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5.50 KB
- 2021-11-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三年级下册
第
40
课
内容一
《
孝经
》
第十章
—
第十二章
内容二
定风波
内容一
《
孝经
》
第十
章
—
第十二章
温故揭题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
《
孝经
·
圣治章第九
》
,知道了周公行孝而使天下治。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
孝经
》
。
尝试初读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
yàng
)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第十章)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
yāo
)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第十一章
)
子
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yuè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第十二章
)
分步练读
纪孝行章
第十
·
文白对读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
翻译:孔子说:“孝子侍奉父母,日常起居要极尽敬爱,奉养饮食要尽量愉悦欢乐,父母生病了则万分忧虑,父母去世则极尽哀痛,祭祀逝去的父母要极尽崇敬肃穆。这五个方面都做到了,才算是尽了孝道。
“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翻译
:
“有父母在的人,身居高位不能骄纵,身处下位不能犯上作乱,身份低贱就不要和人相争。居高位而骄纵,就会败亡;处下位而作乱,就会遭到刑罚;身份卑贱而与人相争,就会遭到杀戮。这三个方面做得不好
,就算
每天奉养父母的饮食极为丰厚,也是不孝的。”
·
素解文意
第一段主要
指出孝子侍奉双亲时,在起居、饮食、疾病、丧事、祭祀这五个方面需要怎样做
。百姓
这样人民才能孝敬双亲,履行道义,和睦相处,明辨是非
。
第二段
指出孝道的“三戒”,并强调如果无法遵守这“三戒”,就会给自己和父母带来灾祸,即使将父母供养得再好,也是不孝之人。
“三牲”
即猪、牛、羊,古人宴会或祭祀时用这三种供品,称为太牢,是最高等级的供奉
。
链接
:
《
孔子论孝
》《
周王行孝
》
五刑章
第十一
·
文白对读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翻译
:
孔子说:“应该处以五刑的罪行有三千条,但最大的罪行就是不孝。要挟君王的人目无君长,诋毁圣人的人目无礼法,诽谤别人孝行的人没有亲近爱戴父母的心。这三者都会引起大祸乱。”
·
素解文意
上一章论什么是孝行,这一章就从反面入手论述什么是不孝的行为。本来不孝是指在家中对待父母的行为,这里将之推广至社会的各方面,包括对待国君、圣人言论和他人孝行的看法,从而突出了孝道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定中的作用
。
“五刑”指古代的五种刑法,据说是帝舜设立。
链接:
《
不孝有五
》
广要道章
第十二
·
文白对读
子曰
: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
翻译:
孔子说:“教导百姓相亲相爱,最好的方式是君王自己行孝道。教导百姓懂礼、顺从长者,最好的方式是君王自己敬爱兄长。要改变风气习俗,最好的办法是用音乐去陶冶感化。要安定统治、治理百姓,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礼法
。
“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翻译:
“
礼的含义,主旨就是敬。所以礼敬一个人的父亲,他的儿子就会高兴;礼敬他的兄长,他的弟弟就会高兴;礼敬别国的一个国君,他的千万臣民就会高兴。所礼敬的人很少,但取悦的人却很多,这就是我说的‘要道’(最重要的道德)。”
·
素解文意
本章第一段针对君王如何教化民众、定国安邦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做法,这四条中最重要的就是“礼”,为下一段的内容作铺垫。礼的本质是“敬”;最根本、最重要的道德是:“所敬者寡,而悦者众”。
孔子在
《
孝经
·
开宗明义章
》
就提出“先王有至德要道”,本章就是对这句话的进一步阐发。“礼”说到底就是“敬”,文章由此将“礼”和“孝”联系起来,并得出敬人之父、兄、君,然后才能实现天下太平这一观点
。
链接:
《
玉树后庭花
》
多形式熟读文本
熟读成诵
·
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
镂空记忆背诵
本课总结
内容二
定风波
温故揭题
北宋前期词坛以婉约词风为宗,而苏轼以雄健之笔,使豪放词大放光彩,
《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
就是其豪放词的代表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
《
定风波
》
也是苏轼的作品,一起来看看这首词作又有怎样的特点
。
解
诗题
北宋元丰五年三月七日,在沙湖路上遇上大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作了这首词
。“定风波”
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定风流”。
正诗音
·
标注易读错字词
同行(
xíng
)、蓑
(
suō
)
·
标注入声字
明诗意
·
文白对读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不用管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不一边吟咏长啸,一边悠然行走。竹杖和草鞋轻便得胜过骑马,谁会害怕呢?披着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安度一生。
微凉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略微感到一丝寒意,山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刚才风吹雨打那段路途,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
字词释义
①沙湖:在黄州城东南三十里
。
②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
③已而:不久,过一会儿。
④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⑤吟啸:吟咏长啸
。⑥
芒鞋:草鞋。
⑦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
⑧料峭:形容微寒
。⑨
斜照:斜阳。
⑩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风雨天气和晴朗的天气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品诗味
首句从侧面表现了大雨突降的场景,尽管如此,作者却还要强调“莫听”,与小序中提到的同行人的狼狈相比,他洒脱不羁,独自“吟啸且徐行”,以下词情都是由此二句生发
。
竹
杖芒鞋固然是轻便的,然而在雨中行走还是会拖泥带水,比不上骑马便捷,所以作者此处说的“轻”应该是暗指无官一身轻。“一蓑烟雨任平生”则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表现出作者面对人生风雨亦处之泰然的心态。
链接
:
《
吟啸作诔
》
自然界忽晴忽雨变化不定,人生中也是晴雨不定。虽然变幻无常,但阴雨之后必有阳光,就像一首歌曲中唱的:“阳光总在风雨后。”。
终于雨过天晴,“相迎”透露出作者的喜悦心情。最后作者用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此行遇雨的顿悟:自然的风雨阴晴都是寻常天气,没有什么差别,那么人生的风云际遇、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回顾人生经历的种种风波,不如潇洒地放下一切,归去吧。
链接:
《
乌台诗案
》
背诗句
·
复沓式读诗
·
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
镂空记忆背诵
想诗境、悟诗情
这首词以道中遇雨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险中泰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等复杂的情怀,体现了一种无喜无悲、豁达超脱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
相关文档
-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8 枣核 (共442021-11-2444页
-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古诗二首《绝2021-11-2421页
-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7 漏 部编版(2021-11-2463页
-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021-11-2417页
-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8池子与河流 2021-11-2423页
-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2 我们奇妙2021-11-2443页
-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三 衢 道 中 2021-11-2410页
-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021-11-2429页
-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021-11-2418页
-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021-11-24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