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6.50 KB
  • 2021-05-10 发布

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带答案一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中考文言文试题(一)‎ ‎2016重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9-12题。(15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3)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有删节)【注】[1]鄂版教材为句号。[2][3]鄂版教材为逗号。‎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1)卷石底以出(          )  (2)佁然不动(          )‎ ‎(3)其岸势犬牙差互(          )     (4)乃记之而去(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译文:                                      ‎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译文:                                            ‎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12. 第④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4分)‎ 答:                     ‎ ‎      ‎ ‎9.(4分)(1)弯曲(或翻卷 )(2)呆呆的样子(3)像狗的牙齿一样  (4)离开 ‎10.(4分)(1)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或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2)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 ‎11.(3分)C(此句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情态。)‎ ‎12.(4分)流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2分)。作者产生此情的原因:一是他被贬谪而内心愤懑。二是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2分)。‎ ‎2016浙江台州(16分)‎ 浪游记快(节选)【清】沈  复 余居园南,屋如舟式,庭有土山,上有小亭,登之可览园中之概,绿阴四合,夏无暑气。琢堂①为余颜其斋曰“不系之舟”。此余幕游②以来第一好居室也。土山之间,艺菊数十种,惜未及含葩,而琢堂调山左廉访矣。眷属移寓潼川书院,余亦随往院中居焉。‎ 琢堂先赴任,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辄出游。乘骑至华阴庙。过华封里,即尧时三祝处。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拍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殿廷古碑甚多,内有陈希夷书“福”、“寿”字。华山之脚有玉泉院,即希夷先生化形骨蜕处。有石洞如斗室,塑先生卧像于石床。其地水净沙明,草多绛色,泉流甚急,修竹绕之。洞外一方亭,额曰“无忧亭”。旁有古树三栋,纹如裂炭,叶似槐而色深,不知其名,土人③即呼曰“无忧树”。‎ 太华④之高不知几千仞,惜未能裹粮往登焉。归途见林柿正黄,就马上摘食之,土人呼止弗听,嚼之涩甚,急吐去,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土人大笑。盖柿须摘下煮一沸,始去其涩,余不知也。‎ ‎(选自《浮生六记》,有删改)‎ ‎【注释】①琢堂:姓石,沈复儿时好友。②幕游:指沈复离乡做了石琢堂的无官职的辅助人员。③土人:本地人。④太华:指华山。‎ ‎1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惜未及含葩  (       )   (2)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辄出游 (    ) ‎ ‎(3)内有陈希夷书“福”、“寿”字 (    ) (4)泉流甚急,修竹绕之  (    ) ‎ ‎16.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  译文:           ‎ ‎17. “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拍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文中这个句子写出了树的          、               、             等特点。(2分)‎ ‎18. 作者书斋名为“不系之舟”,原因有哪些?根据你的理解简要回答。(2分)‎ ‎  答:                                                ‎ ‎19. 最后一段中,“太华之高不知几千仞,惜未能裹粮往登焉。”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联系全文回答。(4分)‎ ‎  答:        ‎ ‎  ‎ ‎  15. (1)到,等到,到……的时候  (2)立即,就  (3)写,书写  (4)长,高(4分,每小题1分)‎ ‎16. (我)下了马(马车),找到泉水漱口,才能说话。(3分,意对即可,没补出主语扣1分)‎ ‎17. 古,古老,古朴;多,众多;大,巨大;奇,奇怪,奇特(3分,写出一点得1分)‎ ‎18. 屋如舟式,过着幕游生活(人生漂泊、居无定所),喜欢随意无拘束的生活等。(2分,答对两点即可,一点1分,两点2分)‎ ‎19. 从全文来看,作者是一个喜爱出游的人。这句话写出了自己未能登太华山而感到遗憾;也写出了作者热爱自然,喜欢游历山水的情感。(4分,答对情感,一点2分,两点4分)‎ ‎2016浙江宁波(18分)‎ ‎【甲】‎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乙】‎ ‎    伏伽①曰:“臣闻‘性相近,习相远’。今皇太子诸王左右执事,不可不择。大抵不义无赖及驰骋射猎歌舞声色慢游之人,止可悦耳目,备驱驰,至拾遗补阙,决不能也。泛观前世子姓②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愿选贤才,澄僚友③之选。”‎ ‎    帝④大悦,即诏:“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朕惟寡德,不能性与天道,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其以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二十八》)‎ ‎    【注释】①伏伽:孙伏伽,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②子姓:子孙,子孙辈。③僚友:指官职相同的人。 ④帝:指唐高祖。‎ ‎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  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 ‎15.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齐王下令后,当面讽刺齐王者可以接受上等奖赏。‎ ‎  B.齐国和燕、赵、韩、魏打仗,最终战胜了这些国家。‎ ‎  C.“不义无赖”及“慢游之人”,只可用来愉悦耳目,以供骑马奔驰。‎ ‎  D.孙伏伽指出唐高祖的过失,无所避讳。‎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 ‎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文:                ‎ ‎  (2)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译文:                ‎ ‎17.劝谏有多种方式。邹忌委婉劝谏,通过家事、国事类比得出了     ▲    的结论;孙伏伽直言进谏,通过分析今世前朝希望唐高祖     ▲    。(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18.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分析齐威王和唐高祖这两个人物的共同特点。(4分)‎ ‎    王曰:“善。”乃下令……    大悦,即诏……‎ 答:                                      ‎ ‎ ‎ ‎(四)(5分)定林①所居 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二月四日 作② 宋·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    【注释】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②此 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 落职闲居家乡。‎ ‎19.《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     ▲    、     ▲    的特点;《二月四日作》通过     ▲    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景色。(3分)‎ ‎20.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具体分析。(2分)‎ ‎    ▲   ‎ ‎ ‎ ‎ (18分)14. 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3分,每处1分。多断一处倒扣1 分,扣完为止)‎ ‎15. D (2 分)‎ ‎16. ⑴一年以后(过了一年),即使(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⑵周、隋两朝的晚期 (周、隋到了晚期),忠臣都不说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会亡国(一言堂会让一个国家灭亡)。[5分,(1)2分,⑵3分]‎ ‎17. 王之蔽甚矣愿选贤才,澄僚友之选(4分,各2分)‎ ‎18. “乃”为“于是、就”的意思,“即”为“立即、立刻”的意思,说明齐王下令和唐高祖发布诏书速度快,行事果断。说明他们都是虚心纳谏、心胸宽广、广开言路的帝王。(4分,由字义引发理解2分,人物形象2分)‎ ‎(四)(5分)‎ ‎19. 蜿蜒曲折(弯曲)高轻柔之风(飞蝶鸣鸠)。(3分,每空1分)‎ ‎20•【示例】《定林所居》中“闲”字写出了诗人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而陆游《二月四日作》中“闲”字很好地写出了诗人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的愁绪。(2分,各1分)‎ ‎2016浙江丽水(二)13分 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涂,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距至也。其国名曰终北,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甔槌①,顶有口,状若贠环,名曰滋穴。有水涌出,名曰神瀵②,臭过兰椒,味过醪醴③。一源分为四埒,注于山下。 经营一国,无不悉遍。土气和,亡札厉。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埒骨,不骄不忌;长幼侪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缘水而居,不耕不稼;土气温适,不识不衣;百年而死,不夭不病。其民孳阜亡数,有喜乐,亡衰老哀苦。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饥惓则饮神瀵,力志和平。过则醉,经旬乃醒。沐浴神瀵,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 周穆王北游过其国,三年忘归。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不进酒肉,数月乃复。‎ ‎【注释】①甔槌(dānzhuì):盛水的陶器。②瀵(fèn):泉水。③醪醴(láolǐ):美酒,④埒(liè):山上水道。⑤札厉:瘟疫。⑥侪(chái):共同,一起。⑦孳(zī)阜:繁衍盛多。孳,繁殖,阜,通“富”,繁盛。‎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1)迷而失涂,谬之一国。(       )‎ ‎(2)臭过兰椒,味过醪醴。(     )(3)缘水而居,不耕不稼。(   )‎ ‎15.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过则醉,经旬乃醒 译文:                               ‎ ‎(2)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译文:                               ‎ ‎17.请概括“终北国”的特点,并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4分)‎ 答:                        ‎ ‎         ‎ ‎14.(1)通“涂”,道路。(2)气味(3)沿着,顺着。‎ ‎15.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 ‎16.(1)(人们)喝多了(神水)就醉,十多天后才能醒。(2)(他)回到国内以后,(仍然)思慕那个国家,(以至于)怅然若失,精神恍惚。‎ ‎17.“终北国”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理想的社会环境,这里气候宜人,环境舒适;人人平等,和睦快乐,这里没有压迫,没有瘟疫,没有战争,没有病痛……几乎是“大同世界”的具体描写,也是一个更为古老的“桃花源”,作者一方面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但在当时,这种社会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是一种幻觉。‎ ‎2016浙江金华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4-19题。‎ 胡翰传 ‎ ‎    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聪颖异常儿。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长从兰奚谷吴师道、浦江吴莱学古文,复登同邑先达之门。同郡柳贯▲文章名天下,见翰文,称之不容口。游元都,公卿交誉之。或劝之仕,不应。既归,遭天下大乱,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文章与宋濂相上下。[来源:学科网ZXXK]‎ ‎    太祖下金华,召见,命之会食。后侍臣复有荐翰者,召至金陵。时方籍①金华民为兵,翰从容进曰:“金华人多业儒,鲜习兵,籍之,徒糜饷②耳。”太祖即罢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归。爱北山泉石,筑其下,徜徉十数年而终,年七十有五。所著有《春秋集义》,文曰《胡仲子集》,诗曰《长山先生集》。‎ ‎(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有删改)‎ 示顺生③ 胡翰 明招④山中人,高义无等伦。恨子弗见之,一去五百春。‎ 我学如赘疣⑤,未成先误身。误身身不淑,误世心不仁。‎ ‎【注释】①籍:这里指征召。。下同。②糜饷:浪费粮食,耗费粮饷。③顺生:人名。④明招:武义明招山麓,晋元帝时阮孚曾在此筑屋修行。⑤赘疣:长在皮肤上的肉瘤,比喻多余无用之物。‎ ‎1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太 祖 即 罢 之 后 聘 修 史 书 书 成 而归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或劝之仕(     ) ②既归(    ) ③时方籍金华民为兵(    )  ④鲜习兵(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译文:               ‎ ‎17.文中“  ”处原有一字,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有可能的一项是  (2分)‎ A.于    B.以    C.而    D.乃 ‎18.诗中“恨”字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2分)‎ 答:               ‎ ‎19.胡翰“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结合诗文分析其中的原因。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答:         ‎ ‎       ‎ 答案:14.太 祖 即 罢之/后 修 史 书/书 成 而 归15.①有人,有的;②已经;③正;④少。‎ ‎16.七岁的时候,(胡翰)在路上拾到了金子,坐在路边等丢金子的人,把金子还给他。‎ ‎17.B。‎ ‎18.表达了作者对顺生未能见到山中人的遗憾之情,期望顺生做山中人那样品德高尚的人,也流露出自己对山中人的仰慕之情。‎ ‎19.自认为学问不深,品行不高,恰逢天下大乱;热爱山水;向往隐居生活;好读书。善作文。‎ 附资料:【译文】‎ ‎    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时聪明超常。七岁时,在路上拾金,坐待失主来取。长大后从兰奚谷吴师道、甫江吴莱学古文,又向同乡许谦登门求教。当时,同郡黄晋、柳贯以文章远近闻名,而看了胡翰的文章后,满口赞誉。漫游至元朝都城,公卿交口称赞。他与武威余阙、宣城贡师泰为至交。有人劝他去做官,他不去,回到家乡。元末天下大乱,他避乱于南华山,著书立说,自有乐趣。其文章与宋濂不相上下。‎ ‎    太祖攻下金华,召见他,命与许元等  在中书省任职。后来侍臣中又有人向太祖推荐胡翰,太祖召他至金陵。当时朝廷正在金华征民为兵,翰从容谏劝道:“金华人多是读书人,很少练习武艺,征他们为兵,是徒费军饷!”太祖立即下令停征,后聘他参与修纂《元史》,书成后,受赏而归。他喜爱北山的泉石,筑屋于山下,留恋于此十数年而终,年七十五岁。学术著作有《春秋集议》,其文有《胡仲子集》,其诗有《长山先生集》。‎ ‎2016浙江湖州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15-19题。(14分)‎ 愚溪诗序 [唐]柳宗元 ‎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  其尤绝者家焉。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略改动)‎ ‎    【注释】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②家:安家。③龂龂(yín yín):形容争辩的样子。④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灌水之阳,有溪焉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B.故更之为愚溪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C.皆山水之奇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D.大舟不可入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译文:                   ‎ ‎17.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分)‎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18.“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答:               ‎ ‎19.作者文中说自己“愚”,他的“愚”和《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 答:       ‎ ‎         ‎ ‎(14 分〉‎ ‎15. A   评分标准:3分。‎ ‎16. 示例:愚泉共存六个泉眼,都是从山下平地上涌出来的,原来这泉水是向上冒出的啊。评分标准:共3分,意思对即可。‎ ‎17.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评分标准:共2分,每处1分。‎ ‎18. 当地居民有的称之冉溪,有的称之染溪,莫衷一是,争论不休。‎ 评分标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9. 示例:愚公下定决心移山,并看到“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共“愚”实是志向远大、目光长远(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題),是大智若愚的表现。‎ 柳宗元在文中以“愚”自称,并以“愚”來命名丘、泉、沟等景物,认为自己的处境和秀美的景色一样无人赏识而“无以利世”。因此他是以“愚”自嘲,借“愚溪”比喻自己,透露出被统治者排挤、抱负不能施展的抑郁和愤激。‎ 评分标准:共4分,答出对“愚”的不同理解2分,结合文本内容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2016浙江杭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    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①。‎ ‎    长洲尤翁开钱典②。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③,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④,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乏?”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人服其识。    (冯梦龙《智囊·知微》)‎ ‎    【注】①折券: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②钱典:当铺。③詈(lì)语:骂人的话。④事:量词。件,样。‎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A.尝舟行过市桥(乘船)    B.因好语遣之(打发)‎ ‎  C.某将衣质钱(抵押)    D.反出詈语(返回)‎ ‎17.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  B.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  C.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  D.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 ‎  ①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2分)译文:         ‎ ‎②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3分)译文:         ‎ ‎19.夏翁、尤翁各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其言行分析。(4分)‎ 答:     ‎ ‎     ‎ ‎(20分)16. D 17. A ‎18. ①这是出于不知道罢了,(如果)知道是我,怎么会冒犯我呢!‎ ‎②凡是无理取闹的,其中一定有所依仗,小事不忍让,那么灾祸就会立即到来。‎ ‎19. 夏翁没有为难将粪倒向自己的人,还主动撕毁他的债券,他的涵养和大度值得我们学习。尤翁忍受邻人的无理取闹,并无偿还他衣物;从其异常举动中预知潜在的危险,从而避免了灾祸。这种容人的度量和非凡的见识值得我们学习。‎ ‎2016云南曲靖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l-15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略无阙处  阙:              ②虽乘奔御风  奔:            ‎ ‎【答案】①阙:通“缺”,空缺。②奔:奔驰的快马。‎ ‎1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虽乘奔御风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春冬之时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不以疾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答案】B【解析】A项中“自”分别是“在,从”“如果”;C项中“之”分别是“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项中的“以”分别是“认为,如”“来”;B项中“虽”是“即使”,意思相同。‎ ‎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文:               [来 ‎【答案】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激流,比率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各1分)‎ ‎14.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答案】B【解析】第②段也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1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 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3分)‎ ‎ ‎ ‎ ‎ ‎ ‎ ‎【答案】示 例一:①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②郦道元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描写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很多游客都是通过文章才了解并关注三峡,慕名而去,尽兴而归。所以,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①点1分,②点2分)‎ 示例二:①我认为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②因为三峡风景优美,四季景色各异。到过的游客无不惊叹于三峡自身的神奇秀美。美景不用大肆宣传,喜欢游玩的人会想方设法寻找美景观赏。所以我认为三峡的闻名是靠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①点1分,②点2分。观点鲜明,言之有理即可)‎ ‎2016云南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2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来源:Zxxk.Com]‎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译文:                ‎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文:                ‎ ‎15.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3分)‎ 答:         ‎ ‎        ‎ ‎16.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我们能从齐王身上学到什么?请简要谈 谈你的认识。(3分)‎ 答:     ‎ ‎            ‎ ‎13. (2分)(1)孰:通“熟”,仔细。(2)蔽:受蒙蔽(蒙蔽)‎ ‎14. (2分)(1)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2分)(2)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15. (3分)面对复杂的社会,人很容易受蒙蔽,要辨别真伪,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 ‎16. (3分)一个人要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赞美或批评,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2016云南省(二)阅读【甲】【乙】两则文选,完成9~13题。(12分)‎ ‎【甲】‎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  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①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②,人咸易③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畅⑤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⑥,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 ‎                                           (节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诵》)‎ ‎【注释】①殊:特别。   ②寝陋:丑陋。   ③易:轻视。   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⑤畅:酣畅。   ⑥匕著:调羹和筷子。‎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主人日再食(      )                 (2)同舍生皆被绮绣(      )‎ ‎(3)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           (4)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      )‎ ‎10.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B.以中有足乐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学而不思则罔D.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第段中划线的句子。(2分)‎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 ‎12.从宋濂和郑板桥的学习经验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请按提示在A、B、C处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 文       句 学习态度和方法 甲文: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A 甲文: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一心向学 乙文:                 B 循序渐进 乙文: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C ‎13.【甲】【乙】两文末尾画波浪线的名子有哪些共同点?请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                                                  ‎ ‎9. (2分)(1) 食:提供伙食(2)被:同“披”,穿(3)遗:给予,赠送    (4)咸:都,全10.  (2分)B ‎11. (2分)女仆拿热水来(给我)浇洗,有被子围着、盖着(我),(我)很长时间才暖和过来。‎ ‎12. (3分)A.虚心求教(或“恭敬有礼”) B. 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C.勁奋 刻苦(或反复诵读”) (A、C处用四字词语概括、意对即可)‎ ‎13. (3分)都是反问句,加强了语气,能警示读者并引起读者思索,反思自己的学习 态度和学习方法;都总结了上文,表明了作者的观点;甲文强调专心是业精德成的重要 条件,乙文肯定默诵是熟记书本内容的有效手段。‎ ‎2016新疆建设兵团 文言文阅读(共12分)阅读文言文,完成12-15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 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水尤清冽  冽       (2)卷石底以出  卷         (3)崔氏二小生  小生     ‎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心乐之           当余之从师也         B.全石以为底       不足为外人道也,‎ C.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乃记之而去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文:         ‎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     ‎ ‎15.文中第一段中“伐竹取道”能否删去,说说你的理由(3分)‎ 答:      ‎ ‎    ‎ ‎( 共12分)12.(3分) (1)(淸〉凉 (2)弯曲 3)年轻人13.(2 分)C  14.(4分)(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树枝和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 分)‎ ‎(2)(我)向小石潭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分)‎ ‎15.(3分)不能删去 (1分),因为与“隔篁竹”中“隔”相对应;为了亲眼看看清脆悦耳水声产生的原因,不惜伐竹开辟出道路,传达了作者喜悦之情,同时也揭示了作身在贬官后为了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探山玩水。(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2016四川宜宾 (一)阅读下面文 字,完成8-10题。‎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晏子使楚》(节选)‎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予?”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国。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伏尸百万  伏:埋     B.休祲降于天  祲:吉祥 ‎    C.比肩继踵而在  踵:腿     D.延晏子   延:请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聂政之刺韩傀也     B.挺剑而起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C.以头抢地耳  楚人以晏子短 D.何至于此  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2分) 译文:         ‎ ‎(2)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国。(3分)译文:               ‎ ‎(一)8.D(A项应释为“倒下”蔌“使……倒下”;B项应释为“不祥”;C项应释为“脚跟”。)‎ ‎9.A(A项均为助词,都用地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均为连词,但第一个“而”表修饰或顺承关系,第二个“而”表转折关系;C项均为介词,但第一个“以”释为“用、拿”,第二个“以”释为“因为”;D项均为介词,第一个“于”释为“到”,第二个“于”释为“在”。)‎ ‎2016四川雅安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 完成22-24 题。( 7 分)‎ 十年春, 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 “何以战? ” 公曰: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 对曰: “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 公问其故。对曰: “夫战, 勇气也。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 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故逐之。”‎ ‎22.选出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2 分)‎ A.肉食者谋之   陛下亦宜自谋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C.问:“何以战?”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一鼓作气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23. 选出加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2 分)( )‎ A.乃入见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B.可以一战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3 分)‎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选段, 完成25-26 题。( 6 分)‎ 范仲淹二岁而孤, 家贫无依。少有大志, 每以天下为己任, 发愤苦读, 或夜昏怠, 辄以水沃面;食不给,粥而读。既仕, 每慷慨论天下事, 奋不顾身。乃至谗受贬, 由参知政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 食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25.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3 分)‎ 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 ‎26.(1)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2)有什么依据? 请结合原文材料用自己的话简答。( 3 分)‎ ‎ ‎ ‎ ‎ ‎22. ( 2 分) A ( 谋划) 解析: B. 长远的/ 传得远, 远播; C. 询问/请教; D. 振作/ 做、干 ‎23. ( 2 分) B ( 介词, 凭借) 解析: A. 于是、就/ 竟然; C. 在/ 对; D表承接或修饰/表并列 ‎24. ( 3 分) 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 ( 1分) 我不敢独自享用, ( 1分)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分 ‎)25. ( 3 分) 遭受( 受到) 谗言诽谤( 1 分) 而被( 皇帝) 贬官, ( 1 分) 由参知政事降职( 远调) 作邓州太守。( 1 分)‎ ‎26. ( 3 分) ( 1) 胸有大志, 或关心( 热爱) 国家( 1 分)( 2) ①年轻时,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每以天下为己任) ( 1 分)②做官后, 常常慷慨激昂地讨论天下事, 不顾自身利益。( 1 分)③‎ 常自我鼓励, 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以此话鼓励自己) ( 1 分) ( 以上3 点, 答出两点即可)‎ ‎【参考译文】: 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父亲, 家中贫困没有依靠。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他发愤苦读, 有时晚上困了, 就用水冲头洗脸;有时连饭也吃不上, 就喝粥坚持苦读。做官以后, 常常情绪激昂地谈论天下大事, 奋不顾身。以至于遭受谗言诽谤而被贬官, 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 吃饭只有一样肉食, 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自给自足罢了。他经常吟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 “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 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2016四川绵阳 (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7题。‎ ‎    汉中程文矩妻者,同郡李法之姊也,字穆姜。有二男,而前妻四子。文矩为安众①令,丧于官。四子以母非所生,憎毁日积,而穆姜慈爱温仁,抚字②益隆,衣食资供皆兼倍所生。或谓母曰:“四子不孝甚矣,何不别居以远之?”对曰:“吾方以义相导,使其自迁善也。”及前妻长子兴遇疾甚重,母恻隐自然,亲调药膳,恩情笃③密。兴病愈,呼三弟谓曰:“继母慈仁,出自天受。吾兄弟不识恩养,心如禽兽。虽母道益隆,我等过恶亦已深矣!”遂将三弟诣南郑狱,陈母之德,状己之过,乞就刑。县言之于郡,郡守表彰其母,免除徭役,遣散四子,令其修革。自后训导愈明,并为良士。‎ 穆姜年八十余卒。临终敕诸子曰:“吾弟伯度,乃智达之士。所言所言薄莽,其义至矣。今吾去,令汝等遵承,勿与俗同,增吾之累。”诸子奉行焉。(选自《后汉书》,有删节)‎ ‎【注】①安众,县名。  ②字,哺育、养育。  ③笃dǔ,忠实。‎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  A 使其自迁善也    迁:改变、变化      B  或谓母曰          或:或者、或许 ‎  C 状己之过        过:错误、过失      D  临终敕诸子曰:    敕:命令、训诫 ‎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  A 文矩为安众令  向吾不为斯役        B 四子以母非所非  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  C 而穆姜慈爱温仁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D 虽母道益隆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8.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  (1)四子不孝甚矣,何不别居以远之?(5分)  译文:            ‎ ‎(2)吾兄弟不识恩养,心如禽兽。(3分)译文:            ‎ ‎9. 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程文矩妻的美德?(3分)‎ 答:            ‎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文言实词;文言翻译。‎ ‎【分析】【参考译文】汉中程文矩的妻千,是汉中李法的姐姐,字穆姜,有二个儿子,而前妻有四个儿子,文矩做安众令,死在官位。四个儿子认为母亲是后母,怨恨并嫌弃后母的心思越来越重,可是穆姜慈爱溫和,抚养更加尽心,衣食资财供给都比亲生儿子加倍,有人对母说:“四个孩子不孝得很,为什么不叫他们另外居住来疏远他们一些? ”答道“:我用正义来引导,让他们自己变好哩。”‎ 后来前妻的大儿子程兴生病很厉害,后母内心不安,亲自调理药和膳食,恩情极厚。程兴病了许久才好,于是把三个弟弟叫来说道:“继母慈样仁爱,出自本能天授,我们兄弟不知道孝顺,是禽兽心肠,虽然母爱更厚,我们的过恶也很深了。”于是将三个弟弟送进南郑牢狱,说明母之恩德,也诉述自己的过失,请求处以刑罚。县官报告郡守,郡守表彰其母,免去他家的差役,遣散四个儿子回家,准许他们改过自新,从此以后训导更加明白,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穆姜年八十多岁死去,临终交代几个儿子道:“我的弟弟伯度,智慧通达的人,他所说的薄葬,其意义很深。又有前朝一些临死前的遗令,都是圣贤的法令,叫你们遵守,不要与流俗相同,增加我的负担,几个儿子都照办。‎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A:解释正确;B:或:有的人。故此项解释不正确;C:解择正确;D:解择正确。故选:B。‎ ‎(2)本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实词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词的含义,“用法”指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或相似都可以。A:前句:为:做。后句:为:做.意义用法相同;B:前句:以:认为。后句:以:把;C:前句:而: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但是。后句:而,连词,表并列;D:前句:虽:虽然。后句:虽:即使。故选:A。‎ ‎(3)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持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罝、状语后罝)、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①句中重点词有:“甚”表程度,很;“别居”,别处居住。句意为:四个孩子不孝得很,为什么不叫他们另外居住来疏远他们一些?‎ ‎②句中重点词有:“恩养”,孝顺。句意为:我们兄弟不知道孝顺,是禽兽心肠。‎ ‎(4)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①丈夫死后,照顾关心前妻之子胜过亲生;②程兴被继母感动,携弟自求刑罚,致郡守表彰其继母;③继母临终戒子。‎ 答案:(1)   B.(2)   A.‎ ‎(3) ①四个孩子不孝得很,为什么不叫他们另外居住来疏远他们一些?‎ ‎②  我们兄弟不知道孝顺,是禽兽心肠。‎ ‎(4) ①丈夫死后,照顾关心前妻之子胜过亲生;②程兴被继母感动,携弟自求刑罚,致郡守表彰其继母;③继母临终戒子。【点评】文言实词“益”的用法。‎ ‎2016四川广安 文言文阅读(14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 ‎【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释】①荀罃(yīng):春秋时晋国大将。②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③遽:迅速。‎ ‎25.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 ‎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又何间焉(     )    (2)望其旗靡(     )‎ ‎(3)惟荀罃之拔逼阳(    )(4)先备外援(   )‎ ‎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孙仲谋之攻合肥  故克之 B.预料城之不能遽下  此何遽不为福乎 C.此善于用气者也    京中有善口技者 D.渐就衰竭之故     故克之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             ‎ ‎(2)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译文:             ‎ ‎29.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2分)‎ 答:       ‎ ‎ ‎ ‎     ‎ 文言文阅读(25-29题)(14分)‎ ‎25.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划正确一处得1分)(共2分)‎ ‎26.(1)参与(2)倒下(3)攻下(4)准备(每个1分,共4分)‎ ‎27.C(2分)‎ ‎28.(4分)(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2分)(2)大概用兵并无其他奥妙,经常保持锐气而不用尽罢了。(2分)‎ ‎29.参考示例:‎ ‎(1)当敌人士气衰竭,我方士气高涨时要及时进攻。(2)要善于保存士气,不要“初气过锐”。(3当士气衰竭时要设法振作士气。(4)当不能迅速取胜时,要善于蓄养锐气。(共2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 ‎2016四川成都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五柳先生传 【东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  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亦不详其姓字  详:详细  B.造饮辄尽      造:到 C.曾不吝情去留  去:离开  D.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的样子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因以为号焉     不以物喜 B.亲旧知其如此   其真无马邪 C.既醉而退       学而不思则罔 D.无怀氏之民欤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A.(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B.(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C.(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D.(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新奇 得忘记了吃饭。‎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作者借为“五柳先生”作传,从思想性格、志愿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B.五柳先生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是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读书、饮酒、著文章是他的三大志趣。‎ C.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显著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等否定句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D.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 文言文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养竹记 【唐】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①,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②者斩焉,彗帚③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④焉,数无百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略有删改)‎ ‎【注释】①殄瘁:此指摧残。②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③彗帚:扫帚。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竹本固                 固:牢固 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       求:探求 C.不终日而毕             毕:完成 D.以贻其后之居斯者       贻:留给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译文:           ‎ ‎(2)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译文:           ‎ ‎5.作者以竹喻贤人,借自己的养竹经历希望“用贤者”怎样对待人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 .答:        ‎ ‎     ‎ A卷5.【答案】A6.【答案】D7.【答案】B8.【答案】D B卷 ‎3.【答案】B4.【答案】(1)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2)贤才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赏识和任用贤才的人来加以区别。5.【答案】文章末段,作者由竹子的遭遇联想到人才的遭遇,阐述了“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这一道理,认为贤才是不能自我显示其才干的,只有掌权者赏识和任用贤才才能充分发现贤才的才干,从而培养、重用他。解释了作者希望“用贤者”能够识才、惜才、爱才、重用人才的主旨。‎ ‎【译文】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  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 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在吏部以拔萃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最初在长安求借住处,得到常乐里已故关相国私宅的东亭,在那里住了下来。第二天,散步走  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枝叶凋敞,毫无生气。向关家的旧人询问是什么缘故,对方答道:“这些竹子是关相国亲手栽种的。自从相国死后,别人借住在这里,从那时起,做筐篓的人来砍,做扫帚的人也来砍,砍伐剩下的竹子,长的已不到八尺,数量也不到百竿了。还有平常的草木混杂生在竹丛中,长得繁盛茂密,简直都没有竹子的苗了。”我感到很惋惜,这些竹子,是由年迈德崇的关相国亲手种植,现在竟被庸俗之人看得如此卑贱。但即使被砍削、废弃到这种程度,其秉性却仍然不变。于是我把那些繁盛茂密的草木铲掉,给竹子施加肥料,又在下面疏通、培修土层,没用一天就干完了。从此以后,这些竹子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随风依依,生机盎然,好象在感激着我的知遇之情。‎ 叹啊!竹子,不过是一种植物,与人有什么关系呢?就由于它与贤人相似,人们就爱惜它,培植它,何况对于真正的贤人呢?然而,竹子与其它草木的关系,也就象贤人与一般人的关系一样。唉!竹子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其它草木区别开来,要靠人来加以区别,贤人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使用贤人的人来加以区别。因此,写了这篇《养竹记》,书写在东亭的壁上,是为了留给以后居住这所房子的人,也是为了使现在使用贤人的人知晓罢了。‎ ‎2016上海市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捕蛇者说(节选)‎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ƒ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8. 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分)‎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 太医以王命聚之。 ‎ ‎9. 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4分)‎ 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B.第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段讲述了蒋氏单带捕蛇的悲惨遭遇。 D.第三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④,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 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 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 寡矣。 ——(节选自《雪涛小说》) ‎ ‎【注释】①邮馆:驿站旅馆。②砉(huā)然:象声词。③阍(hūn):守门的人。④良:很。‎ ‎1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不胜惊错 (2)鼠何名老虫 ‎ ‎12. “余惊错欲走”是因为 。(4分)‎ ‎13.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 ‎ 答案 8、柳宗元 ‎9、太医用皇帝的命令来征集蛇。 10、D 11、(1)能承受(能承担)(2)取名(命名)‎ ‎12、方言的差异,而把老鼠当成老虎了。 13、假冒盛名吓唬世人的人。‎ ‎2016陕西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2分)‎ ‎【甲】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节选自《曾国藩家信》)‎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注】甲文是曾国藩写给儿子的家信。‎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   (           ) (2)余服官二十年       (          )‎ ‎(3)四支僵劲不能动     (           )  (4)腰白玉之环           (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余为少慰                余不愿为大官 B. 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戴朱缨宝饰之帽 C. 可以处乐                以衾拥覆 D. 太丰则吾不敢也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4分)‎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译文:         ‎ ‎20.【甲】【乙】两段文字都是作者用自身经历劝诫后辈的。他们共同认为年轻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做到            。(2分)   ‎ ‎7.(1)希望,盼望(2)做,当 (3)同“肢”,四肢 (4)腰间佩带18.B  19.你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华,不可以习惯懒惰。20.勤奋,自持,能吃苦(或刻苦)‎ ‎【参考译文】家中的人来军营的,都说你举止大方.我心里略感安慰。普通人大多希望子孙们能当大官,但我不愿(自己的子孙)当大官,只求能成为读书而明白事理的君子。勤俭自持,习惯劳苦,可以享受安乐。这就是君子。我为官二十年,从类不敢沾染半点官僚习气,饮食起居,还遵循简朴的家风,特别简朴也可以,稍微丰盛也可以,太过丰盛我就不敢了。凡是官宦人家,又简朴到奢侈容易,有奢侈到简朴难。你的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华,不可以习惯懒惰。你读书不可以间断,早晨要早起,不要败坏我们从曾祖就传下来的家风。‎ ‎2016山东淄博 1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    太宗尝谓中书今岑文本①曰:“夫人虽禀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A亦犹蜃②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③刺股,董生④垂帷。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⑤情,以成其性。B《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⑥德。”    (节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 ‎    【注释】①岑文本: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②蜃:大蛤蝌,古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晶莹剔透。③苏秦:战国纵横家。④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 讲学时以惟幕遮掩,以求专心。⑤饬:整理。⑥懿:美好。‎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    ①苏秦刺股  (    )    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    )‎ ‎(2)下面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夫人虽禀性定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B.必须博学以成其道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C.燧动而焰发          有地臆然而高 D.博学成而为美        为人谋而不忠乎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2分)‎ 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译文:                      ‎ ‎(4)太宗和岑文本围绕同—个观点展开了对话,请分别写出A、B两个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理方法及其作用。(4分)‎ 答:                      ‎ 答案【分析】译文:唐太宗曾对中书令岑文本说:“人虽然秉有一定的天性,但必须博学才能有所成就。就好比蜃的本性含有水,要见到月光才能吐水;木的本性含有火,但要燧石敲打才能发火。人的本性含有灵气,可是要通过学习,才能美好完善。所以历史上有苏秦刺股读书,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的美谈。不勤奋于道艺,功名是不会树立的”。岑文本回答说:“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本性完善。”《礼记》说:“玉石不经雕琢就不会成为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所以古人以勤于学习为美德”。‎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①句意为:苏秦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股:大腿;②句意为:玉石不经雕琢就不会成为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知道:懂得道理。(2)本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实词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词的含义,“用法”指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或相似都可以。A.前后句:虽:虽然;B.前句:以:来.后句:以:认为,以为;C.前句:而:表顺承.后句:而:表修饰;D.前句:为:成为.后句:为:给,替。故选:A。(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夫”,句首发语词,可不译;“性”,本性;“情”,情趣;“饬”,整理.句意为: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 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本性完善。‎ ‎(4)本题是对文章主旨和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解答。‎ 他们共同的观点是:学习对人的重要性.A句运用类比从正面的说理方法,通过“蜃月光而水垂;木燧动而焰发”化抽象于具体,化深奥于浅显,从正面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学习的重要;B句运用类比从反面的说理方法,通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从反面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学习对人的重要性。‎ 答案:(1)①股:大腿;②知道:懂得道理。(2)A.(3)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本性完善。(4)他们共同的观点是:学习对人的重要性.A句运用类比从正面的说理方法,通过“蜃月光而水垂;木燧动而焰发”化抽象于具体,化深奥于浅显,从正面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学习的重要;B句运用类比从反面的说理方法,通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从反面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学习对人的重要性。【点评】文言实词“名”的用法:①名字,名称。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左忠毅公逸事》);②命名。而此独以钟名(《石钟山记》);③名义。二贵酋名曰馆伴(《<指南录>后序》);④名声,名望。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论语•里 仁》);⑤著名的,闻名。故虽有名马(《马说》);⑥说明,说出.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2016山东枣庄 阅读下面三则古文,完成8-13题。(14分)[来源:学&科&网]‎ ‎【甲】‎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  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交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更庆,始知  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和,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和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周处》)‎ ‎【乙】次非杀蛟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  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丙】‎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注释】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次非,人名,传说是出国的一位勇士。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8.【甲】文中“朝闻夕死”的原句出自《论语·里仁》:“         ,         。”(1分)‎ ‎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或说处杀虎斩蛟    蛟或浮或没 B.为乡里所患        终为忠臣孝子 ‎ ‎    C.竟杀蛟而出        杀之而复上船 D.舟中之人皆得活     乡人皆好之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1)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2)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 ‎(3)还反涉江,至于中流(     )‎ ‎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译文:               ‎ ‎(2)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译文:               ‎ ‎12.【甲】【乙】两文同样写杀蛟,但是表现的主题却不同,请分别指出。(2分)‎ 答:            ‎ ‎    ‎ ‎13.请从【丙】文中概括出孔子评定人品的基本原则。(2分)‎ 答:         ‎ ‎       ‎ ‎8.    朝闻道   夕死可矣。(1分)9. C (2 分)10.    (1)希望。 (2)时光流失,光阴虚度。(3)同“返”,回,归。(3分。每小题1分)11.   (1)而且人最怕的是不能立志,又何必担忧不能显扬美名呢?(2)不如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共4分。每小题2分,关键词语理解正确即可)12. (甲)文主要是表现周处善于改过自新。(乙)文则主要赞扬次非在危机关头挺身费而出、为民除害的勇气。(2分。意思对即可)13.  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2分。意思对即可)‎ ‎2016山东烟台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赵惠王①谓公孙龙曰:“寡人事②偃③兵十馀年矣,而不成,兵不可偃乎?”公孙龙对曰:“偃兵之意,兼爱天下之心也。兼爱天下,不可以虚名为也,必有其实。今蔺、离石④入秦,而王缟素布总⑤;东攻齐得城,而王加膳置酒。秦得地而王布总,齐亡地而王加膳,所非兼爱之心也。此偃兵之所以不成也。”今有人于此,无礼慢易⑥而求敬,阿党⑦不公而求令,烦号⑧数变而求静,暴戾贪得而求定,虽黄帝犹若困。‎ ‎【注】①赵惠王:战国时期赵国国君。②事:致力。③偃:停止、消除。④蔺、离石:地名,赵 国土地。⑤布总:用麻布束发。⑥慢易:傲慢无礼。⑦阿党:结党营私。⑧号:号令,法令。‎ ‎9.下列各选项,与“寡人事偃兵十馀年矣,而不成”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C.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D.归而形诸梦 ‎10.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兵不可偃乎          兵革非不坚利也 B.不可以虚名为也,必有其实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C.齐亡地而王加膳     河曲智叟亡以应 D.虽黄帝犹若困                     虽不能察,必以情 ‎11.翻译句子。偃兵之意,兼爱天下之心也。译文:               ‎ ‎12.用自己的话说说“偃兵不成”的原因。‎ 答:     ‎ ‎           ‎ ‎)文言文阅读(10分)9.  A (3 分)10. D(3 分)‎ ‎11消除战争(的想法),是兼爱天下人的思想。(2分)‎ ‎12.没有真正做到兼爱天下。(评分:2分。大意对即可)‎ ‎2016山东潍坊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2分)‎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凡,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向氏大惑,以为国氏之重罔己也,过东郭先生问焉。东郭先生曰:“国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也,故得罪。”(选自《列子·天瑞第一》,有删节)‎ ‎14.解释文中加点实词的意思。(3分)(1)喻其为盗之言         喻:         ‎ ‎(2)遂逾垣凿室           逾:         (3)以生吾禾,殖吾稼     殖:       ‎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自宋之齐,请其术   其真无马邪(韩愈《马说》)‎ B. 而不喻其为盗之道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张岱《湖心亭看雪》)‎ C. 山泽之产育         宋何罪之有?(《孟子·公输》)‎ D. 若之盗,私心也     义,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16.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手目所及,亡不探也。(2分)译文:              ‎ ‎(2)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3分)译文:               ‎ ‎17. 如何理解东郭先生所说的“国氏之盗,公道也”?请根据文意回答。(2分)‎ 答:               ‎ ‎ ‎ ‎(二)(12分)‎ ‎14.(1)喻:明白。(2)逾:越过。(3)殖:种植。(3分,每题1分)‎ ‎15.D(都是句末语气词,表判断。A.代词,“他的”/副词,表疑问。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C.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2分 )‎ ‎16.(1)(他)手能拿到的,眼能看到的,没有不偷的。(2分,“及”“亡”各1分)‎ ‎(2)你盗窃这些东西而被判罪,怨(恨)谁呢?(3分,“若”“获罪”、倒装句式各1分)‎ ‎17.国氏借助自然条件,利用自然资源,劳动致富,(1分)是遵循公正之道的行为。(1分)‎ ‎【附文言文翻译】‎ 齐国的国氏非常富裕,宋国的向氏非常贫穷。向氏从 宋国来到齐国,请教他致富的方法。国氏告诉他说:“我擅长获取外物。我开始获取外物的时候,一年就充足了,两年就富足了,三年就五谷丰饶了。从这以后,我送给别人的财务遍及州闾。”向氏非常高兴。他听明白了国氏国氏获取外物的话,却不理解国氏获取外物的道理,于是翻墙入院,凿洞入室,手能拿到的,眼能看到的,没有不偷的。不长时间,就因盗窃来的赃物被发现而被判罪,先前积蓄的财物也被没收了。‎ 向氏认为国氏欺骗他,就到国氏那里去埋怨他。国氏说:“你是怎样获取外物的?”向氏说了他的情况。国氏说:“唉!你不理解获取外物的道理竟然错到了这种地步!现在我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吧。天有适合的时令,地有有利的地势。我获取天地的时令和地势,云雨的浇灌和滋润,山峦湖泽的生产和养育,来种植我的庄稼,构建我的房舍。我地上获取飞禽走兽,水里获取鱼鳖虾蟹,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获取的。庄稼、土木、禽兽、鱼鳖,都是上天生产的,哪里是我所拥有的?这样,我获取上天的东西却没有遭受惩罚。金玉等珍宝,谷布等财务,那是别人积攒的东西,哪里是上天给的东西?你盗窃这些东西(它们)而被判罪,怨(恨)谁呢?‎ 向氏非常迷惑,认为国氏又在欺骗他,就去拜访东郭先生,向他请教。东郭先生说:“国氏获取外物的方法,是遵循公正之道的行为,所以没有遭受惩罚;你获取外物的行为,是出于私心的盗窃行为,所以被判罪受惩。”‎ ‎2016山东威海 文言文阅读(12分)‎ ‎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8-11题。(8分)‎ ‎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节选自《捕蛇者说》)‎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B.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②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C.①叫嚣呼东西                  ②从流飘落,任意东西 D.①谨食之                      ②日食饮得无衰乎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饥渴而顿踣    ②潭西南而望 B.①时而献焉      ②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C.①吾尝疑乎是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D.①  故为之说      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译文:                             ‎ ‎11.我们现在对税收与作者对“赋”的认识有何不同?(2分)‎ ‎ ‎ ‎ ‎ ‎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13题。(4分)‎ ‎    孟子谓万幸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上论古之人。诵其诗,读其书,不知  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上友也。”(选自《孟子》)    【注】善士,品德高尚的人。‎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是以论其世也,是上友也。译文:                             ‎ ‎13.请根据短文内容,概括孟子交友的原则。(2分)‎ 答:                             ‎ 文言文阅读 (12分 )‎ ‎ (一 )(共 8分 )  8.A (2分 ) 9.D (2分 )  10.(共 2分)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意思对 1分,语句通顺 1  分)  11.(共 2分 )我们现在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1分 ),作者认为“赋 ”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 (1分)。 (意思对即可)‎ ‎ (二 )(共 4分)  12.(共 2分)所以要讨论他们所处的时代 (以 了解他们的为人),这就是和历史上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意思对 1分,语句通顺 1分 )  13.(共 2分 )结交天下善士,天下善士 “未足”结交古人,结交古人要论世知人。(答对任意两点满分) ‎ ‎2016山东泰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来源:学科网ZXXK]‎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 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即遣左右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②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夜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 政绩优异,远近称之。    【注】①牸牛:母牛。②庵:小草屋。(选自《旧唐书》,有改动)‎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    (1)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     )    (2)具言所以(   )‎ ‎    (3)妻家不知其故(   )            (4)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    )‎ ‎25.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  (1)尔自有令,何至此也?  译文:               ‎ ‎(2)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  译文:               ‎ ‎(3)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译文:               ‎ ‎28.本文用了哪些事例表现张允济政绩优异?请分条说明。(4分)‎ 答:            ‎ ‎   ‎ ‎(14分)24.答案】(1)到;到……去(2)详细(3)原因,缘故(4)全,都 【评分】每词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5. 【答案】(1)你自有元武县令,怎么到这里来告状?(2)将村里的牛全部集中在一起,一头—头询问牛是从哪里来的。(3)我们这武阳县境内,路不拾遗,只要能返回去取,东西一定在。【评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26. 【答案】(1)用计帮元武县百姓讨回牛。(2)智捉盜葱者。(3)武阳境内,路不拾遗。【评分】答对一条得1分,答对三条得4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张允济,青州北海县人。隋大业年间为武阳县县令,致力于以德行教育训导民众,百姓 怀念他。‎ 元武县与武阳县接壤,县里有个人带了头母牛随他妻子的娘家一起生活了八九年,母牛生下了十多头小牛。到了要分居时,妻子娘家人不肯还給那头牛,元武县衙门几任县令都不能解决问题。那人就到武阳县请求张允济评判,张允济说:“你自有元武县令,怎么到这里来告状?”那人泪流不止,详细地讲了出了事情的始末。张九济于是命令手下人绑了那人,用衣服蒙住他的头,将他带到到他妻子娘家所在的村子去,说是抓住了盗牛贼,张允济召集村人,将村里的牛全部集中在一起.一头一头询问牛是从哪里来的。妻子良家人不知道其中的缘故,又担心受连累,就指着那头强占来的母牛说:“这是我女婿家的牛,从哪里来的我就不知道了 e”允济便揭开牛主人蒙头的衣衫,对他妻子娘家人说:“这就是你女婿,你可以把牛还给他。”妻子娘家人叩头服罪。元武县主管官员听说后,都十分惭愧。‎ 张允济还曾在路途中遇到一个种葱的老妇人,搭了一座小萆房在那里看葱。允济对老妇人说:“你只管回去,不要不厌其烦地守着。如果遇到盗贼.应当来报告县令。”老妇人听从了他的劝告,回家住了一夜,那葱就丢失了很多。老妇人把情况告诉了允济。他便把葱地十里之内的全部男女都集中起来,一个个到跟前来检验查问,果然找到了盗葱的人。‎ 曾有个夜里赶路的行人,把衣衫掉到了路上,走了十几里才发觉。有人对他说:“我们武阳县境内,路不拾遗,只要能返回去取,东西一定在。”正如人所说,果然找到了衣衫。‎ 他的政绩尤其卓著,远近的人都称赞张允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