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降雨量是多少?我们怎么测量?
新课讲解
认识雨量器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的仪器。
新课讲解
雨量器的原理
雨量
器
的外表是一个普通的圆柱形的金属筒,筒口
离地面
70
厘米
,
分上下两节,上面一节是一个口径
为
20
厘米的盛水
漏斗,下面一节是一个圆柱形的筒,
圆筒里放着一个储水的瓶子,漏斗正好插在这个储
水瓶里。
测量时,将雨水倒入特质的雨量杯内,读出降雨量
毫米数。
实验探究
制作简易雨量器
制作材料:直筒透明杯、刻度条、剪刀、透明胶带
直筒杯子起到了收集雨水
的作用;
刻度条起到了计量的作用
制作原理
制作须知
刻度条的零刻度线要与容器内部的底面对齐。
实验探究
用喷壶模拟降雨,练习使用雨量器
实验材料:自制雨量器、喷壶、记录表
(
1
)进行分组,每组
5~6
人,每组一个雨量器。
实验步骤
(
4
)各组同学在模拟降雨结束之后,及时读出并记录降雨量,然后整理实验器材
。
(
2
)各组将制作的雨量器带到室外,安置在相
对开阔、没有障碍物的地方,并保持水平。
(
3
)用喷壶模拟降雨。根据雨量器分布的多少,
不同地方的降雨量应有所不同,便于后期的数据
对比。
实验探究
用喷壶模拟降雨,练习使用雨量器
实验记录
降雨量的多少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没有关系,
雨量器测的是雨水在雨量器中的高度。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降雨量(毫米)
12
10
7
实验分析
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实验结论
新知讲解
确定降水等级
在下雨的天气里,用自制的雨量器
测量
24
小时内的降水量,对照等级
表就可以确定下雨的等级了。
降
水
量等级表
查询当地气象台关于这场雨的降雨
量等级报告,并和我们的测量结果
进行比较。
新知讲解
11日是中雨
12
.
13
日是大雨
18日是小雨
21
.
22
日是中雨
你能根据柱状图说出降水的等级吗?
交流研讨
研讨一:自制雨量器要注意什么
?测降雨量要注意什么?
(
1
)自制雨量器时,要将刻度条的零刻度线与容器内部的底面对齐。
(
2
)测降雨量时的注意事项:
① 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
“
雨水
”
溢出。
③ 下雨时把雨量器放在开阔、没有障碍物的地方,并保持水平。雨停之后,通过外筒上的刻度,及时读出降雨量是多少毫米并做好记录。
② 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液面保持水平。
交流研讨
研讨二: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
?
降雪量,实际上是雪融化成水的降水量。
发生降雪时,须将雨量器的承雨器换成承雪口,取走储水器(直接用雨量器外筒接收降雪)。
观测时将接收的固体降水取回室内,待融化后量取。
等级
零星小雪
小雪
小雪
-
中雪
中雪
中雪
-
大雪
大雪
大雪
-
暴雪
暴雪
24小时降雪量
(
毫米
)
<0.1
0.1~2.4
1.3~3.7
2.5~4.9
3.8~7.4
5.0~9.9
7.5~14.9
>10
课后拓展
连续十天测量当地的降雨量,并对照
“24
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
”
确定降雨量等级,并绘制降雨量柱状图。如果这些天不下雨,查一查气象台报告的这一段时间的降雨数据。
确定十天的降水等级
日期
降雨量(毫米)
降雨量等级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可以用雨量器测量降雨量的多少;认识了雨量器;动手制作简易雨量器并用喷壶模拟降雨,练习使用雨量器;知道了如何确定降水以及降雪量的等级。
板书设计
测量降水量
测量降水量的仪器:雨量器
单位:毫米
一、制作雨量器
二、测量降水量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3.5
观测
风
教科版科学 三
年级
上册
今天的风有多大?是什么方向的风?
我们用什么方法能知道风的大小和方向呢?
聚焦
风是我们周围流动的空气。
地面上有很多物体会随着风飘动、摇晃,比如青烟飘动的方向和程度,红旗飘动的方向和程度,小树摇晃的方向和程度等,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现象来判断风向和风力。
新知探索
根据地面物体判断风
图
1
青烟飘动
图
2
红旗飘动
图
3
小树摇晃
新知探索
图
1
青烟飘动
图
2
红旗飘动
图
3
小树摇晃
风力大概为
1
级。
风力大概为
3
级。
风力大概为
5
级。
你现在知道它们的风力了吗?
新知讲解
风向方位图
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有八个方向(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
东北),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西风是由西向东吹来的风,东南风
是由东南向西北吹来的风。
实验探究
制作一面简单的风旗
实验材料:一块轻薄的布(长约
35
厘米,宽约
20
厘米)、一张硬
纸板(长约
40
厘米,宽约
6
里面)、一个订书机等。
(
1
)
选
一块轻薄的布(长约
35
厘米,宽约
20
厘米),作为风旗的旗面;再选一张硬
纸板(长约
40
厘米,宽约
6
里面)作为风旗的旗杆。
实验探究
制作一面简单的风旗
(
2
)
将硬纸板对折,将布对齐折痕放入硬纸板内,并将硬纸板合上。
(
3
)
用订书机将硬纸板订结实。
在风力的作用下,小风旗顺着一个方向展开,展开的大小表示风速的不同。
实验探究
制作风向袋
实验材料:竹竿、铁丝、纱巾或薄绸子、布条等。
(
1
)
用纱巾或薄绸子等轻的纺织品,缝一个
40~50
厘米长的圆柱形袋,袋口直径约
10
厘米,把袋口固定在铁丝圈上,变成了一个风向袋。
(
2
)
取一根铁丝,把中间部分在距竹竿上端
10
厘米处比较松的绕
2~3
圈,使铁丝能在竹竿上自由转动,便成为一个风向袋的支架。
(
3
)
把支架两端固定在风向袋口的铁丝圈上。在竹竿绕有支架铁丝的上
下
1~2
厘米处,各缠
1~2
圈铁丝,使风向袋及支架既不会落下,又不会被风刮跑。
实验探究
制作风向袋
(
4
)
把竹竿固定在院子里或操场上
。
让袋口迎着风,在风的作用
下,风向袋充满空气并飘向风吹去的地
方。如风向袋飘向西方,说明风从东面吹
来,此时风向便是东风。在有风的天气
(风力最好在3级以上)到院子里或操场上,先辨认一下东、西、南、北的准确
方位,再观察在1~2分钟里风向袋飘动的方向。在这段时间里,风向袋指向
哪个方向的时间最长,那么该方向的反方向便是当时的风向。
制作原理:
实验探究
利用风旗测量风的大小和方向
(
1
)
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如远离楼房的操场中央。
(
2
)
展开方位图,用指南针确定好方位。(也可以将确定好的方位在粉笔画在操场的地面上。
(
3
)
举起风旗,观察
2
分钟,用
0
、
1
、
2
表示当天的风速,
分别代表无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
(
4
)
将风向和风速等级记录在当天的天气日历上。
实验材料:风旗、方位图、指南针、粉笔等。
实验探究
利用风旗测量风的大小和方向
观察记录
实验结论
利用风旗可以简单测量风向和风速。
要点提示
如果在测量时,风旗不是固定地指向一个方向,可以多观测一段时间,看看这段时间,风旗指向在哪个方向的时间比较长,就把那个方向确定为此时的风向。
交流研讨
研讨一:利用地面物体或风旗,如何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
?
(
1
)
可以通过地面物体的飘动、摇晃的方向和程度来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比如根据小树摇动方向可以判断风的方向,如果小树长时间向北摇动,则风向为南风;根据小树的摇动程度可以判断风力的等级,如果小树轻摇,则风力为5级左右。
(
2
)通过风旗的飘动方向和展开程度来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比如风旗向西飘动,风向是东风;风力的大小根据风旗的展开程度判断,完全展开,风力在3级左右。
研讨一:利用地面物体或风旗,如何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
?
(
3
)
对照风力等级表来判断风的大小。
气象学通常把风力分为0~12级,共13个等级,两种或几种风级现象同时存在时,绝不能取风级的平均值,应根据最高一级来定风级。因为高一级风出现时,也会引发一些低一级风的现象出现。
交流研讨
交流研讨
风力等级(风级)
风速(米
/
秒)
特征描述
0
0.0~0.2
平静:烟垂直上升。
1
0.3~1.5
轻风:不能吹动风向标,但使烟飘移。
2
1.6~3.3
微风:脸可感受到风吹,树叶沙沙响,风向标动。
3
3.4~5.4
柔风:树叶、小树枝和旗被吹动。
4
5.5~7.9
小风:扬起尘土和纸片,树枝摇动。
5
8.0~10.7
中风:小树轻摇。
6
10.8~13.8
较大风:大树摇摆,难以打伞。
7
13.9~17.1
接近强风:整棵树摇,迎风走路不适。
8
17.2~20.7
强风:树枝从树上折断,难以迎风走路。
9
20.8~24.4
大强风:对建筑物有损伤,瓦片吹落。
10
24.5~28.4
风暴:树连根拔起,损坏性强。
11
28.5~32.4
巨型风暴:大面积的损坏。
12
32.5
及以上
飓风:内陆少见,暴力性的损坏。
研讨二:两种方法观测的结果相同吗
?为什么?
不一定相同。小风旗是测量风向和风力的简单工具,利用小风旗判断的结果要优于观察地面物体判断。以判断风向为例,小风旗比较轻,对风的敏感度要优于地面物体,而且可以根据方位图自由调整方向,而地面其他物体,比如烟,不受人为控制,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交流研讨
知识拓展
风速仪
风力风向计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通常用风向标测量风向,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用风力计测量风力。
课后拓展
制作一个风向标
实验材料:
一根硬吸管、一支带橡皮的铅笔、一张硬纸板、一把
剪刀、一根大头钉、透明胶带、指南针等。
(
3
)
用
一
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
入
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
1
)
选
一
根硬吸管,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
2
)
用硬纸板剪
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
一个稍大的箭翼,分别插人吸管两端的
缝象,并用透明胶带固定。
课后拓展
制作原理:
风向标的箭头会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其原理其实非常简单:箭尾受风面积比较大,因此风向标两端受到的风压不相等,使风向标旋转,直至风向标箭头正好指向风吹来的方向时,风向标就稳定在这一方位。
风向标是当风吹过,对空气流动产生较大阻力的箭尾便会顺风转动,箭头显示风向。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哪个方向,风就是从哪里来的。而风旗,旗面飘动的方向则是与风吹来相对应的反方向。
风向标与风旗的不同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可以利用地面的物体、风旗、测风袋等知道风的大小和风向;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可以对照
“
蒲福风力等级表
”
来记录风速和风力;通过实验制作简单的风旗和风向袋测量风的大小和方向。
板书设计
观测风
风向和风力
根据地面物体判断风
利用风旗和风向袋来判断风
风向是风出来的方向。
蒲福风力等级表
制作一个风向标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3.6
观测
云
教科
版科学
三
年级上册
云的形成:
地面的水经过太阳的照射而蒸发,水蒸气不断的想天空更高的地方运动,遇冷凝结成
小水滴
或
小冰晶
,小水滴或小冰晶非常轻,可以浮在空气中,这就形成了云。
云是怎么形成的?
新课聚焦
云的形状千姿百态,云的形状和云量多少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我们怎么来观察云?云可以告诉我们那些天气的信息?
云是由悬浮在大气中千千万万的
小水滴
或
小冰晶
组成的。
新课聚焦
云的三种基本形态
科学探索
层云
积云
卷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高于层云
,看上云
像棉花堆
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
晴好天气
相联系,但是也能发展成
积雨云
,并形成
雷阵雨
天气。
积云
积云
积雨云
什么是层云呢?
靠近地球表面
形成的
扁平层状云
是层云。通常是
灰色
。有时会覆盖大部分甚至是整个天空。如果层云变厚,将会出现
毛毛雨、大雨或雪
,又称雨层云。
层云
雨层云
什么是卷云呢?
层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纤细的羽毛状云
是卷云。卷云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
高空
才能形成,所以卷云是由
微小的冰晶
组成的。
卷云
从上面我们可以知道各种
云的特点及与天气的
关系!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填一填各种
云的特点及与天气的关系
种类
形状
位置
天气
卷云
积云
积雨云
层云
雨层云
像羽毛像绫纱
最高
阳光可以透过它照到地面,天气晴朗
像棉花团
2000
米左右
在天空映着温和的阳光
像毛玻璃
低
它向前推进,天气将转阴
布满天空
更低
雨雪就开始下降
形成高大的云山
更低
马上就会下暴雨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科学零距离
气象学家对云的分类的依据
气象学家通常按照云的高低、云的外形及结构特点将云分为四族和十类。四族就是高云、中云、低云和直展云;十类指的是卷云、卷积云、卷层云、层云、雨层云、积云、高积云、高层云、层积云、积雨云;按云体的温度还可以将云分为冷云和暖云;按云的物理结构还可以将云分为水云、冰云和混合云。降水的云一般是2千米以下的低云,它基本上由水滴组成。
去室外去观测云。画出它的形状,根据掌握云的三种基本形态,
判断你观察到的云属于哪一种,并填写在天气日历中。
我不像风可以
吹动物体,也
不像雨水可以
收集,你有什
么办法能观察
我呢?
我可以画出你
的形状和多少,
然后到书上找
一找。
科学探索
科学探索
观察方法:
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
圆面内,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观测云量
(1)
天空中无云或云量很少,云的份数不超过
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一,能看见太阳,这样的天
气为晴天。
科学探索
观测云量
(2)
天空中云量较多,云的份数小于整个天空的
四分之三,太阳时常可见,这样的天气为多云。
科学探索
观测云量
(3)
天空中云量很多,云的份数大于整个天空的
四分之三,很难看见太阳,这样的天气为阴天。
交流研讨
研讨一:观察我们画出的云,它们的形状大致相同吗?是哪种形态
?
云有三种基本形态:
(
1
)大团、堆积的云,即积云。
(
2
)均匀成层、灰色似雾的云,即层云。
(
3
)纤维、羽毛状的云,即卷云。
不同地点观察到的云各不相同,每个人眼中的云也是千差万别。但同一种云,形态大致相同,可以根据学过的知识判断。
交流研讨
研讨二:今天的云量如何?属于何种天气
?
每一天的云都可能出现变化,有的时候一天当中的云还不一样呢!
当天空中云量很少或没有云时,天气为晴天;
当天空中有一部分云,太阳还能时常出现,说明天气为多云;
当天空中见不到太阳,天空是黑压压、灰蒙蒙的,说明是阴天,很有可能
预示着要下雨或下雪。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云的形成。根据云的形状可以分为积云、层云、卷云。学会了通过图文记录对比资料,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种形态。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并用简图进行记录。
板书设计
观测云
云是由悬浮在大气中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云的三种基本形态:层云、积云和卷云
根据云量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3.7
整理
我们的天气日历
教科版科学
三年级
上册
新课聚焦
展示我们的天气日历
新课聚焦
我们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家乡一段时间的天气信息,该从哪些方面去整理和总结天气日历呢?
气温
风
云量
降雨量
整理
天
气
日历
(
1
)在我们的记录中,晴天、阴天和多云的天气分别有多少天?
(
2
)哪一天的风速最大?刮风的有几天?不刮风的有几天?
(
3
)找出这一段时间以来的最低和最高气温。
(
4
)找出降雨和不降雨的分别有几天,哪一天的降雨量最大。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科学探索
1.
分析云量信息
科学探索
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
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
2.
分析风向和风速信息
科学探索
哪一天的风速最大?刮风的有几天?
不刮风的有几天?
这段时间主要刮什么风向?
3.
分析气温的变化
科学探索
分析气温柱状图,
找出这一段时间以来的最低和最高
气温,说说气温怎么变化的。
4.
分析降雨量的变化
科学探索
这一季节的降雨量有什么特点?出现过连续多日降雨或不降雨的天气吗?
分析降雨量柱状图,
找出这一段时间以来降雨的有几天,不降雨的有几天,哪一天的降雨量最大。
交流研讨
研讨一:
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
怎样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
描述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要从多方面综合进行描述。如气温、云量、风和降
雨量等天气现象变化情况都要描述。
例:在这一段时间,有21天在下雨,
降雨量最大的是在15~16日。刮风
天数较多,风力最大的是在15日,
风力达到6级。由于雨天多,晴天
较少,气温普遍较低,最高气温出
现在22日,温度达到29C,平均气温
为21C。
交流研讨
研讨二:天气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
01
气温的变化
02
降雨量的变化
03
风的变化
04
云量的变化
交流研讨
(1)气温的变化。
气温是对我们影响较为明显的天气现象之一。 在气温过高的天气下进行户外工作和活动可能会造成中暑等情况,在室内我们则需要空调、风扇等工具给身体降温;在气温过低的天气下,我们需要穿很厚的衣服进行御寒,还需要带上帽子、手套等保护身体,使我们的行动受到限制。
研讨二:天气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
交流研讨
(2)降水量的变化。
降水量的变化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在雨雪天气下,我们的出行都很不方便。持续的降雨可能造成市区内路面积水,车辆无法通行。更严重的可能导致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冬天的降水还会造成路面结冰,湿滑路面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危害。
研讨二:天气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
交流研讨
(3)风的变化。
风的变化对我们的影响也非常明显。在有风的天气下,我们在室外进行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就会受到很明显的影响。风更大一些,我们就会感到走路很困难,高楼上的一些悬挂物(如广告牌等)可能会坠下,砸伤路人。另外,台风每年给人们带来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的。
研讨二:天气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
交流研讨
(4)云量的变化。
如果云量过多,完全遮挡了太阳,会使地表的温度偏低,光线不足,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研讨二:天气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
科学百科
四季分明
四季如春
常年干旱
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
认识气候
地球上有的地方一年四季变化分明,有的地方四季如春,也有的地方常年干旱。
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
比如浙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一种气候类型);冬季低温少雨,盛行西北风;夏季高温多雨,盛行东南风。
气候与天气的关系
科学概念
相同点
不同点
天气
天气和气候都与我们每天的生活有关,都是用来描述大气运动状况的词语。
天气是指某地区某一时刻各种气象要素和大气现象的综合情况。
天气是短时间的。
天气具有多变性。
气候
气候是指某地区多年常见的和特殊年份偶然出现的天气状况的综合。
气候是长期的。
气候则比较稳定。
科学拓展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的周年运动,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规律,得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根据所有的知识体系和生活实践,把一年平均分成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的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科学拓展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
科学拓展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自然现象。
反映季节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反映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2016
年
11
月
30
日,中国申报的
“
二十四节气
”
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知道天气的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气候是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认识了二十四节气。
板书设计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天气与气候 二十四节气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3.8
天气预报
是怎样制作出来
教科版科学 三
年级
上册
我们已经学习了观察和记录天气。明天出门要不要带雨伞呢?
未来的天气状况能够预测吗?
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天气预报图
天气预报可以使我们预知未来一两天或近期的天气变化,这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都是十分重要的,天气预报可以让人们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早做好准备,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
科学探索
获得天气预报的渠道
获得天气预报的渠道:
电视
、
广播
、
互联网
、
手机
、
报纸
、
打电话
等。
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
电视天气预报
。
了解我们所知道的天气预报中所包含的信息,将获得的信息填写在班级记录表中。
科学探索
填写天气预报信息
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科学探索
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
1
)数据收集。
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卫星、雷达、地面观测站、探空气球等观测仪器,收集最新的观测数据,为天气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科学探索
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
2
)数值天气预报。
位于气象中心的超级计算机对收
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计算,生成数值天气预报,为气
象员预测未来定时间内的天气状况提供参考。
(
3
)气象员做出预报。
气象员综合分析最新的卫星、
雷达、地面观测站、探空气球等观测数据,结合超级计
算机做出的数值天气预报结果,并考虑当地的天气和气
候特点,做出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
超级计算机
气象员做出预报
科学探索
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
4
)
天气会商。
数值天气预报并不完美,需要进行一定的人工修正。一般天气预报在发布之前会经过预报员的讨论,这称作天气会商。天气会商的结果由首席气象预报员签发。
(
5
)发布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制作完成之后,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公共显示屏等向社会发布和传播。
交流研讨
研讨一:在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哪些阶段
?
我们在查看天气预报的时候,只需通过点击应用、查看网页等方式,非常简
单。殊不知天气预报制作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气象员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
数据收集
数值天
气预报
气象员做
出预报
天气会商
发布天
气预报
交流研讨
天气预报对我们的生活有着积极的作用,人们可以根据天气预报提供的信息,提前做好准备。比如,假期我们经常随父母旅游,出行之前我们要了解当天的天气情况,判断是否有利于出行,或者携带预防装备。
如果遇到特殊天气,做好预防措施,比如暴雨、冰雹、台风等灾害提前采取措施,避免造成损失。
研讨二:天气预报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气象员们要付出大量艰辛的劳动;天气预报对我们的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
板书设计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生活 出行 学习 种植
数据收集
数值天
气预报
气象员做
出预报
天气会商
发布天
气预报
天气预报制作步骤: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相关文档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2021-11-203页
- 三年级上册美术课件-19吉祥虎2021-11-2013页
- 三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7两位数乘2021-11-208页
- 三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2课 机器人 2021-11-2026页
- 译林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练习一2021-11-201页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不会叫的2021-11-204页
- 三年级上册英语课件-Module 3 Unit2021-11-2025页
-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教学质量检测Un2021-11-204页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胡萝卜先2021-11-2041页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轴对称图形2021-11-2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