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53 KB
  • 2021-12-23 发布

四年级下语文一课一练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一课一练习题22《文言文二则》(有答案)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 22.文言文二则 一、看拼音写词语。 gōng jìng qín xué bó shì pín qióng xiāng féng 二、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三、巧填同音字。 bó ( )学 拼( ) ( )颈 胳( ) yíng 晶( ) ( )火虫 ( )地 ( )接 gōng ( )喜 ( )廷 ( )课 ( )克 四、比一比,再组词。 萤( ) 贫( ) 博( ) 杵( ) 卒( ) 荧( ) 贪( ) 搏( ) 杆( ) 率( ) 五、 选出下面的加点的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1.过是.溪。( ) A.表示肯定; B.这; C.对,正确。 2.博学多通.。( ) A.通晓,明白; B.有路达到; C.普通,一般。 3.逢老媪方.磨铁杵。( ) A 方向,方面; B.正在;C.方法,办法。 六、查字典填空。 “博”用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___,再查音节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再查______ 画。“博”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量)多;丰富; ②通晓;③ 博取;取得 。 在下列句子里“博”应选择哪种解释?(填序号) 博.学多通。( ) 地大物博.( ) 以博.欢心( ) 七、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2.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八、句子赏析。 1.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以夜继日”和我们常用的成语_____________的意思是相同的。 (2)夏天的时候,车胤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学习。 (3)这句话说明( ) A.车胤是一个学习刻苦勤奋的人。 B.车胤的家里实在太穷了。 C.车胤是一个喜欢小动物的人。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1)这句话中的画线部分让我想到了词语__________,它也是“铁杵成针”的反义词。 (2)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 B.总结全文 C.为下文做铺垫 九、课内阅读。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文中加点字“之”的意思是( )。 A.老媪 B.用铁杵磨针这件事 C.没有实际意义 2.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本文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老媪。 B.这个故事发生在象耳山下的一条小溪边。 C.李白受到了用铁杵磨针的老妇人的启发,完成了学业。 4.能够概括本文中心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____,本文带给你的启示:_______________。 十、开心阅读。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①壁引其②光,发书映光而读之③。邑人④大 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⑤。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⑥成大学。 【注释】①穿:凿穿。②其:它的,指蜡烛。③之:指代书。④邑人:同县的人。⑤偿: 报酬、回报。⑥遂:于是、就。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 A.不逮:烛光照不到。 B.穿壁:在墙上凿洞。 C.大姓:姓“大”的人。 D.佣作:做雇工,劳作。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原因是 。(用文中原句回答) 3.本文写了匡衡的哪两件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答案: 一、恭敬 勤学 博士 贫穷 相逢 二、náng náng ǎo zú yíng yān 三、博学 拼搏 脖颈 胳膊 晶莹 萤火虫 营地 迎接 恭喜 宫廷 功课 功课 四、萤火虫 荧屏 家贫 贪玩 博士 拼搏 铁杵 木杆 生卒 率领 五、 1. B.2.A.3. B. 六、B bo 十 10 ② ① ③ 七、1.李白懂得了他的意思,回去完成了学业。 2.车胤谦逊有礼,博学多识。 八、1.(1)夜以继日 (2)白绢做成口袋,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 (3)A 2.(1)半途而废 (2)C 九、1.B 2.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 3.A 4.持之以恒 只要有毅力,坚持不懈,肯下苦功,就能成功。 十、1.C 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3.本文写了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到大户人家帮佣只为借书这两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