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5.50 KB
- 2022-02-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小 学 科 学 第 八 册 教 材 说 明
本册教材有《技术与科学》、《设计与制作》、《飞行与空间技术》、*《科技探
索》等 4 个教学单元,共 19 篇课文。全学期授课为 36 课时,本册教材计划授课
30 课时,其余 6 课时为校本课程时间。
(1)单元课时安排
单元 单元课时 单元 单元课时
《技术与科学》 8 《 飞 行 与 空 间 技
术》
8
《设计与制作》 7 *《科技探索》 4
总计 30 课时
(2)各课课时安排
序 号 课题 课 时 序 号 课题 课 时
1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2 12 太空生活 1
2 制作简易显微镜 2 1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1
3 微生物 2 *14 五土栽培 1
4 微生物技术 2 *15 温室技术 2
5 自行车的发明与发展 1 *16 克隆技术 1
6 自行车的结构 2 *17 机器人 1
7 自行车的行驶 2 *18 信息技术 1
8 制作机器模型 2 *19 海洋技术 1
9 降落伞 3
10 飞机 2
11 人造天体 1
2
小 学 科 学 第 八 册 教 学 进 度
周次 时 间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1 2.16—2.20 1、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2
2 2.23—2.27 2、制作简易显微镜 3、微生物
3 3.2—-3.6 4、微生物技术 5、自行车的发明与发展
4 3.9---3.13 6、自行车的结构
5 3.16—3.20 7、自行车的行使
6 3.23—3.27 8、制作及其模型
7 3.30—-4.3 9、降落伞
8 4.6---4.10 10、飞机
9 4.13—4.17 11、人造天体
10 4.20—4.24 12、太空生活 放假
11 4.27—-5.1
12 5.4----5.8 13、人类对宇宙的探索*14、无土栽培
13 5.11—5.15 15、温室技术 16、克隆技术
14 5.18—5.22 期末复习 期末考试
15 5.25—5.29
16 6.1----6.5
17 6.8---6.12
18 6.15—6.19
19 6.22—6.26
20 6.29---7.3
3
学生情况分析及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措施
五年级学生大部分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纪律比较稳定,能够自己设计实验,并能对
实验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了解科学探究的
过程,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不过在学习中也存在浮躁,重视实验结果,轻实验过程的现
象。
1、加强对教材的理解,不仅要对本册教材的知识点与能力要求做到熟悉,还要对整个课
程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熟悉。
2、认真备课,加强对学生问题估计的设计,做到“有备”上课,提高课堂效率。
3、在备课中要体现有针对性的设计训练学生的活动,并对教材进行调整。
4、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的实验记录,注重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使
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提高,有所收获。
5、改变课堂评价语言,以激励性语言为主,课上对学生的要求要到位。
6、适当加一些课堂巩固题,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记忆深刻。
本册教学要求
知
识
要
求
1、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的过程,学会使用显微镜。
2、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分布;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学
会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和灭菌的方法;知道生活中简单利用微生物的方法与技能。
3、了解自行车的发明与发展历史;知道自行车的重要构造和用途;知道自行车是怎样行
驶的;知道三种传动装置的特点和应用。
4、知道降落伞、飞机的主要构造和用途;知道影响降落伞速率的主要因素;了解降落伞、
飞机的发明与发展的过程;初步知道飞机是如何起飞的。
5、知道人造天体的种类和作用;了解宇航员在太空中的一些情景;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
索概况。
4
能
力
要
求
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研讨、比较、分类、推断、描述、交流、解决问题等科学
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体验
科学工作者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通过观察、实验、
调查、研讨、比较、分类、推断、描述、交流、解决问题等科学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
工作者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德
育
要
求
发展学生爱大自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感受科学、技术与
社会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愿意合作与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
断发展的,意识到人与自然 要和谐相处。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片、新事物,关注与
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本册教学重点难点
重
点
1、培养学生学科学、做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2、学会使用显微镜,知道生活中简单利用微生物的方法与技能。了解自行车的发明与发
展历史;知道自行车的重要构造和用途;知道自行车是怎样行驶的;知道三种传动装置
的特点和应用。知道降落伞、飞机的主要构造和用途;知道影响降落伞速率的主要因素;
了解降落伞、飞机的发明与发展的过程;初步知道飞机是如何起飞的。知道人造天体的
种类和作用;
3、知识进行自主研究、探讨的训练
4、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
难
点
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研讨、比较、分类、推断、描述、交流、解决问题等科学
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体验
科学工作者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通过观察、实验、
调查、研讨、比较、分类、推断、描述、交流、解决问题等科学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
工作者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5
准 备 课(1 课时)
一、 简单总结上学期科学课学习情况。
二、 提出本学期科学课上课要求:
1.摆放文具的位置,注意:铅笔盒不能发出声音。
2.有问题举手,举手时不许叫,没叫到时放下手。如果有特殊问题或上厕所时,
举拳头姿势(左手)。
3.拿书姿势提醒一下。
4.上课时手平放腿上,不背后放。
5.排队去自然教室时要安静,右手将书夹紧,可以不带文具盒,以免有响声。
6.进自然教室后椅子怎么拿?一定注意轻拿轻放,爱护桌椅。
7.出教室时,不要拥挤,保持安静。
8.分组讨论时的要求。
9.奖励措施。(考试要求等)
1.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阅读和讨论,使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使学
生初步了解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的。
2、指导学生初步学习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并在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物体的
比较中,使学生了解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技术的重要作用。
3、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记录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初步学习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
难点:如何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到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普通显微镜、投影、短片
小组准备:放大镜每组 1 个,普通光学显微镜,每组 1 台,细小物质如毛发、纤
维等,制作好的玻片标本。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6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1.谈话(出示放大镜):放大镜是一
种观察仪器;我们以前经常用到它,
谁来说说如何使用?有什么注意事
项?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如何使用科学
仪器观察物体。
汇报:手持镜柄,
将放大镜放在布条
或字上方,慢慢地
向上移动,直到观
察清楚为止。也可
以将放大镜先放在
眼前,然后慢慢往
下移动,直到观察
清楚为止。
不能用手碰镜片。
明确本科
的研究任
务。
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
对放大镜
观察到物
体进行画
图。
学习使用
显微镜
1.以前我们经常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但从没有对观察的物体进行记录,下
面我们就用放大镜观察玻片标本,并
对观察到的物体,以画图的方式进行
记录。
2.请学生到前面展示。
3.讲述:物体到底是什么样的,看来
利用放大镜确实不能看清楚,那该怎
么办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
的观察仪器——显微镜。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使用显微镜。
板书:使用显微镜。
一、认识普通光学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和作用。
出示显微镜:
1.目镜——含有一个透镜。
2.物镜——放大倍数不同的低倍透
学生利用放大镜观
察玻片标准,并画
图记录。
学生展示。
学生思考、汇报。
希望提到显微镜,
如果不能想到,教
师可进行提示。
指导学生
初步学习
使用普通
光学显微
镜
7
镜和高倍透镜。
3.镜筒——上面装目镜,下面装转换
器和物镜。
4.转换器——装有物镜,可以转动,
每转动一次可以将一个不同放大倍
数的物镜置于镜筒下。
5.载物台——放置标本的平台。
6.标本夹——把标本固定在载物台
上。
7.通光孔——可以让光线通过。
8.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载物台
上的标本。
9.准焦螺旋——转动螺旋可以使镜
筒靠近或远离载物台,以便看清楚标
本的像(包括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
旋)。
10.镜臂和镜座——显微镜的躯干。
二、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装
从镜箱取镜时,要用右手握住镜臂,
左手托住镜座。显微镜一般要安放在
实验台略偏左的位置,并按上目镜和
物镜。不要用手触摸镜头。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
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双手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
到镜筒内,直至看到明亮的视野。
3.安装玻片标本
学生认真听讲,看
书第五页显微镜各
部分名称图,进行
记忆,并在此基础
上在显微镜上进行
辨认。
学生认真倾听。
8
比较放大
镜和显微
镜在进行
观察时的
差异
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
上,用压片夹夹好,使标本正对通光
孔的中心。
4.观察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使物
镜尽量接近玻片,但不要触及玻片。
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粗准
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清
楚物像。如还有些模糊,调节细准焦
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5.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6.观察完毕,整理显微镜。
把显微镜擦拭干净,恢复原状。用
与取镜相同的方法将显微镜放回镜
箱。
(教师实物讲解演示,板书主要步
骤)
教师安排学生负责协助教师进行管
理。
汇报、讨论:
1.描述、比较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
到的现象的差异。
2.放大镜与显微镜在探究活动中的
作用。
学生认真研读第六
页显微镜的使用方
法。
在显微镜模型上练
习,之后,在实物
上练习。
学生将观察到的结
果以画的方式记录
下来。
学生汇报:希望
1.观察的结果是很
不相同的,放大镜
不能满足人们对细
小物体的观察,显
微镜能够比放大镜
更好地观察细小物
在使用显
微镜的过
程中,发
展观察、
记 录 能
力。
在使用放
大镜和显
微镜观察
物体的比
较中,使
学生了解
在科学探
究活动中
技术的重
要作用。
9
体,会有许多新发
现
2.使学生了解在科
学探究活动中技术
的重要作用。
显微镜的
发明与发
展过程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显微镜,并学习
了使用方法,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
的发明与发展过程。
2.请学生阅读第 2 页到第三页的资
料。
包括:
①詹森父子发明显微镜的条件(背
景);
②胡克等科学家利用显微镜的科学
发现;
③阿贝根据光学研究的成果,提出了
改进光学显微镜的方法,人们最终制
成了现代的光学显微镜;
④电子显微镜的发明。
3.讨论:通过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
展过程,我们知道了什么?
4.教师小结: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促进
的。显微镜的发明需要有一定的技术
基础,即能够研磨出适当的透镜,又
需要对各种透镜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才有可能发明显微镜。只有依靠科学
与技术,显微镜才能有重大的发展。
而利用显微镜又能有许多重大的科
学发现。
学生阅读资料、并
补充资料。
学生汇报。
学 生 画 出 重 点 资
料。
通过学生
阅读和讨
论,使学
生了解显
微镜的发
明和发展
过程。在
此基础上
使学生初
步了解科
学与技术
是相互促
进的。
布置作业 课下组内互查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及使用方法(口述)
板书设计:
10
1.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使用方法 发明与发展
1.目镜 1.取镜和安放 1.詹森父子发明
2.物镜 2.对光 2.伽利略改良
3.镜筒 3.安装玻片标本 3.胡克自制
4.转化器 4.观察 4.阿贝提出改进方法,
5.载物台 5.记录 现代显微镜制成。
6.标本夹 6.整理显微镜 5.电子显微镜的发明
7.通光孔
8.反光镜
9.准焦螺旋
10.镜臂和镜座
课后小记:
2.制作简易显微镜
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制作简易显微镜,发展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2、设计制作简易显微镜,发展设计和动手制作能力。
3、了解通过两个放大镜的一种组合观察物体,与通过普通显微镜观察物体,二者
所依据的原理是相同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制作简易显微镜,发展设计和动手制作能力。
难点:如何通过设计制作简易显微镜,发展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每组两个普通放大镜,一些玻片标本,反光的小镜子。
课时安排:2 课时
11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导 入 新
课
谈话: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
一种新的观察仪器——显微镜,它能
观察到更加微小的物体。今天我们要
向研究显微镜的人们那样,学习制作
一个简易的显微镜。板书:制作简易
显微镜。
学生认真倾听 使 学 生 明 确
本 课 的 教 学
任务。
学 习 新
课
利 用 一
个 和 两
个 放 大
镜 观 察
物体
确 定 问
题
活动:
1.用一个放大镜观察物体(印有文字
的物体)。
2.显微镜有连个透镜,一个目镜,一
个物镜。下面我们用两个放大镜观察
刚才的物体。靠近眼镜的那个放大镜
相当于显微镜的目镜,远离眼镜而靠
近物体的那个放大镜相当于显微镜
的物镜;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相当
于显微镜镜筒的长度;前后移动放大
镜,类似于上下转动显微镜的准焦螺
旋,使透镜远离后靠近被观察的物
体。
3.通过连个放大镜观察物体,你有什
么收获?
4.教师小结:通过两个放大镜的组合
观察物体,与通过普通显微镜观察物
体的原理是相同的。
1.提问:可以利用两个放大镜制作一
个简易显微镜吗?怎么利用两个放
学生活动
利用一个放大镜
观察物体。
学生将两个放大
镜按照适当的距
离组合起来,观
察物体。
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
了 解 通 过 两
个 放 大 镜 的
一 种 组 合 观
察物体,与通
过 普 通 显 微
镜观察物体,
二 者 所 依 据
的 原 理 是 相
同的。
设 计 制 作 简
易显微镜,发
12
研 究 问
题 的 各
个方面,
并 提 出
可 能 的
解 决 方
案。
进 行 设
计、并制
作。
大镜和其他材料制作一个简易显微
镜呢?
2.请学生上前展示。
3.选择一个方案进行制作。
4.在制作的基础上,讨论怎样该井自
制的简易显微镜。
5.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一方面要求观察效果好,
另一方面要求外表美观。
学生讨论、绘制
制作简易显微镜
的简图。
其他组学生认真
倾听,并提出自
己的意见。
学生进行制作,
并调试。如果效
果不好,现组内
讨论,必要时拿
到 全 班 进 行 讨
论。
学生讨论、并改
进。
展 设 计 和 动
手制作能力。
布 置 作
业
继续制作观察效果更好的显微镜。
板书设计:
2.简易显微镜
确定问题
研究问题
进行设计、制作
评价制作效果
课后小记:
13
3.微生物
教学目标:
1、了解微生物的大小、形态、分布、作用、定义及其所涵盖生物的种类。
2、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学会生活中常用到的简单消毒方法和灭菌方法。
3、通过一些观察和分析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发展、分析和解释问题、推理和概
括等能力。
4、提高使用显微镜的技能。
5、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
6、初步形成对微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具有对微观世界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微生物的大小、形态、分布、作用、定义及其所涵盖生物的种类。学
会生活中常用到的简单消毒方法和灭菌方法。
难点:通过一些观察和分析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发展、分析和解释问题、推理
和概括等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病毒、支原体和衣原体等一些微生物
放大图片;微生物有利和有害方面的图片或照片。
小组准备:酵母菌的永久装片、显微镜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导 入 新
课
1.引入:前面学习的都是肉眼可以看
到的生物世界,在本课中将要引入
的是一个肉眼看不到、却又是热闹
非凡的生物世界——微生物世界,
这个世界借助于显微镜,也可以展
现在人们的眼前。
2.让学生们相互交流对微生物的了
解情况。
相互交流和讨论
彼此对微生物的
激发学生对微
生物的好奇心,
调动学生学习
微生物知识的
积极性。
14
3.将学生所了解的有关微生物的情
况写在黑板上。
认识情况
观 察 1
和观察 2
1.引入:人们是如何发现微生物的?
当人们发明了显微镜之后,开始将
很多东西都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研
究,正是在这样的观察研究过程中,
人们发现在显微镜下还生活着一个
肉眼所看不见的世界,在这个世界
中,生物的种类也很多。那么,在
显微镜下生活的生物中的一种——
酵母菌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2.进行观察 1 的活动。
3.对观察 1 进行总结,得出具有一般
性意义的结论。
4.进行观察 2 的活动。
5.总结观察 2,形成对微生物最为粗
浅的认识。
1.做观察 1 的活
动。
2.就观察 1 得到
的 现 象 进 行 分
析、讨论和归纳,
得出具有一般性
意义的结论。
3.做观察 2 的活
动。
4.总结观察 2,形
成对微生物最为
粗浅的认识。
1. 对 微 生 物 形
成感性认识。
2. 提 高 使 用 显
微镜的技能。
学 习 微
生 物 的
形态、大
小 、 分
布、繁殖
特 点 及
作用
1.引入:当对微生物进行过观察,有
了最基本的认识之后,那么,微生
物到底具有哪些特征呢?这可以从
微生物的形态、大小、分布、繁殖
特点及作用几个方面分别来看。
2.展示有关微生物的态度、大小、分
布、繁殖特点及作用等几个方面的
资料,让学生就与教材中相对应的
每个方面进行交流和讨论。
3.利用一些实例进行讲解,如“从古
至今,已经有无数的生命曾经在这
个地球上生存过,但现在我们所生
存 的 环 境 为 什 么 不 是 横 尸 遍 野
1.阅读教材。
2.根据教师的要
求,提前准备关
于微生物知识的
资料,在上课时
进 行 交 流 和 讨
论。
3.根据教材、资
料和实例分析,
形成关于微生物
的整体认识。
形成对微生物
的整体认识。
15
呢?”,“如果将一块橘子皮埋在地
下,过一段时间之后,再挖开地面
寻找,却再也找不到橘子皮的裂痕
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有 益 微
生 物 的
作用
1.问题:同学们对微生物对人有益的
方面都有哪些了解呢?
2.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
3.用实例对微生物的有益作用进行
说明。
4.出示一些有益微生物的形态图片。
5.归纳出有益微生物的几个方面作
用。
1.讨论微生物对
人有益的方面。
2.学习微生物对
人有益的方面。
认识大自然中
的微生物并不
全是有害的,而
是大多数种类
对人有益。
有 害 微
生 物 的
影响
1.问题:同学们对微生物对人有害的
方面都有哪些了解呢?
2.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
3.用实例说明微生物对人体有害的
影响。
4.出示一些有害微生物的形态图片。
5.归纳出有害微生物几个方面的影
响。
1.讨论微生物对
人有害的方面。
2.学习微生物对
人有害的方面。
了解有害微生
物对人影响的
几个方面。
实 验
简 单 的
消 毒 方
法
1.讨论:家庭中经常使用的消毒方法
都有哪些?(特别是在 2003 年春季
的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
2.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实验方法。
3.指导学生实际操作课文中的简单
的消毒方法。
4.要求学生指出每类消毒方法的要
点。
1.讨论家庭中经
常使用的消毒方
法类别。
2.实验操作。
3.分析归纳每类
消 毒 方 法 的 要
点。
能够学到生活
中常用的消毒
方法,并在实际
生活中应用。
实 验
灭 菌 方
1.讨论:家庭中经常使用的灭菌方法
都有哪些?(特别是在医院或家中
1.讨论家庭中经
常使用的灭菌方
能够学到生活
中常用的灭菌
16
法 有重病人期间。)
2.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实验方法。
3.指导学生实际操作课文中的灭菌
方法。
4.要求学生指出每类灭菌方法的要
点。
法类别。
2.实验操作。
3.分析归纳每类
消 毒 方 法 的 要
点。
方法,并在实际
生活中应用。
布 置 作
业
课下组内互查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及使用方法(口述)
板书设计:
3.微生物
体型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统称微生物
有益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消毒、灭菌)
课后小记:
4.微生物技术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们对微生物的利用已经到了专业化阶段。
2、认识微生物的利用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3、认识微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已经越来越广。
4、认识微生物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微生物的利用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难点:认识微生物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准备:
现代微生物技术发展方面的资料或图片。
17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导 入 新
课
1.问题:既然有大量的微生物是有
益的,人们可以利用它们来做很多
事情,那么,同学们知道现在科学
家们对它们是如何利用的呢?
2.归纳学生提出的科学家对微生物
利用的可能方式。
3.问题:那么古代的人们对微生物
又是如何看待和利用的呢?
4.交流:人们对微生物的利用古已
有之。
讨 论 教 师 提 出 的
问题。
让 学 生 认 识
到 人 们 对 微
生 物 的 利 用
在 很 早 以 前
就开始了。
1.指导学生阅读本课的第一个阅读
内容。
2.让学生归纳出这段阅读内容的主
题。
3.让学生归纳出这段阅读内容中对
微生物的利用涉及的几个方面。
4.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人类对微生物
利用的发展过程。
5.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在自然界中是
具有主观能动性的。
6.归纳提炼阅读内容的主题、所涉
及的方面、基本的发展历程等。
根 据 教 师 的 要 求
阅读、归纳、思考
和总结。
让 学 生 粗 浅
认 识 人 们 对
微 生 物 利 用
的发展历程。
实 践 1
“ 面 包
的制作”
1.提问:有哪位同学在家里做过面
包或蒸过馒头?如果做过这些事
情,你是怎样做的?你愿意将你的
制作过程说给大家分享吗?
1.明确制作这些食
品 的 具 体 过 程 及
制作要点。
2.在家中自己完成
学 习 面 包 的
制作,体会人
们 对 微 生 物
的 利 用 就 发
18
2.(可能有)同学相互交流做这些
事情的过程。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制作面
包(或蒸馒头)的过程。
4.对学生阅读过程中有些不明白的
地方给予说明和指导。
5.板书面包制作的流程示意图。
6.要求学生根据板书上的要点,回
家中根据喜好制作出一种食品。
7.规定时间,让学生将自己制作的
食品带到学校来,大家一起品尝,
并相互交流制作的经验。
8.让学生讨论“制作”后面的讨论
题,可以畅所欲言。
所 喜 欢 食 品 的 制
作。如果有必要,
可 以 接 受 家 长 的
指导。
3.将自己制作的食
品 带 到 学 校 来 供
大家品尝。
4.相互交流制作体
会和经验。
5.创造性地讨论讨
论题,大胆地讲出
自己的新想法。
生 在 我 们 的
身边。
实 践 2
“ 泡 菜
的制作”
1.提问:有哪位同学在家做过泡
菜?如果做过,是怎样做的?你愿
意将自己的制作过程说给大家分享
吗?
2.(可能有)同学相互交流做这些
事情的过程。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制作泡
菜的过程。
4.对学生阅读过程中有些不明白的
地方给予说明和指导。
5.板书泡菜制作的流程示意图。
6.要求学生根据板书上的要点,回
家中根据喜好制作出泡菜。
7.规定时间,让学生将自己制作的
食品带到学校来,大家一起品尝,
并相互交流制作的经验。
1.明确制作这些食
品 的 具 体 过 程 及
制作要点。
2.在家中自己完成
所 喜 欢 食 品 的 制
作。如果有必要,
可 以 接 受 家 长 的
指导。
3.将自己制作的食
品 带 到 学 校 来 供
大家品尝。
4.相互交流制作体
会和经验。
5.创造性地讨论讨
论题,大胆地讲出
自己的新想法。
学 习 泡 菜 的
制作,体会泡
菜 制 作 中 人
们 对 微 生 物
的利用。
19
8.让学生讨论“制作”后面的讨论
题,可以畅所欲言。
阅读“现
代 微 生
物技术”
1.引入:对于微生物的利用,如果
是大规模的,又是自动化和机械化
的,即具有现代化工业生产特点的,
就属于现代微生物技术的范围。
2.指导学生阅读关于现代微生物技
术的内容。
3.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
不容易理解的问题进行解释。
4.引导学生归纳出现代微生物技术
应用的几个方面。
5.引导学生归纳出现代微生物技术
的特点。
6.结合当时教学的实际,适当添加
反映现代微生物技术发展的资料。
7.提供反映现代微生物技术发展的
资料,以便给学生留下比较具体的
印象。
1.阅读关于现代微
生 物 技 术 的 阅 读
资料内容。
2.讨论阅读过程中
遇 到 的 一 些 不 容
易理解的问题。
3.归纳现代微生物
技 术 应 用 的 几 个
方面。
4.归纳现代微生物
技术的特点。
5.如果有可能,在
课 前 收 集 一 些 反
映 现 代 微 生 物 技
术的资料,供课上
讨论用。
让 学 生 认 识
现 代 微 生 物
技术的特点。
布 置 作
业
继续制作观察效果更好的显微镜。
板书设计:
4.微生物技术
面包的制作:
泡菜的制作:
课后小记:
20
5、自行车的发明与发展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自行车的发明和发展过程。
2、理解自行车是代替或延伸人类能力的一种机械。
3、激发学生关注自行车上的科学技术应用及其发展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自行车的发明和发展过程。
难点:理解自行车是代替或延伸人类能力的一种机械。
教学准备:有关自行车发明和发展的多媒体演示图片,学生搜集自行车的有关资
料。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利用实投出示概念图:
自行车
谈话:大家对自行车都很熟悉,你了解
关于自行车的哪些事情?(教师在图上
进行简单记录)
1、学生看图并思
考。
2、学生根据已有经
验回答。
使学生明确本课
的研究对象。
学习新课
(一)
不同时期
的自行车
排序游戏
(二)
1、利用多媒体出示自行车发展过程中各
个时期的图片,谈话:我们来做个小游
戏,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不同时期的自
行车图片,按它们出现的前后排序。
2、指导学生汇报排序结果。
(说明推断的理由)
3、谈话:我们的排序是否正确呢?同学
们以小组为单位阅读书中 P21—22 的内
1、学生分组观察图
片,进行排序。
2、分组汇报观察排
序结果。
3、学生分组阅读,
调整排序并进行记
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初步了解
各个时期的自行
车。
培养学生的小组
合作能力和阅读
21
指导学生
阅 读 资
料,了解
自行车发
明与发展
的过程
巩固与
延伸
容,交流搜集的有关自行车资料,检查
并调整排序。
要求:认真阅读,将重要内容摘记下来。
4.教师小结:(出示课件)
(1)自行车的发明。
(2)自行车的发展历史:
1770 年西夫拉克(法)发明了最早的
自行车,结构简单,只是用木料做成两
个轮子装在玩具木马的腿上。
1817 年德莱斯(德)发明了带车把的
自行车。
1839 年麦克米伦(英)在轮上安装了
脚踏板凳驱动装置。
1869 年吉尔梅(法)把脚蹬装在车身
中间,用链条将动力传给后轮。
1887 年邓禄普(英)发明了充气轮胎。
20 世纪后,自行车的结构形式基本确
定下来,开始风靡世界。
组织学生进行未来自行车的设计活动。
要求:不仅要美观、实用;还要有其特
定的功能。
录。
4、学生汇报阅读研
究结果。
1、学生分组讨论。
2、绘制未来自行车
的设计图。
能力。
认识自行车的发
明和发展过程。
理解自行车是代
替或延伸人类能
力的一种机械。
激发学生关注自
行车上的科学技
术应用及其发展
的兴趣。
布置作业 继续绘制未来自行车的设计图。
板书设计:
5、自行车的发明与发展
自行车的发明: 自行车的发展历史:
1770 年西夫拉克(法) (课件略)
发明了最早的自行车,结构简单,
只是用木料做成两个轮子装在玩
22
具木马的腿上。
课后小记:
6、自行车的结构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自行车的基本构造。知道自行车是一种人力机械交通工具,是由许多
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
2、能通过对自行车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小组合作研
究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对科学技术应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知道自行车的基本构造,知道自行车是一种人力机械交通工具。
难点:认识自行车是一种人力机械交通工具。
教学准备:
一辆自行车,特殊自行车的各种资料,学生搜集自行车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行车的发
明和发展历程,那么你知道自行车是由
哪些基本的部分组成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自行车的结
构。(板书课题)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
回答。
明确本课的研究
问题。
学习新课
(一)
组织学生观察一辆自行车
1、观察实物自行车组成,谈话:请大家
仔细观察自行车,看看它是由哪些基本
1、学生分组观察自
行车,进行研究。
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认识自行
23
认识自行
车的基本
构造
(二)
指导学生
按小组确
定研究问
题,分组
进行研究
阅读、
拓展
部分组成的?
2、指导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3、小结:(出示课件:自行车结构图)
普通自行车有车架、车轮、车座、转向
装置、传动装置、刹车装置等基本部分。
4、指导学生学习阅读 1,交流搜集的资
料。
(认识自行车各部分的详细结构)
1、引导学生提出有关自行车的问题
谈话:通过对自行车结构的学习,你对
它的哪部分比较感兴趣?
讲述:同学们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组成
研究小组,进行研究。也可以在书中 P24
的研究问题中选取一个。
2、进一步观察自行车,设计本组的研究
方案。(研究方法:观察、实验、调查等)
3、组织全班进行交流、评价。
(有的问题课上研究的时间不够,部分
研究可以在课外进行)
4、组织学生交流。
1、组织学生阅读 P25“普通自行车上的
轮轴”。
2、调查:特殊功能自行车的结构特点。
2、汇报观察结果。
3、学生分组阅读,
学 生 进 行 交 流 讨
论。
4、学生汇报阅读研
究结果。
1、学生说出自己的
意见,并自由结合
研究小组。
2、分组设计研究方
案。
3、完善研究方案后
实施。
4、学生使用多种方
法表达、研究的结
果。
1、学生分组阅读。
2、课 下 进 行 调 查
活动。
车的基本构造。
培养学生的小组
合作学习能力和
阅读能力。
理解自行车是代
替或延伸人类能
力的一种机械。
激发学生关注自
行车上的科学技
术应用及其发展
的兴趣。
布置作业 调查特殊功能自行车的结构特点。
板书设计:
24
6、自行车的结构
车架
车轮
自行车的基本部件 车座普通
转向装置
传动装置
刹车装置
课后小记:
7、自行车的行驶
教学目标:
1 知道自行车行驶的原理。
2 初步具有对自行车的结构与行驶的关系的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自行车行驶和哪些部件有关系。
难点:自行车行驶的原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辆自行车,图片,录像资料
课时数:2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研究的基
础上,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研
究自行车,自行车到底是怎么行
驶的呢?
1、谈话,我们有很多同学平时在
生活当中都使用过自行车,请你
学生先讨论,然后
汇报。
由旧知识
引入新知
识
25
二 新课
们根据经验来所以说你们认为一
辆普通的自行车是怎么在路上行
驶的?
2、观察: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
一辆自行车,首先将自行车的支
架立起,使自行车立在地面上,
摇动脚蹬,请你们看一看自行车
轮子能转动和自行车上的什么有
关系。
3、教师小结:自行车上和自行车
的行驶有关系的部件是脚蹬、链
条和链轮。
4、观察:请你们看一段录像。
5、提问:自行车是怎么行驶的。
6、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小
结:当人踏动脚蹬时,就能把动
力同过曲柄、连轮、链条、飞轮、
后州传递到自行车的后轮上,使
自行车的轮子转动。把动力传到
轮子上去的叫传动。像自行车这
样的传动装置叫做链条传动。
7、请你们阅读书上的资料。
8、提问:传动装置有哪些,自行
车的传动装置属于哪一类?
学生认真观察。
组内进行讨论,并
且进行记录。
向 大 家 汇 报 本 组
的记录结果。
学生观看录像。
学生充分讨论。
回报结果。
学 生 阅 读 传 动 资
料。
学生讨论后回答。
让 学 生 观 察 , 讨
论。
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讨论,汇报。
让学生根
据自己的
生活经验
说一说。
给学生充
26
三、布置作业:
9、观察:请一位同学将自行车用
架子固定好。先在链条传动装置
的两个链轮上各做一个标记,然
后用手摇动脚蹬。观察两个链轮
的转动有什么关系?
10、讨论:如果将链条传动装置
上的两个链轮的位置调换一下,
会发生什么现象?
11、请你们讨论,构思一个以链
条传动为装置的小玩具。
回家之后请你和家长一起来研究
一下,在自行车前进的时候,究
竟是前轮带动后轮行驶,还是后
轮带动前轮行驶呢?
学生讨论。
分的时间
去观察和
讨论。
并且把要
回答的问
题在组内
理 清 头
绪。
板书设计:
7、自行车的行驶
传动装置:链条传动 皮带传动 齿轮传动
课后小结:
8、制作机器模型
教学目标:
1 知道三种传动装置的特点和应用。
2 初步具有制作机器模型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积极与人交往,乐于与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三种传动装置的特点和应用。
27
难点:初步具有制作机器模型的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三种传动装置的资料
学生准备:设计记录单、自备材料
课时数:2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一、导入:
二、新课:
1、实验 1:
1、提问:(出示齿轮的图片)
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个机械零
件?它有什么特点?
2、组织学生汇报观察和讨论
的结果。
3、小结:有整齐的齿边的轮
子,人们称为齿轮。在自行车、
钟表等工具和仪器中,常常可
以看到许多大小不同的齿轮。
为什么要使用齿轮呢?
4、提问:把两个齿数相同的
齿轮组装在一起。
(1)如果其中一个齿轮顺时
针转动,另一个齿轮会怎样转
动?
(2)如果其中一个齿轮逆时
针转动,另一个齿轮会怎样转
动?
5、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6、组织学生实验。
学生观察和讨论。
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猜想与讨论。
学生组装齿轮,按
小组进行实验,研
究 齿 数 相 同 的 齿
轮的转动情况。
明确观察任务。
认识齿轮的结
构特点。
发展学生对问
题的猜想能力。
训练和发展学
生的试验能力。
28
2、实验 2:
3、实验 3:
7、组织学生汇报实验过程和
结果。
8、小结:齿数相同的齿轮组
装在一起,当一个齿轮做顺时
针运动时,可以带动另一个齿
轮做逆时针运动,这个实验说
明齿轮可以传递运动,还能改
变运动方向。
9、提问:把两个齿数不同的
齿轮组装在一起,并在齿轮的
咬合处做个记号。
(1)当一个齿轮转动一圈时,
另一个齿轮转动了多少圈?
(2)当两个齿轮上得记号又
相遇时,他们各自转动的多少
圈?
10、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11、组织学生实验。
12、小结:齿数不同的齿轮组
装在一起,可以传递运动,改
变运动的方向和快慢。
13、提问:把三个大小不同的
小组汇报
学生猜测与讨论。
学 生 交 流 各 自 的
想法。
学生组装齿轮,按
小组进行实验,研
究 不 同 迟 熟 的 齿
轮的转动情况。
学生猜测与讨论。
学生汇报。
训练和发展学
生的归纳概括
能力。
发展学生对问
题的猜想能力。
训练和发展学
生的实验能力。
29
4、小结:
三、设计:
齿轮组装在一起,它们会怎样
转动呢?
(1)如果第一个齿轮顺时针
转动,第三个齿轮会怎样转
动?
(2)如果第二个齿轮顺时针
转动一圈,第一、第三个齿轮
个会怎样转动?
1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15、组织学生实验
16、组织学生汇报实验过程和
结果。
17、小结:这个实验说明齿轮
可以传递运动,还能改变运动
的方向和快慢。
18、提问:我们对三个问题做
了比较充分的试验与研究。现
在,你认为齿轮有什么作用
呢?
19、组织学生讨论,发表自己
的看法。
20、总结:齿轮的作用有以下
几个方面:
可以传递运动,是一种传动装
置;可以改变运动的方向;可
以改变运动的快慢。
你能应用所学的机械核电等
科学知识,设计一台机器模型
学生组装齿轮,按
小组进行实验,研
究 三 个 大 小 不 同
的 齿 轮 的 转 动 情
况。
学生思考,整理自
己的认识。
学 生 发 表 自 己 的
意见。
学生讨论,动手画
设计图。
发展学生对问
题的猜想能力。
训练和发展学
生的实验能力。
训练和发展学
生的归纳概括
能力
发展学生的归
纳概括能力和
有条理的表达
和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
设计能力
30
吗? 展 示 本 组 的 设 计
图 , 并 且 进 行 说
明。
五、板书设计:
8 制作机器模型
齿轮的作用:可以传递运动,是一种传动装置;
可以改变运动的方向;
可以改变运动的快慢。
课后小结:
9、降落伞
教学目标:
1、了解降落伞的发明和发展历史;知道降落伞的组成和用途。
2、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知道降落伞下降的速率与空气
的阻力有关系。
3、能够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并制作简易降落伞。
4、通过对降落伞的观察、制作和实验等活动,体验科学的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5、在探究活动中尊重事实,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
6、具有合作与参与的意识,主动进行分享与交流的品质。
教学重点:
知道降落伞的组成和用途;知道降落伞下降的速率与空气的阻力有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对降落伞的观察、制作和实验等活动,体验科学的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1
课前准备:
1、线段、衣夹、手帕、牛皮纸、塑料代、剪刀、秒表、材料袋内制作降落伞的材
料。
2、各种降落伞的图片、资料,实验记录。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1、出示降落伞下降的图片或录像同学们。
你知道他有什么用途吗?
(展示图片)
总结:降落伞的用途很广,主要用于航空运
动、空降伞兵、空难救护、飞船返回地面、
卫星回收等。
2、你知道降落伞是怎么发明和发展的吗?
阅读教材 36 页
降落伞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
学生汇报
3、制作降落伞
你们想自己制作一个降落伞吗?
组织学生分组根据具有的材料设计制作降落
伞的方案。
学生汇报
教师让学生说说。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制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注意安全,线段从四
个角下垂到结的长度应相同。
教师巡视并且指导。
学 生 介 绍 自
己 知 道 的 作
用
学生自学
学生开始讨
论。
学生分组根
据设计方案
制作降落伞。
了解降落
伞的的用
途
了解结构
和发展
培养学生
设计和动
手制作的
能力
32
4、(活动)投降落伞。
比比看谁的降落伞好?
5、讨论
说说谁的好为什么?
(下降的平稳、不乱晃)
你认为降落伞的好坏与什么有关?
你打算怎样解决?需要哪些材料?
(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学 生 到 室 外
投降落伞
讨论分析:降
落 伞 怎 样 才
算好
相 同 问 题 的
同 学 结 成 一
组讨论
观察降落
伞的使用
问题。
尝试解决 你能预想一下问题的结果吗? 交 流 学 生 的
想法。
延伸 回家以后自己可以先进行一下试验,看谁能
找到答案。
板书设计
9、降落伞
伞面:大小 形状
伞绳:多少 长短
重物:轻重
课后小结:
3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知道降落伞下降的速率与空气
的阻力有关系。
2.能够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并制作简易降落伞。
3.通过对降落伞的观察、制作和实验等活动,体验科学的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4.在探究活动中尊重事实,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
5.具有合作与参与的意识,主动进行分享与交流的品质。
教学重点:
知道降落伞下降的速率与空气的阻力有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对降落伞的观察、制作和实验等活动,体验科学的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课前准备:
1、线段、衣夹、手帕、牛皮纸、塑料代、剪刀、秒表、材料袋内制作降落伞的材
料。
2、各种降落伞的图片、资料,实验记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1.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并且预想
了实验方案,今天我们来一起研究一下吧!
2.说说你们组研究什么问题,怎样进行研
究?
(降落伞的下降的速率可能与伞面的大小、
伞绳、空气气压、重物有关系)
设计、完善研
究方案
学习实验
方法
尝试解决 1、 学生分组进行研究试验,教师分别进
行试验指导
(学生边试验边填好表格,做好试验记录)
帮
助有困难的组完成实验设计
学 生 分 工 合
作进行试验
体验科学
的探究的
过程和方
法。
34
2、 指导各组根据实验记录进行实验总
结。
3、 学生交流本组的实验结果,总结降落
伞的下降速率快慢的原因。
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
的合作意
识
延伸 7、自己调整自制的降落伞,看谁能把一个
鸡蛋从而层楼降落而不坏。
激发继续
学习的兴
趣
板书设计
9、降落伞
降落伞的速率与伞面的大小、伞绳的多少和重物的轻重有关系
课后小结:
10、飞 机
教学目的:
1、通过机翼上升实验和螺旋桨的牵引实验,感知飞机是如何飞行的。
2、知道一些飞行器,主要是飞机的发明和发展过程。
3、通过制作滑翔机模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感知飞机的飞行。
4、通过对飞机飞行过程的研究,发展学生对科学与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机翼上升实验和螺旋桨的牵引实验,感知飞机是如何飞行的。
难点:在理解飞机的飞行原理后,通过制作滑翔机模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
能力,并感知飞机的飞行。
教学准备:
35
教师准备:有关飞机的相关资料;电风扇;螺旋桨等。
学生准备:学具袋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学 目 标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学意图
组织学生交
流资料
1、启发:今天我们一起来
研究一个更加复杂的机器
——飞机。课前,同学们
已经查找了相关的资料,
下面我们一起来汇报一
下。
1、小组同学整合资料,
选择感兴趣的资料准
备汇报。
2、小组同学汇报资料:
飞机的发明,发展等。
激 发 学 习 兴
趣,导入新课
认 识 飞 机 的
发 明 发 展 过
程
指导学生提
出问题,解决
问题。
1、启发:刚才通过我们的
介绍对于飞机我们已
经了解了很多,但还由
一些问题我们还是由
一些疑问的:飞机是怎
么飞起来的?
2、教师演示实验:机翼的
上升实验。
3、教师演示实验:螺旋桨
牵引力的实验。
1、学生进行猜想,假设。
2、通过机翼上升实验,
初步了解飞机上升的
原理。
3、学生提问:在实际生
活中,又是什么力量
是机翼上升的呢?
4、通过两个实验,学生
了解:飞机是由于发动机
转动螺旋桨产生牵引力
或直接向后喷气产生推
力,是飞机加速前进。在
飞机向前运动时,空气流
过机翼,产生升力,当飞
机达到一定的速度时,飞
培 养 学 生 猜
想的能力
培 养 学 生 观
察 能 力 和 分
析能力
认 识 到 螺 旋
桨的作用
36
机就能升空飞行。
板书设计:
课后小结: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滑翔机模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感知飞机的飞行。
2.通过对飞机飞行过程的研究,发展学生对科学与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机翼上升实验和螺旋桨的牵引实验,感知飞机是如何飞行的。
教学难点:
通过制作滑翔机模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感知飞机的飞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飞机的相关资料;电风扇;螺旋桨等。
学生准备:学具袋
教学过程:
教 学 目 标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学意图
指导学生了
解滑翔机的
工作原理
1、介绍滑翔机的飞行原
理:滑翔机没有发动机,
它有多种飞行方式,其中
一种常见的起飞方式用小
1、通过教师介绍,了解滑
翔机的飞行原理。
激 发 学 习
兴趣,了解
滑翔机
37
型飞机把它拖到高空,然
后再利用气流在空中翱
翔。
组织学生制
作滑翔机模
型
1、组织学生制作学具中
的滑翔机模型。
2、组织学生进行比赛:看
谁的飞机在空中停留的时
间最长。
1、学生制作并在教师带领
进行试飞。
2、试飞后,进行改进,准
备参加比赛。
培 养 学 生
合作、制作
的能力
激 发 继 续
学 习 的 兴
趣
课后小结:
11、 人造天体
教学目标:
1 知道一些探测宇宙空间的工具与空间技术的应用。
2 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
3 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4 培养搜集信息、资料获得相关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一些探测宇宙空间的工具与空间技术的应用
教学难点:
知道一些探测宇宙空间的工具与空间技术的应用
教学准备:
有关人造卫星、运载火箭、宇宙飞船、航天飞机、行星探测器、宇宙空间站的文
本、图片、影视资料;各种航天器模型;制作“神州号”宇宙飞船模型的材料等。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38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人造天体的图片
谈话:这是什么?
你知道吗?
讲解:每一张天体的图片的名
称
谈话:人造卫星、宇宙飞船、
航天飞机、星际探索器、人造
空间站等都是太空中的人造
天体。对于这些人造天体你有
什么想研究的内容吗?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人造
天体(板书课题)
学生观察、交流
学生倾听
学生思考、提问
激 发 学 生 学
习兴趣,提出
问题
二、导入新
课
谈话:你看到这些人造天体,
你认为人造天体与宇宙中的
自然天体有什么不同吗?
小结:人造天体是人类探索宇
宙的工具。
讲解:20 世纪 50 年代,前苏
联成功的向太空发射了第一
颗人造地球卫星,从此人类进
入了天空的时代。我国在 1970
年 4 月 24 日,我国使用自己
研制的长征 1 号火箭,成功地
向太空反射了第一颗人造地
球卫星——“东方红”1 号,
是我国称为继前苏联、美国、
学生思考 交流
学生以小组形式
活动,展示、讲
解自己的资料
(发展、用途、
作用、种类)
培 养 学 生 分
析的能力
培 养 归 纳 概
括的能力
39
法国、日本、第 5 个靠自己力
量把卫星发射上天的国家。你
还知道人造卫星的哪些知识,
能介绍给大家吗?
小结:录像
谈话:在人造天体中除了人造
地球卫星,还有宇宙飞船、航
天飞机等人造天体,你能介绍
给大家吗?
小结:录像
学 生 收 集 的 资
料,以小组的形
式活动,做一张
人造天体的知识
展报
展示 讲解 评
价
培 养 搜 集 资
料的能力
三巩固教学 制作:我国“神舟”5 号的模
型
作业:查阅有关宇宙空间站的
资料,太空中工作的宇航员的
生活情况
学生制造 展示
课下搜集
培 养 制 作 能
力
板书设计:
11 人造天体
人造卫星
宇宙飞船
人造天体 航天飞机
星际探索器
人造空间
课后小结::
40
12、太空生活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类对太空探索所付出的努力
2 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3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设想解决空间生活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对太空探索所付出的努力
教学难点:
想象太空生活
教学准备:
太空环境的资料,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导入新课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造
天体,你从中知道哪些知识,
能讲给大家吗?
谈话:我们利用人造天体逐渐
进入到太空,你知道人类是怎
样进入到太空的吗?人们在太
空中是怎样生活的吗?今天我
们继续学习相关知识。
学生回忆、交
流
回 忆 巩 固 学
习知识,导入
新课
激 发 学 习 兴
趣
二、新课教学 出示人类进入太空的图片
谈话:这是人类进入太空的图
片,你知道图片中的故事吗?
小结:1961.4.12 加加林第一个
升上太空的宇航员;1965.3.18
人类第一次在太空中行走;
1969.7.21 阿姆斯特朗第一个
学生观察 讲
述
培 养 学 生 探
索 宇 宙 的 兴
趣,了解人们
探 索 宇 宙 的
过程
41
踏上月球的表面。
谈话:人类进入太空的生活与
地球的生活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因为太空中没有人生存
所需要的空气和水;其次是太
阳光辐射强烈,温差极大;再
是物体失去重量,飘浮在空中。
谈话:宇航员在这样的条件下
生活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
们是怎样解决的呢?
小结: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
(呼吸、食物与水、洗澡、隔
热防寒、失重、睡觉等)
谈话:宇航员进入太空,在太
空中生活工作,会给我们带回
哪些信息?
小结:宇航员的在太空中的重
要性
学 生 讨 论 交
流
学 生 交 流 收
集的资料,以
小组为单位,
整理、记录资
料,并且展示
给 其 他 组 的
同学
学 生 思 考 讨
论交流
培 养 学 生 质
疑能力
培 养 搜 集 资
料能力
三、巩固教学 1 阅读课文中的资料
2 作业:
收集人类探索宇宙和有关
宇宙的知识
学生阅读 交
流
课下完成
培 养 交 流 表
达能力
板书设计:
12、太空生活
生活与工作中的
基本问题
解决方案
42
呼吸
食物及饮水
洗澡
隔热与防寒
失重
与别人交谈
课后小结:
13、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史
2 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3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史
教学难点: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准备:
有关的资料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43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 谈话: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宇宙
中的知识,通过你的学习,你还
有想研究的内容吗?
谈话:
今天我们继续了解有关宇宙的
内容
(课题板书)
学生思考 交流
由学生喜欢
的问题入手
进行学习,
培养问题意
识
新课教学 谈话:
我们也是宇宙中的一份子,你知
道我们生活的宇宙空间是什么
样的呢?有多大呢?
谈话:
如果黑板相当于宇宙,那地球会
有多大呢?
小结:宇宙的意思是无限空间和
无限时间的意思,它是无边无际
的。
谈话:
宇宙虽然大,但是我们对它也有
了些了了解,如:太阳系距离银
河系的位置、运动;银河系的组
成;银河系以外的星系有多大。
谁能给大家说一说。
小结:银河系和银河系以外的知
识
学生想象 讨论
交流
学生 阅读 课文
进行交流
再将 自己 收集
的资 料进 行交
流
学生进行猜
想,培养合
作意识
了解宇宙当
中的银河系
44
谈话:我们目前了解宇宙的知识
不是很多,但也是科学家们经过
长时间的辛勤研究得来的,你知
道哪些科学家为我们做出了贡
献?
小结:
以学生做的展板为例进行小结
学生 按照 年份
的变 化将 科学
家排 列进 行介
绍(展板)
培养搜集资
料的能力
巩固教学 谈话:你认为宇宙有没有边缘?
宇宙里的星球会不会消
失?
地球外的星球上有没有
外星人?
学生 讨论 猜想
交流
板书:
13、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河外星系 (10 亿多个银河系)
银河系 (1000 多亿颗恒星)
课后小结:
45
14. 无土栽培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无土栽培的栽培方式。
2、指导学生制作营养液、初步学习无土栽培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参与无土栽培过程,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坚持不懈地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制作营养液,初步学习无土栽培技术。
难点:坚持不懈、认真细致地参与无土栽培过程。
教学准备:
分组进行准备无土栽培所需容器和材料;若干个种苗、营养液、水、固定种苗的
基质。
调查用的记录纸、各种无土栽培的植物图片。小花盆、铅笔。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谈话: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
发展,新型的技术层出不
穷。今天我们学习无土栽培
技术。
明 确 本 课 的 学 习
任务。
观察与讨
论
参观:组织学生参观北京锦
绣大地的无土栽培车间。
讨论: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讨
论。
学生观察(栽培的
莴苣、油菜、三叶
芹、草莓、甜椒、
番茄、茄子、甜瓜
等)
学 生 进 行 讨 论 :
“ 无 土 栽 培 技 术
有 什 么 特 点 ? ”
(没有污染、没有
病虫害等)
扩大学生的视野,
丰富知识。
使 学 生 了 解 新 技
术(无土栽培)的
特点。
46
观察与调
查
指导学生了解用基质栽培
蔬菜的特点。
指导学生认识一些营养液。
学习怎样配置营养液。
5L 自来水+硝酸钾 3g、硝酸
钙 5g、硫酸镁 3g、磷酸铵
2g、硫酸钾 1g、磷酸二氢钾
1g
调查:在栽培这些
植物的时候,是用
哪 些 材 料 来 代 替
天然土壤的。
调查:在栽培这些
植物的时候,是怎
样给植物施肥的。
学习配置营养液。
学 习 配 置 营 养 液
的方法。
培 养 学 生 的 操 作
能力
活动与交
流
组织学生利用无土栽培技
术,栽培一棵植物。
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学 生 按 照 无 土 栽
培 技 术 操 作 过 程
有序的栽培植物。
请 同 学 们 欣 赏 自
己种植的作品。
介 绍 自 己 的 栽 培
经过和体会。
培 养 学 生 栽 培 技
术的操作能力;与
人合作的能力。
培 养 学 生 的 表 达
与交流的能力。
布置作业 课下细心照顾自己栽培的植物,并记录它的生长变化。
板书设计:
14. 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技术的好处:无污染、无病虫害、效率高、品质好……
营养液配制:5L 自来水+硝酸钾 3g
硝酸钙 5g
硫酸镁 3g
磷酸铵 2g
硫酸钾 1g
磷酸二氢钾 1g
课后小记:
47
15. 温室技术
教学目标:
1、了解温室采用了多种技术为植物的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
水分、养料等。
2、初步具有观察、想象、分析资料的能力和设计简易温室的实践能力。
3、感受科学技术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体验科学技术与生产相互促进,不断发展的
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温室采用了多种技术为植物的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难点:设计简易温室的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温室中各种设备的图片、录像或课件。
小组准备:制作“小温室”的塑料薄膜、支撑棍、胶条等。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谈话:冬天能吃到哪些反季
节生产的蔬菜?
讨论、汇报 引 入 对 温 室 的 研
究
学习新课 谈话:在寒冷的冬季,室外
冰天雪地,温室内为什么能
生长蔬菜、瓜果和花卉等多
种植物呢?(引导学生回忆
有关植物生长条件的知识,
启发学生归纳和整理已经
学习过的知识,把知识系统
化。)
提问:温室里是怎样给植物
观察
分组讨论
全班交流
自选 1~2 个环境条
使 学 生 了 解 温 室
为 植 物 的 生 长 创
造 适 宜 的 环 境 条
件:温度、光照、
水分、养料等。
使 学 生 了 解 温 室
48
生长创设了适宜生长的环
境条件的?(引导学生观察
温室的各项设备,关注温室
技术)
研究 1:冬季和夏季,在温
室中如何分别给植物创设
适宜生长的温度条件?
研究 2:在温室中如何给植
物的生长创设适宜的养分、
水分、湿度和空气条件?
研究 3:在温室中如何给植
物的光合作用创设适宜的
空气条件?
小结:P65、66
件进行研究
分组研讨
全班交流
看书阅读
采用的一些技术
感 受 科 学 技 术 丰
富了我们的生活。
体 验 科 学 技 术 与
生产相互促进,不
断发展的关系。
活动:用透明塑料薄膜,在
教室的窗台处,设计并搭建
一个“小温室”。(准备充足
的材料和工具)
提示:要考虑如何进行观测
的问题(种植什么植物?温
度计、湿度计的位置?搭
建?……)
分组设计
全班交流
分组制作
全班展示
培 养 学 生 设 计 简
易 温 室 的 实 践 能
力。
布置作业 在“小温室”中种植几种植物,并定时地观测记录“小温室”里的温
度、湿度和植物生长情况。
板书设计:
15. 温室技术
温室为植物生长创设的环境条件:温度、养分、水分、湿度、空气、光照
49
课后小记:
16. 克隆技术
教学目标:
1、了解克隆技术为人类带来美好前景。
2、初步具有描述科学技术内容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具有搜集克隆技术资料的
能力。
3、对克隆技术的内容有兴趣,对最新克隆技术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克隆技术是繁衍生物的一种细胞工程。
难点:感受科学是一把双刃剑。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克隆技术的资料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导 入 新
课
谈话:你知道克隆羊“多莉”
的哪些事情? 汇报:课前搜集到的
“多莉”的故事
引起学生对克隆
技术的兴趣
学 习 新
课
科学家是怎样用克隆技术“制
造”出“多莉”来的呢?
(克隆技术改变了哺乳动物孕
育和繁衍后代的规律,用细胞
工程的方法就可以孕育出具有
同样遗传特性的生命物质。)
如果用克隆技术克隆出许多个
阅读:P69 了解克隆技术是
繁衍生物的一种
细胞工程。
50
你,你将如何对待呢?
克隆技术为人们描绘了一个什
么样的前景?你是怎么想的?
(人们了解和操纵生命的能力
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它会给
人类带来许多恩惠,克隆羊拉
开了生物学世纪的序幕。)
分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阅读:P70—71
我们如何迎接生物
学世纪的到来,成为
新世纪的小主人?
培 养 学 生 的 表
达、交流能力
了解克隆技术为
人类带来美好前
景。
感受科学是一把
双刃剑,科学技
术的发展可以造
福人类,也能毁
灭自己。
课 堂 小
结:
克隆技术是繁衍生物的一种细
胞工程。它可以造福人类,也
能毁灭人类。
布 置 作
业
用资料卡片的方法,搜集有关克隆技术的资料。
板书设计:
16. 克隆技术
克隆技术——生物复制、细胞工程
课后小记:
17. 机器人
教学目标:
1、了解机器人技术在生活领域中的应用。
51
2、感受人类智慧的无限创造力。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实际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机器人技术在生活领域中的应用,感受人类智慧的无限创造力。
难点:制作机械手、设计未来的机器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机器人发展及应用的图片或音响资料,制作机械手的材料(塑料
管、小绳、竹竿等。
学生准备:有关机器人发展及应用的资料,设计未来机器人的用纸、笔或软件等。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导 入 新
课
1.谈话:你们了解机器人的事
情吗?你们知道哪些关于
机器人的事情?
2.板书课题。
3.播放机器人的音像资料。
学生讨论
学生观看
发展学生对新
知识的好奇心
和兴趣。
认 识 机
器 人 技
术 的 发
展
1.问题:你们在课下已经查阅
了有关机器人的资料,谁来
说说最早的机器人是什么
样子的?机器人技术是怎
样发展的?
2.总结: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
程。
学生汇报自己查阅的
资料。
培养学生搜集
信息的能力。
了 解 机
器 人 的
种 类 和
用途
1.谈话:
1 我们先观察课文中的机器
人,你知道它们有什么用途
吗?
2 除了课文上介绍的几种机
学生汇报。
根据情况,也可让学
生展示自己上网搜集
或查阅的图片、文字
等资料。
培养学生整理
资料、分析资料
和语言表达的
能力。
增强学生的表
52
器人以外,你知道机器人还
有哪些用途?
2.教师把学生的发言记录在
黑板上,边记录边分类。
3.谈话:1985 年,前苏联发生
了一起家喻户晓的智能机
器人棋手杀人事件。全苏国
际象棋冠军古德柯夫同机
器人棋手下棋连胜 3 局,机
器人棋手恼羞成怒,突然向
金属棋盘释放强大电流,在
众目睽睽之下将这位国际
大师击倒。
4.提问:
1 机 器 人 能 和 人 友 好 相 处
吗?
2 机器人发生事故的原因是
什么?
5.总结:机器人技术受到许多
因素的影响,例如:硬件系统
故障;软件系统故障;电磁波
的干扰等。因此,机器人技术
是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完善的。
如果机器人的某个系统出现了
问题,就会给人类带来麻烦。
可采用小组竞赛或打
擂台的形式,学生进
行汇报。
学生思考讨论
达意识。
了解机器人技
术也不是完美
无缺的,需要人
们的不断改进。
发展学生辨证
思维的能力。
设 计 和
制 作 活
动
1. 制作机械手
提问:
1 怎样用塑料管、小绳和
一根竹竿等,制作一个
机械手?
制作机械手 培养学生动手
制作能力和自
信意识。
53
2 你能用这个机械手拿起
小球等东西吗?
2.设计未来的机器人
1 谈话:请你先想一想,
未来的机器人可能是什
么样子的?然后,将你
的设想画下来。
2 谈话:请大家将自己的
设计图保存好。下节课
再进行展示和交流。
机械手抓球比赛
学生设计(画图或用
软件)
培养学生的创
造思维能力。
布 置 作
业
3 课下继续设计,完善方案,进行展示和交流。
板书设计:
17. 机器人
有自己的“头脑”
有自己的结构
能产生一定的动作
课后小记:
54
18. 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知道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
当代高技术。
2、知道当前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信息技术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
3、初步具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生活服务的意识,掌握一些信息技术的基
本技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知道当前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信息技
术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
难点:初步具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生活服务的意识,掌握一些信息技术
的基本技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计算机教室、手机。
学生准备:关于信息技术的资料。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导 入 新
课
谈话:每天的学习、生活与电视、
电脑、电话有什么关系?这些电
器设备有什么特点?
讨论、汇报(传递信
息等)
引入对信息及
信息技术的认
识。
认 识 信
息 及 信
息技术
1.谈话:刚才,同学们都提到
了“信息”、“信息技术”,它们
是什么涵义呢?
2.小结:信息是指所有用语言、
文字、数据、符号、图像、声音
等表示的内容。信息技术是指获
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技
术,包括电子技术、通信技术、
分组学习关于信息
技术的资料,并汇
报。
了解信息及信
息技术,认识信
息技术不等于
计算机技术,计
算机技术只是
信息技术的一
个方面。
55
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以及其他
有关技术。其中,通信技术和计
算机技术是当前发展十分迅速
的。
认 识 计
算 机 及
计 算 机
技术
1. 谈话:今天,我们坐在计算
机教室,又学过计算机课,谁能
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面前的计算
机?
2. 讲解: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
软件组成。硬件包括计算器、控
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
设备等。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
和应用软件。
3. 谈话:计算机都可以做哪些
事情?你会用计算机做哪些事
情?
4. 教师小结:P76
学生观察汇报
学生讨论,边汇报边
演示
学生阅读
认识计算机的
组成
感受计算机技
术与人们生活
的关系十分密
切。
认 识 通
信技术
1.讲解:在信息技术中,当前
通信技术也发展迅速。比如
说手机。
2.提问:手机有哪些功能?
3.谈话:手机是如何工作的
呢?
小结:总之,当前的信息技术的
发展十分迅速,信息技术与人们
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我们应该
学生汇报
阅读 P77、78
感受通信技术
与人们生活的
关系十分密切。
56
掌握一些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布 置 作
业
给老师或同学发一封电子邮件。
板书设计:
18. 信息技术
电子技术
通信技术
信息技术 计算机技术
控制技术
其他技术
课后小记:
57
19 海洋技术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技术主要包括海洋观测技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和海洋环境保护技术
等方面,知道海洋技术是当代高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
2、知道海洋对人类生活的意义,认识发展海洋技术的重要性。
3、培养对海洋的热爱,增强保护海洋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海洋技术,知道海洋技术是当代高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培养对海洋
的热爱,增强保护海洋环境的情感。
难点:知道海洋对人类生活的意义,认识发展海洋技术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海洋科学考察船、海洋卫星、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钻井船的图片;
有关海底世界和海洋生物的音像资料。
学生准备:有关海洋技术的资料。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导 入 新
课
谈话: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海洋
的面积约占 71%。谁知道,海洋
有什么特点?海洋与人类生活有
什么关系?
看音像资料。
汇报:课前搜集到
信息。
引起学生对研
究海洋兴趣
了 解 海
洋 对 气
候 和 人
类 活 动
的影响
1 提问:海洋对气候和人类活动有
什么影响?
2 讲解:因为海洋是影响全球气候
和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最重要
的因素,所以,对海洋进行观测是
十分必要的。
3 如何观测海洋呢?
学生汇报
看音像资料
讨论汇报结果
(教师补充)
培养学生的表
达、交流能力
58
了 解 海
洋 资 源
及开发
1 播放“海底世界”的录像。
谈话:海洋中还有许多人类可利用
的资源。
2 提问:海洋中有哪些资源?人类
是怎样开发的?与陆上开采比有
什么难度?
小结:总之,海洋对人类生活和生
产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我们要
保护好海洋。
看音像资料
小组讨论并汇报
(教师补充)
学 生 讨 论 保 护 海
洋的措施
了解海洋资源
开发的技术特
点、难度及其意
义。
培养对海洋的
热爱,增强保护
海洋环境的情
感。
布 置 作
业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海上城市或海底设施,说说你们的主要设想。
板书设计:
海洋观测
19. 海洋技术 海洋资源开发
海洋环境保护
课后小记:
相关文档
-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有趣的食物链|2022-02-116页
-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 能源|苏教版 (2022-02-114页
-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6 拓展|苏教版 (2022-02-113页
-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放大镜 教科2022-02-112页
-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2022-02-1128页
-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6 拓展|苏教版 (2022-02-113页
-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生态平衡|苏教2022-02-115页
-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6 拓展|苏教版 (2022-02-113页
- (教案)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2022-02-1127页
-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生态平衡|苏教2022-02-1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