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 MB
  • 2021-11-23 发布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二 线与角 第1课时 线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3.知道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及分析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正确表示直线、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难点: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手电筒。‎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演示教具:教师取出手电筒,打开电源开关,让光线射向窗外。‎ 师:看到这条光线了吗?这是什么线?生活中还存在什么线?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线的认识 二、感知直线、线段和射线 ‎1.认识直线。‎ 师:同学们知道孙悟空手里拿的武器叫什么吗?(金箍棒)对,谁说说金箍棒有什么法力?(能随意变长变粗或变短变细) ‎ 教师请学生说说金箍棒是向哪个方向变长的,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金箍棒在不断变长,说一说它到底能变多长。‎ 师:你能用最简单的线条来表示这种无限延伸的感觉吗?‎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用笔画一画。‎ 学生分组汇报,并说一说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并介绍直线的特征: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 教师介绍直线的表示方法及读法,并请学生给自己的直线标上名字。‎ 读作:直线AB(或BA)。‎ ‎2.认识线段。‎ ‎(1)教师出示挂图(铁路和人行道),学生观察并感知:铁路一眼望不到头,所以我们说它像直线一样;而人行道上的斑马线,能看到两头。‎ ‎(2)让学生用线来表示其中一条斑马线的样子,教师巡视课堂,注意了解学生的想法。‎ ‎(3)学生汇报时,教师说明要在线的两端加上“·”,限制它无限延伸,并告诉学生这两个“·”就是线段的“端点”,同时教师板书出线段和端点。‎ ‎(4)介绍线段的表示方法和读法。‎ 读作:线段AB(或BA)。‎ ‎3.认识射线。‎ ‎(1)教师用手电筒射向教室的某一方,请学生仔细观察。‎ ‎(2)学生独立想办法用线表示出刚才看到的现象,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3)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并在黑板上画射线。‎ ‎(4)学生自己讨论射线的表示方法及读法。教师强调:射线AB和射线BA不同。‎ 读作:射线AB。‎ ‎4.小结。‎ ‎(1)学生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线段、射线和直线。‎ ‎(2)教师出示表格,师生一起归纳、比较。‎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名小组代表汇报。‎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数一数,教师指名学生汇报答案和数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续)‎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全班交流汇报。‎ ‎4.完成“练一练”第4题。‎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测量线段长度的方法,师生一起总结。‎ 注:(在比较线段长短时,学生容易受到视觉影响。可以先让学生估一估哪条线段长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测量方法。) ‎ ‎5.完成“练一练”第5、6题。‎ 学生自主读题,并画一画、量一量,教师巡视课堂并指导。‎ 四、巩固与应用 ‎1.数一数有几条线段。‎ ‎2.师: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五、课堂小结 ‎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三种线,是哪三种?这三种线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第1课时 线的认识 线段 射线 直线 图形 延伸情况 有一定的长度 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 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 端点个数 ‎2个 ‎1个 ‎0个 读作 线段AB(或BA)‎ 射线AB 直线AB(或BA)‎ 第2课时 相交与垂直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2.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用三角尺画垂线。‎ 难点: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小棒、彩笔、三角尺。‎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摆小棒活动:每位学生拿出2根小棒,摆一摆,使小棒相交。‎ 师: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相交的线,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与相交有关。‎ 板书课题:相交与垂直。‎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看一看,说一说。‎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主题图。‎ 师:这是剪刀和卫生标志图案,如果用直线来表示这些图案,应该怎么画呢?‎ 学生动手画一画,并与同学交流,教师用课件呈现图形。‎ 学生思考:两个图案都是两条直线相交,那么这两个图案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个图案相交不成直角,一个图案相交成直角。‎ 教师小结: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学生思考:“互相垂直”是什么意思?(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直线的垂线) ‎ ‎2.比较垂直与相交。‎ 学生小组讨论:相交与垂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摆一摆:用小棒自由摆出互相垂直的图形。‎ 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它们是互相垂直的?‎ ‎3.折一折。‎ 提出活动要求: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把每组折线画出来,以便于区分。‎ 学生在小组内折一折,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折法。‎ 让学生用三角尺的直角量一量两条折痕所形成的角,观察是否成直角,从而确定这两条折痕是否互相垂直。‎ ‎4.找一找、说一说。‎ 师: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互相垂直的线,你能说说咱们教室里或生活中有哪些互相垂直的线吗?‎ ‎5.找一找。‎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活中含有垂直现象的图片。‎ 师:仔细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怎样知道它们是否垂直呢?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6.画一画。‎ 质疑:你自己也能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线吗?‎ 学生自己尝试画一画互相垂直的线,并汇报展示各种画法。‎ 全班一起判断是否互相垂直,在各种纠错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明白错的原因以及究竟该怎样画。‎ ‎7.指导具体画法。‎ 小组讨论并反馈:用直尺画一条直线,标出一点,画过这一点的垂线。‎ 具体步骤: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注意:要让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给定的点重合) ‎ 教师边听学生汇报,边演示。‎ 学生用刚才总结的方法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画图有困难的学生。‎ 三、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第4题(小实验)。‎ 学生小组合作,全班汇报交流。‎ 师:从O点到直线AB有多少种可能?(无数种) ‎ 教师用课件展示:从O点向直线AB引出很多条线段。‎ 比较:在这么多条线段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哪一条是最近的呢?为什么?‎ 学生同桌合作、讨论,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学生说说本节课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2.到网上了解其他有关垂直的知识,第二天互相交流。‎ 第2课时 相交与垂直 第3课时 平移与平行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线,感知平行线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平行线,了解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与联系生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平行线,体会平行线的特征,会画平行线。‎ 难点:在一些斜线中寻找平行关系,在立体图形中寻找平行线。‎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直尺。‎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认识平移与平行 ‎  1.初步感知,尝试判断。‎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平移和平行图。‎ 师:在关窗户的过程中,这扇窗户做什么运动?(平移) ‎ 师:(多媒体演示)窗户的一条边平移之后,这条边到了另一个位置。这两条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呢?(平行) ‎ 师:你们知道平行吗?说说你认为什么是平行。‎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指名小组代表汇报。‎ 一、认识平移与平行(续) ‎ 师:下面有几幅图,找一找,哪些图画出了你心目中的平行?‎ 师:看来,同学们对平行都有自己的认识。到底哪些认识是正确的,学完这节课后,请同学们自己来评判。‎ ‎2.充分体验,探讨本质。‎ 师:数学上,究竟什么是平行呢?‎ 提问:窗户的这两条直直的边我们可以看成是两条线段,这两条线段如果向两端无限地延伸、延伸……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看到的两条直线会怎么样?会相交吗?永远不会吗?‎ 质疑:都说眼见为实,我看到的这两条直线的确是不相交的,可是无限延伸之后我看不到,你凭什么说它们永远不会相交呢?‎ 小结:因为它们的宽度一样,其实就是说它们的距离处处相等。(课件验证) ‎ 因为它们的距离处处相等,无限延伸之后始终保持着这样的距离,所以它们永远不会相交。‎ 师:再看这两条斜着放的直线,和刚才的两条直线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提升概念,再次判断。‎ 师:什么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板书:两条直线永不相交 小结: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我们也可以说其中一条就是另一条的平行线。‎ 学生在教室内指一指:谁是谁的平行线?‎ ‎(1)你能利用刚才学习的概念,找出两组平行线吗?要说出充分的理由。‎ 重点讨论:是平行线,为什么是;不是,又为什么。使学生对平行的认识更加深刻。‎ ‎(2)师:你能在教室里另外找到一条直线和它平行吗?‎ 生:白纸的上下边;黑板的上下边等等。‎ ‎4.生活中的平行。‎ ‎(1)师:平行线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你发现了吗?(学生举例)‎ 一、认识平移与平行(续) ‎ ‎  (2)师:淘气发现所有的窗户都太像了,没有一点儿创意。于是,他设计了这样的新型窗户。‎ 师:你能接受淘气的设计吗?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小结:看来,平行不仅美观,还很有用。‎ 二、画平行线 ‎  师:有谁会画平行线?请在方格纸上画平行线,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有依据。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选出好的、有价值的画法和大家共享。‎ 三、应用与延伸 龟兔赛跑故事新编。‎ 师: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兔子输了之后,和乌龟商量再进 行一次比赛。乌龟心想,上回我侥幸获胜,论实力,我哪是兔子的对手呀!兔子每分能跑10米,我呢,每分只爬1米。我得多多练习,如果速度每天都能提高1米/分,这样10天以后我的速度就超过兔子了。下面是乌龟想象部分的统计图。‎ 师:同学们,乌龟的想法对吗?‎ 学生同桌交流想法。‎ 师:谁知这回呀,兔子也不放松,它的速度每天也都比前一天快1米/分。我们看到,乌龟的速度是一条不断上升的直线。想象一下,兔子的速度是一条怎样的线?这条直线和乌龟的那条直线有着怎样的关系?你是怎么想的?看着这幅图,你说乌龟能赢兔子吗?‎ 教师小结:照这个趋势,乌龟永远也赢不了兔子。不过,如果我是乌龟,我不会因为比不过兔子就伤心。大家同步提高、平行发展,不也是一道挺美的风景吗?‎ 四、总结交流 ‎  师:同学们原来都知道平行。那么,学了这节课后,你对平行有什么新的认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平行的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刻。‎ 第3课时 平移与平行 两条直线永不相交 第4课时 旋转与角 教学目标 ‎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并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2.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  重点: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能发现五种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难点:知道五种角的形成过程,理解五种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能活动的角模型等。‎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以旧引新 师:前几节课,我们研究了平移的知识,我们知道把一条直线平移后得到……‎ 生:与原直线平行的直线。‎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把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旋转后的射线与原射线组成什么?‎ 生:角。‎ 教师演示。‎ 板书:旋转——角 师:角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你还记得什么是角吗?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生: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称为角。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师:将射线绕端点旋转也可以产生角,今天我们进一步了解角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旋转与角 二、探究新知 师: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固定其中一条边,旋转另一条边,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不同的角,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学生交流、汇报:通过旋转,可以得到锐角、直角、钝角。‎ 教师补充:还可以得到平角和周角。‎ ‎1.认识平角。‎ 教师用学具转出平角。‎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平角是怎样形成的吗?‎ 生:一条边不动,另一条边旋转半圈,与第一条边在一条直线上,就得到了平角。‎ 师:怎样画出平角?画一条直线可以吗?‎ 生:先画顶点,再画一条边,然后在反方向画出另外一条边,加上圆弧。看起来和直线一样,但这是一个角。‎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平角的过程。‎ ‎2.认识周角。‎ 教师用学具转出周角。‎ 师:怎样得到周角?‎ 生:角的一边绕顶点旋转一周得到周角。‎ 二、探究新知(续)‎ 师:你能画出周角吗?‎ 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周角,特别标明旋转弧,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画。‎ 师:你能说说周角和直角,周角和平角的关系吗?怎样说明?‎ 生1:一个平角等于两个直角。‎ 生2:一个周角等于两个平角,因为平角是旋转半周,周角是旋转一周。又因为一个平角等于两个直角,所以一个周角等于四个直角。‎ 在学生说明的过程中师生一起用活动角演示。‎ ‎3.说一说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师:在生活中有没有平角和周角存在呢?谁来举例说一说?‎ 生1:这种能旋转的尺子,把它旋转,形成的是周角。‎ 生2:打开折叠水果刀就是一个平角。‎ 生3:把作业本打开后再反向合上,从侧面看就是一个周角。‎ 生4: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指向12点的时候形成的是周角;当时针指向12点,分针指向6点的时候,形成的是平角。‎ ‎……‎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思考:时钟上的时针和分针组成了什么角?‎ ‎2.完成“练一练”第3题。‎ 师:在点子图上画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画角的时候要画清楚顶点和两条边,要用圆弧表示角,还可以标上箭头。‎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旋转运动能产生角。‎ 生2:我认识了平角、周角,知道了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生3:我知道了旋转的幅度决定角的大小。‎ 师:看来同学们非常善于发现问题,而且可以自己解决问题。‎ 第4课时 旋转与角 旋转——角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第5课时 角的度量(一)‎ 教学目标 ‎1.在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产生度量角的需要,感受确定角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2.在逐步精确的测量过程中,体会、思考数学问题的严密性与逻辑性。‎ ‎3.知道1周角=360°,1平角=180°,1直角=90°。‎ ‎4.在活动中感受到人类的聪明才智,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感悟学习数学的快乐与满足感。‎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角的度量单位。‎ 难点:确定角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 谈话导入 师:我们根据角的边张开的大小认识了几种角,大家还记得吗?‎ 生:我们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教师用课件出示课本中的∠1,∠2和∠3。‎ 师:这三个角谁大谁小?‎ 生1:∠1大。‎ 生2:∠2大。‎ 生3:∠3大。‎ 师:究竟谁大,老师也看不出来,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角的度量。‎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一)‎ 二、探究新知 师: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比较这三个角的大小。用什么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亲自量一量。‎ 教师提示:可以试一试课本中淘气的办法。‎ ‎1.动手操作活动。‎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进行操作活动。‎ ‎(1)用∠1量∠2和∠3的大小。‎ ‎(2)质疑:为什么有两个结果?该怎么办?‎ 有的学生想到把中介角折得再小一些,用更小的角去测量。‎ ‎(3)学生通过测量得知,对折∠1得到∠1’,用∠1’ 测量∠2和∠3的大小,测得的结果更准确。‎ ‎2.讨论总结。‎ 讨论:要测量一个角有多大,可以用规定的角去测量,为了统一测量单位,便于交流,规定了1度角。‎ ‎3.认识度量角的单位——度。‎ 把整圆平均分成360份,就是把周角平均分成了36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l度(记作1°)。‎ 板书:度量角的单位——度,符号为“°”‎ 师:1周角等于多少度?1平角呢?1直角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周角=360°  1平角=180° 1直角=90°‎ 三、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进行指导。‎ ‎1.完成“练一练”第1、2题。‎ 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所量的角是什么角,大约是多少度。这是培养学生估计能力的一个载体,也是学生直觉思维的基础。因此,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就显得十分重要。‎ ‎2.数学游戏。(本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估计角的度数的能力) ‎ 组织学生制作一个活动角的学具。学生开始猜角的度数时可以作一些指导,如看到这个角,想一想大概是多少度,以缩小学生猜的范围。学生有了一些经验后,可以放手组织同桌学生进行互相猜角度的活动。‎ 四、课堂小结 ‎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5课时 角的度量(一)‎ 将整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作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计量角的单位。‎ 度量角的单位——度,符号为“°”‎ ‎1周角=360°,1平角=180°,1直角=90°‎ 第6课时 角的度量(二)‎ 教学目标 ‎1.会用量角器量角,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2.能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3.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和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2.能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难点:能准确地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量角器、练习本。‎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复习铺垫,创设情境 ‎ 1.学生说说一副三角尺上的角各是多少度。‎ ‎2.学生在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角,说说画的角是什么角,有多少度。‎ 学生同桌互说。‎ ‎3.师:怎样测量出一个角的准确度数呢?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要你画这个角,怎样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画法。‎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二)‎ 二、尝试体验,探究新知 ‎1.认识量角器。‎ ‎(1)量角器的特点。‎ 学生拿出量角器并仔细观察。‎ 教师讲解:量角器是半圆形的,半圆的圆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半圆边上的刻度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个格标上一个数,以右边为起点的是内刻度,以左边为起点的是外刻度。‎ 教师边说边指着量角器的相应位置,帮助学生理解。‎ ‎(2)找一找。‎ 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出40°,80°,100°,140°的角,集体订正。‎ ‎(3)教师在黑板上随意画出2个角,演示测量角的一般方法并总结:首先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然后把0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最后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概括为四个字就是“两合一看”,“两合”就是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一看”就是要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 二、尝试体验,探究新知(续)‎ ‎2.画角。‎ ‎(1)学生猜一猜用一副三角尺可以画出哪些度数的角。‎ ‎(2)学生用三角尺拼角,并用所拼的角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说说所拼的角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验证。(小组合作) ‎ ‎(3)归纳出一副三角尺可以画的角:都是一些特殊的角,如30°,45°,60°,75°,90°,105°,150°等。‎ 教师小结:凡是15的倍数的角都能用三角尺画出来。‎ ‎(4)教师提问:如果要画的不是上面这些特殊的角,应该怎么办?‎ ‎(5)尝试画角。‎ 学生利用量角器尝试画一个65°的角,体验画角的过程,并提出自己在画角时所遇到的问题。‎ ‎(6)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小结角的画法。‎ ‎①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与射线重合。‎ ‎②在量角器所画角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③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④标出度数。‎ 教师小结:一画射线,二重合,三找点,四连线,五标度数,六检查。‎ ‎(7)学生小组讨论:画角时,当量角器里有两圈刻度时,是看里圈还是看外圈呢?(学生回忆量角时是怎样看度数的) ‎ 教师总结:当先画的那条射线是与内圈的零刻度线重合,那么找点时就应该在内圈找所要画的角刻度线;若先画的那条射线是与外圈的零刻度线重合,找点时则应该在外圈找所要画的角刻度线。‎ ‎3.学生比较:用量角器画角和用三角板画角的好处。‎ 通过比较可知,量角器画角的使用范围比三角板画角的范围更广。‎ 三、巩固练习 ‎1.分别画出75°、105°的角。‎ 一名学生上讲台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课堂,指导画角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能说说在画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教师小结:量角器的刻度要看准,与角的一边重合的是零刻度线,那么角就是以这一边为零刻度线。看准刻度是内圈还是外圈。‎ ‎2.完成“练一练”第2、3题。‎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四、课堂小结 ‎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第6课时 角的度量(二)‎ 用量角器画角 用三角尺画特殊度数的角 一画射线,二重合,三找点,四连线,五标度数,六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