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2 KB
- 2022-02-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依据
《桥》这篇课文叙述了老支书在洪水即将临村时临危不乱,镇定的指挥村民有序上桥,并让自己的儿子最后走,为村民搭起了一座生命桥,而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吞没的感人故事。根据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促悟”这一要求,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中我尝试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地读,层层深入地读。首先通过复习导入从整体把握课文,再通过学生自读自悟体现个性化的阅读,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和对课文语言的细读,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最后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对老支书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敬之情。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体会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前端分析
㈠背景分析
⒈《课程标准》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本,以读书为主,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主读”,让学生“自觉读”,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自能阅读,做阅读的主人。读是理解的吸收,写是理解的表达。在本文教学中,我让学生将感受写下来,或以前来为老汉送行的一员表达对他的深深怀念,以期对老汉精神的感悟更深一层。
⒉教学内容分析
《桥》是小学语文第10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为“他们让我感动”,其他几篇文章均为革命传统教育故事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高风亮节,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表达方法上特点突出: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⒊学生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平时思维比较活跃,语感较好,但真正领悟能力特别强,能以精练之语表达要
害的学生并不多。新课标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读中悟,以朗读为突破口,这体现了课标的要求。具体操作步骤为复习导入整体把握;自读自悟潜心会文;细读品位,突破难点;感情朗读,突出重点;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㈡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想象描述,锤炼潜心读书的思维品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多层次朗读课文,感悟文章表达的深意,体会洪水来袭的可怕,老汉的沉稳果敢,舍己救人的力量,感受情感的冲击。
3、抓住人物言行感受老汉舍己为人、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高尚品格
㈢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感受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环境描写烘托气氛,感受作者布局谋篇的特点,理解题目“桥”所蕴含的深意。
课前预备
㈠学生准备 带生字的词语卡片
㈡情境与媒体准备 多媒体课件
㈢教学策略与手段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力求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为主的教法,采用以读为本、以生为本,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紧扣语言文字,读读议议,品读揣摩,。通过自主读悟,合作交流,师生、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通过练笔尝试,提高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借助多媒体手段,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拓宽视野。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一、 预习探究
1.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听写上节课学习的一些词语。请大家准备好纸和笔。谁愿意到黑板前来写。(咆哮,狂奔,狞笑,势不可当。)
我们来对照一下,看看大家写的和黑板上写的都一样么?集体订正。如果有错的同学请你改正过来。
2.让学生领读黑板上词语?
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
(洪水)山洪暴发,洪水咆哮,来势凶猛,势不可当。
3.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桥”的课文有哪些?请简要地说一说这几篇课文分别写的什么内容。
(《兰兰过桥》写的是新奇的潜水桥和塑料桥;《赵州桥》介绍的是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写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共同求助一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
一、 合作交流
1. 这篇课文仅用一个字“桥”做题目,作者会写些什么呢?这又是一座什么桥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
2.说一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让学生小组讨论。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板书:在“桥”上面写上“生命”
3. 谈一谈自己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强调要结合课文。
(老汉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板书:在“桥”的两端分别写上“老汉(共产党)”和“村民(群众)”
4. 小结:我们平时在读文章的时候,要养成一个习惯,看见题目先想一想这篇文章可能会写些什么,如果让我来写,我会怎样写。如果能够坚持这样做,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提高得更快。
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找出让你最受感动的句段,(课件展示洪水来临时的景象)初步体会环境描写烘托气氛。
(1).让学生找出描写有关雨水和洪水的句子,并且提问。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变大了。像泼。像倒。
(“像泼。像倒。”为什么独立成句?)
②洪水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你从这句话里读出了什么?)
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感悟“跳舞”一词的含义。)
④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洪水在跳舞,死亡在狞笑,此时你什么感觉?)
(2).让学生找出描写有关桥的句子,感受其中的含义。
①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从“只有”这个词你感觉到了什么?)
②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从“发抖”和“呻吟”你们想到了什么?)
③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
(如果此时,假如木桥没有塌……)
(3)让学生找出描写有关人物的句子,感受人物的特点。
①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哪一个字最能让你感觉老汉像一座山?)
②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这句话中的“拥戴”说明了什么)
③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通过老汉的语言,我们能感受到老汉时一个什么样的人)
④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⑤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⑥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通过老汉和小伙子的语言、动作,我们能感受到老汉和小伙子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6. 课件诵读课文《桥》,升华对老汉的理解和认识
三、品读体验
1.课文为什么以“桥”做题目?还有更好的题目吗?小组合作探究。
(老汉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2. 用自己的话赞美老汉,并尽量使用上“桥”字。
(1)老支书,你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2)老支书,你在生死关头,把生命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你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远不会坍塌的桥。
(3)……
四、巩固延伸
1.研读课文,学习写法。
作者为什么要到结尾才点明“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你认为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好处?
(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这样安排结构,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2. 文中多处描写了大雨和洪水,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不仅描写出雨水之大,而且表现出雨水的来势凶猛,为下文的山洪暴发作了铺垫。同时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3. 这篇课文很多句子很有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写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你有哪些收获?(可以从思想内容上谈,也可以从表达方法上谈)全班交流,然后把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写一篇读后感。
桥
板书设计 生 命
老汉(共产党) 村民(群众)
设计评价
1、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但是想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沉浸在文章情景当中可不太容易。
2、在《桥》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认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情况紧急的句子和描写老支书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让学生认真把课文读进去,从全篇着手,走进当时那个令人惊心动魄的黎明。在此,我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感受到了人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奈和生命的脆弱,真正体会到了作为“靠山”的老共产党员高大形象。利用课件诵读课文《桥》,让声情并茂的诵读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3、完成《桥》的教学后,觉得有些遗憾,就是课文的结尾的处理,首先是结尾写法的好处,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深入研究,,对学生今后的习作没有起到指导作用,其次课中在体会老汉形象时学生已经理解了一些,但结尾如果给学生树立一些优秀党员形象,让学生更清楚的明白像老支书这样的党员在人民生活中不仅仅只是这一个而是有很多很多,这样党员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相关文档
-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四单元2022-02-119页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桥》教案 2022-02-117页
- 六年级上 册英语课件-Unit5 Animal2022-02-1129页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桥》教案 2022-02-114页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桥》教案 2022-02-116页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桥》PPT课2022-02-1119页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桥》教案 2022-02-116页
- 剑桥英语小学六年级英语试卷2022-02-113页
- 统编版六年级上(生字课件)12桥2022-02-119页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桥》教案 2022-02-1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