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 M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安徽省 2018 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
注意事项:
1.物理试卷共四大题 23 小题,满分 90 分.物理与化学的考试时间共 120 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4 页)和“答题卷”(4 页)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
上答题是无效的.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6 分)
1.大客机 C919 是我国首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干线民用客机.它的巡航速度是 920Km/h,该
速度值的物理意义是 .
2.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硝化棉就燃烧起来.
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 ,达到了硝化棉的燃点.
3.一棵小树生长在水塘中,图中用带箭头的线段 AB 表示小树露出水面的部分.请在图中画出 AB 通过水
面反射所成的像 A,B,.
4.如图所示,当工人师傅用 400N 的拉力向下拉绳时,可使重 680N 的重物匀速上升,此过程中滑轮组的
机械效率为 .
5.图中 R1=4 R2=6 ,把它们并联在 U=3V 的电路中,则 R1 和 R2 并联后的总电阻
为 .;通电 30s,电阻 R1 消耗的电能为 J.
6.某定值电阻两端加上 10V 的电压时,测得通过它的电流为 2A,则其阻值为 ,若电压为
0,则它的阻值为 .
.7.实验发现,两条平行放置的直导线,当通以相同的电流时相互吸引(如图),这是因为
电流能够产生磁场,而磁场对电流又有力的作用。我们可以这样分析它的受力,对 a 导线:
通电导线 b 产生的磁场对它具有向右的作用力;
对 b 导线:
8.某导体的电阻为 20 ,当通过它的电流为 2A 时,则其 1min 产生的热量
为 J.
9.如图甲所示,物块 A 在一固定的斜面上保持静止,可将物块 A 看成一个有质量的点(见
图乙)。请在图乙中画出物块的受力的示意图。
10.一台额定功率为 2000W 的电热水器,水箱内装有 50kg 的水,要把这些水从 200C 加热到 600C,热水
器正常工作需要 s;若水吸收的热量全部由燃烧天然气提供,则需要完全燃烧 m3
的天然气[不计能量损失,已知 c 水=4.2×103J/(kg·0C),
q 天然气=4.2×107J/m3]。
第 2 题图 第 3 题图 第 4 题图 第 5 题图
A
甲 乙
A
B
二、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21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B.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D.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12.下列光路图错误..的是
A.放大镜成像 B. 小孔成像 C .光由空气斜射到水面 D.近视眼的矫正
13.如图所示,8 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谁的
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
。
1.”的声音来;而用
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有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 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有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14.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判断
正确的是
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 25min
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 800C
C.在第 30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在第 10min 到第 25min 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
15.我们知道,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所示,重 25N 的长方体物块甲放
在水平桌面上,另一重 10N 的长方体物块乙放在物块甲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乙所受的合力为 10N B.物块乙对物块甲的压力为 15N
C.桌面受到物块甲的压力为 15N D.桌面对物块甲的支持力为 35N
1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在保证电路元件安全的前提下,向左移动滑动
变阻器的滑片。在移动滑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C.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D.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17.如图所示,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则这些正电荷就通过金属杆全部转移到金属箔上
B.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则这些负电荷就通过金属杆全部转移到金属箔上
C.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则验电器就有一部分电子转移到带电体上
甲
乙
D.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则验电器就有一部分正电荷转移到带电体上
三、实验题(每空 2 分,共 20 分)
18.图为探究物体(钢球)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实验原理:
①钢球从平滑斜面上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只与钢球起点位置的高度有关。起点
位置越高,该速度越 。
②钢球从平滑斜面上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在水平木板上撞击木块,木块运动的距离越长,运动钢球所
具有的动能越 。
(2)实验现象:
①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停止向下运
动。在水平木板上撞击木块,钢球开始向下运动
的起点位置越 。木块运动的距离
越长。
②同一高度由静止向下运动,在水平木板上撞击木块,钢球的质量越 ,木块运动的距离越长。
19.在某次电学实验中,已知所使用的双量程电流表能够满足实验的测量要求。在不能事先估计电流的
情况下,为了避免损坏电流表,且又能较准确的测出电路中的电流,常常通过“试触”来确定电流表的
量程。
(1)假如先选用电流表的小量程:闭合开关然后迅速断开,同时观察开关闭合瞬间电流表的指针偏转
情况,若指针 ,则换用电流表的大量称;
(2)假如先选用电流表的大量程:闭合开关然后迅速断开,同时观察开关闭合瞬间电流表的指针偏转
情况,若指针 ,则换用电流表的小量称;
20.利用如图 a 所示的电路,可以研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电压的关系。实验中使用小灯泡
的额定电压为 2.5V.
(1)请按照图 a,将图 b 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 S,当滑片从滑动变阻器的一端向另一端移动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连续发生变化,于
是可得到多组测量值(U,I),根据测量值画出小灯泡的 I-U 图像如图 c 所示。从图像可以发现;随着
小灯泡两端电压从 0 逐渐增大(不大于额定电压),其灯丝的电阻
值 (选填“不断增大”,“保持不变”或“不断减小”);
(3)在图 a 中,闭合开关,将片 P 从 A 端向 B 端移动。在此过程中,小灯泡两端的电
压 (选填“不断变大”,“保持不变”或“不断变小”)
(4)考虑到电压表的电阻对电路的影响,每次电流表的示数比测量时通过小灯泡的实际电流
(选填“偏大”或“偏小”)。
四、计算与推导题(第 21 题 4 分,第 22 小题 7 分,第 23 小题 12 分,共 23 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
和过程,只有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1.图 a 所示为前臂平伸用手掌拖住铅球时的情形。我们可将图 a 简化成如图 b 所示的杠杆。不计自重。
若铅球质量 m=3kg,OA=0.03m,OB=0.30m,求此时肱二头肌对前臂产生的拉力 F1 大小(g 取 10N/kg)。
图 a 图 b 图 c
22.一般家用电饭锅工作时有两种状态,分别是煮饭过程中的加热状态和米饭煮熟后的保温状态。图示
为该种电饭锅的电路原理图,图中 R1 是一个电阻,R2 是加热用的电阻丝,U 为电源电压(R1 和 R2 的阻
值不随温度变化)。
(1)请分析论证:当开关 S 闭合时,电饭锅处于加热状态;
(2)要使 R2 在保温状态时的功率是加热状态时的 1
9
,求 1
2
R
R
的值。
23.重为 200N 的方形玻璃槽,底面积为 0.4m2,放在水平台面上,向槽中加水至水深 0.3m
(已知 水 =1.0×103kg/m3,g 取 10N/kg,玻璃槽的侧壁厚度不计)
(1)求水对槽底部的压强和槽底对水平台面的压强;
(2)将边长为 20cm 的正方体物块轻轻放入水中,当其静止时,测出该物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 5cm,求
该物块的密度;
(3)用力 F 垂直向下作用在物块的上表面,使物块露
出水面的高度为 2cm 并保持静止,求此时力 F 的大小。
F2
F1
参考答案
1.每小时运动的路程是 920km
2.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温度升高
3.图略
4. 85%
5. 2.4 67.5
6. 5 5
7.通电 a 导线产生的磁场对它具有向左的作用力
8. 4800
9. 图略,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摩擦力
10. 4.2×10³ 0.2
11-17.BCCBDDC
18.(1)①大 ②大 (2) ①高 ②大
19.(1)指针剧烈偏转,接近或达到最大量程范围 (2)指针偏转不明显或不偏转
20.(1)图略 (2)不断增大 (3)不断变大 (4)增大
21.300N
22.(1)S 闭合,电流不通过 R1。由 P=U²÷R,R 较小,功率较大,用于加热 (2)2
23.(1)3×10³Pa 3.5×10³Pa (2)0.75×10³kg/m³ (3)12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