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8.00 KB
  • 2022-02-12 发布

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测试卷(七)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毕业升学模拟测试卷 语文第二轮复习 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测试卷(七) 相信你一定可以为自己的小学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积累与回顾。(16 分) 1.看拼音写词语。(5 分) jiǎo huo jié rán mó ɡuǐ ( ) ( ) ( ) sǐ dé qí suǒ jiàn wēi zhī zhù ( ) ( ) 2.将成语补充完整,并在“____”上再写两个成语。(4 分) 五( )四( ) 重于(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默写《十五夜望月》,回答问题。(5 分)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_” 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__的特点。 4.默写。(2 分) (1)青,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 (2)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二、提炼与运用。(10 分) 5.作家与作品。(6 分) (1)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作家,比如______、______, 你最喜欢的作家是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分) (2)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片肥沃的土壤,滋养着我们。六年来令你印象最深 刻的一篇课文是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6.语言与运用。(4 分) (1)你说得对,我们改正。(给句子加一组关联词,保持意思不变)(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充下面的句子,使之形成一段完整的赠言。(2 分) 例:童年的脚印留在校园的小路上,笑语欢歌留在花坛的馨香中。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母校的每个角落,都珍藏着我们的友情,播种着我 们的梦想。 三、应用与提升。(6 分) 7.近两年来,“减负”成为社会热门话题,但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原因却 很复杂,不能片面地“一减了之”,必须多项措施并举,综合施策。下面是 一份研究报告,请你根据报告图表,完成下面的练习。 (1)如上图所示,最受家长认可的两项减负措施是______和______(填序 号)。你个人觉得能有效减负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分) (2)关于减负,你想对老师或家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四、文言与文化。(11 分)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 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8.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____________》。除了这篇文言文,我们还学过文言 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3 分) 9.“惟弈秋之为听”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非然也。”这句话是______句。(2 分) 10.文中弈秋教的两个徒弟表现各异,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2 分) 11.读了本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家与名篇。(13 分) 栗子(节选) 汪曾祺 ①栗子的形状很奇怪,像一个小刺猬。栗有“斗”,斗外长了长长的硬刺, 很扎手。栗子在斗里围着长了一圈,一颗一颗紧挨着,很团结。当中有一颗 是扁的,叫脐栗。脐栗的味道和其他栗子没有什么两样。坚果的外面大都有 保护层,松子有鳞瓣,核桃、白果都有苦涩的外皮,这大概都是为了对付松 鼠而长出来的。 ②新摘的生栗子很好吃,脆嫩,只是栗壳很不好剥,里面的内皮尤其不 好去。 ③把栗子放在竹篮里,挂在通风的地方吹几天,就成了“风栗子”。风栗 子肉微有皱纹,微软,吃起来更为细腻有韧性。不像吃生栗子会弄得满嘴都 是碎粒,而且更甜。贾宝玉为一件事生了气,袭人给他打岔,说:“我想吃风 栗子了,你给我取去。”怡红院的檐下是挂了一篮风栗子的。风栗子入《红楼 梦》,身价就高起来,雅了。 ④栗子熟食的较多。我的家乡原来没有炒栗子,只是放在火里烤。冬天, 生一个铜火盆, A 几个栗子在通红的炭火里,一会儿,砰的一声, B 出一 个裂了壳的熟栗子, C 起来,在手里来回 D ,连连吹气使冷,剥壳入口, 香甜无比,是雪天的乐事。不过烤栗子要小心,弄不好会炸伤眼睛。烤栗子 外国也有,西方有“火中取栗”的寓言,这栗子大概是烤的。 ⑤北京的糖炒栗子,过去讲究栗子是要良乡出产的。良乡栗子比较小, 壳薄,炒熟后个个裂开,轻轻一捏,壳就破了,内皮一搓就掉,不“护皮”。 ⑥北京的糖炒栗子其实是不放糖的,昆明的糖炒栗子真的放糖。昆明栗 子大,炒栗子的大锅都支在店铺门外,用大如玉米豆的粗砂炒,不时往锅里 倒一碗糖水。昆明炒栗子的外壳是黏的,吃完了手上都是糖汁,必须洗手。 栗肉为糖汁沁透,很甜。 ⑦北京的小酒铺过去卖煮栗子。栗子用刀切破小口,加水,入花椒大料 煮透,是极好的下酒物。现在不见有卖的了。 ⑧栗子可以做菜。栗子鸡是名菜,也很好做,鸡切块,栗子去皮壳,加 葱、姜、酱油,加水淹没鸡块,鸡块熟后,下绵白糖,小火焖二十分钟即得。 鸡须是当年小公鸡,栗须完整不碎。 ⑨我父亲曾用白糖煨栗子,加桂花,甚美。 (有删改) 12.将下列动词还原到短文的第④段中,答案填在下面字母对应的“____”上。 (4 分) 倒 蹦 丢 抓 A:______ B:______ C:______ D:______ 13.怎么理解第③段中画“______”的句子?(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短文介绍了栗子的多种吃法,选一种吃法,品析一下作者是怎样将这种吃 法写得生动有滋味的。(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中国美食,讲究色、香、味、形俱佳。你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介绍一下 它的相关知识。(做法、历史、故事等)(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时闻与时文。(14 分) 【材料一】 关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的赞词 有一种选择叫隐姓埋名。在荒岛的风沙中,在深海的惊涛下,在最美的 年华里,为了铸国之重器,三十载春夏秋冬,青丝变白发。 有一种誓言叫此生无悔。在加入地下党的峥嵘岁月中,他说:“如果祖国 需要,我的血可以一滴滴地流,直至流光。” 有一种追求叫科学家精神。面对国外严密封锁、国内科研条件一穷二白, 他不因客观环境而放松科研要求,用最“土”的办法解决尖端技术难题。在 极限深潜的生死考验面前,他一如战争年代的坦然:“入党誓言就是我的奋斗 初心。” 【材料二】 黄旭华:人生为祖国深潜 核潜艇下潜的深度,决定了其战斗力的发挥程度。 1988 年初,我国核潜艇研制工作迎来了一个关键日子:按设计极限在南 海进行深潜试验。 世界上曾有 10 多艘核潜艇在进行试验或航行时沉没了。“一块扑克牌大 小的钢板,承受水的压力是一吨多重,艇体任何一块钢板不合格、一条焊缝 有问题、一个阀门封闭不足,都可能导致艇毁人亡。”黄旭华这样形容深潜试 验的危险性。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的王牌核潜艇“长尾鲨号”做深潜试验,还不到 200 米时,潜艇沉没,129 人全部葬身海底。由里到外全部由中国人自己造出 来的艇,能闯过首次深潜试验大关吗? 眼看着深潜日期一天天临近,参试人员的思想包袱越来越重。有一天, 艇长和政委忧心忡忡地向黄旭华表示,同志们的情绪很低,恐怕对试验非常 不利。 黄旭华陷入沉思。 第二天,他召集战士们开会,会上,他说:“这次执行试验任务,我很有 信心!我要和大家一起参加极限深潜,我们要唱着威武雄壮的进行曲,去把 试验数据成功拿回来!” 顿时,气氛开始活跃起来,战士们的悲观情绪一扫而空。 有人劝说黄旭华,你作为总设计师没有必要冒险。世界上还没有过核潜 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 黄旭华回答:“我不是充英雄好汉,要跟大家一起去牺牲,而是对大家的 生命安全负责,确保人、艇安全,万一深潜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我可以及 时帮助采取措施。” 惊心动魄的深潜开始了:50 米、100 米……每下潜若干米,就得报告有 关参数。当到达设计深度时,巨大的水压使核潜艇艇身多处发出“咔嗒”的 声响,黄旭华沉着应对,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数据。 试验成功了,新纪录诞生了,全艇沸腾了! 黄旭华笑了,当即挥毫:“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这一年,我国政府对外宣布:中国进行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 功,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打击力量 的国家,茫茫海疆成为阻隔外敌的海上长城!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亘古不变....: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 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情怀和信仰。对于黄旭华来说,他的信仰是祖国需要。 (以上两则材料均选自《光明日报》,内容有删改)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句。(4 分) (1)青丝变白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亘古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短文中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深潜试 验的危险性。(2 分) 19.结合两则材料,我们看到了黄旭华身上的______、______的伟大精神。古 今中外,同样具有这种精神的科学家还有______、______等。(2 分) 20.“人生为祖国深潜”“他的信仰是祖国需要”……两则材料中有很多隽永 (指意味深长)深刻的语句,选择一个最打动你的句子,结合材料和生活 实际,谈谈感想。(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习作。(30 分) 21.请任选下面的一个题目,写一篇作文。作文篇幅在 450 字左右。 (1)再见了,童年 (2)《____________》,值得一看(若选此题,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 以是一本书、一部电影……) 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测试卷(七)参考答案 一、1.搅和 截然 魔鬼 死得其所 见微知著 2.湖 海 泰山 山清水秀 秀色可餐 3.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地白 凄清 4.(1)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春风又绿江南岸 二、5.(1)示例:老舍 沈从文 老舍 老舍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示了 老北京过春节的场景,既有迎新春的喜悦,又有富含文化底蕴的 老北京习俗。语言直白形象,感情真挚质朴,引起了我对春节浓 浓的兴趣。 (2)示例:《匆匆》 这篇散文语言优美,就像一首诗。作者用灵动 的文字,描写出不断变化的时间,同时让人生发出珍惜时间的感 叹。 6.(1)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2)琅琅的读书声留在宽敞的教室里 嬉戏的身影留在空旷的操场上 三、7.(1)① ②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有的教学任务或作业都在课堂 上解决,课下不留作业 (2)老师,能不能不要布置那么多作业?我也需要休息和放松。妈妈, 能不能不要给我安排那么多补习班?我好累呀,我也好想歇一 歇! 四、8.学弈 两小儿辩日 伯牙鼓琴 9.只听弈秋的教诲 设问 10.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11.读了本文,我明白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 五、12.A:丢 B:蹦 C:抓 D:倒 13.风栗子本是平常之物,一旦进入《红楼梦》之中,就变得高雅起来。 14.如第④段介绍烤栗子,作者运用了一系列动词,详细介绍了栗子从烤 到吃的全过程,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六、16.主要写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不计名利,默默研制核潜艇, 还不顾生命危险,主动参加深潜试验。 17.(1)随着岁月的流逝,头发由黑变白。 (2)从古至今都没有改变。 18.举例子 列数字 19.奉献 牺牲 邓稼先 钱学森 20.最打动我的句子是“对于黄旭华来说,他的信仰是祖国需要”。我深深 地感受到了作为中华儿女的那份自豪和为祖国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的 责任,我也要像黄旭华那样,当祖国需要我的时候,挺身而出,为祖 国奉献我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