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8.0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与圆有关的最值(取值范围)问题
引例1:在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3,0),点B为y轴正半轴上的一点,点C是第一象限内一点,且AC=2.设tan∠BOC=m,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引例2:如图,在边长为1的等边△OAB中,以边AB为直径作⊙D,以O为圆心OA长为半径作⊙O,C为半圆弧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B两点重合),射线AC交⊙O于点E,BC=,AC=,求的最大值.
引例3:如图,∠BAC=60°,半径长为1的圆O与∠BAC的两边相切,P为圆O上一动点,以P为圆心,PA长为半径的圆P交射线AB、AC于D、E两点,连接DE,则线段DE长度的最大值为( ).
A.3 B.6 C. D.
一、题目分析:
此题是一个圆中的动点问题,也是圆中的最值问题,主要考察了圆内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注重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1.引例1:通过隐藏圆(高中轨迹的定义),寻找动点C与两个定点O、A构成夹角的变化规律,转化为特殊位置(相切)进行线段、角度有关计算,同时对三角函数值的变化(增减性)进行了延伸考查,其实质是高中“直线斜率”的直接运用;
2.引例2:通过圆的基本性质,寻找动点C与两个定点A、B构成三角形的不变条件,结合不等式的性质进行转化,其实质是高中“柯西不等式”的直接运用;
3.引例3:本例动点的个数由引例1、引例2中的一个动点,增加为三个动点,从性质运用、构图形式、动点关联上增加了题目的难度,解答中还是注意动点D、E与一个定点A构成三角形的不变条件(∠DAE=60°),构造弦DE、直径所在的直角三角形,从而转化为弦DE与半径AP之间的数量关系,其实质是高中“正弦定理”的直接运用;
综合比较、回顾这三个问题,知识本身的难度并不大,但其难点在于学生不知道转化的套路,只能凭直观感觉去寻找、猜想关键位置来求解,但对其真正的几何原理却无法通透.
二、解题策略
1.直观感觉,画出图形;
2.特殊位置,比较结果;
3.理性分析动点过程中所维系的不变条件,通过几何构建,寻找动量与定量(常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等式,进行转化.
20
三、中考展望与题型训练
例一、斜率运用
1.如图,A点的坐标为(﹣2,1),以A为圆心的⊙A切x轴于点B,P(m,n)为⊙A上的一个动点,请探索n+m的最大值.
例二、圆外一点与圆的最近点、最远点
1.如图,在Rt△ABC中,∠ACB=90°,AC=4,BC=3,点D是平面内的一个动点,且AD=2,M为BD的中点,在D点运动过程中,线段CM长度的取值范围是 .
2.如图,⊙O的直径为4,C为⊙O上一个定点,∠ABC=30°,动点P从A点出发沿半圆弧向B点运动(点P与点C在直径AB的异侧),当P点到达B点时运动停止,在运动过程中,过点C作CP的垂线CD交PB的延长线于D点.
(1)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线段CD长度的取值范围为 ;
(2)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线段AD长度的最大值为 .
例三、正弦定理
1.如图,△ABC中,∠BAC=60°,∠ABC=45°,AB=,D是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以AD为直径作⊙O分别交AB,AC于E,F两点,连接EF,则线段EF长度的最小值为 .
2. 如图,定长弦CD在以AB为直径的⊙O上滑动(点C、D与点A、B不重合),M是CD的中点,过点C作CP⊥AB于点P,若CD=3,AB=8,则PM长度的最大值是 .
20
例四、柯西不等式、配方法
1.如图,已知半径为2的⊙O与直线l相切于点A,点P是直径AB左侧半圆上的动点,过点P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C,PC与⊙O交于点D,连接PA、PB,设PC的长为x(2<x<4),则当x= 时,PD•CD的值最大,且最大值是为 .
2.如图,线段AB=4,C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以AC、BC为边作等边△ACD和等边△BCE,⊙O外接于△CDE,则⊙O半径的最小值为( ).
A.4 B. C. D. 2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2为半径画⊙O,P是⊙O上一动点,且P在第一象限内,过点P作⊙O的切线与轴相交于点A,与轴相交于点B,线段AB长度的最小值是 .
例四、相切的应用(有公共点、最大或最小夹角)
1.如图,在Rt△ABC中,∠C=90°,AC=6,BC=8,D为AB边上一点,过点D作CD的垂线交直线BC于点E,则线段CE长度的最小值是 .
2.如图,Rt△ABC中,∠C=90°,∠A=30°,AB=4,以AC上的一点O为圆心OA为半径作⊙O,若⊙O与边BC始终有交点(包括B、C两点),则线段AO的取值范围是 .
20
3.如图,⊙O的半径为2,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3,点P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PQ切⊙O于点Q,则PQ的最小值为( )A. B. C.3 D.2
例五、其他知识的综合运用
1.(2015•济南)抛物线y=ax2+bx+4(a≠0)过点A(1,﹣1),B(5,﹣1),与y轴交于点C.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如图1,连接CB,以CB为边作▱CBPQ,若点P在直线BC上方的抛物线上,Q为坐标平面内的一点,且▱CBPQ的面积为30,求点P的坐标;
(3)如图2,⊙O1过点A、B、C三点,AE为直径,点M为 上的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MBN为直角,边BN与ME的延长线交于N,求线段BN长度的最大值.
2.(2013秋•相城区校级期末)如图,已知A、B是⊙O与x轴的两个交点,⊙O的半径为1,P是该圆上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动点,直线PA、PB分别交直线x=2于C、D两点,E为线段CD的中点.
(1)判断直线P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求线段CD长的最小值;
(3)若E点的纵坐标为m,则m的范围为 .
20
【题型训练】
1.如图,已知直线l与⊙O相离,OA⊥l于点A,OA=5,OA与⊙O相交于点P,AB与⊙O相切于点B,BP的延长线交直线l于点C,若在⊙O上存在点Q,使△QAC是以AC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则⊙O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为 .
2.已知:如图,RtΔABC中,∠B=90º,∠A=30º,BC=6cm,点O从A点出发,沿AB以每秒cm的速度向B点方向运动,当点O运动了t秒(t>0)时,以O点为圆心的圆与边AC相切于点D,与边AB相交于E、F两点,过E作EG⊥DE交射线BC于G.
(1)若点G在线段BC上,则t的取值范围是 ;
(2)若点G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则t的取值范围是 .
3.如图,⊙M,⊙N的半径分别为2cm,4cm,圆心距MN=10cm.P为⊙M上的任意一点,Q为⊙N上的任意一点,直线PQ与连心线所夹的锐角度数为,当P、Q在两圆上任意运动时,的最大值为( ).(A); (B); (C); (D)
4.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4,O 为矩形ABCD的中心,以D为圆心1为半径作⊙D,P为⊙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P、OP,则△AOP面积的最大值为( ).
(A)4 (B) (C) (D)
5.如图,在Rt△ABC中,∠C=90°,AC=8,BC=6,经过点C且与边AB相切的动圆与CA、CB分别相交于点P、Q,则线段PQ长度的最小值是( ).
A. B. C.5 D.
6.如图,在等腰Rt△ABC中,∠C=90°,AC=BC=4,D是AB的中点,点E在AB边上运动(点E不与点A重合),过A、D、E三点作⊙O,⊙O交AC于另一点F,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线段EF长度的最小值为 .
7.如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0,2),⊙C的圆心的坐标为(-1,0),半径为1,若D是⊙C上的一个动点,线段DA与y轴交于点E,则△ABE面积的最小值是( ).
A.2 B.1 C. D.
20
8.如图,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0,1),⊙C的圆心坐标为(0,-1),半径为1,D是⊙C上的一个动点,射线AD与y轴交于点E,则△ABE面积的最大值是( ).
A.3 B. C. D.4
9.如图,等腰Rt△ABC中,∠ACB=90°,AC=BC=4,⊙C的半径为1,点P在斜边AB上,PQ切⊙O于点Q,则切线长PQ长度的最小值为( ).
A. B. C. 3 D.4
10.如图∠BAC=60°,半径长1的⊙O与∠BAC的两边相切,P为⊙O上一动点,以P为圆心,PA长为半径的⊙P交射线AB、AC于D、E两点,连接DE,则线段DE长度的范围为 .
11.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3,0),点P()是第一象限内一点,且AB=2,则的范围为 .
12.在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3,0),点P是y轴右侧一点,且AP=2,点B上直线y=x+1上一动点,且PB⊥AP于点P,则,则的取值范围是 .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M(3,4),P是以M为圆心,2为半径的⊙M上一动点,A(-1,0)、B(1,0),连接PA、PB,则PA2+PB2最大值是 .
蔡老师点评: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看着无从下手,但只要仔细观察,分析图形,寻找动点与定点之间不变的维系条件,构建关系,将研究的问题转化为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几何中的定值问题,是指变动的图形中某些几何元素的几何量保持不变,或几何元素间的某些几何性质或位置关系不变的一类问题,解几何定值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分清问题的定量及变量,运用特殊位置、极端位置,直接计算等方法,先探求出定值,再给出证明.
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求平面几何图形中某个确定的量(如线段长度、角度大小、图形面积)等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求几何最值问题的基本方法有:
1.特殊位置与极端位置法;2.几何定理(公理)法;3.数形结合法等.
注:几何中的定值与最值近年广泛出现于中考试题中,由冷点变为热点.这是由于这类问题具有很强的探索性(目标不明确),解题时需要运用动态思维、数形结合、特殊与一般相结合、逻辑推理与合情想象相结合等思想方法.
20
参考答案:
引例1. 解:C在以A为圆心,以2为半径作圆周上,只有当OC与圆A相切(即到C点)时,∠BOC最小,AC=2,OA=3,由勾股定理得:OC=,∵∠BOA=∠ACO=90°,
∴∠BOC+∠AOC=90°,∠CAO+∠AOC=90°,∴∠BOC=∠OAC,tan∠BOC=tan∠OAC==,
随着C的移动,∠BOC越来越大,∵C在第一象限,∴C不到x轴点,即∠BOC<90°,
∴tan∠BOC≥,故答案为:m≥.
引例1图引例2图
引例2.;
原题:(2013•武汉模拟)如图,在边长为1的等边△OAB中,以边AB为直径作⊙D,以O为圆心OA长为半径作圆O,C为半圆AB上不与A、B重合的一动点,射线AC交⊙O于点E,BC=a,AC=b.
(1)求证:AE=b+a;
(2)求a+b的最大值;
(3)若m是关于x的方程:x2+ax=b2+ab的一个根,求m的取值范围.
【考点】圆的综合题.
【分析】(1)首先连接BE,由△OAB为等边三角形,可得∠AOB=60°,又由圆周角定理,可求得∠E的度数,又由AB为⊙D的直径,可求得CE的长,继而求得AE=b+a;
(2)首先过点C作CH⊥AB于H,在Rt△ABC中,BC=a,AC=b,AB=1,可得(a+b) 2=
a2+b2+2ab=1+2ab=1+2CH•AB=1+2CH≤1+2AD=1+AB=2,即可求得答案;
(3)由x2+ax=b2+ab,可得(x﹣b)(x+b+a)=0,则可求得x的值,继而可求得m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1)连接BE,∵△OAB为等边三角形,∴∠AOB=60°,∴∠AEB=30°,
20
∵AB为直径,∴∠ACB=∠BCE=90°,∵BC=a,∴BE=2a,CE=a,∵AC=b,∴AE=b+a;
(2)过点C作CH⊥AB于H,在Rt△ABC中,BC=a,AC=b,AB=1,∴a2+b2=1,
∵S△ABC=AC•BC=AB•CH,∴AC•BC=AB•CH,
∴(a+b) 2=a2+b2+2ab=1+2ab=1+2CH•AB=1+2CH≤1+2AD=1+AB=2,∴a+b≤,
故a+b的最大值为,
(3)∵x2+ax=b2+ab,∴x2﹣b2+ax﹣ab=0,∴(x+b)(x﹣b)+a(x﹣b)=0,
∴(x﹣b)(x+b+a)=0,∴x=b或x=﹣(b+a),
当m=b时,m=b=AC<AB=1,∴0<m<1,
当m=﹣(b+a)时,由(1)知AE=﹣m,又∵AB<AE≤2AO=2,∴1<﹣m≤2,
∴﹣2≤m<﹣1,∴m的取值范围为0<m<1或﹣2≤m<﹣1.
【点评】此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引例3. 解:连接EP,DP,过P点作PM垂直DE于点M,过O做OF⊥AC与F,连接AO,如图,∵∠BAC=60°,∴∠DPE=120°.∵PE=PD,PM⊥DE,∴∠EPM=60°,
∴ED=2EM=2EP•sin60°=EP=PA.当P与A、O共线时,且在O点右侧时,⊙P直径最大.
∵⊙O与∠BAC两边均相切,且∠BAC=60°,∴∠OAF=30°,OF=1,
∴AO==2,AP=2+1=3,∴DE=PA=3.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中的解决极值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找出DE与AP之间的关系,再解决切线的性质来解决问题.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难点在于找到DE与半径AP之间的关系,只有找到DE与AP之间的关系,才能说明当A、O、P三点共线时DE最大.
引例3图
例一、斜率运用
【考点】切线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专题】探究型.
【分析】设m+n=k,则点P(m,n)在直线x+y=k上,易得直线y=﹣x+k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k),于是可判断当直线y=﹣x+k与⊙A在上方相切时,k的值最大;直线y=﹣x+k与x轴交于点C,切⊙A于P,作PD⊥x轴于D,AE⊥PD于E,连接AB,如图,则C(k,0),利用直线y=﹣x+k的性质易得∠PCD=45°,则△P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接着根据切线长定理和切线的性质得AB⊥OB,AP⊥PC,AP=AB=1,CP=CB=k+2,所以四边形ABDE为矩形,∠APE=45°,则DE=AB=1,PE=AP=,所以PD=PE+DE=+1,然后在Rt△PCD中,利用PC=PD得到2+k=(+1),解得k=﹣1,从而得到n+m的最大值为﹣1.
【解答】解:设m+n=k,则点P(m,n)在直线x+y=k上,当x=0时,y=k,即直线y=﹣x+k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k),所以当直线y=﹣x+k与⊙A在上方相切时,k的值最大,
20
直线y=﹣x+k与x轴交于点C,切⊙A于P,作PD⊥x轴于D,AE⊥PD于E,连接AB,如图,
当y=0时,﹣x+k=0,解得x=k,则C(k,0),∵直线y=﹣x+k为直线y=﹣x向上平移k个单位得到,∴∠PCD=45°,∴△P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P和OB为⊙A的切线,∴AB⊥OB,AP⊥PC,AP=AB=1,CP=CB=k+2,∴四边形ABDE为矩形,∠APE=45°,∴DE=AB=1,
∵△AP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E=AP=,∴PD=PE+DE=+1,在Rt△PCD中,∵PC=PD,∴2+k=(+1),解得k=﹣1,∴n+m的最大值为﹣1.
【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运用切线的性质来进行计算或论证,常通过作辅助线连接圆心和切点,利用垂直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有关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确定直线y=﹣x+k与⊙A相切时n+m的最大值.
例二、圆外一点与圆的最近点、最远点
1. 解:作AB的中点E,连接EM、CE.在直角△ABC中,AB===5,
∵E是直角△ABC斜边AB上的中点,∴CE=AB=.∵M是BD的中点,E是AB的中点,∴ME=AD=1.∴在△CEM中,﹣1≤CM≤+1,即≤CM≤.故答案是:≤CM≤.
2.(1);(2);
变式题:(2011•邯郸一模)如图是某种圆形装置的示意图,圆形装置中,⊙O的直径AB=5,AB的不同侧有定点C和动点P,tan∠CAB=.其运动过程是:点P在弧AB上滑动,过点C作CP的垂线,与PB的延长线交于点Q.
(1)当PC= 时,CQ与⊙O相切;此时CQ= .
(2)当点P运动到与点C关于AB对称时,求CQ的长;
(3)当点P运动到弧AB的中点时,求CQ的长.
20
【考点】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解直角三角形.
【专题】计算题.
【分析】(1)当CQ为圆O的切线时,CQ为圆O的切线,此时CP为圆的直径,由CQ垂直于直径CP,得到CQ为切线,即可得到CP的长;由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由已知角的正切值,在直角三角形CPQ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即可求出CQ的长;
(2)当点P运动到与点C关于AB对称时,如图1所示,此时CP⊥AB于D,由AB为圆O的直径,得到∠ACB为直角,在直角三角形ACB中,由tan∠CAB与AB的长,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AC与BC的长,再由三角形ABC的面积由两直角边乘积的一半来求,也利用由斜边乘以斜边上的高CD的一半来求,求出CD的长,得到CP的长,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由已知角的正切值,得到tan∠CPB的值,由CP的长即可求出CQ;
(3)当点P运动到弧AB的中点时,如图2所示,过点B作BE⊥PC于点E,由P是弧AB的中点,得到∠PCB=45°,得到三角形E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由CB的长,求出CE与BE的长,在直角三角形EBP中,由∠CPB=∠CAB,得到tan∠CPB=tan∠CAB,利用三角函数定义求出PE的长,由CP+PE求出CP的长,即可求出CQ的长.
【解答】解:(1)当CP过圆心O,即CP为圆O的直径时,CQ与⊙O相切,理由为:
∵PC⊥CQ,PC为圆O的直径,∴CQ为圆O的切线,此时PC=5;∵∠CAB=∠CPQ,
∴tan∠CAB=tan∠CPQ=,∴tan∠CPQ===,则CQ=;故答案为:5;;
(2)当点P运动到与点C关于AB对称时,如图1所示,此时CP⊥AB于D,
图1图2
又∵AB为⊙O的直径,∴∠ACB=90°,∵AB=5,tan∠CAB=,∴BC=4,AC=3,
又∵S△ABC=AC•BC=AB•CD,∴AC•BC=AB•CD,即3×4=5CD,∴CD=,∴PC=2CD=,
在Rt△PCQ中,∠PCQ=90°,∠CPQ=∠CAB,∴CQ=PCtan∠CPQ=PC,∴CQ=×=;
(3)当点P运动到弧AB的中点时,如图2所示,过点B作BE⊥PC于点E,
20
∵P是弧AB的中点,∠PCB=45°,∴CE=BE=2,又∠CPB=∠CAB,∴tan∠CPB=tan∠CAB==,∴PE==BE=,∴PC=CE+PE=2+=,
由(2)得,CQ=PC=.
【点评】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勾股定理,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切线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再变式:如图3时,CQ最长。
图3
例三、正弦定理
1. 解:由垂线段的性质可知,当AD为△ABC的边BC上的高时,直径AD最短,
如图,连接OE,OF,过O点作OH⊥EF,垂足为H,∵在Rt△ADB中,∠ABC=45°,AB=2
∴AD=BD=2,即此时圆的半径为1,由圆周角定理可知∠EOH=∠EOF=∠BAC=60°,∴在Rt△EOH中,EH=OE•sin∠EOH=1×=,由垂径定理可知EF=2EH=,故答案为:.
例三1答图例三2答图
2. 【考点】垂径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分析】当CD∥AB时,PM长最大,连接OM,OC,得出矩形CPOM,推出PM=OC,求出OC长即可.
【解答】解:法①:如图:当CD∥AB时,PM长最大,连接OM,OC,
∵CD∥AB,CP⊥CD,∴CP⊥AB,∵M为CD中点,OM过O,∴OM⊥CD,
∴∠OMC=∠PCD=∠CPO=90°,∴四边形CPOM是矩形,∴PM=OC,
∵⊙O直径AB=8,∴半径OC=4,即PM=4,故答案为:4.
法②:连接CO,MO,根据∠CPO=∠CM0=90°,所以C,M,O,P,四点共圆,且CO为直径.连接PM,则PM为⊙E的一条弦,当PM为直径时PM最大,所以PM=CO=4时PM最大.即PMmax=4
【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垂径定理,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关键是找出符合条件的CD的位置,题目比较好,但是有一定的难度.
例四、柯西不等式、配方法
20
1. 过O作OE⊥PD,垂足为E,∵PD是⊙O的弦,OE⊥PD,∴PE=ED,
又∵∠CEO=∠ECA=∠OAC=90°,∴四边形OACE为矩形,∴CE=OA=2,又PC=x,
∴PE=ED=PC﹣CE=x﹣2,∴PD=2(x﹣2),∴CD=PC﹣PD=x﹣2(x﹣2)=x﹣2x+4=4﹣x,
∴PD•CD=2(x﹣2)•(4﹣x)=﹣2x2+12x﹣16=﹣2(x﹣3)2+2,∵2<x<4,∴当x=3时,PD•CD的值最大,最大值是2.
第1题答图第2题答图
2. 解:如图,分别作∠A与∠B角平分线,交点为P.
∵△ACD和△BCE都是等边三角形,∴AP与BP为CD、CE垂直平分线.
又∵圆心O在CD、CE垂直平分线上,则交点P与圆心O重合,即圆心O是一个定点.
连接OC.若半径OC最短,则OC⊥AB.又∵∠OAC=∠OBC=30°,AB=4,∴OA=OB,
∴AC=BC=2,∴在直角△AOC中,OC=AC•tan∠OAC=2×tan30°=.故选:B.
3. 解:(1)线段AB长度的最小值为4,理由如下:连接OP,
∵AB切⊙O于P,∴OP⊥AB,取AB的中点C,∴AB=2OC;当OC=OP时,OC最短,
即AB最短,此时AB=4.故答案为:4.
(3题答图)
例四、相切的应用(有公共点、最大或最小夹角)
1. 求CE最小值,就是求半径OD的最小值。
2.;
3. 【考点】切线的性质.【专题】压轴题.
【分析】因为PQ为切线,所以△OPQ是Rt△.又OQ为定值,所以当OP最小时,PQ最小.根据垂线段最短,知OP=3时PQ最小.根据勾股定理得出结论即可.
20
【解答】解:∵PQ切⊙O于点Q,∴∠OQP=90°,∴PQ2=OP2﹣OQ2,而OQ=2,∴PQ2=OP2﹣4,即PQ=,当OP最小时,PQ最小,∵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3,∴OP的最小值为3,∴PQ的最小值为=.故选B.
【点评】此题综合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及垂线段最短等知识点,如何确定PQ最小时点P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中等偏上.
例五、其他几何知识的运用
1. 解:(1)将点A、B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得:,解得:.
∴抛物线得解析式为y=x2﹣6x+4.
(2)如图所示:
设点P的坐标为P(m,m2﹣6m+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30,
∴S△CBP=15,即:S△CBP=S梯形CEDP﹣S△CEB﹣S△PBD.
∴m(5+m2﹣6m+4+1)﹣×5×5﹣(m﹣5)(m2﹣6m+5)=15.
化简得:m2﹣5m﹣6=0,解得:m=6,或m=﹣1.∵m>0,∴点P的坐标为(6,4).
(3)连接AB、EB.∵AE是圆的直径,∴∠ABE=90°.∴∠ABE=∠MBN.
又∵∠EAB=∠EMB,∴△EAB∽△NMB.∵A(1,﹣1),B(5,﹣1),∴点O1的横坐标为3,
将x=0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得:y=4,∴点C的坐标为(0,4).设点O1的坐标为(3,m),∵O1C=O1A,∴,解得:m=2,∴点O1的坐标为(3,2),
∴O1A=,在Rt△ABE中,由勾股定理得:BE===6,∴点E的坐标为(5,5).∴AB=4,BE=6.
∵△EAB∽△NMB,∴.∴.∴NB=.
∴当MB为直径时,MB最大,此时NB最大.∴MB=AE=2,∴NB==3.
2. 【考点】圆的综合题.【专题】综合题.
20
【分析】(1)连接OP,设CD与x轴交于点F.要证PE与⊙O相切,只需证∠OPE=90°,只需证∠OPB+∠EPD=90°,由OP=OB可得∠OPB=∠OBP=∠FBD,只需证∠EPD=∠EDP,只需证EP=ED,只需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就可解决问题.
(2)连接OE,由于PE=CD,要求线段CD长的最小值,只需求PE长的最小值,在Rt△OPE中,OP已知,只需求出OE的最小值就可.
(3)设⊙O与y轴的正半轴的交点为Q,由图可知:点P从点Q向点B运动的过程中,点E的纵坐标越来越小,而点P在点Q时,点E的纵坐标为1,由此就可得到m的范围.
【解答】解:(1)直线PE与⊙O相切.
证明:连接OP,设CD与x轴交于点F.∵AB是⊙O的直径,∴∠APB=∠CPD=90°.
∵E为CD的中点,∴PE=CE=DE=CD,∴∠EPD=∠EDP.∵OP=OB,∴∠OPB=∠OBP=∠DBF.
∵∠DBF+∠EDB=90°,∴∠OPB+∠EPD=∠OPE=90°,∴EP⊥OP.∵OP为⊙O的半径,
∴PE是⊙O的切线.
(2)连接OE,∵∠OPE=90°,OP=1,∴PE2=OE2﹣OP2=OE2﹣1.∵当OE⊥CD时,OE=OF=2,此时OE最短,∴PE2最小值为3,即PE最小值为,∵PE=CD,∴线段CD长的最小值为2.
(3)设⊙O与y轴的正半轴的交点为Q,
由图可知:点P从点Q向点B运动的过程中,点E的纵坐标越来越小,当点P在点Q时,由PE⊥OP可得点E的纵坐标为1.∵点P是圆上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动点,∴m的范围为m<1.
【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圆周角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勾股定理等知识,利用勾股定理将求PE的最小值转化为求OE的最小值是解决第(2)小题的关键.
【题型训练】
1. 解:连接OB.如图1,∵AB切⊙O于B,OA⊥AC,∴∠OBA=∠OAC=90°,
∴∠OBP+∠ABP=90°,∠ACP+∠APC=90°,∵OP=OB,∴∠OBP=∠OPB,
∵∠OPB=∠APC,∴∠ACP=∠ABC,∴AB=AC,作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MN,作OE⊥MN,如图2,∴OE=AC=AB=,又∵圆O与直线MN有交点,∴OE=≤r,∴≤2r,即:100﹣r2≤4r2,∴r2≥20,∴r≥2.∵OA=10,直线l与⊙O相离,
∴r<10,∴2≤r<10.故答案为:2≤r<10.
20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点的应用,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本题综合性比较强,有一定的难度.
2.原题:(2004•无锡)已知:如图,Rt△ABC中,∠B=90°,∠A=30°,BC=6cm.点O从A点出发,沿AB以每秒cm的速度向B点方向运动,当点O运动了t秒(t>0)时,以O点为圆心的圆与边AC相切于点D,与边AB相交于E、F两点.过E作EG⊥DE交射线BC于G.
(1)若E与B不重合,问t为何值时,△BEG与△DEG相似?
(2)问:当t在什么范围内时,点G在线段BC上?当t在什么范围内时,点G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
(3)当点G在线段BC上(不包括端点B、C)时,求四边形CDEG的面积S(cm2)关于时间t(秒)的函数关系式,并问点O运动了几秒钟时,S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
【考点】切线的性质;二次函数综合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专题】综合题;压轴题;分类讨论.
【分析】(1)连接OD,DF.那么OD⊥AC,则∠AOD=60°,∠AED=30°.由于∠DEG=90°,因此∠BEG=60°,因此本题可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①当∠EDG=60°,∠DGE=30°时,∠BGD=∠BGE+∠EGD=60°.这样∠BGD和∠ACB相等,那么G和C重合.
②当∠DGE=60°时,可在直角△AOD中,根据∠A的度数和AO的长表示出AD的长,也就能表示出CD的长,由于∠A=∠AED=30°,那么AD=DE,可在直角△DEG中,用AD的长表示出DG,进而根据DG∥AB得出的关于CD,AD,DG,AB的比例关系式即可求出此时t的值.
(2)本题可先求出BG的表达式,然后令BG>BC,即可得出G在BC延长线上时t的取值范围.
(3)由于四边形CGED不是规则的四边形,因此其面积可用△ABC的面积﹣△ADE的面积﹣△
20
BEG的面积来求得.在前两问中已经求得AD,AE,BE,BG的表达式,那么就不难得出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据此可求出S,t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函数的性质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即可求出S的最大值及对应的t的值.
【解答】解:(1)连接OD,DF.∵AC切⊙O于点D,∴OD⊥AC.在Rt△OAD中,∠A=30°,OA=t,∴OD=OF=t,AD=OA•cosA=.又∵∠FOD=90°﹣30°=60°,∴∠AED=30°,∴AD=ED=.∵DE⊥EG,∴∠BEG=60°,△BEG与△DEG相似.∵∠B=∠GED=90°,
①当∠EGD=30°,CE=2BE=2(6﹣t)则∠BGD=60°=∠ACB,此时G与C重合,
DE==AD,CD=12﹣,BE=6﹣t,∵△BEG∽△DEC,∴=,
∴=,t=;
②当∠EGD=60°.∴DG⊥BC,DG∥AB.在Rt△DEG中,∠DEG=90°,DE=,∴DG=t.
在Rt△ABC中,∠A=30°,BC=6,∴AC=12,AB=6,∴CD=12﹣.∵DG∥AB,
∴解得t=.答:当t为或时,△BEG与△EGD相似;
(2)∵AC切⊙O于点D,∴OD⊥AC.在Rt△OAD中,∠A=30°,OA=t,∴∠AED=30°,∴DE⊥EG,∴∠BEG=60°.在Rt△ABC中,∠B=90°,∠A=30°,BC=6,∴AB=6,
BE=6﹣t.Rt△BEG中,∠BEG=60°,∴BG=BE•tan60°=18﹣t.当0≤18﹣t≤6,即≤t≤4时,点G在线段BC上;当18﹣t>6,即0<t<时,点G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
(3)过点D作DM⊥AB于M.在Rt△ADM中,∠A=30°,∴DM=AD=t.
∴S=S△ABC﹣S△AED﹣S△BEG=36﹣t2﹣27t=﹣(t﹣)2+(<t<4).
所以当t=时,s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切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图形面积的求法以及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等知识点.
3.D;4. 解:当P点移动到平行于OA且与⊙D相切时,△AOP面积的最大,如图,
20
∵P是⊙D的切线,∴DP垂直与切线,延长PD交AC于M,则DM⊥AC,
∵在矩形ABCD中,AB=3,BC=4,∴AC==5,∴OA=,
∵∠AMD=∠ADC=90°,∠DAM=∠CAD,∴△ADM∽△ACD,∴=,∵AD=4,CD=3,AC=5,∴DM=,∴PM=PD+DM=1+=,∴△AOP的最大面积=OA•PM=××=,
故选D.
(4题答图)(5题答图)
【点评】本题考查了圆的切线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和性质,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出P处于什么位置时面积最大;
5. 解:如图,设QP的中点为F,圆F与AB的切点为D,连接FD、CF、CD,则FD⊥AB.
∵∠ACB=90°,AC=8,BC=6,∴AB=10,FC+FD=PQ,∴FC+FD>CD,∵当点F在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AB的高CD上时,PQ=CD有最小值,∴CD=BC•AC÷AB=4.8.故选:B.
6.;
7. 解:若△ABE的面积最小,则AD与⊙C相切,连接CD,则CD⊥AD;
Rt△ACD中,CD=1,AC=OC+OA=3;由勾股定理,得:AD=2;
∴S△ACD=AD•CD=;易证得△AOE∽△ADC,∴=()2=()2=,
即S△AOE=S△ADC=;∴S△ABE=S△AOB﹣S△AOE=×2×2﹣=2﹣;
另解: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更简单!故选:C.
(7题答图)(8题答图)
8. 解:当射线AD与⊙C相切时,△ABE面积的最大.连接AC,
∵∠AOC=∠ADC=90°,AC=AC,OC=CD,∴Rt△AOC≌Rt△ADC,∴AD=AO=2,
连接CD,设EF=x,∴DE2=EF•OE,∵CF=1, ∴DE=,∴△CDE∽△AOE,
20
∴=,即=,解得x=,S△ABE===.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一个动点问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确定当射线AD与⊙C相切时,△ABE面积的最大.
9. 解:当PC⊥AB时,PQ的长最短.在直角△ABC中,AB===4,
PC=AB=2.∵PQ是⊙C的切线,∴CQ⊥PQ,即∠CQP=90°,
∴PQ===.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当PC⊥AB时,线段PQ最短是关键.
(9题答图)(10题答图)
10. 解:连接AO并延长,与ED交于F点,与圆O交于P点,此时线段ED最大,
连接OM,PD,可得F为ED的中点,∵∠BAC=60°,AE=AD,∴△AED为等边三角形,
∴AF为角平分线,即∠FAD=30°,在Rt△AOM中,OM=1,∠OAM=30°,∴OA=2,
∴PD=PA=AO+OP=3,在Rt△PDF中,∠FDP=30°,PD=3,∴PF=,根据勾股定理得:FD==,则DE=2FD=3.同理可得:DE的最小值为,∴。
11.;12.;13. 解:设P(x,y),∵PA2=(x+1)2+y2,PB2=(x﹣1)2+y2,
∴PA2+PB2=2x2+2y2+2=2(x2+y2)+2,∵OP2=x2+y2,∴PA2+PB2=2OP2+2,当点P处于OM与圆的交点上时,OP取得最值,∴OP的最大值为OM+PM=5+2=7,∴PA2+PB2最大值为100.
【点评】本题考查了圆的综合,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设出点P坐标,将所求代数式的值转化为求解OP的最大值,难度较大.
20
附:1.如图,直线分别与x、y轴交于点 A、B,以OB为直径作⊙M,⊙M与直线AB的另一个交点为D.
(1)求∠BAO的大小;(2)求点D的坐标;(3)过O、D、A三点作抛物线,点Q是抛物线的对称轴l上的动点,探求:|QO﹣QD|的最大值.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专题】压轴题.
【分析】(1)根据直线解析式求出点A、B的坐标,从而得到OA、OB的长度,再求出∠BAO的正切值,然后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解即可;
(2)连接OD,过D作DE⊥OA于点E,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得∠BDO=90°,再根据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OD,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DOE=60°,然后解直角三角形求出OE、DE,再写出点D的坐标即可;
(3)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可得抛物线的对称轴为OA的垂直平分线,再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判断出点Q为OD与对称轴的交点时|QO﹣QD|=OD的值最大,然后求解即可.
【解答】解:(1)∵直线y=﹣x+4分别与x、y轴交于点A、B,
∴当y=0时,﹣x+4=0,解得x=4;当x=0时,y=4,∴A(4,0),B(0,4).
∴OA=4,OB=4,在Rt△AOB中,∵tan∠BAO===,∴∠BAO=30°;
(2)连接OD,过D作DE⊥OA于点E,∵OB是⊙M的直径,∴∠BDO=∠ADO=90°,
在Rt△AOD中,∵∠BAO=30°,∴OD=OA=×4=2,∠DOE=60°,在Rt△DOE中,OE=OD•cos∠DOE=2×=,DE=OD•sin∠DOE=2×=3,∴点D的坐标为(,3);
(3)易知对称轴l是OA的垂直平分线,延长OD交对称轴l于点Q,此时|QO﹣QD|=OD的值最大,理由:设Q′为对称轴l上另一点,连接OQ′,DQ′,则在△ODQ′中,|Q′O﹣Q′D|<OD,
∴|QO﹣QD|的最大值=OD=2.
【点评】本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型,主要利用了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的求解,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锐角三角函数定义,解直角三角形,二次函数的对称性,三角形的三边关系,(3)判断出点Q为直线OD与对称轴的交点是解题的关键.
2. 如图,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3,0),(0,3),⊙C的圆心坐标为(3,0),并与x轴交于坐标原点O.若E是⊙C上的一个动点,线段AE与y轴交于点D.
(1)线段AE长度的最小值是 ,最大值是 ;
20
(2)当点E运动到点E1和点E2时,线段AE所在的直线与⊙C相切,求由AE1、AE2、弧E1OE2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3)求出△ABD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题图)(答图)
【考点】圆的综合题.【专题】几何综合题.
【分析】(1)根据动点E在x轴上时,AE取得最小值与最大值解答;
(2)连接CE1、CE2,根据圆的切线的定义可得CE1⊥AE1,CE2⊥AE2,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CE1=60°,过点E1作E1F⊥x轴于F,利用∠ACE1的正弦求出E1F,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求出△ACE1的面积,同理可得△ACE2的面积,再根据由AE1、AE2、弧E1OE2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四边形AE1CE2的面积﹣扇形CE1E2的面积,然后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3)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DAO=30°,利用∠DAO的正切值求出OD的长度,根据三角形的面积,点D在y轴负半轴时,△ABD的面积取得最大值,在y轴正半轴时,△ABD的面积取得最小值,然后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1)∵A(﹣3,0),∴OA=3,∵⊙C的圆心坐标为(3,0),并与x轴交于坐标原点O,∴⊙C的半径为3,∴AE长度的最小值为3,最大值为3+3×2=9;故答案为:3,9;
(2)如图,连接CE1、CE2,∵点E运动到点E1和点E2时,线段AE所在的直线与⊙C相切,
∴CE1⊥AE1,CE2⊥AE2,∵cos∠ACE1===,∴∠ACE1=60°,过点E1作E1F⊥x轴于F,则E1F=CE1•sin60°=3×sin60°=3×=,∴△ACE1的面积=AC•E1F=×6×=,
同理可得,△ACE2的面积=,∴四边形AE1CE2的面积=△ACE1的面积+△ACE2的面积=+=9,由AE1、AE2、弧E1OE2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四边形AE1CE2的面积﹣扇形CE1E2的面积,=9﹣,=9﹣3π;
(3)∵∠ACE1=60°,∴∠DAO=90°﹣ACE1=90°﹣60°=30°,∴OD=AO•tan∠DAO=3tan30°=3×=,∵点A到BD的距离为OA的长度,不变,
∴点D在y轴负半轴时,△ABD的面积取得最大值,此时BD=OB+OD=3+,最大面积为:
×(3+)×3=,在y轴正半轴时,△ABD的面积取得最小值,
此时BD=OB﹣OD=3﹣,最小面积为:×(3﹣)×3=.
【点评】本题是圆的综合题型,主要考查了圆外一点与圆上各点的距离的最值问题,圆的切线问题,解直角三角形,以及三角形的面积,综合题,但难度不大,(1)(3)确定出最大值与最小值时的点E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2)根据对称性求出四边形的面积,并表示出围成图形的表示是解题的关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