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5.5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猜想、规律与探索
一 选择题
1.一只跳蚤在第一象限及x轴、y轴上跳动,在第一秒钟,它从原点跳动到(0,1),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跳动[即(0,0)→(0,1) →(1,1) →(1,0)→…],且每秒跳动一个单位,那么第35秒时跳蚤所在位置的坐标是( )
A.(4,O) B.(5,0) C.(0,5) D.(5,5)
【解题思路】方法一、在演草纸上按规律去画。方法二、根据题意,结合图形我们可以发现第n(n+2)秒时跳蚤所在位置的坐标是,35= 5(5+2)所以要求坐标为(5,0)。
【答案】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规律探索,做此类问题关键在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如果次数较少可按规律一次去画。难度中等。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1),B(1,-1),C(-1,-1),D(-1,1),y轴上有一点P(0,2).作点P关于点A的对称点P1,作点P1关于点B的对称点P2,作点P2关于点C的对称点P3,作点P3关于点D的对称点P4,作点P4关于点A的对称点P5,作点P5关于点B的对称点P6,…,按此规律下去,则点P2011的坐标为( )
A.(0,2) B.(2,0) C.(0,-2) D.(-2,0)
【解题思路】P1(2,0),P2(0,-2),P3(-2,0),P4与P重合.题中所述点列P1→P2→P3→P4→P5→…是循环的,循环节是.P1→P2→P3→P.∵2011=502×4+3,∴P2011是循环点列中第503节的第三个点,即是P3.
【答案】D
【点评】此题考查探索、归纳和猜想的能力.探索应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进行,难度较大.
对点(x,y )的一次操作变换记为P1(x,y ),定义其变换法则如下:P1(x,y )=(,);且规定(为大于1的整数).如P1(1,2 )=(3,),P2(1,2 )= P1(P1(1,2 ))= P1(3,)=(2,4),P3(1,2 )= P1(P2(1,2 ))= P1(2,4)=(6,).则P2011(1,)=( )
A.(0,21005 ) B.(0,-21005 ) C.(0,-21006) D.(0,21006)
【解题思路】:P1(1,)=(0,2);P2(1,)=P1(0,2)=(2,);P3(1,)=P1(P2(1, )=P1(2,)=(0,4);……由此可知当n为奇数数时,横坐标为0,纵坐标为2,所以P2011(1,)=(0,21006)
【答案】D.
【点评】:本题是规律探究性问题,解题时先从较简单的特例入手,从中探究出规律,再用得到的规律解答问题即可.本题难度较大,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可以看作是新定义型问题.
已知世运会、亚运会、奥运会分别于公元2009年、2010年、2012年
举办。若这三项运动会均每四年举办一次,则这三项运动会均不在下列哪一年举办?
(A)公元2070年 (B)公元2071年 (C)公元2072年 (D)公元2073年
【分析】:三项运动会均不在下列哪一年举办,就是说该年度没有任何一项赛事。设上一次
举办年份为a,下一次举办年份为b,由于每4年举办一次,只要b-a不能被4整除,既可.
【答案】:B
【点评】:本题间接考查规律的探寻,数据的推理等内容。难度中等
2.平面上不重合的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不同三点最多可确定3条直线,若平面上不同的n个点最多可确定21条直线,则n的值为
A.5 B.6 C.7 D.8
【解题思路】由=21,得n1=7,n2=-6(舍去).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上不重合的n个点确定的直线条数,得出方程,解出n的值,勿忘验证解得合理性.难度中等.
3.图①是一瓷砖的图案,用这种瓷砖铺设地面,图②铺成了一个2×2的近似正方形,其中完整菱形共有5个;若铺成3×3的近似正方形图案③,其中完整的菱形有13个;铺成4×4的近似正方形图案④,其中完整菱形有25个;如此下去,可铺成了一个n×n的近似正方形图案,当得到完整的菱形共181个时,n的值为( )
A. 7 B. 8 C. 9 D.10
【解题思路】观察图案可以发现图①有个完整菱形;图②有个完整菱形;图③有个完整菱形;图④有个完整菱形;图⑤有个完整菱形…,所以n×n的近似正方形图案有个完整菱形,所以当时,取正整数解为
【答案】D
【点评】本题属于规律探究问题.解决这类问题,首先从简单的图形入手,随着“序号”增加,后一个图形与前一个图形相比,在数量上增加情况的变化,找出数量上的变化规律,从而推出一般性结论.
11.将正方体骰子(相对面上的点数分别为 1 和 6 、 2 和 5 、 3 和 4 )放置于水平桌面上 ,如图 ① .在图 ② 中,将骰子向右翻滚 90,然后在桌面上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90,则完成一次变换.若骰子的初始位置为图①所示的状态,那么按上述规则连续完成10次变换后,骰子朝上一面的点数是( )
A.6 B.5 C.3 D.2
【解题思路】不难看出经过一次变换后正面朝上的点数是5,经过第二次变换后正面朝上的点数是6,经过第三次变换后正面朝上的点数是3,又回到了起始位置,则三个变换一循环,10次变换即相当于第一次变换的结果故选B.
【答案】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翻转、旋转的有关知识及空间想象能力.难度较大.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的顶点分别为A、B、C、D,轴上有一点P。作点P关于点A的对称点,作关于点B的对称点,作点关于点C的对称点,作关于点D的对称点,作点关于点A的对称点,作关于点B的对称点┅,按如此操作下去,则点的坐标为〖 〗
A. B.
C. D.
【解题思路】由于点P1(2,0),P2(0,-2),P3(-2,0),P4(0,2),P5(2,0)……,P的坐标每4次就会出现重复,2011÷4=502……3,所以点的坐标为(-2,0),故选D.
【答案】选D.
【点评】这是一道规律性探索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到点的坐标每4次就会出现重复的规律.
二 填空题
将1、、、按右侧方式排列.若规定(m,n)表示第m排从左向右第n个数,则(5,4)与(15,7)表示的两数之积是 ▲ .
(第18题图)
【解题思路】(5,4)表示的数从图上可以直接得到为,(15,7)表示第15排从左向右第7个数,从第1个开始数则处于个,恰好为4的倍数,所以是,两数求积化简即可.
【答案】2.
【点评】本题属于规律探究题.解题是关键是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和以4个数字为单位的循环规律.难度中等.
一个边长为16 m的正方形展厅,准备用边长分别为1 m和0.5 m的两种正方形地板砖铺设其地面.要求正中心一块是边长为1 m的大地板砖,然后从内到外一圈小地板砖、一圈大地板砖相间镶嵌(如图所示),则铺好整个展厅地面共需要边长为1 m的大地板砖 ▲ 块.
(第18题)
【解题思路】因为正方形的边长为16 m,所以从外到内第一圈(最外一圈)大地板砖的块数是16×2+14×2=60;第二圈大地板砖的块数是13×2+11×2=48;第三圈大地板砖的块数是10×2+8×2=36;第四圈大地板砖的块数是7×2+5×2=24;第五圈大地板砖的块数是4×2+2×2=12;第六圈(最里一圈)大地板砖的块数是1;所以大地板砖的块数是181.
【答案】181.
【点评】本题属于规律探索型试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及相关知识.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正确探索出规律,要注意探索规律的方法.有一定难度.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围成一圈依序循环报数,规定:
①甲、乙、丙、丁首次报出的数依次为1、2、3、4,接着甲报5、乙报6……按此规律,后一位同学报出的数比前一位同学报出的数大1,当报到的数是50时,报数结束;
②若报出的数为3的倍数,则报该数的同学需拍手一次,在此过程中,甲同学需要拍手的次数为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甲报到的数为1、5、9、13、17、21、25、29、33、37、41、45、49,所以3的倍数为9、21、33、45,所以甲同学需要拍手次数为4次。
【答案】 4 。
【点评】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报数,四次一循环,甲报1、5、9、13、17、21、25、29、33、37、41、45、49这13个数,其中,9、21、33、45是3的倍数,因此甲需要拍手次数 4次。
如图,依次连结第一个矩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菱形,再依次连结菱形各边的中点得到第二个矩形,按照此方法继续下去,已知第一个矩形的面积为1,则第n个矩形的面积为 .
……
【解题思路】已知第一个矩形的面积为1;第二个矩形的面积为原来的=;第三个矩形的面积是=;…故第n个矩形的面积为:.
【答案】.
【点评】本题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主要考查的知识点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难度中等.
2.凸n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记作,例如:,那么:①;②;③.(,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解题思路】先计算出、、,再计算,,,从而找出规律,求出的值.
【答案】①5;②4,;③n-1。
【点评】这是规律探究问题.属于中考高频题,解答此类问题要学会寻找规律,一般情况下,要计算前3次,才能探索出一般规律,然后验证,难度较大.
3.如图(1),将一个正六边形各边延长,构成一个正六角星形AFBDCE,它的面积为1;取△
ABC和△DEF各边中点,连接成正六角星形A1F1B1D1C1E1,如图(2)中阴影部分;取△A1B1C1和△D1E1F1各边中点,连接成正六角星形A2F2B2D2C2E2,如图(3)中阴影部分;如此下去…,则正六角星形A4F4B4D4C4E4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
(1)
A1
B
C
D
A
F
E
B
C
D
A
F
E
B
C
D
A
F
E
B1
C1
F1
D1
E1
A1
B1
C1
F1
D1
E1
A2
B2
C2
F2
D2
E2
(2)
(3)
【解题思路】由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得:A1B1:AB= 1:2,即A1B1= AB,同理可得A2B2=A1B1= AB;A3B3=A2B2= AB;A4B4=A3B3= AB,即第四个正六角星形与第一个正六角星形的边长之比为1:16,根据“相似多边形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知它们的面积比为1:256 ,所以正六角星形A4F4B4D4C4E4的面积=×正六角星形AFBDCE的面积=.
【答案】
【点评】本题考查从图形中探索数的规律问题.只要想到从相似多边形性质去考虑,问题将容易得解. 难度中等.
4.
如图4所示,直线OP经过点P(4, ),过x轴上的点l、3、5、7、9、11……分别作x轴的垂线,与直线OP相交得到一组梯形,其阴影部分梯形的面积从左至右依次记为S1、S2、S3……Sn则Sn关于n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
O
1
3
5
7
9
11
S1
S2
S3
图4
x
y
P
【解题思路】先求出直线op解析式为:y=经观察可知每个小梯形的高一定为2,面积为Sn的梯形上底所在直线为x=4n-3,上底长为,下底所在直线为x=4n-1,上底长为,故梯形的面积Sn=(8n-4)
【答案】(8n-4).
【点评】本题为探究规律试题,具有一定的难度.
将一些半径相同的小圆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摆放,请仔细观察,第 n 个图形 有 个小圆.(用含 n 的代数式表示)
第1个图形 第 2 个图形 第3个图形 第 4 个图形
【解题思路】观察第一个图形小圆个数为:,第二个图形小圆个数为:,第三个图形小圆个数为:,……由此得出第n个图形小圆个数为:即
【答案】.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规律探索及由规律列代数式,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发现图形中小圆个数的变化规律,难度中等.
如图(9),已知∠AOB=,在射线OA、OB上分别取点OA=OB,连结AB,在BA、BB上分别取点A、B,使B B= B A,连结A B…按此规律上去,记∠A B B
=,∠,…,∠
则(1)= ; = 。
【解题思路】:根据题意:OA1=OB1,△A1OB1,△A2B1B2,△A3B2B3……是等腰三角形,已知∠AOB=,∴=1800-=;以此类推可得:=1800-(900-)……=。
【答案】;。
【点评】本题是规律探究性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情况下,通过计算三角形的外角来探索规律。本题难度中等。
观察上面的图形,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依照此规律,第_____个图形共有120个★.
【解题思路】第1个图形有1个★,第2个图形有3个★,且3=1+2=,第3个图形有6个★,且6=1+2+3=,第4个图形有10个★,且10=1+2+3+4=.则第n个图形有120个★,则第n个图形中★的个数是1+2+3+…+n=,即=120,整理,得n2+n-240=0.解方程,得n1=15,n2=-16(不合舍去).所以,第15个图形有120个★.
【答案】15
【点评】本题是规律探索问题,根据简单图形★的个数,找出图形★的个数与图形序号之间的关系,然后用代数式表示.
三 解答题
4.如图,在正方形ABC1D1中,AB=1,连接AC1,以AC1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AC1C2D2;连接AC2,以AC2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AC2C3D3。
(1)求第二个正方形AC1C2D2和第三个正方形AC2C3D3的边长。
(2)请直接写出按此规律所作的第7个正方形的边长。
【解题思路】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可求出AC1和AC2 的长,根据题意找到规律:每画一次正方形后的边长是原来的倍,第N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答案】解:(1)AC1=。
AC2=。
(2)每画一次正方形后的边长是原来的倍,第7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
答:(1)第二个正方形AC1C2D2的边长是,第三个正方形AC2C3D3的边长是2。
(2)第7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
【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观规律性中考试题,考察了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能力,考生在回答此类试题时,要体现“从特殊到一般,从抽象到具体”的思想,要从简单的情形出发,认真比较,发现规律,分析联想,归纳猜想,推出结论,一举成功。
要求读者通过阅读与操作,要归纳、猜想出背景所蕴含的规律或结论。数和形是两个最主要的研究对象,它们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数和形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相互渗透.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就是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考察,斟酌问题的具体情形,把图形性质的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的问题,或者把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为图形性质的问题,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化难为易,获得简便易行的成功方案.中等难度。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蚂蚁从原点O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依次不断移动,每次移动1个单位.其行走路线如下图所示.
(1)填写下列各点的坐标:A1(____,_____),A3(____,_____),A12(____,____);
(2)写出点An的坐标(n是正整数);
(3)指出蚂蚁从点A100到A101的移动方向.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9
A10
A11
A12
O
x
y
1
【解题思路】(1)由图形可直接写出A4、A8、A12坐标;(2)由(1)的结论不难确定点A4n的坐标(n是正整数);(3)由(2)的规律可得点A100到A101的移动方向是向上的.
【答案】解:⑴A1(0,1) A3(1,0) A12(6,0) ;⑵A4n(2n,0);⑶由(2)的规律可知:点A100于属A4n(2n,0)类中的点,从这些点移动到下一点都是向上的,所以点A100到A101的移动方向是向上的.
【点评】本题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的有规律的(平行)移动为情境,探究点的坐标变化规律来解决问题.问题设计的起点比较直观,完成的要求具有梯度性、上升性,符合一般的认知特点.难度中等.
2.如下数表是由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组成,观察规律并完成各题的解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
(1)表中第8行的最后一个数是______________,它是自然数_____________的平方,第8行共有____________个数;
(2)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第n行的第一个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一个数是
________________,第n行共有_______________个数;
(3)求第n行各数之和.
【解题思路】认真阅读,发现上述规律,每行的最后的一个数式行数的平方,便可解答了。
【答案】(1)64,8,15;
(2)n2-2n+2,n2,(2n-1);
(3)第n行各数之和:
【点评】规律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本题还带有自主学习的成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成为今后教学的重点,难度中等.
3.
16.观察下列算式:
① 1 × 3 - 22 = 3 - 4 = -1
② 2 × 4 - 32 = 8 - 9 = -1
③ 3 × 5 - 42 = 15 - 16 = -1
④
……
(1)请你按以上规律写出第4个算式;
(2)把这个规律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
(3)你认为(2)中所写出的式子一定成立吗?并说明理由.
【解题思路】等式的左边的第一列数恰好为序列数,第二列比第一列的数大2,第三列数是比第一列数大1的平方,第四列数比第三列数少1,第五列数恰好为第三列数
【答案】解:⑴;
⑵答案不唯一.如;
⑶ .
【点评】本题是等式的规律探究题,解题的关键是观察与确定其中 的不变量与可变量,进而用序列数表示。
5.阅读理解:
同学们,我们曾经研究过n×n正方形网格,得到网格中正方形总个数的表达式为12+22+32+……+n2,但n=100时如何计算正方形总个数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并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通过探究我们知道0×1+1×2+2×3+……..+(n-1)×n=,我们可以这样做:
(1)观察并猜想:
12+22=(1+0)×1+(1+1)×2=1+0×1+2+1×2=(1+2)+(0×1+1×2)
12+22+32=(1+0)×1+(1+1)×2+(1+2)×3=1+0×1+2+1×2+3+2×3=(1+2+3)+(0×1+1×2+2×3)
12+22+32+42=(1+0)×1+(1+1)×2+(1+2)×3+____________
=1+0×1+2+1×2+3+2×3+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归纳结论
12+22+32+……+n2=(1+0)×1+(1+1)×2+(1+2)×3+……….+[1+(n-1)] n
=1+0×1+2+1×2+3+2×3+……+n+(n-1) n
=(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践应用
通过以上探究过程,我们可以算出当n=100时,正方形网格中正方形总个数是________.
【思路分析】通过提供材料求12+22+32+……+n2值的方法是首先将其转化为(1+0)×1+(1+1)×2+(1+2)×3+……….+[1+(n-1)] n,再分解结合为(1+2+3+4+…….+n)+[0×1+1×2+2×3+3×4+……+(n-1)n],最后根据已有知识及提供公式0×1+1×2+2×3+……..+(n-1)×n=合并为×.
【答案】解:(1)观察并猜想:(1+3)×4 (0×1+1×2+2×3+3×4)
(2)归纳结论(1+2+3+4+…….+n)+[0×1+1×2+2×3+3×4+……+(n-1)n]、
(1+n)n+、×
(3)338350.
【点评】规律性探究问题通常指根据给出的材料,观察其中的规律,再运用这种规律解决问题的一类题型. 观察的三种主要途径:(1)、式与数的特征观察;(2)、式与数的分解过程观察;(3)、转化合并推广到一般情况.
25.如图(14.1),在直角△ABC中, ∠ACB=90,CD⊥AB,垂足为D,点E在AC上,BE交CD于点G,EF⊥BE交AB于点F,若AC=mBC,CE=nEA(m,n为实数).
试探究线段EF与EG的数量关系.
(1) 如图(14.2),当m=1,n=1时,EF与EG的数量关系是
证明:
(2) 如图(14.3),当m=1,n为任意实数时,EF与EG的数量关系是
证明如图(14.1),当m,n均为任意实数时,EF与EG的数量关系是
(写出关系式,不必证明)
【解题思路】:添加辅助线,构建新的直角三角形,推理证明三角形相似,利用相似关系,列比例式推出EF与EG的数量关系。
【答案】(1)相等。如,14.2,当m=1,n=1时,△A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为AC中点,作EM⊥AB,EN⊥CD,垂足分别为M、N,EM、EN为中位线,∴△EFM≌△ENG,∴EF=EG.
(2)EF:EG=1:n。作EM⊥AB,EN⊥CD,垂足分别为M、N,m=1, △A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M∽△ENG,∴EF:EG=EM:EN=AE:EC,∴EF:EG=AE:nAE=1:n.
【点评】本题是属于图形演变、规律探索性题目,找准基础图形,作出辅助线,确定三角形全等或相似关系,列出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