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2.83 KB
  • 2021-12-10 发布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4《圆明园的毁灭》教材阅读链接 人教部编版 (共19张PPT)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圆明园的毁灭》+教材阅读链接 五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精读引领课 圆明园是谁毁灭的? 在什么时间毁灭的? 为什么要毁灭圆明园呢? 圆明园被毁灭之前是什么样子的? …… 题目质疑 品读句子 自由读文,思考: 圆明园是谁毁灭的?在什么时间毁灭的? 品读句子 1860 年 10 月 6 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 凡是 能拿得动的东西, 统统 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 任意 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 10 月 18 日和 19 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作者的愤怒,侵略者的肆虐和贪婪,更证明了他们在圆明园里犯下了滔天罪行。 资料补充 为了夺取财宝,英法联军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了景泰兰瓷瓶,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 资料补充 残垣断壁 品读句子 阅读提示: 快速读课文 1--4 自然段, 画出概括圆明园辉煌的句子。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品读句子 上自 先秦时代 的青铜礼器,下至 唐 、 宋 、 元 、 明 、 清 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资料补充 经历秦朝到清朝,大约两千三百多年的时间,想想会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补充圆明园珍贵文物资料――园内珍藏着不计其数的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金银珠宝青铜礼器,古玩陶瓷价值根本难以估算在巴黎的拍卖会上圆明园内海晏堂前喷水台上的金属鼠首,兔首两个生肖铜首拍卖了近2亿人民币。 朗读指导 在看到昔日圆明园的辉煌时,你内心是什么样的情感? 骄傲、自豪 请带着这种情感读1—4自然段。 小结 通过一段段文字,一项项资料,让我们深切 地 感受到――圆明园的确是当时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昔日辉煌 质疑问难 这样一部令人惊骇的杰作,一派旷世盛景,世界的奇迹,为什么会被毁灭呢 ? 资料补充 由于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闭关锁国,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 —— 第一次鸦片战争;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 天津条约 ” 。1860年,英法侵略者军舰队再次闯到大沽口外进行武力进逼。10月,绕经圆明园,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 成群结队 冲上前去抢劫,恶狼般地吞噬着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对比读 上自 先秦时代 的青铜礼器,下至 唐 、 宋 、 元 、 明 、 清 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1860 年 10 月 6 日 ,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 10 月 18 日和 19 日 ,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痛恨、愤怒 品读悟情 思考:题目是 “ 圆明园的毁灭 ”, 为什么作者用那么多的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运用对比更衬托出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更突出了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中国,曾经饱受屈辱的苦难激发我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拓展感悟 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 雨果 思考: 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阅读链接 2. 借助背景资料,反复朗读,体会情感变化。 1. 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资料补充 割让背景 : 1842 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与英国签订 《 南京条约 》 ,香港岛被永久割让,正式成为殖民地。九龙半岛在 1860 年的北京条约中也被永久割让。 1898 年,英国向清廷 强行 租借新界 99 年,租约于 1997 年 7 月 1 日到期。 对祖国有多眷恋,对侵略者就有多仇恨。 对比阅读 比较《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体会表达感情的相似之处。 用 对比 的方法衬托诗人的爱国之情 推荐读图书 P 81《七子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