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00 KB
- 2022-02-1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语文园地安排了三部分内容。
“交流平台”中以学生们对话交流的方式,点明第三单元中的阅读策略“有目的地阅读”,对与这个单元三篇课文中使用过的阅读策略进行了复习和总结。同学们举了《竹节人》和《故宫博物院》例子,分享了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的方法,总结了快读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以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最终要养成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的习惯。
“词句段运用”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安排了能表现人物入迷状态的句子,学生分析时可以从动作、神态、细节描写来谈人物的状态,之后学生练习写类似的人物状态。第二部分是学生先看例文并分析用清楚、有序、完整地话说明理由、表达观点,可以运用总分结构,先总说观点,再逐条说明理由;最后列举了两个情境,让学生运用文中的方法来说一说。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朱熹的七绝《春日》,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二、学情分析
本阶段学生主要把阅读当作解码过程,局限于词句水平,不能进行选择性阅读,不能根据阅读目的的舍弃干扰信息,提取有用信息来建构文本意义,不考虑阅读目的,只采用一种阅读方法和速度阅读。因此要进一步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最终能根据阅读目的和阅读的即时效果调整阅读速度。
三、教学目标
1.整理开展“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体会通过入物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3.学习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4.背诵朱熹的《春日》,大致理解意思。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阅读。
2.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3.能理解背诵《春日》,大致理解意思。
难点:
1.学会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和修辞使语言生动具体为文章添色彩。
2.学会运用“一是……二是……”这样的表达方式来说明理由,表达观点。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整理开展“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体会通过人物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3.学习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阅读。
2.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难点:
1.学会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和修辞使语言生动具体为文章添色彩。
2.学会运用“一是……二是……”这样的表达方式来说明理由,表达观点。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分享收获
1.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单元大家一起学习了三篇课文,从中你一定有所收获,谁来分享一下?
2.学生自由回答。
3.这节课让我们带着收获进入语文园地三的学习,看一看哪位同学掌握得牢固,并且能够运用。
(二)交流平台,总结方法
1.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是如何学习本单元课文的, 我们学习时用上了什么方法,完成了什么任务。
学生自由发言。
在大家学习课文《故宫博物院》 时,我们共同完成了两个任务:
一设计故宫博物院参观路线图。
二详细介绍一处景点。
请你分享完成这两项任务的方法?或是觉得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完成。
2.学生自由说。
3.教师小结:就像大家说的那样,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与之相关的是阅读材料一、 材料三和材料四,就没有必要把材料二再分析阅读, 重点阅读材料一、 材料三和材料四,再进行分析,排序就可以了。
我们完成的任务是介绍太和殿这一处景点,就与刚才的任务侧重点不同, 我们就需要阅读材料一、 材料二和材料四,再进行分析,可以忽略材料三。
4.完成《竹节人》学习时,大家运用了哪些阅读方法?
5.学生自由交流。
师引导学生交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回顾课文,如带着“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这一任务读《竹节人》,相关联的段落应该仔细阅读,反复阅读,而关联性不强的段落,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如: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部分内容,可以采用浏览阅读的方法。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6.师总结:读书时,同学们应该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材料。
(三)词句段运用,方法运用
生活中有无数个瞬间,怎样定格某个瞬间,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呢?阅读“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部分。
思考:
1.你觉得哪个情景写得最好?先朗读你认为写得最好的情景,再分享你的理由。
预设学生交流:
(1)第一个片段,作者抓住 “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4个关键词语,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了当时场面的热闹气氛。
(2)第二个片段,作者抓住“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探过来”4个关键词语,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写出观战人入迷的情景。
(3)第三个片段,作者通过“上前、后退、叽里咕噜、闪着异样的光、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痴痴地微笑、轻轻地吁了口气”等关键词,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比喻修辞,巧用“……”“——”,写出罗丹塑像时的认真态度和入迷的情景。
教师总结:在描写场面时,可以采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描写方法,这样可以使内容生动具体,吸引读者。还可以巧用标点符号,来增添文章的色彩。
2.体验尝试:选择一个你印象深的情景,运用刚刚大家总结的方法,练习一下。
学生分享,投影仪展示,全班点评。
3.在文章中对一种事物进行说明时,为了使条理更清楚,让读者更明白你会采用什么方法呢?
阅读“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注意加点的部分,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总结:介绍说明事物时,采用“一是……二是……三是……”的表达方式,说明理由,表达观点,可以使表达条理清楚,观点明确。
(四)情景创设,表达交流
1.班级里举行“竞选班级体育委员”的活动,你会用什么表达方式,向老师、同学们介绍自己?
预设:学生自由交流:
我竞选班级体育委员的理由:一是我爱好体育运动,跑步是我的强项;二是我有能力胜任这个职位,我有责任感;三是我能带领同学们加强体育锻炼,具有集体荣誉感……
2.你是一个足球爱好者,想向妈妈请求,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足球,你会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说明理由,表达观点?
预设:学生自由交流:
亲爱的妈妈,踢足球有很多好处:一是能有效地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使肺活量增强;二是能强化腿部的骨骼,使骨骼更坚固粗壮;三是能提高免疫力,使身体更健康……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回顾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回顾表达的方法,在以后的运用中,大家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用描写、用修辞、用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2.布置作业:把本节课学习的片段,整理到积累笔记本上。
本课时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背诵朱熹的《春日》,大致理解意思。
2.能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背诵朱熹的《春日》,大致理解意思。
难点:
1.能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感受春天,理解背诵
1. 情景导入教师边朗读《春》边播放春天的照片,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2.感受春天,走入古诗。
(1)在同学们的眼中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分享交流。
(2)不仅同学们喜爱春天,历代文人都喜爱春天,歌颂春天,今天我们学习一位大文豪笔下的春天。
齐读课题《春日》。
题目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春天的日子
(3)关于诗人你知道什么?
补充相关材料: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4)朱熹的诗中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大家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结合老师补充的注释,自学古诗。
[注释]
胜日:天气晴朗的日子。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今山东省泗水县。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面:以“东风”代表春天,指春天的面貌。
学生自学古诗。
3.相互交流,理解古诗。
请大家结合具体的诗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春天?
学生交流:
结合意象谈理解;根据结构谈诗意。
教师引导: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二)课堂小结,升华中心
(1)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是怎样的?快乐。
(2)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劝学诗。
大家也要感受到朱熹先生的用意,去看看知识中的万紫千红。
六、板书设计
春日
寻 万紫千红
芳
识 书海求知
相关文档
-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 语文2022-02-154页
-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单元 第262022-02-157页
-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5课 好的故2022-02-156页
-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律长征 人教2022-02-159页
-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穷人 人教部编2022-02-158页
-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口语交际:意见2022-02-152页
-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 语文2022-02-155页
-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习作:学写倡议2022-02-154页
-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6课 我的伯2022-02-154页
-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 口语2022-02-1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