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4.00 KB
- 2021-11-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3 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神话故事,选自《山海经·北山经》。讲述了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化为精卫鸟,衔西山木石填塞东海的故事,表现了精卫锲而不舍、坚韧执着的精神,极富传奇色彩。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非常简短,只有两句话。第一句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及身份,即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第二句比较长,讲了两层意思:前半部分交代女娃为什么变成精卫鸟;后半部分是故事的重点,写了精卫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来填塞东海,想把东海填平。故事充满神奇的想象,精卫的形象跃然纸上。
课文插图生动形象,画的是一只羽翼鲜艳、白嘴红脚的精卫鸟,它嘴里衔着石子,正振翅高飞,下方是滔天巨浪。面对汹涌澎湃的东海,精卫目光坚毅,毫无畏惧,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精卫的坚韧与执着。
小学生学文言文,不要求学生逐词逐句对译,更不需要了解文言句式等古汉语知识,只要会朗读和背诵,对照注释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能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1.会认“帝、少”等生字,会写“帝、曰”等生字。正确理解“炎帝、曰”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4.体会精卫锲而不舍、坚韧执着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会认“帝、少”等生字,会规范书写“帝、曰”等生字。正确理解“炎帝、曰”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认识5个生字,可以运用多种识字方法,灵活指导学生识记,提高识字效率。读准鼻音“溺”,“少”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在文中读四声。
可引导学生根据字形和字义区别识记“曰”和“日”。“返”,可运用组词的方法理解意思,如“往返、返回”。
本课要求会写5个字。它们结构各异,“帝”是上中下结构,“曰”是独体字,“返”是半包围结构,“溺、衔”都是左中右结构,“衔”各部件等宽,“溺”左边要窄一点。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辨析容易混淆的地方,如,“曰”相对于“日”,字形要扁一些;“溺”是在“弱”的左边加上了偏旁三点水;“衔”的中间部分与右边部分不要写错。
2.阅读教学
教学本课时,可以先联系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交流对《精卫填海》这个故事的了解。接着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好词句间的停顿。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结合插图,了解故事大意,讲述故事,感受人物形象。最后熟读成诵,进一步体会神话神奇的想象和精卫的美好品质,并展开交流。
1.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山海经》的知识和“精卫填海”的故事,。
2.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并借助注释和字典理解其意思。
4.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帝、少”等生字,会写“帝、曰”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板块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神话故事吗?在中国神话中有这样一只鸟,她外形像乌鸦,白色的嘴,红色的爪子,这只小小的鸟却有一个大愿望——她想把大海填平!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只鸟叫什么名字?(精卫)
2.这只精卫鸟为什么想把大海填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精卫填海》这篇课文,去一探究竟吧!(同时板书课题:精卫填海)
3.简介《山海经》,课件出示关于《山海经》的资料。
《精卫填海》选自《山海经·北山经》。《山海经》是一部记载我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物产、医药、民俗的著作,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逐句范读课文,学生跟读,画出生字。
2.学生自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同时出示课件,提示朗读节奏)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3.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少”是多音字,在文中读“shào”;“曰”读“yuē”;“溺”读“nì”,不要读成“lì”。
3.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强调书写笔顺的正确,带“辶”的字应注意先内后外的笔顺规则,“返”字要先写“反”,再写“辶”,最后一笔捺是平捺,要写得一波三折。“衔”书写时,三个部件占位平均,互相依傍,写得紧凑一些,特别是中间的“钅”尽量写得纤长些。
帝 曰 溺 返 衔
板块三 再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课文大意,难懂的地方小组内交流。
2.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代表说说这篇课文的大意,教师引导评价哪一组理解最正确,哪一组还不够正确。
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4.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2.体会精卫锲而不舍、坚韧执着的精神。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练习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哪位同学来读读课文?
2.指名学生朗读,然后全班齐读。
3.过渡:同学们读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精卫填海》。
板块二 梳理脉络,讲述故事
1.梳理故事脉络。
(1)过渡: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大意,请大家再次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语句直接写了“精卫填海”?其他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师生共同梳理故事脉络。
介绍女娃(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化身精卫(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精卫填海(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1)过渡:本文非常简短,在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时,可以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想象一下女娃为什么溺水,女娃化为精卫后会想些什么,填海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等。
(2)小组交流,每组派代表讲述故事,互相评价、补充、纠正。
板块三 品读课文,感受形象
1.感受故事的神奇
(1)过渡: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课文哪些地方让你觉得非常神奇?把自己觉得神奇的地方画出来,小组交流为什么觉得神奇。
(2)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①神奇之一:游玩之地。一个小女孩竟然在东海上游玩。
②神奇之二:死后为鸟。女娃死后,并没有消失,竟然化身为精卫鸟。一个人,一个鸟,毫不相关,竟然发生了联系。
③神奇之三:衔石填海。东海之大,鸟儿之小,精卫竟然要以一己之力将其填平。
2.感悟精卫的形象。
(1)精卫为什么要填海?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将东海填平报仇,同时也是替人类除害造福,不让大海再夺去其他人的生命。
(2)精卫是怎样填海的?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3)从精卫填海的行动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抓关键字来体会精卫形象)
要点1:抓住“常”字,感受精卫是如何风雨无阻地天天填海,体会其填海的坚持不懈。
要点2:抓住“衔”
字,借助课文插图,了解精卫如何用嘴衔起木石,感受其填海的艰辛。
要点3:抓住“湮”字,展开想象,小小的木石如何能填满大海,体会其填海的决心。
(4)你认为精卫能把大海填平吗?
精卫不能把大海填平,因为:①东海那么浩瀚,而精卫那么渺小,并且填海的木石也很小。②神话反映的是上古人民美好的愿望,虽然精卫填海的精神可嘉,但是人类无法战胜自然,只能将愿望付诸神话之中。
(5)你从精卫身上感受到了她的什么精神?
执着、不屈不挠、锲而不舍的伟大精神。
(6)在这个故事中,你从精卫身上学到了什么?
持之以恒,不畏艰难。
3.小结:精卫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可敬可叹。中国的神话故事富有浓浓的人情味,表达了古代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板块四 课文总结 拓展延伸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并利用图示结构指导学生背诵。
2.小结:《精卫填海》这篇文言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这篇神话赞扬了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表现了遭受自然灾害的原始人类征服自然的渴望。课后大家可以读一读《山海经》中的其他故事。
完成《教材1+1·优化创新训练》对应训练。
《精卫填海》的故事家喻户晓,为学习本课提供了很好的理解基础。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联系已有的阅读经验,说说精卫填海的故事,然后学习课文。本课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话,却把精卫填海故事的起因、经过说得很清楚。朗读课文是重点,把课文读正确容易,读好停顿,有难度。通过我的范读,学生们顺利达到了目标。接着,通过课文的注释,理解课文也没有难度。结合课后第二题要求,让学生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是个难点。我启发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把故事讲得具体生动。通过讲故事,精卫这种坚韧执着的形象自然而然留在了孩子们的心中。 课后,我推荐同学们阅读《山海经》中的其他神话故事。相信,随着阅读质量的提高,孩子们一定会对神话故事有更多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