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61 KB
  • 2021-12-23 发布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三单元第11课《牛郎织女(二)》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含解析)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牛郎织女(二)》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共9题;共38分)‎ ‎1.读拼音,写词语 ‎ xí guàn[来源:学科网]‎ shā  yī qī zi āi zhē jiē hū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牛朗—晴郎—画廊        B. 扔掉—仍然—奶奶        C. 挨近—埃及—唉叹        D. 嫂子—搜索—瘦弱 ‎3.(可多选)“他忽然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中的“临”,与(    )中划线的字意思相同。 ‎ A. 盛气临人                           B. 临危不惧               C. 兵临城下                           D. 居高临下 ‎4.照样子,写词语。 ‎ ‎(1)亲亲密密(A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怒气冲冲(ABC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日久天长(含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选词填空。 ‎ 劳累    劳作 ‎①他________一天很________,所以吃完饭就赶紧休息了。‎ 亲热    亲切 ‎②她________地抱住老师,感谢老师这么多年来的________教导。‎ ‎6.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 ‎①织女________美丽贤惠,________心灵手巧。‎ ‎②天上________富丽堂皇,________织女并不喜欢。‎ ‎③织女________挣扎,________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快去找爸爸!”‎ ‎7.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 节俭——________    衰老——________    发誓——________    败坏——________‎ ‎8.“牛郎织女”现在作为成语,用以比喻________。我们可以用苏轼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祝福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 ‎9.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这句话是对牛郎的语言描写,体现了牛郎对老牛的关心之情。 B. 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留着。碰见什么紧急事,你就披上我的皮...(这是老牛临终的嘱托,为下文作铺垫,因为下文写牛郎追赶王母娘娘就是凭借了牛皮的帮助。 C. “她乐极了,可是有时候也发愁。愁甚麼呢?她没告诉牛郎。”为下文王母娘娘抓她回去做铺垫。 D. 他赶紧披上牛皮,找出两个筐,一个筐里放一个孩子,挑起来就往外跑。一出屋门,他就飞起来了,耳边风呼呼地直响。飞了一会儿,望见妻子和老太婆了,他就喊:“我来了。”(抓住牛郎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他不畏强权,不怕压迫,对自己的妻子充满着爱。‎ 二、阅读理解(共2题;共33分)‎ ‎10.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 ‎       王母娘娘派了好些天兵天降到人间察访,察访了好久,才知道织女在牛郎家里,跟牛郎做了夫妻。一天,她亲自到牛郎家里,可巧牛郎在地里干活,她就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织女的男孩见那老太婆怒气冲冲地拉着妈妈走,就跑过来拉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织女心里恨极了,望着两个可爱的儿女,一时说不出话来,只喊了一句:“快去找爸爸!”‎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 察访——________  可巧——________‎ ‎(2)从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中表现出王母娘娘要带走织女的决心。 ‎ ‎(3)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体现王母的冷酷无情。 B.体现小男孩的勇敢。 C.点明小男孩的力气小。‎ ‎(4)下面对王母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王母,冷酷无情。 B.王母同情牛郎和织女,因此每年七月七让他们见一面。 C.设置王母这个人物,是为了反衬牛郎织女的反抗精神。‎ ‎(5)你喜欢王母娘娘吗?为什么? ‎ ‎11.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 后羿射日(节选)‎ ‎      世界年轻时,天空曾一齐出现十个太阳。他们每天一换,轮流穿越天空,给大地万物带去光明和热量。人们按时作息,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生活美满。‎ ‎      可是,有一天,十个太阳想要一起周游天空。这一下,大地上的人们和万物就遭殃了。十个太阳像十个火团,他们一起放出的热量烤焦了大地。‎ ‎      有个箭法超群的神箭手叫后羿。他看到人们生活在苦难中,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射掉那多余的九个太阳。‎ ‎      于是,后羿(   )过了九十九座高山,(   )过了九十九条大河,(   )过了九十九个峡谷,来到了东海边。他(   )上了一座大山,山脚下就是茫茫的大海。后羿(   )开了万斤力弓弩,(   )上千斤重利箭,瞄准天上火辣辣的太阳,嗖地一箭射去,第一太阳被射落了。后羿又拉开弓弩,搭上利箭,嗖地一声射去,同时射落了两个太阳。就这样,后羿一枝接一枝地把箭射向太阳,无一虚发,射掉了九个太阳。‎ ‎      剩下的一个太阳害怕极了,在天上摇摇晃晃,慌慌张张,很快就躲进大海里去了。‎ ‎      天上没有了太阳,立刻变成了一片黑暗。万物得不到阳光的哺育,毒蛇猛兽到处横行,人们无法生活下去了。他们便请求天帝,唤第十个太阳出来,让人类万物繁衍下去。‎ ‎      一天早上,东边的海面上,透射出五彩缤纷的朝霞,接着一轮金灿灿的太阳露出海面来了!人们看到了太阳的光辉,高兴得手舞足蹈,齐声欢呼。‎ ‎      从此,这个太阳每天从东海边升起,挂在天上,温暖着人间。‎ ‎(1)选择表示动作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 搭   爬   穿   拉   登   迈 ‎(2)十个太阳同时在空中,人间是怎样的情景?展开想象写一写吧。 ‎ ‎(3)天上没有太阳之后,人们也无法生活下去。这是为什么呢? ‎ ‎(4)你想用哪些话来评价后羿呢? ‎ 三、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12.我国民间有四大故事,你知道是什么吗?和大家交流一下。 ‎ 答案解析部分 一、积累运用 ‎1.【答案】 习惯;纱衣;妻子;挨着;结婚 ‎ ‎【考点】拼音,词形 ‎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惯、纱、妻、挨、婚”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习惯、纱衣、妻子、挨着、结婚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 A ‎ ‎【考点】字形 ‎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 A:牛朗(改 郎)—晴郎(改 朗);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答案】 B,D ‎ ‎【考点】字义 ‎ ‎【解析】【分析】要求学生结合词语境理解字义。题干“临”的意思临:面对;面临。A:临:欺压。C:临:来到。B、D:临:面对;面临。 故答案为:B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词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4.【答案】 (1)开开心心;整整齐齐;红红火火 (2)白发苍苍;浓烟滚滚;小心翼翼 (3)狼心狗肺;废寝忘食;抓耳挠腮 ‎ ‎【考点】词形 ‎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①从给出的词语“亲亲密密”来看,是AAB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②从给出的词语“怒气冲冲”来看,是ABCC式结构,即第三个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③从给出的词语“日久天长”来看,是含近义词。 故答案为:(1)开开心心、整整齐齐、红红火火 (2)白发苍苍、浓烟滚滚、小心翼翼 (3)狼心狗肺、废寝忘食、抓耳挠腮 【点评】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5.【答案】 劳作;劳累;亲热;亲切 ‎ ‎【考点】词形,词义 ‎ ‎【解析】【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劳累:由于过度的劳动而感到疲乏。 劳作:劳动,多指体力劳动。 亲切:指亲近、亲密,也可指热情而关心。 亲热:亲密而热情的意思,也可特指亲近、喜爱。 故答案为:①劳作、劳累;②亲热、亲切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6.【答案】 即;又;虽然;但是;一边;一边 ‎ ‎【考点】词义,句式衔接 ‎ ‎【解析】【分析】 ① 前后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要选择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 ② 前后句之间是转折关系,所以要选择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 ​​​ ③ 前后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要选择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 故答案为:①即;又 ‎ ‎ ②虽然;但是 ③一边;一边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关联词的运用能力。做题时要先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再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7.【答案】 节约;苍老;许诺;破坏 ‎ ‎【考点】词义 ‎ ‎【解析】【分析】先理解词语的意思,根据意思写出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节俭: 节约俭省。 衰老: 体貌老化,精力耗损。  发誓: 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 。 败坏: 指损坏;破坏;行为不符合社会准则。  ‎ 故答案为:节约;苍老;许诺;破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近义词的理解能力。做题时要先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 ‎8.【答案】 分居两地的夫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考点】格言/名言 ‎ ‎【解析】【分析】考查对古诗、名句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名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分居两地的夫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名句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9.【答案】 A ‎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 ‎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A:错误。是心理描写。B、C、D正确。 故答案为: 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二、阅读理解 ‎10.【答案】 (1)查访;正巧 (2)亲自;一把抓住 ‎ ‎(3)A (4)B (5)不喜欢。 ‎ ‎【考点】语段阅读 ‎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查访、正巧 (2)亲自、一把抓住 (3)A (4)B (5)不喜欢。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1.【答案】 (1)爬;迈;穿;登;拉;搭 (2)森林着火了,河流干枯了,人和动物都要渴死了。农作物都枯萎了,供给人和家畜的食物也断绝了。一些人出门觅食,被太阳的高温活活烧死;另外一些人成了野兽的食物。 (3)因为万物得不到阳光的哺育,毒蛇猛兽到处横行。 (4)后羿是一个机智勇敢,射箭技艺高超,勇于为民造福的人。 ‎ ‎【考点】神话故事 ‎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动词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 ‎ (2)结合短文内容,发挥想象,言之有理即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爬;迈;穿;登;拉;搭 (2)森林着火了,河流干枯了,人和动物都要渴死了。农作物都枯萎了,供给人和家畜的食物也断绝了。一些人出门觅食,被太阳的高温活活烧死;另外一些人成了野兽的食物。 (3)因为万物得不到阳光的哺育,毒蛇猛兽到处横行。 (4)后羿是一个机智勇敢,射箭技艺高超,勇于为民造福的人。 【点评】(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即可。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精神或品质。‎ 三、语言表达 ‎12.【答案】 《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 ‎【考点】文学文化常识 ‎ ‎【解析】【分析】考查文学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故答案为:《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