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6 MB
  • 2021-12-23 发布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23课-人教部编版(共19张PPT)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五年级下册 第 23 课 内容一 周易 · 系辞上 ( 二 ) 内容二 诗经 · 豳风 · 伐柯 内容一 周易·系辞上(二)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周易·系辞上(一)》。 二、尝试初读 (一)初读《周易·系辞上(二)》,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彖( tuàn )、爻( yáo ) (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四)师生拍手齐读。 (五)学生说读后感受。 三、分步练读 (一)文白对读。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者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翻译: 卦辞,是解说卦象的。爻辞,是分说爻变的。吉凶,是说明人事的得失的。悔吝,显示行事的小偏失。无咎,说明善于补救过失。因此,排列贵贱的在于爻位,分清大小的在于卦,明示吉凶的在于辞,忧虑悔吝的在于辨识小错误,惊惧却无咎的在于内心悔悟而改过。所以,卦有大小之别,卦爻辞各有险难平易。卦爻辞指示各卦爻的变化趋向。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翻译: 《易》是以天地为准则而创立的,所以能统括天地之道。上观天文,下察地理,所以可知晓光明与幽暗的缘故。追溯万物的开始,探求万物的终结,所以可了解生死的道理。考察精气凝聚成灵物,气魂游散产生变化,所以能知道鬼神的情况。 和天地相似,所以不违反天地之道。智慧遍及万物,道足以匡济天下,所以不会过头。能遍行天下而没有流弊,乐其自然,知其命数,所以不会有忧患。安于所处的环境,富有仁德,所以能够博爱天下。《易》道的范围包括了天地万物的一切变化,不会有偏失;足以曲尽细密地成就万物,不会有遗漏;能通达昼夜阴阳之道,而尽知其中奥妙。所以神奇奥妙之道无所不在,《易》的变化也没有一定的形式。 (二)素解文意。 释义: ①按朱熹《易经集注》,本课内容为《系辞上》第三、四章。 ②“彖”为彖辞,即直接列在卦图之后的“卦辞”。 ③“爻”指“六爻”,是讲变化的,与卦不一样。 ④吉凶、悔吝、无咎:《周易》常用“吉凶”表示事情的两端,用“悔吝”表示中间状态,用“无咎”表示善于补过。 ⑤小大:分别指为阴爻与阳爻,六十四卦共有三百八十四爻,其中阴与阳各占一半,所以阴阳势力均等。由此亦可知“卦有小大”。 ⑥旁行而不流:旁行即行权,不流即守正,符合礼。朱熹《周易本义》说:“旁行者,行权之知也;不流者,守正之仁也。” 点拨: 在学习《周易》时,人们总是很重视“吉凶”,而对“无咎”不重视。这是不对的。从表面看,“吉”很好,但要做到却很难。《周易》认为每件事都完全正确是不可能的。因为《周易》讲的是“道”,也就是规律,所以我们学《周易》就是学习辩证法理论,也就是认识规律。但即使认识了规律,也不等于不犯错,能做到无大过,就不错了。所以,孔子才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皇侃解释为,让孔子多活几年,五十岁开始学《易》,就可以不犯大过错了。这是孔子的自谦之辞,也是在赞扬《周易》。 链接: 《苏轼认错》 拓展: 《弟子规》里讲:“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我们要做知错就改的好孩子。请大家和同学交流,说说自己有哪些坏习惯,应该怎样改正? (三)多形式熟读文本。 (四)尝试镂空背诵。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五、本课总结 内容二 诗经·豳风·伐柯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相见欢》和《浪淘沙令》。 二、解诗题 豳地位于今中国陕西省旬邑县、彬州市一带,周人先祖公刘始迁于豳,周人是重视农业的民族,好稼穑,务本业,所以豳诗多带有农桑衣食的色彩。现代学者多以为《伐柯》是一首关于婚姻的诗歌,描述了当时男子娶妻的相关礼仪。 三、正诗音 (一)初读《诗经·豳风·伐柯》,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匪( fēi )斧不克、我觏( gòu ) 之子、笾( biān ) 豆 (三)标注入声字: (四)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五)师生拍手齐读。 (六)学生说读后感受。 四、明诗意 (一)文白对读。 原句: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我觏之子,笾豆有践。 译文: 要砍斧柄怎么办?没有斧头砍不动。 要娶妻子怎么办?没有媒人可不行。 砍斧柄呀砍斧柄,准则就在跟前。 我看这位好姑娘,料理宴席很熟练。 (二)字词释义。 ①伐柯:采伐作斧头柄的木料。柯,斧头柄。②匪:同“非”。③取:通“娶”。④则:准则。⑤遘:通“觏”,遇见。 五、品诗味 (一)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品味: 这首诗以“伐柯”必用斧头,喻“娶妻”必经媒人,又以“伐柯”兴起娶妻之事,是典型的比中有兴。不过这几句并非豳地诗歌原创,在《齐风·南山》中有同样的句子出现:“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这里“析薪”同“伐柯”,都是渲染婚娶喜庆氛围常用的起兴之物。研究者根据这一重复现象,推测这几句大概是当时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歌谣。 (二)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觏之子,笾豆有践。 你还记得在《诗经》中的哪些诗歌里出现过“之子”这个词? 提示: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周南·桃夭》)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周南·汉广》)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召南·鹊巢》)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邶风·燕燕》) 拓展: 古代家庭或社会举办盛大的祭祀和宴会活动时,用笾、豆等器皿,放满食品,整齐地排列于活动场所,叫作“笾豆有践”。笾,指竹编礼器,盛果脯用的。豆,木制、金属制或陶制的器皿,盛放肉类和熟菜。 六、背诗句 (一)复沓式读诗。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七、想诗境 (一)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二)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 八、悟诗情 这首诗虽然短小,但人们一直被其中淳朴、欢庆的氛围所吸引。本诗比中有兴的表现手法,也颇具代表性。 九、本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