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9.00 KB
  • 2022-02-10 发布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4单元 第14课 圆明园的毁灭 部编版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4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记录了一段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后来被侵略者毁灭的历史,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辉煌壮观的圆明园被毁灭的痛心和遗憾,对侵略者的愤怒和义愤填膺,增强振兴中华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自主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但是对文字背后所要表现的情感还需进一步揣摩。‎ 本文结构清晰,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阐明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表达了作者为如此辉煌美丽的圆明园被毁灭而痛彻心扉的感情。在具体讲述圆明园被侵略者毁灭的事实前,作者先扬后抑,在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圆明园的精巧布局、宏伟的建筑风格和收藏的珍贵文物,以“皇家园林”“众星拱月”等词语突出了圆明园的精巧绝伦。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用精练、简短的语言讲述了圆明园被侵略者毁灭的过程,与第二部分紧密联系,激发学生愤怒、痛惜的爱国之情。‎ 课文在文章内容构思上独具匠心,以对比描写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全文大量篇幅都是在写圆明园的辉煌和美丽,当学生沉浸在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之中,为这些伟大的建筑而自豪、骄傲时,作者笔锋一转,后文再现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美好的东西瞬间被侵略者毁灭了,“辉煌”和“毁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学生读到这些文字,再联想到圆明园曾经的美,更会产生一种痛心和愤怒的情感。‎ 课文语言简洁、丰富,用词用句精准。第1自然段中用关联词“是……也是……”和“不可估量”表达了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无比惋惜和痛心。第2自然段用简短直观的语句介绍了圆明园所在的位置和组成部分。第3自然段属于重点描写段落,在描写圆明园中的宏伟建筑时,作者运用对举的方式,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景点,借助关联句式“有……也有……”“不仅……还有……”详细地介绍了圆明园中的各色建筑。第4自然段承上启下,借助关联句式“不但……还……”详细地介绍了圆明园收藏的珍贵历史文物。第5自然段描写了英法联军的恶劣行径,用“侵入、闯进、掠走”等词语准确地写出了侵略者的野蛮和暴力,让人产生气愤、惋惜之情。最后一句和课文首句对应,表达了作者愤怒、痛心的强烈情感。‎ ‎1.通过自主认读、小组合作互相正音的方式认读“估、煌”等生字,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的方式等会写“毁、估、拱”等生字,会写“毁灭、不可估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勿忘国耻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结合相关资料,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勿忘国耻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 结合相关资料,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认识“估、煌”等生字,以学生自主识字为主。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文读准字音。生字教学时,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提醒学生注意分清前后鼻音,如“殿、澜、烬”是前鼻音,“煌、珑、陵、宏、奉”是后鼻音。对于“珑、陵、剔”,可以采取形近字辨析的方式来帮助记忆字形,如“珑—笼”“陵—凌”。或根据字义来加强记忆,如“烬”是指物体燃烧后的东西,跟“火”有关,所以左部是“火”,右部代表燃尽。“澜”的偏旁是三点水,说明与水有关,可拓展“力挽狂澜”“推波助澜”等词加强记忆。‎ 本课要求会写“毁、估、拱”等生字,左右结构的字居多。结合课文认清字形,并在文中理解字义。注意“毁”的字形和书写笔顺,要求学生正确书写。‎ 词语理解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进行学习,其中“殿堂、亭台楼阁、建筑、博物馆”等可以结合图示法进行解决。“不可估量、举世闻名、金碧辉煌”等可以通过造句来加强理解。‎ ‎2.阅读教学 本文情感丰富,语言优美,教学时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初步课文,要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初步感受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痛心、遗憾之情。然后可以借助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内曾经的诗情画意和被毁灭的悲剧,在想象中深入理解课文。深入理解“不可估量”“灰烬”等重要词语,再富有感情和节奏地朗读,读出情感的变化。第3自然段作者借助关联词,运用了对举的方式,描绘了圆明园中各式各样的建筑,学生可以反复诵读,并将此种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3.理解运用 课文第2~4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包括布局、建筑、收藏的文物,教师引导学生去感受圆明园的伟大成就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运用资料和理解文意、朗读和感悟结合起来,让学生理解文章第1自然段对圆明园的极高评价,为什么对中国文化史、‎ 对世界文化史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加强对课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如,理解“众星拱月”时,教师可以出示相关圆明园的布局示意图,让学生看到圆明园周围还环绕着许多小园,就像星星围绕月亮一样,从而在朗读中感受圆明园布局的宏伟;第4自然段的“上自”“下至”更是写出了圆明园收藏的历史文物涉及的朝代多,历史悠久;第5自然段的“连烧三天”“灰烬”更是把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表现得淋漓尽致。‎ 感受文中描述的事物时,可以运用相关资料或借助图片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如“安澜园、狮子林、平湖秋色、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学生不但能落实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还能对课文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感受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的情感。‎ ‎1.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了解圆明园被毁灭时当时的背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 ‎3.体会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勿忘国耻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2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本课的“估、煌”等生字,会写“毁、估、拱”等生字,并能理解字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3.学习第1~3自然段,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板块一 话语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雨果描述圆明园的话语。‎ 雨果:“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2.过渡:同学们,为什么雨果赞美了圆明园又说人们只能在梦中看到它?圆明园到底经历了什么?‎ ‎3.课件出示圆明园的相关资料,介绍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原为清代的皇家御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基本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全园占地5200余亩,方圆20多华里。全园建筑总面积超过故宫。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园的总称,占地甚广。圆明园是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5处景观,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天下胜景和名园精华。在圆明园的鼎盛时期,这里既是具有空前规模的皇家园林,又是清代皇帝发号施令、行使权力的统治中心。‎ ‎4.课件出示圆明园断垣残壁的插图,引出课题,引导学生自由思考。看到这幅图片,你们是什么样的感受,你们想到了什么?‎ ‎5.小组交流,随机抽取学生回答。‎ ‎6.过渡:从1860年开始,这些断壁残垣就默默地伫立在北京西北郊圆明园遗址,历经150余年岿然不倒,它们是在诉说一段屈辱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圆明园的昨天与今天。(课件出示课题)‎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和词语。‎ ‎2.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殿、澜、烬”是前鼻音,“煌、珑、陵、宏、奉”是后鼻音。‎ ‎3.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强调书写笔顺的正确,注意“殿”左右宽窄相当,顶部与底部左右齐平;左部最后一笔的点与右下部的“又”穿插避让,“又”的捺脚收笔超出上部。“奉”上部三横的间距相等,长短不同,撇和捺不相交,盖住下面。‎ ‎4.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 毁灭 不可估量 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金碧辉煌 殿堂 亭台楼阁 象征 仿照 诗情画意 建筑 漫游 天南海北 饱览 风景名胜 境界 宏伟 奇珍异宝 博物馆 统统 搬运 销毁 罪证 奉命 ‎5.齐读词语,强化记忆。‎ ‎6.这些词语中“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呢?‎ 不可估量:估计,推算、计算。不可以估计。形容数量大或程度重。‎ ‎7.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文章一开头就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的损失”,昔日圆明园是有什么不可估量的价值吗?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主要评价圆明园价值的句子,指名回答。‎ ‎(1)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2)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板块三 精读课文,感受辉煌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感受圆明园的结构和布局的宏大。‎ 句段:此外,还有很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2.作者在介绍圆明园的结构时,用了“举世闻名”“众星拱月”来形容圆明园,大家知道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 举世闻名:举,全。全世界都知道。形容名望极大。‎ 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比喻很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3.出示圆明园的分布构成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圆明园的面积之大,出示相关资料。‎ 圆明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最新制订方案显示,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范围东至圆明园东路,南到清华西路,西至圆明园西路,北到规划公路一环,占地面积458.9公顷)‎ ‎4.过渡: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500多个学校那么大,周围围绕了大大小小的园子,像星星围绕在月亮周围一般,大家带着想象一起齐读第2自然段。‎ ‎5.品读第3自然段,小组交流,感受圆明园的辉煌构造。‎ ‎6.请学生找出圆明园中著名的景观。‎ 殿堂、亭台楼阁、民族建筑、西洋景观……‎ ‎7.小结:啊,圆明园中的建筑真的可以说是风格各异、美不胜收,被称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真是名副其实。圆明园汇聚了无数中外风景名胜,收藏着无数奇珍异宝,可就是这样一个辉煌美丽的皇家园林,后来却被英法联军侵略毁灭了,它是如何被毁灭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对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 ‎2.出示圆明园的分布构成图,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的宏伟壮观。‎ ‎3.过渡:上节课我们大致了解了圆明园的结构和布置,但还没有具体体会到它“不可估量的价值”,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块二 分析课文,体会辉煌 ‎1.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找出关联词,通过关联词体会圆明园的建筑各具风格、千姿百态的特点。‎ ‎“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还有”“有如……”。‎ ‎2.运用“对比描写”的语言范式仿造例句造句,指名学生回答。‎ ‎3.想象画面,男女生分句先后朗读,感受园内布置的优美。‎ ‎(1)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圆明园的辉煌布局。‎ ‎(2)有感情地朗读,男生要读出宏伟和壮观之感,女生要读出秀雅和优美之感。‎ ‎4.出示第2自然段中诗情画意名称的风景地图片,让学生感受昔日圆明园的美景。‎ ‎5.展示圆明园内景观的名称,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的诗情画意。‎ 九洲清晏、缕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映水兰香、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方壶胜境、平湖秋色……‎ ‎6.过渡: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圆明园中像这样的景观数不胜数。课文中说“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学生齐读“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请同学们继续阅读第4自然段。‎ ‎7.学生自主阅读第4自然段,思考:昔日圆明园为什么被誉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指名学生回答。‎ 先秦至清朝大约经历了2500多年。‎ ‎8.文中说上自先秦时代,下至唐、宋、元、明、清,大约是2500多年,经历了这么多朝代和这么长的时间,你们想象一下会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呢?教师出示资料。‎ 圆明园建筑之一——舍卫城:城内街道呈十字形,内建殿宇、房舍共326间,用游廊相连接;还建有数座金碧辉煌的牌楼。位于坐石临流东北,水木明瑟东面,是园中专门开辟的一座小城镇,仿照古印度桥萨罗国首都的城池布局而建,是供奉各种佛像和收藏佛经的地方。城郭呈长方形,南北长、东西宽,四周筑有城墙,共辟4门。自康熙以来,每当皇帝、皇太后寿诞,王公大臣进奉的佛像都存放在这里。其中有纯金的、镀银的、玉雕的、铜塑的,年复一年,竟高达数十万尊。‎ ‎9.谈话:这只是圆明园中的一座小城,而这只是一些佛像,想想圆明园中那么多珍宝,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学生交流。‎ 应有尽有 不计其数 成千上万 数不胜数……‎ ‎10.出示圆明园铜兽首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圆明园内宝物众多、价值连城。‎ ‎11.小结:这只是圆明园那140多个景点内的一个小小的十二生肖喷水池上的3个铜兽首,2000年的国际市场拍卖价就高达9000多万人民币,而这只是圆明园众多宝物中的一点点。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当之无愧地说——“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引导学生齐读,课件出示此句话)‎ 板块三 研读“毁灭”,激荡情感 ‎1.过渡:可如今,我们却再也看不到这些美好的事物了,这些金碧辉煌的殿堂和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早已化为了一片灰烬。(出示圆明园被烧毁的图片)‎ ‎2.学生默读第5自然段,勾画出作者用的动词。‎ 侵入 闯进 掠走 搬运 破坏 毁掉 销毁 放火 ‎3.学生简单交流,说说这些动词的效果,指名回答。‎ ‎4.过渡:这些行为是强盗的行为,不但偷窃我国的文化瑰宝,还毁坏我国的建筑艺术,让我们接着看吧。‎ ‎5.引导学生找出英法联军当年毁灭圆明园的句子。指名读,课件出示句子。‎ 句段: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1)“统统掠走”是什么意思?‎ 统统掠走:所有的、全部的都抢走,不剩下任何东西。‎ ‎(2)表现出英法联军怎样的形象?‎ 表现出英法联军残暴、贪婪自私的形象。‎ ‎(3)“任意破坏、毁掉”是怎么破坏、毁掉?‎ 为了夺取财宝,英法联军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蓝瓷瓶,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宝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珠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满了金条和金叶,有的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链。‎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外,被他们糟蹋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房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可超过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砸碎镜子,另一些人凶狠的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的惨不忍睹。‎ ‎6.学生交流感受,带着感受有情感地朗读。‎ ‎7.过渡:不仅如此,他们为了销毁罪证,还用大火烧。(播放《火烧圆明园》片段)‎ ‎8.圆明园化作一片灰烬。那么,圆明园毁灭的究竟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指名回答。‎ ‎9.小结:这把火,烧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这把火,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把火,烧毁了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万园之园。被毁灭的不仅是我国园林艺术和建筑艺术,更是我们的民族文化。这些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板块四 课文总结,拓展延伸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 ‎2.小结:同学们,你们现在明白课文虽然叫“圆明园的毁灭”,却要先用大量篇幅来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因为只有有了这些“美好”,这些“毁灭”才会更让人痛惜、遗憾!在我们祖国逐渐强大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这种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完成对应训练。‎ ‎1.重视查资料对深入理解课文的重要性。《圆明园的毁灭》讲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灿烂以及被侵略者毁灭的经过。在学习过程中,‎ 给学生提供大量圆明园相关的资料不但可以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还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达到与作者感情的共鸣。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勿忘国耻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运用相关资料能让学生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如展示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景观构成,可以让学生为圆明园的壮观宏伟感到震撼;播放《火烧圆明园》片段,会推动学生愤怒、惋惜情感的喷发。‎ ‎2.重视阅读对课文的体悟。本文语言精练、语句优美,学生要在阅读中去体会、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重视以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如指名读、男女分组读、默读、齐读等。学生在朗读中不但可以更深入理解文章和体会文字的思想感情,更能唤起爱国和惋惜、痛恨之情,从而获得思想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