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 MB
  • 2021-12-06 发布

五年级下册语文名师精品课件-22 左公柳∣语文S版

  • 3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22课 左公柳 语文S版 五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西出嘉峪关,漫游于丝绸 古道,不时可见沿途有一 些合抱粗的杨柳树,虽伤 痕累累,满身疮痍,却苍 劲坚韧,铁骨铮铮,以顽 强的生命姿态抵御着戈壁 狂风、飞沙走石。这就是 着名的“左公柳”。 走进背景 左宗棠(1812-1885),清末 湘军统帅之一,洋务派首领。 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举人出 身。一生亲历了湘军平定太平 天国,洋务运动,收复新疆等 重要中国历史事件。 1.会写会认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 3.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失地的经过。 4.知道课文写了左宗棠的哪些爱国事迹,以 及左公柳的来历。 学习目标 字词积累 纤巧 屹立 戈壁 拱手相让 慷慨激昂 腹地 疲惫 棺材 谋划 策略 携带 流淌 楚楚动人: 力排众议: 马不停蹄: 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指纤弱 的样子。今多用以形容女子的娇 柔可爱。 竭力排除各种意议论,使自己 的意见占上风。 比喻一刻也不停留,一直前进。 近义词 反义词 初读感知 朗读课文。 本文记叙了“我们”在游览玉门关途中, 听到导游所讲述的左宗棠收复新疆失地和建 设西北边疆的故事。 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 树冠宛如帷幄。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具体描写了柳树高 大、健壮、挺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柳树顽强生 命力的惊讶与赞美之情。 细读感悟 这棵塞外的柳树,与内地湖畔河边的依依柔 柳大不相同。内地的柳树枝条纤巧柔软,楚楚动 人。这里的柳树枝干是挺拔的,枝条坚定地向上 生长着。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柳树 怎样的特点? 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方法,突出了这里柳树的挺拔。 这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 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这句话写得好在哪里? 这句话赋予柳树人格化的特征,让这棵柳树 具有人的灵性,说明了左公柳不怕艰难,勇于 面对困难的精神,体现了作者对左公柳的无限 敬意,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为下文借物喻 人,托物抒情作了铺垫。 令人震惊的是,这支队伍中竟有众人抬着一口黑 漆棺材!这口棺材是左宗棠为自己准备的。 抬棺出征,这体现了什么? 体现了左宗棠早已预料到征途的艰险,从中可 以感受到他那视死如归、誓与新疆共存亡的决心。 面对左宗棠视死如归的决心,在场官兵个个 泪流满面,无不为之动容。他们深知,这位刚毅、 睿智的老将军早已预料到征途的艰险,但是他已 完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这两句话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话写官兵们对左宗棠抬棺出征的 感受,从侧面体现了左宗棠的爱国情怀和赤 子情怀。赞扬了左宗棠的刚毅、睿智和为国 尽忠、死而后已的精神。 听完导游的讲述,我们情不自禁地再次凝望 眼前这棵柳树——它依然屹立在黄沙之中,那茂 密的树叶,那铁筋般的枝条,那挺拔的身躯,那 在同沙漠进行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 力……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再次描写左公 柳顽强不屈的高大形象,表达了作者的赞美 之情。这不仅简单地照应了前文,而且深入 地描绘了左公柳的“神”,深化了文章主题。 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 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作者用反问及设问的修辞方法,进一步 描述了贯穿全文的“大柳树”的形象:它不 是普通的刚强之树,而是特殊的精神之树。 这精神就是像左宗棠那样的爱国将士们身上 所表现出来的满腔爱国热忱和坚强无畏的精 神。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左宗棠的 哪些爱国事迹,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 本文首先写了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 缨,带棺出征,收复新疆失地的事;然后写 了左宗棠率领部队,植树造林,建设边疆, 使古老的丝绸之路获得新生的事。这两件事 充分体现了他满腔的爱国热忱。 本文通过导游讲述“左公柳”的来历, 反映了左宗棠对祖国的热爱,赞扬了他的 爱国主义精神。 课堂小结 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 的一种品格。恰当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 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强文 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写法探究 本文作者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作者通过对柳树那高大挺拔的形象和英勇无 畏的精神的赞美,表现出了对爱国将士们不 屈不挠、坚韧顽强精神的赞美。 课外延伸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