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9.5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化学3月模拟试卷含解析

  • 3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北京四中 2016 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 月份) 一、选择题(共 20 分)(2015•北京)下列气体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 ) A.H2 B.O2 C.N2 D.CO2 2.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分.这里的“钙”是指( ) A.钙元素 B.钙原子 C.钙单质 D.钙离子 3.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4.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 A.果粒橙 B.牛奶 C.蔗糖水 D.豆浆 5.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2 B.H2O C.KClO3 D.H2SO4 6.下列微粒中,能表示 2 个氢分子的是( ) A.2H B.2H+ C.H2O D.2H2 7.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用于切割金属 B.浓硫酸用作食品干燥剂 C.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D.焚烧废弃塑料解决“白色污染” 8.废弃的易拉罐和塑料瓶属于( ) A.厨余垃圾 B.其他垃圾 C.可回收物 D.有害垃圾 9.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塑料杯 B. 陶瓷碗 C. 不锈钢锅 D. 玻璃茶壶 10.下列数据是相应物质的 pH,其中呈碱性的是( ) A.液体肥皂(9.5﹣10.5) B.菠萝汁(3.3﹣5.2) C.柠檬汁(2.0﹣3.0) D.酱油(4.0﹣5.0) 1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2.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潮汐能 B.太阳能 C.风能 D.石油 13.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元素符号是 Ga B.相对原子质量为 69.72g C.属于金属元素 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31 14.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硝酸铵 B.氯化钠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15.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去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②用稀硫酸除铁锈;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 壤;④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A 和 B 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 C 和 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个 A 分子中含有 4 个原子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C.生成物 C 和 D 的质量比为 14:27 D.4 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 和 D 17.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 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 CO2 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18.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 t1℃时 b 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B.将 t2℃时 a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溶液质量减小 C.t1℃时,两种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a=b D.将 t2℃时 a、b 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9.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 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某气体是二氧 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到木条火焰熄灭 B 证明酸和碱恰好中 和 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最终呈无色 C 证明燃烧的条件之 一是可燃物与氧气 接触 将白磷放入 80℃热水中,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 D 证明金属的活动性 顺序为 Fe>Cu>Ag 将两根光亮铁丝分别伸入硝酸银和硫酸铜的溶液中,硝酸银溶 液中的铁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另一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 附着 A.A B.B C.C D.D 20.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生 成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 至 b 段溶液中溶质质量逐渐增加 B.a、b、c 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均为一种 C.向 c 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无变化 D.整个过程中,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一直在增加 二、填空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25 分) 21.“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会让我们更健康. (1)除水以外,人体每天需要量最大的营养素是来源于谷物、薯类等食物的 (填 字母序号).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2)为了预防佝偻病,幼儿及青少年可以适量多吃含 元素的食品. (3)生活中的下列饮食习惯,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低油、控盐 B.不偏食、不挑食 C.常喝牛奶或豆浆. 22.有机物是与我们关系密切的一类化合物. (1)下列属于有机物的是 (填序号). A.一氧化碳 B.乙醇(C2H5OH) C.碳酸钙 (2)维生素 A 有助于对眼部疾病的治疗,包括维生素 A1(C20H30O)和维生素 A2 (C20H28O)两种.依据化学式分析它们的相同之处有 . 23.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在生产、生活中有很重要的用途. (1)如图的净水装置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 (2)欲配制 200kg 溶质质量分数为 7.1%的 KNO3 溶液作无土栽培的营养液,需 KNO3 的质量 为 . 24.消毒剂在公共场所进行卫生防疫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75%的酒精被称为“医用酒精”,常用于杀菌消毒,其中的溶剂是 . (2)公共场所常用“84 消毒液”(NaClO 溶液)进行环境杀菌.其中 NaClO 中 Cl 的化合价 为 . (3)医疗上常用 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伤口消毒,消毒时常看到有气泡产生,产生这一现 象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5.金属是人类生活中常用的材料. (1)下列金属制品中,主要利用其导电性的是 (填序号). (2)生铁是常用的合金,生铁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 ;用稀盐酸除铁锈的 化学方程式是 . 26.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煤、天然气和 是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燃料. (2)充分燃烧 1000g 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 CO2 和 SO2 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 两种燃料相比较,天然气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原因是 . 27.“洁厕灵”的有效成分为盐酸,可以清除污垢,除去异味;而“管道疏通剂”的主要成 分是氢氧化钠和铝粉,可使堵塞的管道畅通无阻. (1)“洁厕灵”能轻松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但不能长时间浸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 因 、 . (2)“漂白精”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可以快速漂除衣物污渍,若与“洁厕灵” 混用,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Cl2↑+X,则 X 的化 学式为 . (3)管道疏通剂疏通管道的原理是: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 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管道疏通剂不能与“洁厕灵”混合使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因 . 28.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资料 1】融雪剂按组成分为有机融雪剂和无机融雪剂. 有机融雪剂的主要成分为醋酸钾,一般用于机场等重要场所. 无机融雪剂以氯化钠、氯化钙等为主要成分,其融雪原理与相同条件下,不同浓度的食盐水 的凝固点有关(见下表). 溶剂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 溶质质量(g) 0 3.6 7.5 11.1 29.9 凝固点(℃) 0 ﹣2.3 ﹣4.2 ﹣6.3 ﹣21 【资料 2】钛(Ti)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它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低温、抗酸碱以及高强 度、低密度的特点,广泛用于航空工业;它无毒且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是非常理想的医 用金属材料,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金属钛不仅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或氮气中燃烧.在稀有气体和高温条件下,用 四氯化钛和镁发生置换反应可制备金属钛. 依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若飞机场使用融雪剂,应选择融雪剂的类别是 . (2)从无机融雪剂的融雪原理得出:100g 溶剂中,溶质质量和凝固点的关系 是 . (3)钛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工业的原因是 (答出 2 条即可). (4)金属钛着火时 (填“能”或“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5)四氯化钛制备金属钛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三、解答题(共 9 小题,满分 35 分) 29.工业上以天然气为原料合成氨(NH3),流程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 (1)设备 I 中发生了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甲烷分子中,C、H 原子个数比为 1:4 B.设备Ⅱ中,反应后元素种类减少 C.设备Ⅲ中发生了化合反应. 30.如图 1,废弃电路板中含有大量可利用的塑料、玻璃、金属等物质,利用超临界水技术 处理废弃电路板,能得到由 CuO 和 Cu2O 组成的固体残渣,将残渣进行进一步处理可得硫酸 铜晶体等物质,处理流程如图 2 所示. 已知:CuO+H2SO4═CuSO4+H2O; Cu2O+H2SO4═CuSO4+Cu+H2O (1)固体丙是 ,溶液甲中的溶质有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Ⅱ中含过滤操作,I 中不含 B.溶液甲和溶液乙中均含铜元素 C.残渣的处理流程中,H2SO4 和 CuSO4 实现了循环利用 D.废弃电路板的可回收利用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塑料. 31.实验小组对久置生石灰的成分进行分析,实验操作及部分现象如下图所示. 【资料】:Na2CO3+CaCl2═2NaCl+CaCO3↓ 回答下列问题: (1)样品加水放热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③中的实验现象是 . (4)将混合物 B、C、D 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有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红色, 过滤,得滤液 E 和 1g 滤渣.向滤液 E 中滴加 C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 E 中的 溶质可能是 . 依据实验现象及数据判断,原样品的成分是 . 32.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 a 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发生和收 集装置依次是 (填字母序号). (3)E 中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 33.配制 100g 5%的氯化钠溶液,主要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1)溶解过程中用到的仪器有 . (2)实际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 5%,其原因可能有 .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固体倒入烧杯时洒落 C.配制时烧杯不干燥 D.装瓶时有液体溅出. 34.小华利用溶液导电性进行实验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NaOH 和盐酸的反应. 分别测定几种试剂的导电性,获得相关数据: 实验序号 A B C D 试剂 蒸馏水 稀盐酸 NaOH 溶液 NaCl 溶液 电流强度/mA 约为 0 0.09 0.09 0.09 查阅资料: I.溶液中若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通电时就会发生定向移动,从而形成了电流. II.相同电压下,等体积溶液中,所含离子数目越多,电流就越大. ①对比实验 A、C 的数据,可推知 NaOH 溶液中除水分子外还含有自由移动的 (填 化学符号). ②实验 B、D 中电流强度相等,说明等体积的稀盐酸和 NaCl 溶液中所含 Cl﹣的数目 (填写“相等”或“不相等”). ③各取 10mL NaOH 溶液于两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 10mL NaCl 溶液和 10mL 稀盐酸(所得混 合溶液体积均约为 20mL),测两种混合溶液的导电性,电流示数依次为 I1 和 I2.根据 I1 I2(填“>”、“<”或“=”),也可推断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 35.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相关化学性质.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向外拉注射器 1 气球 1 微微鼓起, 注射器 1 中溶液 变浑浊 ②将注射器 2 中的液体推入瓶中 气球 1 继续微微 鼓起, … ③打开 K,将气球 2 中的固体氢氧化钠 倒入瓶中后,关闭 K 气球 1 继续变大, … (1)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补全步骤②中的现象: . (3)补全步骤③中的现象: ,其中“气球 1 继续变大”的原因是 . (4)通过本实验能验证的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 . 36.某同学对“菠菜中富含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与豆腐同食会引起结石”的说法产生了 兴趣. 探究一 菠菜里是否含有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 【查阅资料】 (1)可溶的草酸盐、碳酸盐能与 CaCl2 溶液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草酸钙(CaC2O4)、碳酸钙. (2)醋酸(化学式用 HAc 表示)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 【实验流程】如图 1, 根据流程回答问题: (1)操作①是 . (2)加入足量 CaCl2 溶液的目的是 . (3)已知气体 D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步骤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实验结论】菠菜里含有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 探究二 人体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钙,草酸钙高温分解的产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 (1)草酸钙高温完全分解得到两种气态氧化物和一种固态氧化物. (2)12.8g 的草酸钙分解过程中温度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 2 所示. 【实验分析】 (1)草酸钙高温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通过图 2 数据分析,700℃时剩余固体的成分是 . 请你设计实验,验证 700℃时剩余固体的成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7.工业上常用 NaOH 溶液处理铝土矿(主要成分为 Al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l2O3+2NaOH=2NaAlO2+H2O(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若用 160kgNaOH 配制的溶液恰好 能处理 340kg 铝土矿,最终得到 1004kgNaAlO2 溶液.计算: (1)该铝土矿中 Al2O3 的质量分数. (2)加入的 NaOH 溶液中水的质量. 2016 年北京四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 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20 分)(2015•北京)下列气体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 ) A.H2 B.O2 C.N2 D.CO2 【考点】氧气的用途.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 碳 0.03%、水蒸气和其它杂质 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 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氧气的用途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 【解答】解:A、氢气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B、氧气的用途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故选项正确;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也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及其用途,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分.这里的“钙”是指( ) A.钙元素 B.钙原子 C.钙单质 D.钙离子 【考点】元素的概念. 【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人体等中的“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 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解: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分,这里的“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 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 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占 78%、氧气占 21%、稀有气体 占 0.94%、二氧化碳占 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 0.03%.由图可知,a 占的体积分数最大, 是氮气. 故选 B. 【点评】本题很简单,熟练掌握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即可轻松正确解答本题. 4.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 A.果粒橙 B.牛奶 C.蔗糖水 D.豆浆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分析】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果粒橙是混合物,但是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 B、牛奶属于混合物,但是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蔗糖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正确; D、豆浆虽然是混合物,但是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 故选 C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溶液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5.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2 B.H2O C.KClO3 D.H2SO4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分析】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中只有两种元素且含有氧元素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氧气是一种只有氧元素组成的物质,则属于单质,所以它不是氧化物; B、蒸馏水的化学式为 H2O,它含有 H 和 O 两种元素且有氧元素的物质,则属于氧化物; C、氯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所以它不是氧化物; D、硫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所以它不是氧化物;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物的判断,学生应抓住氧化物概念的要点来判断,并要熟悉常见的物 质的类别及相关概念. 6.下列微粒中,能表示 2 个氢分子的是( ) A.2H B.2H+ C.H2O D.2H2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 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 【解答】解: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 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 2 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H2.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 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7.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用于切割金属 B.浓硫酸用作食品干燥剂 C.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D.焚烧废弃塑料解决“白色污染” 【考点】氧气的用途;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白色污染与防治.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氧气具有可燃性;浓硫酸具有极强的腐蚀性;生活中的 水能导电;废弃塑料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 【解答】解: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切割金属,故说法正确; B、浓硫酸为一种粘稠状液体,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和腐蚀性,可用于气体的干燥,但却不能 用作食品干燥剂,故说法错误; C、生活中的水能导电,因此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故说法错误; D、废弃塑料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造成环境污染,故不能焚烧废弃塑料解决“白色污染”, 故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8.废弃的易拉罐和塑料瓶属于( ) A.厨余垃圾 B.其他垃圾 C.可回收物 D.有害垃圾 【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分析】根据被回收的垃圾成分、性质和用途判断. 【解答】解:易拉罐和废弃的塑料属于可回收垃圾.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垃圾质的分类,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9.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塑料杯 B. 陶瓷碗 C. 不锈钢锅 D. 玻璃茶壶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塑料杯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B、陶瓷碗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C、不锈钢锅是用不锈钢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D、玻璃茶壶是用玻璃制成的,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 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 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0.下列数据是相应物质的 pH,其中呈碱性的是( ) A.液体肥皂(9.5﹣10.5) B.菠萝汁(3.3﹣5.2) C.柠檬汁(2.0﹣3.0) D.酱油(4.0﹣5.0)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 【分析】当溶液的 pH 等于 7 时,呈中性;当溶液的 pH 小于 7 时,呈酸性;当溶液的 pH 大 于 7 时,呈碱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液体肥皂的 9.5~10.5,大于 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B、菠萝汁的 pH 为 3.3~5.2,小于 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柠檬汁的 pH 为 2.0~3.0,小于 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酱油的 pH 为 4.0~5.0,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 pH 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浓硫酸的性 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分析】A、根据过滤时要用玻璃棒进行引流,防止过滤时液体溅出烧杯外去分析解答; B、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解答; C、根据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去分析解答; D、根据取用固体药品的方法解答. 【解答】解: A、过滤时要用玻璃棒进行引流,防止过滤时液体溅出烧杯外,图中没用玻璃杯引流,故操 作错误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 的体积,不能俯视或仰视;故操作错误; B、在稀释浓硫酸时将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不能将水注入 浓硫酸中,因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水 会沸腾产生危险,故操作错误;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的外焰 加热;试管与桌面呈 45°角,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还要预热;故操作正确. D、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要用镊子,为防止试管破裂,先把试管横放,把块状固体药品 放在容器口,送入试管底部,使药品滑入试管底部,以免砸破试管.故操作错误; 答案:C 【点评】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 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实验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 12.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潮汐能 B.太阳能 C.风能 D.石油 【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分析】根据能源的种类进行分析,新能源是指无污染、可以持续利用的能源,包括太阳能、 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解答】解: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 质能等. A、潮汐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 A 不符合题意; B、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 B 不符合题意; C、风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 C 不符合题意; D、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新能源是中考的热点,了解常见的新能源范畴、种类是正确解答本 题的关键. 13.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元素符号是 Ga B.相对原子质量为 69.72g C.属于金属元素 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31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的种类的方法进行解答本 题. 【解答】解:A.根据图可知信息:镓元素符号是 Ga,故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可知信息:相对原子质量为 69.72.其单位为 1,而非 g.故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有“钅”字旁,因此镓 属于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D.根据原子的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镓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31,故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的种类的方法 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4.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硝酸铵 B.氯化钠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放出 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 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选项正确. 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选项错误. C、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情况是正确解答 本题的关键. 15.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去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②用稀硫酸除铁锈;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 壤;④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要抓住反应的物质为酸和碱. 【解答】解: ①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是酸和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②用硫酸除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硫酸与氧化铁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 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酸和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④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碳酸氢钠是盐不是碱,不属于中和反应. 答案: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和反应的判断,完成此题,需要根据中和反应的定义进行,抓住反应 物为酸和碱. 16.A 和 B 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 C 和 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个 A 分子中含有 4 个原子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C.生成物 C 和 D 的质量比为 14:27 D.4 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 和 D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 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解答】解:依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 A、由图示物质的构成可知,A 是氨气,一个分子中含有 4 个原子,故说法正确; B、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不符合反应物生成物 均是化合物的复分解反应特征,因此不是复分解反应,故说法错误; C、由图示物质的构成可知,A 是氨气,B 是氧气,C 是氮气,D 是水,根据化学方程式,可 计算生成 C 和 D 的质量比为:(2×14×2):【6×(1×2+16×1)】=14:27,故说法正确; D、通过观察题中的图,可以发现物质 A 和 D 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故说 法正确; 故选项为:B. 【点评】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关键是能够根据小球代表的原子结构写出反应的方程 式,然后根据相关的问题分析即可. 17.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 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 CO2 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解答. 【解答】解:通二氧化碳,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②③都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 能使石蕊变色,通二氧化碳,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都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 化学反应.并且④比①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故选:D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 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8.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 t1℃时 b 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B.将 t2℃时 a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溶液质量减小 C.t1℃时,两种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a=b D.将 t2℃时 a、b 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 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进行解答即可; B、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 的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解答; C、根据 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解答; D、根据将 t2℃时 a、b 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因为在 t1℃时,a、b 的溶解度相等解答. 【解答】解: A、将 t1℃时 b 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正确,说法正确; B、将 t2℃时 a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有晶体析出,溶液质量减少,说法正确; C、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不知溶液 是否饱和,无法确定,说法不正确; D、将 t2℃时 a、b 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因为在 t1℃时,a、b 的溶解度相等,说法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 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 题中. 19.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 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某气体是二氧 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到木条火焰熄灭 B 证明酸和碱恰好中 和 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最终呈无色 C 证明燃烧的条件之 一是可燃物与氧气 接触 将白磷放入 80℃热水中,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 D 证明金属的活动性 顺序为 Fe>Cu>Ag 将两根光亮铁丝分别伸入硝酸银和硫酸铜的溶液中,硝酸银溶 液中的铁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另一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 附着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中 和反应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进行分析判断.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D、 【解答】解: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到木条火焰熄灭,不能证明某气体是二氧化 碳,也可能是氮气等气体,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最终呈无色,可能是恰好中和,也可能是 酸过量,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将白磷放入 80℃热水中,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说明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 燃物与氧气接触,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将两根光亮铁丝分别伸入硝酸银和硫酸铜的溶液中,硝酸银溶液中的铁丝表面有银白色 固体附着,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另一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说明铁的金属活动 性比铜强;但无法确定铜和银的活动性顺序,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 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 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20.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生 成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 至 b 段溶液中溶质质量逐渐增加 B.a、b、c 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均为一种 C.向 c 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无变化 D.整个过程中,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一直在增加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分析】A、O 至 b 段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溶液中溶质质量逐渐 减少; B、a、b、c 点对应的两物质的反应程度来判断溶液中溶质的种类; C、根据 c 点对应的溶液的酸碱性来分析; D、根据溶液中溶剂为水来分析. 【解答】解:A、O 至 b 段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溶液中溶质质量 逐渐减少;故 A 错误; B、a 点时,硫酸铜有剩余,故对应的溶液中溶质均为两种,b 点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故 对应的溶液中溶质均为一种,c 点时,氢氧化钠溶液有剩余,故对应的溶液中溶质均为两种, 故 B 不正确; C、c 点时,氢氧化钠溶液有剩余,故向 c 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故 C 错误; D、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水中有氢元素,故整个过程中,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一直 在增加,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学会分析图象,判断产物,属于一道溶液综合性 的题目. 二、填空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25 分) 21.“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会让我们更健康. (1)除水以外,人体每天需要量最大的营养素是来源于谷物、薯类等食物的 B (填字母 序号).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2)为了预防佝偻病,幼儿及青少年可以适量多吃含 Ca 元素的食品. (3)生活中的下列饮食习惯,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是 ABC (填字母序号) A.低油、控盐 B.不偏食、不挑食 C.常喝牛奶或豆浆.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分析】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蛋白质、脂 肪、糖类是给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除水以外,人体每天需要量最大的营养素是来源于谷物、 薯类等食物的糖类;为了预防佝偻病,幼儿及青少年可以适量多吃含钙元素的食品;生活中 的下列饮食习惯,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是:低油、控盐;不偏食、不挑食;常喝牛奶或豆浆等. 【解答】解:(1)除水以外,人体每天需要量最大的营养素是来源于谷物、薯类等食物的 糖类;故答案为:B (2)为了预防佝偻病,幼儿及青少年可以适量多吃含钙元素的食品;故答案为:Ca(钙) (3)生活中的下列饮食习惯,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是:低油、控盐;不偏食、不挑食;常喝 牛奶或豆浆等;故答案为:A、B、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基础性比较强.食品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很广 泛,应该好好把握.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保证身体健康. 22.有机物是与我们关系密切的一类化合物. (1)下列属于有机物的是 B (填序号). A.一氧化碳 B.乙醇(C2H5OH) C.碳酸钙 (2)维生素 A 有助于对眼部疾病的治疗,包括维生素 A1(C20H30O)和维生素 A2 (C20H28O)两种.依据化学式分析它们的相同之处有 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 【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 把它们归入无机物. 有机物的特点是:是化合物,含有碳元素. 【解答】解:(1)A、一氧化碳是化合物,含有碳元素.但是一氧化碳的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属 于无机物. B、乙醇是化合物,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C、碳酸钙,是化合物,含有碳元素,但是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 故选 B (2)维生素 A1(C20H30O)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维生素 A2(C20H28O)也是有碳、 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二者的相同之处就是都含有相同的元素. 故答案为:(1)B;(2)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识别有机物的方法问题,可以依据有机物的概念进行. 23.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在生产、生活中有很重要的用途. (1)如图的净水装置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吸附 . (2)欲配制 200kg 溶质质量分数为 7.1%的 KNO3 溶液作无土栽培的营养液,需 KNO3 的质量为 14.2kg .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1)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回答; (2)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解答】解:(1)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在净水装置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 (2)需 KNO3 的质量为:200kg×7.1%=14.2kg. 故答为:(1)吸附;(2)14.2kg. 【点评】本题考查了的知识属于课本的基础知识,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回答即可. 24.消毒剂在公共场所进行卫生防疫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75%的酒精被称为“医用酒精”,常用于杀菌消毒,其中的溶剂是 水 . (2)公共场所常用“84 消毒液”(NaClO 溶液)进行环境杀菌.其中 NaClO 中 Cl 的化合价 为 +1 . (3)医疗上常用 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伤口消毒,消毒时常看到有气泡产生,产生这一现 象的原因是 2H2O2═2H2O+O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考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分析; (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解:(1)医用酒精是酒精的水溶液,其中溶剂为水;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NaClO 中钠元素为+1 价,氧元素为﹣2 价,所以氯元素为+1 价; (3)医疗上常用 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伤口消毒,消毒时常看到有气泡产生,产生这一现 象的原因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了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故答案为:(1)水;(2)+1;(3)2H2O2═2H2O+O2↑.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 的信息进行. 25.金属是人类生活中常用的材料. (1)下列金属制品中,主要利用其导电性的是 C (填序号). (2)生铁是常用的合金,生铁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O3+3CO2Fe+3CO2 ;用稀盐酸 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O3+6HCl=2FeCl3+3H2O . 【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铁的冶炼;生铁和钢;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根据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主要成分是铁,属于混合物; (3)根据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分析;根据质量守恒 定律写出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金用作饰品是因为金具有特殊的光泽、化学性质稳定;铁锅是利用金属 的导热性;铜用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故填:C. (2)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主要成分是铁,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3)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能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2Fe+3CO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它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O3+6HCl=2FeCl3+3H2O;故填:Fe2O3+3CO2Fe+3CO2;Fe2O3+6HCl=2FeCl3+3H2O. 【点评】利用化学知识可以解决很重要的生活生产问题,从而激发同学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26.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煤、天然气和 石油 是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燃料. (2)充分燃烧 1000g 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 CO2 和 SO2 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 两种燃料相比较,天然气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原因是 两种燃料相比较,每克天然气燃烧 和每克煤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 CO2 一样多,每克天然气燃烧比每克煤燃烧产生的污染气体 SO2 的量更少,因此天然气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 .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1)根据常见的三大化石燃料的种类分析; (2)根据天然气和煤燃烧后的产物进行分析. 【解答】解:(1)三大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 (2)两种燃料相比较,每克天然气燃烧和每克煤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 CO2 一样多,每克天 然气燃烧比每克煤燃烧产生的污染气体 SO2 的量更少,因此天然气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 故答案为:(1)石油;(2)两种燃料相比较,每克天然气燃烧和每克煤燃烧产生的温室气 体 CO2 一样多,每克天然气燃烧比每克煤燃烧产生的污染气体 SO2 的量更少,因此天然气燃 烧对环境影响较小.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三大化石燃料. 27.“洁厕灵”的有效成分为盐酸,可以清除污垢,除去异味;而“管道疏通剂”的主要成 分是氢氧化钠和铝粉,可使堵塞的管道畅通无阻. (1)“洁厕灵”能轻松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但不能长时间浸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 因 Fe2O3+6HCl=2FeCl3+3H2O 、 Fe+2HCl=FeCl2+H2↑ . (2)“漂白精”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可以快速漂除衣物污渍,若与“洁厕灵” 混用,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Cl2↑+X,则 X 的化 学式为 H2O . (3)管道疏通剂疏通管道的原理是: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 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NaOH+2H2O=2NaAlO2+3H2↑ . (4)管道疏通剂不能与“洁厕灵”混合使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因 NaOH+HCl=NaCl+H2O, 2Al+6HCl=2AlCl3+3H2↑ .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 生成物 X 的化学式; (3)(4)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洁厕灵”的有效成分为盐酸,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将 铁制品放入“洁厕灵”中,先是表面的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与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当铁锈完全反应后,铁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生成氯化亚铁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ClO+2HCl ═NaCl+Cl2↑+X,反应前钠、氯、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 1、3、1、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 氯、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 1、3、0、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 X 分 子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H2O. (3)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4)“洁厕灵”中含有稀盐酸,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和铝反应生成氯化 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2Al+6HCl=2AlCl3+3H2↑. 故答案为:(1)Fe2O3+6HCl=2FeCl3+3H2O;Fe+2HCl=FeCl2+H2↑; (2)H2O; (3)2Al+2NaOH+2H2O=2NaAlO2+3H2↑; (4)NaOH+HCl=NaCl+H2O,2Al+6HCl=2AlCl3+3H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是正确解答本 题的关键. 28.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资料 1】融雪剂按组成分为有机融雪剂和无机融雪剂. 有机融雪剂的主要成分为醋酸钾,一般用于机场等重要场所. 无机融雪剂以氯化钠、氯化钙等为主要成分,其融雪原理与相同条件下,不同浓度的食盐水 的凝固点有关(见下表). 溶剂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 溶质质量(g) 0 3.6 7.5 11.1 29.9 凝固点(℃) 0 ﹣2.3 ﹣4.2 ﹣6.3 ﹣21 【资料 2】钛(Ti)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它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低温、抗酸碱以及高强 度、低密度的特点,广泛用于航空工业;它无毒且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是非常理想的医 用金属材料,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金属钛不仅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或氮气中燃烧.在稀有气体和高温条件下,用 四氯化钛和镁发生置换反应可制备金属钛. 依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若飞机场使用融雪剂,应选择融雪剂的类别是 有机融雪剂 . (2)从无机融雪剂的融雪原理得出:100g 溶剂中,溶质质量和凝固点的关系是 溶质的质 量越大,溶液的凝固点越低 . (3)钛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工业的原因是 高强度、低密度 (答出 2 条即可). (4)金属钛着火时 不能 (填“能”或“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5)四氯化钛制备金属钛的化学方程式是 TiCl4+2Mg2MgCl2+Ti .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书写化学方 程式. 【分析】(1)根据融雪剂的特点分析回答; (2)根据无机融雪剂组成与凝固点的关系分析; (3)根据钛金属的性能分析回答; (4)根据钛的性质分析判断; (5)根据四氯化钛制备金属钛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有题意可知,若飞机场使用融雪剂,应选择融雪剂的类型是有机融雪剂; (2)由无机融雪剂组成与凝固点的关系,从无机融雪剂的融雪原理得出:100g 溶剂中,溶 质质量和凝固点的关系是溶质的质量越大,溶液的凝固点越低; (3)钛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工业的原因是高强度、低密度等; (4)由于金属钛不仅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或氮气中燃烧,所以,金属钛着火 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5)四氯化钛制备金属钛的反应是四氯化钛和镁在稀有气体的环境中高温生成氯化镁和钛, 化学方程式是:TiCl4+2Mg2MgCl2+Ti. 故答案为:(1)有机融雪剂; (2)溶质的质量越大,溶液的凝固点越低; (3)高强度、低密度; (4)不能; (5)TiCl4+2Mg2MgCl2+Ti. 【点评】本题属于信息给予题,难度不大,注意分析题干,提取有用的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 分析解答. 三、解答题(共 9 小题,满分 35 分) 29.工业上以天然气为原料合成氨(NH3),流程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 (1)设备 I 中发生了 物理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填字母序号) A.甲烷分子中,C、H 原子个数比为 1:4 B.设备Ⅱ中,反应后元素种类减少 C.设备Ⅲ中发生了化合反应.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1)根据设备 I 中将空气分离出氧气和氮气,进行分析解答. (2)A、根据 1 个甲烷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C、设备Ⅲ中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了氨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1)设备 I 中将空气分离出氧气和氮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A.1 个甲烷分子是由 1 个碳原子和 4 个氢原子构成的,则甲烷分子中,C、H 原子个数 比为 1:4,故选项说法正确. B.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设备Ⅱ中,反应后元素种类不会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C.设备Ⅲ中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了氨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为:(1)物理;(2)A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以天然气为原料合成氨的流程,掌握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 别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化合反应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0.如图 1,废弃电路板中含有大量可利用的塑料、玻璃、金属等物质,利用超临界水技术 处理废弃电路板,能得到由 CuO 和 Cu2O 组成的固体残渣,将残渣进行进一步处理可得硫酸 铜晶体等物质,处理流程如图 2 所示. 已知:CuO+H2SO4═CuSO4+H2O; Cu2O+H2SO4═CuSO4+Cu+H2O (1)固体丙是 铜 ,溶液甲中的溶质有 硫酸铜和硫酸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填字母序号). A.Ⅱ中含过滤操作,I 中不含 B.溶液甲和溶液乙中均含铜元素 C.残渣的处理流程中,H2SO4 和 CuSO4 实现了循环利用 D.废弃电路板的可回收利用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塑料.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合成材料的 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1)固体丙是反应生成的铜,溶液甲中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硫酸铜和过量的硫酸; (2)A.Ⅰ、Ⅱ中都含过滤操作; B.溶液甲和溶液乙中都含有硫酸铜,因此均含铜元素; C.残渣的处理流程中,H2SO4 和 CuSO4 实现了循环利用; D.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解答】解:(1)氧化铜、氧化亚铜会与硫酸反应而溶解,铜不会与硫酸反应,所以固体 丙是铜; 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氧化亚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铜和水,加入的硫酸 是过量的,所以溶液甲的溶质是硫酸铜和硫酸. 故填:铜;硫酸铜和硫酸. (3)A.经过 I、Ⅱ操作,得到了固体和液体,所以 I、Ⅱ操作中都有过滤,该选项说法不 正确; B.溶液甲和溶液乙中均含硫酸铜,所以溶液甲和溶液乙中均含铜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C.稀硫酸可以用于溶解滤渣,硫酸铜溶液可用于再次结晶,该选项说法正确; D.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C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 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1.实验小组对久置生石灰的成分进行分析,实验操作及部分现象如下图所示. 【资料】:Na2CO3+CaCl2═2NaCl+CaCO3↓ 回答下列问题: (1)样品加水放热的原因是 CaO+H2O=Ca(OH)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Ca(OH)2=2NaOH+CaCO3↓ . (3)③中的实验现象是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再滴加稀盐酸,溶液 由红色变成无色 . (4)将混合物 B、C、D 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有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红色, 过滤,得滤液 E 和 1g 滤渣.向滤液 E 中滴加 C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 E 中的 溶质可能是 NaCl、Na2CO3、酚酞或 NaCl、Na2CO3、NaOH、酚酞 . 依据实验现象及数据判断,原样品的成分是 CaO、Ca(OH)2、CaCO3 .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结合物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解答即可. 【解答】解:(1)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2)②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在滤液中只有氢氧化钙能够溶于水,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Ca(OH)2=2NaOH+CaCO3↓; (3)③滤液中有氢氧化钙显碱性,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再滴加过量 的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氢氧化钙被全部消耗,溶液呈酸性,故溶液由红色变成 无色; (4)向滤液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若观察到滤液变浑浊,则说明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 成碳酸钙,混合物 B 中含有碳酸钙,可能还有氢氧化钙;由②知,滴加碳酸钠可以生成碳酸 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 C 中一定有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可能有氢氧化钙或碳酸钠,由③ 知,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再加过量的稀盐酸,故 D 中有氯化钙和剩余的氯化氢,将混合物 B、 C、D 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有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红色,说明溶液碱显性 碱性,溶质可能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向滤液 E 中滴加 CaCl2 溶有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说明溶液中有碳酸钠,有碳酸钠就没有氢氧化钙,由此可知滤液 E 中的溶质可能是 NaCl、 Na2CO3 或 NaCl、Na2CO3、NaOH; 得到的 1g 滤渣是由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设氢氧化钙的质量是 x,则根据反应前后钙原子 个数守恒可以有: Ca(OH)2﹣﹣﹣﹣﹣﹣﹣CaCO3 74 100 x 1g x=0.74g 0.75g 样品中含有 0.1g 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得到的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钙 0.74g,而样品溶于 水时有热量放出,故样品中一定含有氧化钙,如果 0.74g 全部是氧化钙,则达到氢氧化钙的 质量一定大于 0.74g,故样品中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答案: (1)CaO+H2O=Ca(OH)2 (2)Na2CO3+Ca(OH)2=2NaOH+CaCO3↓ (3)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再滴加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4)NaCl、Na2CO3、酚酞或 NaCl、Na2CO3、NaOH、酚酞 原样品成分:CaO、Ca(OH)2、CaCO3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碱以及盐的有关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 进行. 32.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 a 的名称是 集气瓶 . (2)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选 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依次是 BC (填字母序号). (3)E 中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不能燃烧,也不支 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的大 .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进 行分析解答. (3)由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仪器 a 的名称是集气瓶.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氧气不易溶 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能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收集装置是 C. (3)如图 E 所示,将 CO2 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燃烧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蜡烛自下而 上依次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了 CO2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 燃烧. 故答案为:(1)集气瓶;(2)2KMnO4K2MnO4+MnO2+O2↑;BC;(3)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 烧,且密度比空气的大.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3.配制 100g 5%的氯化钠溶液,主要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1)溶解过程中用到的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 . (2)实际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 5%,其原因可能有 ABC .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固体倒入烧杯时洒落 C.配制时烧杯不干燥 D.装瓶时有液体溅出.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分析】(1)根据溶解过程需要烧杯和玻璃棒来分析. (2)若溶质质量偏小,将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若溶剂质量偏大也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 偏小.据此回答. 【解答】解: (1)溶解是需要用到烧杯和玻璃棒; (2)A.氯化钠固体不纯,造成溶质少了,将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固体倒入烧杯时洒落,造成溶质少了,将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C.配制时烧杯不干燥,造成溶剂质量偏大,将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装瓶时有液体溅出,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 答案:(1)烧杯、玻璃棒;(2)AB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实验过程的能力,实验操作不规范时,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因此 正确的分析、解释实验过程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 34.小华利用溶液导电性进行实验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NaOH 和盐酸的反应. 分别测定几种试剂的导电性,获得相关数据: 实验序号 A B C D 试剂 蒸馏水 稀盐酸 NaOH 溶液 NaCl 溶液 电流强度/mA 约为 0 0.09 0.09 0.09 查阅资料: I.溶液中若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通电时就会发生定向移动,从而形成了电流. II.相同电压下,等体积溶液中,所含离子数目越多,电流就越大. ①对比实验 A、C 的数据,可推知 NaOH 溶液中除水分子外还含有自由移动的 Na+和 OH﹣ (填 化学符号). ②实验 B、D 中电流强度相等,说明等体积的稀盐酸和 NaCl 溶液中所含 Cl﹣的数目 相等 (填写“相等”或“不相等”). ③各取 10mL NaOH 溶液于两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 10mL NaCl 溶液和 10mL 稀盐酸(所得混 合溶液体积均约为 20mL),测两种混合溶液的导电性,电流示数依次为 I1 和 I2.根据 I1 > I2(填“>”、“<”或“=”),也可推断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 【分析】①NaOH 溶液中除水分子外还含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 ②电流强度与离子浓度成正比来分析; ③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水,使溶液中离子减少来分析 【解答】解:①NaOH 溶液中除水分子外还含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②电流强度与离子浓度有关,实验 B、D 中电流强度相等,说明等体积的稀盐酸和 NaCl 溶液 中所含 Cl﹣的数目相等; ③氢氧化钠氢氧根离子与盐酸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水,使溶液中离子减少;而 NaOH 溶液与 氯化钠溶液不反应离子不减少,故 I1 大于 I2. 故答案为:①Na+和 OH﹣;②相等;③>. 【点评】结合课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考查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综合性 较强,考查出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验相结合的能力,还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道不错的 综合题. 35.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相关化学性质.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向外拉注射器 1 气球 1 微微鼓起, 注射器 1 中溶液 变浑浊 ②将注射器 2 中的液体推入瓶中 气球 1 继续微微 鼓起, … ③打开 K,将气球 2 中的固体氢氧化钠 倒入瓶中后,关闭 K 气球 1 继续变大, … (1)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CO2=CaCO3↓+H2O . (2)补全步骤②中的现象: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 (3)补全步骤③中的现象: 溶液由红色变为蓝色 ,其中“气球 1 继续变大”的原因是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使容器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 . (4)通过本实验能验证的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 二氧化碳分别能与水、氢氧化钙、氢氧 化钠反应 .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进行书写;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3)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一压强的知识考虑; (4)本实验主要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等发生反应. 【解答】解:(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后面标上沉淀符 号,所以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H2O+CaCO3↓;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碳酸反应也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和氢氧 化钠溶液都显碱性,因此溶液由红色变为蓝色;NaOH 溶液吸收 CO2 装置内压强变小,在外界 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继续鼓起; (4)本实验主要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等发生反应. 故答案为:(1)Ca(OH)2+CO2=CaCO3↓+H2O;(2)紫色石蕊溶液变红;(3)溶液由红色变 为蓝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使容器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4)二氧化碳分别能与 水、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反应.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后,使瓶内压强减小,熟悉方程式 的书写方法. 36.某同学对“菠菜中富含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与豆腐同食会引起结石”的说法产生了 兴趣. 探究一 菠菜里是否含有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 【查阅资料】 (1)可溶的草酸盐、碳酸盐能与 CaCl2 溶液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草酸钙(CaC2O4)、碳酸钙. (2)醋酸(化学式用 HAc 表示)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 【实验流程】如图 1, 根据流程回答问题: (1)操作①是 过滤 . (2)加入足量 CaCl2 溶液的目的是 将溶液中的草酸根和碳酸根完全沉淀出来 . (3)已知气体 D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步骤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aCO3+2HAc=Ca(Ac) 2+H2O+CO2↑ . 【实验结论】菠菜里含有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 探究二 人体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钙,草酸钙高温分解的产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 (1)草酸钙高温完全分解得到两种气态氧化物和一种固态氧化物. (2)12.8g 的草酸钙分解过程中温度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 2 所示. 【实验分析】 (1)草酸钙高温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2O4CaO+CO↑+CO2↑ . (2)通过图 2 数据分析,700℃时剩余固体的成分是 CaCO3 和 CaO . 请你设计实验,验证 700℃时剩余固体的成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手触 摸试管壁;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 液. 取不溶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将气体 通入澄清石灰水 试管壁发烫,溶 液变红 有气泡冒出,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 该固体中含有 CaO. 该固体中含有 CaCO3. 剩余固体的成分为 CaO 和 CaCO3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探究一(1)分离固态和可溶性物质的一种常用方法﹣﹣﹣﹣﹣﹣过滤 (2)可溶的草酸盐、碳酸盐能与 CaCl2 溶液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草酸钙(CaC2O4)、碳酸钙, 所以可以加入氯化钙来是草酸根和碳酸根沉淀出来 (3)根据醋酸(化学式用 HAc 表示)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可 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探究二(1)解题依据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并结合题给 条件来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图表可以分析出在草酸钙分解的过程中存在着两个过程:一个是产生一氧化碳的 过程,另一个是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 【解答】解:探究一:(1)分离固态和可溶性物质的一种常用方法﹣﹣﹣﹣﹣﹣过滤,本 题操作①之后是残渣和溶液,故我们判断该操作为过滤 (2)由于我们探究的是菠菜中的两种盐,由题给条件可知,有一种可溶,一种不可溶,所 以我们想办法将溶液中的草酸根和碳酸根完全沉淀出来,而氯化钙可以把它们都给沉淀出 来,然后根据“醋酸(化学式用 HAc 表示)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 盐”这一结论来完成它们的判定 (3)根据题给条件,反应生成了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再结合题给信息我们可以判 断发生的反应为:CaCO3+2HAc=Ca(Ac)2+H2O+CO2↑, 探究二:(1)根据题给条件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草酸钙中含有钙元素、碳元素、和氧元 素,那么生成的气态氧化物就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从而可以写出该化学方程式为: CaC2O4CaO+CO↑+CO2↑ (2)从图表中可以分析出,草酸钙的分解分为两个过程,再结合题给条件可知第一个过程 中生成的应该是一氧化碳和碳酸钙,然后碳酸钙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在 700℃时正处在碳酸 钙分解的过程中,故剩余的固体成分为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要验证碳酸钙和氧化钙可 以根据这两种物质的性质,分别检验,其中碳酸钙可以和颜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钙可 以水反应生成碱,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故答案为: 探究一:(1)过滤 (2)将溶液中的草酸根和碳酸根完全沉淀出来 (3)CaCO3+2HAc=Ca(Ac)2+H2O+CO2↑ 探究二:(1)CaC2O4CaO+CO↑+CO2↑ (2)CaCO3 和 CaO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手触摸 试管壁;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试管壁发烫,溶液 变红 该固体中含有 CaO. 取不溶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将气体 通入澄清石灰水. 有气泡冒出,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 该固体中含有 CaCO3. 剩余固体的成分为 CaO 和 CaCO3 【点评】本类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给的信息 即“查阅资料”部分,这对解题有较大的帮助,往往有些答案就来自于此. 37.工业上常用 NaOH 溶液处理铝土矿(主要成分为 Al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l2O3+2NaOH=2NaAlO2+H2O(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若用 160kgNaOH 配制的溶液恰好 能处理 340kg 铝土矿,最终得到 1004kgNaAlO2 溶液.计算: (1)该铝土矿中 Al2O3 的质量分数. (2)加入的 NaOH 溶液中水的质量.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和方程式计算 Al2O3 的质量,进一步计算铝土矿中 Al2O3 的质量分数 (2)根据质量守恒分析加入的 NaOH 溶液中水的质量. 【解答】解:(1)设 Al2O3 的质量为 x Al2O3+2NaOH=2NaAlO2+H2O 102 80 x 160kg x=204kg 铝土矿中 Al2O3 的质量分数×100%=60% (2)加入的 NaOH 溶液中水的质量 1004kg﹣204kg﹣160kg=640kg 答:(1)铝土矿中 Al2O3 的质量分数 60% (2)加入的 NaOH 溶液中水的质量 640kg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