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00 KB
  • 2022-02-11 发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七律 长征》教案 (9)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七律 长征 ‎ 课型:阅读课 ‎ 教学 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长征,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学会4个生字;理解“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等的意思;并且体会词语在诗句中所含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阅读时用心体会、入情入境、动心动情的能力。‎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 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 难点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 准备 先学提纲 黑板 ‎ 长征线路图 《飞夺泸定桥》影像片段 一、生字新词我自学。‎ ‎1.用“√”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逶迤( wēi wéi) 磅礴(pánɡ pán) 岷山(mín mǐn)‎ 远征(zhēnɡ zhēn) 泥丸(ní lí ) 云崖(yá xiá) ‎ ‎2.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写下来。‎ 磅礴: ‎ 逶迤: ‎ 只等闲: ‎ 二、初读课文我做主。‎ ‎1.照样子,标出诗歌的节奏线,试着读出诗歌的韵味。‎ 七律 长征 ‎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品读感悟我先行。‎ ‎1.圈一圈:读了诗歌,你知道英勇的红军越过了哪些“山”,渡过了哪些“水”?在诗中圈一圈。‎ ‎2.填一填: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五幅长征图:跨越五岭、翻越 、‎ 巧渡 、强渡 、翻越 ,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 ‎3.想一想:言为心声,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毛泽东借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怀? ‎ 四、拓展资料我先行。 长征故事《巧渡金沙江》‎ 6‎ 险峻的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敌人为了阻止红军前进,封锁了江面,控制了渡船。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先是假装攻打昆明,时东时西,忽南忽北,迷惑敌军,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另一面我军主力悄悄到皎车渡袭击,非常有意思的是,当时正好有一只敌人的探子船停在岸边,可是敌人却不知哪里去了,后来我䫬又从江中打捞上来一条破船,就是乘着这两条船渡过江去,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再后来,在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下我们又找到了5条独木船。我们的大部队就是用了这7条小船在7天7夜就轻轻松松地渡过了江,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早已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留给敌人的只剩下几只红军穿过的破草鞋。‎ 动手查查资料,把你认为关于长征的最有价值的资料写下来。 ‎ 学情 分析 从教材内容来看,本课相对于当代的孩子,应该来说离得比较遥远了。所以,要如何让学生在课前能更多更好地对长征有一个较好的理解,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所在。课前一定要布置孩子们读至少一篇与长征有关的故事。‎ 从文章体裁来分析,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学焟新接触的一种文体,所以,这就必须先让孩子们对这种文体有所了解,这有助于今后阅读面的拓展。同时,这也是一首富有代表性的现代七律诗,就必须上出诗的韵味来。如何把诗上得有特色,上得有深度和广度,又成了本堂课至关重要的因素。‎ 教 学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二次备课)‎ 一、背景简介,走进长征 ‎1、导入:同学们,当代著名诗人雷雁抒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孩子﬌这个词语对于你们,是不是已经陌生?因为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那时,你们的爸爸也许还没有出生。这个词是用血和火写成的。铁流滚滚,蜿蜒过中国版图上十二个省;从井冈山到陕北,闪闪红星照耀着艰苦的历程。”这个词就是——长征。‎ ‎2、出示长征路线图简介长征:今天,就让我们沿着英雄的足迹,走进历史,走进长征。1934年10月,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他们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来到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之后,四次渡过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千里大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25000里的艰难路程,最后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在长征即将胜利的时候,毛泽东主席回顾所经历的千山万水,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七律 长征》。(板书课题)‎ ‎3、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毛泽东?‎ ‎4、小结过渡: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七律 长征》就是他创作的诗中的一首。毛泽东写下这首诗的第二天,他在排以上干部会上进行朗诵,给当年的指战员以莫大鼓舞。‎ 二、初读诗歌,感知长征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来细细地读一读这首诗。‎ ‎1、指导读题:中间是分隔符,分开读。‎ ‎2、文体介绍,认识七律:‎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中间四行按常规要对仗。‎ ‎3、指名读诗,相机纠正读音,尤其关注文后四个生字 ‎4、七律诗有自己的特点,读诗要有节奏。谁愿意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看读音是否准确,节奏是否合理。‎ ‎5、交流评价,师相机指导朗读,读出七律诗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指名学生再读。板书:‎ 七律 长征 红军 / 不怕 / 远征 / 难,万水 / 千山 / 只 / ‎ 6‎ 等闲。五岭 / 逶迤 / 腾 / 细浪,乌蒙 / 磅礴 / 走 / 泥丸。金沙 / 水拍 / 云崖 / 暖,大渡 / 桥横 / 铁索 / 寒。更喜 / 岷山 / 千里 / 雪,三军 / 过后 / 尽 / 开颜。‎ 三、读悟结合,深入长征 ‎(一)过渡:学习诗词,除了能读顺,还要读懂意思和诗句中所蕴含的情感。任务提示:用心默读全诗,借助工具书,教材中的注释,了解诗意,看看哪句话概括了整首诗的意思,画出来。‎ ‎(二)交流:预设以下几个环节:‎ u 扣住诗眼感知大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过渡:这首诗写了什么,能不能用诗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1、这句话什么意思?‎ ‎2、哪个词是平平常常的意思?(等闲)‎ ‎3、红军把什么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板书: 万水千山)‎ ‎4、扣住“万水千山”体会红军走过的历程。‎ 万水千山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万”和“千”是虚指,用来形容红军长征途中经过了许多高山,渡过许多江河,那么在诗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山和水呢?浏览课文,把山名和水名画一画,交流。(板书: 五岭 䩌蒙 金沙江 大渡河 岷山)‎ u 品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师:这几座山这几条河正是长征途中最难翻越的。让我们随着毛主席的思绪首先来到五岭和乌蒙。‎ ‎1、抓字眼“逶迤、磅礴”悟其“难”‎ ‎(1)指名读这一句诗 ‎(2)借助图片悟“磅礴”和“逶迤”。‎ A. 出示五岭图,简介:五岭是五个山岭的合称,它绵延江西、湖南、‎ 广东、广西、贵州五省,山势起伏、蜿蜒,长达数千里。‎ 诗中说“五岭——引读:逶迤(着重号标出)”我们还可以说——五岭连绵不断 ‎(师边说边用简笔画画出五岭)‎ 理解“逶迤”:一、字形。这两个字都是走之儿;二、字义。这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就叫逶迤。不仅可以形容山之长,还可以形容道路和河流的连绵不断。‎ B. 红军大队人马翻过五岭又来到乌蒙山下,乌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米。  ‎ ‎(用简笔画画出高大磅礴的乌蒙山,结合图理解词语)‎ 诗中说“乌蒙——引读:磅礴(着重号标出)”‎ 此时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眼前的乌蒙山,你又会想到哪一个词?‎ 小结:磅礴就是气势雄伟,诗中指山势高大险峻的意思。‎ ‎(3)如果现在让你们来翻越连绵不断的五岭,高大险峻的乌蒙山,会有怎样的感觉?(难) 是啊,即使是平常,要翻越这些山岭都是那么的艰难,你们知道红军是在什么情况下越过五岭和乌蒙山的吗?(缺衣少食,红军战士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每天还要派上几十架飞机狂轰滥炸,红军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4)指导朗读。‎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爬山涉水,真是——难!艰难!非常艰难!‎ 指名读。能把翻越五岭、乌蒙的“难”读出来吗?评䨀评。‎ ‎2、抓“丸”悟读红军的“豪迈”‎ 6‎ ‎(1)就是这样难以翻越的五岭和乌蒙,在红军的眼里又是怎样的呢?‎ ‎(分别在五岭、乌蒙的简笔画下面画出细浪、泥丸的简笔画)‎ ‎(2)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丸”?(药丸、糖丸)都有什么特点?细小球形?‎ ‎(3)“走”(着重号)古人指快跑的意思,这里形容泥丸,换用哪个词较好?(滚过)‎ ‎“腾”(着重号)又是什么意思?‎ ‎(4)学到这儿这两句的意思懂吗?能用“ 像 ”句式说说吗?‎ 出示句式: 像 ‎ ‎   (逶迤的五岭在红军的眼里像腾起的细浪。) ‎ ‎   (磅礴的乌蒙在红军的脚下像滚过的泥丸。) ‎ ‎(5)指导朗读 在这里毛主席生动地运用了夸张的方法,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把那样大的山“看”小了,正是这样,反衬出了红军战士的形象,他们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形象高大不高大?是啊,红军不怕远征难,高山峻岭只等闲!谁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指名读、指导读、评议读、齐读) ‎ ‎3、师:这两句都是写山的,五岭写山之长,连绵起伏;乌蒙则写山之高,气势雄伟,红军长征要经过万水千山,历经千难万险,红军怕不怕?这些在我们红军眼里都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事罢了。再读第一句。‎ u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这“万水千山”的艰难,除了越山之难,还有涉水不易。长征途中,红军涉过许多江河,毛主席只选了两条,是哪两条?你知道在这两个地方发生过什么战役吗?‎ ‎1、抓“暖——寒”悟读 ‎(1)读读这句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一对反义词“暖和寒”)‎ 师:这是一组对比。‎ ‎(2)针对这一暖一寒你有什么疑问吗?‎ ‎(3)借资料理解“暖”。‎ 你是怎么理解“暖”的?‎ 交流《巧渡金沙江》资料。‎ 小结:除了天气的温暖,还写出心里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 ‎(4)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兵一卒,没有想到困难重重的长征路上,也会遇到如此大快人心之事。所以红军战士感到——一引读:金沙水拍云崖暖。‎ ‎(5)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的斗争,有智取,也有恶战,(观看《飞夺泸定桥》相关影像片段,点到为止)‎ 看着硝烟弥漫的天空,看着还在滴着鲜血的铁索,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有怎样的感觉,能说说吗?‎ ‎(6)小结。这就是“寒”,从“寒”字我们可以读出很多内容:自然环境险恶,令人心惊胆寒;暗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战斗场面惊险悲壮;对死难烈士的无限哀思。‎ 你能把这种“寒”的感觉读出来吗? ‎ ‎(7)指导朗读。‎ 两场战憗、两种心情,把这两种不同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 ‎(8)师:易也好,难也罢,红军战士只把它们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这就是“只等闲”。再读第一句。‎ u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以读带悟 6‎ 经历了无数的艰鉩,只要再翻过岷山,长征就要胜利竓束了,战士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个个笑逐颜开。读出这份欣喜,读出这份高兴吧!指名读。‎ ‎2、“三军”指什么?‎ ‎3、从哪些词看出高兴的心情?“喜”“尽开颜”。‎ ‎(三)小结 同学们,纵有万水千山,纵有千难万险,纵有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毛主席回望万里征途,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这一切的一切,在他的眼里,都化为了文中的那句话,“红—军—”一起读出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对,只—等—闲——!(板书)‎ ‎“只等闲”的是“五岭逶迤”一起来——腾细浪 ‎“只等闲”的是“乌蒙磅礴”——走泥丸 ‎“只等闲”中历经过欢欣,“金沙水拍”——云崖暖 ‎“只等闲”中也历经了悲壮,“大渡桥横”——铁索寒 所以,这“只等闲”里体现了哪些精神啊?‎ 学生汇报。‎ 对,这些就是革命大无畏的精神,就是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这就是长征精神哪!(板书)‎ 四、诵读延伸,升华长征 ‎1、今天我们学习毛主席的<<七律 酿征>>一诗,感受到红军战士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坚持到最后胜利的英雄气概。如今,我们不需要再去用双脚重走那条长征路,但我们要用长征精神去面对人生 “长征”中的各种困难!从这首壮䨽的诗篇中,我们汲取了怎样的力量?我们应该怎样面对人生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怎样面对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呢?‎ ‎2、交流谈体会。‎ ‎3、背诵全诗 现在在咱们眼前就有一个小小的难关 ——背诵全诗,你能战胜它吗?‎ ‎[设计意图:由教材迈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接受长征的洗礼]‎ ‎4、 70多年过去了,远征者的足迹早已被岁月的流水磨平,但长征精神永恒!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通过上网、读书等去了解长征的历史,去感受长征的精神。‎ 推荐读书:《地球上的红飘带》‎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 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山》‎ ‎[设计意图:当前学生的最大缺陷是阅读面太窄,要结合课文教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实现了知识的有效拓展。]‎ 五、检测完善《补充习题》‎ 六、板书设计:‎ 七律  长征 ‎              五岭               乌蒙   万水千山(难)     金沙江       (只等闲) 大无畏 乐观                大渡河                岷山 教后反思:‎ 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