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25 KB
  • 2021-11-24 发布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三单元 单元备课 教学 内容 《古诗三首》 《爬山虎的脚》 《蟋蟀的住宅》 《口语交际》 习作:写观察日记 语文园地三 教材 简析 本单元以“观察”为主题,包含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 蟀的住宅》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习作: 写观察日记”和“ 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 连续细致的观察”。本单元所选的三篇文章,就是通过文本引导学生从不 同角度、调动不 同感官来进行连续观察,记录变化。本单元的习作是写观察日记,写一 写你在认 真观察后发现的事物的特点及变化。叙述时要做到语言精练。“语文园地” 通过 交流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通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表 达的意思 的不同;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积累有关气候的谚语。 教学 目标 1. 认识 22 个生字,读准 2 个多音字,会写 40 个生字,会写 32 个词语。 2.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 能通过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4. 能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进行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 5. 积累与秋天有关的谚语。 教学 重点 难点 1. 能通过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2. 能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进行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 教学 措施 1.要通过体会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细致的观察。细致观察是连续观察的 是描写准确生动的前提。感受细致观察要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体会,不能 抽象地讲 要充分利用教材已有资源,加强整合,灵活学习。课前,可以引导学生关注 篇章页上 语和“交流平台”中的泡泡,明确表达和观察的紧密联系;课中,引导学 生从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细致观察的重要性;课后,利用“资料袋“阅 读链接”等,指导学生进行致观察并做好记录。 第二,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感受连续性观察。连续观察是一个长 期的过 它强调在观察积累中有所发现。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既要让学生感受 到作者之所以写得准确生动,是因为进行了长期细致的观察知道作者是 怎样进行连续观察的。还要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生活经验,在课外进行实地 观察学写观察日记,感受事物的变化过程,体会观察的乐趣,养成连续观 察的习惯。 课时 安排 共 11 课时: 《古诗三首》............................2 课时 《爬山虎的脚》..........................2 课时 《蟋蟀的住宅》..........................2 课时 《口语交际》............................1 课时 习作:观察日记..........................2 课时 语文园地................................2 课时 课题 9 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 课时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暮、吟、瑟”等 7 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 13 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所含的哲理。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教学难点: 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 含的哲理。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初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1.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 2.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3.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 2.学习会写字 “暮、吟”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 不是点。 3.理解题意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 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 思) 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生听课件中范读)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 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 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5. 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过渡语:下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 6. 指导学习三、四两句。 7.指导朗读三、四两句。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四、配乐朗读,升华情感指导 1.配乐朗读。 2.谈感受。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 1. 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悠久的中华文化 瑰宝之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在西林寺上的一首诗。 2. 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3. 解诗题,知作者 4. 抓字眼,明诗意 5. 多诵读,悟诗情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 学习生字 3. 理解题意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 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 (二)抓字眼,明诗意 三、学习古诗《题西林壁》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 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 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 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 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四)总结 四、学习古诗《雪梅》 (一)看图片、赏雪梅 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静静地欣赏。 (二)读古诗、诵雪梅 1.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读正确。 师:看到你们读书的认真样,真为你们高兴。 2.认读标拼音的字。 3.同桌互读,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告诉他。 4.指名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注意读得怎么样。 (三)品诗句,悟道理。 师:诗会背了,诗的意思知道吗? 1.借助注释,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 2.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3.和同桌说一说诗的意思。 4. 一起说诗意。 5.悟道理。 课 堂 检 测 一、比一比,组词语。 锋( ) 阁 ( ) 章( ) 峰( ) 阔( ) 障( ) 二、读诗句,理解词语。 可怜—— 真珠—— 缘—— 三、我会理解。 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板 书 设 计 《题西林壁》 变幻莫测 不同角度观察 《雪梅》 卢钺 人各有所长 教 学 反 思 课题 10 爬山虎的脚 课型 新授 课时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均、柄、蜗”等 5 个生字,会写“操、占、嫩”等 12 个生字。 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初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 (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a.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b.书写指导。 指导书写:“操”的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嫩”三部分都要窄长,束字 中间是一扁口、不要写成下框、末笔捺变为一点; (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检查交流: (1)请学生自荐领读词语。 (2)交流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三、自主探究,理解第一段 1.全班齐读,思考:这两句话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爬山虎? 2.填空。 爬山虎生长的特殊环境是 爬山虎生长的特点是 3.指导朗读。 四、课堂小结,留有思考 今天,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生长的特殊位“墙”。爬山虎是爬墙成片生长 的,那么它是怎样爬墙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这篇课 文,并从课文第 1 自然段中,知道了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研读第 2 自然段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教师 板书:位置 颜色 样子) 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 a.爬山虎叶子生长的位置: b.刚长出来的叶子的颜色: c.长大了叶子的颜色: d. 叶子的样子: 3.指导朗读:读出美感来。 三、研读第 3、4、5 自然段,交流体会。 1.请同学们继续默读文中第 3、4、5 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脚有什么 独到之处? 2.汇报交流。 师:首先我们一起交流第 3 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1)结合插图,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 a.出示文中的句子。“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 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 也是嫩红的。” 师:如果你也学着叶圣陶爷爷此时也在观察爬山虎的脚,你发现作者是 从哪些方面观察爬山虎的脚的?(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 形状、颜色上来具体描写的。运用比喻句显得更生动、形象。) b: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 c:过渡:来,我们边跟着画面边读这段话,同学们读横线上的句子。 d:出示画面:指导朗读这个句子,加深体会。(老师引读) 小结: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之处。你们知道爬山虎更独特之 处是什么吗? (2)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a:问: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b:“这样”是指什么?学生复述自己画的句子。再联系前文学过的第 2 自然段,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读…… c:想看到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情景吗?(请你睁大眼睛来看) d:自由朗读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描写 爬山虎脚的动作的词句。 四、联系生活,感悟方法。 小结:原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有一股不断向上的攀爬 劲呀! 指导朗读:注意动词稍微读重点。 1.你要向叶圣陶爷爷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2.总结。罗丹也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今天让我们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 课 堂 检 测 一、比一比,组词语。 隙( ) 嫩( ) 舒( ) 茎( ) 占( ) 瞧( ) 柄( ) 叠( ) 二、说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1. 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 我会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风中柳树正在向人们展示那美丽的腰肢。 我会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会填。 嫩绿的 嫩红的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 ,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 成 。 板 书 设 计 爬山虎的脚 位置 颜色 样子 教 学 反 思 课题 11 蟋蟀的住宅 课型 新授 课时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蟋、蟀、宅”等 12 个生字,会写“宅、临、选”等 14 个字。 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蟋蟀 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4.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 事物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 述。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初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昆虫的世界非常奇妙,夏天我们经常听到蝉在窗外高歌。昆虫界中, 除了蝉拥有优美的歌声外,还有一种昆虫也常常给我们带来美妙的歌 曲。 2.播放蟋蟀的叫声 3.人居住的房子叫住宅,那蟋蟀居住的地方能叫住宅吗?看到这个题 目,你会有什么疑问? 4.那我们今天就带着这些疑问,跟随法国作家法布尔一起参观“蟋蟀的 住宅”。 二、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朗读 开火车读,齐读,指名读 3.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4.书写指导。 指导书写:“穴”的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卧、专”的最后一笔都是点; “卫”最后一笔横要长一些。 5.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用工具书解决。 三、理清脉络,划分层次 1.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思考:作者观察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2.课文一共 9 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四、熟读课文,了解住宅特点。 1.默读第 1 自然段,思考、小组讨论:蟋蟀出名有几个原因? 2.将第二句话改成“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住宅,还由于它的唱歌”行 不行?为什么?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与感悟呢?你对蟋蟀的劳动成果感到惊 奇吗?下一节课我们再走进课文。 五、小结课文,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 1. 听写生词,同桌互相检查,及时改错,必要时集体订正 2.作者观察了蟋蟀什么?(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 3.我们向别人介绍自己家的住宅的时候,会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现在作者法布尔就向我们介绍他发现的蟋蟀的住宅。自由朗读 2—6 自然段。 2.齐读第 5 自然段,教师追问:这些都是从哪一方面介绍蟋蟀的住宅? (外部) 4.介绍完蟋蟀住宅的外部后,作者又发现了什么?(学习第 6 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1. 自由朗读 7—9 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 的工程呢?抓住关键词句,说说你的感受。 2. 再次朗读 7—9 自然段,感受蟋蟀建筑住宅的过程。 法布尔先生经过长期、细心地观察,发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建 筑过程,他像介绍朋友的住宅一样,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蟋蟀的 住宅,让我们感受到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四、课堂总结,回顾课文 课 堂 检 测 一、给下列生字组词。 较( ) 卧( ) 临( ) 钳( ) 二、用关联词把下列句子连接起来。 1. ( )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 )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 感到惊奇。 2. ( )有雨,这里( )立刻就会干的。 三、我知道。 1.蟋蟀对自己的住宅有什么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从哪方面介绍蟋蟀的住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 书 设 计 蟋蟀的住宅 隐蔽 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教 学 反 思 课题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课型 新授 课时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眼睛的结构,掌握近视形成的原因。 2.要求学生做到预防近视,并掌握保护眼睛的方法。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并且持之以恒。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预防近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并且持之以恒。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初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猜个谜语:两颗黑葡萄,长在人 脸上,白天开窗望,晚上关紧窗。 生:眼睛。 师:对了,同学们都有一双漂亮的眼睛,同桌互看一下眼睛,看看眼睛 是由什么组成的? 二、认识眼睛的结构。 让学生同桌互看一下眼睛,在学生发现了中间有个小圆孔的基础上出示 眼睛的外部结构图,指导学生认识眼睛的部分结构,再让学生指指认认, 加深印象。 三、引导学生了解近视的概念以及近视的影响。 1. 小游戏:找茬!(测测大家的眼力) 2. 出示一张模糊的视力表,学生比较后引出近视的概念。 3.小组讨论。(影响视力的原因。) 4.汇报总结。 师:近视的原因有哪些呢? 四、预防近视,养成保护眼睛的良好习惯。 1. 让学生讨论后交流得出。 2. 针对近视的形成原因,提出预防近视措施。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请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用眼卫生, 保护好眼睛,通过爱眼拍手歌回顾本节课我们讲的内容。最后老师衷心 祝愿大家,不要因为今天的近视影响明天的远征,愿大家都有一双明亮 而健康的眼睛。 板 书 设 计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近视原因:造成眼睛过度紧张和疲劳 预防近视:注意用眼卫生,保护眼睛 教 学 反 思 课题 写观察日记 课型 新授 课时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让学生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3.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 4.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教学难点: 从哪些方面进行细致、准确的观察。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初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师: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是作者叶圣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 爬山虎的秘密,《蟋蟀的住宅》是作者法布尔观察了很久,看到了蟋蟀 筑巢的全过程。作者平时认真、连续的观察才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有 吸引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把它运用在自己的习作 中,让自己的习作也显得生动有趣。 二、回忆日记格式。 (一)回忆日记格式。 首先你可以给日记取个标题;其次在第一行写上你写日记时的日期、 天气、星期几! 引导:这样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同一个写作内容,把观察到的事物发生 的变化通过几则日记描写出来,叫作连续观察日记。今天,我们也可以 写一写连续观察日记。 (二)确定观察对象。 1.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选择什么事物来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呢?大家 打开书翻到第 46 页,看看这些小朋友都准备观察什么? 2.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对象,然后在全班交流。 三、指导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习作。 (一)指导观察方法 1.过渡:小朋友们,我们已经选好了要观察的事物,你能告诉我们一下, 你怎样去观察选好的事物? 2.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老师相机引导学生把握观察的方法 3.引导学生了解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仔细想——发挥联想和想 象,并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说得生动、具体。 (二)引导学生习作 1.师导言:我们怎样才能把观察到的事物写出来,记录下事物的变化和 自己的观察过程,以及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呢? 2.茅盾曾写过:“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 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由此可知,观察一个事物必须具体, 细致。 3.所以写观察日记除了“观”,更要有“察”,就是还要有观察后的 感受。同时,别忘了写出观察对象最近几天或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情况哟! 四、整理观察日记,组内分享日记。 1.学生再读自己的作文,加以整理、修改,尽量做到观察细致入微。 2.在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换日记,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参与其中,并加以 指导。 3.评一评:谁写的日记观察得细致,内容记得准确、形象。 五、教师进行总结,激发习作热情。 师总结:有人说过,生活,需要细心观察,更需要理性思考,从而获取 鲜活而丰富的写作素材。愿大家多观察,爱聆听,善思考,勤描写,做 个有心人,写出更多、更精彩的观察日记吧! 课 堂 检 测 板 书 设 计 写观察日记 给日记取个标题 第一行写上日期、天气、星期几 观察植物(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生长习性) 观察动物(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 有感受,记下来 教 学 反 思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新授 课时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察的乐趣,并进行创作。 2.理解不同词语有着相同的意思,并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积累节气谚语。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1.积累节气谚语。 2.理解不同词语有着相同的意思,并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察的乐趣,并进行创作。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初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叶圣陶经过细致观察写出了《爬山虎的脚》。有句俗话说得好, “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获得更多的乐趣。想体 验一下吗?现在,我们来到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 三,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2.词句段运用 (1)把下面的字组词,体会相同事物的不同说法。 (2)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日积月累。 (1)朗读谚语。 (2)解释谚语的含义。 (3)学生读读背背 (4)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谚语。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观察的方法,明白了有些词语还有另一种说 法,一个句子加上一个词语表达更加准确、具体,还学习了一些谚语,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课 堂 检 测 气象谚语 1.燕子低飞蛇过道,鸡不回笼喜鹊叫,大雨不久就来到。 2.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 3.雷公岩岩叫,大雨毛快到。 4.谷雨不雨,交回田主。 5.泥鳅跳,风雨到。 6.东虹日头,西虹雨。 7.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8.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同翻。 板 书 设 计 语文园地 完成填空 细致 连续 眼睛看 耳朵听 心想 有些词语会使句子意思更加准确 表示节气的谚语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