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4.55 KB
- 2022-02-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第四单元
期末复习过关自查表
要识记、过关的内容
易错处
单元综述:
本单元为小说单元。
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情节、环境
12.桥
一、课文主题
●《桥》是著名作家谈歌创作的一篇微型小说。课文讲述了黎明时分,山洪咆哮。村党支部书记舍小家顾大家,从容镇定地指挥一百多号村民顺利跨越死亡的小木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吞没的感人故事。
●本文作者塑造了一位不徇私情,先人后己,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老支书。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二、生字组词
咆:páo(咆哮、咆号、咆哮如雷)
哮:xiào(哮喘、哮吼、咆哮西风)
嗓:sǎng(嗓子、嗓门、嗓音)
淌:tǎng(流淌、淌汗、淌眼泪)
哑:yǎ(沙哑、哑语、哑口无言)
揪:jiū(揪住、揪心、揪出)
呻:shēn(呻吟、悲呻、无病呻吟)
废:fèi(废物、废话、废水)
三、多音字
冲:chōng(冲刺)chòng(冲着)
号:hào(号码)háo(怒号)
当:dāng(当作)dàng(上当)
折:zhé(打折)zhē(折腾)shé(折本)
没:mò(没落)méi(没有)
四、理解词语
咆哮:①(猛兽)怒吼。②形容水流奔腾轰鸣。文中指洪水奔腾轰鸣。
狞笑:凶恶地笑。文中指洪水的凶猛、可憎。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呻吟: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文中指木桥快塌时发出声音。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文中指老太太为死去的丈夫和儿子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拥戴:拥护推戴。
势不可当: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
五、句子解析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环境)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咆哮的山洪比作受惊的野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洪来势凶猛、不可阻挡的气势。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环境)
●洪水“跳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环境)
●“窜”写出了水上涨得迅速,“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水位不断上升,形势也越来越严峻,洪水随时都有可能吞噬人们的生命。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人物)
●“冲” “揪” “吼”几个动词写出了老汉动作果断,毫不犹豫,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一个因无私而无畏自然灾害的威望极高的老汉形象。
六、教材课后习题
1.这篇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找出描写老书记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你的理解。
●这篇小说写了一位临危不乱、心系群众、先人后己、不徇私情的老支书,同时他还是一位好父亲。
●神态: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语言: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神态、语言、动作: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2.画出描写雨、洪水、桥的句子读一读。联系老支书在洪水中的表现,说说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雨: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洪水: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桥:
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桥。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
●对雨、洪水和桥的描写都属于环境描写。作用:渲染洪水暴发时极度危急的气氛,衬托出老支书的临危不乱,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品质。
3.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和同学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篇末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让人感到在意料之外,联系前文看却又在情理之中。构思精巧的文章确能让看似平常的事、平淡的语言变得新奇而有魅力,这样的设置方法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塑造老支书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高大形象。
13.穷人
一、课文主题
●本文记叙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二、生字组词
汹:xiōng(汹涌、来势汹汹)
涌:yǒng(涌泉、涌动、涌现)
澎:péng(澎湃、澎湖)
湃:pài(澎湃、滂湃)
熄:xī(熄灭、熄火、熄灯)
掀:xiān(掀起、掀动、掀翻)
困:kùn(困难、困境、困乏)
唉:ài(唉,真难过啊)
淋:lín(淋雨、湿淋淋、淋漓尽致)
嘿:hēi(嘿,小心点)
糟:zāo(糟糕、糟蹋、乱七八糟)
嘛:ma(干嘛、好嘛、来嘛)
皱:zhòu(皱纹、皱眉头、皱巴巴)
勺:sháo(勺子、饭勺、后脑勺)
三、多音字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熬:áo(熬药)āo(熬菜)
搁:gē(搁置)gé(搁不住)
铺:pù(店铺)pū(铺床)
似:sì(相似)shì(似的)
四、理解词语
呼啸:文中形容海风发出高而长的声音,说明寒风猛烈。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
蜷缩:蜷曲而收缩。
忐忑不安:心里七上八下不得安定。忐忑:心神不定。
自作自受: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受:承受。
魁梧:(身体)强壮高大。
黧黑:(脸色)黑。
倒霉:遇事不利;遭遇不好。
五、句子解析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忐忑”是指心神不定。“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桑娜抱回孤儿后,面对自己的五个孩子,想想生死未卜的丈夫,她紧张、担忧,她不知道丈夫会说什么,觉得自己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负担,觉得对不起他;她担心丈夫突然回来,不知道怎么告诉丈夫自己把孤儿抱回家的事。但是她宁可让丈夫揍一顿,也要收养孤儿。
●课文真实地展现了桑娜此时的心理活动。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读者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感受到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的心灵。激起读者对桑娜今后命运的关心。
●省略号的连续运用,表明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逼真地写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
2.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形象地说明渔夫觉得问题严重。“嗯,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见。“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这是渔夫做出的初步决定。“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熬”,是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的意思。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怕孩子醒来受惊,催促桑娜去抱孩子。
●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七、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要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使心理描写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同时需要和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写作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课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准确地表达出人物紧张、坚定、矛盾等心理活动,从而丰富了人物的情感世界,塑造了人物高贵的品格。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读者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感受到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
六、作家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 1828—1910) ,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
14.在柏林*
一、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一列从柏林驶出的火车上,两个小姑娘嘲笑由于失去三个儿子而发疯的老妇人,老兵说明原因以及他也将上战场的故事。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害以及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二、多音字
柏:bó (柏林)bǎi (侧柏)bò (黄柏)
数:shǔ(数一数) shù(数学)
假:jiǎ(不假思索) jià(度假)
三、理解词语
奇特:跟寻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
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假:凭借;依靠。
神志不清:知觉和理智不清醒。文中形容老妇人因痛失儿子而极度悲伤导致的精神错乱。
四、句子解析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这一环境描写渲染了战争带来的悲凉气氛,也是暗写战争惨烈,战死者众多。下文老兵夫妇的遭遇与这处伏笔照应。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
●反复出现的作用是:一是暗示战争让老妇人失去了三个儿子;二是表现老妇人内心无法言说的痛苦;三是形成一个悬念,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寂静”是表象,隐含了人们内心的“动”。车厢里的妇女儿童,可能每一个都有丧夫失子或失去父母的苦痛!老兵的话,使他们陷入沉思,引发了他们的共鸣,使他们联想到了自己的境遇。
三、问题解析
■文章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取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
●柏林是这场战争的策源地。作者将文章的背景置于这列由柏林开出的列车上,可以想见,遭受到残酷战争的不仅仅是列车上后备役老兵这一家。老妇人由痛心到绝望到疯狂的心路历程,后备役老兵抛家弃妻的无奈和难以言说的巨大痛苦……这是战争中一个家庭的毁灭,更是千万个笼罩于战争阴影下家庭的缩影。
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
一、先说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
二、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
■要说服别人,支持我们做一件事情,要掌握正确的口语交际方法。
*说话有针对性;
*说话有吸引力;
*说话善于打动别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示例:说服同学,在班里设立“生物角”。
同学们大家好,我提议在我们班里设立生物角。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生物角里种上绿色的芦荟、仙人掌,养一些可爱的小金鱼、小乌龟,让我们亲近大自然。
在班里设立生物角,一方面可以美化教室环境,给我们的教室增添无限生机;另一方面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休息、讨论的地方,丰富我们的课间生活。
生物角是一个充满情趣的地方,我们可以在这里细心地观察各种花草和小动物,了解他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不仅能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而且能帮助我们增加一些知识。
设立生物角后,我们可以分小组来照顾这些花草和小动物。这样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责任感,而且能培养我们爱护生命、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操,还能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
故事,大多是虚构的,但却能从中找到生活的影子。
写故事需要做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选择一两个人物做主人公(可以生活中熟悉的人为原型)。
*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
*合理运用想象,使故事更生动。
要点:一是故事内容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写出这个人物的性格和形象;二是文似看山不喜平,故事情节要有波折;三要写好环境描写,让人物、情节在特定的环境中出现,三者产生一定的联系;四是要在适当的地方加上人物的心理活动,让故事中的人物的想法“看得见”。
范文: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创意写作:《疯狂土豆岛》全班接龙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语文园地四
一、交流平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读小说时, 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还可以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小说还会借环境描写来突显人物形象。
二、词句段运用
■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塑造了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有许多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起了很好的作用,如,“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就是一个经典情节。
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账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是《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成名之战,书中对此片段的描写与对其他战争的描写不同的是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没有扣人心弦的厮杀,仅突出尚温的一杯酒这一细节,但效果却出人意料,完全敌得过刀光剑影的场面描写。这是作者运用侧面描写手法取得的艺术效果:不仅填补了正面描写难以言说的空白,还用极少的笔墨衬托出关公的威武神勇、战术高超。
●片段中还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如鼓声、喊声,这些战场情景全是耳闻,是虚写;提刀上马、“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这些是眼见,是实写。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对关公的英雄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一种传神壮威的作用。
■读一读,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试着写一写你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那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邱少云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这个年轻的战士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死。但我忍不住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绞一样,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质或情感。
示例:
“叮铃铃——”闹钟响了,唉,又该起床了。睡眼惺忪的我虽然头脑这样提醒自己,但是身体实在是无法照办。好困啊!我不仅无法坐起来,而且连眼皮都睁不开。我强忍倦意,把眼睛微微睁开看了看表,才六点十分,也不晚啊!要不再睡一会儿……不行!万一睡过头怎么办?……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不会睡过头的,就躺一会儿也不会太晚……睡着了就顾不得时间了,坚决不能睡!……可是真的很困啊!……那就不怕迟到了吗?……嗯,不能再睡了,那样一定会迟到的!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立刻坐了起来,换好衣服,去洗漱了。
三、日积月累
1.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2.古诗大意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灰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这位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3.赏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久久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