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63 KB
  • 2022-02-10 发布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将相和》教案 (6)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 学校:‎ 班级: ‎ 课题:‎ ‎《将相和》‎ 教师:‎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二)学情分析及教法运用 二、教学目标:‎ ‎1.还原三个故事语境,重点聚焦蔺相如的语言描写,感受他的大智大勇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了解秦王、廉颇的人物形象。在感知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感悟作者言语表达之匠心。 ‎ ‎2. 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能在互文照中感受原著文言风貌,课后会积极主动阅读改编后的《史记》等古典名著。‎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还原三个故事语境,重点聚焦蔺相如的语言描写,感受他的大智大勇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了解秦王、廉颇的人物形象。‎ ‎(二)教学难点:在感知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感悟作者言语表达之匠心。‎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将相和》分别写了三个小故事,请同学们来回忆一下,分别是哪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在三个故事中,“完璧归赵”是故事的起因,“渑池之会”是故事的进一步的发展,这两个故事又是“负荆请罪”的起因。)‎ 回顾情节 聚焦目标 ‎1、回顾故事 唤起记忆 1. 让学生在复习情节的同时学会说一段条理清楚、逻辑性强的话语。‎ 一、据说当年故事发生后,赵王收到一份奏折——(课件出示,) 奏 折 启奏大王,我们认为廉颇将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我们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蔺相如却只是凭借一张嘴就得到了比廉颇将军更高的职位。我们都为廉颇将军鸣不平。望大王能以功论赏,让大臣们心服口服!‎ ‎ 鸣不平的大臣们 提问:对这样一份奏折,大家有何看法?‎ 过渡:蔺相如是不是真的只凭借一张嘴就得到了高于廉颇的职位吗?本节课我们重点通过赏析蔺相如的语言来感受人物形象,并尝试阅读类似的历史故事。‎ 二、分三个故事,聚焦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辩论,到底支持廉颇还是蔺相如?‎ ‎2、创设情境,为下文分析蔺相如形象作铺垫。‎ ‎3、学生辩论,初步感知蔺相如和廉颇的形象,并顺势聚焦人物语言来分析人物形象。‎ ‎4、让学生清楚本课的学习目标:聚焦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4‎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记蔺相如语言描写的句子,并思考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 ‎1. 完璧归赵(读一读,演一演)‎ 出示第一处对话:“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一生读 说说蔺相如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 ‎(引导学生抓住“想了一会儿”“一定”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归纳出蔺相如出示秦国是“临危受命”。)‎ 齐读并板书(临危受命)‎ ‎ 过渡:蔺相如是如何让秦王理屈的呢?我们一起来演一演。‎ 完璧归赵:师生共同表演,再现情境。‎ 师:(扮演秦王,手捧璧欣赏)各位爱卿,这块璧通体晶莹,没有一点儿瑕疵,真是价值连城的宝物啊!这样的宝物不归我们强大的秦国又能归谁呢?‎ 生: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你看。(指导读出不慌不忙,从容的语气)‎ 师:这么好的璧有毛病?你快指给我看看。‎ 生:(接过璧,后退几步,举起璧)大王,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指导读出理直气壮、坚定的语气)‎ 师:使不得,使不得。这稀世宝玉可不能撞坏啦!‎ 评价后重点指导:“大王,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指导读出理直气壮、坚定的语气)‎ 过渡:蔺相如真是好样的!这时,和氏璧已经回到了蔺相如的手里,他派人抄小路将和氏璧送回赵国,他自己留在秦国与秦王进行了一次语言的交锋。‎ 指导读好:“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绝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和氏璧已经安然回到赵国,完成了使命,所以以大大方方的语气读)‎ 小结: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 秦王自来就不讲信用,从刚才的对话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怎么样的蔺相如?‎ ‎(归纳:机智勇敢)‎ 过渡:看来,蔺相如的嘴还是挺厉害的,我们就从他的嘴里听出了他的机智勇敢。‎ 创设情境,‎ 聚焦语言,‎ 感受人物 形象。‎ ‎4、生读文,并说蔺相如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4、师生一起表演, 生评价 ‎5、生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 ‎6、生读句子 ‎5、引导学生关注蔺相如出使秦国的不易,初步理解“蔺相如不仅仅是凭借一张嘴获得上卿的职位”。‎ ‎5、通过表演,感受蔺相如的机智。‎ ‎6、感受蔺相如的勇敢 ‎7、感受蔺相如的机智,懂秦王的不讲信用,以智护璧。‎ ‎8‎ 4‎ 几年后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他们有了第二次交锋,现在我们都到了渑池之会上,小组内合作表演好这一次交锋。‎ ‎2、“渑池之会”(演一演,读一读)‎ 小组交流:应该怎么样读出蔺相如的语气。‎ 小组合作:分角色情境朗读渑池之会中的对话(第13段)。‎ 小组合作表演读 出示: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 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 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 (针对学生的表演及时点评,指导读出毫不示弱,毫不胆怯的,坚定、果断、义正言辞的语气) 点两句齐读。‎ 在《史记》原文中,蔺相如这样说的“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意思是秦王如果不击缶,自己就自杀,脖颈里的血就可以溅到大王身上啦! ‎ 听到这么铿锵有力的话语,你似乎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蔺相如? ( 板书:舍身救主,忠心耿耿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其余生齐读原文语句。)‎ 小结: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针锋相对的语言中,维护了赵王的尊严,也维护了楚国的尊严,被赵王封为上卿。这两次冲突的胜利,是智和勇的胜利。‎ 过渡:透过人物语言,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蔺相如不怕秦王,却怕另一个人——廉颇。用心读下边两段文字,说说发现。‎ ‎3、负荆请罪(比一比,议一议)‎ 聚焦语言:廉颇:“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蔺相如:“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同桌合作读,说说发现。‎ 小结:面对秦王,蔺相如当仁不让,而面对廉颇将军,蔺相如一让再让,为的是什么啊?‎ 板书:顾全大局 通过以上三个故事,我们再看这一份奏折,‎ 奏 折 ‎6、小组合作表演 ‎7、学生评价 并读重点句子。‎ ‎8、学生总结 ‎8、学生交流 ‎9、同桌互学,说说发现 ‎、紧扣情境,让学生明白蔺相如的言语交锋中展现出来的智勇双全。‎ ‎9、引导赏析“渑池之会”中蔺相如的人物形象。‎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们乐于参与课堂。‎ ‎10、进一步加深对蔺相如人物形象的理解。‎ ‎11、对比阅读,体会蔺相如的顾全大局。‎ ‎12、呼应情境,明白蔺相如不仅仅是凭借一张嘴就获得了比廉颇更高的职位。‎ 4‎ 启奏大王,我们认为廉颇将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我们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蔺相如却只是凭借一张嘴就得到了比廉颇将军更高的职位。我们都为廉颇将军鸣不平。望大王能以功论赏,让大臣们心服口服! 鸣不平的大臣们 你们还认为蔺相如仅仅只是凭借一张嘴就得到了比廉颇将军更高的职位吗?‎ 过渡:是啊,蔺相如用真诚让廉颇将军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请大家想一想,廉颇将军会说什么呢?蔺相如又会说什么呢?‎ 出示: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出来迎接。廉颇说: ‎ 蔺相如说: 。‎ 小组交流,推荐汇报。‎ (1) 展示读 点评时相机总结,正是因为蔺相如的顾全大局,让廉颇知错就改。将相两和。(围绕人物语言反映人物个性的品质)‎ ‎(2)出示原文对比。‎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意思:“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 过渡:是啊,蔺相如用真诚唤醒了唤醒了廉颇一颗真诚之心、爱国之心。难怪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评价蔺相如——“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齐读)‎ ‎10、小练笔,内化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13、感受廉颇将军的知错就改。‎ ‎14、人物语言专项练笔,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1、《将相和》的故事千古流传,扣人心弦!其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阅读历史故事,我们要抓住主要的事件,用心品读人物语言,从而感悟出人物的形象。‎ ‎2、其实课文中的另一个人物廉颇在改编时受到篇幅的限制,课文还删除了一些关于他的描写,除了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还有长平之战,廉颇失势,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晚年的廉颇最后死在楚国,到死,他都对身边的人说“我只想指挥我们赵国的的军队啊?”。在《史记》中,赵国最终还是被秦国所灭,如果我们同学们想了解这些故事,不妨走进被评论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的《史记》。‎ 总结方法 拓展延伸 ‎15、回顾总结学习目标 通过故事引导激发学生对阅读《史记》的热情。‎ 板书设计: 将相和 ‎ 蔺相如 廉颇 临危受命 知错就改 勇敢机智 顾全大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