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0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吉林长春市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
吉林省长春市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
一、选择题(共10分)考生注意: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的相应序号涂黑.
1.(1分)(2018•长春)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考点】61: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521:空气与水.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
【解答】解:A、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体积分数最大,故A正确;
B、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不是最大,故B错;
c、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体积分数比较小,故c错;
D、二氧化碳大约占0.03%,体积分数比较小,故D错。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1分)(2018•长春)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结成冰B.石蜡融化c.酒精挥发D.木炭燃烧
【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332: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51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水结成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石蜡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木炭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1分)(2018•长春)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氧气B.金刚石c.氯化钠D.蒸馏水
【考点】c9: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专题】331: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511: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1分)(2018•长春)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过滤
B.
读取液体体积
c.
加热液体
D.
蒸发
【考点】4I:蒸发与蒸馏操作;42:测量容器﹣量筒;4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4G: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137:实验操作型;341: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531: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1分)(2018•长春)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B.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气体可压缩储于钢瓶中﹣﹣分子数目变少
D.水蒸发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考点】B9: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511: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气体可压缩储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故选项解释错误。
D、水蒸发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没有改,只是分子间隔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1分)(2018•长春)有关甲烷(cH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烷分子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B.相对分子质量是16g
c.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4
D.碳元素比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
【考点】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D8: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D9:元素质量比的计算;DA: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来分析。
【解答】解:A.甲烷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故正确;
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
c.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3:1,故错误;
D.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3:1,可见其中碳元素比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大,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掌握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以及化学式的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1分)(2018•长春)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通过燃烧实验可以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B.开发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节能减排
c.食品包装中填充氮气可以延长保质期
D.食用水果、蔬菜可以补充大量蛋白质
【考点】IB: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6k:常见气体的用途;HE: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j4: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144:物质的性质与用途;213:化学与能源;528:化学与生活.
【分析】A.灼烧的方法可以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B.根据新能源的优点来分析;
c.根据氮气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D.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
【解答】解:A.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没有,可用灼烧的方法区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故正确;
B.开发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节约化石燃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故正确;
c.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所以食品包装中填充氮气可以延长保质期,故正确;
D.食用水果、蔬菜可以补充大量维生素,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结合化学基础知识细心解答即可。
8.(1分)(2018•长春)侯氏制碱法的生产过程涉及如下反应:NH3+co2+Nacl+X═NaHco3↓+NH4cl,2NaHco3Na2co3+co2↑+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H2o
B.NaHco3受热易分解
c.co2和Na2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同
D.NaHco3分解产生的co2可以回收再利用
【考点】9P:纯碱的制取;D6: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527: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2NaHco3Na2co3+co2↑+H2o,进行分判断。
c、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判断。
D、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
【解答】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2NaHco3Na2co3+co2↑+H2o,NaHco3受热易分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c、co2和Na2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均为+4价,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D、NaHco3分解产生的co2可以回收再利用,可以作第一个反应的反应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侯氏制碱法的原理,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化合价的原则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1分)(2018•长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D.含有铵根离子的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一定生成氨气
【考点】9L:铵态氮肥的检验;93:酸的化学性质;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A3: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专题】516:物质的分类;525:常见的酸酸的通性;527: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B.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c.根据酸的性质来分析解答;
D.根据铵态氮肥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因此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碳酸钙中含有氧元素,但是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但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错误;
c.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比如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错误;
D.含有铵根离子的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一定生成氨气,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概念含义的掌握,解答时要紧扣概念的含义,逐字、逐词地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出正确答案。
10.(1分)(2018•长春)下列实验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制备cu(oH)2固体:用cuo与适量NaoH溶液混合
B.鉴别稀H2So4和稀盐酸:取样,分别滴加Ba(No3)2
溶液
c.除去co中的少量co2气体:将气体通过灼热的cuo粉末
D.分离no2和kcl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考点】34: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4F:混合物的分离方法;4Q: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9U: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163:实验设计题;535: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cuo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Ba(No3)2溶液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稀盐酸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c、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kcl易溶于水,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3分)(2018•长春)回答下列问题。
(1)氧元素的符号为 o ;
(2)两个氢离子可用符号表示为 2H+ ;
(3)水的化学式为 H2o 。
【考点】DF: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氧元素表示为o,两个氢离子表示为2H+,水表示为H2o。
【解答】解:(1)氧元素表示为o,故答案为:o;
(2)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两个氢离子表示为2H+,故答案为:2H+;
(3)水表示为H2o,故答案为:H2o;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2.(3分)(2018•长春)根据图中信息回答相应问题。
(1)镁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12 ;
(2)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得到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上述元素位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 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
【考点】c5: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B8: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几,所处周期就是几。
【解答】解:(1)镁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2。
故填:12。
(2)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故填:得到。
(3)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上述元素位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故填: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3.(3分)(2018•长春)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生活中常用 肥皂水 区分硬水和软水;
(2)自来水厂常利用 活性炭 的吸附性,除去水中的异味;
(3)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 氢、氧元素 组成的。
【考点】71:电解水实验;76: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77:硬水与软水.
【专题】521: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析回答;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回答;
(3)根据电解水的现象和结论分析回答。
【解答】解:(1)生活中常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
(2)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自来水厂常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水中的异味;
(3)电解水实验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故答为:(1)肥皂水;(2)活性炭;(3)氢、氧元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与水有关的问题,属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4.(3分)(2018•长春)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一中,水能够吸收有毒的 二氧化硫 ;
(2)由实验二可知,co2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密度比空气大 ;
(3)在实验三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由此能够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考点】H1:燃烧与燃烧的条件;68:氧气的化学性质;6P: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专题】122: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1)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2)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
(3)根据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来分析。
【解答】解:(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故填:二氧化硫;
(2)图2中会发现,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这说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故填:密度比空气大;
(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15.(3分)(2018•长春)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
(1)普通干电池采用石墨作为电极材料,是利用其优良的 导电性 性;
(2)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为3co+Fe2o32Fe+3co2,该反应利用了co化学性质中的 还原 性;
(3)碳酸钠、碳酸钙都含有co32﹣,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水和 二氧化碳 。
【考点】9H:盐的化学性质;8B:铁的冶炼;c6: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523: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524:金属与金属材料;527: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1)根据作为电极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铁中的氧,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碳酸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普通干电池采用石墨作为电极材料,是利用了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2)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为3co+Fe2o32Fe+3co2,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铁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该反应利用了co化学性质中的还原性。
(3)碳酸钠、碳酸钙都含有co32﹣,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1)导电;
(2)还原;
(3)二氧化碳。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酸盐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3分)(2018•长春)结合如图中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 Nacl ;
(2)20℃时,将20gNacl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将50℃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10℃,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 。
A.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
B.降温后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考点】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7T: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515: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1)10℃时,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Nacl;(2)20℃时,将20gNacl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不饱和溶液,因为在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3)将50℃
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10℃,分析正确的是:降温后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解答】解:(1)10℃时,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Nacl;故答案为:Nacl;
(2)20℃时,将20gNacl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不饱和溶液,因为在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故答案为:不饱和;
(3)将50℃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10℃,分析正确的是:降温后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因为降温后有固体析出;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错误,溶质质量减少;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变大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7.(3分)(2018•长春)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1)黄铜和纯铜相比,硬度较大的是 黄铜 ;
(2)铁生锈是铁与o2、 H2o 共同作用的结果;
(3)向cuSo4和Na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硫酸钠、硫酸锌 。
【考点】8G: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83:合金与合金的性质;85: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524: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根据合金的特点来分析;
(2)根据金属的锈蚀条件来分析;
(3)根据金属的活动性来分析。
【解答】解:(1)黄铜是铜的合金,比纯铜硬度更大;故填:黄铜;
(2)铁生锈是铁与o2、H2o共同作用的结果;故填:H2o;
(3)钠的活动性大于锌,锌的活动性大于铜,所以向cuSo4和Na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锌与硫酸钠不反应,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但是题干没有描述锌的量,所以硫酸铜是否被锌完全置换无法判断,所以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硫酸钠和硫酸锌;故填:硫酸钠、硫酸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金属活动顺序表的运用以及半待定量(如一定量、过量、少量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18.(5分)(2018•长春)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供选择的仪器如图。
(1)仪器E的名称是 试管 ;
(2)组装整套装置时,可选用图中的A、B、H、I、j、L、P和 c ;
(3)利用组装完毕后的装置制取co2气体时,验满的操作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 ;
(4)若要制取8.8gco2,理论上至少需要100g质量分数为 14.6% 的稀盐酸;
(5)选择气体的制取装置时,需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和气体的性质。
【考点】6L: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4N: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6: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534: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
(2)根据反应的原理确定制取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确定收集方法;
(3)根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来分析;
(4)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计算解答;
(5)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和收集气体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仪器E是试管;故填:试管;
(2)在实验室中,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属于固液常温下制取气体,所以选择仪器A、B、H、I、j、L、P和c来组装;故填:c;
(3)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的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故填: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
(4)设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则:
caco3+2Hcl=cacl2+H2o+co2↑
7344
100g×x8.8g
x=14.6%
故填:14.6%;
(5)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故填:反应条件。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9.(3分)(2018•
长春)如图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某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
(1)转化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化合 反应;
(2)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能够实现转化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3)若转化③、④、⑤都是与同种物质反应生成cacl2,则该物质是 稀盐酸 。
【考点】AF: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FA:反应类型的判定;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166:物质的制备.
【分析】(1)转化①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3)若转化③、④、⑤都是与同种物质反应生成cacl2,结合氧化钙、碳酸钙、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转化①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若转化③、④、⑤
都是与同种物质反应生成cacl2,氧化钙、碳酸钙、氢氧化钙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故该物质是稀盐酸。
故答案为:
(1)化合;
(2)co2+ca(oH)2═caco3↓+H2o;
(3)稀盐酸。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酸碱盐的相互转化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3分)(2018•长春)在实验室里配制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
(1)用Nacl固体和蒸馏水配制溶液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 量筒 ;
(2)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计算的依据是稀释前后 溶质 的质量保持不变;
(2)下列配制方法可以达到上述实验目的是 B 。
A.将10gNacl固体与100g水混合溶解
B.向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中加入50g水
【考点】4E: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515: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根据配制溶液所需仪器来分析;
(2)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来分析;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用Nacl固体和蒸馏水配制溶液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量筒;故填:量筒;
(2)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计算的依据是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3)A.将10gNacl固体与100g水混合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错误;
B.向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中加入50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且溶液的质量为100g,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并会进行应用解决相关问题,了解溶液配制的注意事项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因素。
21.(4分)(2018•长春)为验证Ba(oH)2的化学性质做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
(1)实验一中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溶液变红色 ;
(2)实验二、三验证了Ba(oH)2能和某些 盐 (填物质类别)发生化学反应;
(3)实验四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oH)2+2Hcl=Bacl2+2H2o ;
(4)讲上述实验后四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烧杯,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溶液A.取一定量溶液A,加入少量Ba(oH)2溶液,振荡后只得到无色溶液,综上分析,溶液A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 氯化钡 。
【考点】95:碱的化学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526:常见的碱碱的通性.
【分析】(1)根据酚酞遇碱变红色进行分析;
(2)根据氯化镁、硫酸钠属于盐,都会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进行分析;
(4)根据取一定量溶液A,加入少量Ba(oH)2溶液,振荡后只得到无色溶液说明A溶液中不含氯化镁、硫酸钠、氢氧化钡,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氯化镁和氢氧化钡反应也会生成氯化钡进行分析。
【解答】解:(1)酚酞遇碱变红色,所以实验一中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溶液变红色;
(2)氯化镁、硫酸钠属于盐,都会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钡沉淀,所以实验二、三验证了Ba(oH)2能和某些盐发生化学反应;
(3)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化学方程式为:Ba(oH)2+2Hcl=Bacl2+2H2o;
(4)取一定量溶液A,加入少量Ba(oH)2溶液,振荡后只得到无色溶液说明A溶液中不含氯化镁、硫酸钠、氢氧化钡,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氯化镁和氢氧化钡反应也会生成氯化钡,所以溶液A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钡。
故答案为:(1)溶液变红色;
(2)盐;
(3)Ba(oH)2+2Hcl=Bacl2+2H2o;
(4)氯化钡。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碱的知识,了解碱的性质和方程式的书写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
22.(4分)(2018•长春)某白色固体甲的主要成分为Nacl,可能含有gcl2、kcl、Bacl2和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为检验白色固体甲的成分并除去其中杂质,进行如下实验:
(1)写出生成白色固体丙的化学方程式 Bacl2+Na2co3═Baco3↓+2Nacl ;
(2)向无色溶液D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 除去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
(3)分析上述实验可知,白色固体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NaoH ;
(4)若用上述实验中的A、B、c、D四种溶液鉴别稀H2So4和NaoH溶液,分别取样后,按如图所示操作进行实验,就能达到鉴别目的是实验 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 。
【考点】2G: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9H:盐的化学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537:科学探究.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能和氯化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镁和氯化钠;
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1)生成白色固体丙,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
故填:Bacl2+Na2co3═Baco3↓+2Nacl。
(2)向无色溶液D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故填:除去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3)分析上述实验可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镁,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钡,向无色溶液A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因此白色固体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NaoH。
故填:NaoH。
(4)无色溶液A中含有氯化钡,加入样品中时,产生白色沉淀的样品是稀硫酸,另一种是氢氧化钠溶液;
无色溶液B中含有酚酞试液,加入样品中时,样品变红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稀硫酸;
无色溶液c中含有氯化钡,加入样品中时,产生白色沉淀的样品是稀硫酸,另一种是氢氧化钠溶液;
无色溶液D中含有碳酸钠,加入样品中时,产生气泡的是稀硫酸,另一种是氢氧化钠溶液;
由以上分析可知,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都能够达到鉴别目的。
故填: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