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2.0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叙述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
A.湿衣服晾干 B.煤炭燃烧 C.节日燃放焰火 D.铁钉生锈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稀有气体 D.氮气
3.蛋白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如图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
植物油
B.
鸡蛋和鱼
C.
水果
D.
蔬菜
4.区分硬水和软水的常用方法是在硬水和软水中分别加入适量的( )
A.食盐水 B.肥皂水 C.食醋 D.蒸馏水
5.公安干警在缉毒行动中,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屡建奇功,嗅出毒品.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是因为( )
A.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B.分子间有间隙
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可分解成原子
6.吸烟有害健康,而且乱扔烟头容易引起火灾.烟头在引起火灾时所起的作用是( )
A.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B.提供氧气
C.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提供可燃物
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表示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氮元素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是金属元素 B.原子序数是14.01
C.元素符号是N D.相对原子质量是7
8.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食盐 B.小苏打 C.植物油 D.烧碱
9.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①血浆(7.35﹣7.45)②胆汁(7.1﹣7.3)③胰液(7.5﹣8.0)④胃液(0.9一1.5)⑤唾液(6.6﹣6.9)上述液体中显酸性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⑤ D.④⑤
10.废弃塑料带来白色污染,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下列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A.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B.尽量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C.禁止使用任何塑料制品
D.使用一 些新型可降解的塑料
11.已知化学方程式X+3O22CO2+3H2O,对X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是一种最简单的有机物
B.X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X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D.X是一种无机化合物
12.针对下列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将垃圾集中分类处理
B.青少年应该远离毒品
C.腌制食品方便快捷,经常食用有利健康
D.经常使用染发剂,有害身体健康
13.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活性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都相同
B.金刚石硬度大,可用它切割大理石
C.石墨质软,可作铅笔芯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
14.通过分析下列实验或现象,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
B.
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
C.
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
图中煤炉里煤炭上方燃烧产生的蓝色火焰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15.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判断金属铁、铜、银的活动性顺序,这种试剂是( )
A.氯化铝溶液 B.稀盐酸 C.硫酸铜溶液 D.硝酸银溶液
16.锌、稀硫酸、石灰水、硫酸铜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相应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有红色固体析出 B.无明显现象
C.有蓝色沉淀生成 D.有气泡产生
17.将酚酞试液滴入纯碱溶液中,溶液显红色,由此可得到的信息是( )
A.纯碱是一种碱 B.纯碱溶液呈碱性
C.纯碱溶液呈中性 D.纯碱溶液呈酸性
18.世界卫生组织将某氧化物RO2列为一种高效安全杀菌消毒剂,它在食品保鲜、饮用水消毒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R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4,则RO2的化学式为( )
A.CO2 B.SO2 C.ClO2 D.NO2
二、填空题
19.请用化学用语填写表格.
物质(或粒子、元素)
硫元素
钠离子
氢气
氧化镁
+2价的钙元紊
化学符号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0.“5.12”汶川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大灾后防疫工作是抗震救灾中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漂白粉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其成分有次氯酸钙【Ca(ClO)2】.氯化钙【CaCl2】,氢氧化钙【Ca(OH)2】等.试回答:
(1)氢氧化钙的俗名______.
(2)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氯化钙的物质类别为______(填“酸”.“碱”.“盐”).
21.某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元素原子核内有______个质子,最外层有______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趋向于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22.豆浆机由于快捷方便而进入了千家万户.请根据如图所示回答相关问题:
(1)豆浆机的制作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填图中物质序号,下同),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
(2)制作手柄的塑料属于______(填“热塑性”或“热固性”)塑料.
(3)用铜来制作电源插孔是利用铜的______性.
23.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据图回答:
(1)A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
(2)A、B、C三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
(3)图中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反应.
(4)结合上述微观模拟示意图,请你谈谈对化学反应本质的看法:______.
24.奥运会火炬采用中国传统祥云图案和纸卷轴为创意设计,其外壳由铝合金材料制成,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3 H8).1)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能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1203)薄膜,因而铝又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1)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丙烷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火炬顶端有许多通风口,目的是为了空气流通,由此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25.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Q点表示______;
(2)t1℃时,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3)从该图中你还可以获得的信息是______.
26.现有A、B、C、D、E五种常见气体,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其中A、B是单质,E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D______;
(2)写出固态E的一种常见用途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三、探究题
27.如图所示是小马同学在实验室制取并收集CO2气体的主要操作过程示意图.
Ⅰ检查装置气密性Ⅱ加入药品Ⅲ收集气体Ⅳ气体验满Ⅴ洗涤仪器,整理桌面
请回答:
(1)图中所示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小马的操作有两处明显错误,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填序号即可);
(3)仅用上述仪器(药品另选)也能完成另一种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实验室制取该常见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采用排水法收集该气体,除上述仪器外,还需增加______(填一种仪器名称)o.
28.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中和反应等知识后,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开展了如下研究性学习.
[提出问题]四种化合物H2 SO4、NaOH、Ba(NO3)2、K2CO3溶液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得出结论]:酸(H2 SO4)、碱(NaOH)、盐[Ba(NO3)2、K2CO3]之间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______或______或有______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应用]根据上述结论,分析下列两组溶液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说明理由o
反应物
能否反应
理由
Na2CO3+Ca(OH)2
______
______
KNO3+NaCl
______
______
[拓展延伸]①两种化合物在同一溶液中,交换成分,如果产物中无沉淀、无气体、无水生成,则这两种化合物______(填“可”或“不可”)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②在硫酸或硫酸盐溶液中,滴入含钡离子的溶液,都能产生沉淀______ (填化学式),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仍不溶解,这一方法可用来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
四、计算题(29题4分,30题6分,共10分)
29.学生分组实验需要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试求:
(1)配制该溶液需要NaOH固体的质量为______g,水的质量为______g;
(2)若用20%的NaOH溶液来配制该溶液,则需要20%的NaOH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30.在盛有10.0克氯化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的混合物的锥形瓶中,加入143.4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用仪器测得锥形瓶连同药品的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试求:
(1)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016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叙述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
A.湿衣服晾干 B.煤炭燃烧 C.节日燃放焰火 D.铁钉生锈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湿衣服晾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B、煤炭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节日燃放焰火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铁钉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稀有气体 D.氮气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故选D
【点评】本题很简单,熟练掌握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即可轻松正确解答本题.
3.蛋白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如图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
植物油
B.
鸡蛋和鱼
C.
水果
D.
蔬菜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植物油中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
B、鸡蛋和鱼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C、水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D、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区分硬水和软水的常用方法是在硬水和软水中分别加入适量的( )
A.食盐水 B.肥皂水 C.食醋 D.蒸馏水
【考点】硬水与软水.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用肥皂水可以检验水的硬度,据此解答.
【解答】解: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的泡沫很少,是硬水.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确定物质的用途.
5.公安干警在缉毒行动中,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屡建奇功,嗅出毒品.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是因为( )
A.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B.分子间有间隙
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可分解成原子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微观和宏观相互转化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可以嗅出毒品,是因为毒品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缉毒犬闻到毒品气味.
A、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缉毒犬可以嗅出毒品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缉毒犬可以嗅出毒品的主要原因与分子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缉毒犬可以嗅出毒品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体积很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缉毒犬可以嗅出毒品的主要原因与分子是否可分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吸烟有害健康,而且乱扔烟头容易引起火灾.烟头在引起火灾时所起的作用是( )
A.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B.提供氧气
C.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提供可燃物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可燃物燃烧除与氧气接触外,还应该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答】解:烟头的温度很高,能够引燃其它的可燃物,在燃烧过程中的作用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物质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表示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氮元素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是金属元素 B.原子序数是14.01
C.元素符号是N D.相对原子质量是7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解答本题.
【解答】解:A.由氮元素的汉字名称偏旁“气”可知,氮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B.最下方的数字表示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故错误;
C.氮元素的元素符号为N,故正确;
D.左上角的数字表示氮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的了解情况,并学以致用.
8.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食盐 B.小苏打 C.植物油 D.烧碱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小苏打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
C、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C正确;
D、烧碱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C.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9.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①血浆(7.35﹣7.45)②胆汁(7.1﹣7.3)③胰液(7.5﹣8.0)④胃液(0.9一1.5)⑤唾液(6.6﹣6.9)上述液体中显酸性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⑤ D.④⑤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pH的应用范围在0﹣14之间,当pH=7时水呈中性;pH<7时水呈酸性,pH愈小,酸性愈大;当pH>7时水呈碱性,pH愈大,碱性愈大,呈酸性既是PH小于7的溶液.
【解答】解:①血浆的pH为7.35﹣7.45,大于7,呈碱性,错误;
②胆汁的pH为7.1﹣7.3,大于7,呈碱性,错误;
③胰液的pH为7.5﹣8.0,大于7,呈碱性,错误;
④胃液的pH为0.9﹣1.5,小于7,呈酸性,正确;
⑤唾液的pH为6.6﹣6.9,小于7,呈酸性,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0.废弃塑料带来白色污染,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下列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A.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B.尽量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C.禁止使用任何塑料制品
D.使用一 些新型可降解的塑料
【考点】白色污染与防治.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此题是关于如何改变白色污染给环境带来危害及有效的利用塑料的一道实际应用题型.
【解答】解:对于如何减少白色污染,是当前环保非常重视的问题.比较好的办法目前有以下几个方面:
(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
(2)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塑料,如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4)回收各种废弃塑料.所以A、B、D三项均正确.但是,并不能因为塑料的污染,就不适用,这个做法是不可取的.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型的原则是:既保证不污染环境,又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必须切合实际.
11.已知化学方程式X+3O22CO2+3H2O,对X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是一种最简单的有机物
B.X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X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D.X是一种无机化合物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专题】元素质量守恒;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由题目中:化学方程式X+3O22CO2+3H2O,则可知:X的物质分类(有机物);X的元素组成.
【解答】解:已知化学方程式X+3O22CO2+3H2O,则可知: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和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O原子6个;反应后C原子2个、H原子6个、O原子7个,故推测其化学式为C2H5OH,则为一种有机化合物,而非最简单;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X的化学式为C2H5OH,故X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故选B.
【点评】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学会分析此类题目:仔细查清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原子个数.
12.针对下列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将垃圾集中分类处理
B.青少年应该远离毒品
C.腌制食品方便快捷,经常食用有利健康
D.经常使用染发剂,有害身体健康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毒品的危害性及预防.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生活.
【分析】本题是联系实际的问题,既有环境问题也有食品用品安全问题,从这两个角度分析解决.
【解答】解:A、垃圾不能任意丢弃焚烧,会造成环境污染,要集中处理,故正确;
B、青少年还没有自己固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必须远离毒品,故正确;
C、腌制的食品中含有少量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有毒,长期服用对人体有害,故不正确;
D、染发剂含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经常使用不利于人体健康,故正确;
故选C.
【点评】实际生活问题,基础知识的考查,侧重基础.
13.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活性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都相同
B.金刚石硬度大,可用它切割大理石
C.石墨质软,可作铅笔芯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金刚石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是正四面体结构,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是层状结构;
金刚石的硬度很大;
石墨质软,刻划时易留下痕迹;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异味等.
【解答】解:A、金刚石、石墨、C60、活性炭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金刚石硬度大,可用它切割玻璃、大理石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C、石墨质软,刻划时易留下痕迹,可作铅笔芯,该选项说法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要注意理解.
14.通过分析下列实验或现象,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
B.
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
C.
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
图中煤炉里煤炭上方燃烧产生的蓝色火焰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实验设计题.
【分析】两种物质相互刻划时,硬度小的容易留下痕迹;
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
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同时发出蓝色火焰.
【解答】解:A、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过程中,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不断的运动,当运动到A中时,和水结合成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该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但是溶解度较小,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图中煤炉里煤炭上方燃烧产生的蓝色火焰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15.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判断金属铁、铜、银的活动性顺序,这种试剂是( )
A.氯化铝溶液 B.稀盐酸 C.硫酸铜溶液 D.硝酸银溶液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通常采取“三取中”的方法,即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
【解答】解:在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通常采取“三取中”的方法,即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铁、银、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铁、铜、银,验证铁、银、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若只用了一种试剂就得出了结论,这种试剂是硫酸铜溶液.
故选:C.
【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还原性强弱.一般规律“三取中”,即有三种金属时取活动性位于中间的金属进行实验设计.
16.锌、稀硫酸、石灰水、硫酸铜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相应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有红色固体析出 B.无明显现象
C.有蓝色沉淀生成 D.有气泡产生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根据锌、稀硫酸、石灰水、硫酸铜四种常见的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结合图示的情况可知,A处是石灰水和稀硫酸的反应;B处是石灰水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C处是锌与硫酸铜的反应,D处是金属锌和稀硫酸发生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A处是石灰水和稀硫酸的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无明显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B、B处是石灰水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选项说法错误.
C、C处是锌与硫酸铜的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D、D处是金属锌和稀硫酸发生的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氢气,有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以图示的形式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反应,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将酚酞试液滴入纯碱溶液中,溶液显红色,由此可得到的信息是( )
A.纯碱是一种碱 B.纯碱溶液呈碱性
C.纯碱溶液呈中性 D.纯碱溶液呈酸性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根据将酚酞试液滴入纯碱溶液中,溶液显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将酚酞试液滴入纯碱溶液中,溶液显红色,纯碱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将酚酞试液滴入纯碱溶液中,溶液显红色,说明纯碱溶液呈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将酚酞试液滴入纯碱溶液中,溶液显红色,说明纯碱溶液呈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将酚酞试液滴入纯碱溶液中,溶液显红色,说明纯碱溶液呈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盐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世界卫生组织将某氧化物RO2列为一种高效安全杀菌消毒剂,它在食品保鲜、饮用水消毒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R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4,则RO2的化学式为( )
A.CO2 B.SO2 C.ClO2 D.NO2
【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计算出R的相对原子质量,从而确定R的元素种类,写出其氧化物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x,则
R与O的质量比=x:(16×2)=71:64 解得x=35.5
因为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所以RO2的化学式为ClO2.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推断化学式的能力.
二、填空题
19.请用化学用语填写表格.
物质(或粒子、元素)
硫元素
钠离子
氢气
氧化镁
+2价的钙元紊
化学符号
S
Na+
H2
MgO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元素可用元素符号表示,硫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钠离子可表示为:Na+;
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H2;
氧化镁是由显+2价的镁元素和显﹣2价的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MgO;
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2价的钙元素,故可表示为:;
故答案为:S;Na+;H2;Mg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0.“5.12”汶川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大灾后防疫工作是抗震救灾中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漂白粉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其成分有次氯酸钙【Ca(ClO)2】.氯化钙【CaCl2】,氢氧化钙【Ca(OH)2】等.试回答:
(1)氢氧化钙的俗名 熟石灰 .
(2)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 .
(3)氯化钙的物质类别为 盐 (填“酸”.“碱”.“盐”).
【考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物质的分类;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钙的俗名熟石灰进行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代数和为0,以及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进行解答;
(3)根据氯化钙是由钙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物质进行解答.
【解答】解:
(1)氢氧化钙的俗名熟石灰;
(2)由次氯酸钙的化学式为Ca(ClO)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代数和为0,以及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所以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3)氯化钙是由钙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盐.
故答案为:
(1)熟石灰;
(2)+1价;
(3)盐.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食物中富含的营养成分,材料的分类,化合价的使用方法.
21.某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元素原子核内有 12 个质子,最外层有 2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失去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趋向于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
【分析】由题意,知某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可知其元素种类;由最外层电子数判定其得失电子的程度易或难.
【解答】解:由题意,知某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则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2,此原子为镁原子,属于金属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趋向于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故答为:12;2;失去
【点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
22.豆浆机由于快捷方便而进入了千家万户.请根据如图所示回答相关问题:
(1)豆浆机的制作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③⑤ (填图中物质序号,下同),属于有机物的是 ①②④ .
(2)制作手柄的塑料属于 热固性 (填“热塑性”或“热固性”)塑料.
(3)用铜来制作电源插孔是利用铜的 导电 性.
【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塑料及其应用.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1)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有机物则包括简单有机物与高分子有机物.
(2)塑料可区分为热固性与热可塑性二类,前者无法重新塑造使用,后者可一再重复生产.
(3)铜做电源插孔是利用其导电性的性质.
【解答】解:(1)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有机物则包括简单有机物与高分子有机物,故答案为:③⑤;①②④
(2)塑料可区分为热固性与热可塑性二类,前者无法重新塑造使用,后者可一再重复生产,分析知制作手柄应为热固性塑料,故答案为:热固型.
(3)铜做电源插孔是利用其导电性的性质,故答案为:导电.
【点评】此题是对生活中的产品相关材料的考查,利用对各种材料进行解题是解决这类题目的突破口,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23.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据图回答:
(1)A物质的化学式是 H2O2 .
(2)A、B、C三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C .
(3)图中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分解 反应.
(4)结合上述微观模拟示意图,请你谈谈对化学反应本质的看法: 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模型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结合分子的结构图示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然后对选项问题进行分析可大大简化做题的难度,分析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2H2O+O2↑.
(1)由上方程式可知,A物质的化学式是H2O2;
(2)由方程式可知,A、B、C三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氧气;
(3)图中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4)由上述微观模拟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本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故答为:(1)H2O2;(2)C;(3)2H2O22H2O+O2↑,分解.(4)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点评】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24.奥运会火炬采用中国传统祥云图案和纸卷轴为创意设计,其外壳由铝合金材料制成,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3 H8).1)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能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1203)薄膜,因而铝又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1)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l+3O2═2Al2O3 .
(2)丙烷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3H8+5O23CO2+4H2O .
(3)火炬顶端有许多通风口,目的是为了空气流通,由此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需要氧气参加 .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与能源;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通常情况下,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2)丙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5O23CO2+4H2O;
(3)火炬顶端有许多通风口,目的是为了空气流通,由此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参加.
故填:4Al+3O2═2Al2O3;C3H8+5O23CO2+4H2O;需要氧气参加.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25.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Q点表示 t2℃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 ;
(2)t1℃时,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A>C
(3)从该图中你还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等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解答】解:(1)Q点表示t2℃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3)从该图中你还可以获得的信息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等.
故填:t2℃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B>A>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等.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26.现有A、B、C、D、E五种常见气体,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其中A、B是单质,E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 O2 ,D CO ;
(2)写出固态E的一种常见用途 做制冷剂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根据“E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推断出E为二氧化碳气体,然后从已知条件最多的一项开始分析,即可正确解答.
【解答】解:根据“E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推断出E为二氧化碳气体,根据“A、B是单质”和图框,可推测A为氧气,B为氢气,C为碳氢化合物,D为一氧化碳.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1)由推测可知:A为氧气,其化学式为 O2,D为一氧化碳,其化学式为 CO.
(2)固态二氧化碳可做制冷剂.
(3)A+C为碳氢化合物如甲烷燃烧的反应,其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故答案为:
(1)O2;CO;(2)做制冷剂.(3)CH4+2O2CO2+2H2O
【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不但要求同学们具备有关物质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实验操作的经历和分析、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逐一分析推断.
三、探究题
27.如图所示是小马同学在实验室制取并收集CO2气体的主要操作过程示意图.
Ⅰ检查装置气密性Ⅱ加入药品Ⅲ收集气体Ⅳ气体验满Ⅴ洗涤仪器,整理桌面
请回答:
(1)图中所示仪器的名称:a 烧杯 ,b 集气瓶 ;
(2)小马的操作有两处明显错误,它们分别是 Ⅱ 、 Ⅳ (填序号即可);
(3)仅用上述仪器(药品另选)也能完成另一种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实验室制取该常见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若采用排水法收集该气体,除上述仪器外,还需增加 水槽 (填一种仪器名称)o.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
(2)结合实验基本操作可以看到操作中出现了两个错误:取液时瓶塞未倒放、验满时不能把燃着的火柴伸入集气瓶内;
(3)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为固液混合不加热的装置,所以根据过氧化氢为液体、二氧化锰为固体且反应不需加热,得到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若采用排水法收集该气体,还需增加水槽.
【解答】解:(1)a是烧杯,b是集气瓶;
(2)操作中出现了两个错误:取液时瓶塞未倒放、验满时不能把燃着的火柴伸入集气瓶内;
(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为固体且反应不需加热的装置,反应原理为2H2O22H2O+O2↑;若采用排水法收集该气体,还需增加水槽.
故答案为:(1)烧杯;集气瓶;(2)Ⅱ;Ⅳ;(3)2H2O22H2O+O2↑;水槽.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
28.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中和反应等知识后,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开展了如下研究性学习.
[提出问题]四种化合物H2 SO4、NaOH、Ba(NO3)2、K2CO3溶液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得出结论]:酸(H2 SO4)、碱(NaOH)、盐[Ba(NO3)2、K2CO3]之间 不一定 (填“一定”或“不一定”)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 沉淀 或 气体 或有 水 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应用]根据上述结论,分析下列两组溶液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说明理由o
反应物
能否反应
理由
Na2CO3+Ca(OH)2
能
有沉淀生成
KNO3+NaCl
否
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拓展延伸]①两种化合物在同一溶液中,交换成分,如果产物中无沉淀、无气体、无水生成,则这两种化合物 可 (填“可”或“不可”)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②在硫酸或硫酸盐溶液中,滴入含钡离子的溶液,都能产生沉淀 BaSO4 (填化学式),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仍不溶解,这一方法可用来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
【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沉淀、气体或水;溶液共存时,相互之间不能产生沉淀、气体或水,熟悉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解答】解:酸碱盐之间不一定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必须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相互交换成分后,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时,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硝酸钾和氯化钠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因为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两种化合物在同一溶液中,交换成分,如;果产物中无沉淀、无气体、无水生成,则这两种化合物不能发生反应,所以这两种化合物可共存于同一溶液中;硫酸或硫酸盐滴入钡离子能生成硫酸钡沉淀.故答案为:不一定;沉淀;气体;水;能;有沉淀生成;否;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可;BaSO4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注意事项.
四、计算题(29题4分,30题6分,共10分)
29.学生分组实验需要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试求:
(1)配制该溶液需要NaOH固体的质量为 50 g,水的质量为 450 g;
(2)若用20%的NaOH溶液来配制该溶液,则需要20%的NaOH溶液的质量是 250 g.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1)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即可求得水的质量.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需要固体氢氧化钠的质量为500g×10%=50g.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需要水的质量为500g﹣50g=450g.
(2)设需要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x×20%=50g x=250g.
故答案为:(1)50;450;(2)250.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0.在盛有10.0克氯化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的混合物的锥形瓶中,加入143.4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用仪器测得锥形瓶连同药品的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试求:
(1)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压轴实验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1)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与稀盐酸混合后,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由于反应放出了二氧化碳,所以反应后烧杯及剩余物质的质量减小,减小的质量即为气体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生成气体二氧化碳的质量可计算原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与所求碳酸氢钠的质量差即为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
(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生成气体二氧化碳的质量可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
(3)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其中溶质氯化钠由混合物中氯化钠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所组成;
此时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100%,根据反应计算出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质量、根据质量守恒计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170.0g﹣165.6g=4.4 g;
设原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z.
NaHCO3+HCl=NaCl+H2O+CO2↑
84 36.5 58.5 44
x z y 4.4g
x=8.4g
y=5.85g
z=3.65g
所以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8.4g=1.6g;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3.65g;
(3)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143.4g+10.0g﹣4.4g=149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5%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
故答案为:(1)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6g;(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3.65g;(3)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解题时要特别注意解题步骤的规范性,从而掌握通过已知计算未知的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