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53 KB
- 2021-11-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不懂就要问》 教学设计
执教者:
一、 教学目 标:
1 、 能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 了 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 学习 他的勤学
好问的精神。
二、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 学习 他的勤学好问的
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 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
打的危险, 也要提出自 己不懂的问题。
三、 教学时数: 1 课时
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 教学过程:
(一) 自 主学习 , 整体感知。
1 . (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 , 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
(课文里是讲谁不懂? 哪儿不懂? 要问谁? “不懂就要问” 是谁说
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
2. 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 读课文, 不明白的字、 词意可查字典,
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划划、 圈圈。 读完读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
议论议论。
3. 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
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 为了 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
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二) 深入学习 , 质疑解疑。
细读课文, 围绕重点展开质疑、 讨论研究, 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
容的理解。
过渡语: 孙中山就读的私塾, 学习 模式可跟我们不一样。 我们一
11
起来看看。
1 、 齐读第一自 然段, 教师出示投影: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
先生 , 学生 。 孙中山背得 。 至于书里的意思,
先生 。
什么叫“私塾” ? “私塾” 与现在的学堂教与学有什么 不同?
(私塾是古代老师自 己设立的教学场所, 一般只有一个老师。 老师只
教学生读背, 奉行棍棒教育。)
师: 你能用文中的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他们的学习 方式吗?
生:(跟着念、 读熟、 背诵、 咿咿呀呀、 从来不说)
师: 如果我们这样学习 , 你对知识能了 解吗? 既然不懂, 那么我
们应该?
生: 提问。
2. 指名读第二自 然段, 质疑、 解疑。
(1) 这段中说明孙中山学习 怎样?
引导学生通过抓住“照例”、“流利”、“连连点头” 等词语突出孙
中山读书认真, 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
(2) 孙中山是怎么想的? 怎么做的?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读书没有什么用。 于是, 他壮着胆子问
先生刚才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
(3)学生反复练读孙中山想的和说的话, 读出当时孙中山的心理。
(4)“壮着胆子” 说明什么? 孙中山提出问题后, 同学们有什么
反映? 学生边读课文边体会勾画相关词句。 然后学生反复练读课文,
体会同学们害怕的心情。
3、 观察图画, 课文插图, 对比想一想, 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
态度怎样?
同学们:(吓呆了、 害怕、 霎时、 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 厉声问道)
4、 投影: 孙中山给教师提了 意见以后, 别的同学 , 孙
11
中山却 。 学生把这句话说完整。 然后思考讨论: 孙中山敢提
意见, 难道就不怕挨打吗?
5、 讨论练说: 为了 , 孙中山宁可 ,
也要 站起来提问。
6、 先生听了 孙中山的话后, 态度有了 什么变化? 指名读课文。
指导学生注意读出先生前后语气的变化。 学生思考讨论: 先生的态度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 学生谈谈自 己的看法。
7. 学生质疑: 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 而今天的老
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 (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 过去私塾封
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或教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
棒教育下敢于提问, 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 课文是怎样告诉我
们的?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8、 出示投影: 学问学问, 不懂就要问。 为了 弄清道理, 就是挨
打也值得。(明确: 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 勤学好
问的可贵精神。)
(三) 拓展延伸, 学习 精神。
1 . 学习 了 课文, 你有哪些体会?
2. 说说你在平日 的学习 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四) 课堂总结。
师小结: 孩子们, 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不懂就要问了 吧, 为了 弄
清道理, 不懂就要问。 学生再一次大声朗读课题。
(五) 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
弄清道理
不懂 就要问
11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 夜书所见
总课时 课时
预习作业:
1、 圈生字, 勾生词, 并给课后生字注音并组一个词语。
2、 看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 读《字词句天天练》。
4、 读课文至少三遍。
一、 板书课题, 《古诗两首》, 齐读
二、 出示学习目标。
1、 会认本课的生字。
2、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体会诗歌的感情。
3、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三、 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 自学指导: 1、 听录音画出停顿线。 2、 自由读古诗, 多
读几遍, 读准字音、 读通顺。
(二)、 学生自学
(三)、 后教
1、 请生读生词: 萧萧、 梧叶、 促织。
2、 请几名学生读古诗,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字词、 句。
3、 分组、 分男女等形式读古诗。
四、 第二次先学后教
(一) 自学指导: 自由读古诗。 1、 理解“夜书所见”。 2、 勾
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3、 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二 ) 学生自学
11
(三) 后教 重点理解“书”、“客” 的意思。
五、 第三次先学后教
(一) 自学指导: 反复读这首诗。 1、 江上一灯明让作者想到了
什么?
2、 理解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3、 展开想象诗人童年时, 与家
乡的小伙伴在什么地方? 干什么?
(二) 学生自学
(三) 后教:
学生交流, 教师板书
六、 当堂训练。
1、 展开想象诗人童年时, 与家乡的小伙伴在什么地方? 干什么?
童年时, 在草地上, 诗人和小伙伴在
童年时, 在小河边, 诗人和小伙伴在
童年时, 在书房里, 诗人和小伙伴在
2、 读背古诗。
板书:
梧叶
秋风 (动客情)
一灯明
教学反思:
《山行》 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山行>》
教材分析:
《山行》 一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
的枫林景色, 描绘了一幅由寒山、 石径、 白云、 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
色图,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 作者以丰
富的想象, 生动的描写, 凝练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 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 感受秋日山林的勃
11
勃生机。 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 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
解大自然, 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目标:
1、 学习古诗《山行》, 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3、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 鼓励学生为古诗配画。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感知古诗的画面美, 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练: 自主探索, 激发情趣
师: 各位小游客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扬帆旅行社(2) , 今天, 导游老
师将带领小游客们去到一个特别的地方, 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 听一
段朗读, 一边听一边想, 你听出了什么? (播放《山行》) [板书: 山
行 杜牧]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板书: 山 白云 人家 枫林 枫叶]
1、 出示《山行》,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山行》(生齐读:
山行) 讲解多音字“行”。 理解这首诗的题目《山行》 [根据学生回答,
黑板上画出行人]
2、 跟范读读诗, 读准生字读音。
二练: 自主交流, 质疑释难
1、 出示图片, 理解诗意。 小朋友们, 你们从这幅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根据学生回答, 黑板上画出山、 小路]
2、 出示: 远上寒山石径斜, 理解“径” 和“斜” 意思。 根据图片理
解诗意: 远远的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
3、 出示图片, 说一说: 我从这幅图片中看到了(白云, 房子)。 [根
据学生回答, 黑板上画出白云, 房子]
4、 出示: 白云生处有人家, 结合图片, 理解诗意: 在那飘着白云的
地方有几户人家。
5、 结合两句一起理解: 远远的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 在
11
那飘着白云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指导朗读。(师范读, 生跟着齐读)
这一句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远方[板书: 远景] ) 既然有远景,
那就应该有近景[板书: 近景] , 近景是什么? (枫林)
6、 出示图片说一说: 我从这幅图片中看到了(枫树、 枫叶) [根据学
生回答, 黑板上画出枫树、 枫叶] 跟踪提问: 你觉得这红色的枫叶像
什么? (二月 的花朵。)
7、 出示: 霜叶红于二月 花, 理解“红于” 的意思是“比„„还要红”
的意思, 根据图片理解诗意: 那红色的枫叶比那二月 的花还要红。
出示停车坐爱枫林晚。 结合图片, 理解: 停下车来欣赏这美丽的枫叶。
结合两句理解, 师范读, 生跟着齐读。
8、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师教读, 生朗读) 生跟范读朗读, 想一
想,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诗人杜牧喜欢这个季节吗? 从什么地方
可以体会出来? 这首诗写的是(秋天), 诗人杜牧(喜欢) 这个季节。
我从(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 花。) 这一句中体会出来的。
(朗读)
9、 小组合作朗读这首诗, 进行朗读评比。
三练: 自主展示——提倡合作
小组各选一名同学上台朗读。 学生进行点评: 我觉得() 小朋友读得
好, 因为()。 老师对六个小组的朗读进行客观点评, 指出优点和不
足。
四练: 自主拓展——创新潜能
再次理解诗意: 学了这首诗, 我知道这首诗的意思是: 远远的山上有
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 在那飘着白云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车
来欣赏这美丽的枫叶, 那红色的枫叶比那二月 的花还要红。
布置拓展任务任务: 画一幅《山行》 图, 把你们对这首诗的感受全都
画进图里。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1
1 、 认识“刘、 菊”等1 0 个生字。 会写“于、 首”等6 个生字。
2 、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 、 有背
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 写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古诗。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本课两首古诗, 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盎然生机。 学习时, 重在朗
读、 背诵。 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可让学生结合课件插图,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自己理
解、 感悟。 可引导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或者“体会到什么”。 学生如果提出不懂的字词, 教
师可简单讲解。 古诗朗读要把每个字的音读准, 还要注意咬字吐字。 可让学生反复练习朗读。
教师可通过同桌互相听读、 有针对性地抽查、 鼓励到台上朗读等方式检查学生读的情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交流资料, 了解背景
1 、 学生展示, 交流课前查阅资料所得。
2 、 教师可讲解: 我国宋朝有个大诗人叫苏轼, 号东坡居士, 别人又叫它苏东坡。 一天,
他和朋友聚会, 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 学问渊博, 诗又写得好, 苏轼可欣赏他了。 苏轼喝着
酒, 非常高兴, 他提笔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 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自主学习, 初步感知
11
1 、 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读通、 读正确这首诗。
同桌互读, 纠正读音。
默读古诗, 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小组合作学习。 共同讨论, 解决各自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点拨、 指导。
5 、 课件出示生字, 学生认读。
齐读古诗, 要求读的正确、 流利。
再读感悟, 练习背诵
试着有感情朗读, 教师适当指导。
2 、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教师范读古诗。 学生边听边仔细观察、 思考: 画面中的景象表现
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学生讨论, 对上述问题发表见解。
4 、 质疑: 还有什么问题?
5 、 同桌练习背诵这首诗。
四、 趣味实践活动
1 、 我说你读。 老师描述诗句的意思, 学生读出相对应的诗句。
2 、 卡片连诗。 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 学生按生字出现在诗句的先后顺序, 摆好卡片,
然后连起来, 试着背诗句。
指导写字
1 、 课件出示“刘、 记、 枝”三个字, 学生认读。
2 、 学生观察、 说说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 、 教师范写, 学生跟着老师书空练习。
学生仿写一个字后, 同桌互相评改, 找出问题, 进行修改。
5 、 自己练习写生字。
六、 布置课外阅读古诗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 小组比赛背诵《赠刘景文》。
11
2 、 出示课题《山行》。
二、 自主学习, 感悟诗意
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 老师巡视指导。
2 、 交流、 分享、 展示自己的学习所获。
3 、 集体讨论, 解决学习中还没有弄懂的问题。
4 、 小组比赛朗读《山行》, 老师针对学生情况相机进行指导。
趣味实践活动
卡片连词练背诵。
2 、 看图贴诗句练背诵。
3 、 赛诗会。
⑴ 每个小组出一个节目, 集体背诵两首古诗, 一首课内, 一首课
外。
⑵ 小组内先比赛, 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
指导写字
1 、 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写“于、 首”两个字。 集体评议。
2 、 教师范写“枫”字。 学生书空练习。
3 、 学生描红仿写。 同桌交换评、 改。
4 、 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教师巡视指导。
11
11
相关文档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秋天的雨2021-11-2419页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3 2021-11-244页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胡萝卜先2021-11-246页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夜书所见2021-11-2429页
-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3课 彩墨2021-11-243页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十一册桂林2021-11-2439页
- 2020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达标检2021-11-246页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用一位数乘(2021-11-245页
-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 口语交际 我2021-11-244页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司马2021-11-24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