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0 MB
  • 2022-02-12 发布

狼牙山五壮士【部编版PPT】

  • 5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狼牙山五壮士 6 狼牙山位于河北易县,山上有一座纪念塔,塔上有聂荣臻将军缅怀五位抗日壮士的题词:“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为了人民的安危,为了国家的解放,五位英雄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吞山河的壮歌。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战火纷飞的年代,去感受五壮士那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吧! 狼牙山 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部的太行山东麓,属太行山脉,距县城 45 公里,因其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 壮士: 勇士,心雄胆壮的人;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 五壮士: 文中指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等五位英雄。 1941 年秋,日军向晋察冀根据地狼牙山地区大举进犯,进行了残酷的“铁壁合围”。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奉命抗击,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的任务交给了六班的五位战士。五位战士把上千名敌人引到狼牙山顶峰,奋勇杀敌,最后纵身跳下绝壁。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崖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寇 弹 副 榴 抡 贯 棋 kòu dàn fù liú lūn ɡuàn qí 悬 沸 涧 雹 屹 悦 屈 xuán fèi jiàn báo yì yuè qū 绷 ( 绷着脸 ) 例 :父亲 绷 ( )着脸,神情严肃地看着我的试卷,我的心不由得 绷 ( )紧了。 běng (绷紧) běng bēng bēng 日寇 奋战 险要 手榴弹 全神贯注 悬崖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攀登 居高临下 山涧 粉身碎骨 雹子 屹立 眺望 喜悦 壮烈 豪迈 不屈 惊天动地 【 日寇 】 指日本侵略者。 【 晋察冀根据地 】 指抗日战争时期,山西、察哈尔、河北、热河、辽宁五省部分地区的根据地。 【 进犯 】 本文指日寇向晋察冀根据地侵犯。 【 掩护 】 对敌采取警戒、牵制、压制等手段,保障部队或人员行动的安全。 【 痛击 】 狠狠地打击。 【 全神贯注 】 贯注,精神、精力集中。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 崎岖 】 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 【 斩钉截铁 】 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 居高临下 】 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 叽里呱啦 】 拟声词,形容大声说话的声音。在本文中指敌人鬼哭狼嚎的叫声。 【 屹立 】 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进犯 —— 侵犯 掩护 —— 保护 沉着 —— 镇定 依托 —— 依靠 屹立 —— 矗立 豪迈 —— 豪放 斩钉截铁 —— 当机立断 坚强不屈 —— 坚贞不屈 近义词 反义词 坚持 —— 放弃 掩护 —— 暴露 沉着 —— 惊慌 崎岖 —— 平坦 豪迈 —— 狭隘 喜悦 —— 悲伤 斩钉截铁 —— 犹豫不决 昂首挺胸 —— 垂头丧气 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这篇课文是按照 事情发展的顺序 来写的。依次描写了五壮士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的过程。 接受任务 事情发展的顺序 一、接受任务 1941 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时间 地点 敌人的兵力很强 敌人的进攻非常猛烈 与下文我军只有“五个战士”形成鲜明对比,敌众我寡,可见五个战士接受的任务十分艰巨。体现出“壮士”的壮志 —— 敌众我寡,敢于受任。 晋察冀地区 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地区总称,包括山西省、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晋察冀地区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根据地和后勤给养地。 为了 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战士们作战英勇,作战计划非常明确。 中心句 这句话提示了本段主要内容,突出了战士们的英勇顽强。 二、痛击敌人 班长 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 走近了,才 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 声,好像细小 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 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 和胡福才这 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这几句话从动作和神态方面细致描写了五位战士痛击敌人,表现了他们消灭敌人的决心和对敌人的仇恨。 神态 动作 1941 年,日军为将华北地区变成其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兵站基地,加紧对各抗日根据地的分割、蚕食和扫荡。 8 月中旬,日军及伪军共 7 万余人,在飞行团配合下,采取铁壁合围、分区扫荡、辗转抉剔等战术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之北岳区、平西区 ( 今北京西部 ) 实行毁灭性大扫荡 ( 号称“百万大战” ) ,企图以优势兵力摧毁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中心区 —— 山区根据地,歼灭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主力。 抢劫百姓家禽的日军士兵 满载抢劫物资的日军部队 日军纵火焚烧村庄 惨遭日寇杀害的百姓 残暴 的日寇所到之处,鸡犬不留,烧杀淫掠惨无人道!请带着五壮士对敌人的满腔仇恨,再读下面的句子。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敌人 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五 壮士英勇杀敌 的结果:有效 地为群众和连队 转移争取了 时间。 正 因为日寇无恶不作,所以五壮士对日寇恨之入骨,狠狠痛击,因此 —— 五 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 ,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 走哪条路呢? 承上启下。推动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一 条是通往主力转移的路,走这条路意味着“生”,但敌人紧跟在后,会给连队造成巨大伤亡;另一条通往三面都是悬崖绝壁的棋盘陀,无路可退,死路一条,意味着“死”,但连队安全。 面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战士们是怎么做的? 一条 另 一条 三、引上绝路 为了 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 一声:“走!” 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棋盘陀 斩钉截铁 走 紧跟 态度坚决果断 带头 走 一 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这就是壮士的 “豪言” ;“带头走” “紧跟”就是壮士的 “壮行” 。 他们在“生”与“死”面前舍“生”而取“死”,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群众和连队主力,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面对死亡无所畏惧,这是一种 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 。 五壮士在上山途中英勇杀敌的情景。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 继续 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 四、顶峰歼敌 班长 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 手 榴弹插在腰 间,猛地举起 一块大石头 ,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 抢”“夺”“插” “举” 说明 班长马宝玉战斗经验丰富,他要等到敌人扑上来后再将手榴弹扔向敌群,好让手榴弹发挥最大 的作用 , 体现 了马宝玉英勇无畏的精神。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比喻 把 石头 比作 雹子 ,说明石头砸得非常 密集 ,非常 迅猛 ,非常 有力 。这句话体现了五壮士 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 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既表达五壮士对敌人的 痛恨 ,又体现五壮士的 英勇 。 又 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 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用尽”写出了马宝玉对敌人的仇视,与第 4 自然段中的“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相呼应,突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的作用。 五 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五、跳下悬崖 屹立: 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课文中指五壮士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 他们 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胜利的喜悦 通过 神态描写 表现五位壮士完成任务后的喜悦心情,也暗含了他们有坚定的信念,坚信革命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班长 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 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说”“砸”“走”“跳”“昂首挺胸”等一系列的 动作描写 写出了五位战士跳崖时的无畏与悲壮。他们态度从容,脚步坚定,好像不是走向死亡,而是又投身于一场新的战斗。 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壮士”的“壮语” —— 高呼口号,视死如归。 这 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 这声音” 指的是五位壮士跳崖时呼喊的 壮烈豪迈的口号,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这种恨与爱,是五位壮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力量之源。这两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把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称作“战士”,而后半部分改称“壮士”? 前半部分叙述的是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履行了战士的职责,所以称作“战士”。而课文后半部分,他们决心把敌人引上绝路,同时自己也没有退路可走,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最后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英勇地跳下了悬崖。这需要非凡的勇气和深切的爱国情,所以改称“壮士”。 接受任务 —— 敌众我寡(略) 英勇跳崖 —— 壮烈豪迈(详) 引上绝路 —— 斩钉截铁(略) 顶峰歼敌 —— 决一死战(详) 诱敌上山 —— 英勇奋战(详) 狼牙山五壮士 英勇顽强 视死如归 《 狼牙山五壮士 》 这 篇文章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五 壮士跳崖后,被树枝挂住的葛振林与另一位幸存者宋学义先后往主力部队撤退的棋盘坨大庙方向爬去。在一个叫双鞍岭的地方遇到攀崖而上的余药夫,余得知他们是八路军,当即护送他俩到达大庙。余药夫的援助使两位劫后余生的壮士终于转危为安。 后来 ,在五勇士坚守的棋盘陀主峰顶建立了纪念塔,塔为五角形,共五层,高十余米,塔正面有聂荣臻手书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九个红色大字。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再讲讲这个故事。 接受 任务 (诱敌上山) (引上绝路) ( 顶峰歼敌) 跳下悬崖 参考答案: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 体会五位壮士 的英雄气概。在 课文中画出类似的词句, 和同学交流。 ◇ 为了 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 一声:“走!” 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参考答案: “斩钉截铁” 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热血沸腾”比喻激情高涨。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 参考答案: ◇ 他 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 手 榴弹插在腰 间,猛地举起 一块大石头 ,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 “抢前一步”“夺过”表现了马宝玉的眼疾手快,有勇有谋;“猛地举起”“砸”体现了马宝玉对敌人的仇恨,也体现了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课文中类似的词句还有“大吼一声”“把胳膊抡一个圈”“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等。 课文第 2 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 “为了拖住敌人 …… 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关注的是五个战士,从整体上写出了五壮士的聪明机智和勇敢顽强。“班长马宝玉 …… 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这一部分通过对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每一个战士神态或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他们的个性,让人物的形象更加具体可感。课文第 2 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的写法,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五壮士的勇敢顽强,还让我们对每个人物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面对着英勇跳崖的五位勇士,面对着汉白玉的纪念碑上那金色的大字,今天的你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书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