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59 KB
- 2022-02-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升初语文大专题阅读鉴赏易错点一
一.选择题(共 3 小题)
1.不是描写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A.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C.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D.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下列不属于人物心理描写的一项是( )
A.“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桑娜沉思着。
B.我的心跳得很厉害,手心直冒汗。C.他再一次掂量着,“不能
这样了,其他人会怎么看呢?” D.我暗暗下决心,这次无论如何,
一定要战胜他。
3.下列哪一句不是通过联想和想象表达情感的( )
A.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B.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
涌的大海。
C.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D.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二.填空题(共 3 小题)
4.《花钟》第一自然段描写各种花开花时是按 顺序写的。
5.在本学期(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诗海拾贝”的综合性学习中,我向大家推
荐了唐代“诗仙”李白的诗《 》,我推荐的理由是:
- 1 -
6.用恰当的四字词语填空。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此时,伯牙的心情是 。
伯牙听到钟子期已死,“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他的心情是 。
如果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感情,可以用 。
三.语言表达(共 3 小题)
7.材料:下面是三所学校三年语文监测平均分及每所学校每年每个学生阅读课
外书的平均数量。请根据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1)根据表中各学校三年的教学成绩,选择其中一所简要概述语文教学质量
状况。
(2)你认为语文质量和学生的课外阅读有什么关系?
8.按要求写句子。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意:
(2)周末在家闲着没事,你想去书店看书去,父母担心你的安全,不同意你
单独出门。你应该如何劝说你的父母同意让你去看书呢?请写一写。
(3)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
星期天,我和妈妈从超市买回了黄瓜、芹菜、西瓜、菠菜等蔬菜。
- 2 -
2016 年监测 2017 年监测 2018 年监测 阅读课外书/生
第一小学 81 分 80 分 82 分 15 本
第二小学 78 分 74 分 70 分 5 本
第三小学 83 分 86 分 91 分 30 本
9.按要求写句子。
( 1 )《 小 池 》 是 宋 代 诗 人 杨 万 里 写 的 , 其 中 是 这 样 描 写 荷 花 的 :
“ , 。”
(2)《小儿垂钓》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描绘了一个
乡 村 儿 童 在河 边 的 情 景 , 流 露 出 浓 厚 的 生 活 气息 , 前 两 句
写 , 。后两句写 , 。
(3) ,孤掌难鸣。
(4)一花独放不是春, 。
(5)用打比方的手法把句子补充完整。
走进公园,只见那荷叶像 托着那 似的露珠。
(6)改反问句。
森林就是一个水库。
四.连线题(共 3 小题)
10.把下列诗句和相关的诗意连一连。
泥融飞燕子 温暖的沙子上还偎依着一双双的鸳
鸯。
春江水暖鸭先知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沙暖睡鸳鸯 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引得燕子飞来
含泥筑巢。
竹外桃花三两枝 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
- 3 -
春江水的回暖。
11.把下列诗句和相关的诗意连一连。
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
牧童要遥杏花村 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
凉。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12.我会连线。
五.翻译(共 2 小题)
13.文言文理解。
(1)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这句古文的意思是:
(2)“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意思是:
14.理解句子。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为是其智弗若与?
六.文言文阅读(共 1 小题)
- 4 -
15.文言文阅读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 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①,钟子期曰:②“ !”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 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
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 破琴绝. 弦,终身不复
鼓。
(1)在文中括号里写上带点字的解释。
(2)把文中句子补充完整,再解释句子含义:
①
②
(3)读了这个故事,我体会到了
七.现代文阅读(共 1 小题)
16.课内阅读。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
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
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
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
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小城的街道也美。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
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
落叶都没有。
- 5 -
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1)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海滨小城的 、 、 的美景。
(2)请用“~~~”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3)小城庭院的特点是 ,作者重点写了 和 ,分别写
了它们 、 的特点。
(4)对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写凤凰树开花的景象,突出花开得多,开得旺盛,就像一片片红色
的云彩。
B、这句话是说凤凰树开花了,小城呈现出一派喜庆、热闹的景象。
(5)文段中画“﹣﹣﹣”的语句把 比作 ,生动 形象地写出
了 的特点。
(6)作者写小城的街道,主要突出了它 的特点。
八.解答题(共 1 小题)
17.填空并答题。
独在异乡为异客 遍插茱萸少一人。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带点的词语。
独. 异.乡
(3)写出诗的前两句意思。
(4)填空。
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全诗抒发了他 。
九.问答题(共 1 小题)
- 6 -
18.根据《美丽的地球》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作者是抓住地球哪些特点来写的?
(2)课文第 1、第 2 自然段写了什么?第 8 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它们之间有
什么关系?
十.判断题(共 1 小题)
19.“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这句话意思是: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
能给它添上脚呢? (判断对错)
十一.古诗词赏析(共 1 小题)
20.阅读理解《三衢道中》。
(1)解题,了解纪行诗,判断。
①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
②从“道中”看,诗人写出游,只写到“去”,并没有写到“回”。
(2)请找出诗中两处明显的对比,填写下面的内容。
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这是第一处对比:“梅子黄时”正是江南 时节,难得有这样“ ”
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②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这是第二处对比:山路上苍翠的树树,与来的时候一样 ,森林丛中传
来 ,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3)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和诗人的心情,判断。
①这首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②诗中“绿阴”和“黄鹂”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三衢山
- 7 -
秀丽的景色。
③“黄鹂四五声”中的“四五”是实写,表明黄鹂的叫声太少了。
- 8 -
小升初语文大专题阅读鉴赏易错点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3 小题)
1.【分析】考查学生古诗词的理解。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
多听多说多写,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
【解答】A.“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
洛城闻笛》。意思是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
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表达了思乡之情。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出自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意思是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
毛发却已经疏落,表达了思乡之情。
C.“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出自唐代刘方平的《月夜》,意思是今
夜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
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这首诗是写春季的到来,是对季节的描写,不是思乡。
D.“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出自唐代岑参的《逢入京使》。意思
是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诗歌包含着两大情怀: 思乡
之情与渴望功名之情。
故选:C。
2.【分析】考查学生对心理描写的掌握。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
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 1 -
【解答】A.是桑娜的心理描写。
B.并没有内心的活动或心理独白。
C.是心理描写。
D.是心理描写。
故选:B。
3.【分析】考查学生对联想和想象的掌握。指的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
系的另一事物。
【解答】A.选自《桥》,此句是作者看到老桥后的联想。
B.选自《月光曲》,此句是盲姑娘听到贝多芬弹奏后的联想。
C.选自《草虫的村落》,此句是作者观察到甲虫振动翅膀后的联想。
D.并没有联想。
故选:D。
二.填空题(共 3 小题)
4.【分析】考查了文章的表达顺序,仔细阅读文段,找出关键词,要多揣摩。仔
细思考,加以分析。
【解答】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
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
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
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
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
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此段中从“凌晨四点”“五点左右”“七点”“中午十二点左右”“下午三点”“傍
- 2 -
晚六点”可知,描写各种花开花时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故答案为:
时间。
5.【分析】考查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积累。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
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
【解答】《望庐山瀑布》诗歌内容: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
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大意: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
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
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此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
居庐山时庐山写的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
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故答案为:
《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6.【分析】考查了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掌握文言的字、词和句式,文言文与现
代汉语比较起来,它们在词意上有很大的不同。这就要掌握它们之间的差别。
【解答】《伯牙绝弦》选自《列子•汤问》,故事感人至深,却只有 5 句话,77
个字,而这 77 个字里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故事的主人
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意思是伯牙心里所想的,钟子期一定知道。不
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伯牙精妙的乐曲,
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
- 3 -
情投意合,这才是知音啊!所以此时,伯牙的心情是知音难觅。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破琴”,把琴摔碎。“知
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这里指伯牙把钟子期当做他的知音。
“复”,再,重新。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
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所以此时他
的心情是悲痛欲绝。
因为本文讲的是俞伯牙因为钟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的故事。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所以可以用深情厚谊来形容伯牙和钟
子期之间的感情。
故答案为:
知音难觅;悲痛欲绝;深情厚谊。
三.语言表达(共 3 小题)
7.【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阅读图表,从中获取信息,然后根据信息回答问题的
能力,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分析图表中的信息,然后得出结论。
【解答】(1)通过阅读图表可知,第一小学 2014、2015、2016 年质量监测
的分数分别为 81、80、82,最高分与最低分差距仅为 2 分,成绩相对平稳。
平均每生的阅读量是 15 本。第二小学 2014、2015、2016 年质量监测的分
数分别为 78、74、70,最高分与最低分差距仅为 2 分,成绩逐年下降。平均
每生的阅读量是 5 本。第二小学 2014、2015、2016 年质量监测的分数分别
为 83、86、91,最高分与最低分差距仅为 2 分,成绩逐年稳步上升。平均每
生的阅读量是 30 本。
(2)从最高分与最低分来看,第三小学最高,第一小学次之,第二小学最低。
- 4 -
从阅读量来看,第三小学最多,第一小学次之,第二小学最少。由此可得出结
论:学生的阅读量对语文成绩的提高有直接的影响,应该多进行阅读。阅读不
仅能提高我们的语文成绩,还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启迪智慧,丰富生活, 提
高素养,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
故答案为:
(1)第一小学:三年来,语文教学质量平稳。
第二小学:三年来,语文教学质量逐步下滑。
第三小学:三年来,语文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2)学生的阅读量对语文成绩的提高有直接的影响,应该多进行阅读。阅读
不仅能提高我们的语文成绩,还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启迪智慧,丰富生活,
提高素养,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
8.【分析】考查了对古典诗词的翻译、劝告、修改病句,分析时要结合时代背景
资料,和诗词表达的含义,结合已有的知识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
悟,才能体会的到。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
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
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语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
析。注意结合给出的材料来分析写出如劝说你的父母同意让你去看书的理由。
【解答】(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
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
无故人。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
翠。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
- 5 -
人。
(2)注意说明让妈妈放心的理由,比如:时间上的限制和别人的陪伴等。
(3)类别不当,去掉“西瓜”。
故答案为:
(1)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2)妈妈,我去到书店买书,一个小时后就回来,还有我的同学陪伴我,你
放心,我快去快回。
(3)星期天,我和妈妈从超市买回了黄瓜、芹菜、菠菜等蔬菜。
9.【分析】考查了诗歌内容的默写、理解以及改写句子与补充句子。要求熟读熟
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
【解答】(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小儿垂钓》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诗歌内容:蓬头稚子学
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中描绘了
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 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前两句写一个
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
映了他的身影。.后两句写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 生
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3)“独脚难行,孤掌难鸣”出自《古今贤文》。意思是一只脚走不成路,一
个手掌拍不响。比喻做事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要靠大家的力量。
(4)“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明、清两代文人编写、增补的中
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古今贤文(合作篇)》。意思是只有一支花朵开放,不
能算上是春是春天,只有百花开放百花齐放的时候,满园都是春是春天。
- 6 -
(5)要求用打比方的手法把句子补充完整。打比方指的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
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
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把“荷叶”
比作“巨大的手掌”,把“露珠”比作“珍珠”。即:走进公园,只见那荷叶像
巨大的手掌托着那 珍珠似的露珠。
(6)改为反问句,添加“难道”“不”“吗”。变句号为问号。应改为:难道森
林不像一个巨大的水库吗?
故答案为: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唐; 胡令能; 学钓鱼;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着
大人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
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3)独脚难行;
(4)百花齐放春满园;
(5)巨大的手掌;珍珠。
(6)难道森林不像一个巨大的水库吗?
四.连线题(共 3 小题)
10.【分析】考查了对古典诗词的翻译,分析时要结合时代背景资料,和诗词表
达的含义,结合已有的知识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
会到。
【解答】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出自唐朝杜甫的《绝句》,原文:迟日江
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 7 -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
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江水
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今年
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原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译
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
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
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故答案为:
泥融飞燕子﹣﹣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引得燕子飞来含泥筑巢。
春江水暖鸭先知﹣﹣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沙暖睡鸳鸯﹣﹣温暖的沙子上还偎依着一双双的鸳鸯。
竹外桃花三两枝﹣﹣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11.【分析】考查了对古诗句意思的理解。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多读多听多说多写,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
【解答】杜牧的《清明》诗歌内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
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歌大意: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
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
村。故“清明时节雨纷纷”意思是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意思
是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借问酒家何处有?”意思是向人询问酒家
哪里有?“牧童要遥杏花村”意思是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 8 -
故答案为: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借问酒家何处有?﹣﹣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
牧童要遥杏花村﹣﹣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12.【分析】考查了对诗句
意思的分析与理解。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
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
【解答】“裙裾微动摇,花气时相送。”出自北宋郭熙的《四时之风•春》。诗歌大
意:春风吹来,冰冻的大地开始融化,和煦的春风似乎正在催促人们快些播
种。人们的衣服在微风中摆动,不时传来一阵阵花的香气。
“小立池塘草,荷香隔岸闻。”出自北宋诗人郭熙所作《四时之风》。意思是夏
天草木长得茂盛,一片生机盎然。站在池塘池塘边,一阵微风吹过隔岸隔岸
都能闻到远处荷花的香气。 “飕
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出自唐朝诗人郭熙的作品《四时之风》。意思是秋风
和秋雨交杂,为夜晚添上了几分凉意,飕飕的声音似乎不会断绝,落叶在悠
悠的飞舞。 “整日呼
呼响,鸟雀尽潜藏。”出自唐朝诗人郭熙的作品《四时之风》。意思是呼啸着的
冬风像老虎一样狂吼,家家户户都关紧了窗户。北风整天不停地刮,鸟雀都
已经躲藏了起来。
故答案为:
裙裾微动摇,花气时相送﹣﹣春;
小立池塘草,荷香隔岸闻﹣﹣夏;
- 9 -
飕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秋;
整日呼呼响,鸟雀尽潜藏﹣﹣冬。
五.翻译(共 2 小题)
13.【分析】考查了文言文句子意思的理解。从小学开始,让学生接触一点文言
文,初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
文教育,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很有好处。
【解答】(1)“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出自
《伯牙绝琴》。意思是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
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以便绝了
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2)“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出自《战国策。楚策
一》意思是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
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故答案为:
(1)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
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
钟子期的思念。
(2)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
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14.【分析】从小学开始,让学生接触一点文言文,初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
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很
有好处。
- 10 -
【解答】(1)这句话出自《两小儿辩日》。意思是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
而中午时(离人)远。文章大意: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
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
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
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
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
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
吗?”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
呢?”
(2)这句话出自《学奕》。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吗?文
章大意: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有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
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
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后一个
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有人说:“不是
这样的。”
故答案为:
(1)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而中午时(离人)远。
(2)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吗?
六.文言文阅读(共 1 小题)
15.【分析】这时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叙述了发生在春秋时代的
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悟琴,伯牙以子期为知
音。后来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绝,将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
- 11 -
【解答】(1)考查了文言文字词的翻译。伯牙善鼓琴:伯牙擅长弹琴。“鼓”
弹奏。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洋洋”广
大。
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
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乃”就,“绝”断绝。
(2)考查了文言文句子意思的理解。①熟读原文可知应填:善哉,峨峨兮若
泰山!②这句话意思是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3)考查了读文后的感受。熟读文章内容,文章写到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觉
得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就把琴摔坏,把弦拉断,一生不再弹琴。从而我们
可以感受到伯牙与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故答案为:
(1)弹奏;广大;就;断绝。
(2)①善哉,峨峨兮若泰山!②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3)伯牙与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七.现代文阅读(共 1 小题)
16.【分析】语段选自《海滨小城》。这篇课文条理十分清楚,先写海滨,再写小
城。写海滨由远到近,先写大海,然后写海上的船舰和渔民、战士,再写海
滩。写小城,先写家家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再写公园里的大榕树,然后写干
净的街道。每介绍一处地方的景色,都能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形象地把它
们的静态、动态、颜色、大小、数量、形状等具体地描述出来,突出了海滨
小城的美丽、整洁。
- 12 -
【解答】(1)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概括。文段前三个自然段首句“小城里每
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也美”分别概括本段
的主要内容,所以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海滨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的美
景。
(2)考查了如何找出文段的中心句。熟读文段内容,本段共有四个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的首句概括自然段的意思,所以也是自然段的中心句。故第一自
然段的中心句是“小城的每个庭院都栽了很多的树”;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小城的公园更美”;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小城的街道也美”;第四自然段
只要一句话,所以中心句是“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3)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从“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可知,
小城庭院的特点是树多;从“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
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可
知,作者重点写了桉树和凤凰树,分别写了它们味道香、花开得热闹。
(4)考查了对句子意思的理解。“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
罩在一片片红云中”这句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凤凰树开的花” 比
作“一片片红云”,所以这句话写凤凰树开花的景象,突出花开得多,开得旺盛,
就像一片片红色的云彩。故选 A。
(5)考查了对比喻句的理解。比喻句,就是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
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
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文章中的比喻句:一棵棵榕树就
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此句把“榕
树”比作“绿绒大伞”,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榕树的茂盛。
- 13 -
(6)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
片落叶都没有。”可知,作者写小城的街道,主要突出了它的干净。
故答案为:
(1)庭院; 公园; 街道。
(2)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也美;
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3)树多; 桉树; 凤凰树; 味道香; 花开得热闹。
(4) A;
(5)榕树; 绿绒大伞; 榕树茂盛。
(6)干净。
八.解答题(共 1 小题)
17.【分析】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词的内容掌握情况。
(2)和(3)本题考查了古典诗词的理解,做此题要多读多听多说多写,在
理解诗句中熟读熟记,感受道理,受到教育。
(4)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词作者和诗词表达情感的理解。
答案:
(1)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2)独自 另外的,别的
(3)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 14 -
(4)唐代 王维 思乡怀亲之情。
九.问答题(共 1 小题)
18.【分析】考查了划分文章的段落,概括段意,注意结合相关课文来分析,结
合其方法来分析做题。
【解答】(1)结合课文内容,课文先写大气和水更多吸收太阳中的红色。如
果你向天空看去,你主要看见的是阳光中被散射的蓝色的光。作者再次对地
球年龄的大小设问,又自问自答,并且说出根据。对地球年龄最可靠的估计
是借助于陨石的年龄测定。最后写说明赤道比高纬度地区距离地心远,自转
的速度快。地球白天黑夜的形成,日月星辰的生落,在于地球自转的同时还
绕着太阳公转。
(2)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
“面对有关地球的许多问题,究竟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回答”,引起人们对地球
无限的兴趣,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的颜色、地球的年龄、地
球表面有大量的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方面,展开介绍;最后第八,得出
结论:我们要认识到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球只有一个,才能拥有美好的明天。
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
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结合开头提出的两个
问题,第八自然段给出了答案,可知前后照应。
故答案为:
(1)分为三个部分,作者主要抓住地球的颜色、地球的年龄、地球表面有大
量的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来写地球的。
(2)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我们对地球有多少了解?第二自然段:提出
- 15 -
问题﹣﹣面对有关地球的问题,究竟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回答?第八自然段:
告诉人们只有认识到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球只有一个,才能拥有美好的明天。
他们的关系是前后照应。
一十.判断题(共 1 小题)
19.【分析】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多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只有掌握
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对文言词语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积淀,才
有可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文言文。
【解答】“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出自《画蛇添足》。意思是蛇本来是
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他添上脚呢?
故答案为:√
一十一.古诗词赏析(共 1 小题)
20.【分析】考查了古诗的阅读,注意要读懂诗句,了解古代诗人的社会生活背
景、写诗歌时心情等来分析,《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写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解答】《三衢道中》,宋朝曾几写的,原文: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
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
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
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
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1)考查了诗句的理解,结合古诗的内容分析,①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
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故为对。②
结合诗句“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
- 16 -
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
时更增添了些幽趣。“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可知写了回来的路。故
为错。
(2)考查了古诗的理解,①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
雨时节,才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注意紧扣诗句“梅子黄时日日晴”
来思考。②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浓密,爽静宜人,更有几声黄鹂的欢
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
(3)考查了古诗的理解,结合诗句的意思看,①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
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
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②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
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
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③“四五声”指的是几声黄鹂的叫
声,故为虚指。
故答案为:
(1)①√;②×;
(2)①梅雨 日日晴; ②浓密 几声黄鹂的欢鸣;
(3)①√;②√;③×。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19/3/15 16:56:25;用户:小学语文;邮箱:15210346360;学号:
27490922
-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