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5.85 KB
  • 2021-12-10 发布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读书明智》10课时

  • 5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一、单元整体概述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 “家国之觞”,其中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与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都是“家国情怀”的人文主题单元,因此本单元在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本单元围绕“家国之觞”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小岛》。这些课文或通过叙事,或通过写人,或通过直接抒发感情的方式,表达了浓厚的爱国情感,如《古诗三首》中,陆游、林升、龚自珍。三位诗人分别通过对愿望的描写、对现实的描绘、对统治者的希望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忧国忧民、想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操;《少年中国说》则通过介绍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关系,赞美了少年中国又希望中国少年勇担责任,建设祖国;《圆明园的毁灭》则是通过回忆圆明园的盛况及其毁灭之耻来激发人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感情;《小岛》通过将军与守岛战士之间的故事,展现了将军对战士的关爱,以及将军与战士热爱祖国。学习这些文本意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肩负重任、振兴中华的情感。‎ 本单元侧重阅读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本单元4篇文章都通过特定的时代背景,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示儿》写于北宋末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朝的军队节节败退。当时的汴京被攻陷,宋徽宗、宋钦宗被俘虏。从此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无数的家庭妻离子散,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安于现状,不思收复失地;《题临安邸》写于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己亥杂诗》这首诗作于1839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少年中国说》创作于戊戌变法之后,梁启超流亡日本期间,他通过文章驳斥外国称呼中国 “老大帝国”的绰号;《圆明园的毁灭》再现了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的耻辱历史;《小岛》讲述了在我国南海最南端一个小岛中发生的故事。‎ 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教会我们怎样通过朗读把充沛的感情表达出来,词句段运用要求学生懂得褒义词与贬义词两种不同词语的表达效果以及掌握顿号、逗号的不同方法。“书写提示”告诉学生怎样进行诗歌的书写。“日积月累”要求学生积累褒义词与贬义词。‎ 围绕“二十年后的家乡”‎ 习作,旨在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具体写作的能力,通过列习作提纲,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学会用人、事、景、物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本单元读写关联紧密,紧扣“家国之觞”人文主题,从国到家,自然过渡,水到渠成,以便形成单元整体教学的“学——练——用”体系。‎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独立阅读能力有明显进步,并渐渐具备了读中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能够比较准确把握课文重点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并且学生此前已经接触过不少爱国的文章 ,学习这些文章,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要在原有的文学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朗读 、默读 、比较阅读的教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语感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积累语言,养成主动查找资料的习惯。针对学情,在教学中精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熏陶情感、习得方法。略读课文则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师立求讲课重点分布每课,一课一得;教学设计策略上运用“1+x方法”,进行单元整合 ,引导学生阅读与爱国主题相关的文章,课内外资源相结合,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开拓学生的视野。‎ 三、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读31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哼”等,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的意思。‎ ‎2.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或文章的意思。背诵3首古诗及《少年中国说》,默写《示儿》。‎ ‎3.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资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5.鼓励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具体写作。‎ ‎6.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奋斗。‎ 四、课时安排 ‎ ‎ 本单元共需9课时 五、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流程表 课 次 ‎ 学习内容 基本课型 核心能力目标 ‎ 主要教学活动 ‎ 第 ‎1‎ 单元导读课 单元导读+‎ ‎1.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题。‎ ‎2.‎ 课 时 ‎ 课文初读 ‎1.明确单元主题,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认读31个生字,正确抄写30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分类识读词语,指导写字,理解词语。‎ ‎3.熟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 ‎2、3‎ 课 时 古诗赏析课 ‎12、《古诗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示儿》。‎ ‎2.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爱国思想感情。‎ ‎3.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1.指导学习 探寻方法 ‎2.自学学习《题临安邸》‎ ‎3.合作学习《己亥杂诗》‎ ‎4.回归整体,积累拓展 第 ‎4、5‎ 课 时 诵读展示课 ‎13、《少年中国说》‎ ‎1.结合注释与具体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作用。‎ ‎2.结合查找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爱国情。‎ ‎3、以声带情,以情促声,声情并茂。‎ 1. 紧扣中心 把握基调 2. 精读感悟 归纳学法 3. 方法迁移 合作学习 4. 资料链接 深化主题 5. 美文阅读 拓展延伸 第 ‎6、7‎ 课 时 精读指导课 ‎《圆明园的毁灭》‎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的圆明园中主要景物及样子,从中体会圆明园昔日的盛况。 ‎ ‎ 2.能抓住关键语句借助资料了解圆明园毁灭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整体感知 紧扣中心 ‎2.精读感悟 昔日辉煌 ‎3.合作学习 被毁之耻 ‎4.拓展读写 感情升华 第 ‎8‎ 课 自主实践课 ‎1.用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发生的事情。‎ ‎1.整体感知 梳理事件 ‎2.品读感悟 将士情深 ‎3.拓展延伸 品读诗文 时 ‎《小岛》‎ ‎2.结合资料,了解我国海防战士的艰苦生活。‎ ‎3、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4.总结写法 指导练写 第 ‎9‎ 课 时 阅读拓展课 ‎《詹天佑》‎ ‎《给家乡孩子的信》‎ ‎1.阅读文章,能够自主发现关键句并读懂关键句的意思。‎ ‎2.通过阅读实践,交流讨论明白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作用。‎ 1. 回顾单元主题。‎ 2. 再识关键语句。‎ ‎3.自主阅读《詹天佑》《给家乡孩子的信》,找出文中的关键语句、练习列提纲。‎ ‎4.学以致用,练习写话。‎ 第四单元 单元导读课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正确认读31个生字,正确抄写40个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正确认读31个生字,正确抄写40个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三、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准备生字卡片 学生:预习(熟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四、 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抛出主题 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一种使国家民族纵然处于苦难境况而终能屹立不败的精神凝聚力。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家国之觞”,是由《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以及《无名岛》四篇课文组成。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感受浓浓的爱国之情吧!‎ ‎(二)分类识读 指导写字 同学们,想要感受文中的爱国之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充分的与文本对话,贴近作者的心灵,我们首先就要掌握好本单元的生字词语。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新朋友吧。‎ A. 写景状物的词语 矞矞皇皇 一泻千里 其道大光 潜龙腾渊 鹰隼试翼 众星拱月 金碧辉煌 亭台楼阁 诗情画意 奇珍异宝 奇花初胎 红日初升 平湖秋月 玲珑剔透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词语都是用来写景状物的。 ‎ B. 表示动作的词语 销毁 笼罩 饱览 毁灭 漫游 奉命 搬运 祭祀 ‎ 抖擞 估量 破坏 掠走 凝视 纳闷 惶惶 ‎1.请一名同学来范读以上词语,其他同学认真听,并纠正字音;‎ ‎2.小老师教完了,那你会读了吗?同桌互查,互教,要求人人过关;‎ ‎3.同学们,读完这些词语你有没有什么发现?其实我们学过的很多词语都可以进行类似的归类,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更能方便我们运用。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将词语进行自主归类。我们接着看下一组词语。‎ C. 多音字组成的词语 课件出示:降落 投降 干枯 干练 作乱 作坊 ‎ 横行 强横 量杯 胆量 空气 空地 1. 读完这几组词语,你明白了什么?相同的字在不同的词组里面的读音还会一样吗?读音不一样,意思有区别吗? (体会多音字音不同义也不同的特点)‎ ‎2.再来读一读,读出它们的不同。‎ D.指导重点字:‎ 这些词语大家都会读了,那你会写吗?会写以后你们能写美观吗?其实,做每一件事情都有一定的技巧,你想不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那现在就请你睁大自己的眼睛,看看老师是怎样写的吧!‎ ‎1.书写指导:‎ ‎“毁、剔、陵”这三个字,虽然都是左右结构,但是在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毁”字要写的左右等宽,“剔”字要写的左宽右窄,“陵”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皇、哀”这样上下结构的字,上横或下横要写的长一些。‎ ‎2.提醒易错字:‎ 祭:左上部不要写成“夕”。‎ 履:被包围的部是双人旁,不要写成单人旁。‎ 奉:下边是两横,不要写成三横。‎ ‎3.生练写,师点评。‎ ‎(三)理解词语 积累拓展 同学们,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吧!读完以后你知道它们的意思了吗?那你想不想知道?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边看图片边理解词语。‎ ‎ 课件出示:‎ 来日方长 众星拱月 ‎ ‎(教师通过出示视频、图片,做动作以及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词意。)‎ 预设1:来日方长。“来日”未来的日子。未来的日子还很长。现暗示事情大有可为(从字面理解词意,结合句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词语意思)‎ 预设2:众星拱月。从“东、西、南三面”和“环绕周围”去想象圆明园的总体格局,体会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突出圆明园的主题地位,明白圆明园被许多小园围绕着。(多媒体出示圆明园图片)‎ ‎(四)熟读课文 概括内容 从书中走进作者世界,带你去了解历史变迁,走进他们的生活,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自己的影子,虽然大家远隔千里,并不相识,但是每个人都坚强向前进。现在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镜头走进陆游、林升、龚自珍、梁启超、陆颖磨的内心世界。我们先来看几个特写镜头。‎ ‎1. 出示句子,反复朗读,引导想象体会语言特点。‎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预设:文章大量使用四言韵文,节奏美、韵律美、读来琅琅上口。‎ 预设:文章大量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将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事物来比少年中国,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少年中国蓬勃的生命力,无限的发展前途。‎ ‎2.课件出示:读下面句子,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感受。‎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 ‎ 预设:“先秦”至“明、清”‎ 的时间跨度上巧妙地指出手册文物数量之多、历史之悠久及价值之巨大。正因为如此,才让我们对它的毁灭感到无比痛心。‎ 预设;10月6日10月18日和19日只有短短的十几天,野蛮的侵略者用最简单、最粗暴的方式毁坏了园林,让我们痛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更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愤怒。‎ ‎3.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篇课文都讲了什么?‎ 预设:‎ ‎《少年中国说》希望寄托在中国少年身上,并且坚信中国少年必有志士,能使国家富强,雄立于地球。‎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无名岛》讲的是一位将军和驻守在小岛上的战士们之间的故事。‎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与这些经典诗文有个美丽的邂逅,下面几节课我们继续与它们进行心灵对话。‎ ‎(古邵镇曹庄小学 李玉 古邵镇坊上明德小学 郑显萍)‎ ‎12古诗三首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乃、熏”等6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理解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示儿》。‎ ‎3.借助注解和背景资料,体会诗人浓浓的爱国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抓关键词语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爱国之情。‎ 难点: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培养家国情怀。‎ 三、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前置学习活动 ‎1.熟读生字词、诗文,初步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查阅资料,了解三位诗人的资料--他们生活时代的情况,他们写的其它忧国忧民的诗篇等。‎ 教师:‎ ‎1.制作PPT课件。‎ ‎2.根据学生的前置性预习单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古诗,导入课题 ‎(一)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 ‎1.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楚之骚,先秦之散文,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每一个朝代的更迭都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而家国之爱是其永恒的旋律。一个个文人墨客的身影,一篇篇灿若星辰的诗文,把中国文坛照耀得分外明亮。他们诉说的一个个故事,至今为人们传唱;他们抒写的缕缕情怀,感动了代代炎黄子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12课《古诗三首》(板书课题),去感受诗人们抒发出的爱国情怀。‎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检查预习 ‎(1)指名读预习单生字词。‎ 重点指导:喑:前鼻音 擞:平舌音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祭:上面左边是“夕”里加“丶”,上面右边不是“又”; 乃: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 ‎(师边指导边书写示范,直到完毕,生练习书写)‎ ‎(3)检查能否读得正确流利。‎ ‎(4)引导读出诗的节奏。(如下标示)采取指读、教师范读、男女生赛读等方式读好三首古诗。‎ 示儿 题临安邸 已亥杂诗 ‎[宋]陆游 [宋]林升 [清]龚自珍 ‎ 死去/元知/万事空, 山外/青山/楼外楼, 九州/生气/恃风雷,‎ 但悲/不见/九州同。 西湖/歌舞/几时休? 万马/齐喑/究可哀。‎ 王师/北定/中原日, 暖风/熏得/游人醉, 我劝/天公/重抖擞,‎ 家祭/无忘/告乃翁。 直把/杭州/当汴州。 不拘/一格/降人才。‎ ‎(5)简介作者并试着说出读诗后的感受。‎ 学生介绍作者陆游、林升、龚自珍,教师补充。‎ ‎《示儿》读出诗人的悲伤,悲壮。《题临安邸》读出对统治者的不满。《己亥杂诗》读出作者急切希望变革。‎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学习《示儿》‎ 导语:公元1210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一位老人重病缠身,即将离开人世。弥留之际,他给儿子留了一首诗作为遗嘱。这首诗,这份遗嘱,千百年来一直被世人传诵。板书、齐读课题。‎ ‎1.解诗题 通过课文注释,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 ‎(示儿:告诉儿子)因此,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你们知道这位奄奄一息的老人给儿子说了些什么吗?‎ ‎2.明诗意 生放声自由朗读全诗,借助注释读懂古诗的大致意思,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和同桌讨论一下,互相请教,互相补充。‎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在小组内交流古诗的大意。提出不理解的词句及问题讨论。‎ ‎(2)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 ‎(3)指名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诗人临终前给儿子们说了什么?(学生回答)‎ 交流归纳:死后无牵无挂;挂念国家没有统一;盼望早日北定中原;祭奠时告慰统一的消息。‎ ‎3.悟诗情 引导思考:‎ ‎(1)PPT出示: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字(字眼)。或者说,诗眼,就是指在诗歌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关键的字。‎ 在诗中找出诗眼。(悲)‎ ‎(2)一个人临终前,在自己的儿女面前,一般会留什么样的遗言?而陆游的遗言有何不同?‎ 以此体会陆游“国”重于“家”的“国家至上”的伟大情怀,非常人所能做得到。‎ ‎(3)一个人知道自己将要辞世,心情一般会万分悲哀,而陆游的“悲”有何不同?‎ ‎【 创作背景】:北宋末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朝的军队节节败退。当时的汴京(今天的开封)被攻陷,宋徽宗、宋钦(qīn)宗被俘虏。从此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无数的家庭妻离子散,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安于现状,不思收复失地。‎ 以此体会陆游“悲”情背后的复杂情感:为“不见九州同”而“悲伤”;为“‎ 遗民泪尽胡尘里”而“悲愤”;为“王师北定中原日”而“悲壮”;为“家祭告慰”而“悲欢”。‎ ‎(4)既然说死后万事皆空,为何独独要“悲”?‎ 从这“空”与“悲”的矛盾冲突中,感受陆游超越个人生死、超越个人情感、超越家庭悲欢的伟大情怀。这个“悲”是民族之情,是国家之爱!犹如“灵魂”飞出了人的身体,照耀着山河,令人肃然起敬!‎ ‎(5)既然人死后万事都不可知,为何还要“告乃翁”?‎ 从这一“不可知”与“告乃翁”的矛盾冲突中,感受陆游对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志愿矢志不渝、至死不改、终成遗愿的伟大情感,九泉之下仍然不忘北定中原,此情感天动地、可泣鬼神!爱到此境,直抒胸臆最感人!‎ ‎4.知诗人、诵诗情 诗学到这里,我们不难感受到诗人最感动我们的地方,那就是诗人的爱国情怀。爱国诗及爱国诗人灿若星辰,朱自清却说陆游“才配称为爱国诗人”?‎ ‎(1)师生共同回顾陆游的家世,由此知晓陆游从小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及忠君爱国的教育。‎ ‎(2)复习回顾陆游的一生经历,由此知晓陆游毕生志向及西北从军的经历,感怀其屡遭罢黜不改其志,及至老年依然壮怀激烈的报国之情。‎ ‎(3).出示陆游一生多个阶段的爱国诗作,学生自由阅读,感受爱国之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四)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1.品读了这首古诗,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感情诵读,自己读、指名读、背诵。‎ 一首诗,一个人,一种情怀,短短数字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心系国家百姓的老人拳拳爱国之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就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爱国情,这就是中国魂!带着这种感情诵读全诗。‎ ‎3.总结学法 回忆我们刚学的古诗,我们用了哪些方法学习的?‎ 交流引导: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看背景、看意象 ‎4..当堂检测,作业布置。‎ ‎(1)学生当堂默写全诗。‎ ‎(2)课下搜集整理陆游其它诗词,做一份陆游诗词手抄报。‎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五)复习回顾,引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通过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知诗人、诵诗情体会到了诗人浓浓的家国情怀,今天让我们再走近两位诗人,感受这种情感。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六)小组合作,品读赏析。‎ 布置任务:1.自主品读《题临安邸》、合作学习《己亥杂诗》,请大家用“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看背景、看意象”的古诗学习方法并按照以下层次来品读这两首诗:‎ ‎(1)解诗题 ‎(2)明诗意 ‎(3)悟诗情 ‎(4)知诗人 ‎(5)诵诗情 ‎2.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任务。‎ ‎(七)精讲点拨,重点突破。‎ ‎1.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取长补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借助预习单整理的作者、背景资料,加深理解。‎ 资料链接,回顾创作背景。‎ ‎【《题临安邸》背景】: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升写出了这首《题临安邸》。‎ 引导学生抓住诗眼“醉”来解读全诗。‎ 古诗的学习,重要的并不是理解诗句字面的意思,而是诗句所包含的内在情感。通过现在的“游人”含义与诗中的“游人”作对比,通过“喝醉酒”的“醉”与诗中的“醉”作对比,通过“汴州”与“杭州”作对比,把学生带入了那个久远的年代。通过课件演示,通过激发想象,学生就好像穿越了时空,看到了南宋统治者的歌舞升平,看到了金兵占领地区老百姓的孤苦无助,看到了汴州曾经的繁华,看到了杭州又败在了这些酒囊饭袋的手中。学生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对南宋统治者的憎恨,对金兵侵占区的老百姓的同情。全诗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无比忧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警告。‎ ‎【《己亥杂诗》背景】这首诗作于1839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 创作背景回顾,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中情感。‎ 资料补充:‎ ‎(1)这首诗写下后不到一年,英国的大炮首先轰开了国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硝烟让这个本已贫困的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2)距离这首诗不过三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陆续签订了19个不平等的条约。‎ ‎(3)甲午海战败了,百日维新败了,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危急了啊!‎ 资料补充,让学生感受家国之危,体会急需变革,感受作者强烈愿望,爱国之心。‎ 小结: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心。‎ ‎2.学生展示交流。‎ 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汇报学习成果:‎ 通过诗中的 字/句子,我仿佛看到了 ,读懂了诗人 的情感。‎ 示例:通过诗中“醉”字,我仿佛看到了南宋统治者的歌舞升平,看到了金兵占领地区老百姓的孤苦无助,读懂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无比忧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警告和憎恨。‎ 3. 课堂小结。‎ 不管是至死心怀祖国的陆游,不露声色讽刺统治者的林升,还是迫切希望改变国家命运的龚自珍,都是感人至深的爱国英雄,我们作为未来的栋梁之材,也应时刻心系祖国,努力学习,努力报效祖国。‎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作业布置。‎ ‎(八)拓展阅读,积累诗句。‎ ‎1.乱世出英雄,乱世也出好的作品,爱国仁人志士写出了无数的诗篇,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他们有的心系国家以身赴敌,哪怕将有去无回也一点不后悔,以国为家,爱家爱国 。‎ 请学生自由诵读,并与同学交流并体会诗词的情感。‎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满江红·怒发冲冠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 选择喜欢的诗句尝试着背诵。‎ ‎(九)当堂检测,作业布置。‎ ‎1.当堂检测:‎ ‎(1)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示儿: 元: 邸: 生气: 喑:‎ ‎2.作业布置:‎ 课下搜集更多爱国诗句,读给家长、同学听。‎ 六、板书设计 ‎12 古诗三首 ‎《示儿》 悲 ---忧国忧民 至死不休 ‎《题临安邸》 醉 ---辛辣讽刺 忧国忧民 ‎《已亥杂诗》 哀 ---渴望人才 盼望变革 附:12、《古诗三首》预习单 ‎12《古诗三首》预习单 一.我会读这些字词:‎ 家祭 翁 邸 熏 汴州 ‎ 龚自珍 恃风雷 喑 抖擞 已亥 二.通过查阅资料,我能理解这些字词含义:‎ 祭 邸 恃风雷 喑 抖擞 三.我能了解诗人的这些知识:‎ 陆游:‎ 林升:‎ 龚自珍:‎ 四.我知道创作背景 五.我还有这些问题没有解决:‎ 陈娟(峄城区古邵镇曹庄小学)郑显萍(峄城区古邵镇坊上明德小学)‎ ‎13 少年中国说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泻、鳞”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感受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3.结合注释说说课文的意思,了解作者是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的;体会文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语言效果。‎ ‎4.通过查找资料,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注释说说课文的意思,了解作者是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的;体会文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语言效果。‎ 难点:通过查找资料,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 三、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 ‎1.完成预习单。‎ ‎2.搜集梁启超、戊戌变法等资料。‎ 教师:‎ ‎1.查看学生预习单,了解学情。‎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搜集《我的中国心》、爱国图片等资料。‎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情景铺垫 导语引入 以爱国图片为背景,配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渲染气氛 ‎ 导语:五千年悠悠岁月,富于家国情怀的文学经典经久流传。楚辞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韧执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生死嘱托,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视死如归,“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慷慨豪迈,以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的坚定抉择,无不坦露着一个个伟大灵魂心系家国的拳拳之心。今天我们再来拜读一篇梁启超先生的爱国名篇《少年中国说》(节选)。‎ ‎1.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2.理解课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先把课题读明白,谁能说说你的理解?‎ 生理解:少年就是年轻,少年中国就是指年轻的中国或是有希望的中国或像少年一样朝气蓬勃的中国。‎ 师补充:“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总之都是为说明一种道理。类似文章还有《马说》、《黄生借书说》、《爱莲说》等)‎ ‎3.作者简介(学生汇报搜集到的关于作者梁启超的资料,师补充)‎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等,清朝光绪年间广东新会人。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运动领袖之一。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探索改良主义与君主立宪制;倡导“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提倡“新文体”。辛亥革命后,曾拥袁反袁,与段祺瑞合作。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晚年讲学于清华大学。著有《饮冰室合集》。‎ ‎(二)检查预习 扫除障碍 师生借助预习单,检查、展示预习情况。‎ ‎1.识字 课件出示:‎ 潜(qián)龙腾渊 鳞爪(zhǎo)飞扬 鹰隼(sǔn)试翼 干将(gān jiāng)发硎 横(héng)有八荒 与国无疆(jiāng)‎ ‎(1)“爪”在一般情况下都读zhǎo,就是鸟兽的指甲、 趾甲。常用词语有:鹰爪、虎爪、爪牙、张牙舞爪等。‎ ‎“爪”只有在口语中表示鸟兽的脚趾时才读作zhuǎ。常用的有:鸡爪子、狗爪子等。文中读zhǎo音。‎ ‎(2)“干将”:有两种读音释义,①[gān jiāng] 为古代宝剑名;② [gàn jiàng] 指能干的或者敢干的人。文中取第①种。‎ ‎2.写字 指导记忆与书写 “胎 、潜、疆 ” 课件出示:‎ ‎“疆”左窄右宽,左部“土”末横变为提,右部“田”较扁小。‎ 师指导书写并在黑板示范,生练习。‎ ‎(三)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视频,学生倾听谈感受,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感情基调:激昂奋进、充满豪情壮志、炽热爱国……‎ ‎2.学生开火车读,相机正音,指导读顺句子。 出示朗读提示:‎ 学者观书,务须读的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朱熹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准备质疑。‎ 课件出示:‎ 翻译方法顺口溜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2)小组内交流翻译结果,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记号。‎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重点强调:‎ ‎①之:结构助词,可解释为“的”。‎ ‎②则:连词,表示因果关系,解释为“就”“便”。‎ ‎③于:表示比较,相当于“过”。‎ ‎④“河”,古代汉语中“河”一般指黄河 ;“江”一般指长江;“山”一般指崤山;“关”一般指函谷关。‎ ‎⑤履:可解释为名词“鞋子”,如“西装革履”;也可解释为动词“踩”,例“如履薄冰”。此文为动词用。‎ ‎(4)“开火车”进行翻译课文,贯通文意。‎ ‎4、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中心句并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明确:中心句: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全文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点明中国少年的重大责任。‎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歌颂少年中国的勃勃生机。‎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抒发了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学生齐读中心句子并谈谈对中心句的理解或感受。‎ 重点强调:①哉,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 ‎②表哉,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吧。振振君子,归哉!归哉!——《诗.召南》)‎ 文中取第①中理解。‎ 预设: (1)理解:美丽啊我们的少年中国,将与天地共存不老!雄壮啊我的中国少年,将与祖国万寿无疆!抒发了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2)修辞:两个句子构成了对偶的修辞,结构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 ‎(3)标点:两个感叹号使作者的感情更充沛、更奔放,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感情奔放,痛快淋漓 ‎——毛泽东 是的,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这样评价《少年中国说》,课件出示:‎ ‎2.结合毛主席的评价,你认为这一段如何读好?‎ 朗读指导:气势要高昂,充满豪情,与国无疆尾音稍长,有大声呼喊之势。‎ 学生练读、展示、评价。‎ ‎3.学生练习背诵、班级展示。‎ 强调:(1)抓住关键字“美”和“壮”;(2)有国才有家,先少年中国,后中国少年。)‎ ‎(四)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1.小结:本节课我们重温了经典《少年中国说》,不但倾听到了梁启超先生那狂热地呐喊,更感受到了他那炽热的爱国心!最后,让我们再齐读最后一段。‎ ‎2.作业: (1)掌握文中重点词语意思。‎ ‎(2)背诵、默写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五)复习导入,巩固提高 ‎1.检查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检查背诵默写文章的中心句。‎ ‎————,我少年中国,———————! ————,我中国少年,———————!‎ 本节课我们将继续拜读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节选)。‎ ‎(六)聚焦少年中国 感受蓬勃生机。‎ 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原文首段中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那么梁启超先生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是怎样的具体形象?引导学生学习第2自然段。‎ 课件出示: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1.品读文章韵律美 ‎(1)自由朗读语段读正确读流利。‎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2)变换句子形式,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特点。 出示:‎ 预设:文章大量使用四言韵文,节奏美、韵律美、读来琅琅上口。‎ ‎(3)划分角色,合作朗读。‎ 小结:是的,这段正如一首四言律诗,让我们百读不厌。‎ ‎2.品读文章画面美 ‎(1)学生默读语段,圈划出这一段描写了哪些事物?‎ 预设: 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学生齐读7个词语)‎ ‎(2)学生选择其中一个事物进行练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3)小组先进行朗读交流、画面描述,然后班级内展示。‎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黄遵宪 小结: 无怪乎,黄遵宪这样说:‎ ‎(4)齐读语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3.品读文章修辞美 ‎(1)体会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预设:充满生机、潜力无穷、力量强大、蕴含壮美的未来……‎ ‎(2)题目写的是“少年中国”,文章为什么描写这些事物形象?‎ 明确:文章大量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将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事物来比少年中国,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少年中国蓬勃的生命力,无限的发展前途。‎ ‎(3)说话练习。(注意比喻修辞,抓住事物特点,体会象征意义。)‎ 少年中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①、少年中国像刚刚升起红日,发出万丈霞光,前途灿烂辉煌。‎ 预设②、 少年中国像头顶天,脚踏地的巨人,正在俯视世界。 ‎ 引读(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 课外预设:雨后春笋、长江源头、睡醒的雄狮……‎ 是的,梁启超先生就是用这些具有生命力的事物热情地讴歌了少年中国的美好未来。(板书)‎ ‎4.如何能快速记忆下来。学生思考发言,教师总结指导:‎ ‎(1)抓住关键词语: ‎ ‎ 红日、黄河 潜龙、乳虎、鹰隼 奇花、干将 天、地 纵、横 ‎(2)层次分明: 2个自然景物(红日,黄河);‎ ‎3个动物(潜龙、乳虎、鹰隼);‎ ‎2个静物(奇花、干将);; ‎ ‎ 2组对比(天、地)(纵、横)。‎ 出示背诵提纲:‎ 红日初升 河出伏流 潜龙腾渊 ‎ 乳虎啸谷 鹰隼试翼 ‎ 奇花初胎 干将发硎 天 ‎ ‎ 地 纵 ‎ 横 前途似海 ‎ ‎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总结:看来古文学习对大家来说并不困难。其实,只要理解了内容,理清了思路,抓住关键字词,背诵确实是很容易的,这也是学习古文一种很重要的方法:“背读法”。‎ ‎(七)、定格中国少年 寄予无限希望 梁启超先生对少年中国的美好憧憬,靠谁来实现,责任谁来担当?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有着怎样的关联呢? 引导学生研习第一段。 ‎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1. 出示学习要求:‎ 学生四人或六人一个小组,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语言的特点、修辞、情感等多角度赏析研读第一段,并理清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的关系,能利用“背读法”尝试背诵此段。‎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班级展示评价。‎ 出示变化的句子形式,帮助理解:‎ 少年 中国 智 智 富 富 强 强 独立 独立 自由 自由 进步 进步 胜于欧洲 胜于欧洲 雄于地球 雄于地球 学生交流:‎ 预设(1)该语段采用了排比修辞,8个句子由短及长,感情越来越强烈,读起来连贯有气势,富于感染力。‎ 预设(2)每个句子都用了“少年✘则国✘”的句式 ,结构相同;8个关键字词(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在意思上步步推进,有利于背诵记忆。‎ ‎(国家有智慧了,才会富裕;国家富裕了,才会变得强大;国家强大了,才会有独立的:资本;国家独立了,才会有自由,不受别人约束;国家自由了,才有了进步的空间可能……)‎ 预设(3)语段告诉我们: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少年中国的建成与否,取决于有没有中国少年。 ‎ ‎ 补充材料:梁启超先生曾在《少年中国说》这样写到:‎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 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 —————— ————‎ 引读: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小结:是的,梁启超先生就是以饱满的热情对中国少年寄予了厚望,激励中国少年要肩负 使命、勇于担当(相机板书)‎ ‎3.出示背诵提纲:‎ 少年( )则国( ),‎ 少年( )则国( ),‎ 少年( )则国( ),‎ 少年( )则国( ),‎ 少年( )则国( ),‎ 少年( )则国( ),‎ 少年( ),则国( ),‎ 少年( ),则国( )。‎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环节三:回归整体——资料链接 积累拓展 ‎(八)、资料链接,深化主题。‎ 当梁启超为中国少年振聋发聩的呐喊时,在梁启超憧憬畅想我们少年中国时,当时我们的中国却是这样的。‎ ‎1.(配《万里长城永不倒》、出示《时局图》、百姓流离失所图、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图片)‎ 师配上语言文字:‎ 一百二十年前的中国, 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列强肆意瓜分国土,一条条不平等的条约就像一道道枷锁;处处雀鼠尽,夜夜鸡犬惊,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扎心,“老大帝国”的绰号打脸。而一些无知昏庸的中国人,却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在这种形势下,梁启超先生拿起笔,写下这篇文章,就是想唤起全体中国人的斗志、号召大家自强起来,赶走列强。来,大家请起立,抬起头,挺起胸,一起读,点燃大家的信心。(齐读课文)‎ ‎2.出示神舟五号升空图、嫦娥四号探测器、蛟龙号图、安居乐业图等 (配乐:《我爱你中国》)‎ 师配上语言文字:‎ 东方的睡狮已惊醒,《春天的故事》唱遍了祖国的角角落落,当今的中国,上九天可揽月,下五洋能捉鳖,高铁纵横交错,航母蓝海穿梭,人们生活安居乐业,一张张笑脸构成了中国最美的版图。我们能有今天的辉煌,不能忘记一个个闪亮的名字。(PPT出示革命先驱、伟人的照片,师逐个念名字)还有一个个知名或不知名的英雄。正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青春与生命换来新中国的今天。‎ 所以,梁启超先生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全在我少年。(齐读3遍)‎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希望同学们能行知合一,发愤图强做栋梁。‎ ‎3.今年是我们伟大祖国的70华诞,让我们共同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出示祖国70年华诞图)‎ ‎(九)、美文阅读 拓展延伸:‎ ‎1.学生默读下面这首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件出示:‎ 我爱这土地 ‎——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这首诗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里可以感受到?‎ 出示写作背景:《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发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 ‎3.像这种在特殊背景下创作的爱国诗词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继续搜集,积累背诵。‎ ‎(十)、当堂检测 布置作业 ‎1.当堂检测:‎ ‎(1)选出有错的一项(    )‎ A乳虎啸谷  红日初升  B潜龙腾渊   一泻汪洋 C生机勃勃  矞矞皇皇  D百兽振惶   来日方长 ‎(2)读一读,连一连。‎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励志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爱国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友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惜时 ‎2.作业布置 ‎(1)100年多年前,梁启超用这样的方式描绘了心中美好的中国,那么你们100年后的中国又是什么样的呢,课后用你喜欢的方式写一写。‎ ‎(2)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查找资料,读一读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如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等,做一份手抄报。‎ ‎(3)课后搜集《少年中国说》全文,尝试着读一读。‎ 六、板书设计 ‎ ‎ 13。少年中国说(节选)‎ 讴歌祖国未来寄予少年厚望 少年中国 美 与天不老 中国少年 壮 与国无疆 附: 13《少年中国说》预习单 ‎13《少年中国说》(节选)‎ 资料 查阅 ‎1.梁启超:‎ ‎2.戊戌变法:‎ 课文 朗读 ‎3.课文我读了( )遍。‎ ‎4.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 ‎ 会认字 ‎5.给下面生字注音: ‎ ‎ 泻( ) 鳞( ) 惶( ) 履( ) 哉( )‎ 会写字 ‎6.在田字格中抄写生字。 ‎ ‎ 泻 潜 试 胎 皇 履 疆 感知词语 ‎7.理解词语意思 与天不老: ‎ ‎ 与国无疆:‎ 内容理解 ‎8.文章每段的段意:(1)‎ ‎ (2)‎ ‎ (3)‎ 问题思考 ‎9.作者对中国少年寄予了怎样的期望?作为当代少年,你将怎样做?‎ ‎10.概括本文的语言特点,说说在表达感情上有什么作用?‎ 我的疑问 通过预习,你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在下面写一写吧。‎ 岳伟(峄城区古邵镇褚楼小学) 李玉(峄城区古邵镇曹庄小学)‎ ‎14 圆明园的毁灭 ‎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殿、珑”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字,会写“毁灭、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 反复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情感的变化。‎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难点: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完成预习单。搜索、整理有关圆明园辉煌和毁灭的资料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语: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相关的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欣赏(课件出示圆明园图片),可是如今它只剩下了残垣断壁,今天让我们走进14课,来了解那段屈辱的历史。‎ ‎2.板书课题,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3.梳理出两个主要问题: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又是怎样毁灭的?‎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1.出示预习单,交流预习成果。‎ ‎(1)生字词的认读。重点指导“剔”读“tī”‎ ‎(2)展示书写之后默写词语:毁灭、估量、损失、殿堂、销毁、辉煌、瑰宝、灰烬。‎ ‎(3)同学们,对于圆明园,你们有什么了解?(学生交流搜集地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能表达文章中心的一句话。‎ 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齐读这一句话。你抓住了哪些重点信息?( 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对谁来说是损失?‎ ‎(2)板书:不可估量。师问: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3)指导朗读这句话。‎ ‎3.课文围绕中心描写哪些内容?默读书,指名回答。师板书:昔日的辉煌、毁灭的过程 ‎(三)走进圆明园,感受昔日的辉煌 重点教学第三自然段。其余的“辉煌”的两个段落,由扶到放,放手让学生自学,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1.让我们走进昔日的圆明园,认真读读课文第二大段,找出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昔日的辉煌景观。引导学生概括:布局精妙、建筑宏伟、藏宝无数 ‎2.找出文章中三个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读读以上三个句子。用“……是……也是”把后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3.自学:你对圆明园哪一方面感兴趣?就深入读书,标划语句,根据搜集的资料,写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之后,小组交流学习。‎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4.全班共同交流:‎ ‎⑴学习第2自然段:介绍圆明园的位置及布局特点 ‎①课件展示圆明园布局图,理解“举世闻名”“众星拱月”一词。‎ 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出示课件,看圆明园的分布构成,在图上找一找,那个是“星”,哪个是“月”,体会圆明园的辉煌和宏伟。)‎ ‎②哪位同学查过资料,知道圆明园的面积有多大?‎ 圆明园的总面积350公顷,占地约5200亩,(最新制定的方案,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范围东至圆明园东路,南到清华西路,西至圆明园西路,北到规划公路一环,占地面积458.9公顷。)‎ ‎③我们的学校大约占地十亩,大体估计一下,圆明园相当于我们多少个学校?‎ 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我们500多个学校那么大。各个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多么壮丽的景观!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齐读第二段)‎ ‎⑵如此气势恢宏的圆明园里,有多少让我们啧啧称奇、留恋往返的美景呢?快速浏览课文第三自然段,你能从中找到几个“有”?(7个)‎ ‎①指名读带“有”的句子。这些句子让你体会到什么?(圆明园的建筑各具风格,千姿百态,既有殿堂的宏伟之美,又有亭台楼阁的秀巧之美;既有热闹的街市风光,又有幽静的自然风光,所以说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 ‎②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展示圆明园中那宏伟的殿堂、小巧的亭台楼阁、热闹的街市与幽静的自然风光吗?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你就会读进去,读得更好。自由练读后分男女生读。‎ ‎③创设情境,加深体验。让学生选择一个景观,漫步其间,感受这人间的奇迹、这人间的天堂。指导学生结合课件展出的图片,说说:流连其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投影出示几幅圆明园美景图)‎ ‎“蓬莱瑶台”:(据书上说:海上有三座神山,其中一座叫蓬莱,还有一座方丈,一座叫瀛洲。神话传说中说的,海上三座神仙住的山,其中一座叫蓬莱。瑶台就是山上的建筑,神仙住的地方。这是根据古代诗人的文章,神话传说中的景物来建造的,这是想象。)‎ ‎“武陵春色”:(指张家界的武陵源。张家界的武陵源是根据陶渊明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记》来命名的。这一部分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也是想象。这样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 ‎“平湖秋月”:宁静而美丽 ‎“雷峰夕照”:高高的雷峰塔直冲晚霞,瑰丽壮观!‎ ‎④这美丽迷人的景色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大家知道圆明园著名的景点有多少处吗?‎ ‎(学生介绍了解的资料:圆明园著名的景点就有40处。这40处景观也是“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比如有“平湖秋月”,有“西峰秀色”,有“曲院风荷”、“观澜堂”,有“君子轩”,还有“关帝庙”。)‎ ‎⑤下面我们只选20处景观的名称,请大家读一读(投影出示):‎ ‎ 正大光明 上下天光 杏花春馆 坦坦荡荡 长春仙馆 ‎ 万方安和 武陵春色 山高水长 月地云居 汇芳书院 ‎ 映水兰香 远山天北 西峰秀色 四宜书屋 平湖秋月 ‎ 蓬莱瑶台 别有洞天 坐石临流 曲院风荷 江南屏乡 ‎ ……‎ ‎ 仅仅读这些景观名称,你有什么感觉?‎ ‎ ⑥法国大作家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怎样的呢? 出示雨果的文章,指名读。‎ ‎  “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 —— 雨果”‎ ‎ ⑦是啊,这是一座多么美妙、神奇的圆明园!当我们漫步园内——学生接读:“有如漫步在天南海北……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我们又怎能不惊叹,圆明园是——(出示大投影)“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⑧指导学生美读,读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播放优美背景音乐)‎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走进圆明园,感受昔日的辉煌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昔日的圆明园哪些辉煌的景观?‎ ‎2.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齐读“最珍贵的历史文物。”(第四自然段)‎ ‎ ①出示第四段:指名读 ‎ 从先秦到清朝大约多少年的时间?(两千多年)‎ ‎ ②经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大约是两千三百多年的时间。想想会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让学生举例。课件展示各类文物图片 请用自己能想到的词语来形容。‎ ‎  (应有尽有、不计其数、成千上万、数不胜数……)‎ ‎  ③补充资料:在2000年4月,北京保利集团以将近4000万港元将其中的虎首、牛首、猴首买回,使他们重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文物,这么辉煌的过去,难怪人们会给它那么高的评价。 多层次指导学生朗读、美读,在读中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 4.是啊,多么恢弘,多么美好的圆明园!如果它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现在看了该是多么自豪。可惜,现在的圆明园里,有的是荒凉的废墟,有的是残垣断壁,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缓缓擦去板书,只留淡淡的痕迹)‎ 圆明园的毁灭是——学生齐读: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再现屈辱史,感悟被毁之耻 ‎ 1.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画出最让你触目惊心的词语。‎ ‎ 2.听了这段文字的朗读,你了解了什么?‎ ‎ (圆明园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践踏、毁掉的;)‎ ‎ 3.他们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课件出示,根据学生回答强调“掠、搬、毁、烧”)‎ ‎(1)三天三夜有多少个小时?多少分钟?多少秒?‎ 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只需几分钟。在347公顷的圆明园内,大火同时燃烧259200秒会烧掉些什么?‎ ‎(2)259200秒啊!347公顷的圆明园同时燃烧,该会烧掉了多少奇珍异宝,宏伟建筑啊!你能估计一下圆明园的损失吗?‎ ‎(3)所以课文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出示齐读指名读第1段。‎ ‎4.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像)。‎ 谁来说一说你此刻的心情?最想说的是什么?(屈辱、愤怒、痛恨……)‎ ‎5.价值连城的国宝被统统掠走,人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他们任意破坏的哪一样不是无价之宝!最可恨的是,他们在中国的圆明园里犯下了滔天罪行后,还企图放火烧毁罪证,这就是帝国主义的嘴脸,带着你此时的感情,齐读——1860年10月6日……。所以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6.渲染氛围,加深体验。‎ ‎“这火,把耻辱烙字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这一片片废墟,一根根残垣断壁,毁灭的是什么,毁灭不了的是什么?”‎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拓展读写,感情升华。‎ ‎1.拓展: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 ‎2.阅读链接 ‎(1)《七子之歌》节选(课件出示)‎ ‎(轻声音乐《七子之歌--澳门》)历史不会忘记1842年那个屈辱的8月,清政府官员卑躬屈膝,在荷枪实弹的英国士兵的环视下签署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从此拉开。‎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为当时中国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所作的一组诗,除外,还有《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 请同学们读一读《七子之歌》节选《澳门》《香港》,体会其表达情感。‎ 生自由读。‎ 交流展示所表达的情感: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当时的澳门、香港当成远离母亲的孩子,以他们的口吻哭诉受尽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清烈情感。一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另一方面表达了对侵略者的憎恶。‎ ‎(2)《和平宣言》节选(课件展示)‎ ‎2014年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公祭仪式上,南京青少年代表齐声诵读《和平宣言》,‎ 请同学们齐读,体会其表达的情感。‎ 情感交流: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悼念与哀思,发出了对和平的呼唤。利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侵略者滔天罪行的谴责。‎ ‎(3)小结:这两首诗歌与《圆明园的毁灭》表达感情的有什么相似之处?生交流。‎ 这些文章都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3.写话抒情 ,升华情感。‎ ‎(1) 圆明园是皇帝享用的。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经过150多年的修缮扩建,花费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可就是这样一座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当圆明园被烧,咸丰皇帝无奈,只好带着慈禧等仓皇逃跑了。 看完这令人扼腕痛惜、惨不忍睹的一幕幕,你心中一定是波涛汹涌,请将此时的感受写下来。‎ ‎(2出示《火烧圆明园》中的台词,激发情感(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 ‎4.指名朗读,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圆明园的毁灭记载着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我们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为了让圆明园的毁灭这段屈辱的历史不在重演,我们应该铭记——出示齐读:(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六、板书设计 ‎ 附:14《圆明园的毁灭》预习单 ‎ ‎14 《圆明园的毁灭》预习单 1. 我会认。‎ 毁 估 拱 辉 煌 殿 陵 览 境 宏 唐 闯 统 销 奉 2. 我会写。把上面的生字工整美观地抄写1遍。‎ ‎3.我会默。听写词语。‎ 毁灭、估量、损失、殿堂、销毁、辉煌、瑰宝、灰烬 4. 我会搜。查阅搜集圆明园的资料。‎ ‎ ‎ ‎ ‎ ‎ ‎ ‎ ‎ 5. 我能概括。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 ‎ 。‎ ‎6.我能感悟。‎ ‎⑴反复朗读课文,读出情感的变化。‎ ‎⑵通过预习,你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在下面写一写吧。‎ ‎ ‎ ‎ ‎ ‎ ‎ ‎ ‎ ‎ ‎ ‎(‎ ‎ 何丽丽、李珊珊 峄城区古邵镇中心小学 ‎15 小岛 一、教学目标     ‎ ‎1.认识“瞒、域”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哼”。‎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品悟语言,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海防战士的生活,体会战士们艰苦的生活环境,感悟海防战士怀念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4.学习并运用抓住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体会官兵之间互相关爱的深厚情谊。‎ 二、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品悟语言,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难点:领悟作者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 三、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附1)‎ 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单,了解学情。‎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搜集海防战士生活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三、 教学过程 ‎ ‎ 环节一、整体感知—— 初步感知,整体把握 (一) 质疑导入 板题解题 ‎1.导入:汹涌的潮头,翻动着大海的一张张日历,岁月的年轮,记下了海岛的一次次变迁,但在祖国万里海防线上,有一种亘古不变的优良传统,这就是“海岛为家、艰苦为荣、祖国为重、奉献为本”的“海岛精神”。今天我们将走进“南海前哨”聆听一座岛和一群兵的故事。‎ ‎2.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 ‎3.课题质疑:看到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知道的?‎ ‎4.出示预习单,学生展示汇报第一题:对小岛了解多少,分享交流我国海防战士的相关资料,体会环境描写作用。。‎ ‎(1)图片展示无名岛 南海简介:我国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其中南海跨越赤道进入南半球,是太平洋西部海域,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国领海总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为中国近海中面积最大、水最深的海区。广泛分布着252个岛、礁、沙滩,其中被称为岛的有25个,本文中小岛就是其中之一。‎ (2) 小岛树少、草少、土少——环境恶劣;有军队驻守。‎ (3) 分享交流有关我国海防战士的生活资料。‎ (4) 总结环境描写的作用:文章一二自然段是环境描写,恶劣的环境,更反衬出战士们守疆固土的爱国情感,将军战士的情谊深厚,为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做了铺垫。‎ (二) 词句检查 扫清障碍 ‎4.出示预习单第二题,检查学生对字词的认读情况。‎ 隐瞒 海域 潜艇 矛盾 喉咙 勺子 搅拌 舀汤 (1) 指名读 ‎(2)重点指导“潜艇”、“舀”的读音 ‎5.出示一组句子,检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 A“大家的?哼!”将军重重地放下筷子,起身,“我说和战士们一起吃,你劝我说我去了他们会拘束,我就听了你的。现在倒好!我问你,战士们有蔬菜吃吗?”‎ B跑来跑去,累得直哼哧。‎ (1) 指名读句子A。‎ (2) 指导区分多音字“哼”的读音。‎ 你是如何区分这个多音字的读音的?‎ 预设:根据句子的情感情景,当表示气愤的情感时读hng。‎ (1) 齐读句子B (2) 这时“哼”应该读几声?‎ 预设:读hēng,声音较小较轻,情感较为平缓。‎ (一) 梳理课文 整体感知 ‎1.出示预习单第三题 学生汇报,师生共同评议。‎ ‎2.师指导总结 相机板书:发现菜地 ‎ 拒吃蔬菜 ‎ 分享蔬菜 ‎ 离岛行礼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二) 品读感悟 将士情深 自由朗读课文第2-35自然段,从“将军发现菜地”和“将军拒吃蔬菜和战士一起分享蔬菜”这两个部分中,任选一个部分学习,并把你的感受写在书中的空白处。‎ 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 预设一:“发现菜地”‎ ‎1.指名读。‎ ‎2.引导学生抓住“将军不由得一愣”“将军白了他一眼:‘吃什么?战士吃什么我就吃什么。’”等语言、神态描写体会将军的平易近人、关心战士,抓住“他是想,要是这种菜法子真能推广,那对这一带守岛部队的作用可太大了”等心理描写,体会将军的深谋远虑和大局观念。‎ ‎3.指导朗读。‎ ‎4.引导学生通过抓住“牙龈溃烂,嘴里起泡”,“大部分是战士们从老家一口袋一口袋背来的”,“可战士们愿意从家乡背,连菜种也是从老家带来的”等语言描写交流体会战士们生活艰苦,怀念家乡以及爱岛如家的好品质。‎ ‎5.指导朗读。‎ ‎6.小结:‎ 我们通过将军和队长的对话,了解到将军的平易近人以及战士的生活环境艰苦、爱岛如家。‎ 预设二:拒吃蔬菜,分享蔬菜 ‎1.快速浏览本部分。‎ ‎2.思考1:‎ 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将军和战士之间的深厚情谊的呢?‎ 预设生1:将军重重地放下筷子,起身,“我说和战士们一起吃,你劝我说我去了他们会拘束,我就听了你的。现在倒好!我问你,战士们有蔬菜吃吗?”;“我问的是今天。走,去看看他们吃什么!”;“孩子们,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等语言描写,体会出将军把自己看作是战士们的长辈,表现了将军对战士们的关爱。‎ 生2:“终于,他眼睛一亮,看到了饭桌边上的一桶汤。他走过去,把手中的菜倒进汤里,而后拿起汤勺,在桶里搅了几下。随后,他舀起一勺汤”。这里的神态、动作描写体会到一碗菜汤将将军和战士的爱融合在一起,情深义厚。(板书:将士情深)‎ 生3:从“将军觉得鼻子有些发酸”“喉咙哽了一下”“自己的鼻子又开始发起酸来,本来想说些什么,脑子乱了,就张了张嘴......”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到将军被这群士兵深深地感动了,可见将军与战士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学生感情练读,班级展示评价)‎ ‎3.师小结:作者正是通过抓住这一处处细节描写,将战士们热爱祖国,将军平易近人、互相关爱的情感描写的淋漓尽致。‎ ‎4.思考2:‎ 你注意到菜地的形状了吗?战士们为什么把菜地设计成中国地图形状?‎ 交流汇报:体会到战士们时刻不忘祖国,表达了他们强烈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思考3: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他向着太阳,向着那片绿色,也向着小岛,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说一说你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旨,太阳象征着守卫边疆的战士,绿色象征着祖国,小岛象征着祖国的每一寸国土,将军用一个标准的军礼表达了对战士的敬意和对祖国的热爱。‎ ‎6.齐读最后一段,再次感悟。‎ 环节三:回归整体——拓展积累,读写训练 ‎(五)拓展延伸 品读诗文 1. 用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 温馨提示:‎ ‎(1)用将军的口吻,注意人称的使用。‎ (1)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紧扣主要事件。‎ (2) 能抓住人物动作、语言描写,展现将军形象。‎ 1. 展开联想: 此时此刻,你想对“将军”和战士们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3.出示赞美守岛战士的诗歌及图片,生朗读交流谈体会。‎ 怒海惊涛若等闲,弹丸之地安如磐。为家为国甘奉献,真情璀璨漫海天。‎ 天高云淡南飞雁,海波微澜情万千。保家卫国心所愿,他日凯旋绽欢颜。‎ 海阔天空气宇轩,守护国土意志坚。不惧风浪不畏险,卫士屹立天地间。‎ ‎4.渤海深处守岛战士的真实生活 韩涛,山东烟台南长山边防派出所教导员。一个安徽汉子,15年前只身来到长岛,开始了他的守岛生涯。对长期生活在内陆的他来说,初到海岛,适应环境是最棘手的。韩涛在北隍岛上工作,那会还没有海水淡化,在岛上喝的是存在地窖里的雨水,由于水土不服,前3个月一直拉肚子,吃药也没用。他脸上的皮肤掉了一层又一层,头发也脱落不少,过了一年才适应。海岛环境终年潮湿,如果遇到停电,不能用电热毯,褥子潮湿的都能拧出水来。长期生活在这种潮湿环境中,每到阴雨天气,膝盖就会有一种酸痛感。海岛不同于陆地,进出海岛都需要坐船,到最远的到需要将近6个小时时间,而且不是每天都有,海上经常有大风大雾,风力超过6级就没有船了,每年春夏多雾,秋冬多风,停航也便成了家常便饭。停航最长的一次是2005年冬天,一下停了1个半月,47天,都没有东西吃了。现在岛上的工作生活环境已经比以前好多了,韩涛很知足。韩涛在边防派出所主要的工作就是负责岛上社会治安以及海上管理,韩涛会根据雷达、海防监控情况,带领官兵到无人岛进行巡逻,检查海防设备,同时防止有人偷捕岛上的海鸥、白鹭等野生动物。‎ 教师适时指导加深理解:当今世界,各国纷争摩擦不断,我们所感受到的安稳和平,也饱含着祖国边疆战士们的付出,是战士们用日日夜夜的不眠不休,用汗水甚至鲜血换来的。我们新一代的青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以一颗爱国之心回馈社会。‎ ‎(六)总结写法 指导练写 ‎ 1.学法总结: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一种写法: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可以更加形象具体的表达人物的情感,刻画人物形象。‎ ‎2.写话训练:请运用上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方法,围绕你最熟悉人一个人来写一段话,要凸显人物的性格形象。‎ 师生共同评议,激励肯定。‎ ‎(七)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 ‎ 1.师课堂总结:除了戍守在小岛上的战士外,还有许许多多向他们一样默默无闻守护我们的人,危难当头始终冲在前线的消防员,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的警察等等,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可我们的生活从来都离不开他们。祖国今天的繁荣富强,离不开这些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向他们致敬! ‎ ‎2.课下再搜集一些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故事,讲给同学听。‎ 六、板书设计 发现菜地 ‎15 小岛 拒吃蔬菜 将士情深 ‎ 分享蔬菜 爱岛爱国 离岛行礼 附15《小岛》预习单 ‎15 《小岛》预习单 一、 查阅资料,了解小岛,分享交流我国海防战士的相关资料。‎ 二、 读一读 ‎1.词语 隐瞒 海域 潜艇 矛盾 喉咙 勺子 搅拌 舀汤 ‎2.句子 (1) ‎“大家的?哼!”将军重重地放下筷子,起身,“我说和战士们一起吃,你劝我说我去了他们会拘束,我就听了你的。现在倒好!我问你,战士们有蔬菜吃吗?”‎ (2) 他跑来跑去,累得直哼哧。‎ ‎3.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我读了 几遍;我能够做到: 正确 ( ) 流利( )‎ 三、 想一想 ‎1.给课文划分层次,并简要概括层意。‎ ‎2.本文讲述了将军来到小岛视察时 ,晚饭时 ,而与战士们一起的故事。‎ 孙萍(峄城区古邵镇中心小学) 徐小然(峄城区古邵镇坊上小学)‎ 拓展阅读课 一、教学目标:‎ ‎1.拓展阅读《詹天佑》《给家乡孩子的信》等文章,能够自主发现中心语句,列提纲,分段叙述,读懂关键语句的意思。‎ ‎2.借助阅读实践,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3.积累语言,背诵古诗词和重点语段,感悟语言的优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阅读实践,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相关拓展文章 学生:熟读课文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单元主题 ‎1.同学们,还记得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什么?(爱国情怀)‎ ‎2.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是啊,让我们回顾一首首千古流唱的古诗,去感受诗人们抒发出的爱国情怀。‎ ‎《古诗三首》‎ 示儿 题临安邸 已亥杂诗 ‎[宋]陆游 [宋]林升 [清]龚自珍 ‎ 死去/元知/万事空, 山外/青山/楼外楼, 九州/生气/恃风雷,‎ 但悲/不见/九州同。 西湖/歌舞/几时休? 万马/齐喑/究可哀。‎ 王师/北定/中原日, 暖风/熏得/游人醉, 我劝/天公/重抖擞,‎ 家祭/无忘/告乃翁。 直把/杭州/当汴州。 不拘/一格/降人才。‎ ‎4.读了这几篇课文,你积累了哪些难忘的词句?‎ 预设《少年中国说》节选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预设《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 讨论交流,复习语文要素 ‎1.谁还记得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什么?‎ 预设:复习列提纲,分段叙述。‎ 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说说本单元几篇课文中的中心语句有哪些?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学生复习学过的课文。‎ ‎(2)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 预设1:《古诗三首》:三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在诗中找出诗眼。‎ 示儿:但悲不见九州同。‎ 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 已亥杂诗:万马齐喑究可哀 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2:《少年中国说》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叙述每段的内容,列出提纲,叙述课文。‎ 预设3:《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预设4《小岛》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先后叙述了发现菜地、拒吃蔬菜、分享蔬菜、离岛行礼的故事。‎ ‎(三)阅读实践,举一反三 詹天佑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条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  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200公里,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当时,清朝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朝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个。‎ ‎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各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 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  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就是詹天佑。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1)学生自主阅读,圈画文章的中心句。分段叙述概括内容列出提纲。‎ ‎(2)汇报交流:‎ 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3)分段叙述概括内容列出提纲。‎ ‎(4)再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给家乡孩子的信 亲爱的同学们:‎ 谢谢你们写信给我,一大推信!我数了数,一共40封,好像你们都站在我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还不热闹!家乡的孩子们感谢你们给我这个老人带来温暖。‎ 我有病,写字困难,提着笔的手不听使唤,不要说给每个同学写一封信,或者像5年纪郭小娟同学所要的那样一小段话,就只给你们大家回一封信也十分吃力,有时候一支笔在我的手里有千斤重。怎么办呢?无论如何,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请原谅,我今年不能回家乡,并不是不愿看望你们,正相反,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但是,我没有体力和精力支持这样一次长途的旅行。那么,就让这封信代替我同你们见面吧。‎ 不要把我当做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白表达我的这种感情。我今年87岁,今天回顾过去,说不上失败,也谈不到成功,我只是老老实实 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在回答和平衡小学同学们的信中说:“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有人问我生命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我说:“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个我们办得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我和别人一样,也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开花。但是我不可能再活一次。过去我浪费了不少光阴,现在我快走到路的尽头,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十分珍惜这有限的一分一秒。‎ 亲爱的家乡的孩子们,我真羡慕你们,你们前面有无比宽阔的道路,你们心里有那么美好的事物,爱惜你们可以使用的宝贵时间,好好的学习吧,希望在你们身上。‎ 我真诚的祝福你们。‎ ‎(1)学生自主阅读,圈画文章的中心句。分段叙述概括内容列出提纲。‎ ‎(2)汇报交流:‎ 中心句: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3)分段叙述概括内容列出提纲 ‎(四)学以致用,练习写话。‎ 围绕一个中心主题,仿写一段话之后全班汇报交流。‎ ‎ ( 何丽丽 李珊珊 峄城区古邵镇中心小学)‎ 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读拼音,写词语 sǔn shī jū shù biān jiāng huǐ miè huī huáng ‎ ‎ xiāo huǐ bǎo lǎn diàn táng qí zhēn yì bǎo ‎ ‎2.把成语补充完整,并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 )世( )名   足( )多( ) ( )光( )色  ‎ 得意( )( ) ( )计多( ) 处心( )( )‎ 造句: ‎ ‎3.选择题,将合适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1)经过 的精心准备,这次元旦晚会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 A 长 久 B 连 忙 C 继 续 ‎(2)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组是( )。‎ A.丘凌 辉煌 B.潜水 尝拭 C.皇宫 一泄千里 D.宫殿 哀伤 ‎(3)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让我们学做莲藕的事业吧,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护生活 A.②④③①   B.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  D.③②④① ‎ (4) 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虎是自然界重要的历史遗产之一,一旦灭绝,将永远不会再恢复或者创造出来。 ②因此,对于虎这一物种来说,我们只剩下最后一个机会了。 ③正如世界著名猫科动物专家杰克逊先生所说的:“到了那个时候,就只剩下纸老虎了。” ④特别是作为我国特产的虎亚种,华南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⑤如再不及时挽救,华南虎在下一个虎年到来之前,就必然步入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的后尘,从我们面前消失。  A.④①③⑤② B.①④⑤③②  C.①③④⑤②  D.①②④⑤③‎ ‎(5)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 连续 陆续 继续 ‎(1)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 )开放。‎ ‎(2)停顿了一会儿,老师( )给我们讲课。‎ ‎(3)这场大雨( )下了三天三夜。‎ ‎ 4.按照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①.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换一种说法,使句意不变)‎ ‎ ‎ ‎②这是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改成感叹句)‎ ‎ ‎ ‎③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用现代汉语把它的意思写出来)‎ ‎ ‎ ‎④比较“足智多谋”和“诡计多端”,选择其中一个词写一句话。‎ ‎ ‎ ‎⑤大树爷爷看到了孩子们幸福的笑脸和欢乐的歌声。(修改病句)‎ ‎ ‎ ‎5.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爱国”的理解不尽相同。请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发表你的看法。‎ ‎  材料:姚明是中国体育历史上国际影响力最大的运动员之一。随着他的影响力的提高,他的身价也在节节攀升。由中国品牌研究院专业评估发布的《2006年中国个人品牌价值百强榜》中,姚明以1.1331亿元的个人品牌价值排在总榜第一位。姚明为很多世界级的产品做过形象代言人,但他却拒绝了日本丰田公司开出的1.6亿元的广告价码而不愿意做其代言人,别人问他原因,他回答的理由是“没有理由”。‎ 有人认为姚明拒绝丰田广告这一做法是爱国精神的具体体现;但也有人认为世界经济都日益趋向一体化,姚明完全没必要拒绝,其实这恰恰反映了某些中国人狭隘的民族观念。请你也针对以上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 ‎ ‎ ‎ 。 ‎ 二、根据积累填空。‎ ‎1.九州生气 ,万马齐喑 。其中“万马齐喑”比喻 。‎ ‎2.《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作者从 、 和 这三个方面再现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3.少年智则    ,少年   则    ,少年    则    ,少年    则    ,少年    则    ,少年    则    ,少年      则      ,少年       则      。‎ ‎4.爱国是古诗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在陆游的诗中,爱国是“        ,        ”,死后也不忘祖国统一;在龚自珍的诗中,是对统治者“        ,        ”的真诚劝告。‎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短文1 ‎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diǎn diàn)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lán nán)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fú fó)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我会选择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 ‎2.本文是从          、          和          三个方面来描写圆明园的,其中      方面写得最详细。(4分) ‎ ‎3.看着昔日辉煌的圆明园,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 ‎ ‎4.假期里,几个朋友讨论去哪里旅游,供选择的景点有平湖秋月、蓬莱瑶台、武陵春色。你建议去哪里,为什么?(3分)‎ ‎ ‎ ‎ ‎ 短文2 ‎ 陆游是宋朝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的教育,立下了报国之志。 他30岁那年,参加了礼部举行的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但遭到了大奸臣秦桧的打击,被除掉了姓名。然而,这一打击并没有使陆游灰心。回家以后,他仍然刻苦地攻读兵书,认真练武,准备为国建功立业。 陆游34岁时当上了一个县官的属员。后来,他凭着才能又担任了一个较大的官职。可没过多久,他又一次因为坚决主张北伐,受到了投降派的排挤,被罢免回乡。 公元1170年,45岁的陆游投奔积极抗金的王炎旗下,真正过上了军营生活。在军旅的生活中,他 ( )尽全力为收复祖国北方的失地而努力,他多次亲( )前线去视察,由于他亲自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所以他在几年写下了不少爱国诗篇。后来,因南宋皇帝投降,陆游的愿望又一次破灭了。 公元1210年,陆游已经是85岁的老人了,但他仍然念念不忘北伐,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有一天,他的身体已十分虚弱了,躺在床上动也不能动,眼神失去了光彩,嘴里不停地喘着粗气。但是,当他看到乡亲们和他的儿子来到眼前时,忽然振作起来,瞪大了眼睛,吃力地抬起头,要儿子把纸和笔拿来。当他的儿子把纸和笔捧到他跟前时,他用力支撑着,写下了《示儿》这首诗,写完之后,他慢慢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了。 ‎ 陆游虽然逝世了,但他的爱国诗篇却永远为广大人民所传诵,直到今天还激( )着千万人的斗志。 1.在短文中的括号里填入一个恰当的字。 2.给括号前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罢免()回乡 (1)停 (2)免去 (3)完了 与世长辞() (1)告别 (2)请求离去 (3)解雇 3.陆游是一个爱国诗人,短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叙述的? -------------------------------------------------------------------- 4.陆游为什么能在军旅生活中写下不少爱国诗篇? --------------------------------------------------------------------‎ 短文3 ‎ ‎《少年爱国者》‎ ‎①一艘法兰西轮船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驶往意大利的热那亚。船上乘客有法兰西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瑞士人。其中有一个十一岁的少年,衣衫褴褛,避开人们,像野兽似的用白眼看大家。两年前,他被在乡间种田的父母卖给了杂技团。杂技团的师傅残忍地打他,踢他,不给他饭吃,强迫他学艺卖艺,带他去法兰西、西班牙到处跑。‎ ‎  ②到达巴塞罗那后,他受不了虐待与饥饿,终于逃了出来,到意大利领事馆请求保护。领事可怜他,叫他乘上了这艘轮船,要把这个孩子送回他残忍的父母身边去。这个可怜的孩子,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成为二等舱中人们关注的目标。众人都盯着他看,目光中带着疑问。有人还走过来与孩子打招呼。可是,这个孩子什么也不回答,仿佛憎恨、厌恶所有的人。他所遭受的一切不如意与挫折,已使心灵布满了累累伤痕。‎ ‎  ③尽管如此,有三位乘客仍然不断地询问,终于,这个孩子开口讲话了。他用夹杂着法语、西班牙语的意大利语,大略地讲了自己的经历。这三个乘客虽不是意大利人,可是也听明白了他的话,一半因为怜悯,一半借着葡萄酒的醉意,他们给了那孩子一些钱,然后继续逗弄他,想从他那里再听到别的一些事。正在这时,两三个夫人走进了大厅。这三个乘客就像故意要人看见似的,又拿出若干钱来掷在桌上,嚷着:“拿去吧!”“拿去吧!”‎ ‎  ④少年低声答谢,把钱收入袋中,眼神中第一次流露出笑意。他回到自己的床铺,拉上床帘,静静地沉思:有了这些钱,可以在船中买点好吃的东西,饱一饱两年来饥饿的肚子;到了热那亚,可以买件上衣换上;拿了钱回家,总可以多少得到一点像人的待遇。在他,这钱就如同是命运的恩赐一样,带给他许多的希望。‎ ‎  ⑤与此同时,那三位乘客仍在二等舱中的大厅里,围着饭桌谈个不休。他们一边喝着洒,一边谈论着自己旅行中所经过的地方情形,最后谈到了意大利。一个人抱怨意大利的旅馆,一个人则攻击意大利的铁路。酒渐渐喝多了,他们的谈论也就渐渐露骨了。一个说,与其到意大利,不如到北极去好,意大利住着的都是骗子与强盗。意大利的官员连字都不认识。‎ ‎  ⑥“蠢笨的国民!”一个说。“下等的国民!”一个说。“强盗……”‎ ‎  ⑦忽然银币铜币就雹子一般落在他们的头上和肩上,大把铜币和银币就像雪一样砸在三个人的头上与肩上,同时在桌上地板上滚着,发出可怕的声响,又掉落在桌子上与地板上。‎ ‎  ⑧三个人吃了一惊,暴跳如雷,抬头看上面时,又是一大把铜币打在他们脸上。‎ ‎  ⑨“拿回你们的钱!”这个孩子从床帘后面露出身体,轻蔑地说:“你们这些家伙侮辱我的祖国,我决不会要你们一个钱的!”‎ ‎1.整体感知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称这位少年为“爱国者”?‎ ‎ ‎ ‎2.阅读文章,说说第③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中所说的少年的“经历”到底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 ‎ ‎3.如果把第④段划线加粗的句子去掉,文章前后意思同样连贯,但作者为什么要加上这段话?请结合全文揣摩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 ‎ ‎4.揣摩文章第⑨段,为文章补写一段描写少年此时心理活动的句子。(不少于50字)‎ ‎ 5.亲爱的同学,如果《少年爱国者》是你从百度网上看到的故事,请你以网友的身份给文中的爱国少年发一个帖子,写几句支持关心鼓(勉)励的话。要求50字左右。‎ 你的帖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习作。‎ 家乡是一个人的出生地,也是每一个人成长的地方。二十年后我们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呢?请你大胆想象,把想象到的场景或事情写一写,注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题目自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