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1 MB
- 2022-04-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四下《观察物体》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想象从一个方向上看到的图形,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充分经历“猜”“搭”“辩”“想”的过程,体会有些摆法的多样化。2.经历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的过程,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从中体验“观察—想象—操作—验证”的思维过程,从而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3.通过二维和三维空间的转换,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想、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根据看到的平面图形按要求还原成相应的立体图形。教学难点:借助空间想象还原立体图形。教学准备:CABRI-3D软件、课件、正方体教具、小正方体学具。教学过程:一、想象“点”“线”“面”,铺垫观察方法1.从“点”到“线”——借“非常规”观察打破思维惯式①猜:猜猜看这是什么?②想: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想象、3D软件旋转转动图形)③辩:刚才怎么看不出来?关键是?(角度)通常你会从哪几个角度观察?小结:看来观察物体时,只看到正面并不能确定究竟是什么图形,要变换观察的角度,才能确定。观察物体,角度很重要。2.从“线”到“面”——借“多角度”想象建立观察模型①猜:再来观察下,这可能是什么?(长方形)②想:你是怎么想象的?从哪个角度看出来?(3D软件随学生想象演示)
③辩:想象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你有什么发现?(左面、上面、正面)小结: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观察到的形状不同。2.从“面”到“体”——借“多元化”思考完善立体视野①思考:想象立方体的每一个面,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正面上面左面打破观念: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观察到的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猜—想—辩—思”四步骤来对图形进行了简单地观察,今天我们继续带着这样的观察模式走进我们的图形观察。(设计意图:图形的直观观察对于五年级下册的孩子来说是相对容易的,因此在引入环节设置出人意料的推理想象,从点-线-面-体,让学生在经历多元想象的同时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后续的学习铺垫观察方法和变式思维。)二、想象“面”,体验多元还原1.想象一个面——体会摆法多样性①活动探究:从学具袋中拿出4个小正方体,摆出符合正面要求的图形。活动要求正面想:想象一下,这个图形是什么样子?搭:再把你的想法搭出来验:搭好后从正面进行验证思:和同桌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②分享讨论:谁来说说你的摆法?可以用老师的小正方体边说边摆。表1:学生汇报预设摆法想法☆核心问题讨论生:数量是4个,保证正面看一层有3个,先把3个摆一行,把第4个放后面三个位置。这3种摆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既然可以摆在后面,那也可以摆在前面。第4块小正方体的位置摆放有什么要求?生:我有不同的摆法,前两个摆一行,后面两个错开摆一行。这种摆法和刚才哪种摆法很像?怎么变?生:把3个中的一个向前、后移,一条棱相接,也会产生新的形状。为什么这样移动之后从正面看不会变?统一规定:刚才同学们在“猜—搭—辩—想”中发现了很多种符合条件的摆法,下面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来统一一下,这节课我们在讨论摆法的时候,要求像这样面贴着面的摆。(学具演示)③想象应用:如果再增加1个小正方体,保证从正面看还是三个正方形,你能不拼摆就想象出这块小立方体可以放在哪些位置?有什么特点?表2:学生汇报预设学生:放在后面被挡住或者放在前面挡住已有的一个都行。④思考提升:刚才我们根据正面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几何体,有什么发现?(预设)生1:正面看起来形状相同的几何体,其摆法不一定相同。生2:根据一个方面观察到的图形摆小正方体,摆法有很多种。生3:虽然摆法有很多,但也是有规律的。小结:刚才我们在不停的想象中搭建符合要求的立体图形中,发现只观察一个面并不能完全确定组合图形的具体形状,还需要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设计意图:通过想象和操作验证,让学生发现只观察一个面摆小正方体的方法是多样的,同时体会不同摆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借“增加一个小正方体”的练习帮助学生从依赖几何直观逐步过渡到空间想象。)1.想象三个面——体会有些摆法的唯一性①想象“面”:下面分别给出了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图形,仔细观察,你能想象出图形原来的形状吗?有什么特征?正面左面上面活动要求A.独立思考并想象B.同桌交流后动手C.验证想象后汇报
(预设)生1:正面2行4列,左面2行2列,上面2行4列。生2:这个立体图形有两层。第一层前面要放四个,后面要放两个。生3:它的第二层上只有一个,但位置还需要调整。②还原“体”:把你的想象摆出来并验证,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表3:学生汇报预设方法展示正面→左面→上面左面正面先根据正面搭建基础图形,接着搭建左面,在原来的形状上增加1个小立方体时发现有冲突,第二层的小立方体应该往左面挪。上面→左面→正面先摆好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打好基础,再根据左面调整第二层的小立方体,最后正面验证。想→搭→验我先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想象该怎么摆,然后摆好后再验证。③优化“序”☆讨论一:通过刚才的想象和拼摆,你有什么发现?(预设)生1:从三个方面进行观察可以确定一个物体原来的形状。生2:不管摆的顺序是怎么样的,结果都相同。☆讨论二:比较几种同学还原的顺序,你觉得先摆哪个面更容易?(3D软件旋转搭建图形)(预设)学生1:先摆上面,就像造房子打地基,地基决定大致轮廓。学生2:一些简单地情况,我们通过想象推理也能解决。
小结:在还原物体时,我们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拼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最后通过验证加以确定。通常先摆出上面会比较容易,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可以确定物体原来的形状。(设计意图:在方法的汇报交流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里的三个面能确定图形的具体形状,体会还原过程的多样性,以及最终结果的确定性,强化想象,引导学生由几何直观转向空间想象和分析推理。)三、想象“体”,沟通立体与平面1.搭建“立体”——变式强化图形推理①想象上面:老师觉得观察物体很有趣,所以我搭了一个几何体,从上面观察是这样,你能确定他的具体形状吗?还需要什么条件?②数形推理:谁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想一想它的正面和左面是怎样的?③还原视图:通过想象把这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看到的图形画出来。表4:学生汇报预设生:我想象的是高低不平的柱形,从左面看第一个是3格一条,2格一条,1格一条。☆讨论重叠:从正面看1和3是怎样的?生:我想象的是从左边看,2被3挡住了,所以我只要描述1和3。☆讨论方向:从正面看左边第一列是3,第二列是2,那从左面看呢?(手势表示)生:从左面看3和2重叠,画出来是31L型,从正面看1和3重叠,画出来是32型。小结:看来并不一样要知道三个面才能确定图形形状,在只知道一个面的情况下,如果能知道每个面的数量,我们也能推理出这个图形的具体形状。2.破坏“立体”——逆向打通平面立体①
破坏者游戏:刚才我们经历了很多的观察、想象和思考,现在老师奖励大家玩一个小游戏。上面面左面正面②去掉1个:去掉1个小立方体,使图形的正面、左面、上面保持不变?不考虑悬空考虑悬空(不掉落)思考:为什么去掉任意一个,正面、左面和上面都不会受到影响?③去掉2个:能去掉2个吗?想象3D验证√√√√√×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不能去掉同一行或同一列上的两个小立方体,会使其中一个面破坏。④拓展思考:考虑悬空的情况,最多可以去掉几个小立方体?⑤质疑:知道从三个面观察的的图形就一定能确定物体的具体形状吗?四、回顾“想—搭—验—理”,总结观察方法回顾: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在观察物体上有了哪些收获?总结:这节课我们经历了“观察-想象-操作-思辨”
的过程,从观察1个面不能确定,三个面能确定,到最后一个面也能确定,三个面却不一定能确定,同学们具有无穷的想象推理能力,希望在今后的观察探索中你能用上想象的超能力。板书设计:观察物体想象—拼搭—验证—思考正面1个面不确定左面3个面确定上面设计思考:1.打破“常规”,经历多元化观察情境本课教学内容在走近常规教材素材的基础上,设计多元化的观察情境,从开始的“点-线-面-体”的观察、一个面的观察、三个面的观察到带数字的一个面的观察和2×2大正方体的破坏性观察,学生在简单类似的素材中体验多层次的思维体验。打破常规性观察,提高学生模型变式应用能力。2.强化“想象”,建立高思维观察模型。对于四年的的学生来说,好动的天性、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如果在任务研究中过多使用学具辅助,一方面会打乱课堂节奏,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多少提升,因此我设计了三次还原任务和一次破坏任务,每一次任务的难度都在增加,但都能还原出来。减少学生“摆”的活动,增加想象,因为不能动手时,动脑就会成为必然,想象也就会自然发生。在整节课层层递进地观察还原任务中始终强调“想象——拼搭——验证——思考”的还原思维过程,使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3.巧用“技术”,实现可视化观察思维想象是大部分孩子的强项,但想象推理却是一部分孩子的弱点,小立方体的还原结果在投影展示的时候往往是思维成果,这样就造成一部分孩子对过程的不理解,因此,我准备超大号的10×10演示立方体和3×3的学具立方体,方便学生观察和操作。另外在引入猜想和难点突破中使用3D-CABRI软件将学生的观察思维可视化,为学生验证想象和碰撞交流提供了最佳效果,帮助强化图形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