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79 KB
- 2021-11-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三单元 第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 1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2.不同类型的车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科学探究目标
1.调查了解不同类型车的动力系统。
2.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
3.会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4.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的车辆类型是丰富多彩的,具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教学重点】
通过让小车运动起来,知道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是运动的物体静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车、绳子、曲别针、垫圈、计时器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一、导入
5 分钟
物体有时是静止的,有时是运动的。怎样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呢?怎样改变运动的快慢呢?
学生任务:结合生活经验,思考问题。
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了解学生是否能够认识运动与力有关。
二、聚焦
5 分钟
几千年前,人类就发明了车。
提问:你知道哪些类型的车?它们都是怎样动起来的?
学生任务:观察车的样式,思考它是怎样动起来的。
聚焦问题。
三、探索
25 分钟
任务一:让小车动起来
活动:接下来我们也试一试如何利用材料让小车运动起来。怎样利用垫圈、绳子让小车运动起来?
任务二: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快慢的影响
活动:增加垫圈数量使拉力变大,用计时器记下小车运动相同距离的时间,比较不同垫圈数量时,小车运动的时间长短。
研讨:
学生任务一:思考如何让小车运动起来
过程:交流讨论,总结方法。可以将绳子和垫圈安装在小车上,将垫圈垂在桌面下方。运用垫圈重力,转化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使它运动起来。
学生任务二:各小组分别预测结论,并通过实验验证。
问题一:怎样使静止的小车运动?怎样使运动的小车静止?
问题二: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总结:
1.要使静止的小车运动,就必须对小车施加力,比如用垫圈的重力让拉小车的绳子具有拉力,使小车运动。而我们要使运动的小车静止也必须对小车施加阻力。就如我们实验中用手挡住小车一样。
2.垫圈达到一定数量也就是说拉力到达一定程度时,小车才会运动起来,结合实验数据我们会发现,垫圈少,重力小,拉力就小,小车运动的慢;而垫圈多,重力大,则拉力大,小车就运动的快。
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如何使小车在终点处停下来呢?(用手挡住小车,可以让它停止。)
2.从挂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增加垫圈,直到小车可以动起来
3.再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观察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4.记录每次垫圈的数量和小车运动的时间。
总结:垫圈多,重力大,则拉力大,小车就运动的快。
研讨任务:各小组之间依据记录单和实验数据,思考并讨论研讨问题,总结出研讨结果。
通过实验的方法实现了科学探究目标和态度目标,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会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
四、拓展
提问:运动员是怎样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的?
总结:对足球施加力可以改变足球的运动快慢。比如用脚踢静止的足球,启动足球,用脚踩住运动的足球时,可以使其变成静止状态。通过改变脚施加给足球的力的大小来控制足球运动的快慢,脚施加给足球的力越大,足球运动越快,力若小,足球便运动的慢。
学生任务:利用已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说明。
第三单元 第2课《用气球驱动小车》( 1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就要对物体施加力。反冲力越大,小车行驶得越远。
科学探究目标
1.会组装用气球反冲力作动力的小车。
2.会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反冲力大小的关系。
3.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意识到要把实验现象转化为支持观点的证据。
3.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 体会到可以用反冲力作为动力驱动车辆、火箭、飞机等物体运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
2. 改变喷气管粗细和气球充气量会影响小车的动力大小。
【教学重点】
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反冲力越大,小车行驶得越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大气球、小气球、打气筒、小车、粗吸管、细吸管、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一、导入
3 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你还记得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方法,同样也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
板书:用气球驱动小车
学生任务:对上节课的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
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了解学生是否能够掌握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聚焦
2 分钟
把气球充足气放开,气球会怎样运动?
我们自己也可以玩一玩试一试。当把吹足气的气球放开时,气球运动不是朝着一个方向,而是胡乱变化方向的。
我们能用气球驱动小车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试一试。
学生任务:思考问题,利用材料简单操作。
聚焦问题。
三、探索
30 分钟
任务一:
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气球喷气方向与气球运动方向有什么关系呢?
把气球吹足气再松开口部,观察并画出气球喷气方向和运动方向,试着做出解释。实验要求:用打气筒将气球吹足气再松开口部,把手放在气球口感受喷出的气体;气球向下喷气时,把手放在气球上方,感受气球上升的力;气球需要朝着上下左右不同方向喷气,仔细观察气球运动方向。重复进行实验,将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在实验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气球向下喷气时,气球所受的力是向上的。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推力叫反冲力。
任务二:利用气球驱动小车
活动:给气球充足气,放开气球的喷管,让小车运动起来。
任务三:改进小车
学生任务一:对于气球的喷气方向与气球运动方向的关系提出猜想。
过程:把气球吹足气再松开口部,观察并画出气球喷气方向和运动方向,试着做出解释。学生任务二:各小组分别运用各自方法让气球驱动小车前进。
学生任务三:做对比实验,完成记录单。
用笔标出小车起点,同一个喷管分别吹成大小不同的气球,测试小车行驶距离进行比较。
选择粗细不同喷管、大小相同的气球,测试小车行驶的距离。
研讨任务:各小组之间依据记录单的实验数据,思考并讨论研讨问题,总结出研讨结果。
通过实验他牛方法实现了科学探究目标和态度目标,总结气球喷气方向与气球运动方向相反,从而可以运用气球驱动小车。并通过对比实验找到了小车的改进方法。
充气后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使小车运动。怎样才能使气球小车行驶的更远?
利用实验证明气球的大小和喷管的粗细是否会影响小车行驶的距离。
研讨:
问题一:你知道气球是怎样使小车向前运动的吗
问题二:怎样改进可以使小车行驶得更远?
总结:
1.充气后的气球具有能量,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产生了和喷气方向相反的反冲力,小车就在这个反冲力的推动下向前运动起来了。
2.使用更大的气球,用更粗的喷管可以使小车行驶得更远。
四、 拓展
5 分钟
在我们的生活中,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我们还知道哪些反冲力的例子?
总结:过年时燃放的烟花也是靠火药产生的反冲力飞上天空的,乌贼是靠喷水产生的反冲力向前运动的。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查阅更多资料了解这方面的实例。
学生任务:整理和总结出一般昆虫的特征。
感受生活中的反冲力的应用。体会到可以用反冲力作为动力驱动车辆、火箭、飞机等物体运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
第三单元 第3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1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
2.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形变。
3.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科学探究目标
1.会安装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
2.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认同收集数据作为证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不同小车具有不同类型的动力。
2.改变橡皮筋的弹力大小会对小车的运动有影响。
【教学重点】
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橡皮筋、小车、软尺、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一、导入
(3 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气球驱动小车
提出问题:
1.气球是如何驱动小车的呢?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驱动小车的形式。
板书: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学生任务:交流讨论,对之前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
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了解学生是否掌握反冲力驱动小车的概念。
二、聚焦
(5 分钟)
大家玩过橡皮筋吗?拉一拉会有什么感觉?松开手呢?还有其他发现吗?
我们能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吗?
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驱动小车。我们可以在小车上拧上橡皮筋,小车要行驶需要车轮转动,而车轮与车轴相连,所以我们可以将橡皮筋缠绕在小车的轴上,这样就可以使橡皮筋带动车轮转动,从而使小车运动起来。
学生任务:结合已有经验,思考并回答问题。
聚焦问题。
三、探索
(30分钟)
任务一:组装橡皮筋小车。
把两根橡皮筋连接起来,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车轴上。转动车轮,让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松开手车轮就会转动。
任务二: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有什么关系?
活动:在车轴上缠绕不同圈数,做对比实验。
研讨:
问题一:使车轮转动的力来自哪里?
问题二: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
总结:
1.
学生任务一:组装橡皮筋小车
过程:按照组装方法,将橡皮筋小车组装完毕,并试验小车是否可以运动。
学生任务二:各小组分别实验,总结关系
1.每次实验都要从同一起点开始,用软尺测量出行驶的距离,并及时在活动手册上记录2.缠绕不同圈数进行实验,相同圈数实验3次,求平均值。并记录分析
研讨任务:各小组之间依据记录单的实验数据,思考并讨论研讨问题,总结出研讨结果。
通过实验探究实现了科学探究目标和态度目标,掌握了组装橡皮筋小车的方法,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小车行驶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的关系。
车轮转动的力来自橡皮筋。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所以我们的车轮转动是橡皮筋的弹力在驱动它。
2.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产生的弹力大,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长,小车行驶得远。
四、 拓展
(2 分钟)
在橡皮筋下挂钩码并逐渐增加钩码数量,我们发现被挂的钩码越多,橡皮筋拉得越长,橡皮筋产生的力越大。除了这种方法你还能用其他办法使橡皮筋产生不同的力吗?课后同学们可以有更多的尝试。
学生任务:想办法使橡皮筋产地不同的力。
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通过改变橡皮筋的长度来改变其产生的弹力大小。
第三单元 第4课《弹簧测力计》( 1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作的,弹簧的伸长特征与橡皮筋相似。
3.力的单位是牛顿。
科学探究目标
1.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结构。
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力的兴趣。
2.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不同测量工具可以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
2.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
【教学重点】
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弹簧测力计、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各种重物。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一、导入
(2分钟)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各种力驱动小车,也知道了各种控制力的手段。怎样知道我们用了多少力呢?
学生任务:各小组进行讨论和分析,回答问题。
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了解学生是否了解测量力的手段。
二、聚焦
(5 分钟)
研究运动和力时,往往需要知道力的大小,要知道力的大小,需要用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的大小的一种工具。你认识弹簧测力计吗?
板书:弹簧测力计
学生任务:针对弹簧测力计准备交流与讨论。
聚焦问题。
三、探索
(25 分钟)
任务一:
观察弹簧测力计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想一想各部分有什么作用。
任务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下力的大小。
活动:先用手拉一拉弹簧测力计,分别使指针指到1N、2N、5N等,感受不同大小的力。测量物体之前可以先掂一掂,估测一下再进行测量。
测量前,手持提环,拿起弹簧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保持相平。测量的力不能超出刻度板所标最大数量。
研讨:
问题一:弹簧测力计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怎样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问题二: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还有弹力,这些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总结:
1.弹簧测力计的弹力是由弹簧这一部分被拉伸而产生的,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前要检查指针、调零,将估测可以测量的物体放在桌面上,挂上挂钩,慢慢提起。测量的力不能超出刻度板所标最大数量。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保持相平。
2.撑杆、海绵垫、健身球、跳板、蹦床等都具有弹力,它们都是在外力作用后,发生形状变化,之后产生了恢复原来形状的弹力。以蹦床为例,小朋友接触蹦床后,重力使蹦床发生形状变化,因此产生恢复原来形状的弹力。
学生任务一:观察测力计结构
过程:小组观察测力计,研究并讨论。用力慢慢拉挂钩,看看弹簧怎么变化,指针怎么移动。认识力的单位。
学生任务二:各小组分别运用测力计测量其他重物的重力。
1. 测量前,手持提环,拿起弹簧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
2. 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保持相平。
3. 测量的力不能超出刻度板所标最大数量。
研讨任务:各小组之间依据记录单和测量实验,思考并讨论研讨问题,总结出研讨结果。
通过观察认识弹簧测力计,并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体会到不同测量工具可以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
四、 拓展
(8 分钟)
这是用橡皮筋、硬纸板、曲别针制作的测力计。想一想,怎样标画出这个测力计的刻度呢?
课下同学们也动手试试吧。
学生任务:讨论方法,利用已知钩码或挂已知重量物体的方法,在测力计纸板上画出刻度。
建立在认识橡皮筋具有弹力的基础上的,思考制作方法。发展进一步研究力的兴趣。
第三单元 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 1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科学探究目标
1.会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对比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测量结果。
2.会研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不同运动方式的物体之间的关系。
3.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思路、方法完成科学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轮子的发明将物体的运动改变成用滚动的方式前进,这是技术上的巨大进步。
2.意识到人类可以通过不断改进技术来满足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需求。
【教学重点】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纸盒、绳子、小木棍、轮子、曲别针、垫圈、木板、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重物。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一、导入
(5 分钟)
用课件或实物演示皮球滚动。
提问∶"皮球在桌面滚动过程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解释∶"皮球在滚动时与桌面发生摩擦,摩擦时会产生一个阻碍皮球向前运动的摩擦力,使皮球慢慢减速直到最后停下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摩擦力有关的问题。
板书:运动与摩擦
学生任务:观察、各小组进行讨论和分析,发现皮球运动时,先慢慢减速,最后停下来。。
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使学生对摩擦力有初步的认识。
二、聚焦
(5 分钟)
当我们看到雄伟的古代建筑时可曾想过,古人在没有大型机械的情况下是如何搬运巨石等重物的?
人们在搬运重物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摩擦力,怎样才能减少这种摩擦力呢?
学生任务:思考、准备带着问题开始探究。
聚焦问题。
三、探索
(25 分钟)
任务一:
在一硬纸盒中放入橡胶棒等“重物”。借助垫圈的重力来拉动它在平面上运动一端距离,刚好能使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相当于它受到的摩擦力,用垫圈的重力拉动纸盒,所以刚好使纸盒运动时的垫圈数就代表它受到的摩擦力。记录下垫圈数量。实验三次,取平均值。
任务二:
活动:在纸盒的下方放几只笔或筷子等作“滚木”,实验会不会有所变化呢?
任务三:有没有办法比滚木更好呢?试一试给纸盒安上轮子,往托盘中逐渐增加垫圈。
研讨:
问题一:通过三次实验,你知道怎样搬运重物最省力吗?哪一种方式搬运重物产生的摩擦力最小?
问题二: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小摩擦力?
总结:
1.三种情况比较,安装轮子搬运重物的垫圈数最少,即受到的摩擦力最小,因此用轮子搬运重物最省力。
2.自行车轴承,车轮与轴之间使用滚珠,从而减小摩擦力,骑车时更省力,而且使用寿命也更久。而鞋底为了防滑,需要增大摩擦力。
学生任务一:模拟搬运重物,探究硬纸盒直接放在木板上搬运时的摩擦力。
过程:在一硬纸盒中放入一些“重物”,将纸盒放在木板上,在纸盒连接的绳子的另一端挂钩上逐渐增加垫圈,当纸盒开始运动时,在活动手册上记录下垫圈的数量。
学生任务二:在纸盒的下方放几只笔或筷子等作“滚木”,当纸盒开始运动时,记下垫圈数量。
学生任务三:给纸盒安上轮子,往托盘中逐渐增加垫圈。当纸盒开始运动时,记录下垫圈数量。
研讨任务:各小组之间依据记录单的数据,思考并讨论研讨问题,总结出研讨结果。
通过多次实验和分析,会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对比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测量结果。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从而意识到轮子的发明将物体的运动改变成用滚动的方式前进,这是技术上的巨大进步。
四、 拓展
(5 分钟)
各种交通工具都是怎样减小摩擦力的呢?
气垫船以空气在船只底部承托,行驶时船身自水面抬升而起,大幅减小船体与水面的摩擦力。
悬浮列车由于磁力使之悬浮在空中,行走时无须接触轨道,也减小了轨道对车身的摩擦力。这两种交通工具使用不同技术方式都减小了摩擦力。
学生任务:认识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减小摩擦力的方式。
联系生活实际,知道摩擦力对于生活中一些影响。
第三单元 第7课《设计与制作(一)》( 1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工程设计中需要运用相关的科学概念来解决问题。
2.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执行程序。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任务和提供的材料设计方案、绘制设计图。
2.在设计讨论活动中,能倾听他人的想法,并与之交流。
3.能对自己的想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和调整。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对工程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
2.能够接纳他人的观点,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制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制作的关键在于设计。
2.人们不断改进设计以满足不断增加的需求。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能促进社会发展带。
【教学重点】
能根据任务和提供的材料设计方案、绘制设计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硬纸盒、剪刀、橡皮筋、轮子、连接轴、胶水、吸管、胶带、气球、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活动手册。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一、导入
(2分钟)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直离不开一样东西,它是什么呢?
它就是小车,我们今天这节课的任务是要设计一辆具有动力的小车。
板书:设计与制作(一)
学生任务:回顾学习过程、思考并回答问题。
揭示课题。
二、明确问题
(6分钟)
设计制作的一般流程为:①明确问题———明确设计什么,用途是什么,具体要求有什么;②制定订案——头脑风暴,研究会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制订最优方案;③实施方案———团队协作,根据方案加工制作,汇报展示;④评估与改进——根据标准评估、打分,反思方案、制作以及整个过程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改进。我们的设计制作任务要求如下:
学生任务:了解设计制作流程,明确问题及任务要求。
了解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执行程序,并明确问题。
任务:请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设计制作一辆具有动力的小车,使它能在5秒内把两块橡皮运输1米远。
要求:1.车身长度不超过25厘米。2.用橡皮筋或气球作动力。3.只能利用提供的材料。
制作小车的材料有:硬纸盒、剪刀、橡皮筋、轮子、连接轴、胶水、吸管、胶带、气球。
三、制订方案
(30 分钟)
任务一:观察小车模型。
教师出示小车模型,学生分小组观察小车模型,了解小车的结构。引导学生关注模型小车的结构和每个结构的特点和作用。
任务二:讨论、确定小车的设计方案,绘制设计图。
1.思考本组设计采用的动力方式,橡皮筋驱动小车或气球驱动小车。
2.各部分所用材料有什么,每种材料的加工方式和使用工具以及各部分的连接方式。
3.设计图可以从多角度进行绘画,更全面地反映小车结构。
4.对于各部分结构所需用的材料和尺寸在图纸上进行适当的标注。
学生任务一:观察小车模型
过程:观察分析小车模型的结构、思考每个结构具有的特点与自身的作用
学生任务二:确定方案、绘制图纸
过程:
1.小组讨论、思考安装橡皮筋回顾用橡皮筋和气球作动力的小车的安装方法;怎样增大小车的动力?怎样延长动力作用于小车的时间等。
2.商议各部分所用材料。思考怎样安装车轮可以使轮子自由转动等问题。
3.在活动手册上绘制设计图,从多个角度画出小车,记录下每部分的材料并标注尺寸。
在小组讨论、制订方案的过程之中,能倾听他人的想法,并与之交流。与此同时体会到制作的关键在于设计。发展对工程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
四、 展示
(2分钟)
选取一组同学的设计,简单介绍展示。
学生任务:倾听介绍思路、反思自己的设计。
通过介绍展示,了解设计、介绍的思路,能对自己的想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和调整。
第三单元 第8课《设计与制作(二)》( 1 课时)
【教学目标】
1.工程制作中需要运用科学概念、使用技术手段、分工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2.对制作出产品的评估需要有一定的标准。
3.应该根据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产品。
科学探究目标
1.根据设计,能利用所给的材料制作动力小车。
2.在测试评估活动中,对自己的想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并改进。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对工程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
2.认识到制作出不成功的产品也是有价值的学习。
3.能够接纳他人的观点,不断完善自己的制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测试和评估产品有利于不断改进产品。
2.人们不断改进产品以满足不断增加的需求。
【教学重点】
在测试评估活动中,清楚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并进行反思并改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小车的材料、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一、导入
(2分钟)
上节课,我们完成了小车的设计方案。接下来这节课我们就可以完成后续的步骤了。
板书:设计与制作(二)
接下来我们需要做什么呢?
学生任务:思考后续步骤
回顾工程设计工序,揭示课题。
二、实施方案
(30分钟)
一、 明确小组分工:
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完成任务的不同部分,大大提高制作效率。
二、 确定组装步骤,选取材料和工具。
三、 对材料进行加工,
四、 组装小车并进行调试。
五、 汇报、测试:
包括汇报设计思路、展示设计图、介绍组装的流程等。
总结问题:小车在测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不能走直线,可能原因是车轴不正,调正即可;小车行驶距离过短,可能是因为橡皮筋小车动力不足,可能原因是一根橡皮筋驱动力太小,加橡皮筋股数或长度解决;气球小车喷气时间太短,可能原因是气球太小,换用大气球或在承受范围内尽量吹大气球解决;也有可能你的小车在行驶时出现打滑,或许是因为小车摩擦力太小致使轮子打滑,可以用增加小车重量或增大车轮摩擦力来解决等等。
学生任务一:依照设计图、按步骤组装小车。
学生任务二:组内调试小车
学生任务三:汇报小车的设计思路等并进行测试,记录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明确工程制作中需要运用科学概念、使用技术手段、分工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三、评估与改进
(8 分钟)
一、 依照制作评价表进行评估:
从产品设计、产品制作、功能实现、团队协作、展示讲解等5个方面做出评估,每个项目分成了3个等级,按着本组设计与制作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打分。
二、 根据评估情况、制定改进方案:
小组反思设计和制作过程,针对本组实际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总结:工程师不会将不成功的模型视为失败,而是要将其看成一次有价值的学习机会,他们要根据评估的结果,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不断改进产品。
学生任务一: 结合本组的实际情况,按着评价表的三个等级标准,给小组的各方面表现进行打分。
学生任务二:组内结合评估结果,反思设计制作的过程之中的问题,并商讨解决的方案,从而进一步改进小车。
通过评估和改进环节,接纳他人的观点,不断完善自己的制作并认识到应该根据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产品,制作出不成功的产品也是有价值的学习。并体会到测试和评估产品有利于不断改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