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2.00 KB
  • 2022-02-12 发布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五单元备课 ‎ ‎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围绕中心意思写习作”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夏天里的成长》《盼》两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本单元的两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都很适合小学生阅读。《夏天里的成长》写的是万物在夏天里都在长,文章最后点明了“人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的道理。《盼》写的是小姑娘蕾蕾得到了一件新雨衣,于是天天盼望下雨。有一次放学后下雨了,可妈妈有不让蕾蕾出去,她只能干着急。第二天,蕾蕾终于穿上了雨衣。《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作者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个中心意思,是选取了绿蔓、竹林、高粱、稻秧、甘蔗等生物的生长情况和水、瀑布、河、铁轨等没有生命的物质长的情况来写的,这些事例真实地体现了中心。《盼》一文,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作者选取了等下雨、找借口出去、想象雨点落在雨衣上的情景等几件事,刻画出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姑娘形象。“交流平台”梳理李宗杰了围绕中心意思写清楚的方法;“初试身手”在交流总结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尝试围绕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习作例文”从不同角度为学生习作提供范例,《爸爸的计划》围绕“爱订计划的爸爸”这一中心选择了多少个事例,并在旁批中说明了文章是如何围绕中心选取材料。‎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3.自主阅读习作例文,借助旁批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4.与同伴交换习作,针对是否写清中心意思相互评价、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教学措施 1. 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 揣摩课文“围绕中心意思写”的表达方法。‎ 3. 帮助学生梳理归纳“围绕中心意思,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 ‎4.以“初试身手”为例,着重强化材料和中心之间的联系。‎ ‎5.注意“初试身手”与“习作”的联系与整合。‎ ‎6.与同伴交换习作,针对是否写清中心意思相互评价、修改习作 课时安排 ‎1 (精读课文) 《夏天里的成长》             2课时 ‎2  (精读课文) 《盼》                            2课时 ‎3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1课时 ‎       习 作                                 2课时 课题:15.夏天里的成长 课型:‎ 新授 ‎ 教 学 目 标 ‎1.会写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活生生、苔藓、草坪”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为什么作者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3.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懂得一定要珍惜时间的道理,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4.学习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写作方法。‎ 重点 难点 体会课文是怎样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来写的。‎ 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懂得一定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学习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 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设 计 二 次 备 课 ‎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视频:视频内容为夏天的风光,含长得特别快的植物的特写,伴以时长约1分钟的轻音乐。‎ 思考:视频里呈现的是什么季节?(夏天)植物的变化给你留下什么印象?(长得快)‎ ‎2.谈话: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夏天的自然风光和诗词方面的资料,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诗歌:杨万里的《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家梁容若的一篇文章——《夏天里的成长》。(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并圈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读写生字。‎ 课件出示:‎ 棚 苔 藓 坪 蔗 瀑 增 缝 谚 ‎①认读生字。②学写生字。‎ A.重点指导写好“棚”“蔗”“瀑”“缝”这4个字。‎ B.集体评议,个别展示。‎ ‎(2)学习新词。‎ 课件出示:‎ 活生生、苔藓、草坪、甘蔗、瀑布、软绵绵、谚语、农作物、尽量 ‎①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②注意“苔藓”的“藓”和“尽量”的“尽”的读;音ꎻ注意“甘蔗”的“蔗”读轻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试着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即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1)指名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能不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全文呢)‎ ‎(2)指名说中心句。请学生说明理由。‎ 课件出示:‎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2.细读课文,想一想:围绕这一中心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1)边读边思考,画出相关的词句。‎ ‎(2)交流: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 四、引导质疑,自主感悟 ‎1.请同学们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注意相机整理分类。‎ ‎2.品读课文,看一看,自己能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把握整体 师:夏天是多姿多彩的,而作者也在本文中提道:“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那么围绕这个中心句作者都写了哪些方面呢?(相机板书: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 二、研读文本,感受成长 ‎(一)研读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些生物在夏天成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哪句话能说明这个特点?‎ 在学生说出的基础上,课件出示:‎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1)引导理解“活生生”。(实际生活中的,发生在眼前的)‎ ‎(2)指导朗读:“飞快的”“跳跃的”“活生生的看得见的”读出节奏感,稍快。‎ ‎2.你从哪能看出生物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作者都写了哪些生物呢?‎ ‎(1)学生汇报瓜藤的生长后,老师引导:‎ 那你知道一寸是多长吗?(用尺子比画)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植物生长的视频,让我们去感受一下。看,瓜藤生长得多快,这也说明了夏天的长是——‎ 生: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2)学生汇报竹林、高粱的生长后,老师引导:竹子真的像作者写的那样长得那么快吗?让我们进入到一段视频中去看一看。‎ 果真长得那么快?那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竹子、高粱那拔节的声音吗?(指名读)‎ (3) 学生汇报苞蕾的生长后,老师引导:‎ ‎①老师这里准备了一段蒲公英生长过程的视频,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 ‎②师生合作读这句话,感受植物那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③有那么快吗?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植物在夏天的快速生长。‎ ‎(4)学生汇报苔藓的生长。(欣赏苔藓的图片)‎ ‎(5)学生汇报草坪菜畦。(欣赏草坪、菜畦的图片)‎ 小结:以上写的都是植物的生长。相机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植物:瓜藤、竹子、高粱、苞蕾(鲜花、果实)、苔藓、草坪、菜畦。‎ ‎(6)学生汇报小猫的生长,老师引导:“个把月”是多长时间呢?(一个月左右)如果是你们,一个月能长多少呢?是啊,很难发现,可是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却已经有妈妈的一半大了,它们的长可真是——‎ 生: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小结:以上写的都是动物的生长。相机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动物:小猫、小狗、小鸡、小鸭。‎ 师总结:第2自然段先总写“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然后,举出植物和动物的例子具体说明。‎ ‎3.拓展说话:‎ ‎(‎ ‎1)同学们的汇报中说,从“一天、一夜、昨天、今天、明天、几天、个把月”这些词语中体会到生物长得快,那么这些是表示什么的词语呢?(时间)是啊,作者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利用表示时间的词语说明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2)那你能不能也用上表示时间的词语,仿照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你观察到身边有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是飞快的长呢?‎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小组学习第3自然段。‎ ‎(1)小组合作探究:第3自然段描述了哪些事物也在长?‎ ‎(2)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1)描述了哪些事物也在长?‎ ‎(2)相机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山地水铁轨柏油路 ‎3.用“因为……所以……”把这几种事物成长的特点说出来。‎ 示例: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4.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软绵绵的?你还能说出像“软绵绵”这样的词语吗?(如毛茸茸)‎ ‎5.选择你喜欢的一两句话指出事物在夏天成长的特点。‎ ‎6.齐读第3自然段。‎ ‎(三)研读第4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人在夏天成长有什么特点呢?‎ ‎(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 课件出示:‎ 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 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 ‎2.理解两句谚语:‎ ‎(1)解释六月六,看谷秀:农历六月初六,就到处可见齐腰深,秀出穗的谷子了,谷穗吐金后让农民们欣喜不已。‎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处暑的时候,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2)两句谚语共同的意思:如果农作物夏天不长或长得太慢,秋天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3.理解句子,明白道理。‎ 课件出示:‎ 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1)“热天”指季节吗?(不是指季节,而是指利于学习知识、利于成长的时间、环境等,主要指青少年时期)‎ ‎“长”仅仅指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体重的增加吗?(还要看知识的积累,认识的提高,对时间的珍惜,对机遇的把握,努力学习)‎ 人生的夏天指的是什么呢?(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 ‎(2)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让学生先说一说,老师点拨、归纳)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4.齐读第4自然段,深刻体会人要努力成长的道理。‎ 三、回顾总结。‎ ‎1.看板书,全文的中心句是什么?全文是怎样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中心句是: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按顺序写了: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 ‎2.作者为什么选取这几种事物来写?‎ 抓住典型事物的特点,围绕中心意思去写。‎ ‎3.你对作者描写的哪些事物最感兴趣?细细地、美美地读一读,突出这些事物在夏天里生长快这一特点。‎ 板 书 设 计 ‎15. 夏天里的成长 ‎ 生物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随着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 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尽量的用力地长。‎ 教 学 反 ‎ 思 ‎ ‎ 课题:16 盼 课型:‎ 新授 ‎ 教 学 目 标 ‎1.会写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斗篷、情况、袖子、瓦蓝”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小主人公因新雨衣而产生的“盼”。‎ ‎3.通过抓住环境描写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感受“我”因新雨衣而产生的渴盼、急迫、无奈、快乐的心情。‎ 重点 难点 ‎1.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小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 备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一、谈话导入,齐读课题 ‎1.谈话导入: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童年生活是美好的、纯真的,童年的乐趣一定会深深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童年时,我们的心底总藏着自己的一点点渴盼,渴盼着穿上漂亮的衣服,渴盼着好玩的玩具,渴盼着和妈妈外出游玩……作家铁凝小时候又有怎样的渴盼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写的一篇文章——《盼》。‎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而从那以后“我”每天总是盼着下雨。一天放学后,终于下了雨点儿,“我”想出了各种借口想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没有实现。第二天早晨,“我”背着书包走在街上,突然掉下了雨点儿,“我”兴奋地跑回家让妈妈帮“我”穿上了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点儿让“我”欣喜不已。‎ 三、研读文本,加深感悟 ‎1.请同学们朗读第1、2自然段,思考:妈妈给“我”买的雨衣是什么样子的?从哪里能看出“我”对这件雨衣的喜爱?‎ ‎2.交流。‎ ‎(1)雨衣样子的介绍。‎ ‎(2)“我”对雨衣的喜爱。‎ ‎①“我”对雨衣的喜爱从哪些文字可以看出来?‎ 小结:这两段文字写出了雨衣的样子,以及“我”对雨衣的喜爱之情,为下文写“我”对雨天的渴盼做好了铺垫。‎ ‎(3)练习说话。‎ ‎①请学生根据第1、2自然段的内容,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②指名说一句类似的话,教师点拨。‎ 四、布置作业 ‎1.朗读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第2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我”对新雨衣的喜爱之情,从哪些句子能够看出来呢?谁能再来读读有关的句子?(指名读)‎ ‎2.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盼》。‎ 二、深入探究,研读感悟 二 次 备 课 ‎ ‎(一)研读第三部分。‎ ‎1.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2.导学第3自然段。‎ ‎(1)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写“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几天都是晴天)‎ ‎(2)感悟重点句子。‎ 课件出示:‎ 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读句子,思考:这句中两个“安安静静”蕴含着“我”怎样的情感?‎ 课件出示:‎ 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这几句是对“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两个问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3)指导朗读。读出“我”的心情。‎ ‎3.师小结:这部分写“我”盼着下雨,可一连好多天都是晴天。‎ ‎4.过渡语:接下来,课文又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让我们继续研读课文。‎ ‎5.请同学们默读第4~17自然段,思考:‎ ‎(1)作者在这部分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盼”?‎ ‎(2)在这部分里,三处雨景的描写表现了“我”的心情有哪些不同?‎ 要求与提示:一边读,一边圈点勾画。‎ ‎6.交流。‎ ‎(1)作者在这一部分主要采取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盼”?(主要通过对雨前、雨中、雨后的场景描写,以及人物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来突出“盼”)‎ ‎(2)品读重点句段。‎ ‎①雨前场景的描写:‎ 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 师:这段既是对雨前的场景描写,中间又穿插着对“我”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让我们来仔细地品读一下这段文字。‎ 课件出示:‎ 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问题探究1:从“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这个拟人句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课件出示:‎ 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问题探究2:‎ 作者在写景的同时,也穿插着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比如:“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从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三个雨点儿。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生朗读。‎ 问题探究3:找出这一自然段中描写动作的词语,说说作用是什么。‎ 动词有“落、伸、仰、甩打、跑”,动作描写也衬托出了“我”此时兴奋的心情。‎ 师:下面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一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下这段文字,体会“我”兴奋的心情。‎ ‎②人物的语言描写:指名分角色朗读第5~15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找出“我”的语言反复研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③雨中场景的描写:‎ 课件出示:‎ 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指导学生朗读。‎ 师:这段是对雨中的场景描写,中间同样穿插着对“我”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让我们来仔细地品读一下这段文字。‎ 问题探究1:作者为什么说雨点儿“逗引我出去”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问题探究2: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④雨后场景的描写:‎ 课件出示:‎ 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问题探究1: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雨后的场景?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问题探究2:对“我”的心理描写说明了什么?‎ ‎(二)研读第四部分。‎ ‎1.归纳学法。‎ ‎(1)师生共同回顾是怎样学习第三部分的。‎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学法:‎ ‎①默读,想一想: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一边读一边思考:“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从哪些句子能看出来?注意画一画有关句子,写一写自己的感受或看法。‎ ‎2.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这三个步骤自学第四部分。‎ ‎3.汇报交流。‎ 课件出示:‎ 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 这句心理描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兴奋激动的心情。‎ 课件出示:‎ 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 ‎“妈妈,下呢,还在下呢!”‎ 通过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了“我”终于可以穿上新雨衣的激动心情。‎ 课件出示:‎ 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 这句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对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惊喜,和“我”如愿以偿的喜悦心情。‎ ‎4.结尾处又提到雨点儿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发出滴答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既突出了“我”穿上新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乐,又给结尾营造了美好恬淡的氛围,引发人们无尽的想象。‎ 三、回顾全文,归纳特点 ‎1.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蕾蕾是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她喜欢新鲜的事物,喜欢想象和憧憬。‎ ‎2.浏览全文,思考: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师小结:我们要领会并学习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写作方法。‎ ‎3.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体会蕾蕾的心情变化和作者围绕中心意思去写的表达方法。‎ 四、布置作业 板 书 设 计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课型:‎ 新授 ‎ 教学 目标 1. 了解“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者选取不同事例写文章”的好处和具体做法。‎ ‎2、学会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材料。‎ 重点 难点 懂得怎样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材料。‎ 学会围绕中心意思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教学准 备 PPT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二 次 备 课 ‎ 交流平台 一、出示:【课件1】‎ 文章之道,必先立本,本丰则末茂。‎ ‎ ——(清)魏禧 1. 谁能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2. 指导:写文章必须先确立中心,好像树木一样,它的根深,枝叶也就茂盛了。‎ 二、 探究讨论 1. 出示问题:围绕中心意思来选择材料有什么好处?‎ 2. 学生分组讨论。‎ 3. 教师点拨:围绕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可以使这个意思表达的更全面,更充分。‎ ‎4.学生结合《夏天里的成长》来理解围绕中心意思来选择材料的好处。出示:【课件2】‎ (1) ‎《夏天里的成长》中心意思是什么?‎ (2) 课文选择了哪些事例?‎ (1) 你认为这些事例对表达中心有什么好处?‎ 二、 指导讲解 ‎1.学生思考: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怎样写才能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2.教师指导:把重要的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才能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3.结合《盼》这篇课文,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是重点,作者是怎样把重点写详细写具体的?‎ 初试身手 一、分组讨论 ‎1.学生分组讨论课本上的问题。‎ ‎2.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做汇报。教师把各组意见不一致的地方记下来,和全班同学一起来分析。‎ ‎3.出示正确答案。‎ 二、完成练习 ‎1.学生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两个,写出自己想选择的事例或选择的方面。‎ 出示:【课件3】‎ 好斗的公鸡 都是淘气惹的祸 闲不住的奶奶 忙碌的早晨 欢声笑语满校园 那些温暖的时光 (1) 观察题目,确定中心:想一想,要围绕什么中心来选择材料。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想一想,什么样的事例最能表达中心。相互交流,提出建议。学生汇报,师生评价。‎ 三、布置练笔 以“幽默的语文老师”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选材合理,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课题:围绕中心意思写 课型: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 ‎1.引导学生体会汉字的文化内涵,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习作。引导学生交流回顾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也可交流想象中的故事。‎ ‎2.引导学生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并将重要的部分写详细。‎ ‎3.使学生养成写作文之前列提纲的习惯。‎ ‎4.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热爱。‎ 教学 重点 难点 确定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事例来写。‎ 教学准备及手段 课件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一、观察汉字,领悟内涵 ‎1. ‎ 甜 乐 泪 暖 悔 望 ‎ 迷 妙 变 忙 寻 让 2. 教师讲解引导:‎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每个汉字都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看到一个字,我们就可以想到汉字的意义,想到由这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想到与这个汉字或词语有关的事情等。同学们看一下屏幕上的汉字,选择感受最深的一个,和同学交流一下,说一说你对这个汉字文化内涵的理解。‎ 2. 检查指导。‎ 例:甜 (1) 甜是像糖或蜜的滋味,如甜食,糖是甜的。‎ (2) 比喻使人感到舒服的一种感觉,如甜蜜的生活,甜言蜜语等。‎ (3) 还能想起好多由“甜”字组成的词语:酸甜苦辣、 忆苦思甜、苦尽甜来……‎ 二、确定中心,列出提纲 ‎1.从屏幕上出示的汉字中,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习作。首先根据汉字的文化内涵确定自己要写的中心意思。‎ ‎2.根据中心意思,先列提纲,确定出自己选择的事例或哪几个方面。‎ ‎3.提纲示例:‎ 题目:甜 示例:1.爷爷为我做的排骨米饭。‎ ‎2.妈妈给我买来好看的衣服。‎ ‎3.我生病了,爸爸在医院守着我,给我讲故事。‎ 三、交流提纲,互提建议 ‎1.把写好的提纲和同学交换,请同学读一读。‎ ‎2.看看同学的提纲,选择的材料是不是能够表达中心意思,提出合理的建议。‎ ‎3.根据同学合理的建议做修改。‎ 四、独立思考,认真写作 ‎1.根据修改后的提纲写作文。‎ ‎2.注意重点部分一定要写详细、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