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6.50 KB
- 2021-11-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三年级下册
第
41
课
内容一
《
孝经
》
第十三章
—
第十五章
内容二
国风
·
王风
·
中谷有蓷
内容一
《
孝经
》
第十三章
—
第十五章
温故揭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
《
孝经
·
纪孝行章第十
》《
五刑章第十一
》《
广要道章第十二
》
,了解到了行孝有“五要三戒”,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
孝经
》
。
尝试初读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
《
诗
》
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第十三章)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
xìng
)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第十四章)
曾子曰:“若夫(
fú
)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
yú
)!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
zhèng
)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第十五章)
分步练读
广至德章第十三
·
文白对读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
翻译:孔子说:“天子教导百姓行孝,并不是家家都走到、日日见面手把手来教,而是以身作则。天子自己行孝悌之道,天下人无不孝顺敬爱自己的父兄。天子向上天履行臣道,天下臣民都会臣服敬爱自己的君侯。
“
《
诗
》
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翻译:
“
《
诗经
》
中说:‘慈祥和乐的君子呵,是天下万民的父母。’如果不是具备至高无上的德行,谁能和顺民心创造这样伟大的事业!”
·
素解文意
孔子认为,天子要以孝道教化人民,但并不需要每天亲自到民众中去宣传,而是要在孝、悌、臣三方面做出榜样,从而教育天下人去尊敬父母、兄长和君上。这样一来,天下父母都会受到子女的敬爱,这就是天子有至德的最好体现和最大作用。
“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出自
《
诗经
·
大雅
·
泂酌
》
,据说是西周时召康公为诫勉周康王所作。
广扬名章第十四
·
文白对读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翻译:
孔子说:“君子对父母孝顺,就能对君王忠诚;对兄长恭敬友爱,就能对所有长者顺从;把家治理得好,就能当官把公事办好。所以君子在内做好孝悌、治好家,就能在外做出事业,扬名于后世。”
·
素解文意
在第一章中,孔子指出最大的孝是“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本章是对这一思想的进一步阐扬。在孔子看来,想要扬名后世,必须在家中养成良好的品德,并治理好家事,要做到“事亲孝”“事兄悌”“居家理”。说到底,一个人的名声如何,取决于其道德修养如何,而道德修养的核心便是孝道。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链接:
《
舜帝之孝
》
谏诤章第十五
·
文白对读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翻译:
曾子说:“像那些慈爱、恭敬、使父母安宁、扬名后世的道理,学生已经听过指教了。想冒昧请教的是,儿子绝对听从父亲的命令,是不是孝道呢?”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翻译:孔子说:
“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从前天子有敢于直言的诤臣七人,即便昏庸无道,也不至于丧失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即便无道,也不会丧失封国;大夫有诤臣三人,即便无道,也不会丧失家族;士人有敢于直言的朋友,就不会丢掉好名声;父亲有敢于直言的儿子,就不会做出不符合道义的行为。因此,儿子不可以不向父亲直言,臣子不可以不向君王谏诤;只要是不符合道义的,就要直言规劝。绝对服从父亲,又怎么算得上是孝呢?”
·
素解文意
本章通过曾参的提问来引出中心内容,即子女完全顺从父亲的意见,是不是孝?孔子连用两句“是何言与”对其进行了彻底的否定,然后以古代天子、诸侯、大夫、士等不同层次的人为例子,说明谏诤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是必要的,所以只要父亲的意见命令不符道义,儿子就该坚持劝谏,否则就会让父亲陷入不义,声名受损,从而造成更恶劣的影响。
谏诤是通过直言规劝去阻止人们犯错,一般指居下位者对居上位者的规劝。
链接:
《
田文谏父
》
多形式熟读文本
熟读成诵
·
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
镂空记忆背诵
本课总结
内容二 国风
·
王风
·
中谷有蓷
温故揭题
用镂空法背诵
《
孝经
·
广至德章第十三
》《
广扬名章第十四
》《
谏诤章第十五
》
。
解诗题
“中谷”即谷中,“蓷”指益母草,这味中草药有益于妇女养生育子,所以提起益母草,就会使人联想到妇女的婚恋、家庭生活。
正诗音
·
标注易读错字词
蓷
(
tuī
)
、暵
(
hàn
)
、仳
(
pǐ
)
、
嘅
(
kǎi
)
、歗
(
xiào
)
、濕
(
qī
)
·
标注入声字
明诗意
·
文白对读
中谷有蓷,暵其乾矣。
有女仳离,嘅其叹矣。
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中谷有蓷,暵其修矣。
有女仳离,条其歗矣。
条其歗矣,遇人之不淑矣!
中谷有蓷,暵其湿矣。
有女仳离,啜其泣矣。
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蓷草生在湿山谷,天旱之后草干枯。
有个女子被抛弃,慨然呵叹气。
慨然哀叹呵,嫁个好夫君太艰难。
蓷草生在湿山谷,天旱之后草枯干。
有个女子被抛弃,伤心呵长叹。
伤心长叹呵,嫁了个负心汉。
蓷草生在湿山谷,天旱之后草尽枯。
有个女子被抛弃,流泪呵啜泣。
流泪哭泣呵,悲叹后悔已来不及。
·
字词释义
①蓷:益母草。②暵:干枯。其:语助词。
③仳离:别离,指被离弃。
④嘅:“慨”的异体字,感慨。
⑤脩:干肉,指干。
⑥条:长。歗:通“啸”,长嘘出声。
⑦濕:干。⑧啜:哭泣抽噎。
⑨何嗟及矣:即嗟何及矣。嗟:悲叹。
品诗味
每章开头用以起兴的益母草是一种有助于妇女养生的草药,可指代妇女,但是诗中的益母草已经变得“干”“脩”“濕”了,喻指妇女已被抛弃,为后文的悲叹作铺垫。每章最后一句,都是妇女对自身遭遇的感叹。“遇人之艰难”叹得遇良人的艰难,“遇人之不淑”叹自己遇上个负心汉,最后既然已被抛弃,就只能说“何嗟及矣”了,情感层层递进,诗人使用了“叹”“歗”“泣”这三个伤心程度越来越深的词,可见他对弃妇的情感变化把握得十分精准。
背诗句
·
复沓式读诗
·
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
镂空记忆背诵
想诗境、悟诗情
全诗三章,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一唱三叹,情感层层深入,让人对诗中被抛弃女子的悲惨现状心有戚戚,不禁为之叹息。
相关文档
-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021-11-2330页
-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10课《纸的2021-11-2331页
-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语文园地七 (2021-11-2329页
-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021-11-2018页
-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3花钟(共50张2021-11-2050页
-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绝句 人教部编2021-11-2022页
-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2021-11-2019页
-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021-11-2023页
-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1信_北师大版2021-11-2015页
-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4田忌赛马2021-11-20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