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6 MB
  • 2022-02-10 发布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14课-人教部编版(共23张PPT)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五年级上册 第 14 课 内容一 论语·子罕篇第九(五) 内容二 过零丁洋 内容一 论语·子罕篇第九(五)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论语·子罕篇第九(四)》。 二、尝试初读 (一)初读《论语·子罕篇第九(五)》,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 有矣夫( fú )、巽、能无说( yuè )乎、惮 (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四)师生拍手齐读。 (五)学生说读后感受。(生自由发言) 三、分步练读 (一)学习 9.22 1. 文白对读。 子曰: “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 , 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翻译: 孔子说:“长了苗却不吐穗扬花的,是有的;开了花却不结果的,是有的。” 2. 素解文意。 点拨: 孔子以庄稼的生长、开花与结果比喻一个人学习的过程,如果不能持之以恒,而是半途而废,就不可能达到目的。 链接: 《伤仲永》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二)学习 9 .23 1. 文白对读。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 ” 翻译: 孔子说:“年少一辈是值得敬畏的,怎么能断定他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还没有什么名望,也就不值得畏惧了。” 2. 素解文意。 点拨: 尽管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动乱年代,但他在周游列国时,看到很多年富力强、用功奋发的年轻人以国家大事为己任。这让他感到可敬又可畏,同时也感到欣慰。 链接: 《蓝田生玉》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三)学习 9 .24 1. 文白对读。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翻译: 孔子说:“合乎正道的话,能不接受吗?听了之后改正错误才可贵。顺从自己意思的话,能不高兴吗?听了之后要分析辨别才可贵。盲目高兴而不加分析,表面接受而不改正错误,这种人我是拿他没有办法的。” 2. 素解文意。 点拨: 这段话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教育人们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不仅要接受正确的建议,同时要依照礼法的规定改正自己的错误。第二层的意思是忠言逆耳,对顺耳之言的是非真伪,应仔细加以辨别。 链接: 《忠言逆耳》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四)学习 9 .25 1. 文白对读。 子曰:“主忠信 。 毋友不如己者 。 过 , 则勿惮改。” 翻译: 孔子说:“要以忠和信这两种道德为主。不要和不像自己一样讲忠信的人交朋友。犯了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 2. 素解文意。 点拨 :成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厚重的品德、端庄的外表、忠信的德行、善于向人学习的襟怀、超越自己的气魄;此外,犯了过错也不要害怕改正,这样才会有威望,受到人们的尊重。 拓展 : 或问:“何如斯谓之人?”曰:“取四重,去四轻,则可谓之人。”曰:“何谓四重?”曰:“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 ——扬雄《扬子法言·修身》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五)学习 9 .26 1. 文白对读。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丧失主帅,一个普通人却不能强迫他放弃主张。” 2. 素解文意。 点拨 : “理想”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孔子对“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对个人而言,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我们也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逼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 拓展: 积累有关志向的名言警句: 夫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甥书》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链接: “三军”的说法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春秋时,大国常设三军,但各国称谓不一,有上中下三军,前中后三军和左中右三军三种划分方式。此处三军有两种意思:一是“周制,诸侯大国三军。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三军合三万七千五百人。据《周礼·夏官·司马》记载:“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二是军队的通称,可以理解为规模很大的军队。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五、本课总结 内容二 过零丁洋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论语·子罕篇第九(五)》 。 二、解诗题 “零丁洋”,亦称作伶仃洋,在广东省珠江口。文天祥一直坚持抗击元军,直到五岭坡兵败被俘。他在被元朝军队押送回北京的途中经过广东珠江口零丁洋,于是写下《过零丁洋》一诗以表达自身不屈的意志。 三、正诗音 (一)初读 《过零丁洋》,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 (二)标注入声字: (四)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五)师生拍手齐读。 (六)学生说读后感受。 四、明诗意 (一)文白对读。 原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二)字词释义。 ①遭逢:遭遇。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而中举被起用做官。 ②干戈:指抗元战争。四周星:指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到1278年被俘历经四年。 ③零丁:同“伶仃”,孤苦无依的样子。 ④汗青:指史册。古代用竹简写字,制作竹简时先用火烤干水分,故称汗青。 五、品诗味 品味: 在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的情形下,文天祥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这便是他的胸怀、抱负与志向。 拓展: 舍生取义: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常用于赞扬别人难能可贵的精神。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原意是说,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二者不能同时都得到,就选择正义而舍弃生命。 链接: 文天祥在被押解到元大都面见元世祖忽必烈之前,曾多次被劝降。但他直到最后都不屈不挠,只求舍身为国,始终不肯就范。他还写下传世作品如《正气歌》等,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千古名句“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便是出自《正气歌》。 六、背诗句 (一)复沓式读诗。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七、想诗境 (一)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二)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 八、悟诗情 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都让诗人倍受煎熬,但他仍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文天祥用自己的行动证实了孔子所说的“匹夫不可夺志”的气节与风骨,因此,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也就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最高理想追求。 九、本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