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8 MB
  • 2021-11-23 发布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12课-人教部编版(共29张PPT)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四年级上册 第 12 课 内容一 论语 · 八佾篇第三(三) 内容二 诗经·郑风·有女同车 诗经·郑风·狡童 内容一 论语 · 八佾篇第三(三) 一、温故揭题 (一)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论语·八佾篇第三(二)》和《世说新语·捷悟》二则。 二、尝试初读 ( 一)初读《论语·八佾篇第三(三) 》, 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 (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禘、灌、其如示( zhì )诸斯乎、不与( yù )祭、监( jiàn )于二代 ( 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 ( 四)师生拍手齐读 。 ( 五)学生说读后感受 。 三、分步练读 (一)学习 3.10 1. 文白对读。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译文 : 孔子说:“禘祭的礼,从既灌礼后,我都不想看了。” 2. 素解文意。 链接: “灌”是禘祭仪式中的一项内容。古代祭祖时,让活人坐在灵前象征接受祭祀的人,这个人叫“尸”。第一次献酒是把用香料煮成的叫“郁鬯”的酒献给“尸”,让他闻一闻香气,再把酒浇在地上,这个过程叫“灌”。 点拨: 禘礼,古代一种只有天子才能举行的大祭之礼。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据《礼记》记载,周公的侄子周成王为了纪念周公辅佐治国的伟大功勋,特许他举行禘祭。之后鲁国之君都沿此惯例,但这是不符合礼仪规矩的,所以孔子持批评态度。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二)学习 3. 11 1. 文白对读。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置诸斯乎!”指其掌。 译文 : 孔子祭祀祖先时,就好像祖先真的在那里;祭神时就好像神真的在那里。孔子说:“我要是不能亲自参加祭祀,而是请别人代理,就像没有祭祀一样。” 2. 素解文意。 点拨: 孔子特别重视祭祀,在孔子看来,一个人的等级名分,不仅活着的时候不能改变,死后也不能改变。生时是贵者、尊者,死后其亡灵也是尊者、贵者。鲁国作为周王分封的诸侯国举行天子的祭礼,孔子认为这是名分颠倒,不值得一看的,所以有人问他关于禘祭的规定时,他故意说不知道。但紧接着又说,谁能懂得禘祭的道理,治天下就容易了。这就是说,谁懂得禘祭的规定,谁就可以归复紊乱的“礼”了。这体现了孔子对祭祀的严肃态度,他对行禘礼的议论,反映出当时礼崩乐坏的状况,也流露出他对现状的不满。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三)学习3. 12 1. 文白对读。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译文 : 孔子祭祀祖先时,就好像祖先真的在那里;祭神时就好像神真的在那里。孔子说:“我要是不能亲自参加祭祀,而是请别人代理,就像没有祭祀一样。” 2. 素解文意。 点拨: 孔子说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样,他并非认为鬼神真的存在,而是强调参加祭祀的人,应当在内心有虔诚的情感。这与34中他所强调的“礼”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仪式,更重要的是人内心的真情实感,以及3 . 8中他提出的“绘事后素”是一致的。 链接: 《程门立雪》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四)学习 3.13 1. 文白对读。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译文 : 王孙贾问道:“‘与其向奥神祈祷献媚,宁可向灶神祈祷献媚’,说的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对,要是得罪了上天,祈祷也没用。” 2. 素解文意。 链接: 在古代,人们认为灶神地位虽低,却能通上天,决定人的福祸,所以灶神一直受到人们的隆重供奉。“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是当时的俗语。 点拨: 此处孔子的回答是对2 . 24中“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的进一步深化,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真的做坏人、做坏事,怎样祷告都没有用,任何菩萨都不能保佑你。换句话说,也就是人要有人格,行得要正,坐得要端,行事无愧于心。 链接: 《不食无主之梨》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五)学习 3.14 1. 文白对读。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译文 : 孔子说:“周代的礼制借鉴了夏商两代的礼制,多么丰富多彩啊!我主张周代的。” 2. 素解文意。 点拨: 孔子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有过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后一个王朝对前一王朝必然有继承沿袭。 所以孔子在2 . 23中认为夏、商、周各代的礼仪制度虽“有损益”,但依然是“可知”的。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五、本课总结 内容二 诗经·郑风·有女同车 诗经·郑风·狡童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论语·八佾篇第三( 三 )》。 二、学习《诗经·郑风·有女同车》 (一)解诗题 “有女同车”即有位女子与“我”同车而行,这首诗歌以男子的口吻,赞美了与他共同乘车的女子。 (二)正诗音 1. 初读《诗经·郑风·有女同车》,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2. 标注易读错字词:同车( jū )、舜华( huā )、翱、琚、洵美且都( dū )、同行( háng )、佩玉将( qiāng )将 3. 标注入声字: 4. 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5. 师生拍手齐读。 6. 学生说读后感受。 原句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译文 有位女子和我同车,容颜美如芙蓉花。 我们一同在外游玩,美玉佩环身上挂。 那美丽的孟姜,真是漂亮又文雅。 有位女子和我同行,容颜美如芙蓉花。 我们一同在外游玩,身上佩玉响叮当。 那美丽的孟姜,品德美好我记心上。 (三)明诗意 1. 文白对读。 2. 字词释义。 ①同车:同乘一辆车。 ②舜:木名,又名木槿,芙蓉。华:花。 ③琼琚:指珍美的佩玉。 ④孟姜:姜姓长女。《毛传》:“齐之长女。”排行最大的称孟,姜则是齐国的国姓。后世也把孟姜作为美女的通称。 ⑤洵:确实。 ⑥都:娴雅大方。 ⑦英:花。 ⑧将将:同“锵锵”,象声词,玉石相互碰击摩擦发出的声音。 ⑨德音:好名声。 (四)品诗味 品味: 诗人从容颜、穿戴以及内在品质诸方面,描写了这位少女的形象:她的容颜像芙蓉花一样白里透红;她身上佩带着珍贵的美玉,行动起来,环佩轻摇,发出悦耳的声音;她不但外貌美丽,而且品德高尚,风度娴雅。诗中洋溢着欢乐的情绪,明快的节奏。 拓展: 《诗经》中还有一篇《卫风·硕人》也是描写美女的,试比较阅读: 诗经·卫风·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五)背诗句 1.复沓式读诗。 2.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3.镂空记忆背诵。 (六)想诗境 1. 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 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 (七)悟诗情 中国有句古话:“情人眼里出西施。”诗人用赞美的语气,描写孟姜外貌的美丽和品德的美好,诗歌风格欢快活泼,男子的爱慕之意溢于言表。此外,这首诗对于美女的描写,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清代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指出,宋玉《神女赋》中描写神女的句子“婉若游龙乘云翔”,曹植《洛神赋》中描写洛神的句子“翩若惊鸿”“若将飞而未翔”等句都是滥觞于此。 三、学习《诗经·郑风·狡童》 (一)解诗题 “狡童”就是小滑头的意思,这是女主人公对心上人的称呼,有嗔怪之意。 (二)正诗音 1. 初读《诗经·郑风·狡童》,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2. 标注易读错字词:狡 3. 标注入声字: 4. 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5. 师生拍手齐读。 6. 学生说读后感受。 2. 字词释义 ①狡童:小滑头。 ②维:因为。 ③息:安宁。 原句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译文 你这个小滑头啊,不和我说话了。 就因为你的原因,害我吃饭都吃不下。 你这个小滑头啊,不和我同吃饭。 就因为你的原因,害我睡觉都睡不好。 (三)明诗意 1. 文白对读。 (四)品诗味 品味: 这首诗歌共两章,从第一章的“不与我言兮”到第二章的“不与我食兮”,二人的关系逐渐疏远,与此相应,主人公失恋的痛苦也逐步加深,从“使我不能餐兮”到“使我不能息兮”。但是,这位女子在怨恨与焦虑中,仍对恋人充满了渴望与深情,她用满含嗔怪的语气称对方为“小滑头”,情真意切。 拓展: 古代诗歌中刻画了不少失恋女子的形象,可以与《狡童》中的主人公试作比较: 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豨! 秋风肃肃晨风飔, 东方须臾高知之! (五)背诗句 1.复沓式读诗。 2.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3.镂空记忆背诵。 (六)想诗境 1. 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 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 (七)悟诗情 《狡童》诗中的女子因对方“不与我言兮”“不与我食兮”而倍感痛苦,寝食难安,可见她的爱之深切;她遭遇失恋而情感缠绵,仍对对方一往情深;她的句句呼告明白如话,但又真切自然。诗人对女子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生动细腻,非常真实。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诗经·郑风·有女同车》和《诗经·郑风·狡童》。 (二)有感情地背诵《诗经·郑风·有女同车》和《诗经·郑风·狡童》。 五、本课总结 思维导图助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