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9.0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数学选择填空压轴题(五)
1.、顺次连接一矩形场地ABCD的边AB、BC、CD、DA的中点E、F、G、H,得到四边形EFGH,M为边EH的中点,点P为小明在对角线EG上走动的位置,若AB=10米,BC=米,当PM+PH的和为最小值时,EP的长为 ▲ 。
2、如图,⊙A与x轴相切于点O,点A的坐标为
(0,1),点P在⊙A上,且在第一象限,∠PAO=60°,⊙A 沿x轴
正方向滚动,当点P第n次落在x轴上时,点P的横坐标为_ ▲ .
B
A
C
D
E
F
)α
30°(
3、如图,△ABC中,∠ACB=90°,∠A=30°,将△ABC绕C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α角(0°<α<90°)得到△DEC,设CD交AB于F,连接AD,当旋转角α度数为 ▲ ,△ADF是等腰三角形。
4、如图,一根木棒(AB)长为,斜靠在与地面(OM)垂直的墙壁(ON)上,与地面的倾斜角(∠ABO)为60°,当木棒A端沿N0向下滑动到A′,AA′=,B端沿直线OM向右滑动到B′,则木棒中点从P随之运动到P′所经过的路径长为 ▲ .
5、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C=12.BC=16,点O为△ABC的内心,点M为斜边AB的中点,则OM的长为 ▲
6、如图,直径分别为CD、CE的两个半圆相切于点C,大半圆M的弦与小半圆N相切于点F,且AB∥CD,AB=4,设、的长分别为、,线段ED的长为,则的值为 ▲ .
7、如图,双曲线(>0)经过四边形OABC的顶点A、C,∠ABC=90°,OC平分OA与轴正半轴的夹角,AB∥轴,将△ABC沿AC翻折后得△AB′C,B′点落在OA上,则四边形OABC的面积是 ▲ .
8、初三年级某班有54名学生,所在教室有6行9列座位,用表示
第行第列的座位,新学期准备调整座位,设某个学生原来的座位为,如果调整后
的座位为,则称该生作了平移[],并称为该生的位置数。若某
生的位置数为10,则当取最小值时,的最大值为 ▲ .
9、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点E是BC边的中点,过点B作BG⊥AE,垂足为G,延长BG交AC于点F,则CF= ▲ .
10、如图,在△ABC中,∠ABC=90º,AB=3,BC=4,P是BC边上的动
点,设BP=.若能在AC边上找到一点Q,使∠BQP=90º,则
的取值范围是 ▲ .
11、木工师傅可以用角尺测量并计算出圆的半径r,用角尺的较短边紧靠⊙O,并使较长边与⊙O相切于点C,假设角尺的较长边足够长,角尺的顶点为B,较短边AB=8cm,若读得BC长为cm,则用含的代数式表示r为 ▲ .
B
C
A
E1
E2
E3
D4
D1
D2
D3
(第1题)
12、如图,已知,是斜边的中点,过作于,连结交于;过作于,连结交于;过作于,…,如此继续,可以依次得到点,…,,分别记…,的面积为,….则=_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13.如图,在正三角形中,,,分别是,,上的点,,,,则的面积与的面积之比等于( )
A.1∶3 B.2∶3 C.∶2 D.∶3
(第13题)
D
C
E
F
A
B
(第14题)
第15题
14.已知图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请你在图中任意画一条抛物线,问所画的抛物线最多能经过81个格点中的多少个?( )
A.6 B.7 C.8 D.9
15、如图,已知在直角梯形AOBC中,AC∥OB,CB⊥OB,OB=18,BC=12,
AC=9,对角线OC、AB交于点D,点E、F、G分别是CD、BD、BC的中点,以O为原点,直线OB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G、E、D、F四个点中与点A在同一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是( )
A.点G B.点E C.点D D.点F.
16、如图,将一块直角三角板OAB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B(2,0),∠AOB=60°,点A在第一象限,过点A的双曲线为.在轴上取一点P,过点P作直线OA的垂线l,以直线l为对称轴,线段OB经轴对称变换后的像是O´B´.
(1)当点O´与点A重合时,点P的坐标是 ▲ ;
(2)设P(t,0),当O´B´与双曲线有交点时,t的取值范围是 ▲ .
答案
【答案】米。
【分析】如图,取EF的中点M′,连接HM′交EG于点P,根据矩形的轴对称性,PM=P M′,PM+PH= HM′为最小值。
连接AC,HF。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0米。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EF=10米。同理EH=10米。又HF=AB=10米,所以△EHF是等边三角形。由M′是EF的中点,根据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HM′⊥EF,∠P EM′=300。所以,在Rt△EM′P中, EM′=5米,∠P EM′=300,,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得EP= EM′÷cos∠P EM′=(米)。
【答案】2nπ-π。
【分析】根据扇形弧长分式,,所以点P第1次落在x轴上时,点P的
横坐标为,点P第2次落在x轴上时,点P的横坐标为2π+,第3次落在x轴上时,
点P的横坐标为2×2π+,…,第n次落在x轴上时,点P的横坐标为(n-1)·2π+
=2nπ-π。
【答案】40°或20°。
【分析】∵由旋转的性质知,CA=CD,∴∠CDA=∠DAC>∠DAF。∴△ADF是等腰三角形时,只可能DA=DF或AF=AD。
当AF=AD时,设∠ADF=∠AFD=,则∠DAF=1800-2,又∠DAF=∠DAC-30°=-30°,
∴1800-2=-30°,解得=700。∴∠α=1800-2×700=400。
当DA=DF时,设∠DFA=∠DAF=,则∠ADF=1800-2,又∠ADF=∠DAC=+30°,
∴1800-2=+30°,解得=500。∴∠α=1800-2(30°+500)=200。
【答案】。
【分析】首先判断P运动到P′所经过的路径轨迹,由于P
是木棒的中点,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是斜边一半的性质,知轨迹是以OP=为半径的圆弧。
然后求出下滑形成的角度。连接OP,OP′。
由Rt△ABO中,∠ABO=60°,AB=,得AO=。
由AA′=,得O A′=。∴∠B′A′O=450。
从而可求得,∠P′O A′=450,∠POA=300。∴∠PO P′=150。
∴木棒中点从P随之运动到P′所经过的路径长为。
【答案】。
【分析】如图,作三边的垂线并连接AO,设AD=。
∵∠C=90°,AC=12.BC=16,∴由勾股定理,得AB=20。
∵点O为△ABC的内心,∴AE=AD,CE=CF,BD=BF。
则AE=AD=,CE=CF=12-,
BF=16-(12-)=4+,
又BD=20-,∴4+=20-,=8。
∴AD=8,OD=OE=OF=CE=12-8=4。
又∵点M为斜边AB的中点,∴AM=10,DM=10-8=2。
∴Rt△ODM中,由勾股定理,得OM=。
【答案】8。
【分析】如图,过M作MG⊥AB于G,连MB,NF,
∵AB=4,∴BG=AG=2。
∴MB2-MG2=22=4。
又∵大半圆M的弦与小半圆N相切于点F,∴NF⊥AB。
∵AB∥CD,∴MG=NF。
设⊙M,⊙N的半径分别为R,r,
则=(CD-CE)(•R+•r)=(2R-2r)(R+r)•=(R2-r2)•2=4•2=8。
【答案】2。
【分析】延长BC,交轴于点D,设点C(,),AB=,
∵△ABC沿AC翻折后得△AB′C,
∴∠OB′C=∠AB′C=∠ABC=90°= ∠ODC。
∵OC平分OA与轴正半轴的夹角,∴CD=CB′。
又OC=OC,∴Rt△OCD≌Rt△OCB′(HL)。
再由翻折的性质得,BC=B′C。
∵双曲线(>0)经过四边形OABC的顶点A、C,
∴S△OCD==1,∴S△OCB′==1。
∵AB∥轴,∴点A(-,2)。∴2(-)=2。∴=1。
∴S△ABC= = 。
∴SOABC=S△OCB′+S△ABC+S△ABC=1+ + =2。
【答案】36。
【分析】由已知,得,∴。
∵最小为2,∴的最小值为12。
∴的值可能为1×11=11,2×10=20,3×9=27,4×8=32,5×7=35,6×6=36。
∴的最大值为36。
【答案】。
【分析】过点E作EH∥BF交AC于点H,则由点E是BC边的中点知,点H是FC边的中点,即CF=2HF。又由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点E是BC边的中点,应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可求出AC=2,AE=,AG=。从而由,即,即
。解之得,。
【答案】。
【分析】过点Q作QH⊥BC,垂足为H,则△CQH∽△CAB,
由AB=3,BC=4,可知QH:HC=3:4,
设QH=3,HC=4,由BH=4-4,HP=-4+4。
要使∠BQP=90º,则有QH2=BH·HP,即(3)2=(4-4)(-4+4),整理,
得关于的方程,
则,
由,得,
因为,则有,即。
又因为BC=4,所以。综上,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4,0),4≤t≤2或﹣2≤t≤4。
【分析】(1)当点O´与点A重合时,即点O与点A重合,
∵∠AOB=60°,过点P作直线OA的垂线l,以直线l为对称轴,线段OB经轴对称变换后的像是O´B´。AP′=OP′,∴△AOP′是等边三角形。
∵B(2,0),∴BO=BP′=2。∴点P的坐标是(4,0)。
(2)∵∠AOB=60°,∠P′MO=90°,∴∠MP′O=30°。
∴OM=t,OO′=t。
过O′作O′N⊥轴于N,∠OO′N=30°,
∴ON=t,NO′=t。∴O′(t,t)。
同法可求B′的坐标是(),
设直线O′B′的解析式是,将O′、B′的坐标代入,得
,解得:。
∴。
∵∠ABO=90°,∠AOB=60°,OB=2,∴OA=4,AB=2,
∴A(2,2),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得:=4,
∴,代入上式整理得:(2t﹣8)2+(﹣t2+6t)﹣4=0,
△ =(﹣t2+6t)2﹣4(2t﹣8)•(﹣4)≥0,
解得:t≤2或t≥﹣2。
∵当点O´与点A重合时,点P的坐标是(4,0)。
∴4≤t≤2或﹣2≤t≤4。