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00 KB
  • 2021-12-10 发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说课稿(共4篇)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说课稿)‎ 目录 ‎1白鹭 ‎2落花生 ‎3桂花雨 ‎4*珍珠鸟 14‎ ‎1.《白鹭》‎ 一、说教材  ‎ ‎《白鹭》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是著名学者郭沫若。课文以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白鹭的外形美、和谐美、神态美和动感美。揭示了白鹭平凡、朴素而高洁的美感,表达了作者热爱白鹭,赞美白鹭的思想感情。本课是本年级的第一课,紧扣单元主题:借具体事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本课优美的句子和表现手法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积累词语。 ‎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3.准确把握课文内容,感悟文章的主旨,学习课文语言的优美性和作者对白鹭外貌描写的手法。  ‎ ‎4.用心感受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平凡事物之美,提升审美能力,丰富人生内涵。  ‎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词,背诵课文。  ‎ ‎2.正确理解课文主旨,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 ‎3.加深对生活的感悟,加强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能发现生活中平凡事物之美,提升审美能力,丰富人生内涵。  ‎ 四、说教法  ‎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 ‎1.朗读法  ‎ 本课语句优美,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充分感受课文的句子之美,感受课文句子所呈现出的画面美。主要采用学生跟随范读录音朗读和学生自由朗读等形式。  ‎ ‎2.发现点拔教学法  ‎ 本课的语言比较抽象,情感比较含蓄,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分析重点语句,带领学生品味课文所呈现出白鹭的外形美,和谐美,神态美和动感美。  ‎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 五、说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诗歌导入,出示图片。  ‎ 清清的水田里,两只水鸟正在垂钓。它们就是——‎ 14‎ ‎(学生齐读课题)然后小黑板出示古诗《白鹭》,老师有感情地朗读:“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这是大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赏读这篇如诗如画的美文。  ‎ (一) 学习生字词      ‎ 师: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标出本课的生字和不熟悉的词语。 ‎ ‎1.课件出示生字词。  ‎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完之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强调书写规范。让学生自行临写,教师检查书写 情况。  ‎ (二) 学习课文内容  ‎ ‎1.整体感知。让学生通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 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 提示:共分为三个部分。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第2-1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第11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 ‎2.学习第1自然段。  ‎ 思考第一自然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提示:总起下文。‎ 第二课时 (一) 学习第2—10自然段 ‎ 1. 学习第2-5自然段的内容。  ‎ ‎2-5段描写是白鹭的外形之美。请大家在文中找出白鹭的外形特点。(点明学生回答)‎ 第5段重点描绘了白鹭的外貌特征。作者从颜色,外形两个方面对白鹭的进行了描述。注意词语: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  ‎ 让学生注意特殊句式: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试着用这个句式造句。  ‎ 这一部分讲述的是白鹭的外形特点,作者表现出对白鹭美丽外表的高度赞美。 ‎ ‎2.学习第6-10自然段的内容。  ‎ 先齐读第6-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  ‎ 14‎ 第6自然段描绘的是白鹭在清水田中钓鱼的情景-钓鱼图,展现了白鹭优雅,和谐之美,这种美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作者却敏锐的发现了;第7自然段描绘的是清晨白鹭在小树的绝顶瞭望的情景-瞭望图,这一段展现的白鹭的神态美;第8自然段描绘的是黄昏白鹭在天空中低飞的画面-飞行图,画面传递出一种动感美。第9-10自然段表达了出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作者认为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白鹭是一种很美丽的动物,然而这种美常常被大家所忽视,所以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用心去感受,发现蕴含在平常事物中的美。‎ (一) 学习第11自然段  ‎ 请同学说一说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提示:照应开头,点明中心。请大家再次齐读课文,仔细体会作者所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内涵。引导学生体会这样结尾的好处。  ‎ (二) 拓展延伸  ‎ ‎1.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段落,说一说这些段落好在哪里。 ‎ ‎2.教师对作者的表现手法进行点拨。    ‎ 美的事物还要作者采用高妙的艺术手法加以描绘展示。想一想作者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些事物的形象和美的。   ‎ 本文也是一篇优美的咏物散文,在状物抒情方面作者采用的是写意手法,即抓住事物的神韵作粗线条的勾勒。  ‎ (三) 课文主旨归纳。 ‎ 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文章清纯自然,富有情趣。作者通过对形象和色彩的刻画,‎ 描写出白鹭独特的美,同时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使白鹭的形象鲜明生动,使文章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六、说板书设计 ‎     外形美            ‎ 1. 白鹭→诗    和谐美 韵在骨子里的诗(平凡的事物,不一样的感受)      ‎ 神态美                   ‎ 动感美 14‎ ‎2.《落花生》‎ 一、说教材   ‎ ‎《落花生》是部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的第二课,这是一篇叙事散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一花一鸟总关情”。《落花生》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许地山先生很有影响的一篇文章。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本文围绕“落花生”展开叙述,略写种花生、收花生,详写吃花生、议花生。议花生作为主要内容,写得较详细。从花生的品格领悟出做人应该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文章主次分明,条理清楚。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道理。文章朴实无华,但主题深刻;小中见大,且富有生活情趣。在结构剪裁上,作者独具匠心,叙事完整,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在语言表达上,简洁明白,鞭辟入里,借物抒情,由物及人,以物喻人,耐人寻味。‎ 编者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发现、思考、积累,从中感悟生活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迪。同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涵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6个词语。 ‎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 ‎3.正确理解课文主旨。感悟要做一个有用的人的道理,能根据课文主旨写一写身边的例子。 三、说教学重、难点    ‎ ‎1.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2.文章表达上详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点。  ‎ 四、说教法、学法   ‎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 ‎1.朗读法    ‎ 本课在课文朗读上有两个侧重点。一是分角色朗读,本课人物对话较多,通过分角色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二是重点朗读带有哲理性的句子,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主旨。   ‎ ‎2.发现点拔教学法  ‎ 本课语言平实朴素,容易理解,但是从句子中提炼出作者所呈现的道理还是有难度,要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拨。    ‎ 14‎ ‎3.练习法 练习能够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采用仿写句子、词语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 本课准备了同步教学多媒体课件。包括作者简介,课文生字和课文讲解内容,配有适量插图,图文结合,避免枯燥说教形式教学。 ‎ 五、说教学过程    ‎ 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和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 ‎(一)多媒体直观教学法: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这是什么?你们喜欢吃吗?它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呢?   ‎ ‎2.多媒体出示花生的生长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落花生的由来。普通通的花生居然能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落花生》。‎ ‎(二)学习生字词      ‎ ‎1.让学生朗读课文,标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 ‎2.课件出示生字词。  ‎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引导学生注意读音准确。  ‎ ‎4.教师范写生字,让学生注意笔顺,书写规范。让学生自行临写,教 师指导纠正。  ‎ ‎(三)整体感知,给课文划分层次  ‎ ‎1.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这篇课文围绕“落 花生”这个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 2. 让学生标出自然段,给课文内容划分层次。点名学生回答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理由。提示:这篇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种花生 收花生 ‎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尝花生 ‎ 第三部分:第3-15自然段:议花生 (四) 读中感悟、突破难点 ‎1.本文围绕题目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哪个是重点?(议花生)   ‎ ‎2.有哪些人议花生?怎么谈的?谁谈的重要?   ‎ ‎(我们谈、父亲谈)    ‎ ‎3.指名读,父亲的谈话内容。思考:父亲的话有几方面意思?   ‎ 14‎ ‎(赞花生、学花生)哪方面是重点?(学花生)    ‎ ‎4.先让学生自主阅读,画出觉得印象最深的重点句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然后在小组里合作学习,边读边议、感悟体会。‎ ‎(五)精读课文,突破难点 ‎1.读父亲的话,然后体会:“花生的好处很多”。都有什么?   ‎ 引导学生读出花生显而易见,尽人皆知的好处:美味、榨油、便宜。   ‎ ‎2.进一步品味:花生的好处很多,它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 ‎ (出示花生与桃子、苹果、石榴的投影片)    ‎ ‎3.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    ‎ 明确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桃子、苹果、石榴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头上,体会父亲这样相比,突出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让学生将自己觉得父亲话中最能表现花生品质的词读出来,教给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抓住关键词的方法。努力思考应读好哪个词,很容易地就明白了父亲在这里赞花生的品格。    ‎ ‎4.“我”在父亲的启发教育下说“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什么叫有用?(有真才实学。)对谁有用?(别人、社会、国家。)体面什么意思?概括这句话的意思。(做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人。)齐读这句话。‎ ‎5.在我们的身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不求虚名的人有很多,他们就是落花生那样的人。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呢?举例说明。    ‎ ‎(六)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这篇课文以议花生的可贵之处,来说明做人的道理,是什么道理?        (本文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 ‎2.作者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他父亲的教诲和希望,后来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终于成为一个著名作家。   ‎ ‎(七)总结写法、课外拓展    ‎ ‎1.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议花生,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 ‎2.课文运用“借物喻理”的写法,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你能举出例子来说一说吗?(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然后结合课后的 14‎ ‎“小练笔”,写一写    ‎ ‎3.小结:“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八)布置作业:  ‎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 ‎2.从课文中的对话可以看出花生具有什么特点?父亲想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3.小练笔:用一段话写写身边那些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做贡献的不平凡的人。‎ 六、说板书设计 ‎2.落花生 ‎ ‎(一)种花生,收花生(略写)  ‎ ‎(二)母亲的建议(略写)         ‎ ‎(三)尝花生,议花生(详写)     兄妹们议花生(略写)                                             父亲议花生(详写)‎ 不求虚名 默默奉献 ‎ 14‎ ‎3《桂花雨》‎ 一、说教材      ‎ ‎《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本文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 ‎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第一、二自然段开篇明旨,写作者童年时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迷人,并过渡引出“摇桂花”;第三、四自然段具体写童年“摇桂花”的乐趣;第五、六自然段写母亲回忆家乡金桂的同时点明“我”爱童年那阵阵的桂花雨。‎ 二、说教学目标  ‎ ‎1.认识生字新词。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 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3.通过自读自悟和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 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三、说教学重难点 ‎1.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四、说教学方法:  ‎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法。    ‎ ‎1、情景教学法。教师利用电教手段或通过用图画创设多种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 ‎2、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师基本采用了全放的方式,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去,适当的点拨,学生通过动口说、动手表演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快乐,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 ‎3、以读代讲法:“读”‎ 14‎ 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朗读。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在教学中我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 五、说教学过程: ‎ ‎(一)复习引入,整体感知。     ‎ ‎1.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 ‎2.这篇课文的第一句说道:“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昨天我们品味了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谦虚,不骄傲;是因为它的香气迷人,令人陶醉。喜欢桂花,更重要的因为原因是什么呢?‎ ‎(二)精读感悟课文2—6自然段   ‎ 第一步:质疑问难,直奔重点。      ‎ ‎1.课件出示“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 ‎2.学生抓住“摇花乐”和“桂花雨”进行质疑,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写下有思考价值、牵一而动全身的问题。 ‎ ‎ (怎样摇?摇桂花的心情如何?摇桂花的“乐”在哪里?是怎样的桂花雨?为什么叫桂花雨)。 ‎ ‎(三)精读感悟,自主探究。   ‎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2、3、4自然段。要眼到、心到、手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问题?勾画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 ‎2.学生自学,小组内交流。‎ ‎3.集体交流。   ‎ 交流的要点:  ‎ ‎1)“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理解“浸”,从这句话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读出桂花的芳香。      ‎ 2) 第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      ‎ ‎①提出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的急切的心情?    ‎ ‎②教师和学生分角色读读母亲的对话,互换角色读。 ‎ ‎③体会摇桂花的快乐。    ‎ 首先指名读有关的句子。“这下我可乐了……好香的雨呀!”评议,听出快乐吗?接着出示课文中的插图想象与作者一起感受摇桂花的快乐,学生看图想象边表演边说摇桂花的动作,和作者一起分享童年的欢乐。然后激发学生想象的翅膀,在桂花树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读懂了桂花雨吗?桂花雨美吗?美在哪里?此时落在你头发上、脖颈上、身上的不是雨滴,而是那细小、芬芳的桂花,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最后学生兴奋而激动地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大家一起喊。分组读,评议。      ‎ ‎④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朗读3、4自然段。‎ 14‎ ‎(四)突破难点,升华感情。    ‎ ‎1.重点理解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首先学生自读课文的5、6自然段,读后提问你们能读懂母亲的心思吗?学习小伙伴讨论、交流。接着进行说话练习:‎ 外地的环境好,还是(   )。外地的生活好,还是(  )。然后抽生读5自然段读出母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五) 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 ‎1.“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 ‎2.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朗读全文,读出作者对“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的桂花的热爱之情。带着对课文的感悟和体验回到课文,实质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也是对整体的回顾。      ‎ ‎3.拓展练习。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说一说你童年难与忘怀的人和事,或说一说你喜欢的植物或家乡的特产。  ‎ 六、说板书设计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 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 ‎3.桂花雨 摇桂花  摇落桂花,如雨飘下   充满欢乐                    ‎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           点点桂花雨                                   片片思乡情          杭州赏桂花 思桂花  给母亲带桂花   深埋心中   ‎ 又现故乡桂花情 ‎                 ‎ 14‎ ‎4*《珍珠鸟》‎ 一、 教材分析 ‎ ‎《珍珠鸟》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篇散文,作者冯骥才用生动的语言记叙了“我”和珍珠鸟一家三口从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相伴的变化过程。作者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欢人、亲近人,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从而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之间爱的颂歌,并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 二、说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了解原本怕人的小鸟竟然在我肩头睡着了的原因,并和同学们交流。能体会到人与小鸟的和谐关系是靠相互信任建立的,产生喜欢小鸟的思想感情。  ‎ ‎3.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意思。‎ 三、说教学重难点 ‎1.了解原本怕人的小鸟竟然在我肩头睡着了的原因,并和同学们交流。‎ ‎2.能体会到人与小鸟的和谐关系是靠相互信任建立的,产生喜欢小鸟的思想感情。 ‎ ‎3.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意思。‎ 四、说教法、学法 ‎1.提问法、点拨法、师生互动法、朗读法、圈点批注法、提问法、讨论法。‎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始终。 ‎ ‎3.学习抓住关键词去揣摩、品味。‎ 五、说教学过程 (一) 整体感知、引出质疑,导入新课。  ‎ 上课伊始,回顾旧知,这是什么样的珍珠鸟?(出示课件:填空)巧抓学生填空的词语(怕人),引出课后思考题,原本怕人的小鸟为什么在我肩头睡着了,导入新课。      ‎ (二) 深入探究,感受人与鸟的和谐。      ‎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在和小鸟相处的日子中,我是怎样做的,小鸟有怎样的表现;‎ ‎2.选择感受最深的内容一两处做批注;‎ ‎3.与同桌同学交流。    ‎ (三) 汇报交流,读中感悟,理解人与鸟的和谐相处。      ‎ ‎1.朗读课文  ‎ 14‎ 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放开声音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调。  ‎ ‎2.出示幻灯片,默读课文,圈点批注 幻灯片的内容是:根据问题快速阅读课文:‎ ‎①归纳我为珍珠鸟做了哪些事?(我的举动)‎ ‎②珍珠鸟对我有什么反应?‎ ‎③我从和珍珠鸟的相处中得到了哪些感受?‎ ‎3.前后桌交流——合作探究 ‎(四)初步体会小鸟与人渐渐熟悉。‎ ‎1.抓住我的做法“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理 解时采用了句式比较的方法,删去“决、连、也,”与原句对比读,帮助学生体会到作者怕惊扰珍珠鸟,连与它们接近的最好时机都放弃了,进而体会出对珍珠鸟的关心。 ‎ 板书:我 决不   ‎ ‎2.再看珍珠鸟的表现(抓住三个一会),体会珍珠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广,与人渐渐熟悉。      ‎ 板书:珍珠鸟   探头  ‎ ‎3.理解后,男女生合作读,读出“我”对小鸟的关心,以及小鸟与人渐渐熟悉的情感。‎ 板书:熟悉 ‎(五)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体会人与鸟的亲近。‎ ‎1.通过抓重点词( “挨近、蹦、俯、喝、偏、瞧瞧、跑、蹦来蹦去” ),引导从这一连串 的动作词语中,发现是小鸟主动来亲近我;‎ 板书:蹦来蹦去   ‎ 在学生汇报我的表现时,抓“微微一笑”。‎ 板书:一笑。‎ 体会到受打扰后,不烦也不恼,还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他们,缩短了人与鸟之间的距离。      ‎ 理解之后,自由读,读出小鸟的顽皮、与人的亲近以及作者对鸟的喜爱。 ‎ ‎2.创设情境, 展开想象。‎ 在学生汇报到  “白天,它这样淘气的陪伴我”  ‎ 出示(课件:当作者(   )时,看到(   )就(   );当小鸟听到大鸟的呼唤时,它 (   ),在大鸟再三的呼唤下,才(   )。)想象小鸟会怎样陪伴作者,通过这个训练,体会珍珠鸟和我越来越亲近,不愿回鸟笼的心情。‎ 板书:亲近  ‎ ‎3.读中感悟:采用师生合作读书的形式,朗读11-13段,进一步感悟人与鸟之间的亲近。‎ 14‎ ‎(六)体会人与鸟的友好。  ‎ ‎1.出示:鸟在我肩头睡着了的画面,在音乐的氛围中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这是一幅怎 样的画面?感悟后配乐朗读体会人与鸟的和谐。‎ ‎(板书:睡着、友好)  ‎ ‎2.回归整体:怕人的小鸟为什么在我肩头睡着了。我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帮助学生整合,学生按照:因为我(   )所以小鸟(    )的句式,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填空,在解决重点的同时,引出难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板书:信赖)‎ (七) 拓展延伸。‎ 联系现实,展望未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经历,谈论对学习了本文之后的感悟。  ‎ ‎1.人和动物有没有不和谐的因素呢?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 ‎2.怎样做一个让同学信赖的人?‎ ‎(八)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目睹了一幅人与鸟相亲的画卷,这是用信赖创造出的美好境界。其实,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你、我、他(她)都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正如韦唯的歌曲“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在欣赏歌声中结束这一课吧!(在播放歌曲时出示幻灯片五,也就是作业布置)  ‎ ‎(九)作业布置。‎ ‎1.摘抄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和描写雏鸟憨态可爱的句子。  ‎ ‎2.学习本文拟人化的手法,写片段作文,以某一动物为对象,字数300字。  3.课外阅读老舍的《小麻雀》。‎ 六、说板书设计 ‎ 4*珍珠鸟                                                   ‎ 决不     信赖         探头    熟悉  ‎ 一笑   我  珍珠鸟   蹦来蹦去   亲近  ‎ 尊重          睡着       友好                                    和谐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